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硫酸氢钠安全周知卡

合集下载

硫酸氢钠;职业卫生告知卡

硫酸氢钠;职业卫生告知卡
作业后彻底清洗
穿耐酸碱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职业接触限值
毒理学信息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5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 (mg/kg): 200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
刺激性:无
应急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防护措施
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公司应急电话: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危险化学品危险告知卡
职业危害告知卡
危险化学品序号
品名
危险标志
81510
亚硫酸氢钠
理化性质
危险说明
白色结晶粉末,有二氧化硫的气味。
熔点(°C):150(醇、乙醚。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危险类别/信号词
预防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警告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警告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MSDS-亚硫酸氢钠(中英文对照版本)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MSDS-亚硫酸氢钠(中英文对照版本)

5.3.5 Sodium Bisulfite1) 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MSDS Name:Sodium Sulfite, AnhydrousCatalog Numbers:S80195, 1MSS44-20,1MSS4420, BP355 500,BP355-500, BP355500, S430 10, S430 3, S430 500,S430-10, S430-3, S430—500, S43010,S4303,S430500,S447 3,S447 500,S447—3, S447-500, S4473, S447500 Synonyms:Sulfurous acid, disodium saltRisk Phrases: 22 36/37/383)Hazards IdentificationEMERGENCY OVERVIEWAppearance: white. Air sensitive. Moisture sensitive。

Warning!Causes eye and skin irritation. May cause digestive tract irritation. Causes respiratory tract irritation。

May be harmful if swallowed.Target Organs:Central nervous system。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Eye:Causes eye irritation. May cause chemical conjunctivitis。

Skin: Causes skin irritation.Ingestion:May cause gastrointestinal irritation with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媒染剂、蔬菜脱水和保存剂、照相还原剂、医药电镀、造纸等助漂净剂。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硫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bisulfite分子式:NaHSO3相对分子质量:104.06有害物成分:亚硫酸氢钠纯品:√混合物:CAS No.7631-90-5浓度: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明。

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

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跟据周围着火情况,选择适合的灭火器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亚硫酸氢钠安全周知卡

亚硫酸氢钠安全周知卡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浓度
MAC(mg/m3)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南浔区消防大队
南浔区人民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区消防中心:119
区人民医院:120
具有强还原性。接 触酸或酸气 能产生有毒 气体。受 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
接触后表现
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可引起角膜损害 ,导致失明 。可引起哮 喘;大量 口服引起恶心、 腹痛、腹泻 、循环衰竭 、中枢神 经抑制。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 去污染的衣 着,用大量 流动清水 冲洗至少 15 分钟。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 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 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 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 行人工呼 吸。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类别
腐 蚀!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 CAS 号
亚硫酸氢钠
sodium bisulfite NaHSO3
CAS 号:7631-90-5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分解) 沸点(℃):无 相对密度(水=1):1.48(20℃) 饱和蒸气压(kPa):无
危险特性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5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亚硫酸氢钠使用安全手册

亚硫酸氢钠使用安全手册

亚硫酸氢钠使用安全手册简介本手册旨在提供有关亚硫酸氢钠的使用安全事项和操作指导。

亚硫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在正确使用和储存的情况下可以安全使用。

请阅读本手册并秉持以下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1. 正确储存:将亚硫酸氢钠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可燃物和氧化剂。

避免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存放。

正确储存:将亚硫酸氢钠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可燃物和氧化剂。

避免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存放。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亚硫酸氢钠时,应佩戴化学护目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全面保护。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亚硫酸氢钠时,应佩戴化学护目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全面保护。

3.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亚硫酸氢钠具有刺激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果不慎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亚硫酸氢钠具有刺激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果不慎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4. 避免吸入:在处理亚硫酸氢钠时,避免吸入其蒸汽或粉尘。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必要时佩戴呼吸器。

避免吸入:在处理亚硫酸氢钠时,避免吸入其蒸汽或粉尘。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必要时佩戴呼吸器。

5. 正确处理废物:将使用过的亚硫酸氢钠废液和废料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正确处理废物:将使用过的亚硫酸氢钠废液和废料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急救措施- 如果发生皮肤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 如果发生眼睛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紧急医疗帮助。

- 如果吸入过多亚硫酸氢钠蒸汽或粉尘,请立即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寻求医疗帮助。

- 如果误食亚硫酸氢钠,请立即漱口,并尽快就医。

注意事项- 请确保本手册中的信息适用于您所使用的具体亚硫酸氢钠产品。

如有疑问,请咨询供应商或相关专业人士。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硫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bisulfite中文名称2:酸式亚硫酸钠英文名称2: hydrogen sulfite sodium技术说明书编码: 2909CAS No.: 7631-90-5分子式: NaHSO3分子量: 104.0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亚硫酸氢钠含量:≥99.5%CAS No.: 7631-90-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明。

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

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亚硫酸氢钠,也称为亚硫酸氢钠或次亚硫酸氢钠,在化工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亚硫酸氢钠有着很多的用途,比如作为漂白剂、还原剂、消毒剂和药剂等。

但同时,亚硫酸氢钠也有很高的危险性,误用、泄露或过量使用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严格遵守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亚硫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亚硫酸氢钠是无色透明的结晶体或白色粉末,无味,有毒。

易与空气、水和酸性物质反应,产生亚硫酸酸和二氧化硫气体。

作为一种强还原剂,能够还原氧化剂,并在还原过程中自己被氧化为二氧化硫。

因此,亚硫酸氢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如工业、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

二、亚硫酸氢钠的危害和预防1. 亚硫酸氢钠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亚硫酸氢钠的毒性非常强,对皮肤、眼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接触亚硫酸氢钠会导致皮肤炎症、眼睛疼痛和刺激、喉咙烧灼和咳嗽、肠胃炎以及头痛、眩晕和昏迷等症状。

长期接触亚硫酸氢钠还会造成骨质疏松症和癌症等疾病。

同时,亚硫酸氢钠的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生态造成极大的危害。

2. 预防措施亚硫酸氢钠必须存放在干燥、通风和防火的场所,远离酸性和氧化性物质。

在操作亚硫酸氢钠时,必须穿着防护服、安全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具,并进行有害物质泄漏应急处理。

当亚硫酸氢钠泄漏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附近的警察局或消防局报告。

三、亚硫酸氢钠的使用与储存1. 使用在使用亚硫酸氢钠前,必须对其性质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确保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避免和空气、水和酸性物质接触。

同时,还应注意配制亚硫酸氢钠的浓度。

过高的浓度会导致暴露在其毒性下的风险加大。

2. 储存亚硫酸氢钠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防火的区域,远离酸性和氧化性物质。

同时,要保持其密封状态并标记清楚。

避免与有机物质和易燃物质混合存放。

四、亚硫酸氢钠的清理和处理1. 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保证充分的通风,并佩戴防护设备。

亚硫酸氢钠安全性数据表

亚硫酸氢钠安全性数据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包装方法】小开口铝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2000 mg/kg(大鼠经口)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加入水中,加纯碱,再用盐酸中和,然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运输信息
【UN编号】2693
亚硫酸氢钠安全性数据表
化学品简介
【中文名称】亚硫酸氢钠
【英文名称】sodium bisulfite
【CAS No.】7631-90-5
【分子式】NaHSO3
【分子量】104.06

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亚硫酸氢钠,化学式为NaHSO₃。

今天咱们就借着这个化学式,好好讲讲里面涉及到的一些化学概念。

一、化学式里的原子和化学键先看这个化学式,里面有钠(Na)、氢(H)、硫(S)和氧(O)这几种原子。

原子之间是靠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

化学键就好比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

这里面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呢,就像是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子像超强磁铁般吸在一起。

在亚硫酸氢钠里,钠原子(Na)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带正电的钠离子(Na⁺),而亚硫酸氢根(HSO₃⁻)整体带负电,它们之间就是靠这种类似超强磁铁的离子键结合的。

共价键就是原子共用小钩子连接。

比如说在亚硫酸氢根(HSO₃⁻)里,硫原子(S)和氧原子(O)之间就是靠共价键连接的。

硫原子拿出自己的小钩子,和氧原子的小钩子共用,这样就形成了共价键。

氢原子(H)和亚硫酸根(SO₃²⁻)之间也是共价键结合。

二、化学平衡咱们再说说化学平衡,这就好比是拔河比赛。

在一些反应里,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两队人。

拿一个和亚硫酸氢钠有关的反应来说(假设的反应便于理解),如果亚硫酸氢钠发生反应,反应物这边有亚硫酸氢钠分子,生成物那边有其他的物质。

一开始,就像拔河比赛刚开始,两边力量不平衡,反应物这边反应比较快,就像拔河时一方力量大,绳子往这方移动。

但是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物那边也开始有力量了,反应速度也加快,就像拔河另一方开始用力了。

最后达到一个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了,就像拔河双方力量一样大,绳子不动了,这时候浓度也不再变化,这就是化学平衡的状态。

三、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也很好理解,就类似小磁针。

比如说水(H₂O)是极性分子,在水分子里,氧原子一端就像磁针南极带负电,氢原子一端就像北极带正电。

这是因为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强,电子偏向氧原子,就有了这种极性。

再看亚硫酸氢钠里的亚硫酸根(SO₃²⁻)部分,它的结构导致电子分布不均匀,有一定的极性。

亚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硫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bisulfite中文名称2:酸式亚硫酸钠英文名称2:hydrogen sulfite sodium技术说明书编码:2909CAS No.:7631-90-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明。

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

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粉末,由二氧化硫的气味。
PH值:
无意义
动态粘度: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
无资料
熔点(℃):
(分解)
密度:相对密度(水=1):
1.48(20℃)
沸点(℃):
无资料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闪点(℃):
100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无资料
废弃方法:
加入水中,加纯碱,再用盐酸中核,然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燃爆危险:
本品不然,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65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卡周知卡

65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卡周知卡

65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卡周知卡目录过硫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5 - 亚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6 - 硫化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7 - 次氯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8 - 过硫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9 - 磷酸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10 - 丙酮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11 - 正丁醇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12 - 石油醚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13 - 四氯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14 - 双氧水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15 - 苯酚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16 - 偶氮二异丁腈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17 - 正硅酸乙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18 - 乙酸丁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19 - 环己酮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20 -乙二醇甲醚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22 - 氯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23 - 正庚烷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24 - 乙醚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25 - 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26 - 2-丙醇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27 - 金属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28 - 金属钾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29 - 镁粉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30 - 硝酸银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31 - 过氧化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32 - 重铬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33 - 过乙酸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34 - 氯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35 - 三氧化铬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36 - 硝酸铜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37 - 乙酸酐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38 - 三氯化铁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39 - 五氧化二磷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40 - 硝酸铅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41 - 甲醛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42 -松节油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44 - 钠石灰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45 - 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46 - 硝酸锌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47 - 氯化铜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48 - 氯化锌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49 - 萘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50 - 乙酸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51 - 水合肼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52 - 硝酸钙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53 - 硝酸铋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54 - 多聚甲醛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55 - 三氯化钛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56 - 铝粉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57 - 三氯化铝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58 - 四氯化钛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59 - 高碘酸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60 - 高碘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61 - 碘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62 - 高碘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63 - 碘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64 -氢氧化锂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66 - 氧化银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67 - 三氯乙酸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68 - 甲酸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69 -过硫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无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过硫酸钾Potassium persulfateK2S2O8CAS号:7727-21-1危险性标志无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无沸点(℃):无相对密度(水=1):2.48饱和蒸气压(kPa):无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亚硫酸氢钠msds

亚硫酸氢钠msds

亚硫酸氢钠安全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硫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bisulfite中文名称2:酸式亚硫酸钠英文名称2:hydrogen sulfite sodium技术说明书编码:2909CAS No.:7631-90-5分子式:NaHSO3分子量:104.0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亚硫酸氢钠≥99.5% 7631-90-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明。

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

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亚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亚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化学品标识
危险性标志
腐蚀!
亚硫酸氢钠
Sodium bisulfite
NaHSO3
CAS号:7631-90-5
危险性理化数据
危险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有二氧化硫味;
熔点(℃):分解;
初沸点和沸程(℃):无资料;
闪点(闭v/v)]:无资料;
引燃温度(℃):无资料。
具有强还原性。有腐蚀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健康危害
现场急救措施
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腐蚀性。误服会中毒。有致敏作用。资料报道有致突变作用。能散发出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消防中心
人民医院
火警:119
匪警:110
急救:120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消防灭火介质
可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禁用:无特别说明。
泄漏处理措施
浓度(mg/m3)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MAC:未制定
PC-TWA:未制定
PC-STEL:未制定

亚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卡

亚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卡
5、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6、若是液体,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7、用砂土吸收。
8、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9、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10、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应急联系方式
内部
企业负责人、应急总指挥电话
安全生产负责人电话
车间(部门)主管电话
2、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3、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事故类型
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Leabharlann 中毒和窒息化学灼伤
1、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2、消除所有点火源。
3、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服。
4、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班组长电话
外部
报警电话
火警电话
急救电话
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电话
110
119
120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卡
岗位(风险)名称
亚硫酸氢钠使用/储存场所
危险性说明
灭火方法
具有还原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
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1、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前苏联MAC(mg/m3):未制订标准
TLVTN:无资料
TLVWN:无资料
接触限值:美国TLV-TWA:5mg/m3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曝晒。保持容器密封,勿与空气接触,防止氧化变质。应与碱类、酸类等分开存放。不宜久存,以免变质。操作现场不得吸烟、饮水、进食。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订标准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有腐蚀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无资料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称:亚硫酸氢钠中文别名:酸式亚硫酸钠
英文名称:Sodium bisulfite英文别名:Hydrogen sulfite sodium
CAS号:7631-90-5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2862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区,对污染地带进行通风。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亚硫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称:亚硫酸氢钠中文别名:酸式亚硫酸钠英文名称:Sodiumbisulfite 英文别名:HydrogensulfitesodiumCAS号:7631-90-5 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286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腐蚀性。

误服会中毒。

有致敏作用。

资料报道有致突变作用。

能散发出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环境危害:无资料燃爆危险:无资料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亚硫酸氢钠;酸式亚硫酸钠含量:100%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

有腐蚀性。

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无资料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区,对污染地带进行通风。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无资料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曝晒。

保持容器密封,勿与空气接触,防止氧化变质。

应与碱类、酸类等分开存放。

不宜久存,以免变质。

操作现场不得吸烟、饮水、进食。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亚硫酸氢钠msds

亚硫酸氢钠msds

亚硫酸氢钠安全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硫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bisulfite中文名称2:酸式亚硫酸钠英文名称2:hydrogen sulfite sodium技术说明书编码:2909CAS No.:7631-90-5分子式:NaHSO3分子量:104.0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亚硫酸氢钠≥99.5% 7631-90-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明。

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

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