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谋略宝库4_第五计 趁火打劫
智慧谋略宝库(4)_第五计 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敌方一旦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
这就是强者趁势取利,一举打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经典故事】齐国征服燕国战国初期,中国分成二十多个国家。
其中较大的有齐、楚、燕、韩、赵、魏和秦。
齐韩结盟,并想攻打燕国,但由于赵、楚窥视其后,两国不敢贸然出兵。
这时,泰国联合魏国攻打韩国。
齐王急欲发兵救援盟友,谋士田臣思建议齐王袖手旁观,他说:韩国受到骚扰,必将危及赵和楚的安全。
所以他们很快就会担起帮助韩国的责任。
于是,齐国按兵不动,而赵和楚却正如田臣思所料,很快采取了行动。
这样一来,秦、魏、赵、楚为了韩国互相混战。
在这战火连天的时刻齐国趁火打劫向邻近的燕国发动了进攻,并于公元前270年征服燕国。
黑风怪趁火窃袈裟《西游记》中有个故事是说唐僧唐玄奘离开大唐国,前往西天去取《大乘真经》,一天晚上,他和大弟子孙悟空来到一座庙中投宿。
庙里上下房间七十多间,僧客二百余人,甚是红火。
唐僧等入内后,庙中老方丈命人敬茶,闲谈间,得知唐僧有一大唐宝物——袈裟。
方丈欲开开眼,请唐僧拿出一见。
唐僧恐惹事端,执意不肯拿。
孙悟空看不过,耐不住方丈的苦苦恳求,于是把带来的袈裟拿出来向僧人炫耀。
就在解包袱时,万道霞光透过两层包袈裟的油纸迸射而出,当悟空抖开袈裟时,只见红光满室,彩气盈庭,瑞气千条,真是件世所罕见的宝贝袈裟呀方丈一见,顿生歹念,他当即跪倒在地,眼中含泪,苦苦哀告着对唐僧说:我年老体弱,老眼昏花,实在无法欣赏宝物,可否拿到后房仔细观赏?唐僧一时心软,便允了老方丈的请求。
老方丈将袈裟拿到后房后,越看越爱,越看越想据为己有,于是就和手下的僧人商议怎样才能将袈裟夺取过来,一个名叫广谋的和尚说:何不放一把火,将禅堂烧掉,好将他们师徒二人烧死。
就算他们逃得出来,也说袈裟被大火烧在了里面,谅他们无可奈何,无非给他们些银两了事。
方丈觉得此计甚妙,于是就将众僧唤来,用柴草把禅堂圈了个密不透风。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原意是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在乱中抢东西。
在军事上是指趁敌人困难、危险和慌乱时,乘机进攻夺取胜利。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称霸,战乱频繁。
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
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
勾践立志复国,卧薪尝胆。
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于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而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
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增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
吴王夫差去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
他骄纵残忍,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
生活淫靡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
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
越王勾践选中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被越国击破灭亡。
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是取胜的典型战例。
三十六计及其应用
三十六计及其应用36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种智慧和策略集合,它包括了36个策略和技巧,用于在战争中获得优势和胜利。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这36计,并解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一计:瞒天过海。
这个计策的意思是“把天瞒过,然后通过海洋进行偷袭”。
它用于在战争中乘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击他们。
比如,可以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让他们误以为安全无虞,然后趁机发动攻击。
第二计:围魏救赵。
这个计策的意思是“攻打敌人的要害,让他们不得不回援”。
它用于在战争中攻打敌人的弱点或要害部位,迫使他们撤兵回援,从而解围。
比如,可以通过攻打敌人的后方或补给线来迫使敌人撤退。
第三计:借刀杀人。
这个计策的意思是“利用别人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它用于在战争中利用敌人的力量或资源来攻击他们,或者通过挑拨离间等手段让敌人自相残杀。
第四计:以逸待劳。
这个计策的意思是“在敌人疲惫不堪的时候发动攻击”。
它用于在战争中等待敌人的疲劳和松懈,然后趁机发动攻击。
比如,可以在敌军长途行军或连续作战后发动攻击,让他们措手不及。
第五计:趁火打劫。
这个计策的意思是“趁敌人内部混乱或危机的时候发动攻击”。
它用于在战争中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或危机来攻击他们。
比如,可以在敌人内部爆发叛乱或冲突时趁机干涉,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第六计:声东击西。
这个计策的意思是“表面上攻击一个地方,实际上攻击另一个地方”。
它用于在战争中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让他们误以为自己的攻击方向是东边,实际上却攻击西边。
比如,可以通过制造假象来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然后从另一个方向发动攻击。
第七计:无中生有。
这个计策的意思是“制造一种假象,让敌人相信一种不存在的情势”。
它用于在战争中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让他们产生误解或恐慌。
比如,可以通过散布虚假情报或谣言来影响敌人的判断和决策。
第八计:暗渡陈仓。
这个计策的意思是“表面上走一条路,实际上走另一条路”。
它用于在战争中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行动计划,让敌人产生误解或松懈。
三十六计的总结归纳
三十六计的总结归纳在战争中,智慧和谋略是取胜的关键。
三十六计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谋略典籍,总结了无数智者的智慧和战略,被誉为智慧的宝库。
本文将对三十六计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的战略。
一、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即根据局势的发展趋势来选择策略,以应对变化。
在三十六计中,有如“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计策,它们都充分利用了对手的思维惯性和预期来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
顺势而为不仅能够避免直接与对手硬碰硬,同时也能够在战略中保持灵活性与秘密性。
二、以退为进以退为进,意味着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可以采取暂时的退让和避让,以期待更有利的时机进行反击。
例如“美人计”和“走为上策”等计策,都揭示了以退为进的思想。
通过暂时的退让,能够迷惑对方,疲劳敌人,为将来的反击积攒优势。
三、声东击西声东击西是指迷惑对方视线,营造假象,制造虚假的声音或动静,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让对手无从下手。
很多计谋,如“借刀杀人”、“调虎离山”等,都体现了声东击西的战略。
声东击西旨在干扰对手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四、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指通过制造假象,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错觉,达到欺敌的目的。
在三十六计中,“树上开花”、“暗渡陈仓”等计谋能够制造虚假的情报信息或军事行动,以牵制对手的军力和注意力。
通过制造假象,我们可以迷惑对手,让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为我们自身争取更多的胜利机会。
五、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在对方受到外部压力或困扰时,抓住机会进行侵略或谋求自身利益。
在三十六计中,“借尸还魂”、“假痴不癫”等计策均是趁火打劫的典型案例。
趁火打劫能够使我们在对手动荡时大胆行动,以迅速夺取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六、暗渡陈仓暗渡陈仓是指通过隐蔽行动,突袭对方的重点目标,达到快速占领敌方的要地或击败对手的目的。
在三十六计中,“偷梁换柱”和“反客为主”等计策表现了暗渡陈仓的智慧。
暗渡陈仓需要高度的行动隐秘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以期获得战斗的制高点。
【三国三十六计赏析】—趁火打劫
董卓被杀后,其部下李傕、郭汜治国能力很差,但趁火打劫的功夫却一点也不逊于董卓。两人内战,乘势掳掠长安居民,李傕将天子和皇后劫持住,以为控制天子便可控制天下,郭汜见李傕劫了天子,于是尽抢宫嫔妃女入营,放火烧了宫殿,甚至将来做调解工作的众位官员也尽行监下,且说:“李傕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
曹丕打劫风流娶妻
曹丕来了次趁火打劫,这次打劫是一段风流佳话。
曹操打破袁绍的冀州后,绍府内的家属来不及转移,三国的四大美女之一、袁绍的次子袁熙之妻甄氏也在其中。
有着特权的曹丕来到了袁家大院,一见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的甄氏居然爱不释手,有心要纳为妻子。
曹丕将此想法向父亲汇报后,没想到曹操却真风流,一见甄氏,大赞曰:“真吾儿妇也!” 马上同意了曹丕纳之。
刘备胆战心惊,终于知道了曹操用兵的厉害,自己确实不是对手,赶紧安排退路逃走。匆匆收拾好行李,刚刚转过山寨,伏兵又起,大呼活捉刘备。吓得刘备屁滚尿流往深山僻路匹马逃生,最后逃到刘表处再安顿下来。
吃了这一大亏,刘备领略了曹操的厉害,再也不敢趁火抢曹操的东西了。
虽然曹操的地盘不敢乱抢,但抢东吴的东西,刘备倒蛮得心应手。
赤壁大战合力破曹后,周瑜、刘备都想取曹仁驻守的南郡。当时双方约定,先由东吴周瑜去取,如取不下,再由刘备去取。周瑜费尽心机,损兵损将,自己也受了伤,还用苦肉计战场装死才破了曹仁的计。刚刚将曹仁从南郡追走,回过头来想进城,刘备却在周瑜追曹仁的时候,领兵抢入南郡,并用计骗取了荆州、襄阳。
别人在卖力打战,追赶敌人,刘备却趁火打劫抢现成的,着实把周瑜气得吐血。
其打劫如此,真可谓天理难容!
刘备打劫自取败绩
刘备也曾行趁火打劫之事,但自取败绩。
商战三十六计(5)趁火打劫之计在经营中的运用
商战三十六计(5)趁火打劫之计在经营中的运用《三十六计》是一部奇书,是一部“谋略”大全。
然而,这本书以文言写成,今天的读者一般很难理解,也就很难把这些计谋用在实际生活中。
然而,《商战三十六计》不但能使你在商场上深谋远虑,进退自如,见风使舵,抓住一个个商机,还能使你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技能,成为21世纪的富豪。
本期《军字一号》推出商战三十六计系列文章(5)乘人之危捞一把乱而取之抢市场——谈趁火打劫军事计谋在经营中的运用“趁火打劫”为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五计。
古兵法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刚决柔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敌方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候,就要乘势发兵战而胜之。
这正是强者战胜困境之敌而采取的重要决策。
“趁火打劫”之计名出自吴承恩的章回小说《西游记》,原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正处于一片混乱时,乘机偷抢人家的东西。
“趁火打劫”之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
《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
”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趁火打劫”之计的运用,切记不可死守空洞的“人道”信条。
在战争或者商战之中,一仁之念就会断送己方的前程,将是更大的不人道。
而且,也不可只等着敌方内部出现“火”情,有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制造“火”,然后等待敌方出现危难后出击致胜。
“趁火打劫”之计有四种含义:一、乘危取利。
人们辛苦奋斗,都为获利。
正常情况下求利,当然满足不了贪婪者的胃口,而在对方危急时取利,就很容易获得成功,也可称为乘间取利,乘人之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落井下石。
当敌人已遇到危难时,我方乘机再给它制造更大的危难,直至把敌方置于死地,往往能够很容易取得成功,为自己谋得利益。
这种办法也可称为火上烧油。
三、明助暗夺。
对方后院“起火”,我方装出“救火”的姿态前去凑热闹,这样既不会被对方拒绝,也不会引起对方的注意。
在“救火”过程中,我方便暗中捞取好处,或在暗角再点“新火”。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故事:黑熊精趁乱盗袈裟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故事:黑熊精趁乱盗袈裟趁火打劫:《孙子.始计篇》曰:“乱而取之”!唐代杜牧解释孙子的话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
”或者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这个计策的精髓。
该计计名最早见于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故事:黑熊精趁乱盗袈裟话说唐僧离开东土大唐以后,于五行山下收取大徒弟孙悟空,二人继续迤逦前行,向西天取经。
这日来到一处观音禅院,见天色已晚,便上门投宿。
入得庙内,见该庙房间多达70余间,僧众有200多人,端得好大一座寺院。
庙中方丈金池长老格外好客,邀请唐僧入座,命人敬茶,闲谈之际,听闻唐僧来自天朝上国,格外敬仰,就问师徒二人有何宝物让他开开眼界。
唐僧客气的说,行路之人不便携带宝物,不料一旁的孙悟空嘿嘿一笑说:“那包裹中的袈裟常暗夜发光,岂不是一件宝物?”金池听了,起先并不在意,事实上他珍藏的袈裟不止几柜子。
待悟空取出那件观音给的锦斓袈裟炫耀时,金池不由眼前一亮,袈裟上的宝珠夺人二目,惹得他贪心顿起,于是假托老眼昏花,看不太清,求唐僧让他将袈裟带回后房仔细观看,唐僧不好拒绝。
金池就这样骗走了袈裟。
当晚,方丈找来心腹僧人密议,欲将唐僧所居禅堂烧毁,以便将袈裟从此据为己有。
待到二更时分,小沙弥们纷纷去抱柴,堆拢在禅堂下。
响声惊动古灵精怪的孙悟空,他先扮作小沙弥问清了情况,知晓老方丈的阴谋诡计,便一个纵身飞到南天门,向广目天王借取“避火罩”,回头罩住唐僧和白马,接着自己蹲在房上看热闹。
半夜时分,和尚果然开始放火烧禅堂,火越烧越大,悟空暗吹口气,那火苗竟四处乱窜,将整个观音院都烧得通红,唯有唐僧所居的禅堂安然无恙。
不料,观音院正南方有座山,山上有个黑风洞,洞里的黑熊怪无意间被火光惊醒,他本来与金池长老一向交好,便驾云去帮僧众救火,火光之中,这妖怪四处行走,见大殿前后均被烧得断垣残壁,唯有后房方丈禅堂中有一青毡包裹,隐隐现出道道霞光宝气,于是他趁着老方丈熟睡时,黑熊精打开包裹,定睛一瞧,乃是一件佛家宝贝——锦斓袈裟。
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刚决柔也。
注释与解说①害: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就:依照。
③势:时机。
④刚决柔也:原意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
后引申为以刚克柔。
当敌人处于困难处境的时候,应该趁着这个有利的时机出兵,以获得胜利。
这就是“以刚克柔”的方法。
趁火打劫,原意是趁着别人家里失火、一片混乱的时候去抢别人家的财物,指乘别人处于危难时从中捞一把。
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人遇到困难或危难的时候,就要趁此机会出兵进攻,制服对手,取得胜利。
故事曹操灭袁氏东汉末年,袁绍在官渡之战败给曹操后就重病卧床。
临死前,袁绍立了他宠爱的小儿子袁尚为继承人,而没有立他的大儿子袁谭。
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在中国古代是不合规矩的。
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消灭袁氏。
他带领大军直奔黎阳攻打袁谭,袁谭被打败后,就向袁尚求救,兄弟俩的军队联合起来,实力大增。
曹操久攻不下,非常烦恼。
这时,曹操的谋士郭嘉就劝他:“其实,我们不用动手就可以消灭他们。
”曹操听了,很不解。
郭嘉接着说:“袁绍废长立幼,就埋下了一个祸端,这兄弟俩迟早要起内讧。
如果我们现在去攻打他们,只会促使他们团结起来,如果我们不去理睬他们,那么这兄弟俩就会为了继承权的问题争得你死我活。
”曹操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撤兵了。
曹操一离开,袁氏兄弟俩就斗了起来,因为袁尚被指定为继承人之后,从袁绍那儿得到的兵马粮草要比袁谭的多,袁谭打不过他,就向曹操求救。
曹操立刻与袁谭一起攻打袁尚,并顺利地消灭了袁尚。
然后,曹操以莫须有的罪名出兵攻打袁谭,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袁谭也消灭了。
就这样,曹操利用袁氏兄弟内讧这把“火”,消灭了他们。
小测试①“趁火打劫”是什么意思?②郭嘉向曹操提出的建议是怎样的?。
《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读后感
《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读后感
《三十六计》中的《趁火打劫》这个计谋,是一种非常狡猾的战略方式,它充分利用了敌人面临危机时的混乱和紧张心态,来达到先发制人、取得胜利的效果。
这个计谋虽然看起来很卑鄙,但是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种种危机和挑战,假如我们像老实人一样面对问题、规规矩矩地解决问题,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以一种聪明、灵活的方式“趁火打劫”,就有可能在危机中赢得胜利。
当然,这个计策也有一定的风险。
如果我们评估不当、计谋不够周密,就很有可能在行动中遭遇困难甚至失败。
因此,我们在运用这个计策时一定要慎重。
除了趁机抢占先机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智地面对问题,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总的来说,《趁火打劫》这个计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即在危机时刻,必须要有一种机警的反应和聪明的策略,来赢得胜利。
作为现代人,我们需要运用这种灵活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洞察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困境中束手无策,成功地赢得胜利。
商场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执 己见 , 并进而胸有成竹地说:
“ 除 了我和 罗斯查 尔组 成辛迪加 ,
使 伦 敦 的黄金 重 新流 入 国 内外 , 似
乎 没有第二 种 办法 来解救陷于破 产
状况 的国库 了。 现 在 , 我手头就有
一 张1 2 0 02r 美元 的支 票 没 有兑 现 ,
若是 今天 将这 张支票兑现 了, 一 切
半, 并且 处理 得可 谓是得心 应手。 而 库 克在 出售他 那 部 分 国库券 时却
困难 重 重 , 这也是库 克破 产 的因素 之 一 。 在这 场危机 中, 德 雷克塞 尔 摩根 公 司成 为美 国实力最雄厚 的投
资银 行 , 控 制 了美 国政府 的债 券 市 场 , 同时继 续 向欧洲抛 出优 惠证 券 。
摩根 即取 出大量美元 交给财政部 ,
帮 助 财 政 部 渡 过 了难 关 。 摩 根 在 向
政府承包 的公 债价格 与市场 差价 中
就 净赚 了1 2 0 0 万 美 元 , 并 且 还 安 排
了一 项 国际协议 , 在公 债发行 结束
前 , 不 用 美元 兑换英镑 , 也不 购买
美 国 的 黄 金 , 这 大 大 冲 击 了 《夏 尔
财政部 长 的呼 吁便被 理所 当然地 束
之 高阁 了。 于是 , 他 又 使 出苦 肉
计 , 以超 出面 额 的1 1 7点公 开 募集
5 0 0 02i 美 元 公 债 , 这 一 招 打 破 了投
资金 融 界 的惯例 , 也 欺骗 了投 资银
行 , 并 重创 和 惹恼 了摩根 。 由于 摩
根 的操纵 , 当这位财政部长 匆匆忙
世 界商战 中,趁火打劫 的谈 判
高手 当首推 美国华尔街 大佬摩根 。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五: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五: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第1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2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第3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第4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第5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楼抽梯、虚张声势、反客为主。
第6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策。
第五计: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春秋时,晋太子圉(yǔ)被质于秦国多年,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国人,而梁国是小诸侯国。
梁国国君执政不力,又不体恤民众,整天只顾修造自己的宫殿、生活极其奢侈。
梁国本是个小国、穷国,根本经受不起国君的如此折腾,因此,民众载声怨道,为逃避过重的税赋,大批难民只得纷纷逃往秦国。
秦穆公趁梁国君无道、民心已乱,派大夫百里奚等,领兵攻打梁国,趁机灭了梁国,梁国君被乱民所杀。
晋太子圉见秦国灭了自己的母国,感到受了莫大的羞辱,并设法逃回到晋国。
不久,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为晋怀公。
职场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职场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说起来确实不怎么好听,贬义词一个,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它是一条潜规则,是一个正真职员所要必备的职业技能。
趁火打劫,顾名思义,就是趁着别人家里发生火灾,乘着其为救火混乱不堪时,打劫其财务。
虽然显得不甚光明磊落,有小人之嫌,但确是非常实际而且有效的一计。
有句老话叫做“趁你病,要你命”。
话说的很是不道德,但却是语意简明,一针见血,它把趁火打劫发挥到淋漓尽致。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趁火打劫的奥义吧。
古语有云: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刚决柔也。
翻译为,敌人的处境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机会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取得顺利。
说的有点文雅,这就是古代兵法之绝妙计谋。
很显然,趁火打劫在古代兵法上可以用的相得益彰,绝无道德好坏之言,相反,还是个好计谋,妙方法。
此计在运用的时候得要找好时机,不能盲目使用,它的开始在于对方的“乱”,要清楚了解它是“乱”在什么程度上。
如何知道它的情况呢?那就得必须真正了解对手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论证,认定对手有求于自己时,就可逼得他接受自己的苛刻条件,趁火打劫,获得谈判成功,从中赚大利润,发大财。
趁火打劫是一种乱中取胜的搏弈方法,有两种方式:一是趁火打劫,一是纵火打劫。
趁火打劫是乘人之危去混水摸鱼,纵火打劫是自己放火,然后贼喊捉贼,达成自己的目的。
职场中,机遇就在你身边,就是看你能不能把它捉住。
职场如战场,某个职位,或者某个项目的主导权,又或者你的权益权,在关键时就应该把它拿下,不能妇人之仁,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趁火打劫,捉住机会往上爬。
职场中没有绝对的朋友,也没有纯洁的同事.大家都是暂时有着共同利益的集合体.当有一天你们的利益出现矛盾点,也就走向了对立面.因此当他犯错时,就是你往上爬的机会,要稳稳的捉住这个机会,不然下次,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你身上时,命运之轮就会翻转,他可不一定有你这么好心。
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别人摔了跟头,有时候就是我们的机遇。
《三十六计》感悟《三十六计》5——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感悟《三十六计》5——趁火打劫展开全文“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
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
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
“趁你病,要你命”,就是对趁火打劫最通俗的解释。
趁火打劫的要义在于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此计运用通常分三种情况:“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
”意思是说,当敌方有内忧时,就趁机占领其领土;当敌方被外患侵袭时,就去争夺其百姓;当敌方陷入内忧外患时,就趁机兼并它的国家。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给吴国后卧薪尝胆,佯装臣服,年年向吴国进献财宝、美女麻痹吴王夫差,同时暗中积蓄力量。
公元前473年,吴国发生天灾,粮食颗粒无收,民怨沸腾,但吴王夫差仍醉心于霸业并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黄池。
越国趁机进兵,一举灭亡吴国,这是比较经典的趁火打劫。
晋惠公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弟,春秋时期晋国君主。
公元前651年,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
为了报答秦国的帮助,晋惠公先前曾许诺:他复国后答应将河西五城给秦国,可是,当他在秦国的护送下回国即位后,竟然毁约不给秦国五城。
勾践美人计的棋子——西施不料,晋国连续五年大闹旱灾、饥荒,晋国粮库空虚,老百姓四处逃荒。
晋惠公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只得硬着头皮向秦穆公求援。
穆公为晋侯背信弃义正恼羞成怒,不答应救援。
秦大夫公孙枝进谏道:“是晋侯背约,晋国的老百姓是无辜的呀。
现在正是晋国的老百姓在受灾,我们应该援助他。
”穆公听从了公孙枝的意见,答应了晋惠公的要求,解决了晋国的饥荒,受到晋国民众的感激。
第二年,秦国也闹起了旱灾、饥荒,原本用来防御饥荒的国库粮食,先前都救援晋国饥荒去了,秦国民心、军心不由大乱。
而晋国当年恰恰是个大丰收年,于是,穆公派人到晋国求援。
晋国几个大夫却唆使惠公拒绝给秦国救援,并趁秦国大闹荒灾、国家大乱之际,联合梁国去攻打秦国。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史皇大夫劝楚王立刻杀掉田忌、孙膑,否则必留下后患。
楚王犹豫不决,感到杀了他们太可惜。
他对史皇大夫说:“人心换人心,黄土也成金。
只要寡人真心对他们好,他们就能回心转意。
让他们继续住在寡人的宾舍,好好款待他们,他们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包括女人。
”史皇大夫特意找了两个漂亮的姑娘照顾田忌、孙膑。
姑娘们给田忌、孙膑送来酒菜,“谁让你们进来的?”田忌板着脸大声训斥道:“我们不吃,出去!快出去!”姑娘快要急哭了,说:“求你们了,你们不吃,史皇大夫他会惩罚我们的。
”“算了,别为难她们了。
”孙膑开口道,“姑娘,他跟你们开玩笑,别在意。
把酒菜放下吧。
”两名姑娘含着泪,将酒菜放在几上,转身走出。
“你这是何苦呢?这两位姑娘又没惹你。
”孙膑说着,为田忌和自己各倒了一樽酒,笑道:“美女加美酒,神仙过的日子。
来,干。
”“到了这地步了,你还有心思取笑。
”田忌没动酒樽。
孙膑喝了一大口酒,道:“这比我在魏国可是好多了……那时候,睡猪圈,吃猪食,你想都想不到是什么样,可我依然笑口常开。
”“别说的这么轻松,如果笑口常开,就不会装疯卖傻了。
”“装疯卖傻就是为了笑口常开,”孙膑又喝了一大口,“而且想怎么笑就怎么笑……话说这酒真不错,田将军也来一起喝啊。
”“你想喝就喝吧,我没兴致。
”孙膑对田忌道:“田将军,自从离开齐国,我们还没痛痛快快地喝过酒呢,今天我们一醉方休,醉了,就回家。
”田忌一时没明白孙膑“回家”的意思。
孙膑笑着解释道:“醉了就能梦见回家了。
”田忌苦笑着,只好端起酒樽说:“好,为了回家,喝。
”两人没喝上几樽,便昏睡过去,原来史皇大夫在酒中做了手脚,他让两个楚国姑娘守着他们,记住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包括在梦里。
窗外月光如水。
室内,孙膑安详地躺在睡榻上,火烛闪烁的光在他的脸上晃动。
楚国姑娘坐在孙膑身旁,注视着他的脸。
孙膑动了一下,嘴里喃喃念道:“钟离春……”姑娘探着身,俯在他脸前,柔声问:“孙先生,你说什么?”孙膑喃喃地念叨着:“钟离春……”姑娘这次听清了,问:“钟离春是何人?是你的夫人吗?”睡梦中的孙膑没再说什么。
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之第五计
趁火打劫三十六计之第五计
三十六计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上图: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的故事
庞涓听说孙膑被困在楚国,带着珍宝亲自出使楚国,将珍宝献给喜爱珍宝胜于自己生命的楚王,还答应将占据楚国的城邑还给楚王,以换取孙膑。
楚说可以考虑庞涓的建议。
楚王要挟孙膑,说他如果不答应留在楚国,就把他交给庞涓。
孙滨告诉楚王,庞涓要的不是他,是《孙子兵法》,有了《孙子兵法》,魏国就会称霸。
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一套《孙子兵法》,楚王同意先放田忌回国。
钟离春收买众多敢死之士,欲救孙膑,孙膑为保田忌回国,
没有答应,钟离春十分不快。
庞涓得知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兵法,进见楚王,说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内容,为防止孙膑抄录假兵书欺骗楚王,他可以为楚王监视孙膑,条件是他再把兵书抄录一遍带回魏国。
楚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人害大,就势取利。
刚决柔也。
译文:兰敌方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去夺取胜利。
这就是强者趁势取利,一举打败处于困境之敌的策略。
智慧解析:智趁火打劫,意即在敌人有内忧外患之时,去占领他的领土和夺取他的民众。
碌如果一方治,另一方乱;一方矛盾尖锐,另一方矛盾缓和;则以治制乱,以静待哗,趁机吞并对方就应乘机进行而不能贻误战机。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
他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卖主求荣,杀丁原投靠董卓;后来又杀董卓,依附王允,在政治上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他被董卓部将李催、郭祀赶出长安后,到处投靠,先依袁术,再投张扬,复奔袁绍。
争夺充州被曹操打败后,又逃向徐州依靠刘备;不久又与袁术勾结,赶走刘备,占据徐州。
这以后他与袁术流盗一气,相互勾结,对抗曹操。
建安三年(198年)秋,曹操决定东征吕布。
曹军内部有的将领不同意,认为刘表、张绣在后,远征吕布,恐怕有危险。
荀攸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刘表、张绣刚受打击,势必不敢再动。
吕布骁猛,又仗情袁术相助,如果任他纵横于准水、泗水之间,一些豪杰必然响应。
现在乘他刚刚反叛,众心不一之时,前去攻打,一定能够成功。
“曹操认为简收的分析极是,连连称赞,便于这年的秋天亲率大军东讨。
十月,攻下彭城。
吕布退保下码。
营军将下到团团包围起来。
曹操派人传信给吕布,讲明利害,示意要他投降。
吕布准备投降,跟陈宫商量。
陈宫觉得自己过去在充州发动叛乱,同曹操积怨太深,难获饶恕,因此竭力反对投降。
言曹军远来,势不能久,一候曹军粮尽,就可出城攻击,必获全胜。
又派去袁术处求援。
于是,吕布只好率将士拼死守城,任曹军猛攻,两月将近,下那坚固无摧。
曹操见下久攻不克,顿生烦恼,加之军队连战不休,将士疲意不堪,粮草给养供应困难,就准备班师回许都,休整部队再作打算。
荀攸作为军师随军出征,日夜筹划军机,寝食无安。
今见下邱易守难攻也很焦急,因为兵家最忌讳的就是疲师远征,如果不赶快破城,定然与己不利。
7、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七、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如果说“以逸待劳”是以柔克刚的话,那么“趁火打劫”正好相反,是以刚克柔。
《三十六计》对“趁火打劫”解读的原文是: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意思即:在敌人遇到严重危机的时候,乘机出兵夺取胜利,这时候是以刚克柔、以强胜弱。
其成语含义是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在教育中运用趁火打劫,其实就是利用教育对象的心理危机,雪上加霜,让其心理抵抗能力降到最低后,使其明白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危害性,引导其走上光明大道,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这就犹如“趁热打铁”,抓住了机会,事情完成的效率就会增加,效果就会更好;若抓不住机会,等烧红的铁放凉了,变硬了就不容易打造出需要的形状了。
用这种方法用来教育那些屡教不改者往往效果较明显。
当然,屡教不改者心理危机的产生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时机。
一般说来,他们遇到挫折打击的机会是比较多的,但他们的优点也就是对这些挫折(包括违纪、考得差、身体受伤以及受到教师家长批评等)有超乎一般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许多教师对这些特殊教育对象无可奈何的原因也在这里,虽然这些老师在这些学生犯错后也采取了“趁火打劫”的教育方法,即在其犯错后,将其所犯的所有错误一股脑地全搬出来,对将来的后果也危言耸听地渲染了一番,甚至请家长,要其写保证,当着全班宣读。
结果过不了几天其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对“趁火打劫”的教育方法使用流于形式,没能触及其灵魂。
每个人情绪和状态都是有生理周期的,我们要抓住特殊教育对象情绪低落期又遭受打击甚至不幸“祸不单行”的时机实施“趁火打劫”的教育方法,在其伤口上撒盐,能让他的心有多痛就尽量让其达到多痛,让其“痛彻心肺”。
当然这种痛,是在将其各种缺点与不足列举出来,引导其认识对家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后的心痛。
这种引导要精心设计,为了特殊学生要不惜花费心血,而且人在心理危机期会极大减弱对抗性,较容易认同他人的观点的,而且容易触动他的内心,我们的目的相对来说是较容易达到,教育效果也会相对较明显的。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原文 注释 按语 译文 原典解读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孙子·始计篇》有记载:“乱而取之。
”徐珂在《清稗类钞·盗贼类之趁火打劫》中有相关论述:“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
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人内,见物即取,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
主人加以呵斥,则曰:将为汝寄顿于吾家也。
盖仓促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
”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刚决柔也。
注释
①害:困难,凶险。
②势:敌人的危机。
③刚决柔也:出自《易经》“夬”卦,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
刚决柔就是乘人之危,夺取胜利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
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昊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译文
当敌人陷入严重的危机之时,就应该趁局面混乱夺取利益。
一定要利用他慌乱的时候进攻到底。
敌国有内忧,就趁机掠夺他的土地;敌国有外患,就趁机掠夺他的人口;敌国内外交困,就是灭掉这个国家的大好时机。
就像越王勾践趁吴国收成不好,经济凋敝,而且吴国国君还在中原一带的黄池和晋国争霸,国内空虚,于是在此时发动攻击,最终获胜
原典解读
趁火打劫,有三个条件要悉心体会。
首先是你要确定这把火烧得足够大,不是癣疥之疾,能让别人首尾不能相顾,这样你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实施打劫。
同时,你要估计好别人的救火能力,如果是龙王爷家着了火,你是没有机会在人家的地头上兴风作浪的。
更重要的是,趁火打劫要会念避火诀,防止引火烧身,偷鸡不成蚀把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敌方一旦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
这就是强者趁势取利,一举打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经典故事
齐国征服燕国
战国初期,中国分成二十多个国家。
其中较大的有齐、楚、燕、韩、赵、魏和秦。
齐韩结盟,并想攻打燕国,但由于赵、楚窥视其后,两国不敢贸然出兵。
这时,泰国联合魏国攻打韩国。
齐王急欲发兵救援盟友,谋士田臣思建议齐王袖手旁观,他说:“韩国受到骚扰,必将危及赵和楚的安全。
所以他们很快就会担起帮助韩国的责任。
”
于是,齐国按兵不动,而赵和楚却正如田臣思所料,很快采取了行动。
这样一来,秦、魏、赵、楚为了韩国互相混战。
在这战火连天的时刻齐国趁火打劫向邻近的燕国发动了进攻,并于公元前270年征服燕国。
黑风怪趁火窃袈裟
《西游记》中有个故事是说唐僧唐玄奘离开大唐国,前往西天去取《大乘真经》,一天晚上,他和大弟子孙悟空来到一座庙中投宿。
庙里上下房间七十多间,僧客二百余人,甚是红火。
唐僧等入内后,庙中老方丈命人敬茶,闲谈间,得知唐僧有一大唐宝物——袈裟。
方丈欲开开眼,请唐僧拿出一见。
唐僧恐惹事端,执意不肯拿。
孙悟空看不过,耐不住方丈的苦苦恳求,于是把带来的袈裟拿出来向僧人炫耀。
就在解包袱时,万道霞光透过两层包袈裟的油纸迸射而出,当悟空抖开袈裟时,只见红光满室,彩气盈庭,瑞气千条,真是件世所罕见的宝贝袈裟呀!
方丈一见,顿生歹念,他当即跪倒在地,眼中含泪,苦苦哀告着对唐僧说:“我年老体弱,老眼昏花,实在无法欣赏宝物,可否拿到后房仔细观赏?”
唐僧一时心软,便允了老方丈的请求。
老方丈将袈裟拿到后房后,越看越爱,越看越想据为己有,于是就和手下的僧人商议怎样才能将袈裟夺取过来,一个名叫广谋的和尚说:“何不放一把火,将禅堂烧掉,好将他们师徒二人烧死。
就算他们逃得出来,也说袈裟被大火烧在了里面,谅他们无可奈何,无非给他们些银两了事。
”
方丈觉得此计甚妙,于是就将众僧唤来,用柴草把禅堂圈了个密不透风。
悟空此时尚未睡着,听见门外声响,便变成一只小蜜蜂飞出禅堂。
只见四圈大火突起,放火的和尚还在手执火把得意地狂笑。
悟空一怒之下,一个筋头翻到南天门,向广目王借了“避火罩”,回去罩住了唐僧白马,然后又念了个咒语,一口气吹过去,霎时间狂风大作,火势向四周蔓延开来,愈烧愈旺,把个观音庙烧得通红,惟有唐僧和白马所在的禅堂得以幸免。
在反转扑来的大火面前,众僧侣抱头乱窜,哭天嚎地,现在成了他们引火烧身,自食其果了。
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场大火惊动了四周山上所有的野兽和鬼怪。
风音院正南二十里处有一座山,叫黑风山,山中有一洞,叫黑风洞,洞中有一妖怪,叫黑风怪,它与这方丈素有交情,见院中起火,急忙前去相救,赶到观中,见到那方丈屋里的璀璨袈裟,认得是佛门之宝,顿时起了贪念,于是便不再救火,拿起那袈裟,趁火打劫,驾起黑云,径直返回了它的山洞。
趁火打劫一词即在此表现出来。
一碗红豆汤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雅各正在家里煮红豆汤,以扫打猎回来了,他在山里奔波了一天,又累又饿,便对雅各说:“我饿得肚子咕咕叫,给我些红豆汤喝吧。
”
雅各点点头,不露声色地说:“这好说,不过你要把你的长子权利让给我。
”
以扫回答说:“你看,我都快要饿死了,还要长子权干吗,好吧,我就把长子权利让给你。
”雅各忽地站起来,紧逼着说:“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儿戏话,你要在上帝面前发誓。
”
以扫不以为然地说:“好吧,我发誓。
”
当以扫发完誓后,雅各便给了他一些面包和红豆汤,以扫狼吞虎咽地吃完,拍拍屁股,站起来便走了,什么长子不长子的,他早已忘到了脑后。
谁知,正是这句玩笑话,使得雅各在继承父亲的王位时顶替了以扫,以至使以扫遭遇了一连串非人的磨难。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以扫竟这样轻看了长子的权利。
”
在我们今天看来,雅各在他兄长打猎归来、筋疲力尽的时候,用一份红豆汤诱使他放弃了长子权,这也是一种趁火打劫的行为。
只不过,这种打劫的方式不那么明火执仗罢了。
趁火打劫有两种方式,一是见到火起,趁机去打劫,一种是自己先去纵火,特别是在人心惊意乱地去救火的时候再去打劫,不管趁火也好,还是纵火也好,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劫。
后记
敌有内忧,就抢占他的土地;敌有外患,就抢夺他的百姓,若内忧外患交相并临,就吞并他的国家。
本计的核心是:从他人的危机、困境中取利,即乘人之危之计。
古代英雄豪杰,放火首推张仪、打劫莫如孔明。
孔明烧赤壁、劫荆州、气周瑜等等这些故事都是本计的绝佳说明。
最后引用《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来准确说明本计的基本思想。
“乱而取之”。
“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