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笔记46-51课
“临帖”专讲之三:如何读帖?——黄简讲书法
“临帖”专讲之三:如何读帖?——黄简讲书法這是目前網絡上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書法初級課程「筆法」課件認為,書法的三大要素,就是筆法、筆勢和筆意。
黃簡老師追根溯源,探究王羲之書法之奧秘,向現代學習者進行系統的講授。
尤其適合書法愛好者自學。
第五十集|如何读帖读帖的方法大圈、小圈、筋节|筆記|1.读帖注意古人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一本书多读、精读,作者的意思也就懂了,学书法买来一本字帖,也要用这方法,翻来覆去,多看,多研究,慢慢就懂得怎样写了。
这就是读贴。
读贴读点什么呢?书法要素是用笔、识势和裹束,读贴就是读这些要素。
笔锋的走势是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圈。
当笔锋行走大圈的时候,重点要看清楚大圈上面的节。
也就是所谓小圈,这是调锋的地方,书法要素“裹束”,主要就是筋和节的结合。
通俗地说就是大圈加小圈。
1.1先看筋节读贴要先看筋节。
譬如最简单的“一”字,筋的走势是9—6—9,然后看节,怎样下笔,怎样转弯,怎样收笔,有人把两头视为两个大节点,这也可以。
起笔一个大节点,包括两个动作,收笔一个大节点,可能有两个或更多的动作。
筋决定走势,节调正方向。
相比之下,筋比较直观,节比较复杂。
写这个“一”字,大家9—6—9全部一样,但为什么看起来不同?他们的节点怎样表现。
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施其法了。
清代汪澐《书法管见》说:“作字处处有圈,如画家写石,小圈外又套大圈,大圈内又生小圈,而笔力与皴法一样,气机紧不可懈。
”“皴法”是国画的笔法,用来表现山石的纹理。
小圈大圈,在技法上是两样东西,在表现时却又是互相配合的,这就是裹束。
一级课程讲用笔,你用尖锋也好,侧锋也好,行笔总要遵循一条路线,这就是筋。
例如这一根弧线,顺时针转过了半圈多,那就必然有绞锋点,过绞锋点当然要加节点,但不要忘记弧线本身还有暗节点。
这两个节点附在大圈筋上,绝对不能少。
如果你一看就知道节点的位置和处理方法,这就读帖有成绩了。
临帖时,要注意帖上怎样处理节点的。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第41-45课)黄简书法讲座第41课:节点得种类在第六课中,我讲到九用可以分为两类:挫笔与趯锋就是书写动作,其她都就是调锋动作。
毛笔与硬笔最大得不同,就就是要一边写,一边调锋。
无论就是书写还就是调锋,关键就是掌握笔心,笔心为帅。
我在十五课讲到用腕。
摇腕有三个基本位置,这就就是左中右。
当您抓住笔管,实际上就就是抓住了笔心中轴。
当您摇腕,也就就是调整笔心得方向与位置。
手腕一动,必然会反映到线条上,留下它得痕迹,这就就是节点。
1、明节点、暗节点节点有很多种,我先讲简单得。
明节点与暗节点。
1、1明节点所谓明节点,就就是一眼可以瞧得到得节点。
举个简单得例子,如两面换起笔,就会产生一个节点。
顺便说说,瞧节点最好就就是画出它得筋。
瞧起来就比较清楚,如果线条肉多就不容易瞧。
像王羲之这个“一”字,它得起笔就就是两面换。
有一个明显得节点。
如果就是三面换起笔,那就表示您动了两次手腕,那就有两个节点。
只要您理解这个道理,其她都可以类推。
1、2暗节点如果就是一根弧线,有没有节点呢?弧线表面上瞧起来很光洁,但要写出这根线条,手腕同样就是左—右,只要您动作缓与一点,写出来就就是弧线。
弧线同样产生一个节点,只就是表面上没有痕迹。
古代称这种节点为“暗过”。
“暗过”这一名称,最早在托名颜真卿得《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中出现。
这就是张旭与颜真卿得师生对话,张旭先问:“又曰:转轻谓曲折,子知之乎?”(转得轻,称为曲折,这里“曲折”意思就是弯曲得折。
)(于就是颜真卿回答:)“曰:岂不谓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暗过之谓乎?”长史曰:“然。
”没有痕迹得转折,瞧不见明显得节点,这就就是暗过。
正如清代汪澐《书法管见》说:“转折一顿无跡,古人谓之暗过。
”这里要注意汪澐所说得“顿”,只就是按下得意思,不就是九用中得“顿笔”。
所以这句话可以删除“一顿”两个字更好。
“转折无跡,古人谓之暗过”。
清代朱与羮《临池心解》这样说:“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充满艺术性的课程。
在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笔势篇,重点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书写技巧。
在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书法的基本要素,包括字形、笔画、结构和节奏等。
其中,笔画是书法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决定着字的形状和结构。
在学习笔画时,我们学习了常见的20个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
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笔画,并通过练习来熟悉各个笔画的特点和书写方式。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这些基本笔画,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来书写各种汉字。
接着,老师重点讲解了笔势的技巧和要领。
笔势是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字的气势和形态。
在学习笔势时,我们首先学习了正确握笔的方法和姿势,确保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然后,老师教给我们如何运用腕部和臂部的力量来掌控笔势的流畅和变化。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模仿,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运用笔势来书写不同的字体和风格。
在课堂上,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纠正方法。
例如,手指用力过度、笔画粗细不均匀、字形歪斜等。
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我们明白了这些错误对书法练习的影响,同时教给我们一些纠正方法和技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改正,我发现自己的书写变得更加规范和美观。
最后,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不同的书法风格和书法家的作品。
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我进一步了解了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让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学会了正确使用笔画和笔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书法技巧和要领。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并将书法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传承下去。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书法带给我内心的宁静和愉悦,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黄简讲书法 四级课程 45 笔记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45笔记第一部分:导言1.1 概述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黄简老师作为著名的书法大师,其讲授的书法课程备受学生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在我们来到黄简老师的四级书法课堂上,我们将记录下他讲授的内容和心得体会,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书法艺术。
1.2 课程背景黄简老师的四级书法课程是一门系统、全面、深入的书法学习课程。
通过此次课程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书法的基本理论、技法要领等内容,为将来的书法创作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记录2.1 课程第一部分:基本功训练在课程的开始阶段,黄简老师注重学生对基本功的训练。
他认为,书法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打好了基本功,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创作空间。
我们在这一部分主要进行了字形结构、笔画训练等基础技能的训练,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2.2 课程第二部分:楷书学习楷书作为我国书法的基本字体,是书法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部分,黄简老师深入讲解了楷书的基本笔画要领、结构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楷书的内涵和技法。
通过多次实践和写作楷书字帖,学生们的楷书书写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3 课程第三部分:行草书学习行草书是书法中的一种装饰性书体,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
在这一部分课程中,黄简老师详细介绍了行草书的起源、特点和基本书写技巧,鼓励学生们在书写中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了行草作品的创作和展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2.4 课程第四部分:篆书学习篆书作为书法中的古体字体,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在这一部分课程中,黄简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篆书的发展历史和书写技巧,强调了篆书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们通过认真学习篆书的基本知识和书写技巧,提高了对篆书的理解和掌握。
2.5 课程第五部分:创作实践在课程的最后阶段,黄简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实践,以运用所学的书法知识和技法,并结合个人的情感和意境进行书写。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501书体通论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501书体通论书法五级课程篆书01书体通论修訂版﹝黄简讲书法﹞一、专题课介绍各位好,今天开始讲专题课。
我这书法讲座分为基础课程和专题课程两大部分:基础课程主要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技法,以临帖为主。
专题课程是运用这些技法,逐步培养创作能力。
如果各用一个字来描绘这两大部分,初级课程是“学”,专题课程是“用”。
“用”不是容易的事,从五级到九级,我将讲解篆隶草行真五大书体的特点和写法。
在上一课,也就是四级课程最后一课中,我以制衣为比方,制衣的基本功是设计、裁剪、缝纫,你有这三样基本功,那就可以做衣服了。
但具体做的时候,必然要选择一种形式,做中装还是西装,做裤子还是裙子,各有特点。
做衣服不可能没有一种表现形式的。
书法的基本技法是用笔、识势和裹束。
技法在书写时发挥,也就是下笔之后才能发挥。
但下笔之前,先要做两个选择:一是形制,你究竟是写条幅呢,还是手卷、对联、扇面?二是书体,篆隶草行真,你准备用哪一种书体?这两件事情在下笔之前要先决定,不能说我下笔之后再慢慢想。
所以回过头来看韩方明记录的他老师徐璹的教导,就容易懂了:“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
”这是下笔之前的构思过程,看文字词句,字数多少,有否难字,还要决定纸张形制和选用书体,这是书法的表现形式。
注意徐璹只说“或真或行或草”,没有篆隶,这是因为真行草三体可以完整运用三大技法,篆隶没有使转。
韩方明《授笔要说》明确地讲:“自伯英(就是张芝)以前,未有真、行、草书之法。
”这里所谓“真行草书之法”,就是用笔、识势和裹束。
所以你看,书体分为两大类:真行草是一类,篆隶是另一类。
这样一来,这张表也要改一改了。
无论哪一种书体,线条好不好都取决于用笔技巧。
所以“用笔”这个技法是所有书体都会用到的。
但“识势”就各有不同了,草行真取势建基于使转。
普通所说的篆书直向取势,字形拉长;隶书横向取势,字形扁平,其意义和真行草的使转完全不同。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篇)笔记版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篇)笔记版一、篆书简介1. 篆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 篆书形体修长,线条圆润,结构严谨,形态优美。
3.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指的是西周晚期至秦代以前的文字,小篆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官方文字。
二、篆书的基本笔画1. 点:点是篆书中最基本的笔画之一,其形态如同玉圭上的凸起,称为“玉圭之形”。
点的书写要饱满圆润,力透纸背。
2. 横:横在篆书中被称为“秦皇之脊”,其特点是平直而长,起笔和收笔较轻。
书写时要保持力度均匀,线条流畅。
3. 竖:竖在篆书中称为“木棒之直”,其特点是垂直挺拔,起笔和收笔较重。
书写时要保持垂直,不得弯曲。
4. 钩:钩在篆书中被称为“龙尾之弯”,其特点是圆润而有力,起笔较轻,收笔较重。
书写时要保持线条流畅自然,弧度适中。
5. 撇:撇在篆书中称为“秋叶之舞”,其特点是柔美而流畅,起笔较重,收笔较轻。
书写时要保持速度均匀,线条流畅自然。
6. 捺:捺在篆书中称为“雁尾之展”,其特点是舒展而大方,起笔较轻,收笔较重。
书写时要保持线条流畅自然,不得出现折角。
三、篆书的结构特点1. 篆书的结构以对称和平衡为主,讲究左右、上下、内外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和对称。
2. 篆书的结构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即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来表现出字形的空间感。
3. 篆书的结构讲究“因字生形”,即根据字义和笔画的特点来安排字形,使字形与意义相符合。
四、篆书的章法特点1. 篆书的章法讲究整体的美感,每个字的大小、形状、排列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整体把握。
2. 篆书的章法讲究气韵的连贯和统一,每个字之间的气息和气势要相互呼应、贯通。
3. 篆书的章法讲究“计白当黑”,即通过字形的排列和空白来营造出整体的美感。
黄简书法讲座第48课笔记:用笔总结
黄简书法讲座第48课笔记:用笔总结一级课程讲用笔,今天作一个回顾和总结。
所谓用笔,顾名思义,就是怎样用毛笔。
要过“用笔”这一关,我想有三样东西你心中要有数:这就是认识笔墨、认识人手和认识线条。
1.认识笔墨先讲讲认识笔墨。
任何事情,凡是要用到工具的,当然首先就是研究工具怎样用。
用笔技法,毛笔最重要,但用笔是由墨来表现的,所以称之为笔墨功夫。
1.1结构:一技毛笔两个锋毛笔的设计思想是这样的:如果要尖锐一点,就要把笔形做得瘦瘦的,自然就尖利了,而且选用有弹性的硬毫做,就容易回复挺拔。
如果毛笔要写粗线条,笔形当然是肥厚为佳。
毫毛要选用软一点的,容易卧倒铺开。
但是软毛铺开以后,要回复原状就不大容易了。
假如这两种好处我都要,怎么办?那也很简单,把这两枝笔结合起来,瘦硬的为笔心,肥软的为被,竖立时用尖锋,侧过来用副毫,这就两种好处都有了。
简言之,书法用笔,由笔心和被内外两层所组成;笔心要小而硬,这样保证有尖锋;被用软毫,厚实而整齐,侧锋用于粗线条。
1.2制作:韦诞笔和散卓笔历史上制笔有两大系统,晋唐多用韦诞笔,韦诞笔最大的特点就是笔心小,接近于中轴,而外面加了三层,这就是护心、笔柱和被。
笔心通常是兔毫,其他几层以青羊毛为主。
所以韦诞笔又称为“三副二毫笔”。
很显然,这种笔做工精细,设计合理,但笔形不大,从晋朝到初唐,只是写尺牍、寸楷。
晚唐开始有散卓笔,到宋代就很流行。
散卓笔把所有内核的层次合并为一个大笔心。
制作工艺上可说是韦诞笔的简化,写大字也没有问题,洗笔干了以后它是散开的,你看不到一个固定的笔心。
笔头是一个圆锥形,我们运笔就是挥运中轴。
韦诞笔的笔心可以看作近似中轴。
而散卓笔的中轴,要靠你自己心中想象了。
所以说散卓笔的中轴是虚的。
正因为毛笔这种结构,决定了我们后面要讲用笔方法。
简言之,当你买来一枝毛笔,你了解它的结构吗?它的出锋长度、硬度和厚薄是你需要的吗?毛笔有病,你知道病源在哪里吗?这种经验是要慢慢摸索和积累的。
黄简书法讲座第51课笔记:用笔测试
黄简书法讲座第51课笔记:用笔测试1.测试内容一级课程,用笔学会了,字帖会看了,临贴也有一段时间了,那怎样测试你是否过关了呢?学习书法,照我的经验,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是理论,二是手势。
1.1理论我这个课程的理论基础,就是两篇文章:韩方明《授笔要说》和张怀瓘《玉堂禁经》。
基本概念都在这两篇文章中。
这两篇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讲,只讲了和用笔有关的部分。
韩方明《授笔要说》的重点,一个是崔邈所述张旭的书法教学体系,另一个是张旭所授的五执笔。
张怀瓘《玉堂禁经》重要理论有:一是书法三要素,二是九用,三是永字八法,这些都是张旭授课的内容。
那么有哪些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呢?《玉堂禁经》提出书法三要素:用笔、识势和裹束。
《授笔要说》有五执笔,其中最重要的是执管。
执管有什么具体要求,要搞清楚。
讲执笔还补充了“大字运上腕,小字运下腕”。
讲到用锋当然是九用,尖锋直下为驭锋,侧锋下纸要蹲锋。
行笔有趯锋和挫笔,转弯有衄锋和踆锋。
收圆尾用顿笔,收尖尾用揭笔,可以辅以按锋。
永字八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
《玉堂禁经》对每一个点画都有具体的规定写法。
其中还有一些术语,如战行、疾罨。
不懂他的意思就写不出来。
最后我补充了当时其他著作中的一些术语:如骨肉筋节的意思,还有通常所说的大圈和小圈指什么。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书法。
虞世南提出的内旋和外拓,这是写圈的重要概念。
明白他的意思,就知道绞锋点和舒结点在哪里。
林蕴记录了拨灯法,孙过庭提出使转。
这些也是重要的技法。
1.2手势二是手势要熟练,尤其是摇腕这个根本动作,如果左右不对,角度不对,效果就出不来。
举例来说,你看这两个“一”字的起笔。
颜真卿起笔比较斜,9—6,上面的尖锋角很锐利,而柳公权近乎8—6,成为方笔。
下面的侧锋角相当明显,这是比较难写的。
颜真卿起笔摇腕幅度比较大,柳公权这个“一”字,摇腕幅度就相对比较小。
后来元朝赵孟頫《三门记》中也有类似的写法。
而禇遂良《倪宽赞》起笔就缓和多了。
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 (1-51)排版
初級課程 (1-51)目录第01课笔记:三种体的意义 (1)第02课笔记:什么是书法 (4)第03课笔记學書法從筆法入手 (8)初級課程04 聚焦王羲之(上) (10)初級課程05 聚焦王羲之(下) (13)初級課程06 書法三要素 (15)第07课笔记书法分多少级 (20)初級課程08 認識毛筆(1) (22)初級課程09 認識毛筆(2) (26)初級課程10 毛笔的选购和保养 (31)初級課程11認識墨汁(1) (36)初级课程12 认识墨汁﹝2﹞ (39)初级课程 13 墨法 (43)初級課程14 执笔 (48)初級課程15 用腕 (55)初級課程16 尖鋒的用法 (60)初級課程17 尖鋒線的本質 (64)初级课程18 毛笔侧锋的用法 (68)第19课笔记:侧锋线的本质 (73)第20课笔记:什么是换笔心 (79)第21课笔记:中锋和偏锋 (81)第22课笔记:运笔 (84)第23 课笔记:横的写法1 (89)第24 课笔记:横的写法2 (94)第25 课笔记:竖的写法 (99)第26 课笔记:竖的写法2 (105)第27 课笔记:撇的写法 (110)第28 课笔记:捺的写法 (116)第29 课笔记:捺的写法2 (122)第30 课笔记:笔画的连接 (127)第31 课笔记:九用小结 (132)第32 课笔记:永字八法1 (137)第33 课笔记:永字八法2 (141)第34 课笔记:永字八法3 (145)第35 课笔记:永字八法4 (149)第36 课笔记:永字八法5 横竖撇捺加趯 (155)第37 课笔记:永字八法6 两种撇 (161)第38 课笔记:永字八法7 捺为磔 (167)第39 课笔记:完整的永字 (172)第40 课笔记:什么是骨肉筋节 (176)第41 课笔记:节点的种类 (179)第42 课笔记:节点的形状1 (185)第43 课笔记:节点的形状2 (189)第44 课笔记:大圈的转 (195)第45 课笔记:大圈的折 (201)第46 课笔记:拨灯法 (206)第47 课笔记:什么是使转 (211)第48 课笔记:用笔总结 (217)第49 课笔记:选贴 (222)第50 课笔记:读贴 (227)第51 课笔记:用笔测试 (233)第01 课笔记:三种体的意义很多人喜欢书法,学习书法,但是,不得概念,成功的比例不大,这是什么原因?你看,通常是去买几本贴,买枝笔,回家就开始练起来。
经典讲座|黄简讲书法──到底什么是「书法」?
经典讲座|黄简讲书法──到底什么是「书法」?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
最为简明扼要
最受好评的书法讲座。
香港“黄简艺术工作室”出品的──
书法初级课程「笔法」
课件认为,书法的三大要素,就是笔法、笔势和笔意。
初级课程有两个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如怎样准备笔墨纸等工具。
二是详细地讲解用笔方法,务求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毛笔。
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自学。
第二集|什么是「书法」
彻底弄清楚
书法
这一基本概念
对于学习
书法
非常重要
|黄简书画作品
崔颢《黄鹤楼》形式:四尺条幅
书体:草书
时间:2015.11.06。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第一部分:书法基础知识1. 书法的定义和意义书法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技巧,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表达。
通过学习书法,人们可以领略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妙,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2. 书法的分类和发展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开始。
随着历史的发展,书法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篆、隶、楷、草等不同的字体,每一种字体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
在现代社会,书法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不同的艺术魅力。
第二部分:笔势基础知识1. 笔势的定义和作用笔势是书法创作中的基本技巧,它决定了书法作品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通过掌握好笔势,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生动、灵动,同时也可以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2. 笔势的分类和特点笔势根据不同的书体和字体,可以分为直笔、钩笔、折笔、顿笔等多种分类。
每一种笔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学习者进行反复练习和领悟,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3. 笔势的练习方法和技巧要想掌握好笔势,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
学习者可以通过多观摩名家书法作品,进行模仿和练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的书法课程,向老师学习和请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第三部分: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课程内容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书法笔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者的书法水平,使其能够独立进行书法创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 课程内容安排本课程将分为多个模块,依次介绍不同的笔势知识和技巧,包括直笔、钩笔、折笔、顿笔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将结合实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进行实践指导,帮助学习者掌握笔势的要领。
3. 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老师将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全面理解和掌握笔势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在书法创作中。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法教材,主要介绍了书法的笔势。
下面是一些关于笔势的相关参考内容,供您参考。
一、三种基本笔势1. 顶势:顶势是书写时笔尖与纸面顶部仅有一点接触,适用于书写行草、草书和隶书等书体,给人以疾苦豪迈之感。
2. 直势:直势是笔尖与纸面有较大的接触面,写作时须笔锋平直,适用于楷书、隶书等书体,给人以端庄、厚重之感。
3. 斜势:斜势是书写时笔尖与纸面略带倾斜,适用于行草和草书等书体,给人以自由、潇洒之感。
二、笔尖的运用1. 方尖:方尖适用于楷书、隶书等正方形字体,宽厚的笔画可以展现方正、庄重的特点。
2. 圆尖:圆尖适用于行草、行书等圆形字体,圆润的笔画能够展示柔和、流畅的特点。
3. 尖尖:尖尖适用于行草、行书等角度较尖的字体,刚硬的笔画可以展现尖锐、犀利的特点。
三、笔力的控制1. 喜用笔的左角:以笔的左下角为主要用笔点,运用右角的部分辅助写字,可以在书法作品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2. 控制好笔力:写字时应该掌握好力度和速度,有节奏的运用笔力,使字体线条变化丰富,给人以美感。
3. 感受墨的厚薄:通过控制墨的厚度与用墨量,使墨情浓淡、虚实相间。
四、字形的变化1. 硬尖笔:硬尖笔的笔画表现出坚硬、有力的特点,在字形上有明显的虚实结构。
2. 折尖笔:折尖笔的笔画呈现出坚中有柔的特点,可用于书写行书、楷书等字体。
3. 软尖笔:软尖笔的笔画形态柔软且具有弹性,可用于书写行草、草书等字体。
五、写字的姿势1. 坐姿:在书法创作中,采用坐姿能够更好地掌握笔杆的灵活性,保持身体的稳定。
2. 握笔的方式:可以采用“刚柔相济”的握笔方式,即右手中指、无名指夹持笔杆,食指、拇指与中指相对,保持灵活性。
3. 手臂的运动:在写字时,应以手腕和手臂为主要运动部位,使笔的利用率更高。
六、练习方法1. 临帖:通过临摹优秀书法作品,模仿大师的笔势、笔力和字形,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51)排版
初級課程 (1-51)目录第01课笔记:三种体的意义 (1)第02课笔记:什么是书法 (4)第03课笔记學書法從筆法入手 (8)初級課程04 聚焦王羲之(上) (10)初級課程05 聚焦王羲之(下) (13)初級課程06 書法三要素 (15)第07课笔记书法分多少级 (20)初級課程08 認識毛筆(1) (22)初級課程09 認識毛筆(2) (26)初級課程10 毛笔的选购和保养 (31)初級課程11認識墨汁(1) (36)初级课程12 认识墨汁﹝2﹞ (39)初级课程 13 墨法 (43)初級課程14 执笔 (48)初級課程15 用腕 (55)初級課程16 尖鋒的用法 (60)初級課程17 尖鋒線的本質 (64)初级课程18 毛笔侧锋的用法 (68)第19课笔记:侧锋线的本质 (73)第21课笔记:中锋和偏锋 (81)第22课笔记:运笔 (84)第23 课笔记:横的写法1 (89)第24 课笔记:横的写法2 (94)第25 课笔记:竖的写法 (99)第26 课笔记:竖的写法2 (105)第27 课笔记:撇的写法 (110)第28 课笔记:捺的写法 (116)第29 课笔记:捺的写法2 (122)第30 课笔记:笔画的连接 (127)第31 课笔记:九用小结 (132)第32 课笔记:永字八法1 (137)第33 课笔记:永字八法2 (141)第34 课笔记:永字八法3 (145)第35 课笔记:永字八法4 (149)第36 课笔记:永字八法5 横竖撇捺加趯 (155)第37 课笔记:永字八法6 两种撇 (161)第38 课笔记:永字八法7 捺为磔 (167)第39 课笔记:完整的永字 (172)第41 课笔记:节点的种类 (179)第42 课笔记:节点的形状1 (185)第43 课笔记:节点的形状2 (189)第44 课笔记:大圈的转 (195)第45 课笔记:大圈的折 (201)第46 课笔记:拨灯法 (206)第47 课笔记:什么是使转 (211)第48 课笔记:用笔总结 (217)第49 课笔记:选贴 (222)第50 课笔记:读贴 (227)第51 课笔记:用笔测试 (233)第01 课笔记:三种体的意义很多人喜欢书法,学习书法,但是,不得概念,成功的比例不大,这是什么原因?你看,通常是去买几本贴,买枝笔,回家就开始练起来。
黄简:什么是书法中的“裹束”?
黄简:什么是书法中的“裹束”?总第一四一七期;欢迎关注。
這是目前網絡上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書法三級課程「裹束」第一集|什麼是裹束歷代書家的筆墨差異|筆記|L3-01 什麼是裹束?一、裹束是什麼意思?這是三級課程的第一課,這個學期的主題是“裹束”。
“裹束”是什麼意思呢?以前我也講過一些,這個學期將會深入討論。
展开剩余94%“裹束”這名詞,來之於《玉堂禁經》:“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
三者兼備,然後為書;茍守一途,即為未得。
”“裹束”是書法三大要素之一,也是最後一步。
歷史上講到“裹束”的著作很少,除了《玉堂禁經》,另一篇就是盧攜的《臨池訣》。
張懷瓘是盛唐時人,盧攜晚一百多年,是晚唐時人。
他做過唐朝的宰相,政治地位很高。
他想學書法,但沒遇到好老師:“小子蒙昧,常有心焉,而良師不遇,歲月久矣,天機懵然。
”“天機”就是書法的秘密,找不到好老師,盧攜是靠自己讀書研究:“因取《翰林隱術》、右軍《筆勢論》、徐吏部《論書》、竇臮《字格》、《永字八法勢論》,刪繁選要,以為其篇。
”他把一些論書法的著作,選出重點,寫成《臨池訣》這篇文章,其實就是他學習書法的心得。
盧攜從這些著作中總結出八條要點,其中三條是:第一,用紙筆。
第二,認勢。
第三,裹束。
唐代書籍傳播主要靠手抄,手抄本難免彼此有點不同,這三句話和《玉堂禁經》大同小異,書法就是這三要素。
這是唐代第二篇著作講到裹束,出之於一位宰相之手,可謂證據非常確實。
其實“裹束”對我們並不陌生,我們寫“永”字已經做過了。
你看,書法第一用筆,“九用”就分布在“永”字八個點畫中。
然後我們學會了看筆勢,一級課程第 39 課中已經提到,“永”字可分為四個筆勢。
這裡有單一筆勢,也有複合筆勢,一點是右側勢,然後是鈎努勢,蛇頭勢,交爭勢。
最後把四個筆勢合在一起,放到各自的位置上,一個“永”字就出來了,這就是裹束。
我跟大家講過兩步成字,點畫組成筆勢是第一步,筆勢裹束成整字,就是第二步。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0集全)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0集全)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持续更新)启明按:在5月底的时候,启明汇总了《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的全部53集视频教程,很多书友都觉得这套课程讲得很好,于是让我把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的视频也做个整理。
系统地看过黄简老师讲书法的朋友应该知道,黄简老师的这个书法教程将要分成十级,这十级的内容大致会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课程,黄简老师会在基础课程部分讲到用笔、识势、裹束,第二部分是专题课程,将会讲到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真书,同时黄简老师还将讲到两个补充内容,一个是书法作品格式的问题,一个是相关书法理论。
如下图所示:目前,《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还没有全部发布完毕,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启明将《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每一课的课题以及观看地址做了一个汇总,而且启明将会随着黄简老师的更新而不断更新。
希望能为已经学习完了初级教程的书友提供方便,同时也建议大家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按住键盘上的“Ctrl+F”组合键,把这个文章收藏到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或者把文章转载到您的博客里,这样就可以快速进到这个文章页面。
1.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01 笔势的基本概念12.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02 笔势的基本概念23.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03 点的笔势4.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04 点的笔势书写示范5.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05 横竖的笔势16.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06 横竖的笔势27.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07 撇捺的笔势18.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08 撇捺的笔势29.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09 钩裹势和钩努势110.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0 钩裹势和钩努势211.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1 衮笔势12.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2 竖笔势和奋笔势13.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3 竖笔势和奋笔势的运用14.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4 「五势」小结15.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5 合点16.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6 排点117.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7 排点218.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8 排点319.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19 联点120.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0 联点221.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1 横竖的复合笔势:石楯势22.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2 横竖的复合笔势02:蟠龙势23.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3 横竖的复合笔势03:横爻势24.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4 横竖的复合笔势04:包裹25.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5 横竖的复合笔势05:马桩势26.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6 钩趯的复合笔势0127.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7 钩趯的复合笔势0228.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8 钩趯的复合笔势0329.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29 钩趯的复合笔势04二次修订版30.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0 撇捺的复合笔势0131.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1 撇捺的复合笔势0232.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2 复杂笔势0133.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3 复杂笔势0234.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4 复杂笔势0335.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5 整理笔势修订版36.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6--笔势系统表的改进37.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7--十三势的本意38.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8--识势139.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39--识势240.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40 笔势总结书法教学视频。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45草书笔法2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45草书笔法2草书是中华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历史阶段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草书体系。
草书以其狂草奔放、楷草相融、意象万千的特点,成为书法艺术中最具个性化和创意的表现形式。
草书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缩影。
从先秦时期的简牍、汉代的章草,到唐代的狂草、宋代的行草,草书不断创新和发展。
尤其是在唐代,草书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像张旭、怀素等一大批草书大家。
他们的作品激情四溢、气势磅礴,将草书的艺术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草书的笔法技巧是其艺术价值的核心所在。
黄简老师的草书课程,以七级课程为体系,深入剖析草书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
在本篇课程中,我们将重点学习草书的笔法。
黄简老师认为,草书的笔法讲究简洁、明快、力度和韵律。
学习草书,应从基本的笔画入手,熟练掌握各种笔法的运用,进而达到自由创作的高度。
在现代社会,草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
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发展草书艺术,弘扬民族精神。
学习草书,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还能培养创新意识和个性特长。
对于草书的鉴赏与评价,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笔法、字法、章法、气韵、意境等。
一幅优秀的草书作品,必然具备独特的个性、深厚的内涵和优美的形式。
总之,草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通过学习黄简老师的草书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草书的笔法、技巧和创作方法,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45草书笔法2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45草书笔法2黄简老师的七级书法课程中的草书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草书中,每个字都要求有独特的笔法和气韵。
今天,我们将重点讲解草书笔法的第二部分,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草书作为书法的一种风格,是中国书法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形式。
它以自由、激昂、奔放的笔画著称,给人一种非常独特的美感。
草书的笔法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字体的整体效果。
在草书中,有几种常见的笔法,分别是顿笔、撇、捺、提、点、折、挑等。
这些笔法在草书中经常使用,通过它们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音韵和韵味。
顿笔是草书中最常见的笔法之一,它是通过用笔突然停顿的方式来表现字的节奏感。
在写顿笔时,需要突出笔画的开始和结束,使得字的整体形态具有独特的韵味。
顿笔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轻或过重,以保持整体的平衡感。
撇是草书中常用的另一种笔法,它用来表现字体的起承转合。
撇的特点是笔画向上延伸,有一种向前冲的感觉。
在写撇时,需要注意笔画的起始和结束位置,使之与字的其他部分相衔接,形成整体的协调和谐感。
捺是草书中用笔向下拉的一种笔法,它常用来表现字体的收放。
捺的特点是笔画向下延伸,有一种向后拉的感觉。
在写捺时,需要掌握好用笔的力度和长度,使之与其他的笔画相得益彰。
提是草书中用笔向上推的一种笔法,它经常用来表现字的起伏感和力量感。
提的特点是笔画向上延伸,并且有一种向前推的感觉。
在写提时,需要注意把握好笔画的力度和长度,使之能够充分展现字体的特点。
点是草书中一个很小的笔画,它可以用来表现字的短促和精细之处。
点的特点是笔画轻盈而短促,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在写点时,需要控制好笔画的大小和形状,使之与其他的笔画相配合。
折是草书中常见的一种笔法,它用来表现字体的转折和曲线感。
折的特点是笔画像波浪一样起伏曲折,有一种流畅的感觉。
在写折时,需要注意用笔的灵活性,使之能够充分展现字体的特点。
挑是草书中用笔上下突然抬起的一种笔法,它用来表现字的凸起和锋利感。
黄简讲书法:一级课程“用笔”(共51集)
黄简讲书法:一级课程“用笔”(共51集)這是目前網絡上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書法初級課程「用笔」(点击标题即可观看视频内容)基本理论01、為什麼大部分人學習書法不成功02、到底什麼是「書法」03、學書法應該從哪裡入手04、王羲之的偉大之處05、王羲之筆法的兩大核心秘密06、書法的基本要素是什麼07、書法教學系統和課程安排工具介绍08、誰是毛筆祖師爺?09、古人如何製作毛筆10、毛笔的选购和保养11、中國古代的制墨史12、如何选墨与磨墨13、什么是“墨法”用锋专题14、如何执笔?15、怎样用腕?16、锋从何处来?17、尖锋线的本质18、何谓三分笔?什么叫八面出锋?19、王羲之独特的“挫笔”20、古人是如何调锋的?——殊衄挫于毫芒21、中锋和偏锋——如何获得八面锋的自由?运笔专题22、什么是运笔?什么是起、行、收?23、横的写法(上)你见过最复杂的起笔吗?24、横画收笔有几种,怎样才能写好?25、详解竖画的起笔、行笔、收笔26、竖笔:王羲之的“断尾”收笔如何理解?27、撇的写法:“揭笔”如何让线条产生变化?28、捺的写法(上):“波磔”之笔是如何演化而来的?29、捺的写法(下):五种收笔技法尽现“波磔”之美!30、书法要讲笔势,点画之间如何呼应?31、张旭秘传“九用”——完整、有效的用笔技法“永字八法”专题32、之一:侧法(点的写法)33、之二:勒法与策法34、之三:竖之努法35、之四:趯法36、之五:趯的运用37、之六:两种撇38、之七:捺为磔39、之八:完整的永字“节点”专讲40、之一:什么是骨肉筋节41、之二:节点的种类42、之三:节点的形状143、之四:节点的形状2“使转”专讲44、之一:大圈的转45、之二:大圈的折46、之三:拨镫法47、之四:什么是使转“临帖”专讲48、之一:用笔小结49、之二:如何选帖50、之三:如何读帖51、之四:用筆測試(已刊内容,点标题即可跳转页面)編輯/老伍【歡迎轉載,歡迎轉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第46-51课)王羲之的笔法,经智永传至张旭,终于形成相当完善的技法系统,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唯一完整的体系。
我一级课程讲笔法,就是阐明这一系统。
现在基本上讲完了。
在历史上,其他人也论述过各种技法,但不是零零碎碎,就是不着要领,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其他派别,以作对比。
如《翰林密论》说:“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走歴】笔。
并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
”这里提出了十二种笔法,但没有具体说明。
有些跟“九用”相同,有些就猜不出来,如“涡笔”。
至于什么叫“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老实说我不大懂。
你懂不懂?你搞懂了你教我。
张旭是真懂书法的人,有理论有实践。
无论是真书还是草书,有口皆碑。
更况他还有一个完整的技法系统,一个教学体系。
王羲之虽然水平极高,但他没有教授过外姓弟子,在中国书法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和张旭相比。
张旭的缺点就是技术保密,这在哪个行业都有。
所以他的体系没有普遍传开来,只限于几个弟子。
据崔邈说,外人只知道五执笔和“永”字八法,至于关键的“九用”,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人家来向张旭请教笔法,张旭只说:“多练练永字,永字写好就可以了”。
其实他心中知道,我们现在也知道,不懂“九用”,这个“永”字永远也写不好的。
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傻瓜,人家回去把“永”字写来写去,就是不见效,当然就怀疑起来了。
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人批评“永”字八法,有人说他不完善,有人说要改造,要补充。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懂得“九用”的。
1.林蕴的故事唐代有一篇《拨灯序》,作者是林蕴。
这篇文章很有代表性。
那些没有得到张旭真传的人,他们怎样学习书法呢?他们自己摸索一条路,找到一个拨灯法。
拨灯法是不同于张旭的一个流派。
林蕴是唐朝元和间人,他说曾拜一个叫安期的人为老师,因为安期的学问来之于卢肇,这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当时颇有文名。
而卢肇说他书法曾经得到过“韩吏部”的指点,“韩史部”通常所指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愈。
因为韩愈做过吏部侍郎。
我来排一张时间表,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张旭卒于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张旭死后九年,即768年韩愈出生,所以韩愈没有机会向张旭学书法。
韩愈卒于824年,这一年卢肇才七岁,所以说他向韩愈学书法也有点疑问。
可能只是听闻,或者有另一个“韩吏部”。
林蕴拜安期为师,是公元874年的事情,所以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到,韩愈、卢肇、安期和林蕴,都和张旭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和张旭的弟子也没有关系。
林蕴说:“蕴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庐陵卢肇罢南浦太守,归宜春。
公之文翰,故海内知名。
蕴窃慕小学,因师于卢公子弟安期。
”林蕴当时做州刑掾,一个小官,因为卢肇是江西第一个状元,文名很盛,林蕴拜卢肇的子弟安期为老师,恰巧在外面做官的卢肇也回来了。
那么,卢肇有什么好办法教林蕴呢?卢肇讲了几个要点:“岁余,卢公忽相谓曰:”就是过了一年左右,卢肇忽然对我说:“子学吾书,但求其力尔,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
”他说学书法不要用死力,用死力,笔都死了。
这一点我很赞成。
卢肇的第二点是:“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这一条听起来是执笔法,“阂”是阻碍,东西上下,就是左右前后,只要掌心虚,运笔就没有阻碍。
接下来卢肇告诫林蕴:“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这句话可见,一是当时“永”字八法已经很流通,常人都在写“永”字八法。
二是卢肇已经发现“永”字八法没有用。
这是聪明人,如果不知道“九用”,乱写“永”字,确实没有用。
那怎么学书法呢?卢肇告诉林蕴一个秘诀: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灯”,今将授子,子勿妄传。
”他说我从韩愈那儿得到一个秘诀,就是叫“拨灯”,我今天传授给你,你不要讲出去呀。
这个秘诀就是:“推、拖、撚、拽是也。
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这就是拨灯法的最早记录。
在卢肇看来,拨灯法是好过“永”字八法的。
子其旨而味乎!就是你好好体味它的意思。
没有任何解释,结果搞到林蕴一头雾水。
简言之:卢肇不知道张旭的“九用”,卢肇反对“永”字八法,卢肇从韩愈处得到的秘诀是拨灯法。
只有四个字,究竟说什么,要你自己去体味。
2.拨灯的内容拨灯法卢肇没有解释,所以后代大家都猜,有人说是执笔法,有人说是运笔法,莫衷一是。
我也来猜一猜,这秘诀究竟是什么意思。
既然称之为“拨灯”,那就应该先理解什么是“拨灯”。
你看这张画,作者是月冈芳年,他是日本明治前期的浮世绘画家。
画中这位女性在做什么?她正在拨灯。
中国的油灯通常有一个高脚,上面油盏放油和灯心草,点燃就可以燃烧取明。
但当灯心草燃烧到油盏边沿的时候,就会熄灭。
所以要不断地把灯草拨长一点,这就是拨灯。
拨灯的工具是一根签子,有铜的,有铁的,这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人人都很熟悉的事情。
古人席地而坐,一手执笔,一手执纸,看起来是斜执笔,其实毛笔还是垂直于纸面的,这个动作,远看过去跟拨灯非常相似。
拨灯的动作先是搅动灯心草,让它吸足灯油以后,然后拉出灯盏边缘一点。
就算你没有亲自拨过灯心草,你想象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个动作无非一是直线运动,二是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转圈,那就必定有内旋和外拓。
回过头来看卢肇的原话,所谓拨灯就是:推、拖、捻、拽是也。
推拖很容易理解,这是直线来回运动,推拖是相对的动作,一推一拖就是一来一回,手腕一左一右。
要注意,一拖写完以后,如果一推向后,这就等于写了挫笔,如果一推向前,这就等于写了揭笔。
撚,或写作捻,音niǎn,意思是用手指揉搓,如捻须、捻线。
又有弯曲的意义。
我们讲过韩方明《授笔要说》五执笔第四:“第四握管,谓捻拳握管于掌中”。
“捻拳”就是弯曲手掌,握成拳头。
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中有“轻拢慢捻抺复挑”,描写弹琵琶的动作,“拢”和“捻”相对,“拢”是收拢,拉过来,如“拢一拢头发”,“捻”与之相对,是转拨出去的动作。
所以“捻”虽有多种意义,总是一种曲线运动。
“拽”yè,口语发音zhuài,本来意义为牵引,拉过来,但这种拉是有扭过来的意思。
如“一把拽住那人”,就有一把扭住他的意思。
《宋史·列传第十六》“拽之下马”,也是扭下马来。
一捻一拽是曲线来回,形成一上一下。
捻是写外拓,拽是写内旋。
其实卢肇已经透露消息,他说:“东西上下,何所阂焉”。
古代地图方位和现在相反,东西就是左右,“东西上下”就是“左右上下”。
拨灯法四个动作就是配合四个方位的。
如果把四个动作加起来,正好形成一个十字势。
这是以横笔起,方向顺时针转,因为一推也可以向前,所以有两种情况。
而第三节白色这一段外拓,其实就是踆锋。
如果以竖笔起,方向逆时针转,那就是一个反十字势,也有两种情况,第二笔可以向前推。
第三笔踆锋,最后向右转出。
简言之:拨灯法包括四个用笔动作,两两相对;推拖是直线来回,捻拽是弧线来回;其中有挫笔、揭笔、踆锋、衄锋等动作。
3.拨灯的用法拨灯照我的理解,就是顺逆两个十字走法。
这在书法中用得非常普遍,至少有三个用处。
3.1用作折线的明节点第一个是用作折线的明节点。
你看王羲之《二谢贴》草书“拜”字,左边是一折,这个折的节点是怎样写出来的呢?就是用了逆时针的反十字势。
又如王羲之《兰亭序》这个“宇”字,箭头所指的地方,可用顺时针十字写出来。
3.2用作收锋小圈第二,可以用作收锋小圈。
大家注意到没有,毛笔用过之后,笔锋成为扁平状,笔心也会弯曲。
所谓收笔,就是要把笔锋还原到正锋状态。
这就有两个工作:一是把笔心收直,那只要一右一左就可以。
二是把扁平的尖锋聚拢,只要转上再转下就达到目的了。
如王羲之《兰亭序》这个“不”字,中间一竖的收笔,就是用了画十字的方法,与普通的钩大不相同。
再举个例子,王羲之《丧乱贴》这个“顿首”怎样收尾的?其实也是上下左右画十字收锋。
拨灯法的创始者,对于这种细节,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我在43课中讲到两圈双节点,如智永这个“文”字一横。
收笔用了两个圆节点,都是画十字就可以写出来。
3.3用作大圈十字势第三,用作大圈十字势。
十字势在书法大圈中用途极广,王羲之《丧乱贴》这个“毒”字,一开始十字势的走法,就是右左上下。
简言之:拨灯法相传出之韩愈,和张旭系统不同;拨灯法只有四个动作,不成体系。
所有用拨灯的地方,“九用”都可以解决。
很讽刺的是,跟“永”字八法一样,后人也去补充拨灯法。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八云:古之善书者鲜有得笔法者,希声得之。
凡五字:擫、押、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灯法。
到这里变成五个字了。
而且这五个字和卢肇所传还不一样。
到了五代南唐李煜,又加了两个字,他在《书述》中说:书有七字法,谓之“拨灯”。
……所谓法者,擫、压、钩、揭、抵、导、送是也。
这个拨灯法,连几个字都确定不下来,内容也是含含糊糊,和张旭系统相比,实在相差很远。
但画十字在书法中还是有它的价值。
这一点还是要肯定。
为什么收锋用两个动作比较好呢?你看,当我写一笔的时候,往往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笔心这个时候是弯曲的,第二个尖锋是扁平的。
那怎么办?当你向右写一笔的时候,你第一次做向左的动作,把笔心扭直,然后向上再向下,转过来就可以把尖锋聚拢。
两个动作,解决两个问题。
这就是画十字的好处。
本节要点:卢肇向林蕴传授韩愈的拨灯法。
拨灯法=推拖撚拽,推测是划十字。
拨灯法远不如张旭的“九用”。
要点解读:思考题:卢肇说“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从这句话看,拨灯法应该是几个字?取一小碟油,加一根线,模仿古人拨灯,看看会有哪些动作?黄简书法讲座第47课笔记:什么是使转1.孙过庭系统书法在唐代非常重要,关系到一个人的仁途,不但科举中有《明书》一科,铨选“楷法遒美”也是标准之一。
所以唐代书法教学也非常普遍,有官方的,有私人的。
但究竟怎样教学,大多数都没有留下记录。
有一个人写下了他的教学法,这就是孙过庭。
孙过庭对他的教学法很自信,他说:“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
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有爱好书法的人来我这里学习,孙过庭给他们讲授书法纲要,效果很好。
他们马上就了然于胸,心手相应。
那这个纲要是什么呢?孙过庭说他不保密: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袪未悟。
原来就是四个字:执、使、转、用。
“袪”即去除,知道这四个字就可以去除你不懂的疑问。
2.四个字的解释这四个字孙过庭是有解释的。
第一个字“执”,他这样解释: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
“执”就是执笔,“深浅长短”我在14课中已经解释过。
这里就不重复了。
第二个字是“使”: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
“掣”以前音chì,“牵掣”就是牵连、牵拉。
“纵横”就是竖笔和横笔。
“纵横牵掣”就是竖笔和横笔牵连。
举例来说,如果两次重复,从横笔开始,就是“横竖横竖”,如果竖笔开始,就是“竖横竖横”。
重复几次没有关系,都称之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