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什么
企业经营管理 目标 -回复

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回复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活动,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持续盈利和增长: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盈利,并通过不断的发展和扩张实现增长。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增长则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2. 提高企业价值: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提高企业的价值来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关注和投资。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潜在的投资回报。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企业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价值。
3. 实施有效的战略规划: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蓝图,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和策略。
通过与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变化相匹配,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战略目标。
4. 建立强大的组织能力: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组织能力以支持企业的发展。
组织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的招聘和培养、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流程的规范和改善等。
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和团队,企业可以更好地协调和调配各项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
5. 实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员,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应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责任。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可以不仅实现自身的发展,也为社会和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持续盈利和增长、提高企业价值、实施有效的战略规划、建立强大的组织能力以及实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目标互相关联、相互促进,是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要素。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策略,不断优化和调整,以实现这些目标。
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管理制度,首先它是一种约束力,一种制度化的控制手段,企业管理者借助这种手段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可以看出,“有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因此,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规范的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
在这台机器的运行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细节。
比如,销售的灵活度的控制。
通过一个完善的流程监管可以保证整个销售过程不出差错,然而,在需要做出快速决定的时候,复杂的流程往往会使销售坐失战机。
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是倾向“有为”,还是注重“无为”呢?老子的哲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将“道” 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含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把“无为”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说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大千世界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物尽其用,人尽其责,管理者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管理者的“无为”。
唐朝是为人乐道的鼎盛王朝,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取得“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是与老子的思想分不开的。
唐太宗治天下奉《道德经》为圭臬。
唐初君臣是十分重视“清静无为”的。
唐太宗说:“君无为则人乐。
”魏征说:“无为而治,德之上也。
”宫中嫔妃也知道“为政之本,贵在无为”。
唐太宗告诫朝臣们说:“我从早到晚努力不息,只希望清静无为而治,使天下平安无事,终于得以不再大征徭役,年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中小企业管理三部曲

中小企业管理三部曲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管理中小企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小企业管理三部曲是指企业建设、运营和发展三个阶段,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小企业的管理策略。
一、企业建设企业建设是中小企业管理的起点,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在企业建设阶段,中小企业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明确的企业目标和战略。
中小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战略。
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业务特点和资源配置等因素,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保证企业运转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和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中小企业需要注重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团队合作,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
4. 招募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中小企业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有效的招聘和培训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企业运营企业运营是中小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运营阶段,中小企业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中小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注重供应链的协调和管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交付达到高效性和稳定性。
2. 强化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的控制,注重技术创新,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 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
中小企业要注重市场营销,通过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和加强品牌推广,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4. 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要做好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控制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三、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是中小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它涉及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企业发展阶段,中小企业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不断创新和改进。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12套试卷doc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12套试卷doc
1.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
A、研究竞争环境
B、研究企业自身环境
C、实现企业目标
D、统一资源
答案:C
2.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A、制定竞争战略
B、调动内部活力
C、提高企业效率
D、建立企业文化
答案:A
3.企业战略管理要求管理者要有()的思维
A、前瞻性
B、局部性
C、建设性
D、细节性
答案:A
4.企业战略管理任务的基本步骤是()
A、定位与定位
B、实施与评价
C、规划与设定
D、分析与判断
答案:D
5.企业战略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A、创新
B、发展
C、竞争
D、超越
答案:D
6.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盈利
B、利润
C、效率
D、增长
答案:D
7.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技能是什么?
A、分析
B、沟通
C、组织
D、决策
答案:D
8.企业战略管理重要的变革原则是()
A、协作
B、快速
C、智能
D、及时
答案:B
9.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A、合作
B、制定目标
C、选择机会
D、调整战略答案:D
10.企业战略管理要求领导者要有()的开拓能力
A、长远性
B、创新性
C、专业性
D、计划性。
企业管理三大体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

集团管理的三大体系2016年集团在大力推行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从而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质量。
同时,企业标准化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需要企业标准化与管理体系相结合。
我们要把“质量管理零缺陷、安全管理零伤亡、环境管理零污染”作为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
一、质量管理—零缺陷集团的品牌战略要求我们推行“零缺陷”的质量管理。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取胜,就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我们企业要实现世界500强就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
如何实施零缺陷管理:⑴建立推行零缺陷管理的组织。
事情的推行都需要组织的保证,通过建立组织,可以动员和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地投入零缺点管理,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自觉性;也可以对每一个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进行经验的交流,建立相应的制度,加强对员工教育和培训。
⑵确定零缺陷管理的目标。
确定零缺陷小组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包括确定目标项目、评价标准和目标值。
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将小组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公布,注意心理影响。
⑶进行绩效评价。
小组确定的目标是否达到,要由小组自己评议,为此应明确小组的职责与权限。
⑷建立相应的提案制度。
直接工作人员对于不属于自己主观因素造成的错误原因,如设备、工具、图纸等问题,可向组长指出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也可附上与此有关的改进方案。
组长要同提案人一起进行研究和处理。
⑸建立表彰制度。
无缺点管理不是斥责错误者,而是表彰无缺点者;不是指出人们有多缺点,而是告诉人们向无缺点的目标奋进。
这就增强了职工消除缺点的信心和责任感。
我们要把零缺陷管理的观念贯彻到企业中,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它的实质,树立“不犯错误”的决心,并积极地提出建议,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二、安全管理—零伤亡搞好安全生产,才能树立企业形象,赢得市场,承揽更多的经济任务。
什么是企业终极目标

什么是企业终极目标作者:崔凯来源:《董事会》2011年第01期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多数人会简单明了地回答“赚钱”。
然而这就是问题的全部答案吗?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其战略目标当然不应只为了利润。
然而囿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更多的中国企业还是把财务业绩作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总体上仍处于“唯利是图”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只想到了表象上的做大和做强,缺乏对存在理由、意义或者价值等企业哲学高度上的思考。
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反思的问题。
今日商界,群豪并起,是生存还是毁灭,成为摆在每个英雄面前的难题。
商海沉浮,只有不择手段才能生存?为争夺同一块市场蛋糕,广告战、价格战、口水战、圈地战、媒体战层出不穷,每一场战役都不会是终点。
为了攫取利益的最大化。
挖人与反挖人,侵权与反侵权。
并购与反并购,抹黑与反抹黑,纷繁芜杂。
最后大家刺刀见红,鱼死网破。
2010年。
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联袂上演“罗生门”恶意营销事件,一个网帖说“蒙牛炮制了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另一个网帖说“是伊利炮制了此次的蒙牛事件”,如此跌宕起伏的剧情,让民众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乳品行业。
哭泣的竞合蒙牛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伊利有着“天然仇恨”。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因为“功高盖主”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
牛根生白手起家,据说创业之初受尽老东家的刁难和打压。
硬是在重重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与伊利比肩的乳业巨人。
此间,双方为了争当乳制品行业的老大,互相诋毁对方,暗中较劲,恰如一场没有硝烟且鏖战不休的战役。
2004年郑俊怀因为MBO违规入狱,潘刚接掌伊利帅印;2006年杨文俊出任蒙牛总经理,牛根生也逐渐淡出日常经营。
然而主帅易人后,双方并未改变暗战连连的竞争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乳品行业十年来的迅猛发展得益于企业的营销手法。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易小迪发布时间:2010-6-13企业家的黄金年龄应该是40岁以后,为什么很多人工作到40多岁就退出企业经营?人生价值观在企业壮大后产生困惑,人生的目标、企业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演讲实录:易小迪:尊敬的稻盛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感谢大会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
这两天来参会的各位朋友,基本都是企业界的董事长、总裁或者是老板。
这两天大家在这里参加会议,心地变得非常平静,也非常纯真,因为我们都抱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来学习稻盛哲学,实现稻盛哲学。
当然今天的气氛也变得非常祥和,因为稻盛先生本人也在会场,我也非常激动,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做演讲。
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诞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
这批民营企业的成长在慢慢发展壮大过程中,碰到一个困惑,除了企业管理的困惑之外,也碰到了人生的一些困惑,企业发展目标的困惑,尤其是我们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经营之后,很多同行在想做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或者说除了追求财富之外,我们人生的动力是什么。
我们不仅仅碰到企业的问题,还碰到人生困惑的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不成熟,法制不健全,所以民营企业做起来,时间长了之后,就感到身心疲惫。
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在我认识的同行里面,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到了40多岁就功成身退,或者去上MBA,或者上PE投资班,其实是他在做企业里面碰到了问题,或者碰到人生的困惑。
企业家的黄金年龄应该是40岁以后,为什么很多人工作到40多岁就退出企业经营,或者碰到了这些人生的问题,有不能解决的困惑在里面。
核心的一点就是人生价值观的一种困惑,不管其他所有的困难,最主要是碰到人生价值观在企业壮大以后选择人生的目标、企业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们阳光壹佰集团也有同样的经历,我们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
中国房地产行业这十几年来经过高速发展,从1998年到2010年,12年时间,规模增长12倍,这是非常高速发展的行业。
但这个行业也是价值观比较混乱、比较多元的行业。
无为而治--精细化管理的终极目标

无为而治--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的终极目标今天,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已经被中国企业界广泛接受,成为中国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意识。
相对于国人大而化之的传统观念,倡导重视细节,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和内耗,增加利润,这是一个阶段。
但这是远远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讲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就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改善,改善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是在追求从“管”到“理”的转变。
“管”是靠人来监督,“理”则是靠规则来自动运行。
中国的管理者,往往过于重视“管”,而忽视了“理”,导致企业过于依赖管理者的个人权威和个人手段,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规则,一旦脱离管理者控制,企业就变成一盘散沙,即使在管理者的有效控制下,也经常因为决策和管理的随意性而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
一些成功的企业,如国外的苹果、丰田、GE,国内的联想、万科、华为等,即使其文化和制度的创立者已经不在或者已经不在管理岗位上,照样可以运行的很好,比如说乔布斯已经过世了,比如说万科的王石经常登山,找小女友等,但人家的公司照样正常运转。
可以不管而能实现高效管理,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精细化手段、工具、方法,不断持续改善,从而建立并落实一套精细完备而符合规律的规则,用他来替代管理者的主观意志,从人治向法治转化。
要真的做好精细化管理,要认真理解和认清以下几个本质和事实: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作过程质量控制和持续改善“技术”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保证现有工作质量不下降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质量,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复制成功经验和先进工作方式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变化来获取的,企业要做的是为自己的团队找到一条持续化改善的道路,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要想得到产品和服务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重视管理技术的研发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持续改善的管理起点,是西方的科学管理原理,是以泰勒以时间和动作研究为主体的科学管理。
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 邕哩”,将走 向管理 的更高埔荡 秕
管理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标悬特叁
王 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烈 ,中 国 要 在 世 界 上 站 住 脚 ,就 需 要严 格控制 成本 ,技术要赶 上去 ,
系来 实现 的 ,这 就 是 “ 则 ” 。 谐
到 了三点 :首先是敏锐 的判断 力。
就 提 出 了 “ 谐 管 理 ” 。二 十 多 年 和
来 ,他 坚 信 企 业 需 要 在 快 变 复 杂 的 环境 中 ,围绕 “ 谐 ”主题 ,以优 化 和
和 对 不 确 定 性 的消 减 为 手 段 来 提 供 问 题 解 决 方 案 ,而 这 样 的 实 践 活 动
一
弹性就是实力
显 然 , 谁 也 无 法 完 全 驾 驭 市
个 管 理 工程 博 士 ,西 交 利 物 浦 大 学 执 行 校 长 席 酉 民 当 年 的 毕 业 论 文
场 ,但 是 可 以去 适 应 它 。 环 境 越 不
好 的 情 况 下 ,企 业 越 要 懂 得 提 升 自 己 的 能 力 。什 么 能 力 呢 ? 席 酉 民 谈
才 能最 终达 到 企 业 目标 。
但 是 作 为 企 业 家 、管 理 者 , 席 酉 民 认 为 :不 能 说 你 只 能 在 简 单 的 环 境 里 生 存 而 无 法 面 对 复 杂 的境 况 。 也 只 有 当 低 潮 来 临 之 时 ,才 能
企业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知识点归纳

企业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知识点归纳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下面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知识点归纳。
企业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知识点企业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生存赢利的关键要素和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成果;从长远来看,能否找到适合企业经营需要的企业运作模式并不断完善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有未来。
同的企业运营模式具有不同的赢利潜力和竞争优势,企业运营管理为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最终可以归结为能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成功的企业运营模式与现存的运营模式相比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更好的方法。
我们提出创新企业运营模式,也就是要提升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延续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管理一词还有许多定义,这些定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也仅仅反映了管理性质的某个侧面。
为了对管理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而不局限于某个侧面,我们采用下面的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当然还要有一定的眼光对市场的观察。
企业管理要点:需建立企业管理的整体系统体系。
A、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是企业三大主要职能(财务、运营、营销) 之一,企业通过运营管理把投入转换成产出。
因此运营管理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且不可替代的地位。
出色的运营管理是企业生存以至取胜的关键要素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运营管理除了要考虑基于价格、质量、时间的竞争之外,还要考虑基于服务、柔性和环保的竞争。
尤其是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这些因素将显得更加重要。
而这种竞争战略的调整,将会体现在运营管理的战略理念以及方法的各层面上。
企业战略管理层次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层次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家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并保持持续的发展,良好的战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战略管理作为企业领导层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确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式。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探讨战略管理在各层次上的功能和作用。
一、宏观层面:企业使命和愿景企业使命和愿景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宏观层面,在战略管理的起点位置。
企业使命是企业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企业使命应该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激励性,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价值观。
企业愿景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望,是企业对整体发展方向的表达。
二、中观层面: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在企业使命和愿景的基础上,中观层面涉及到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战略选择的过程。
战略目标是对企业长期目标的具体化,需要明确指出量化、可实现、具体时间期限的目标。
战略选择则包括战略定位、竞争优势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要考虑到企业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行动等因素。
三、微观层面:战略执行和控制微观层面是战略管理中最具体和操作性的层面,包括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
战略执行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的过程,关键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战略控制则是对战略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的过程,以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四、战略管理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战略管理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体系。
宏观层面的企业使命和愿景为中观层面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中观层面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为微观层面的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提供了方向和依托。
只有各层次相互配合和协调,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结: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分析中,宏观层面的企业使命和愿景提供了战略管理的起点和指导;中观层面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确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微观层面的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实施了战略,并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精益中价值的概念

精益中价值的概念精益价值是企业经营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价值就是让增值活动在企业中流动起来;尽最大的牡蛎减少停滞和等待的浪费过程。
尽管很多人谈及或号称在实施精益,但感觉更多的是将精益理解为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方法。
完全忽视了丰田汽车实现的是‘高质量、准交付,同时成本最低的经营结果。
《精益思想》一书中提到: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而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来确定。
价值只有在由具有特定价格、能在特定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定产品(商品或服务,而经常是既是商品又是服务的产品)来表达时才有意义。
价值是由生产者创造的。
从客户的立场来看,这是生产者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然而,由于许多原因,生产者很难确切地定义价值。
精益思想必须从一种自觉的尝试开始,通过与客户的对话,为具有特定功能以特定价格提供的产品精确定义价值。
这样做就需要暂不考虑现有的资产与技术,而要在把强有力的专职生产团队配备于生产线的基础上重新考虑企业。
精益生产就是从定义客户需求的价值开始的。
我们需要了解客户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东西,进而为客户创造价值。
所以我们在导人精益生产时,首先要对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定义客户所希望的价值,进而让这价值流动起来。
精益生产流程对价值的定义是—库存、成本、交期,而这个过程中过量生产是最浪费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每一站都各自从生管接收一个总需求计划,然后按自己的节奏安排生产。
同时,在经营生产管理中,通过价值流管理分析,不仅可以针对产品生产流程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针对经营业务流程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以价值流为中心的进行综合绩效的管理。
以价值流为中心的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将在公司创建一种不断进取的企业文化,实行全员参与,消除无效劳动,争取百分之百的产品优质,从而使公司不仅能继续生存,而且能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
总结一下:精益价值是企业经营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价值就是让增值活动在企业中流动起来;尽最大的牡蛎减少停滞和等待的浪费过程。
并且精益价值有自己的特征优势。
管理的意义-文章3篇

管理1效益是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创造效益是企业的基本使命。
没有效益,没有投资回报,企业就谈不上生存和发展。
因而从企业的成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来浅谈效益为什么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企业的生存管理理论强调,精细、责任、创新是企业创效的法宝,而这个创“效”包括效能、效率、效益,一个企业在生存阶段的成长特别要注意将精细、责任、创新这些法宝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着力解决企业效率和效益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xx企业光电面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不懈地实施低成本战略,节能降耗。
强化成本的精细管理,不断向内潜挖要效益,使生产经营出现了“两高一低”:即产量高、效益高、成本低的好局面。
在2016年我们xx企业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大好局势,这是在我们公司成立以来的一个成功性的突破。
公司广泛的开展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用职工的“金点子”大力挖潜,降本增效、提高产能。
同时公司将管理以精细化管理、标准高、要求严进行管理,是为公司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生产过程就是成本费用和消耗的过程,成本管理只有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所以,加强成本管理,走精细管理之路。
在此基础上,公司在全力挖潜增效中,把实现“安全、文明、高产、低耗”为目标,强化生产管理,实现高产高效。
为确保产线能够长时间稳定生产、稳定运行,公司在开始建线时就严格要求,注重细节,管控安装的精度。
公司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员岗位责任承诺制,分解落实到产线、班组和个人,这样的完善是为公司更好的增效,为我们员工更好的莫利益。
为充分挖掘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潜能,力求各项工作达到目前能力的极限,公司增加SOP文件、不断的培训各种资料,让每位职工更好的学习到知识,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潜能。
成本指标的精细分解,使全公司上下都有了责任和压力,为深挖降本增效的潜力,公司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各项备品备件申报领取等纳入月底考核中。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

六西格玛学习心得-学习心得体会

六西格玛学习心得-学习心得体会六西格玛学习心得-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西格玛学习心得-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西格玛学习心得-学习心得体会1追求卓越:六西格玛将公司营运战略从蓝图到实现的强大工具。
可能每家公司都会提出类似这样的口号:追求卓越。
但是现实中,追求卓越实施起来却很困难。
在六西格玛管理哲学中,追求卓越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有实实在在的体现。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争夺中,优胜劣汰,公司需要持续不断地追求卓越。
因此,在六西格玛的管理哲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追求卓越,公司领导层和公司的全体员工都处于不停的努力之中。
在如何选取项目章节,我学到了如何将六西格玛的方法如何与公司的战略部署相互关联,既从公司的战略部署中选取关键项目,这样一来,用六西格玛的方法论将战略的实施有机的结合,保证了六西格玛的资源支持,高层关注,收益也会关系到公司的重大收益。
科学决策:六西格玛以事实为基础的进行科学决策六西格玛管理哲学体现了科学决策是以事实为依据的。
有别于其它以经验为依据的决策,六西格玛更愿意相信数据而不是经验。
六西格玛相信:所有的结果都是可以测量、改善,并可以加以有效控制的。
所有的输出都需要量化,产品要有衡量品质的指标,而服务质量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量化。
在六西格玛管理中,最强调的是事实。
公司的高层领导即使在以往的决策中很有经验,但在六西格玛管理中还应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决策。
最能反映事实的是客户的满意度以及详实的数据。
标本兼治:六西格玛提供强大的解决管理问题和质量问题途径当公司在管理或流程方面遇到问题时,一般会首先分析目前的状态,找到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采取最适合的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
但是在六西格玛中,解决管理或流程问题的方法与普通的方法有所区别。
在六西格玛中,解决问题要经过一系列必要的程序,正因为这样,六西格玛才能如此有效地解决流程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过去,人们解决问题大多是依赖于自身的经验,然而六西格玛则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效率

古典管理理论重物轻人 , 强调严格管理的思想 , 不能适应新
的形势要求。 世纪 2 年代以后 , 上 0 工会组织得到加强 , 工人们已 经厌倦 了像机人一样工作 , 卓别林 演的《 摩登 时代》 的工人就
【 关键词 】 企业管理 ; 目标 ; 效率
【 中图分类号 】 29 F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1 56 ( 07 1— 02 0 17 — 9 92 0 )7 0 2 — 2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1 7期 ( 总第 6 ) 9期
职 业 圈 Z I EQ A H Y U N
NO.7, 0 7 1 2 0
( u ua vtN . ) C m l ie O6 t y 9
企 业 管理 的终极 目标
李 宾
( 南华工 商学 院 , 东 广 州 500 ) 广 157
期 的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 ,使得工人一拿起扳手就 自然地做出 拧螺丝 的动作 来 , 结果 , 他看到女人 胸前的纽扣也 以为 是螺丝 , 伸手 就要 去拧 ) 。于是管 理学者从进一 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角
度, 把人类学 、 社会学 、 理学等运用到企业 管理中去 , 2 心 从 0世
纪2 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 了行为科学理论 。 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 内容早期 被称 为人 际关 系学说 , 以后发展成行 为科学 , 即组织行 为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研究 的内容主要包括人 的本性和需要 、 行
【 摘要 】 2 世 纪初 管理理论形成开始 , 从 O 管理学派、 工具、 方
法不断推 陈出新 , 令人 目不暇接 。由此造成管理者在管理 实践 中 无所适从 , 么管理 当局是不 断地追赶 最新的管理 思想、 那 理念 ,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1、企业发展作为管理者应该明白,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没有终极时间的,2-5年企业为了稳增长,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员工的福利待遇,提升企业的战略品牌,10年以后企业要的是覆盖性、全面性发展,产业链的扩充,行业的做精,品牌的做大,一个企业到最后真正为了什么,更多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团队文化。
如果一个你跟随了10年的企业,你很清楚它的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什么?你收益了多少?企业强大员工自然出色。
需要说明的很多,但希望你更多的去悟,作为管理者,不要想企业的终极目标,而是想好眼前目标与短期目标。
这是职业经理人的事。
2、无为而治.企业的每个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有效地自动自发的运行!
企业管理有五个层级.第一是产量管理,只要产量多就行(搞生产,计划经济),
第二是利润管理(做制造,运营管理,),只追求获利多.
第三是利润率管理(产品管理,做企业文化),
第四是品牌管理(做价值,价值观传播)
第五是企业生产力管理(百年老店,无为而治)。
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

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企业质量管理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预期标准的一系列活动。
它涵盖了从生产到交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到组织、流程、资源等方面。
有效的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善质量管理。
一、明确质量目标企业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例如,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客户投诉、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明确的质量目标有助于提供方向和动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
这个体系应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
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它还可以帮助企业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
三、加强供应链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不仅仅涉及到自身的生产和过程控制,还需要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
建立稳固的供应链关系,确保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可控。
开展供应商评估、质量审核、供应商培训等活动,确保供应商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相一致。
四、加强员工培训员工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质量意识,是保证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质量管理知识、产品知识、操作技能等。
此外,还可以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五、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
无论是通过七大质量工具,还是运用PDCA循环,都是为了不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建立并执行长期改进计划,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倡导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六、加强顾客关系管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需要加强与顾客的关系管理。
了解顾客需求、关注顾客反馈、高效解决问题,可以帮助企业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并提升顾客满意度。
七、引入技术手段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来改进质量管理。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什么?

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都在研究的问题,都在探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增加销量、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提高利润等等。
但是,我们认为,以上的一切都不应该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和企业家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同样应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受益者,这种受益,不仅仅是他们从公司领取工资,更重要的应该是,工作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在工作场所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生活质量”。
这是因为: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的组织,也不例外,他的活动同样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例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之所以有客户愿意花钱购买,是因为它能够改善购买者的生活,或者是有助于改善购买者的生活。
例如,购买一个“魔鬼训练”,本身不会给购买者带来直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通过训练,使受训者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取更大的收获。
2、在我们中国,工作时间在员工的生活中最长。
工作生活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了员工的人生质量。
在现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企业当然应该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们当然应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为己任。
3、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自身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才成为可能;我们分析如下:要提升“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让员工做他们喜欢的工作。
如果员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们是不可能有多少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所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首先要让员工做他们喜欢做的工作。
让员工做他们擅长的、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工作;让员工们同他的上司相处愉快;让员工之间能够相处愉快;企业要有系统的学习计划,员工都有接受学习的机会;工作中遇到问题会有人及时指导;员工们有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企业中能够找到相应的职业通路。
企业质量管理理念

企业质量管理理念企业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营销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系列系统性活动。
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核心是追求卓越品质、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以客户满意为导向,拥抱变革,以达到企业长期成功的目标。
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核心,追求卓越品质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企业要在市场中立足和成长,首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优质品质不仅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还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口碑,增强企业品牌形象。
通过精益生产、全员参与、严格质量控制等手段,企业可以不断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持续改进是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持续改进也包括不断寻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进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不断进行改进,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员参与是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保障。
质量管理不能只是由少数管理人员来负责,而需要所有员工都参与其中。
企业要建立一套严密的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使员工都能深入了解和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真正落地,才能保证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质量要求执行。
客户满意是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终极目标。
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实现客户的价值。
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应该紧密围绕客户需求展开,从客户角度出发,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只有真正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能够取得市场的认可和长期的发展。
企业质量管理需要拥抱变革。
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企业需要开放的态度,积极吸纳外部的新理念、新技术,进行自我革新,以顺应市场的变化。
只有及时拥抱变革,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需要,保持竞争力。
企业质量管理理念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什么?
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都在研究企业管理的问题,都在探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增加销量、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提高利润等等。
但是,我们认为,以上的一切都不应该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企业和企业家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同样应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受益者,这种受益,不仅仅是他们从公司领取工资,更重要的应该是,工作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在工作场所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生活质量”。
这是因为:
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的组织,也不例外,他的活动同样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例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之所以有客户愿意花钱购买,是因为它能够改善购买者的生活,或者是有助于改善购买者的生活。
例如,购买一个“魔鬼训练”,本身不会给购买者带来直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通过训练,使受训者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取更大的收获。
2、在我们中国,工作时间在员工的生活中最长,工作生活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了员工的人生质量。
在现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企业当然应该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经理们当然应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为己任。
3、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自身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才成为可能。
我们分析了一下,要提升“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让员工做他们喜欢的工作。
如果员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们是不可能有多少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所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首先要让员工做他们喜欢做的工作;
2、让员工做他们擅长的、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工作;
3、让员工们同他的上司相处愉快;
4、让员工之间能够相处愉快;
5、企业要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员工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工作中遇到问题会有人及时指导;
6、帮助员工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企业中能够找到相应的职业通路;
7、让员工热爱自己的公司,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8、让员工对公司有信心,相信公司的目标能够实现;
9、让员工有较高的薪水,不会被生活困扰;
10、让员工感到公平——机会公平,评价公平,收入公平等等。
公司采取上述措施后,达到了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的目的,我们现在分析一下公司采取上述措施以后,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当人们从事他所喜欢的工作的时候,工作的过程就是他享受的过程,他当然会尽情地、不知不觉地在享受工作的同时,把工作做得很好;
让员工做他们擅长的、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工作,当然就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好。
员工们的工作都做好了,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强大。
这就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应该了解下属的长处,并且在工作中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员工关系融洽,员工们同他的上司相处愉快,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工作效率提高是自然的事,在这样的机构里工作,员工的稳定性会更好,人才流失的情况也就会更少。
企业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员工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工作中遇到问题会有人及时指导;培训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员工技能的提升,同时,也会促进员工的合作,所以,员工和部门以及整个组织的能力都会得以提升,受惠的将是整个企业。
同样的分析,企业如果做好上述5-10项内容,在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幅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强调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水平,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企业当然一定是能够赚钱的,老板的利益自然会得到保障。
相反,如果不能做好上述工作,企业,将会怎样呢?
例如,如果企业不关心员工们的个人兴趣,安排工作时,没有考虑他们的兴趣,使员工从事他们不喜欢的甚至讨厌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工作中不能获得任何乐趣,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手中做着工作,心早已飞到了别的地方,工作不出错就万岁了,怎么可能奢望他把工作做得很好?结果当然是一方面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低下,员工们痛苦不堪,同时,企业也无法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设想一下,一个根本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去调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投诉,其结果一般情况下是:客户和员工都不开心。
比如,一个不开心的服务员,不自觉地会拉长脸,作为消费者,你一定会感觉他在给您脸色看,下次你还会到一个给你脸色看的餐馆用餐吗?如果多数服务员都不开心,这家餐厅的倒闭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同样地,我们容易分析上述2-10项,得出结论:企业不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不仅仅是员工受到伤害,企业的利益同样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