鸡鸣狗盗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成语故事之鸡鸣狗盗
![成语故事之鸡鸣狗盗](https://img.taocdn.com/s3/m/d6ce828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c.png)
鸡鸣狗盗【前言】: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中国成语古今同用,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至今。
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成语故事之鸡鸣狗盗。
【成语】:鸡鸣狗盗鸡的成语、盗的成语接龙【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
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
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
”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
鸡鸣狗盗的故事
![鸡鸣狗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b65e5dba1c7aa00b52acb2a.png)
鸡鸣狗盗的故事鸡鸣狗盗,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
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
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
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怎么还没睡蹭实就鸡叫了呢?但也只得按照规定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
![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78f7bd34431b90d6d85c75d.png)
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
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所以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所以就想拜他为宰相。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很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
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能够弄回一件白狐裘来。
”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很多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所以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
不过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
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
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故事是什么?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
![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故事是什么?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8cb7dca0116c175f0e48a2.png)
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故事是什么?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鸡鸣狗盗的意思是什么?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那鸡鸣狗盗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鸡鸣狗盗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个人在诸侯各国中名气很大,被称作“战国四公子”。
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其中以孟尝君的名气最大,他热情好客平等待人,不分贵贱、国别、能力大小,对待门客一视同仁,以礼待之,甚至连他国逃亡犯罪之人也一概接受。
一时间“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他尊贤好士的名声传遍列国。
秦昭王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于是派人请他到秦国做客,还想拜它为宰相。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赏识,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有人说:“孟尝君确实贤能,但他可是齐王的同宗。
如果担任秦国的宰相,一定是先考虑齐国的利益,尔后才是秦国,秦国可就危险了。
”秦昭王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令将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去请秦王的宠妾燕姬帮忙。
燕姬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大王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姬的话,心里叫苦道:“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哪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门客自告奋勇的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天明以前我一定能弄回白狐裘。
鸡鸣狗盗的意思”于是当天晚上,这位门客化装成狗的样子,偷偷进入皇宫,瞒过了卫士,偷回了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姬,燕姬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秦王也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害怕秦王反悔,立即趁着夜色逃跑。
夜半时分,一行人来到了秦国的边界涵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不得他了。
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
孟尝君一行人真是急死了,按照秦国规定,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擅长学鸡叫的门客扯开嗓子,学起了鸡鸣,这一下全城的鸡都糊里糊涂地跟着一起啼叫起来。
鸡鸣狗盗成语故事出处释义近义词
![鸡鸣狗盗成语故事出处释义近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e5611f3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9.png)
鸡鸣狗盗成语故事|出处|释义|近义词相信很多的父母都会给小朋友讲很多的故事,那么你有讲过鸡鸣狗盗成语故事给小朋友听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鸡鸣狗盗成语故事,来欣赏一下吧。
鸡鸣狗盗成语故事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
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泰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
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
”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
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
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
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的成语出自什么?意思是什么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的成语出自什么?意思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702af3ef121dd36a32d82a2.png)
鸡鸣狗盗的典故鸡鸣狗盗的成语出自什么?意思是什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鸡鸣狗盗”典故与孟尝君有关。
这个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
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
典故的由来: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鸡鸣狗盗的典故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鸡鸣狗盗的典故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鸡鸣狗盗成语故事8篇
![鸡鸣狗盗成语故事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134d28c1c708a1294a4471.png)
鸡鸣狗盗成语故事8篇鸡鸣狗盗成语故事1【注音】jī míng gǒu dào【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相近词】旁门左道【反义词】正人君子【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成语举例】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鸡鸣狗盗成语故事2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很有名气,秦昭王听说后,派人将孟尝君请到秦国,想拜他为丞相,但是等他来后又因其特殊身份,考虑其中利害而软禁了他。
孟尝君得知此事,十分着急。
急忙派人拿了贵重的礼物贿赂秦昭王的宠姬燕姬。
可是燕姬对孟尝君送来的礼物连看都不看,非要那件白狐皮袍子。
孟尝君这下可为难了。
白狐皮袍子已经作为礼物送给秦王了,而这袍子只有一件。
这时,孟尝君的手下有一位门客上前对他说:“这有何难,我扮成狗去将那袍子偷回来就是了。
”孟尝君无计可施,也只好这样做了。
这一招果然奏效,燕姬收了白狐皮袍子,十分高兴,便说服秦王放了孟尝君。
盂尝君如获大赦,他怕秦王反悔,赶忙带上门客趁天黑赶路返回。
当他们走到边境函谷关时,天还未亮,城门紧闭。
因为按照规定只有鸡鸣才能开关。
一行人在这里着急地等待,秦国的军队随时都可能追过来。
鸡鸣狗盗_拼音_解释_举例造句_用法__4字成语
![鸡鸣狗盗_拼音_解释_举例造句_用法__4字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62f301f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7.png)
鸡鸣狗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更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中国成语古今同用,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至今。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常用成语之【鸡鸣狗盗】,真正看完的同学,马上就能学会鸡鸣狗盗的拼音、意思,并且了解其出处、用法、能举例造句。
【成语】:鸡鸣狗盗鸡的成语、盗的成语接龙
【拼音】:jīmíng gǒu dà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举例造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拼音代码】:jmgd
【近义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歇后语】:孟尝君过函谷关
【灯谜】:孟尝君的门客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英文】:small tricks
【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鸡鸣狗盗”这个成语讲完了,同学们学会了吗?记得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练习,加以运用。
鸡鸣狗盗的意思解释词语
![鸡鸣狗盗的意思解释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dba6cc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4.png)
鸡鸣狗盗的意思解释词语
"鸡鸣狗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小偷盗窃行为的秘密和隐蔽。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个成语进行解释。
从字面意思来看,"鸡鸣狗盗"由"鸡鸣"和"狗盗"两个词组成。
"鸡鸣"指的是鸡一鸣天亮,表示夜晚的结束和黎明的到来;"狗盗"指的是狗偷窃,表示秘密行动。
因此,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黎明之前或者在夜晚进行秘密盗窃的行为。
从成语的引申意义来看,"鸡鸣狗盗"形容的是小偷行为的隐蔽和不光明。
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偷盗行为具有隐秘性和阴暗性质的人。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不光彩的活动,比如说在背后做坏事,暗中进行违法活动等。
从文化背景来看,"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庄子·齐物论》。
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用以说明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因此,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哲学和道德内涵。
综上所述,"鸡鸣狗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小偷盗窃行为的
秘密和隐蔽。
它可以用来形容小偷行为的不光明和不道德,也可以引申为形容一些不光彩的活动。
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成语故事之鸡鸣狗盗
![成语故事之鸡鸣狗盗](https://img.taocdn.com/s3/m/50cf12d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2.png)
鸡鸣狗盗【前言】: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中国成语古今同用,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至今。
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成语故事之鸡鸣狗盗。
【成语】:鸡鸣狗盗鸡的成语、盗的成语接龙【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举例造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拼音代码】: jmgd【近义词】:旁门左道【反义词】:正人君子【歇后语】:孟尝君过函谷关【灯谜】:孟尝君的门客【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英文】: small tricks【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结语】:“鸡鸣狗盗”这个成语故事讲完了,希望对您的学习或工作带来帮助。
鸡鸣狗盗的主要内容
![鸡鸣狗盗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c3240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e.png)
鸡鸣狗盗的主要内容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原本是指鸡鸣而天亮,狗叫而天黑,是形容事物自然发生的规律和自然现象。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形容一些人偷盗行为的恶劣行径。
在我们的生活中,鸡鸣狗盗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是在物质上,更是在精神层面上。
首先,我们来看看鸡鸣狗盗在物质上的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地去偷盗他人的财物。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比如,一些小偷利用夜晚的黑暗,偷窃他人的财物;一些商人为了牟取暴利,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损害了其他商家的利益。
这些行为都属于鸡鸣狗盗的范畴,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其次,鸡鸣狗盗在精神层面上也同样存在。
在人际关系中,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欺骗他人,伤害他人的感情。
比如,一些人在感情上玩弄欺骗,不负责任地对待感情,伤害了对方的心灵;一些人在工作中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地挤压他人,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这种精神上的鸡鸣狗盗同样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如何解决鸡鸣狗盗的问题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严惩鸡鸣狗盗的行为。
通过加大对盗窃犯罪的打击力度,让那些想要行鸡鸣狗盗之事的人心生畏惧,从而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
其次,我们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良好道德品质,让人们懂得守法守纪,不做出鸡鸣狗盗的行为。
最后,我们要加强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鸡鸣狗盗行为的氛围,让这种行为无处容身。
总之,鸡鸣狗盗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行为,我们要共同努力,加强法制建设,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社会监督,共同抵制鸡鸣狗盗行为的发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关于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关于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2e8d1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f.png)
关于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是什么鸡鸣狗盗是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你们了解鸡鸣狗盗这个成语是有什么典故的呢?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鸡鸣狗盗相关典故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https://img.taocdn.com/s3/m/dc081c8301f69e3142329407.png)
鸡鸣狗盗的典故: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有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孟尝君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这个妃子说一,秦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得知后便派人去求这个妃子救助他脱离困境。
妃子答应了,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狸腋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孟尝君没有其他办法,只得让门客去试一试。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秦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就把它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一天夜里,这个门客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孟尝君见门客真的将狐白裘偷了出来十分高兴,他连忙拿着狐白裘去求见秦昭王的妃子。
那妃子见到狐白裘毛色洁白像月光,摸起来滑溜溜的像是上好的锦缎,心里高兴极了。
她得到了这件独一无二的狐白裘后,便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杀孟尝君。
并且她提议过两天为孟尝君一行人饯行,送他们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公鸡叫,而公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的。
守关的士兵觉得奇怪,怎么还没睡踏实鸡就叫了呢?但是为了遵守规定,只得起来打开关门。
【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鸡鸣狗盗的故事
![【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鸡鸣狗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dce243f111f18583d05adf.png)
【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鸡鸣狗盗的故事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
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鸡鸣狗盗的故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鸡鸣狗盗的故事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鸡鸣狗盗成语解释
![鸡鸣狗盗成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275b24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3.png)
鸡鸣狗盗成语解释【汉字书写】:鸡鸣狗盗【汉语注音】:jī míng gǒu dào【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游侠传》:“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主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莫不宾礼。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不值一提的小本事。
【鸡鸣狗盗的意思】:鸣:叫;盗:偷东西;也作“狗盗鸡鸣”,能学鸡打鸣,学狗偷盗;指低贱卑下的技能或行为,或者有这种技能的人。
【鸡鸣狗盗的近义词】:邪门歪道、雕虫小技、梁上君子、旁门左道、鼠窃狗盗;【鸡鸣狗盗的'反义词】:不二法门、光明正道、屠龙之技、正人君子;【鸡鸣狗盗的故事】齐闵王二十五年,齐国的孟尝君率众宾客出使秦国,爱才若渴的秦昭王想让他留下来当相国,就将他扣押住。
孟尝君不想留下又怕得罪秦昭王,就请人向昭王最宠爱的妃子燕姬求助。
燕姬提了一个条件,她说:要一件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袍子。
孟尝君非常为难,因为他来秦国时就把银狐皮袍送给秦昭王作为见面礼了,这可如何是好啊?正在犯愁时,一位门客胸有成竹的说:“我来试试,应该能找回来的!”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门客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知道昭王非常喜欢那件皮袍,并且一值藏在贮藏室里,于是趁着夜黑风高的时侯避过巡逻队乘虚而入溜进了秦国的宫廷,找到储藏室后很快就取回了银孤皮袍。
燕姬见了那件银皮袍,爱不释手,便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把孟尝君放了,并拟出关文书准备第二天送他出关。
孟尝君遇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过关文书,哪里还等得了,连夜率宾客们快马加鞭赶到了函谷关。
可是等他们到时城门已经关了,按照秦国的规定函谷关要到早上鸡叫时才能开门。
孟尝君恨不得马上逃离秦国,他担心在秦国多待一会儿都有生命危险。
这时,突然听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声,接着城里鸡叫声响成一片,原来是跟随他的门客中有一位急中生智模仿鸡叫,而鸡呢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会紧跟着都叫起来的,果然,没多久,函谷关附近的城门真的打开了,孟尝君名正言顺地过了关。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鸡鸣狗盗_8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鸡鸣狗盗_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102222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8.png)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鸡鸣狗盗_800字
鸡鸣狗盗是一个有关鸡和狗的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古代的村庄里。
在这个村庄里,有一家人养了一只鸡和一只狗。
这只鸡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地鸣叫,提
醒主人和邻居们醒来。
而这只狗则会在晚上看家,保护主人的家庭安全。
一天,主人有事出远门,忘记关上门,而且忘记把鸡放进鸡舍。
正好这时,一群贼看
到了这个机会,决定偷偷进去偷东西。
贼们先进入了主人的院子,发现门大开,走进屋里。
这时,鸡发现了贼的存在,立刻
开始高声地鸣叫。
贼听到鸡的叫声后,知道被发现了,立刻想离开。
狗看到了贼的逃跑动作,决定不让他们逃走。
狗大声地汪汪叫着,将贼吓得不敢再继续逃跑。
贼们知道再这样下去会被人发现,于是决定寻找其他方法逃走。
他们找到了一个窗户,想从窗户逃出去。
正好这时村中的人们接到了鸡和狗的鸣叫声,纷纷赶来看发生了什么事。
人们一到,就发现了贼逃窜的场景。
他们立即追赶贼,最后将他们全部逮捕归案。
这个故事所说的“鸡鸣狗盗”,就是形容偷窃行为的人被发现的情况。
无论是鸡还是狗,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让坏人得逞。
这就告诉了我们,要有正直的品质,勇于守护
家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这个故事还启示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给罪犯以可乘之机。
只有当我们时刻保
持警惕,密切关注身边的环境,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及时发现并阻止不法分子的行为。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像鸡和狗一样,有责任感,勇于保护自己和身边
的人,同时要保持警惕,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鸣狗盗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成语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典故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近义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成语举例]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鸣,不能读作“niǎo”。
[成语辨形]鸣,不能写作“明”;盗,不能写作“道”或“到”。
[英文翻译]small tricks
[成语谜面]孟尝君的门客
[成语故事]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
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