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煤层气开采井间压力干扰特征研究 - 邵长金
煤层气井高破裂压力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
原 因是煤储 层破 裂压力较高。造成破裂压力高 的主要原 因是射孑L不够完 善及地 层滤失 严重 、施工 过程 中砂 比使用
不恰 当以及煤储层 自身的低杨氏模量和高泊松 比。提出 了适合煤储层 压裂的高效压裂液体系 ,提高液体 密度 ,增加 井筒液 柱压力 ;结合 生产实 际 ,采用高 孔密 、螺旋 布孔方式
分 析对 象 ,研 究造 成煤 层破 裂压 力较 高 的影 响 因素 , 层 滤失 以及 煤储 层 自身 因素对 实 际施 工 引起 高破 裂
提 出解 决煤 层气 井 高破 裂 压 力 井 的具 体 措 施 ,为此 压 力 的影 响 。
类 煤层 气井 压裂 施工 提供 技术 支持 。
2.1 射孔 不完 善与滤 失严 重
s7井第 一 次 压 裂 时 高压 停 泵 主要 是 因 为煤 储 层 的 非均 质性 导致 裂 隙打 开 不规 则 ,石 英 砂 在 裂 隙 拐角 处堆 积 ,施 工过 程 中没 能 冲开堆积 的石 英砂 ,形 成砂 堵 ,造成 泵 压 过 高 ,具 体 表 现 在 注入 压 力 波 动 性 变 化 上 。
井 、定 向井 采用 套 管 固井 ,射 孑L完井 ,光 套管 压 裂 ,压 射孔 密度 较小 、布孑L方式 差 或弹径 不 足等 因素 ,势 必
裂液 体 系 以活性 水 为 主 ,以石 英 砂 和低 密 度 陶粒 作 造 成射 孔 段 打 开不 完 全 ,因此 ,在 压裂 过 程 中 ,压 裂
· 74 ·
计 勇 ,等 :煤层 气 井 高破 裂压 力 因素 分析及 解 决措施
较大还大幅度降低 了压裂液的携砂能力 ,促进了砂 堵 、沉 砂 的形 成 ,导 致 后 续 压裂 液 难 以注入 地 层 ,导 致施 工 压力 过高 ,从 而被 迫停泵 。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储层压力变化预测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储层压力变化预测葛静涛;白雪静;陈龙【摘要】以分析煤层气开采过程中流体在基质和割理中的运移规律为基础,建立煤层气在不同地层环境下运移的数学物理方程,并采用古典隐式差分法求解煤层气平面径向一维渗流方程式。
根据山西延川南工区实际生产数据,用所建模型预测储层压力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模拟煤层气开采中在某一产量下不同生产时间段储层压力变化规律,为生产中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对煤层气开采有参考意义。
%Based on the the migration law of fluid in matrix and cleat during the analysis of CBM exploita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migration mathematical physics equation of CBM in different 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n solved the plane radial one-dimensional seepage equation of CBM by using the classical implicit differenc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oduction da-ta of South Yanchuan work area in Shanxi, the model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reservoir pressure chan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model can simulate the reservoir pressure variation under different production time of some producibil-ity during CBM exploitat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work system during the production. The research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BM exploitation.【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煤层气;开采;储层压力;数值模拟【作者】葛静涛;白雪静;陈龙【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非常规指挥部,山西乡宁 0421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22;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非常规指挥部,山西乡宁 04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2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开采过程截然不同。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压力传播规律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503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2009CB219605);国家自然科
基金重点项目(40730422);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802032)
作者简介:杜严飞(1983-),男,山东济宁人,2009年毕业于聊城大学,现研究方向为煤层气地质。
关键词:煤层气;排采;储层压力;传播规律;压降曲线中图分类号:TE32
文献标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
文章编号:1671-0959(2011)07-0087-03
Study on Reservoir Pressure Transmission Law During Gas Mining
and Drainage Process of Coal Bed Methane Well
DU Yan-fei,WU Cai-fang,ZOU Ming-jun,WANG Cong,IANG Wei,LEI Bo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7
82011年第7期煤炭工程研究探讨
断下降,并逐渐向远方扩展,最终在以井筒为中心的煤储层段形成一个煤储层压降漏斗,并随着抽水的延续该压降漏斗不断扩大和加深[5],如图1所示
。
图1煤层气单井压降漏斗及压降传播示意图
依据渗流力学原理并结合煤层气开发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煤储层边界条件和排除制度下,煤储层压力的传播规律不同[6-9]。
Keywords:coal bed methane well;mining and drainage;coal bed methane reservoir;reservoir pressure;transmission law煤储层压力是指作用于煤孔隙—裂隙空间上的流体压力(包括水压和气压),故又称为孔隙流体压力,相当于常规油气储层中的油层压力或气层压力[1]。煤储层压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煤层对甲烷等气体的吸附能力,是控制煤层吸附气量的最关键因素,同时煤储层压力的降低也是煤层气解吸、运移的直接原因。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随着水气的不断排出,一方面煤储层压力降低,当降低至临界解吸压力时,煤层气发生解吸,从而促进煤层气的产出;另一方面,煤储层压力的降低,使煤储层的有效应力增大,裂隙相对闭合,造成煤储层渗透率降低,从而又抑制了煤层气的产出。因此,查明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压力的传播规律对于煤层气的排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水力压裂顺序下煤层气井组应力干扰效应研究——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为例
第59卷 第6期2023年11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 59 No. 6November ,2023不同水力压裂顺序下煤层气井组应力干扰效应研究——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为例竟亚飞1,倪小明1,2,张径硕1,张亚飞3 ,熊志文1(1.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2.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焦作 454000;3.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6)[摘 要]煤层气井常采用井网布置方式进行开发,不同的水力压裂顺序引起不同的应力干扰效应。
为了查明不同水力压裂顺序下煤层气井间应力干扰效应,本文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组煤层气井网15口井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 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了煤层气井网中3种水力压裂顺序(先周围后中心、对角、先中心后周围)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干扰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水力压裂顺序建议。
结果表明:当施工排量为6.00~8.00 m 3/min ,液量为430.00~580.00 m 3时,(1)先周围后中心、对角、先中心后周围压裂时,距中心井、对角线井、周围井不同距离,依次分为应力释放区、集中区和原始应力区。
先周围后中心压裂时,中心井三区范围依次为≤15.00 m 、15.00~140.00 m 、>140.00 m 。
对角压裂时,对角线井三区范围依次为≤60.00 m 、60.00~150.00 m 、>150.00 m 。
先中间压裂时,周围井三区范围依次为≤60.00 m 、60.00~144.00 m 、>144.00 m 。
(2)煤层气井网采用四点法布置,井间距超过300.00 m ,可有效避免煤层气井之间的应力干扰,降低煤层气井压裂时的施工难度。
[关键词]水力压裂 煤层气井网压裂顺序 应力重分布 应力干扰 井网优化 杮庄南区块沁水盆地[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23)06-1336-11Jing Yafei, Ni Xiaoming, Zhang Jingshuo, Zhang Yafei, Xiong Zhiwen. Stress interference effects of coalbed methane well groups under different hydraulic fracturing sequences: Taking the Shizhuangnan block in Qinshui Basin as an example[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23, 59(6):1336-1346.0 引言我国煤层多数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渗透率普遍较低,通常采用水力压裂技术提高煤层气井的产气量(朱庆忠等,2015;秦勇,2021;赵振峰等,2022;徐凤银等,2023)。
煤层瓦斯含量、压力与突出敏感指标关系分析[1]
煤层瓦斯含量、压力与突出敏感指标关系考察分析摘要:针对直接测定突出煤层瓦斯含量、压力,并结合工作面采掘过程中实测的突出危险性预测敏感性指标K1值、S A值以及防突打孔过程中的动力现象,考察分析煤层瓦斯含量、压力与突出敏感指标及打孔过程中动力现象之间的关系,综合判定煤层的突出危险。
关键词:瓦斯含量突出敏感指标对比考察前言松藻煤矿系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K3b、K1和K2b共3层,均具有突出危险性。
其中主采煤层K3b为严重突出危险煤层,K1突出危险性次之,K2b突出危险性最弱。
从建矿开采至今,全矿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45次,其中最大一次突出470吨煤炭,平均每次突出53.7吨。
随着矿井向深部水平延深,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增大,突出危险性增加,瓦斯灾害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煤层瓦斯含量、压力是矿井瓦斯治理的基础参数,也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后,采用实测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对区域措施效果进行检验,若煤层残余瓦斯压力降到0.74MPa或残余瓦斯含量降到8.0m3/t以下,则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达标。
因此,为了准确掌握矿井突出煤层瓦斯含量、压力与突出敏感指标的关系,结合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现状,对松藻煤矿突出煤层瓦斯含量、压力与突出敏感指标关系考察显得十分重要。
1.考察方法选取根据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煤与瓦斯突出是在地应力、瓦斯、煤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瓦斯因素在煤与瓦斯突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足够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就没有足够的瓦斯内能,突出就很难发生,即使发生突出,也以压出和倾出类型为主,因此突出后瓦斯涌出量较小,其危害性也相对较小。
目前松藻煤矿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预测突出的方法主要是测定反映突出煤层瓦斯、地应力、煤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危险性部分因素的指标,并根据其大小判断突出危险性,其中瓦斯含量是预测突出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机理及受控因素(1)
The formation m echanis m s of abnormal pressure and factor in control of the coalbed gas in Q inshui basin
WU Y ong-pin g , L I Zhong-dong , WANG Yun -cheng
图 1 镜煤面割理密度与 R o, max的 关系 F ig 1 The re la tion between v itra in surface parting density and reflectiv ity re la tions R o, m ax
第 4期
吴永平等 : 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机理及受控因 素
波认为在我国泌水盆地大城柳林等地区存在水动力封闭型煤层气藏但高压现象少见其原因在于我国煤层渗透率低一般在011100100110渗透率最大的抚顺煤田也仅为01541031810渗透率较好的水城丰程鹤岗开滦柳林等矿区只有0111011810说明我国煤层裂缝不太发育充填严重水力联系较差不具备大面积承压水发育条件地质历史中煤层气散失量大而缺乏水力能量补充而表现为低压特征1沁水盆地现今储层压力统计tablestatisticscoalbedreservoirpressure地区储层压力mpa最小最大最小最大2135515531633188186133106517231835127136132171612531905127136112沁水盆地异常压力成因机理实例211沁水盆地异常压力特点沁水盆地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本区含煤面积大煤层气资源量丰富
477
响顶、底板的封闭性造成异常压力体系. 当煤层持续抬升、储层温、压递减时 , 吸附气储集潜力低 , 煤层 气在水中溶解气的潜力也会降低, 储层中吸附气、溶解气向游离气转变, 储层中的游离气可能因卸压造成 的孔隙膨胀含气饱和度增加而有所增加 ( 超压状态 ) , 也可能因渗流逸散失而减少 , 部分或全部被转化的 游离气发生逸散 (欠压状态 ) . 断裂的发育, 通常对原始超压体系来说可能由于泄露作用导致低压异 常 , 而对非常压体系 , 通过它可以起到传递的作用 , 形成超压异常. 构造作用活动较强烈盆地其保存条件 遭到破坏是形成异常低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 美国的圣胡安盆地和黑勇士盆地的地质条件 , 构造运动相对稳 定 , 煤层埋藏后没有大的抬升剥蚀, 保存条件好. 而我国的大部分煤区, 在煤变质结束后, 煤系又经过了 印支、燕山构造运动期的褶皱、抬升、剥蚀, 保存条件破坏 , 煤层气大量散失 , 新生代 , 地壳下降 , 接受 了再次沉积 , 虽然埋深增加, 但没有气体生成 , 含气饱和度低, 因而造成储层压力低. 1 3 水动力条件 水动力条件对煤储层压力也有较大的影响 . 地下水携带的矿物质在某些范围内的煤层割理沉淀 , 割理 [ 12] 被充填 , 该区的煤储层渗透率降低 , 阻止煤层气与外部环境交换 , 易于形成水压圈闭, 使压力得以保 持 . 在一定的封闭条件下 , 通常以压力水头高度来表示储层压力的大小. 水动力封闭型主要以美国圣胡安 盆地 F ru itland组煤层为代表, 美国的圣胡安盆地煤层气为超压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承压水分布较广. 苏现 波认为 , 在我国泌水盆地、大城、柳林等地区存在水动力封闭型煤层气藏 , 但高压现象少见 . 其原因 - 3 - 3 - 3 在于我国煤层渗透率低, 一般在 0 1 10 ~ 0 001 10 m, 渗透率最大的抚顺煤田也仅为 0 54 10 ~ 3 8 10
试论煤层气藏概念与成藏要素
圈闭是常规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是因
为圈闭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并能阻挡油气的继
桑树勋等〔 1 3 〕 认为, 煤层气藏是地层中 煤层气聚
集的基本单元, 其形成同样需要具备煤层气聚集和 圈闭两个必要条件, 只不过形成煤层气藏的圈闭为 压力圈闭, 与常规圈闭的容纳机制不同, 它没有一个 确定的地质边界和确定的几何形态, 因而将煤层气 藏理解为是煤层气发生富集的压力圈闭, 并认为压 力圈闭是煤层气成藏要素优化配置的结果 , 压力圈 闭的富气程度主要受控于煤层气成藏过程匹配关系
s e r v a t i o n . T h e f a c t o r s o f c o a l b e d s p r o v i d e d c r u d e m a t e r s f o r c o a l b e d g a s e r s e r v o i r s . T h e p e r s s u e r s e a l i s e s s e n t i a l i n g r e d i e n t f o r t h e c o a l b e d g a s e r s e r v o i r s f o r m a t i o n .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c o n d i t i o n s a r e t h e p e r m i s e o f c o a l b e d g a s e r s e r v o i r s s u b s i s t e n c e u p t o n o w . K e y w o r d s ; c o a l b e d g a s ; c o a l b e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 e r s e r v o i r 一 f o r m i n g c o n t o r l s
煤层气水平井井筒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煤层气水平井井筒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摘要: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表明若忽视水平井井筒中的压降,将给水平井的生产计算分析带来较大的误差。
本文对煤层气水平井井筒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考虑到煤层气水平井井壁入流和井筒内流体变质量流动的实际情况,选取井筒中一微元段进行分析,通过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并建立了水平井的井筒压力分布模型。
并利用所建立的压力分布模型对不同内径、不同产量、不同水平段长度的水平井井筒进行了实例计算,得到了三种情况下水平井井筒中的压力分布情况。
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井筒内径越小、产量越大时水平井井筒中的压力分布曲线越陡,井筒压力分布越不均匀。
关键词:煤层气水平井筒压力分布煤粉近年来,水平井技术在煤层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水平井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内外学者对常规油气藏的井筒压降情况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4],但是关于煤层气U型水平井井筒压力分布及对煤粉产出的影响分析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有文献报道。
如果煤层气水平井井筒压降增大,将导致趾端气体锥进,出现部分水平井筒不产气的情况。
对于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较长和水平段井筒内径较小的井,在水平井筒跟端相对较容易出现不产气的井段。
而趾端的气体快速突破将很大程度增加这部分井段的煤粉大量产出,从而会导致煤层的煤粉运移堵塞流动通道。
由于准确预测煤层气水平井井筒的压力分布情况对煤层气井的生产开发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故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考虑井筒变质量流动的煤层气水平井井筒压力分布模型1.1 物理模型及假设本文研究的是现场常用的采用一口水平井连通一口直井,通过直井进行排水采气来进行生产作业的煤层气U型水平井。
煤层气U型水平井示意图如图1。
假设条件如下。
(1)煤层气井水平段为裸眼完井。
(2)排水结束进入稳定生产,井筒中为单相气体流动。
(3)等温、稳态流动。
(4)忽略井壁入流引起的混合损失。
(5)煤层均质、各向同性。
韩城地区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效果评价
韩城地区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效果评价杜希瑶;李相方;徐兵祥;任维娜;邵长金;胡爱梅;翟雨阳【摘要】单一煤层的煤层气资源丰度通常都比较低,且各向异性特征显著,为了提高单井产能,常把纵向上彼此邻近、特征相似的多个煤层组合在一起,以合采的方式进行开发。
通过理论分析层间差异下的多层合采煤层气井开发动态,并基于韩城地区3号、5号和11号煤储层特征,经过分析该地区煤层气多层合采井的排采实例,对多层合采井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低丰度煤层气藏的开发宜采用多层合采方式进行,但需注意多层合采的时机与顺序、水层倒灌与煤粉产出问题,应在生产过程中调整措施。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is in low abundance and anisotropi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ell productivi-ty, some thin layers are usually developed together, which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vertically and have th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he multi-layer CBM wells’ production performanc 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rlayer differences has been studied using the reservoir parameters of seams No.3, 5, 11. Then the development effect has been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multi-layer development is favorable for low-abundance coalbed methane wells. But there are three problems: the timing and sequence of multi-layer production, water flood backward and pulverized coal. Produ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regulated during production.【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7页(P28-34)【关键词】韩城地区;煤层气;多层合采;产能【作者】杜希瑶;李相方;徐兵祥;任维娜;邵长金;胡爱梅;翟雨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关注度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煤层气井的单井产能,成为煤层气开发的关键问题。
低渗透气藏相对渗透率影响因素的孔隙网络模型_邵长金
[ 4] N A RA HA RA G M , HO LDI T CH S A , M OO RE K R .A new method fo r the measurement o f g as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wa te r satura tion simultaneously in lo w-permeability cor es[ C] ∥SP E A nnual T echnical Co nfe rence and Ex hibitio n, 2-5 O ctober 1988, Ho usto n, T exa s.SPE , 1988:SP E 18 31 8 .
3 结论
1)孔喉比对气相相对渗透率有明显的影响 , 随着 孔喉比增大 , 相同水饱和度下的气相相对渗透率降低 。 2)当水饱和度大于 0 .4 时 , 气体的相对渗透率按 照水湿 →弱水湿 →弱气湿 →气湿的顺序依次增加 ;但 当水饱和度小于 0 .4 时 , 相对渗透率增加的次序性被 打乱 , 在弱水湿情况下表现为最小 。 3)初始含水饱和度对气相相对渗透率有明显的影 响 , 随着初始含水饱和度增加 , 气相相对渗透率总体呈 下降趋势 。
由图 3 可见 , 随初始含水饱和度增加 , 气相相对渗 透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 这是可以理解的 , 初始含水饱 和度越高 , 在毛细管压力和界面张力等作用下 , 孔隙 、 喉道中吸附的水量就越多 , 气体通过孔喉的渗流通道 减小得越厉害 , 导致气体有效渗流能力下降 。 2 .4 残余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 用砂岩微观孔隙模型所做的研究表明 , 残余水饱 和度(S wr )与 渗透率 二者 之间 具有较 好的 线性 相关 性[ 9] , 但由于残余 水饱和度在实 验中不容易控 制 , 因 此 , 低渗透气藏残余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关系的实 验非常少 。利用同一种孔隙网络骨架 , 使残余水饱和 度在 0 .02 ~ 0 .20 之间改变 , 采用相同的驱替条件 , 得 到了残余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图 4)。 由图 4 可见 , 残余水饱和度对气相相对渗透率有 着明显的影响 , 残余水饱和度越大 , 气相相对渗透率曲 线越陡 , 下降越快 。 对气藏 , 残余水是在气驱水的过程中形成的 , 其形
煤层气井水和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
煤层气井水和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对于满足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煤层气开采中,常常会遇到水和瓦斯突出等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煤层气井水和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煤层气井水和瓦斯突出的机理主要与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压力变化和煤层气释放特性有关。
首先,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水和瓦斯突出起着决定性作用。
煤层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和地下水。
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矿井中的水压力会发生变化,当水压力超过煤层孔隙水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时,煤层中的水将释放出来,并通过煤层气井流入井筒。
这种现象被称为煤层气井水突出。
水突出不仅会导致井筒堵塞,还会带来巨大的水力压力,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煤层气井瓦斯突出是煤层中高压瓦斯释放的过程。
随着煤层气开采的进行,煤层中的瓦斯压力逐渐增大。
当开采压力超过煤层瓦斯压力时,瓦斯将快速释放,导致瓦斯井水突出现象,极易引发瓦斯爆炸事故。
因此,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瓦斯事故、保障矿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煤层气井水和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方法。
首先,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井勘探,获取煤层气和水的分布情况,对煤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煤层的孔隙结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会对井水突出的发生起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不同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揭示煤层中水的运移和分布规律。
其次,通过现场实验和数值模拟,模拟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井水和瓦斯突出现象。
实验可以在控制条件下对井水和瓦斯突出进行模拟,研究其发生的机理和规律。
数值模拟则可以基于煤层气开采的相关理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井水和瓦斯在煤层中的运移过程,预测突出的发生概率和规模。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为煤层气开采过程的安全控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此外,研究人员还采取了现场监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实际矿井的监测与分析,获取井水和瓦斯突出的相关数据。
煤层气井高破裂压力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
煤层气井高破裂压力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计勇;曹砚锋;于继飞;隋先富;陈欢【摘要】以沁水盆地某区块68口压裂施工井中的8口失败井为研究对象,分析18次施工改造成功率仅78%的主要原因是煤储层破裂压力较高.造成破裂压力高的主要原因是射孔不够完善及地层滤失严重、施工过程中砂比使用不恰当以及煤储层自身的低杨氏模量和高泊松比.提出了3种解决措施:压裂施工过程采用大尺寸套管注入;研发适合煤储层压裂的高效压裂液体系,提高液体密度,增加井筒液柱压力;结合生产实际,采用高孔密、螺旋布孔方式使孔眼与裂缝起裂平面夹角最小从而降低破裂压力.此研究为煤层气井压裂提供了技术支持.【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煤层气井;储层改造;破裂压力;因素分析;解决措施【作者】计勇;曹砚锋;于继飞;隋先富;陈欢【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7煤层气井产气的主要通道是裂缝及割理。
我国煤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及渗透率低等特点[1],为获得煤储层潜在的地质储量,增大裂缝通道、提高储层渗透率是我国煤层气井储层改造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油气田储层增产改造现阶段的主要措施和手段是水力压裂,受地质和工程等多因素的影响,煤层气井压裂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因破裂压力较高而被迫停止施工,进而展开多次重复改造作业的客观情况[2]。
增加了作业施工的次数和成本,造成煤储层一定程度的伤害,进而影响煤层气井的开发效果和整体开发进程。
本次研究以沁水盆地某区块为研究目标,以该区块中8口多次压裂的直井为分析对象,研究造成煤层破裂压力较高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煤层气井高破裂压力井的具体措施,为此类煤层气井压裂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井下矿工压力源差异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 收稿 日期 :2015—10—02 作者简介 :苗建 花(1981一),女 ,甘肃酒泉人 ,内蒙古科技大学 ,讲师
苗建花 :井下矿工压力源差 异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13
表 2 工作压力旋转成份矩阵
Table 2 Rotating component m atrices of working pressure
根 据各 公 因子 的负 荷 分 布 情 况 ,对 8个公 因 子 过来 、任务多 ;节假 日放假少 、得不到正常休息 ;劳动 作出解释并命 名 .①工作负荷因子,包含工作忙不 时 间长 、总是加 班 加 点 ;经 常倒 班 、劳 动强 度 大 4个
Analysis on the pressure source of m iners working underground an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pressure m anagem ent
MIA0 Jian—hua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Baotou 014010,China)
近年 来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矿难事 故 不 断发生 ,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 的关 注 .大量 的矿 难 事 故 调 查 结 果 表 明 ,在 企业 的 安全 管理 中 ,人 的不 安 全 行 为是 造 成 矿 难 事 故 的 主 要根 源 J.矿 工 的 心理 健 康 问题 ,直 接 影 响 矿 业 公 司生产 的安 全运 行 .以往 对 于矿 工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生 产过 程 中产 生 的有 害 因 素 (如 粉尘 、噪声 、振 动 等 )对 矿 工 身 体 健 康 的影 响 上 ,而 关 于矿 工 心 理 健 康 的研 究 还 比较少 _2.3 J.为此 ,本文 以某 矿业 公 司
煤层气汇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7
孔隙水 吸附气
需要找更多的证据,增加说服力! 煤基质
1. 煤层气在基质孔隙内赋存方式
1.1 基质孔隙内原始气水分布
吸附等温式:
V
V0
exp K
RT
ln
p0 p
2
1. 煤层气在基质孔隙内赋存方式
煤岩的岩化及煤层气的赋存形式
2、泥炭化阶段
1、植物繁殖遗体堆积
3、煤化阶段形成不 同饱和度的煤
4(1)煤层气过饱和吸附
煤层气多层吸附、含自由 气。
4(3)煤层气欠饱和煤
煤层气单层、或多层吸附 。
3. 基质孔隙内吸附气进入割理系统方式
3.3 煤层气解吸渗流机理
面割理
a.裂隙中流体产出
浓压
水
度差
差方
方向
向
流动方向
端割理
浓压 度差 差方 方向 向
解吸气溶解在 水中,在浓度 差作用下扩散 或随水渗流到 割理。
割理
解吸气形成气 泡,在压差作 用下渗流进入 割理。
溶解气
气泡
b. 基质孔隙气体“运移”机 理
煤层气解吸
自残气
然余样
解气成
吸测分
气定分
测
析
定
数据处理
逸
解 吸 气 量 准
散 气 计 算 精 度
确 性
影 响
煤样采集提升的速度直接影响逸散气量的大小; 煤样的装瓶快慢也影响逸散气量的损失;
钻井过程中煤层破坏和储层压力的释放也释放了部分逸散气。
煤层气规模开发条件下压力传播特征研究
煤层气规模开发条件下压力传播特征研究杜彩霞;张遂安;刘程;许永洲;郭文朋;石悦【期刊名称】《煤炭科学技术》【年(卷),期】2016(044)012【摘要】为实现煤层气规模开发,利用井间干扰扩大降压面积,增加解吸体积,有助于提高煤层气产量.以韩城H J1井组为研究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研究了规模开发条件下不同时期的压力传播特征,并结合研究区煤层气井生产资料,对相应阶段的煤层气井产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规模生产条件下,形成了压力传播出现3种阶段特征.排采1年后,井间干扰未形成,压力独立传播特征;排采2年后,部分井形成井间干扰,同时由于储层压力非均衡性增强,也形成了压力”孤岛”现象特征;排采6年后,最终形成井组整体井间干扰特征.【总页数】5页(P179-183)【作者】杜彩霞;张遂安;刘程;许永洲;郭文朋;石悦【作者单位】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层气研究中心,北京102249;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02;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2;山西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沁水盆地寿阳区块和柿庄区块煤层气开发条件对比 [J], 王金;康永尚;姜杉钰;张兵;顾娇杨2.规模开发条件下煤层气相态变化规律与开发方式 [J], 张遂安;杜彩霞;刘程3.杨梅龙泰煤矿煤层含气性及煤层气开发条件初探 [J], 陶玉丽;宋萍4.贵州保田-青山区块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开发条件研究 [J], 黄文;李军;黄华州5.刘家勘探区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开发条件研究 [J], 安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井间干扰对煤层气渗流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
井间干扰对煤层气渗流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
杨新乐;张永利;肖晓春
【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09(037)004
【摘要】多井开采煤层气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该技术涉及的数学理论较为复杂,不易获得解析解,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获得数值解,从而为煤层气的开采提供理论指导.在基本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多井煤层气渗流数学模型;在一定的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编程计算后,得到单井及多井开采100 d后的压力场、压力漏斗降和速度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一定的生产区域和开采时间,随着井筒数目的增加,井间压力场和流速场干扰加强,压力漏斗降大面积扩展,煤层气供气区及解吸面积大幅增长,煤层气解吸能力及稳产能力加强.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杨新乐;张永利;肖晓春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9;P618.11
【相关文献】
1.数值模拟煤层气井间干扰及控制因素分析 [J], 姚松均;曹佳;何也;
2.数值模拟煤层气井间干扰及控制因素分析 [J], 姚松均;曹佳;何也
3.基于LBM方法的井间干扰对煤层气排采的影响机理分析 [J], 郑军领; 金毅; 李伟娜; 刘效坤; 王成
4.吸附作用对煤层气渗流规律影响实验研究 [J], 王玉珏; 张嘉伟; 薛志波
5.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抽采煤层气渗流规律的数值模拟 [J], 杨新乐;张永利;李惟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含液态水情况下碳纳米管吸附煤层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含液态水情况下碳纳米管吸附煤层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周婧;邵长金;杨振清;邢立坤;胡淼【期刊名称】《中国煤层气》【年(卷),期】2012(000)002【摘要】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液态水对甲烷、氮气、二氧化碳等煤层气中不同组分在煤层表面吸附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含液态水时,煤层组分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吸附能从大到小依次为CO2〉CH4〉N2;当含液态水时,煤层组分的吸附能大小顺序变为N2〉CH4〉CO2〉H2O。
模拟中还发现,液态水存在时,碳纳米管表面首先吸附很薄一层甲烷分子,再吸附一层聚成水膜或水滴的水分子团,为剩余气体提供大量吸附位。
加入氮气比加入二氧化碳更易导致碳纳米管对甲烷的吸附能降低;注入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时,置换甲烷效果更好。
【总页数】4页(P44-47)【作者】周婧;邵长金;杨振清;邢立坤;胡淼【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33【相关文献】1.柚子皮粉对含铬废水的吸附效果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J], 聂锦霞;张大超2.有机污染物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 [J], 卢妙杰;王方;王中良3.开心果壳活性炭对含Cr( Ⅵ)废水吸附性能及其吸附热动力学研究 [J], 王智香;任宜霞;王飞燕;朱少锋;邵辰辉4.基于LAMMPS的含缺陷碳纳米管分子动力学研究 [J], 钱雨辰; 曹达敏; 何法江5.基于LAMMPS的含缺陷碳纳米管分子动力学研究 [J], 钱雨辰; 曹达敏; 何法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确定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新思路
确定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新思路
毛慧;韩国庆;吴晓东;孟尚志;莫日和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11(031)003
【摘要】生产压差是煤层气井能够正常排采的关键,影响煤层的渗透率,进而影响了产气量.目前绝大多数的井底流压计算模型和方法都只适用于常规的油气井,在煤层气井应用上存在局限性.为此,在分析煤层气井生产压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两种方法--产能方程法和修正公武法,分别根据煤层气井不同阶段的产能方程和煤层气藏井底流压修正后的计算公式确定煤层气井的生产压差,并在柳林地区FL-EP3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公式法用来确定煤层气合理生产压差效果较好,与实际生产数据相比,使用确定的简化和修正后的煤层气藏井底流压计算公式所得出的生产压差数据误差在4%以内,为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和正常排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毛慧;韩国庆;吴晓东;孟尚志;莫日和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温高压气井测试中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方法 [J], 罗明耀
2.气井测试中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方法 [J], 李君
3.边水气藏气井合理生产压差及产量的确定 [J], 李晓平;王会强
4.靖边下古气藏产水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确定方法 [J], 毕胜宇;李军;柳贡慧
5.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确定研究 [J], 万晓飞;张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干扰试井技术的煤层气储层参数测定
基于干扰试井技术的煤层气储层参数测定景兴鹏;宋永辉【摘要】为弥补传统注入压降试井测试结果以点代面的问题,提出基于煤层气干扰试井的储层参数测试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数据分析依据.以沁水盆地南部1口激动井和4口检测井组成的井组为例,结合该井组前期注入压降法、历史拟合法测试结果,并与干扰试井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层气干扰试井法各井测点渗透率接近利用排采数据的历史拟合值,且高于注入压降测值,但3种方法获得数据处于同一数量级之内;煤层气干扰试井技术方法可以反映试验5口井的区域渗透率分布特征,其区域东南方向渗透率较大,即为主裂隙发育方向.结合3种方法测得的参数值对比可知,煤层气干扰试井法既可获得离散点的参数值,又可以获得区域井组的连通性和优势渗流方向,结果有助于认识区域储层参数,为进一步的井网和排采井的布置提供比较直接的数据依据.【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8(046)006【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煤层气;干扰试井技术;渗透率;半对数分析法【作者】景兴鹏;宋永辉【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710055;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2煤层气井试井就是对煤层气井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储层动态的产量、压力和温度等。
试井的基础学科是渗流力学,其是通过数学的手段和现代化测试技术对煤储层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煤层气储层参数做出准确的科学评价[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材料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煤层气试井储层参数测试技术也出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现阶段对于试井技术的前期设计、微破裂和水压致裂数据的基本模型和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4-5]。
刘立军[6-7]等对注入压降的测定过程以及渗透率敏感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气开采井间压力干扰特征研究邵长金1李相方1徐兵祥1赵明1胡爱梅2陈东2张冬玲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2.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95;3.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摘要:正确认识井间压力传递规律,确定井间干扰发生的时间,是获取最优井网密度的关键。
以H矿区3#层为例对象,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井生产时井间压力干扰问题,结果表明:不压裂时,井距越小,压力干扰产生的压力下降速度越大;压裂时,压力下降不平滑并出现了两个区段,压裂裂缝中的压降速度是介质中的100倍;X方向的压裂不仅对X方向介质中压力干扰的时间和压降速度有影响,也对Y方向以及对角连线方向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数值模拟;压力干扰;压裂;割理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interference among coalbedmethane wellsSHAO Changjin1LI Xiangfang1 XU Bingxiang1 HU xiaohu1HU Aimei2CHEN Dong2ZHANG Dongling3(1.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2.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Stat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rp., Ltd. Beijing 100095, China; 3. Petrochina Coalbed Methane Company Limited,B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key issue for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to correctly know the propagation law of the pressure drop among coalbed methane wells and identify the starting time of pressure drops. This is done by numerical modeling method with an example of 3# layer in H coalbed methane producing area, which has multiple wells working simultaneously .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ller the well spacing, the bigger the pressure drop velocity caused by pressure interference among adjacent wells under un-fractured condition. If the wells are fractured, there will exist two regions having different pressure drop velocit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part of being fractured and the part of un-fractured matrix. The pressure drop velocity of the part being fractured maybe is 100 times of that in the un-fractured matrix part. Meanwhile, the well fracturing in face cleats has not only effects on the starting time of pressure drops and pressure drop velocity in face cleats direction ,but also on that in butt cleats direction. From this poin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fracturing in well pattern design for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Key words: numerical modeling ;pressure interference among adjacent wells ; fracturing ; face cleats;butt cleats邵长金,1964年生,教授,博士;200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现在中国石油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油气藏渗流与提高采收率研究工作。
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电话:(010)89731553。
E-mail:physics@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煤层气单井产量低,生产周期长,要达到经济开发的规模,必须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率。
煤层气的生产一般都要经过降压排水的过程,而压力的降低和传递受到煤层气储层非均质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井间压力传递规律,寻找单井气产量、含气量、压力随时空的变化规律,确定井间干扰发生的关键时间,是获取最优井网密度的关键。
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井间压力干扰特征进行研究。
1 多井生产时井间压力干扰的数值模拟方法以H 矿区3#层为例,现场采用的是350米×350米的正方形井网进行生产,从早期各排采井的产气量、产水量、压力等情况来看,没有产生井间压力传递,处于单井生产状态,并未形成多井排采所出现的大面积压降漏斗。
但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和产量提高,压力向外逐步传递。
为了研究压力传递规律,建立一个16口井的正方形井网,如图1,相邻井间划分25个网格,通过调整网格大小,分别模拟井距为400米、350米、300米、250米等四种情况下的压力干扰问题。
面割理方向(储层主应力方向)设置为井间连线的X 方向,Y 方向设置为沿端割理方向。
X 方向的渗透率取为1.61md x k =,考虑到储层的各向异性,/3x y k k =。
孔隙度值为3.5%,初始储层压力取为2.8MPa ,对井压裂(红色短粗线为压裂裂缝位置)和不压裂两种情况分别模拟。
为了消除井网边界的影响,选中间6#(网格坐标25,25)、7#(网格坐标50,25)、10#(网格坐标25,50)和11#井(网格坐标50,50)所包围的区域进行分析,该区域的中心点为M,其网格位置为(38,38)。
2. 井间压力干扰2.1 不压裂的情况当井不压裂时,储层的导流能力相对较弱,在X 和Y 方向压力的传递主要受面割理和端割理的控制,图2给出X 方向6#和7#井之间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图3给出Y 方向6#和10#井之间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图4给出对角线方向6#和11#井之间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1 16口井组成的井网图2 6#和7#井之间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图3 6#和10#井之间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图4 6#和11#井对角线方向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由图2-图4可见,由于X 方向渗透率较高,压力在X 方向传递较快,而Y 方向传递较慢,对角线方向由于长度较大,因此,在井网中心处,开采15年时压力尚没有波及,形成了开采死角。
为了进一步分析空间各点压力降低的快慢,分别计算了6#和7#井中间(网格坐标:38,25)、6#和10#井之间(网格坐标:25,38)以及M 点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5-图7。
由图5看出,随着井间距变大,压力到达(38,25)点的时间逐渐变长,该点开始出现压力下降的时间x t 与井间距d 的对应关系见表1,其拟合关系为:2-193.61746-0.45420.01182x t d d =+同理,可以得到(25, 38)点、M 点开始出现压力下降的时间与井间距的对应关系,分别表示为:2-382.24581+0.816770.0098y t d d =+2-904.43782+0.760290.04894M t d d =+表1 未压裂时压力下降的开始时间、速度与井间距的对应关系图5 网格坐标(38,25)处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图6 网格坐标(25,38)处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图7 M 处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仔细分析发现,对不同井网,在X 方向,不仅压力到达(38,25)点的时间不同,压力干扰发生后压力的下降速度也不同,经过计算,不同井距下的压力下降速度如表1所示。
很明显,井距越小,压力干扰产生的压力下降速度越大,压力下降速度与井距的拟合关系为:620.453450.00194 2.3108510xdp d d dt-=-+⨯ 同理可以得到点(25,38)、M 点处的压力下降速度与井距的拟合关系为:620.653590.0032 3.9179810y dp d d dt-=-+⨯620.750760.00378 4.7552410Mdp d d dt-=-+⨯ 2.2 压裂时的情况设定压裂裂缝半长为井间距的32%(对250~400米的井距,相当于裂缝半长为80~128米)。
由于压裂裂缝的压力传导率高,加快了压力传递,因此,压力很快到达压裂裂缝的末端,由于受到未压裂储层的阻碍,压力在此升高,压力下降斜率由裂缝中的较小值转换为一般割理中的较大值。
随后,压力在割理介质中以较慢的速度传播。
这个过程如图8所示。
对不同的井距,压力形状和过程大体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压力干扰开始出现的时间,容易理解,井距越大,压力干扰出现的时间越晚。
图8 X 方向6#和7#井之间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和未压裂时的情况相比较,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X 方向压力下降是不均匀的,分成了两个区段。
分别提取6#和7#井之间的两个点(29,25)、(38,25)的压力下降曲线,如图9。
可以看出,点(29,25)的压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下降非常迅速,速度xdp dt约为50kPa/d 阶段,而同时间段点(29,25)的压力下降速度约为0.5kPa/d ,二者相差100倍。
图9 压力下降曲线对比改变井距,分别提取压裂裂缝中和未压裂部分的压力下降曲线,计算压力下降速度,结果如图10。
在压裂裂缝中250米井距的压降速度最大值约为400米井距的5倍,在未压裂裂缝中250米井距的压降速度最大值约为400米井距的3倍。
压力下降速度(k P a /d )时间(d)压力下降速度(k P a /d )时间(d)压裂裂缝中(29,25)点处压力下降速度(kPa/d )未压裂介质中(38,25)点处压力下降速度(kPa/d )图10 压力下降速度对比整体上,X 方向6#和7#井之间的压力干扰开始时间比没有压裂时时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