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改背景下,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参与三方面来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提高创新教学策略质量的关键,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教学活动策略的要求更高。为此,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及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为基础,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并加以交叉灵活运用,以形成优势互补。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可观察性、易变性、可培养性、推测性以及稳定性等特点,且随着年级的由低到高特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夯实数学基础,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要让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使小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

是创新的开始。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要想使其做某事,首先要使其明白做某件事的意义,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的意义,使其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3)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数学情境的根本意义是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再创造”,即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源头、学习数学思想、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4)授人以渔,加强发散思维训练。要想学生会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技巧,改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爱提问的习惯,教师的引导示范非常重要,应当传授学生追问、反问、联想同类题、对比不同题、变化条件以及在反思中总结提问的技巧等;同时,应当注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加强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方法的变式训练,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开放性问题情境等。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地开展学习的必要因素、学习成功的秘诀、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培养求知欲望的基础,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就会积极、有效,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清晰,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全过程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全程中,依据与学生的交流了解的学生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课前摸底。为了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和对教学方式的好恶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在备课前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2)课中答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从中获取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在遇到学生没听懂或提出意想不到、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教师的回答应该机智、认真且谨慎,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要让学生丧失信心和学习兴趣。

(3)课后总结。课后,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因人而异教学策略。因人而异教学策略,是指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数学学习兴趣等多种因素,对小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数学教学。

(1)“双高”学生重保持。对于数学成绩好、兴趣高的“双高”学生,应该努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给他们出一些拔高的难题,让他们感受到学无止境及“数学王国”的奥秘、乐趣。

(2)“分高趣低”重激发。对于数学成绩好、兴趣低的学生,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增加一些关于数学史、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趣味数学谜题等教学内容,使这些学生逐渐实现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3)“分低趣高”多鼓励。对于数学成绩差、兴趣高的学生,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他们鼓励他们,同时有针对性地由易到难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逐渐让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及正确方法,体会到数学学习起来是有章可循的,如此,进入成绩与兴趣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4)“双低”学生下大力。对于数学成绩差、兴趣低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下大力气。首先通过在教学中增加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逐渐使他们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努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由易到难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补课,同时也需要教师调动班级其他学生帮助和带动他们。

三、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但是学习知识、吸收知识、最终掌握知识的过程要由学生来完成,因此在实施促进小学生数学教学策略时,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尤为重要。

(1)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意识。教师应当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意识。

(2)增加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机会。教师应当通过变“全班统一学习”为“个人独立学习”、变教师“说”为学生“说”同时还要照顾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同样的课堂参与机会。

(3)创造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条件。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通过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等方式,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的条件,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与学生亦师亦友的正确的师生观、采用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生动、幽默的传授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从而形成“亲其师”进而“信其道”的和谐局面。

总之,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密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差异,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参与、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灵活施教、才能永葆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

究.1995(10):40-43.

[2]尹海莲.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d].硕士

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08.

[3]李艳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硕士

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07.

[4]王璐.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d].硕士学

位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刘庆莲(1959—),女,山东东平人,小学高级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