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幸福》――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更满足。
感恩的时候我们对人生中美好的回忆能让我们身心获益。
同时,表达“感激之情“也会加深我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
具体联系方法就是亲自为ta写感恩信,用一种周到、明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另外,我们还可以多想想好事。
最后,还有一个练习,那就是突出优势练习:
首先是发现自己的优势,然后是让自己更频繁、更有创造性的使用它们,最后将自己的优势持续不断地发挥到极致。
自尊:
通常为自我感觉良好。
乐观:
总是对自己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复原力:
经历逆境与痛苦后,获得更强的生命力与抵抗力,变得更加坚强与智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极关系:
在生活中有真正的朋友,有人真的关心你。
不反弹的幸福,需要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练习。
我们总是在想生活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却很少花时间去想生活中有多少幸运与赐福。
为了克服大脑的负面偏好,我们必须练习去想美好的事情。
尼采说:
“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幸福由内而外,幸福决定了健康。
幸福的人更加的乐观,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能很快恢复(复原能力很强)。
乐观者,愿意采取行动,并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更加幸福。
总之,幸福是可以创造的,幸福是可以持续不断的。
只要我们积极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回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有意义的事情、乐观地看待事情、将创伤转变为成长,幸福就会向潮水般涌向我们,源源不断。
幸福发现,洛萨达比列:
当积极与消极的比列大于
2.9:
1时,公司就会蓬勃发展;低于这个比例时,公司的经济就不好。
这个比列引申到人际关系时,就扩大到5:
1了:
你对配偶或者伙伴的每句批评都要配有5句积极的话。
作为个人,我们什么时候才会发生改变?我们觉得应该是“当遭遇失败、事情一团糟时,我们会改变。
别人无情的批评驱使我们去改变。
)幸福可以持续改善,打破65%的极限。
到目前为止,所有药物和绝大多数心理疗法都只能治标,像是化妆术一样的障眼法,做到最好也不过是65%而已。
但是积极的介入有可能打破65%的极限,超越治标,向治愈迈进。
(其实,现在很多药物都是为了缓解病痛,根本就没有治愈的概念,特别是在心理疾病这块,我觉得积极心理学敢于提出想治愈迈进,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幸福
2.0(重新思考的幸福)理论是幸福
1.0的升级版,它以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成就为量度,目标是提升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成就,是人生丰盈蓬勃。
下面则是蓬勃人生的各项特征及解释:
积极情绪:
总体而言,就是你觉得自己有多幸福。
投入、兴趣:
喜欢学习新事物。
意义、目的:
通常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价值的。
因为看到“积极心理学”这个陌生而又让人好奇的词语,我买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很多时髦又专业的词语,诸如实用心理学、装饰性心理学、幸福
1.0、幸福
2.0、习得性无助、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创伤后成长、复原力、蓬勃发展、品格优势、洛萨达比列等等。
幸福
1.0(真实的幸福)理论的基本元素是积极情绪、投入、人生意义,它不能包括人生的终极追求,以生活满意度为量度,目标是提升生活满意度。
)积极主动式的回应,可以让原本就好的关系上升为更好的关系,可以让你以及你的朋友更加幸福。
如果你不擅长积极主动式的回应,你应该加强练习,并时常反省,我当时应该怎样回应,才是积极主动的回应。
接受幸福的感召。
积极的情绪远非仅仅使人感到愉快,还能扩展和建构持久的心理资源供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使用,它点亮了一盏指示灯,表明人生在成长,心理资本在积累。
此外当然可以发明新的路,那就是所谓的创意。
成就=技能x努力(等于花在任务上的时间)。
(成就还学要毅力、自律、智商、学习速度)幸福是怎样炼成的,将创伤转变为成长。
有许多人在经历重大打击后,显现出沮丧、抑郁、焦虑的行为,通常达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程度,但是他们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成长了。
就长期来说,他们获得比以前更强的心理功能。
学校应该在教授方法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如何获得更多幸福。
我们追求财富的目的不应当是盲目的创造更多物质上的财富,而是创造更多的幸福。
幸福离不开成就。
成就的定义不仅是行动,还必须是朝固定、特殊的目标前进,所以它不只要计算距离。
通常有好几条路能通向目标,有些比较近,有些比较远,有些是死路,决定走哪一条路是一个缓慢的历程,叫做计划。
《持续的幸福》——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马丁·塞利格曼简介:
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认识疗法主要倡导者之一;1988年,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曾获美国心理协会两项大奖——威廉姆斯奖和詹姆斯卡特奖;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中走出来,不再只关注人性黑暗、脆弱与痛苦的一面,发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召唤——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
我们其实不完全正确。
因为,当我们发现自己最好的部分时,当有具体的方法可以更多发挥优势时,我们也会做出改变。
只有我们感到有完全感,我们才能放下戒心,听取批评,并创造性的采取行动,做出改变。
幸福是教育的本质,积极学习力。
父母最希望我们得到的,往往是“自信”、“善良”、“健康”等,简言之,就是幸福;学校最希望孩子学会的,则往往是“成就”、“工作”、“考试”等,简言之,就是成功的方法。
感恩的时候我们对人生中美好的回忆能让我们身心获益。
同时,表达“感激之情“也会加深我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
具体联系方法就是亲自为ta写感恩信,用一种周到、明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另外,我们还可以多想想好事。
最后,还有一个练习,那就是突出优势练习:
首先是发现自己的优势,然后是让自己更频繁、更有创造性的使用它们,最后将自己的优势持续不断地发挥到极致。
自尊:
通常为自我感觉良好。
乐观:
总是对自己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复原力:
经历逆境与痛苦后,获得更强的生命力与抵抗力,变得更加坚强与智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极关系:
在生活中有真正的朋友,有人真的关心你。
不反弹的幸福,需要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练习。
我们总是在想生活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却很少花时间去想生活中有多少幸运与赐福。
为了克服大脑的负面偏好,我们必须练习去想美好的事情。
尼采说:
“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幸福由内而外,幸福决定了健康。
幸福的人更加的乐观,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能很快恢复(复原能力很强)。
乐观者,愿意采取行动,并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更加幸福。
总之,幸福是可以创造的,幸福是可以持续不断的。
只要我们积极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回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有意义的事情、乐观地看待事情、将创伤转变为成长,幸福就会向潮水般涌向我们,源源不断。
幸福发现,洛萨达比列:
当积极与消极的比列大于
2.9:
1时,公司就会蓬勃发展;低于这个比例时,公司的经济就不好。
这个比列引申到人际关系时,就扩大到5:
1了:
你对配偶或者伙伴的每句批评都要配有5句积极的话。
作为个人,我们什么时候才会发生改变?我们觉得应该是“当遭遇失败、事情一团糟时,我们会改变。
别人无情的批评驱使我们去改变。
)幸福可以持续改善,打破65%的极限。
到目前为止,所有药物和绝大多数心理疗法都只能治标,像是化妆术一样的障眼法,做到最好也不过是65%而已。
但是积极的介入有可能打破65%的极限,超越治标,向治愈迈进。
(其实,现在很多药物都是为了缓解病痛,根本就没有治愈的概念,特别是在心理疾病这块,我觉得积极心理学敢于提出想治愈迈进,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幸福
2.0(重新思考的幸福)理论是幸福
1.0的升级版,它以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成就为量度,目标是提升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成就,是人生丰盈蓬勃。
下面则是蓬勃人生的各项特征及解释:
积极情绪:
总体而言,就是你觉得自己有多幸福。
投入、兴趣:
喜欢学习新事物。
意义、目的:
通常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价值的。
因为看到“积极心理学”这个陌生而又让人好奇的词语,我买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很多时髦又专业的词语,诸如实用心理学、装饰性心理学、幸福
1.0、幸福
2.0、习得性无助、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创伤后成长、复原力、蓬勃发展、品格优势、洛萨达比列等等。
幸福
1.0(真实的幸福)理论的基本元素是积极情绪、投入、人生意义,它不能包括人生的终极追求,以生活满意度为量度,目标是提升生活满意度。
)积极主动式的回应,可以让原本就好的关系上升为更好的关系,可以让你以及你的朋友更加幸福。
如果你不擅长积极主动式的回应,你应该加强练习,并时常反省,我当时应该怎样回应,才是积极主动的回应。
接受幸福的感召。
积极的情绪远非仅仅使人感到愉快,还能扩展和建构持久的心理资源供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使用,它点亮了一盏指示灯,表明人生在成长,心理资本在积累。
此外当然可以发明新的路,那就是所谓的创意。
成就=技能x努力(等于花在任务上的时间)。
(成就还学要毅力、自律、智商、学习速度)幸福是怎样炼成的,将创伤转变为成长。
有许多人在经历重大打击后,显现出沮丧、抑郁、焦虑的行为,通常达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程度,但是他们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成长了。
就长期来说,他们获得比以前更强的心理功能。
学校应该在教授方法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如何获得更多幸福。
我们追求财富的目的不应当是盲目的创造更多物质上的财富,而是创造更多的幸福。
幸福离不开成就。
成就的定义不仅是行动,还必须是朝固定、特殊的目标前进,所以它不只要计算距离。
通常有好几条路能通向目标,有些比较近,有些比较远,有些是死路,决定走哪一条路是一个缓慢的历程,叫做计划。
《持续的幸福》——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马丁·塞利格曼简介:
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认识疗法主要倡导者之一;1988年,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曾获美国心理协会两项大奖——威廉姆斯奖和詹姆斯卡特奖;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中走出来,不再只关注人性黑暗、脆弱与痛苦的一面,发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召唤——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
我们其实不完全正确。
因为,当我们发现自己最好的部分时,当有具体的方法可以更多发挥优势时,我们也会做出改变。
只有我们感到有完全感,我们才能放下戒心,听取批评,并创造性的采取行动,做出改变。
幸福是教育的本质,积极学习力。
父母最希望我们得到的,往往是“自信”、“善良”、“健康”等,简言之,就是幸福;学校最希望孩子学会的,则往往是“成就”、“工作”、“考试”等,简言之,就是成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