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七单元 第14课 《平凡的世界》——做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资料《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一、概况介绍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
据考证,在现代中国,关于"乡土文学"的乡土文学阐述最早来源于鲁迅。
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尽管鲁迅对"乡土文学"未做出正面的定义,但他勾画了当时的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
当时的乡土文学的作家群体多寄寓在都市,沐浴着现代都市的文明,领受着"五四"新潮的洗礼。
现代文明和进步思想的烛照,几乎成为当时作家书写"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创作准备。
二、进一步发展1936年,茅盾更进一步指出"乡土文学"最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对乡土风情的单纯描绘:"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
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
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三、文学特点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一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
四、表象所谓"乡土文学",往往让人联想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文学的典型背景,昭示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
2018年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 第7单元 14 《平凡的世界》
( (4)转 (
2.语境辨析法 (5)这首诗写得太拗 ( . 杆都拗 ( . )断了。 )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 ( . )是泛指 )口了,但他执拗 ( . )不改,气得我把笔
(6)臭气熏天的臭 ( . 一般气味。
【答案】
(1)shà xià (2)mó mò (3)sāi
sè sà i
为难或心神慌乱。符合语境。 (2)× “天昏地暗”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喻政治腐
败,社会黑暗,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为“铺天盖地”。“铺天盖地”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 “惶恐不安”指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符合语境。 (4)× “心慌意乱”指心里着慌,乱了主意,侧重在“慌”,而
[探背景] 课文为《平凡的世界》上卷第三章,前两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 物以及故事的背景。故事开始于 1975 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而贫瘠的黄 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他出身于一个贫 寒的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 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 23 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他 买不起 5 分钱一份的大锅菜,只能靠几个黑高粱面馍充饥。17 岁,正 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天课半天劳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尝饥肠辘辘的折 磨。但让他“最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习题:第七单元14《平凡的世界》+Word含解析.doc
14《平凡的世界》做客每一个平凡的世界,都有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人,用对梦想的渴望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划起坚强之舟;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
让本来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自己,为这浩渺的世界添上幸福而温暖的一笔。
每一个平凡的世界,都需要一个不平凡的自己,泼墨挥洒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做客》一文,首先通过孙少平的回忆插叙了田润叶的品质和德行:她一回乡下总不忘给孙少平的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她不介意亲人的家境,经常提着点心到傻瓜叔叔田二臭气熏天的家里去,从而把一个具有金子般心灵的少女的形象呈现给了读者。
[技法点拨]插叙的方法:(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2)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3)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精彩运用请运用插叙手法写一篇作文。
【示例】家乡的栀子花又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家乡的那一片片栀子树也该开花了吧?我从小便闻着那花香,心里早已烙上了挥不去抹不掉的栀子缘,栀子情!十年前的一天,我离开了家乡,来到城里念书,从此便很少闻到那栀子花香。
今天,城里的同学带给我一朵栀子花,依旧是白色的花朵,只是略显娇嫩了些。
然而,任凭我怎样嗅,也闻不出家乡栀子花那么浓郁、厚实的香味。
我不禁自语道:“这花呀,没我家乡的花香。
”同学说:“不会吧?这花很香哩!”我眼前不由地浮现出儿时的画面来:奶奶牵着我的小手在家门后的院里摘花,那时候,我家的花树很大,每天可以摘一箩筐花朵。
常常是奶奶摘高处的,我摘低处的。
摘完后,祖孙俩便将筐抬进屋里。
之后,奶奶总会挑一朵开得最艳的花,洗一洗,再扎在我的辫子上,左看看,右看看,拍着手说:“咱家的妞儿,真美!”接着,我就拎着花篮儿,左邻右舍的,一家发几朵。
乡亲们有的在床头放上几朵用来驱蚊,有的在客厅过道放上几朵,整个房间都氤氲着香气。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平凡的世界》教案
课题第14课《平凡的世界》课标要求1、分析作品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节选部分的情节和孙少平做客时的心态;探究孙少平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联系现实,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中孙少平这一类型人物的感受与理解;立足自我,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提高个性化深入阅读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课前预习,学生自主查阅作家作品资料为基础,课堂上从小说的情节、关键语句、细节、心理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切入,分析归纳概括孙少平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在阅读与鉴赏,小组合作交流中,运用联想等有理有据表达自己对孙少平等人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孙少平平凡而卓越的品质;学习他面对苦难的哲学和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坚韧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深入探究孙少平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精神品质的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现实生活,评议孙少平这一类型人物的不平凡的地方。
教学过程环节一孙少平的心理成长教学目标通过课内节选和课外延伸阅读,比较不同时期孙少平的心理特征,体会其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成长导入:视频《经典咏流传——苔花如米小》教师语:乌蒙山的孩子销量,沉稳淡定、清澈淳朴的声音打动了我们,是支教老师梁俊发现了他们心中的桃花源,让他们有机会和勇气站在央视的舞台上。
老师和孩子们都是平凡人,就像是生长在角落里的微不足道的苔,虽然阳光照不到,却仍然悄悄地绽放。
正如梁俊自己所言,我们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但是我们就是要活得有意义,要找到生命的价值。
学习方法板书设计自卑——自信平凡——不平凡教学反思《做客》是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十四课的一篇课文,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节选部分,课文主要讲述了学生时期的孙少平去田晓霞家做客的一件事从中能够看出学生时期的少平是自卑伴着自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设计(曾平)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设计(共2课时)涪陵第二十中学曾平一、设计依据(一)课标要求(节录)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关于五类选修课的教学小说与戏剧(1)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2)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结合观摩剧、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剧场的戏剧演出、有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
(3)可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4)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
(二)考纲要求(节录)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鉴赏评价 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设计理念: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高尚的人对话。
”精彩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小说中有许多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语句,通过让学生朗诵这些语句,畅谈体会,以此来濡染自己的人生认知,积累感性资料。
(四)学情分析选文没有阅读障碍,提供资料,知识链接,放手学生自读,做好批注,课堂举行读书沙龙活动,交流阅读所得;孙少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很多同学没有心理体验,植入少平吃饭的视频引导了解孙少平所遭受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困境,这有助于理解课文中孙少平矛盾的心理;心理变化过程和人物性格分析,学生易遗漏,点拨逐层梳理,细心研读。
(五)教材分析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系乡土《平凡的世界》扎扎实实的现实描写背后有一种非常光明乐观的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平凡的世界之做客路遥导语:平凡不是平淡,平凡不是平庸!天空中平凡的白云变幻多姿;夜幕中平凡的星星光彩夺目;田野里平凡的小草随风摇曳;森林中平凡的小鸟婉转鸣叫……正是这无数个平凡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彩的世界,正是这无数个平凡诠释着我们灿烂的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路遥平凡的世界,共同去领略孙汪平一次平凡的做客所带给我们的感动。
板书课题:做客路遥教学过程: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2、分析孙少军心理及通过心理刻画展示出的人物形象,加强文本意识和答题规范。
3、体会课文景物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预习检测:路遥,陕西著名作家,原名王卫国(1949-1992)。
他的墓前有《路遥文集》责编:“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责编:“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石壁有“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中篇小说《人生》第二届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国内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
一、快速阅读文本,概括情节内容。
(马昌盛)孙少平应润叶的邀请到他二爸家里做客。
板书: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二、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概括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什么心理状态。
(分条作答,有理有据)(1)接到邀请: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大人物,很害怕矛盾:对润叶充满尊敬和感激为难,心跳耳热: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
决定:不去吃饭,到润叶学校找润叶(2)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乱,心呼呼地跳(这里面有语言、动作、神情,也有生动地细节,比如吃饭的细节描写)。
感到脸像炭水一般,像一个叫花子,紧张得火烧火燎(拘束、满脸通红,无言对答,拘束地抠着手指),回答润叶二爷的提问答非所问,还是紧张,右手冒汗,揩(kāi)汗。
(3)做客之后:景物描写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混土和青草牙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经历了一下午的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终于可以舒一口气,所以哪怕是平常的景物,此时也异常的美好。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_做客含答案
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路遥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练:掌握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插叙手法写一篇文章。
一、诵记名言警句路遥名言名句1.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2.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的历史性进程的主流,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3.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4.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
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
5.命运总是不如愿。
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
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1963年入延川县立中学。
1969年末返回故乡当小学教师。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1973年小说处女作《优胜红旗》发表。
《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是其代表作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群众中引起轰动,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相关链接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岭孙、田、金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既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历史、对生活、对人生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选文为《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前两章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
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教案(系列一)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3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1- 2 教学过程:读一本适合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并不容易。
我是在大学里碰到《平凡的世界》的,当时读这部小说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激奋的心绪难以平静。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痛快的抒发一下这种情感,一定要是和看过这本书的人聊着才痛快,才过瘾!我喜欢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就是再看几遍我也不会厌,我真的为有这本书而自豪,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看我们在那种环境中是否也有那样刻苦奋斗的精神。
我很遗憾我没能在高中接触到这部小说,因为高中阶段的同学是极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的,很需要外界不断地注入精神动力。
《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
一、作家作品介绍《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
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 苦难中的激情——读《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苦难中的激情——读《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大厂回民中学——魏巍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快乐。
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阅读中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快乐。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流程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而今大家已经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却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那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走进《平凡的世界》,走进那段苦难中充满激情的岁月----- 1、作品介绍(教师)这是一部被誉为“茅盾文学奖桂冠上的明珠”,这也是一部励志的当代奋斗史,这还是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这更是一部我们高中生不能不看的名著。
2、名人名家对这部书的点评: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陈忠实《平凡的世界》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没有任何一部小说可以超越它。
我喜欢《平凡的世界》,小说断断续续我看了七八遍,听了小说的连续广播一遍,购买MP3又听了一遍。
它陪伴我一起度过了人生最低潮的时间。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孙少平、孙少安两个人跟我小的时候的经历是完全一样的,能够从我的心里面引起共鸣。
——潘石屹每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我都觉得给我力量,生活很美好。
——潘石屹“习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
’”少平、少安们经历了人生的犹疑、抉择和取舍,想依靠不屈的奋斗改变生活、实现抱负,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中国梦”。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案.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第 14 课《平凡的世界》——做客《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人们仍有极大影响。
课文为《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前两章主要介绍人物及故事的背景。
写主人公之一孙少平在1975 年二三月间考上了高中,但因家庭贫困,每天都在受着饥饿的煎熬。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对应学生用书 P71)一、读准字音( 一) 单音字1.惊蛰 (zh é) 2.嫩芽(n èn) 3. 镢头 (jué)...4.臭气熏天 (x ūn) 5.沟岔 (ch à) 6.一瞥 (pi ē)...7.膝盖 (x ī)8.烩粉条 (hu ì) 9.火烧火燎 (liǎo)...10.窘迫 (jiǒnɡ) 11.揶揄 (y éy ú)12. 抠手指 (k ōu)....( 二) 多音字笼罩l ǒnɡ头晕yūn1.笼. 2. 晕.笼子l ónɡ晕船 yùn..3.磨消磨mó模样mú.mò 4.模.mó磨面模范..塞进 sāi 别扭bi è.5.别. 6.塞边塞sài 离别bi é.sè.阻塞.二、写准字形惊 zhé蛰2.连mián绵1.j ǐn锦绣被蜂 zhē蜇点 zhuì缀xuàn眩晕3. chu ò啜泣 4.xuàn炫耀chu ò辍学船 xi án舷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kāi揩油笨zhuō拙5. 6.和 xi é谐相形见 chù绌三、用对词语1.反应反映例目前我省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主要来自医疗机构,很少有企业主动向监句管部门反映自己产品的不良情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优质教案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案吴郑炉一、教学目标:1、把握这片节选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初步感知整篇文章。
2、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学生结合自身有所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和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准备:发给学生导学案,提出问题,课前准备。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归纳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六、教具方式:ppt课件、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节选(白茫茫一片雪,一个特殊的高中生……)(通过白茫茫一片的天地与一个特殊的高中生对比,特别是他的眼泪,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正题。
)二、解析文本:(一)这篇节选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主要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为下面的人物、环境等做铺垫。
)示例:本文记叙了孙少平到田润叶二爸家做客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孙少平的贫困状况和受邀请、内心的矛盾和逃避、做客经过、接受润叶姐的嘱托等内容,以孙少平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分析孙少平:1、认真阅读文本,找出体现孙少平内心变化的语句,感受他的心理变化。
心境平和(一大段景物描写衬托出的心情)——变得惶恐,不知所措(细致的心理描写)——心中有了某种威压感、紧张(心“咚咚”的跳着)——自卑感回到心中(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心情无比轻松(景物描写: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学生讨论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的什么心理状态。
)明确:身处贫困中的孙少安有一种自卑心理,他对物质上高于他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抵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7.14.《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孙少平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他的内在品质;了解润叶形象的特征和塑造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人物的生存状态;立足文本,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平凡的内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的生存状态,体会平凡的内涵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探究法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的乡土文学单元。
本单元两篇小说都是表现乡土文学特点的佳作选段,乡土文学,一般指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茅盾更进一步指出“乡土文学”最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对乡土风情的单纯描绘:“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
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
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层更深层次的理念与思想。
教材中选取这样一篇代表作,也是想让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和其中的人物对话,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态度,对于今天的学生很有好处。
学情分析:虽然对于乡土一词,学生并不陌生,可面对不同于东北黑土地的黄土高原,面对几十年前,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面貌,同学们还是很陌生的,特别是对于文中人物贫穷的生存状态,更是难以感同身受。
因此,了解人物心理和精神世界时会有差异。
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物质上的充足反而使他们精神空虚,意志薄弱,因此,作为同样是高一学生的孙少平身上的品质更值得他们认识和学习,甚至应该树立成为这一代人的精神偶像。
教学过程1、导入: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死后墓碑上的悼词写了这样一句: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14《平凡世界》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14《平凡世界》导学案(1)做客——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系乡土”之《平凡的世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文段,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感受文中“乡土情怀”。
2.通过阅读经典,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重点难点】1.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感受文中“乡土情怀”。
2.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课前准备】1.阅读《平凡的世界》,了解路遥及其创作情怀,完成阅读札记简表。
2.熟读课文,梳理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学案。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还运用了黄土地特有的民歌和信天游、链子嘴来抒发人物的情怀。
陕北民歌《冻冰歌》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先后出现五次,成为小说中一个精彩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润叶怀着爱情的渴望从城里回到双水村找少安时,突然从田地对面的山梁飘来了田万有的歌声,唱的就是信天游:“说下个日子呀你来不来,硷畔上跑烂我的十双鞋。
墙头上骑马呀还嫌低,面对面坐下还想你。
山丹丹花儿背洼洼开,有什么心事慢慢价来……。
”大量的方言和陕北民歌的运用无不深刻地表现出路遥对陕北黄土地的深沉的爱,他从未考虑过这样的口语化,会不会引起读者的抵触,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黄土地情怀全部形之于笔端。
2.黄土地的地域文化黄土高原饱经了沧桑与苦难,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是边关重地、军事要冲。
北方匈奴政权和秦汉政权长期对峙,发生冲突,导致这一片土苦难异常,成为农业定居民和游牧民族相互争夺的要地。
由此形成了陕北独特的性格特点:男性多壮实剽悍,女性多窈窕娟秀;男性多倔强刚毅,女性多心灵手巧;男性外静内热、厚重木讷,女性情真意切、热烈似火。
这是陕北特有的心理性格和精神气度,是数千年来在社会和自然双重磨蚀下来的。
《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就闪耀着陕北人的光辉,男的倔强刚毅、内敛木讷,女的情真意切、热烈似火。
【新步步高.】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14课 《平凡的世界》——做客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一、作者名片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
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1963年入延川县立中学。
1969年末返回故乡当小学教师。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的尝试。
1973年小说处女作《优胜红旗》发表。
《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是其代表作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群众中引起轰动,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二、内容链接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岭孙、田、金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既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历史、对生活、对人生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课文为《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前两章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
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
他买不起5分钱一份的大锅菜,只能靠几个黑高粱面馍充饥。
17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天课半天劳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尝饥肠辘辘的折磨。
但让他最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
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服,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
他的自尊心非常强,虽然他的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但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
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
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有一种对立情绪。
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才使得他没有转入偏执之中。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第七单元情系乡土14《平凡的世界》
14.《平凡的世界》做客过分的自尊会导致自卑,过分的自卑必然失去自尊。
小说中的孙少平是从农村走到外边世界的人,作者对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标志着作者对农村青年的人生追求有了新的见解。
本文节选的部分写了孙少平在县城上学期间的一段生活经历。
注意把握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孙少平的性格特点。
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
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1963年入延川县立中学。
1969年末返回故乡当小学教师。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的尝1973年小说处女作《优胜红旗》发表。
《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是其代表作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群众中引起轰动,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
当《人生》获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取得成功后,路遥没有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这一高度,赶四十岁时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国近四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作品。
为此,他避开喧嚣的人群,开始搜集准备素材。
当路遥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写作时,面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他以“独立”的心境和“挑战”的姿态去面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1985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各种新潮小说及西方当代文化思潮进入了中国,而现实主义是否“过时”,是否还能为读者接受成为路遥面对的实际问题,但是他却以超越的清醒的现代意识,用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书写了这段十年的历史。
2•写汉字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zhu满笨zhu ochu淳zhu o壮chu o泣相形见ch u1.加点字、+ & 读曰加点字、+ & 读曰惊蛰脸颊镢头揩油耿直揶揄眩晕一3•集词语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优秀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
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
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探究发现,体验感悟,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与生活对话,让阅读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学情分析:对于准高三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自主阅读,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做读书卡写几句自己最想对孙少平说的话。
如:(1)最精彩的故事;(2)最欣赏的语句;(3)最大的收获……设计理念:对于高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整本的书籍需要时间的保证,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做读书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后面的阅读交流奠定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通读全集《平凡的世界》和《名著欣赏》之节选部分,根据搜集的材料和学生的整理资料做好课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析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平凡的内涵。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教学难点:感悟他们的生存状态,体会平凡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死后墓碑的悼词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这个人就是路遥,他年不过半百,却是我国当代乡土文学的一颗流星。
二、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而且世代贫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七单元第14课 《平凡的世界》——做客含答案
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对应学生用书P71)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惊蛰.(zh é) 2.嫩.芽(n èn) 3.镢.头(ju é) 4.臭气熏.天(x ūn ) 5.沟岔.(ch à) 6。
一瞥.(pi ē) 7.膝.盖(x ī) 8。
烩.粉条(hu ì) 9.火烧火燎.(li ǎo ) 10.窘.迫(ji ǒn ɡ) 11.揶揄..(y é y ú) 12。
抠.手指(k ōu) (二)多音字1.笼错误! 2。
晕错误!《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人们仍有极大影响。
课文为《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前两章主要介绍人物及故事的背景.写主人公之一孙少平在1975年二三月间考上了高中,但因家庭贫困,每天都在受着饥饿的煎熬。
最让他3.磨错误! 4.模错误! 5.别错误!6。
塞错误!二、写准字形1.错误!2。
错误! 3。
错误! 4.错误!5.错误!6.错误!三、用对词语1.反应反映2.熟悉熟习句术,你就放心治疗吧。
辨析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
熟习:指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艺、学问、语言、知识等.四、积累成语1.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2.天昏地暗:形容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
3.桃红柳绿:泛指春天的景色。
4.瓮声瓮气:形容说话的声音粗大而低沉.5.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对应学生用书P72)文坛巨匠—-路遥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路遥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练:掌握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插叙手法写一篇文章。
一、诵记名言警句路遥名言名句1.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2.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的历史性进程的主流,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3.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4.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
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
5.命运总是不如愿。
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
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1963年入延川县立中学。
1969年末返回故乡当小学教师。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1973年小说处女作《优胜红旗》发表。
《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是其代表作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群众中引起轰动,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相关链接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岭孙、田、金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既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历史、对生活、对人生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选文为《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前两章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
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
他买不起5分钱一份的大锅菜,只能靠几个黑高粱面馍充饥。
17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天课半天劳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受饥肠辘辘的折磨。
但最让他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
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服,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
他的自尊心非常强,虽然他的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但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
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
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有一种对立情绪。
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才使得他没有转入偏执之中。
他喜欢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以此获得无数前所未有的新奇印象。
同时,他还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他阅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了他无尽的生活勇气,他朦胧地意识到,“不管做什么样的人,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
这种生活信念事实上一直支撑着他以后的生活。
他的同学郝红梅处境与他类似,也是每天等没有人了才来拿自己的那份口粮。
这种同病相怜的情况,使他们逐渐地走到一起。
通过交流,他们也越来越亲密。
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单音字①惊蛰.( ) ②镢.头( ) ③小沟岔.( ) ④扯.着( ) ⑤一瞥.( ) ⑥瓮.声瓮气( ) ⑦刨.( ) ⑧揶揄..( ) (2)多音字①转⎩⎪⎨⎪⎧ 转暖( )转悠( ) ②化⎩⎪⎨⎪⎧ 叫化子( )变化( )③为⎩⎪⎨⎪⎧ 为难( )为了( ) ④磨⎩⎪⎨⎪⎧ 消磨( )磨面( ) ⑤塞⎩⎪⎨⎪⎧ 塞进( )边塞( )阻塞( )(3)辨形组词①⎩⎪⎨⎪⎧ 噙( )擒( ) ②⎩⎪⎨⎪⎧ 锨( )掀( )③⎩⎪⎨⎪⎧ 膝( )漆( ) ④⎩⎪⎨⎪⎧ 烩( )侩( ) ⑤⎩⎪⎨⎪⎧ 揩( )谐( )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惊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窘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揶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义词辨析①反映·反应辨析 “反映”同“反应”是同音词,在意义上则有严格区别。
“反映”是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
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映”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群众的反映”等。
“反应”是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引申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例句 a.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________。
b.他________的意见值得重视。
②约摸·猜测辨析 两者的意义差别不明显。
“约摸”多用于口语,“猜测”多用于书面语。
例句 a.我________着他这会儿该到家了。
b.这件事复杂,又没有线索,叫人很难________。
四、速读感知课文1.孙少平跟着田润叶从进县革委会大门到她二爸家,一路上看到了不少“风光”。
有几段主要描写了少平眼里的“风光”?怎么写的?有什么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认真阅读文本,找出体现孙少平内心变化的语句,感受他的心理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重点突破1.文章中的润叶有何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2.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疑点探究3.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美点赏析——突出的心理描写4.本文在刻画人物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请你结合具体事例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随堂写练5.《做客》一文,首先通过孙少平的回忆插叙了田润叶的品质和德行:她一回乡下总不忘给孙少平的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她不介意亲人的家境,经常提着点心到傻瓜叔叔田二臭气熏天的家里去。
从而把一个具有金子般心灵的少女的形象呈现给了读者。
请运用插叙手法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