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峡两岸统一 的条件
两岸关系形势政策

两岸关系形势政策没有泪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因为一颗心而活着,心因为有了方向而执着,而方向就是我们的梦想,梦想是一个人最大财富,它就像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总是在漫漫的漆黑夜晚为我们照亮前方。
可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梦想,不管你是高高在上的公主,还是不起眼的灰姑娘,我们都能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而这件事会支撑我们很久很久,即使受到全世界的人的嘲笑,有那么一个梦,你都能继续走下去。
这就是梦的力量。
我们有梦,当然我们的国家也有梦。
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深刻的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刻的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断奋斗的历史。
一、“中国梦”的涵义、提出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
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真正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归纳起来就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绝不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让国家更昌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辱;民族不复兴,就无言担当龙的传人。
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三、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谈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远景

谈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远景当我们还不太成熟时,读着余光中的《乡愁》难以理解其中的复杂感情以及那浓烈的乡愁滋味。
而如今自己已是成年对于他的那种乡土情结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对两岸关系的情感更有着难以严明的感情。
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大陆方面也与台举行了多次会议和签订了多项新协议,事实说明了台湾同胞也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台海和平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
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线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的法律保障。
2010 年元旦,胡锦涛又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重申,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加强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局面。
他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推动扩大两岸经济、文化、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两岸同胞,更好维护台海和平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
2009年,两岸关系全面改善。
2010年,在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指导下,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
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精神,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两岸协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大力推动惠台政策,切实造福两岸同胞。
一年来,两岸关系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稳步调迈进,呈现“两岸交流全面化、发展步调平稳化、两岸合作制度化、两岸互利协调化”等特征。
浅析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条件

浅析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条件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是当前我们国家所面对的十分紧迫的问题。
和平统一是最好的方式,但它需要一定的条件。
当前海峡两岸大陆比台湾强大,但没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若将双方力量放到国际大格局中看,即美国、日本可能的反对或干涉,大陆的优势就更少了。
大陆民众支持和平统一是肯定的,但台湾的主流民意基本上是维护现状,支持现在统一和现在独立的都是少数,这主要是台湾当局去中国化和妖魔化宣传大陆造成的。
因此,和平统一在台湾缺少主流民意的支持,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也比较少。
两岸不具备和平统一的条件,我们就要创造和平统一条件。
一、加速发展,把台湾的综合实力拉下更大距离。
发展是根本,是硬道理,离开了发展,我们将一事无成,国内的问题解决不不了,无法统一,只有被统一,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军事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均衡的、可持续的、健康的、稳定的、快速的进步,在科技、文化、军事、经济、民生、外交等方面全面超越台湾,对其形成压倒性优势,到那时候,两岸统一就水到渠成了。
所谓功夫在诗外,统一问题也是这样,只有国家发展了,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将士用命、人心思统,统一也就容易了。
二、合纵连横,制约美日等国对台湾的狼子野心。
勿庸直言,台湾问题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超级提款机,美国总统一句反对台湾独立,就让我们感恩泣涕,一些国家一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就让我们感动不已,大把大把的钱财就送了出去,送了钱还要谢谢他的理解和支持。
台湾就是更是这样了,谁承认他是个国家,简单就可以给他当爸,叫啥做啥。
台湾是中国的软胁、致命的死穴。
中国有死穴,美日也有死穴可以利用,必须很好地利用,以此反制它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和阴谋。
美国的死穴在中东,美国在乎全球利益,核心是对中东的控制,特别是伊拉克,必须采取适当而必要的方式支持反美武装,使美国自顾不睱。
对台工作的新政策、新思想

对台工作的新政策、新思想作者:杨汉卿来源:《红广角》 2012年第12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对台工作和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论述,既重申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政策主张,又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政策、新思想,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重大政策性宣示。
要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报告指出,“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和平发展的思想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九十年代江泽民提出的“和平统一八项主张”一脉相承,是现阶段“和平统一”理论的最新成果。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和平统一必须经由和平发展这一阶段,和平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台海局势,推动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发展。
2005年中共中央先后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中国共产党与岛内主要政治力量首次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
国共两党有关方面自2006年以来连续举行八届两岸经贸论坛,成为两党和两岸各界进行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发挥了政策向导作用。
2008年国民党重新在台湾执政后,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海协会与海基会相继签署了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内的18项协议,解决了诸多关系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推动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
两岸同胞期盼之久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于2009年正式实现。
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2011年两岸贸易额首次突破1600亿美元。
主要面向基层民众的海峡论坛以及聚集两岸企业家的紫金山峰会相继创办,为拓展两岸民间交流和企业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
毛概选择题212

C.决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 D.只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14.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B D E )。
A.独立的外交权 B.行政管理权
C.独立的防务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E.立法权
15.“三通”是指( A D E )。
13.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 D )。
A.接受中央政府各相关部门委派的各级官员 B.不享有司法终审权
C.最高行政管理权归属中央政府 D.在外交、国防、宣战、媾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
14..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 B )。
A.完全自治 B.高度自治 C.享有充分的自治权 D.可以有自己独立的防务
C.中央政府委派的人员 D.港澳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
17.我国政府处理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的基本依据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8.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A B )
A.是我国的基本法律 B.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属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D.其法律效力等同于宪法.
9.和平共处原则适用于解决( A B C )
A.社会制度相同国家之间的矛盾 B.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
C.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社会制度的矛盾 D.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5.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 D )
A.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B.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
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因素和阻碍

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因素和阻碍山东郭洪涛郭老师:您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突破,现在只有宝岛台湾仍然与祖国分离,您认为当前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面临的主要阻碍是什么?学生:谢亚萍谢亚萍同学:您好!新中国成立后,从西藏和平解放,到香港、澳门回归,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现在没有解决的只剩下台湾问题,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主要有: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承认;②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在2008年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支持台独的民进党下台,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充分说明台独不得人心,台独也没有任何出路;③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这些都为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然我们也必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仍有很多,我们必需努力克服,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阻碍有:①美国、日本等国支持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以及对台军售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就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独势力阻挠。
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E-2T”预警机升级系统、“阿帕奇”直升机等武器装备,总价值达64亿美元。
这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这一行径进一步助长“台独”势力的气焰,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②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活动猖狂,是台湾问题最大麻烦的制造者,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
李登辉继90年代初抛出“一中一台”、“一国两府”后,又于1999年7月9日公然抛出“两国论”。
海峡两岸统一因素分析

台湾政治人物专题作业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级别:2010姓名:弓印岭学号:201041124105海峡两岸统一条件分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祖国的怀抱。
1949年后,由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败走台湾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两岸统一是民心所望,大势所向.现就两岸统一问题进行简单分析.美国因素,台湾固然是美国全球战略很重要的部分之一,但目前绝对不是最关键的。
因为美国作为一个全球经济势力最大的国家,一个世界性警察,影响范围虽然很大,但他实际上每一个地方都要介入,每个地方却都力不从心。
在美洲,美国的后院,有像古巴、委内瑞拉等国家就很让其头疼。
亚洲最重要的首先是中东问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伊拉克,叙利亚,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加上东北亚的朝鲜就让美国喘不动气。
再就是中东欧以及中亚和俄罗斯,非洲,太平洋地区都要涉及,范围太广了,美国根本顾及不了,台湾问题只要不出事,不闹腾,美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日本因素, 首先日本与台湾有深厚的历史渊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廷割让台湾岛,以后统治台湾50年,如果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现在台湾仍然会属于日本。
日本目前仍然保留在台湾很大的影响力,李登辉等台湾政治人物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历史渊源,现在很多的台独人士像金美玲等就居住在日本并参与台独活动,日本政府和民间的一些人士对其暗中支持。
其次,台湾海峡是日本舰船和商船南下的咽喉通道,多数来自海湾地区的石油以及其他民营和战略物资都经过台湾海峡,如果两岸一旦统一,台湾海峡变成中国的内海,那日本舰船的通过就要看中国的脸子了,而绕道无疑对日本成本太大,并且受制于中国。
因此,日本想尽办法阻碍中国两岸统一.大陆的和平崛起.中国统一的根本问题在于中国大陆是否能够很好地解决自身内部的发展问题,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是否能够不断地增强对台湾同胞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吸引力;是否能够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台湾同胞,共同发展、共商国是、共议统一、共创未来,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而努力!台湾政权, 台湾大选终于尘埃落定,马英九以超过对手谢长廷220多万票的绝对优势赢得胜利,从而为在野八年的国民党一雪2004年因“两颗子弹”败选的遗憾。
两岸关系PPT课件

32
一、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1. 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两岸全面直接“三通”
◆签署ECFA
33
一、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2. 为台湾经济再次起飞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二、ECFA给台湾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2011年1月1日 起全面实施货物贸 易与服务贸易早期 收获计划。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 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一、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2. 国共两党高层互动机制不断深化
一、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3. 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关系由陈水扁时期的激烈对抗 转向大幅缓和,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
台湾以观察 员身份出席世界 卫生大会
一、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4. 两岸沟通管道与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
1. 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取得 重大突破
标志着两岸 在经济关系正常 化、经济合作制 度化上迈出了历 史性步伐
14
三、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
2. 两岸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0年1月16日,MOU生 效,6月29日签订ECFA。
15
三、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
3. 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
1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 现状与远景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
ECFA的签署是重要的里程碑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 有利条件不断累积 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复杂变数仍存 两岸关系将继续保持和平稳定发展局面
以“九二共识”为 基础,牢牢把握两岸关 系和平发展的主题。
2. 两岸民间交流与行业朝主体多元化、规模扩大化、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浅谈两岸关系的发展》关键词:浅析;两岸关系;发展;统一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二)经济双赢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
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
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二、今后两岸交流的发展方向(一)两岸交流的政治前提(二)两岸交流发展的重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十分广泛,就其重点而言,应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两岸经济贸易的合作与整合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缺乏经济上合作的经济利益,两岸发展就不会有长久的和平发展。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是马英九经济与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想要比照欧盟模式,使生产要素在两岸间无障碍运转,使两岸能够人员自由通行、资本顺畅流通、租税相互协调、市场由单一转向多元,实现两岸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共同获利。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既符合台湾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迎合了岛内民众的迫切期待,又契合了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有助于促进两岸经贸关系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期”和“黄金发展期”。
二是政治互信的建立与政治关系的改善。
两岸没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没有在互信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改善,就无法建立两岸和平结构。
海基与海协两会运作恢复常态,协商对话将成为政治交流的主要管道。
重启两岸协商对话,是台海局势缓和的重要里程碑。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大展的新的建设性意见。
这些对台政策有效地缓和了台海之间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加速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
因此,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所提出来的对台政策作一梳理,以帮助人们加深了解大陆对台的方针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和两岸关系的曲折历程,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1978年以前,两岸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军事对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自此,两岸关系改变了以前剑拔弩张的局面,开始出现松动与缓和的迹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准确、系统的继承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既定方针的同时,与时俱进提出了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充分表达了祖国大陆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坚定决心和极大诚意: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在岛内愈演愈烈的现实,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新时期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逐渐掌握了对台工作的主动权,开创了对台工作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先后经历了松动缓和时期—低估与动荡时期—政治僵局时期—和平发展时划。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范文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范文两岸关系是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6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篇一《两岸关系的探究》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热点话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关心时事,认识两岸关系的动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这是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两岸关系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该尽到的义务。
关键词:两岸关系历史问题交流台湾问题新形势一、历史视野中的两岸关系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大陆方面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历史新时期。
《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个重要历史背景下发表的。
30年来,大陆方面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
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大陆方面就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大陆方面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二、两岸经济关系新进展《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在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修改版)全面版

联合声明 (1984)
2、澳门回归 (1999.12.20)
胜利回归 (1997.7.1)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实践上)
香港问题由来
1、
香 有利 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现
港 条件: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改革
回
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归 过 中英会谈 程:(1982)
联合声明 (1984)
2、澳门回归 (1999.12.20)
胜利回归 (1997.7.1)
3、港澳回归的意义(国内、国际)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前提) 4、港 澳顺利 (2)“一国两制”的伟大 回归的 构想(关键) 原因 (3)港澳同胞的愿望(群众 基础)
香港问题由来
时间
条约
被割或租借 地
1842
《南京条约》
香港岛
1860
《北京条约》
九龙司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山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
第八章 第四节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 业
1.统一台湾的必要性 2. “一国两制”的形成及实践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理论上) 1、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79年 《告台湾同胞书》
2、
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 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尽早恢复两 岸的对话和谈判,反对“台独”,积极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的来往 与交流,推进两岸直接“三通”的早日实现,争取早日实现和平统
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浅谈两岸关系的发展》关键词:浅析;两岸关系;发展;统一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二)经济双赢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
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
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二、今后两岸交流的发展方向(一)两岸交流的政治前提(二)两岸交流发展的重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十分广泛,就其重点而言,应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两岸经济贸易的合作与整合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缺乏经济上合作的经济利益,两岸发展就不会有长久的和平发展。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是马英九经济与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想要比照欧盟模式,使生产要素在两岸间无障碍运转,使两岸能够人员自由通行、资本顺畅流通、租税相互协调、市场由单一转向多元,实现两岸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共同获利。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既符合台湾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迎合了岛内民众的迫切期待,又契合了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有助于促进两岸经贸关系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期”和“黄金发展期”。
二是政治互信的建立与政治关系的改善。
两岸没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没有在互信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改善,就无法建立两岸和平结构。
海基与海协两会运作恢复常态,协商对话将成为政治交流的主要管道。
重启两岸协商对话,是台海局势缓和的重要里程碑。
两岸海峡的交往知识点总结

两岸海峡的交往知识点总结近年来,两岸海峡交往频繁,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层出不穷。
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为两岸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了解两岸海峡交往的知识点,对于加深两岸民众对彼此的了解,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两岸海峡交往的背景、形式和影响等方面,对两岸海峡交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两岸海峡交往的背景1.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两岸海峡交往的背景,与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海峡两岸生息繁衍,形成了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两岸在近代历史上出现了分裂局面。
1949年后,台湾地区成为国共内战后国民党政府的最后栖身之地,形成了两岸政治分裂的现状。
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
2.两岸交流合作政策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倡导“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致力于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同时,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赴台旅游、推动两岸农业合作、促进两岸教育交流等,以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民众之间的交流。
3.国际形势的影响国际形势对两岸海峡交往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两岸关系得以改善和发展。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社会对两岸交流合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两岸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二、两岸海峡交往的形式1.高层政治互访高层政治互访是两岸海峡交往的重要形式。
自1987年两岸关系出现转机以来,两岸领导人互访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标志性事件。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岸一家亲”的重要口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经济贸易合作经济贸易合作是两岸海峡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
台商投资大陆、大陆对台投资、两岸贸易、两岸金融合作等形式多样的经济合作,不仅为两岸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促进了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海峡两岸统一的几种方法

海峡两岸统一的几种方式实现祖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
为此,在探究国家统一的前提和模式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分析国家统一的具体实际、手段与方式,构想不同的统一方案。
以条件与时机成熟程度的不同,中国大陆完成统一大业的具体蓝图不外乎三种: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沟通与谈判实现和平统一;直接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以武力为后盾以经济为先导、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和平统一。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一个中国”原则被当时的台湾当局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以“和平统一”取代“武力解决”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方针。
在此方针指导下,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两岸政治对话、经济沟通和社会交流,不仅结束了隔绝状态,而且在“一个中国”、“平等协商”、“共议统一”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虽然后来台湾岛内和国际社会发生了诸多不利于和平统一的变化,如李登辉访美、“两国论”出笼、美国TMD计划和对台湾的“安全”承诺,但是中国大陆一直都没有放弃实现和平统一的希望。
即使在2000年的白皮书中,中国政府在严正声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还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将依旧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不变。
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是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向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一致的。
在台湾这个国内问题的解决上,中国政府同样遵循这一原则,旨在促进地区的稳定,进而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就是要避免因两岸关系的恶化甚至发生战争而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之所以能够提出并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主要在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各种条件。
“一个中国”得到了国际认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台湾同胞要求和平都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但由于台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和大陆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台独”和外部势力的阻挠,和平统一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和平统一台湾的十大有利条件

作者: 金勇兴
作者机构: 温州市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36-39页
主题词: 和平统一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邓小平“一国两制”;祖国大陆;台湾当局;台湾问题;“台独”势力;交流与合作;“三通”;政治谈判
摘要: 1979年9月1日,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
”①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率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峙,从而造成了海峡两岸相互隔绝...。
发展与改善两岸关系的策略和建议

发展与改善两岸关系的策略和建议愿两岸和平统一——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途径的思考两岸关系的发展一直是国民关心的话题,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局势。
2010至2011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特别是当前,两岸关系得到了新的发展。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两岸关系已形成大交流的局面。
这种大交流的局面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的新的突破。
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
自从“国共内战”留下“台湾问题”以来,在长达60多年的时期中,台湾海峡两岸一直处在“不统不独”的政治僵局中。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是在于落实。
长期以来,两岸权力的你争我斗,显然就没有民间社会说话的份。
目前虽然两岸关系已经缓和、改善并在不断发展,但基本上都是属于非政治关系性质。
要实现两岸关系可长可久的和平发展,就必须面对敏感的政治问题。
只有两岸双方善意相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寻求办法,才能有助于解决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创造积极条件。
而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这历史的重任,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做贡献。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两岸统一是为了彻底打破美国套在中国脖子上的岛链,彻底改变将尽七十年的中国人的“兄弟相残、外人渔利”的局面。
然后要明确两岸关系紧张的核心要害是台独,而台独的最核心的危害是台与美日结成军事联盟或事实上的军事联盟。
待我们明确了两岸统一最终要实现战略目标和台独的最核心的危害。
解决两岸统一的策略的思路就应该变得广阔许多。
在现阶段,要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性飞跨,一种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办法是:把这一历史性飞跨分解成易行的三个战略步骤来走。
那就是,第一步:两岸首先实现邦联;第二步:由邦联向联邦跨进;第三步:由联邦最终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一国。
在现在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将在不久的未来是实现统一。
台湾和大陆血浓于水,本来就密不可分,统一是必然的。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论文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论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必须有两岸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但同时,台湾问题的形成至今仍未能得到解决,又是某些西方势力插手干涉中国内政的结果。
因此,台湾问题的最终方面解决又与外部因素分不开。
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形势更趋向多元化,复杂化,持久化。
国内影响国家统一的因素多且复杂,且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威胁论在世界多个国家盛行。
美日等国家更是多次正面干涉中国内政,对台军售,资助台独分子,把台湾事情国际化等一系列措施严重阻碍了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使得台湾回归路程显得异常艰辛。
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
“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的渐进式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
从文化层面讲,台湾人民对祖国缺乏文化认同感。
两岸文化的差异性较大,同意后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民生状况是否可以得到改善,这是影响统一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统一还取决于自身的发展。
中国目前统一的基本条件还不成熟,台湾岛内的政治形势也依旧会错综复杂。
随着两岸各方面交流加深,只有当两岸经贸,文化,生活三个方面高度融合后,中国才能形成统一的绝对有利条件。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为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以和平和发展为主的国际潮流有利于中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在这一大趋势下,国际总体趋势趋向缓和。
这在客观上为中国追求以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富强的目标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和平环境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中国综合国力提供了机遇,也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77、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答:有利条件:⑴“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经验;⑵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⑷中国政府反对“台独”的原则一直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与支持,台湾民众没有也不会选择“台独”。
不利因素:国际势力的干扰和阻挠;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
78、我国政府遏止“台独”的举措有哪些?
答:⑴审议并制订了《反分裂国家法》;⑵积极发展两岸经贸、文化交流;⑶争取国际社会支持与全世界华人支持……
79、简要说明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答: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台湾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80、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台独”?
答:(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两岸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1965年蒋介石欲回大陆提出6个条件,毛主席爽快答应,蒋却反悔了

周总理还将这次谈判称为继国共两党战时两次合作之后的“第三次合作”。
他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北伐胜利了,第二次合作时,抗日战争胜利了,如今他们的第三次合作自然也可以胜利。让台湾早日回归,让祖国早日统一。
在第三次谈判开始前,1963年的时候,周总理归纳总结了毛主席曾在1956年给蒋介石的信中提出的“一纲四目”,其内容如下:
当时的台湾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军事实力也十分强劲儿,因为自日本战败逃离后,在台湾留下了大量的军事装备。
而且台湾在之前的洋务运动期间,当时的台湾省巡抚还大力进行了洋务改革,让台湾的发展突飞猛进。
这一切都让蒋介石对有朝一日的反攻抱有极大的自信,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可以反攻回来的。
在蒋介石不断布局着自己的反攻计划时,美国也在一直从中作梗,企图完完全全将大陆和台湾分裂成为“两个中国”。
后来蒋介石还派了陈立夫去往北京,但是不久后,蒋介石在台北于1975年4月5日去世,双方的沟通再一次中断。
因为这一次和谈的中断,台湾回归的日子又再度遥遥无期。
国共两党为了台湾回归奔波了许久,可最后还是没能让台湾成功回归。
这不仅是当时的国共双方的遗憾,也是现在的遗憾,因为这一次和谈的中断,台湾回归又变得遥遥无期起来。
但是随着这些年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台湾回归只是时间问题。祖国终会统一的,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美国认为失败后败逃台湾的国民党完全不值得他们再浪费财力物力。他们转头想与当时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交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还在美国选举时站错了队伍,得罪了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
面对着这一连串的致命打击,蒋介石慌了,便紧急派遣了李次白前往大陆,欲与共产党求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政治人物》
期末考查试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论海峡两岸统一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经历了60年的努力,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不仅始终坚持了“—个中国”的原则,而且在具体思路和方法上越来越灵活、务实,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途径和方法上更突出“和平发展”这一重要思想。
和平发展是最终现和平统一的最佳手段和路径,也是两岸关系最现实的选择,它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基准,而是以对等、尊重、互利、“和而不同“的新境界来认知和推进和平统一的决心和信心。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和实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突破。
由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美国自1949年以来,第一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为解决台湾问题,在方针策略上调整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于中国共产党的率先倡导,主动提出新政策新主张,同时,台湾当局领导人积极顺应时势,加之两岸同胞的不懈努力,终于促使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1987年lO月14日,中国国民党做出了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的决定,从此,结束了两岸同胞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
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是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向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一致的。
在台湾这个国内问题的解决上,中国政府同样遵循这一原则,旨在促进地区的稳定,进而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就是要避免因两岸关系的恶化甚至发生战争而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之所以能够提出并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主要在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各种条件。
“一个中国”得到了国际认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台湾同胞要求和平都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但由于台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和大陆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台独”和外部势力的阻挠,和平统一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武力解决。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的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在尝试着实现两岸的统一,共产党方面希望解放台湾,国民党方面则希望光复大陆。
而实现的手段当然都是武力。
国民党方面虽然一直坚持“三民主义统一华夏”的宗旨,但随着大陆国势日隆,也明白“光复大陆”是只能说不能做的事情。
别说反攻大陆,能够坚持在台湾自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共产党至今没有完成解放台湾的历史使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美国的介入。
1950 年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大陆政府借助苏联的帮助,不给国民党喘息的机会,发起渡海战役,武力解放台湾是完全有可能的。
1978 年以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到目前为止大陆的 GDP 总量已经由 30 年前的世界第 10 位上升到第 2 位,海峡两岸经济实力对比也由 30 年前的 13:1 上升到 20:1。
可以讲,单纯从国力来讲,大陆完全有实力解放台湾,区别仅仅在于付出多大代价。
有军事学家预计,解放台湾至少要损耗大陆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力,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但损耗大量的财力是肯定的。
如果台湾真正要宣布独立,大陆政府和人民
是不会吝惜这样的消耗的。
也就是说,如果大陆下定决心解决台湾问题,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的。
即便是台湾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也不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使用武力的前提是:如果出现了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了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的拒绝
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三个如果”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一旦变成现实,大陆就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从这个角度考虑,两岸一定会统一的。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两岸不可能手足相残。
三、不战而统。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介乎于“和平”和“武力”之间的是“不战而统”。
不战而统就是以武力为后盾和以经济为先导的方法解决台湾问题。
以武力为后盾是因为,武力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他可以遏制台独势力的非理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台海局势,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争取时间、赢得主动。
以经济为先导是因为,唯有经济是目前两岸分歧最少而且最容易解决的领域。
将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和相互依存逐渐扩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领域,从而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统一进程。
以武力为后盾、已经极为先导,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仅是当前大陆统一战略的成功现实,而且是可能进一步推进统一进程的最佳选择。
前提是在不允许台湾当局朝“独立”方向继续走下去的同时,可以为台湾留下一定的余地,为其指明一条可以接受的发展道路,从而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国家统一。
中华儿女一向把台湾问题的解决与祖国统一的实现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把这看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中国的历史于文华传统决定了任何一代中国人都会把维护国家统一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使命和荣耀,相反把导致国家分裂看作是遗恨千古的罪孽和屈辱。
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具体用采取哪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海峡两岸领导人的胆略和智慧,更需要台湾和内地的理解和包容。
展望未来,走向统一是两岸关系的必然趋势。
我相信,经过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