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师生深度对话策略研究》工作报告
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工作总结
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工作总结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在历史课堂教学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工作的总结。
一、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我常常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
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我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展示当时的图片和文献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战争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法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让各小组分别研究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等方面,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促使他们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在某些历史课程中,我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比如,在讲解唐朝的政治制度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大臣、百姓等角色,通过模拟朝堂议事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唐朝的政治运行机制。
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1、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 PPT、动画、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在讲解历史地图时,通过 PPT 中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疆域的变化和历史的演进;在介绍古代文化时,播放精美的动画,展示古代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2、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学习资源。
推荐一些优质的历史学习网站和 APP,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观看历史讲座、参与在线讨论等。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历史知识,拓宽视野。
3、虚拟现实技术尝试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初探的开题报告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变革。
高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历史教学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
本次选题旨在研究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探讨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1)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构建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探讨师生互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4)阐述师生互动在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5)借鉴国内外优秀历史教学案例,为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提供有益经验和思路。
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进行:(1)文献法,对高中历史教学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师生互动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法,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师生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师生互动程度,挖掘实际问题。
(3)观察法,到实际的高中历史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加深对师生互动的认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三、预期目标与意义:1.预期目标:(1)明确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探讨建设科学的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理论支持;(3)深入探讨师生互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4)阐述师生互动在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2.意义: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探讨历史教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发现科学的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总结6篇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总结6篇篇1历史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次初中历史教研活动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旨在通过系列研讨活动,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本文将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活动成效与亮点,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的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本次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系列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时,通过交流与分享,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本次教研活动包括专题讲座、教学研讨、公开课展示等形式。
其中,专题讲座邀请了知名历史学者为学生和教师讲解历史知识,拓宽了师生的知识面。
教学研讨则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展开,教师们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此外,公开课展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成果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三、活动成效与亮点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通过研讨和交流,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通过教师的精心教学和学生的认真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历史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的亮点在于专题讲座的精彩纷呈和教学研讨的深入细致。
专题讲座邀请了多位知名历史学者,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展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生动的讲解风格,让学生和教师受益匪浅。
在教学研讨环节,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建议和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尽管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是部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需要更加规范和细致,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更好的效果。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文化重构
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等四个方面重构有利于学生开 展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课堂文化,以促进学生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重构课堂公约,建设包容而非排 异的课堂
包容的课堂文化是指包容不同意见或观点,以 及不同主体,如家长、社区等的课堂,其实质是保 证参与课堂的每一个主体都有发言权和选择权。这 需要我们改变课堂公约的创建程序,重构课堂公约。 实践中,我利用以下表格引导学生和家长参与课堂 公约的重建。
第 2 步,根据该表,归纳其主要特点。 但学生在梳理完史实后,提出了“20C60S 初 至 70S 中国外交的状况是怎么样的?”疑问,我意 识到这个问题虽然不是高考考点,但属于影响学生 形成通史观念的课程内容。因此,我决定根据学生 的课堂生成,调整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回顾《纲要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随后一周,各学习小组利用各具特点的表格梳
理亚非拉解放运动的基本史实,并围绕关键问题(可 调整)展开合作探究,形成小组统一认识。第二周, 各小组把自己的成果粘贴到墙上,其他学习小组阅 读并利用便签提出修改建议,直到每个小组都完成 修改便签为止。第三周,教师引导各小组分析修改 建议,反思研学过程,形成最终研究结果。
【注释】
[1][2][3] 刘月霞、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理论普及读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年,第 36、53 页。
[4] 钟启泉:《深度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年,第 102 页。
[5] 余慧娟:《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人民教育》 2011 年第 1 期,第 34 页。
三、重构学生角色,建设产出而非接 受的课堂
产出的课堂文化是指把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 者变为积极的知识产出者的课堂,其实质是引导学 生 简 约 地 经 历 知 识 的 产 生 过 程。 在 学 习 了《 纲 要 (下)》第八单元后,为了使学生典型地、简约地 经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关键过程与关键内容, 形成结构化和体系化的认识,我启动了一个迷你项 目,即“用表格梳理亚非拉殖民化的过程和民族民 主运动的发展历程”。
打造初中历史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策略
打造初中历史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策略历史课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师生互动,能够增进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的策略吧。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发挥。
可以通过一些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共同探讨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让学生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
通过竞赛,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历史知识,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让历史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多媒体手段,还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变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
三、开展互动问答环节在历史课堂上,开展互动问答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互动问答环节,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增加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在互动问答环节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们对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探讨,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互动问答环节,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堂表演,让他们通过表演来理解和展现历史知识。
通过课堂表演,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能够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处理和学习。
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教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深度学习还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学习效率。
深度学习还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匹配和推荐,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深度学习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推动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教学模式。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以上内容共计203字】1.2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挑战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党性情怀、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困境。
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呈现出枯燥乏味、缺乏兴趣的现象。
这个现象与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信息爆炸的环境密切相关,学生更倾向于追求立即反馈和娱乐性的内容,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初中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死板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思考和批判性的分析能力,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产生共鸣和启示。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教材的内容繁杂、资料繁多,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材更新速度缓慢、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历史学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历史学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近年来,历史学科的学习方式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而作为历史学科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对历史学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
提高历史学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思考和分析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历史事件、人物、社会背景等各种历史元素,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历史学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是加强口语训练。
口语表达是一种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互动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辩论等,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口语表达。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历史演讲比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历史学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历史学科是一门涉及丰富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的学科,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历史学科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历史学科词汇,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相关的书籍和文章,积累更多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
提高历史学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口语表达是需要自信心的,只有自信的学生才能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应该通过鼓励和表扬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相互鼓励和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更是如此。
历史知识往往给人一种遥远而枯燥的印象,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1、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上,我会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在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时,我会讲述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英勇等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2、运用多媒体资源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会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电影片段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历史的魅力。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播放一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段艰难岁月。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能够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比如在讲解唐朝的政治制度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大臣等角色,进行朝堂辩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唐朝的政治运行机制。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分析和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进行比较和分析。
比如比较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规律性。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接受传统的观点。
例如,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既要看到他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焚书坑儒、施行暴政的过错。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趋势。
本文从课堂设计、小组合作和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引言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要是被动听讲,缺乏主动性。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对历史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学习效果有限。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设计为了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历史课堂,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首先,从内容选择上,要侧重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和经验相关的历史题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任务设计上,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辩论讨论、问题探究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个人观点。
3.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是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
学生需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分工。
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尊重他人,促进团队和谐与共同进步。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轮值负责、学生互助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和行为。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历史故事、使用多媒体手段、设计有趣的实践环节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得到认可和赞扬,教师需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访谈报告模板范文
历史访谈报告模板范文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历史学家王老师进行访谈,谈论他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成果和看法。
以下是访谈的内容记录。
主持人:王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
作为一名资深的历史学家,您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请问,您是如何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兴趣并投入研究的呢?王老师:我的兴趣源于年少时对中国历史故事的热爱,我对历史的了解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历史的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主持人:那么在您的研究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呢?王老师:当然有,研究历史并非易事,尤其是古代历史,资料匮乏而且史料残缺。
但这也激发了我对古代历史更深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克服困难。
主持人:您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那么对于古代历史中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和人物,您是如何看待的呢?王老师: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既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有着世俗因素的夹杂。
我们在研究历史时,要有充分的胸襟和客观的态度,不能被一些主观臆断所左右。
对于争议事件和人物,我会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努力还原历史真相。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对于古代历史的独特见解和宝贵经验。
最后,您还有什么想对广大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说的吗?王老师:我希望广大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能够怀着敬畏和谦虚的心态去研究历史,尊重事实真相,避免被各种偏见和错误观念所左右。
同时也要保持对历史的热爱和探求,不断追求历史的真相。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为我们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看法,祝愿您在历史研究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王老师:谢谢!约250字(以上内容仅为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主持人:非常感谢王老师对于古代历史的深刻见解和宝贵意见。
希望您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更多人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参考和帮助。
王老师:非常感谢你们的邀请和关心,我也会继续致力于历史的研究和传播,探寻更多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真相。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5篇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5篇第一篇: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我校《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大连市西岗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与意义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它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
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为贯彻《决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培养等各方面规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诸方面的一次大力调整和彻底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
其中,教学改革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是贯彻《纲要(试行)》精神,达成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理念,体现课程功能(课程体现课改理念)的必然途径。
2002年9月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铺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宗旨。
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反馈的渠道,是推动教学进程的手段。
它能激发学生求知解惑的兴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一、精心引导学生,把问题引向深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新课改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因此问题应是学生提出的,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学习后,主动获取信息,根据自己的判断、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由于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有限,很少有同学提出综合性、创造性、评价性的问题,这就会降低课堂的学习效率,低效的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的教师的提问也就不能被忽视。
教师的引导可以从四个维度依次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提问)——提炼(指出学生问题实质)——质疑(引发争论、激发思考)——重新表述、提炼(培养思维的品质)以岳麓版必修一《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为例,请学生围绕英国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这一结果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步:教师提示学生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如从革命过程中的几次反复,资产阶级完成的任务及《权利新案》的内容等方面(学习内容启发);也可回忆政治课上学过的议会制、立宪制方面考虑(元知识启发);是否能从进步性、局限性去考虑(问题启发)。
第二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能会提出:“既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确立与统治,为什么还保留国王,留下遗憾?”第三步:教师可以指出:他认为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制具有局限性(提炼学生的问题),引导其他同学参与到学生设置的讨论中,教师及时点拔。
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互动策略与技巧
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互动策略与技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互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的一些课堂互动策略与技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开放性问题的提问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这种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答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讲解二战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你会如何决策?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促使他们分析和评估不同的历史事件。
二、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是一种常用的互动策略,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一个历史问题,然后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且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三、角色扮演与模拟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游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亲身感受历史事件。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科举考试的过程,让他们体验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场景。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背景和文化。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和音频剪辑,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五、讲故事与案例分析讲故事和案例分析是一种生动且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分析历史案例,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跟随故事的情节进行思考和推理;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和决策过程,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到教育领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深度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教学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探究方法。
一、深度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它通过层次化的学习方式,可以逐步抽象出对问题的理解,并进行模式识别和判断。
在历史教学中,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深度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个性化地设计学习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们对历史事件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历史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历史学习。
深度学习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支持。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件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案例和文献支持,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开放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的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入各种历史问题和事件,并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成因、过程和影响。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探究意识。
3. 合作探究的教学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历史学科教研情况总结
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历史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历史学科教研工作基本情况1. 组织机构目前,我国历史学科教研工作主要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共同承担。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历史学科教研工作的政策、规划和管理;教研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历史学科教研活动;学校则负责具体实施历史学科教研工作。
2. 教研内容历史学科教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教学理论:研究历史教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2)历史教材建设:研究和开发适应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和学生需求的历史教材。
(3)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4)历史教学评价:研究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5)历史教师培训:开展历史教师培训,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历史学科教研工作主要成果1. 提高了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历史学科教研活动,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许多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2. 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历史学科教研工作推动了历史教材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近年来,我国历史教材在内容、形式和结构上都有了很大改进,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3. 促进了历史教学评价的改革历史学科教研工作推动了历史教学评价的改革,使历史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目前,我国历史教学评价已从传统的考试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
4. 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学科教研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人文精神。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历史对话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历史对话教学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对话教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历史对话教学研究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思考:素养与对话必然相遇。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变革的新标识,也是世界对信息时代人的发展目标的共同追求,而对话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教学交往的基本形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以对话为媒介的交互作用的文化实践活动”。
二者在教学实践中必然相遇,并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教育命题和实践问题。
素养与对话必然互鉴。
显而易见,核心素养的培育必然依靠有效的路径才能达成,其中,对话教学应当成为其基本路径。
同样,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本质理解,更离不开核心素养的支持,可以说,只有核心素养支持与指向,对话教学才能更有方向性和价值内涵。
对话教学实践偏差需要核心素养来校准。
在中学历史对话教学课题实践中,普遍存在对话“走偏”现象,包括覆盖式对话(就是将对话当作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去占领整节课堂(包括时间和空间),让对话活动不加分析地实现课堂时空全覆盖)、威权式对话(就是教师严格掌控对话的全过程,以教师设定的预案、规则、方式、路径、预定结果等来开展对话)、平面式对话(就是在师生或生生对话过程中,呈现的无思维深度、无问题导引、无情境触发的浅表性会话形态)等等。
要克服这些现象,最根本的方式就是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内涵来校准。
对话教学研究的深化需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指向。
研究必然探究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也必然顺应时代变化。
对话教学研究也是如此,必须紧跟时代,方能有所成就。
前文有述,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变革的新标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写入高中新课标,正在进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新课标之中。
众所周知,课标是教学的指向,是教学的标高,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蓝本。
因此,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指向包括对话教学在内的一切教学内容是一种基本教育逻辑。
课题的核心概念:课题名称: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历史对话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执笔:周正华一、课题的提出如何改变历史基础教育的困境,新课程的实施似乎是一剂良药,新课程实施几年以来,新课程倡导的一些理念确实让我们的思想开放,课堂活跃,轰轰烈烈,人们期待着新课程给课堂教学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新课程在实践中开始受到质疑,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现状让人担忧,新课改之后,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要求下,少数历史教师在上公开课、观摩课或大赛课时,采取了一些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方法。
中学课堂教学倡导创新,然而创新教学易走入误区,总是担心别人说改革的力度不够大,害怕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为了响应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的创新,各种“新”的形式纷纷涌现,于是便在“教育改革”中不断折腾,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形式主义。
历史课堂教学充满了课堂表演、片面强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评书故事性的教学等等,陷入了“丢了鞋子找不着路子”的困窘与尴尬,实则不利历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实施新课程以来,情境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的关注和青睐。
但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却存在着诸多的偏失:情境太多,信息庞杂,缺乏深意,结构失衡,效果平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情境教学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就其实际意义来讲,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更新观念,创设情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与历史自身学科特点之间找到更好的交叉点,有助于提高对新课程视野下历史情境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打破历史课堂教学的传统观念,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有助于新课程深入推广的顺利进行和新课程与高考兼容性问题的破解。
就其理论意义而言,从实证手段对历史情境问题的研究,可将该领域的研究加以拓展;从新课程中如何进行中学历史教学以及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践并深入推广新课程的问题方面来探索历史情境教学,可以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
“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合集)
“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合集)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结构调整,突出体现了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个基本特征。
新课程认为,每门课程都具有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改后的初中学校,逐渐改变了原先主要学科挤占了其他学科的时间的状况,历史、地理、生物等小学科也开始受到关注。
而历史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具有将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相结合的独特性,我们多年将初中历史列入会考范围,这就使得社会各界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前所未有地关注。
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对初中历史的明显关注,对初中历史教师和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改以来,各级部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一批教师脱颖而出,但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历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善其教学行为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于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了解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个案研究法总结典型课例的经验,采用行动研究将经验进行实践推广,以形成教学策略建议,为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二、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三、概念界定1.本研究中“提问” 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所涉及的提问主要是针对语言行为的,为便于观察研究,本研究将提问界定为: 提问是教师发出的以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反应的一系列语言信号,同时给予反馈的过程。
在研究中,我们将提问的主体限定为教师,被问者限定为学生。
2.本研究中“预设” 的概念界定。
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及学生的现状,预先对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师生深度对话策略研究》工作报告
李柱山
2018年2月,我校历史教研组在经历了前期长时间研究与准备的基础上,向甘肃省教育规划办申报了《历史课堂师生深度对话策略研究》课题,同年5月通过了审批,正式立项,立项号:GS[2018]GHB1355。
一、主要研究过程
1.课题申报准备阶段(2018年3月—2018年5月)
(1)进行历史课堂师生深度对话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梳理有关于研究的突出问题,开展历史课堂师生深度对话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分析聚焦在历史课堂师生对话的浅层性学习,低效、无效性对话方面的问题。
(2)组织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组。
(3)申报立项。
2.题实施研究阶段(2018年6月—2019年12月)
(1)制定课题方案,明确成员分工与职责
课题负责人:李柱山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负责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审定研究方案,主持开题、结题工作。
负责课题申报和课题组日常管理,制定研究方案,起草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
黄煜、李发有负责课题实验中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的工作。
马枢元、王兴元负责课题问卷调查、历史课堂深度对话课例实验和分析的工作。
唐爱萍、唐好瀚、严发普、吴云霞负责历史课堂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和师生深度对话效果评价研究的工作。
(2)进行课题开题工作
(3)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
(4)围绕课题研究,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
(5)全面开展研究工作,组织研讨课,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个案分析等。
(6)组织问卷调查,分析统计数据,针对问题进行研究。
3.课题总结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
课题组按计划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有关文字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细化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任务和进度,落实到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结题的所有准备
工作,确保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1)整理研究素材,总结研究心得,撰写研究论文
(2)回顾研究过程,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分类整理材料,确定编写体例,汇编研究成果
(4)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准备,迎接结题验收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2018年3月,“历史课堂师生深度对话”现状调查,组建课题组。
2.2018年4月,完成课题申报,等待立项。
3.2018年5月,申报立项完成。
4.2018年6月,制定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与职责。
5.2018年9月,课题开题报告。
6.2018年5月—2019年12月,组织学习理论,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研讨课,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个案分析,组织问卷调查,分析统计数据,针对问题进行研究。
7.2019年8月,撰写《历史课堂师生深度对话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8.2020年1月—2020年6月,完成课题结题各项工作
三、主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