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力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从“不学”转化为“要学”再到“学会”,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 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 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的培养。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我的动手能力,一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这样对学生理解、掌握本节知识是十分有好处的。
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 力 (一)、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作用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 不接触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力就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课综述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教学过程中着重物理概念的形成 过程,突出方法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简单生活还原实验的动手能力, 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概括的能力。遵循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原则。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0min) 在理解了力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吗?”。让学生经过思考和短时间的讨论后回答。再让学生思考:“只有一个物体能有力发 生吗?”这样经过两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明白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力 物体和受力物体。教师再以人推车为例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让学生指出第80页图 5-1中各种情况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及让学生做第81页图5-3上的题来巩固学生对施力 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理解。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教师首先以滑旱冰为例提出问题:“滑 旱冰时人向前推栏杆而人却向后运动是谁给了人向后的力呢?”学生会分析出是栏杆给了人 向后的力。再让学生用手用力排桌子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分析出桌子也给手一个力。教师 让学生分析这两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分析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成对出现的。 在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后教师再让学生找出人推车时的受力物体和车推人时的施力物体 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这一小节的最后通过让学生解释现象让学生学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例:气球放气飞天(实 验),船桨向后滑船向前走等。教师通过用小磁针和大铁棒做实验让学生走出磁铁能吸引铁 钉而铁钉不能吸引磁铁的误区。 3、力的作用效果(10min) 这个知识点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这一节的教学借助一个气球完成。教师通过挤压气球 让学生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和学生玩打气球的游戏让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让学生就两种作用效果举例巩固知识。 (三)小结: 学生通过浅谈收获巩固本节知识结构。(3min) (四)作业: 1、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或人物。 2、用气球和牙膏皮为主料做气船模型。 3、做课后习题。
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2min)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说一说自己对力的理解。然后教 师再提出“那么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什么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节 力 (二)、新课教学(40min) 本环节的内容有三个方面:1、力的初步概念;2、力的相互作用; 3、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初步概念(10min) 力的初步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由于力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所 以教师先让同桌做手拉手向后仰和手推桌子、手提凳子等活动来体验力,并 引导学生分析出手通过拉、推、提对手、桌子、凳子都施了力。为了让学生 了解生活中更多力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看第80页图5-1中的部分图画并引导学 生分析一个物体怎样对另一个物体施了力。接着教师做【演示实验一】把一 根磁棒用细线挂在铁架台上,用另一根磁棒去靠近,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 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 个物体的作用)。总结出力的概念后,让学生举出自己生活中存在力的例子,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分析比较第80页图5-1中最后 两幅图和前几幅图的不同,并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二】用绸布摩擦玻璃棒 后去靠近小纸屑,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后,让学生知道物体与物体 之间力的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和不接触两种情况。
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的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 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 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 理规律。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 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的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力学的基础。由于力的概 念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以学习力的初步概念为切入点,它为今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做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 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和施力物。 (4)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物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给出已知力指出它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难点:(1)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2) 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理解 。 3、关键: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分析。
2、教具: 演示实验: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绸布、玻璃棒、小纸屑、小磁针和小 铁棒、 分组实验:橡皮泥、气球
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法、讨论、交流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生活经验、现象的基础上,再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 验,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像,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来清晰认 识力的存在并让学生感受力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生硬的死记硬背,同 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
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 力 (一)、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作用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 不接触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力就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课综述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教学过程中着重物理概念的形成 过程,突出方法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简单生活还原实验的动手能力, 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概括的能力。遵循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原则。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0min) 在理解了力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吗?”。让学生经过思考和短时间的讨论后回答。再让学生思考:“只有一个物体能有力发 生吗?”这样经过两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明白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力 物体和受力物体。教师再以人推车为例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让学生指出第80页图 5-1中各种情况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及让学生做第81页图5-3上的题来巩固学生对施力 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理解。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教师首先以滑旱冰为例提出问题:“滑 旱冰时人向前推栏杆而人却向后运动是谁给了人向后的力呢?”学生会分析出是栏杆给了人 向后的力。再让学生用手用力排桌子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分析出桌子也给手一个力。教师 让学生分析这两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分析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成对出现的。 在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后教师再让学生找出人推车时的受力物体和车推人时的施力物体 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这一小节的最后通过让学生解释现象让学生学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例:气球放气飞天(实 验),船桨向后滑船向前走等。教师通过用小磁针和大铁棒做实验让学生走出磁铁能吸引铁 钉而铁钉不能吸引磁铁的误区。 3、力的作用效果(10min) 这个知识点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这一节的教学借助一个气球完成。教师通过挤压气球 让学生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和学生玩打气球的游戏让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让学生就两种作用效果举例巩固知识。 (三)小结: 学生通过浅谈收获巩固本节知识结构。(3min) (四)作业: 1、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或人物。 2、用气球和牙膏皮为主料做气船模型。 3、做课后习题。
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2min)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说一说自己对力的理解。然后教 师再提出“那么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什么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节 力 (二)、新课教学(40min) 本环节的内容有三个方面:1、力的初步概念;2、力的相互作用; 3、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初步概念(10min) 力的初步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由于力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所 以教师先让同桌做手拉手向后仰和手推桌子、手提凳子等活动来体验力,并 引导学生分析出手通过拉、推、提对手、桌子、凳子都施了力。为了让学生 了解生活中更多力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看第80页图5-1中的部分图画并引导学 生分析一个物体怎样对另一个物体施了力。接着教师做【演示实验一】把一 根磁棒用细线挂在铁架台上,用另一根磁棒去靠近,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 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 个物体的作用)。总结出力的概念后,让学生举出自己生活中存在力的例子,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分析比较第80页图5-1中最后 两幅图和前几幅图的不同,并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二】用绸布摩擦玻璃棒 后去靠近小纸屑,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后,让学生知道物体与物体 之间力的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和不接触两种情况。
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的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 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 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 理规律。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 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的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力学的基础。由于力的概 念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以学习力的初步概念为切入点,它为今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做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 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和施力物。 (4)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物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给出已知力指出它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难点:(1)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2) 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理解 。 3、关键: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分析。
2、教具: 演示实验: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绸布、玻璃棒、小纸屑、小磁针和小 铁棒、 分组实验:橡皮泥、气球
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法、讨论、交流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生活经验、现象的基础上,再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 验,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像,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来清晰认 识力的存在并让学生感受力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生硬的死记硬背,同 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