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概论》
(完整版)《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教学

物联网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物联网概论总学时数:60学分数:4.0开课单位: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课程目的与任务物联网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联整合,代表了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物联网技术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向,并通过其典型应用领域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联网及其应用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使学生具备运用物联网理论与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联网研究与应用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了解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产业前景。
2.掌握物联网主要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等。
3.熟悉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2.物联网体系结构;3.物联网感知技术;4.物联网通信技术;5.物联网应用技术;6.智能电网;7.智能交通;8.智能家居;9.物联网安全。
教学难点:1.物联网的基本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的功能;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3. RFID技术;4.无线通信技术.四、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的电子电路分析能力,基本的电子产品图样阅读和设计、装调测试能力,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根据这些基本的能力要求,先修课程包含电路分析、电气图的识图与绘制、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和传感器检测技术、电工电子实训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
五、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物联网概述(10学时)1.1 物联网相关的概念1.2 物联网的特点与发展1.3 物联网体系架构1.4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1。
物联网技术概论

2.物联网的发展
美国: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已上升至美国的国家 战略 欧盟:2009年6.18,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 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欧盟物联网行动 计划》 日本:2004年推出 u-Japan 计划09年升级为 i-japan 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 韩国:计划2013年之前创造50万亿韩元的物联网产业规模 国内政策:物联网是国内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会议三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概论
四、可穿戴设备
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设备已不仅仅是佩戴在消费者手腕上
的一个日常活动追踪器,可穿戴设备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其不仅
可以记录我们的锻炼状况,还可以追踪我们的情绪、睡眠习惯,甚至我们宠物
的一举一动,”美国消费技术协会消费电子展及企业运营战略高级副总裁凯
物联网技术概论
4、物理网和互联网的关系
表1.1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比较
网络 比较项起源来自互联网①计算机技术的出现 ②技术的传播速度加快
物联网
①传感技术的创新 ②云计算
面向的对象 人
人和物
发展的过程 使用者
技术的研究到人类的技术共 享使用
所有的人
芯片多技术的平台应用过程 人和物,人即信息体,物即信息体
核心的技术 主流的操作系统和语言开发 芯片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
物联网技术概论
2010年物理网产业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 2015年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7500亿元 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互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 物联网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
物联网技术概论
物联网技术概论

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产业运营模式等方面。
本文将从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概述。
一、物联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共享的物体和传感器网络,以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领域。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MIT的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提出,他在一篇关于RFID技术的论文中首次提到了物联网的概念。
随后,物联网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物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指通过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对环境进行感知和数据采集,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网络层是指将感知层中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处理,例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蓝牙、Wi-Fi等。
应用层是指根据感知层和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体将被互联网连接,形成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系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物联网技术的特点1. 大规模连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设备和物体的连接,构建庞大的信息网络。
无论是家庭中的智能家电,还是城市中的智能交通系统,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2. 多样性: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场景非常广泛,涵盖了生活、工业、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
无论是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慧医疗还是智能交通,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
3. 实时性: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和物体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并迅速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概论(PDF 40页)

指出:物联网是情景感知计 算的支持技术。
中培教育 张文杰 wjzhg@
z 关于“物联网”最新技术的第一本书; z 反映了当前的研究趋势与工业化需求; z 兼顾了理论和实践问题; z 涵盖了案例分析、试验报告和实践; z 本书强调了概念和技术问题,适时、严肃的关注了EU和US以及
中培教育 张文杰 wjzhg@
2005年,国际电信联 盟(ITU)发布名为《Inter‐ net of Things》的技术报告, 定义物联网:通过在各种日 常物品中植入短距离收发器, 构成一种新的信息和通信技 术(ICTs),以使任何人可 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 接到任何物体。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中培教育 张文杰 wjzhg@
我的定义: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智能执行 器,把各种感兴趣的人与物,通过各种网络 (泛在网)连接起来,以实现人与物的智能 化身份识别、定位、状态监控、跟踪、和管 理,进而提供某种泛在计算服务的一类网络 称作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2008)
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 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 ¾ 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 域 ¾ 2010-2015年物体互联(M2M) ¾ 2015-2020年物体半智能化 ¾ 2020年之后物体全智能化
中培教育 张文杰 wjzhg@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 (2010.7,第一版)
周洪波博士在他的书 中指出,不同技术背景的 专家,各自关于物联网的 理解不尽相同:RFID、 M2M、WSN、两化融合 (工业控制与工业自动化 等)、其他(如信息管理 系统、安防监控、智能家 居等)。
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

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交通,从工业自动化到医疗保健,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物联网技术概论》这门课程,作为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的开篇之作,将为我们打开这个充满创新和机遇的领域的大门。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让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感知、控制和管理。
它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而是融合了多种技术的综合性体系,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等。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
传感器就像是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位置等。
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通信技术传输到网络中。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比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光线传感器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自动控制灯光的亮度。
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负责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终端设备。
目前,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NFC 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 4G、5G、NBIoT 等长距离通信技术。
短距离通信技术适用于小型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如智能家居设备;而长距离通信技术则适用于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如智能城市中的交通监控系统。
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支撑。
物联网中的设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络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IPv6 技术的出现为物联网提供了充足的地址资源,使得每一个物联网设备都能够拥有一个独立的 IP 地址。
此外,云计算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巨大,通过云计算,这些数据可以得到高效的处理和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数据分析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
物联网技术概论--云计算

云计算的特点
• 超大规模 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 服务器,Amazon,IBM等“云” 也都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 • 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 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
云计算的特点
• 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 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 务的高可靠性 • 通用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 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 务的高可靠性
云计算
01 云计算的概念 02 云计算的特点 03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
目录云计算的ຫໍສະໝຸດ 述云计算的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一种网络应用模式。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 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 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 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云计算的特点
• 高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 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 按需服务 • 极其廉价 • 潜在危险性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
(1)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 设施获得服务。 (2)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模式,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 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须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 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3)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 作为一SaaS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
感谢观看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是高职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起源,物联网的概念,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支撑物联网的技术,熟知受到业界普遍认同的物联网体系架构,认识物联网在的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作用。
学习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物联网相关知识,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物联网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1.素质要求:(1)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
(2)具有创新精神和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3)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2.能力要求:(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等信息的能力。
(2)掌握物联网基础的关键技术(3)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设计能力。
(4)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需求。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
3.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与物联网学科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3)掌握物联网必需的传感器、RFID、EPC、通信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4)掌握物联网各层的关键技术。
(5)掌握物联网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
(6)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四、教学方法建议1.宏观教学法本课程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建议以讲授教学方法为主,兼以实际训练、现场参观、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教师、内容三者通过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2.微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力,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doc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doc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物联网的核心是()A 应用B 感知C 网络D 智能2、以下不属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是()A 传感器技术B 射频识别技术C 云计算技术D 二维码技术3、()是物联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A WiFiB ZigBeeC 蓝牙D 以上都是4、物联网中常说的“M2M”指的是()A 机器对机器B 人对机器C 机器对人D 人对人5、以下关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B 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和短距离传输C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远距离传输D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核心6、()不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A 智能交通B 工业自动化C 医疗健康D 虚拟现实7、物联网中,实现数据处理和智能控制的是()A 感知层B 网络层C 平台层D 应用层8、以下哪种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唯一标识()A EPC 编码B IPv4 地址C MAC 地址D 域名9、()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A 大数据B 人工智能C 区块链D 以上都是10、在物联网中,用于连接传感器和网络的设备是()A 网关B 路由器C 交换机D 服务器二、多选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1、物联网的特点包括()A 全面感知B 可靠传输C 智能处理D 广泛应用2、属于物联网网络层的技术有()A 移动通信网络B 互联网C 卫星通信D 有线电视网络3、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有()A 智能家居B 智能农业C 智能物流D 智能安防4、物联网中常用的传感器有()A 温度传感器B 湿度传感器C 压力传感器D 光照传感器5、以下属于物联网安全问题的有()A 数据泄露B 网络攻击C 隐私保护D 设备故障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
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课程对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括的介绍,主要包含物联网所涉及使用的各项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是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物联网技术概论是以适应物联网专业学习环境和应用岗位需求为依据,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利用物联网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的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各环节理论联系,掌握相应应用技能。
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掌握应用技能并适应相关实验环境去参加实践活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将能够达到较好效果,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最终成为具备较全面的物联网应用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间的理论联系与技术支持能力掌握一定物联网技术组网能力具备一定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2)知识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理论了解编码、自动识别、WSN等感知层技术了解传输层使用的各种网络技术了解云计算、数据库等处理层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了解物联网个层次的主要技术指标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
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课程对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括的介绍,主要包含物联网所涉及使用的各项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是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物联网技术概论是以适应物联网专业学习环境和应用岗位需求为依据,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利用物联网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的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各环节理论联系,掌握相应应用技能。
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掌握应用技能并适应相关实验环境去参加实践活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将能够达到较好效果,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最终成为具备较全面的物联网应用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间的理论联系与技术支持能力➢掌握一定物联网技术组网能力➢具备一定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2)知识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理论➢了解编码、自动识别、WSN等感知层技术➢了解传输层使用的各种网络技术➢了解云计算、数据库等处理层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了解物联网个层次的主要技术指标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物联网技术概论

1.1.3泛在网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
定义9:指无所不在的网络,又称泛在网络。
最早提出U战略的日韩给出的定义是:无所 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 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 的技术社会形态。根据这样的构想,U网络将以 “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 基本特征,帮助人类实现“4A”化通信,即在任 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
定义7: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以对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为 主要任务,以网络为信息传递载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物之间信 息交互,提供信息服务的智能网络信息系统。
定义8:传感网(Sensing Network),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 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突出特征是通过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 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 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 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传感器(或控制器)用来进行数据采集及实现控 制;
短距离传输网络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发送到网关 或将应用平台控制指令发送到控制器。
关键技术:主要为传感器技术和短距离传输网络技术。
1.3.2 网络层
物联网技术概论
功能:主要完成信息传递和处理。
组成:两个部分:接入单元、接入网络。
接入单元是连接感知层的网桥,它汇聚从感知层获得的数 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接入网络。
1.1.2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
定义5: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由若干具有无 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美军)
物联网技术概论知识点(修正)

物联网技术概论知识点(有错之处还请各位多多包涵)一、名词解释:物联网: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传感器,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ZigBee: ZigBee技术是新兴的可以实现短距离双向无线通信的技术,他以复杂程度低,能耗低,成本低取胜于其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传感器:传感器是能够通过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化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其实质是在两个物理系统之间讲信号从一种能量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能量形式。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令人感兴趣的知识(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和最终可以理解的);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KDD)过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rfid: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全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象信息的无接触传递,从而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的物体或人员的非接触自动识别。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云计算:云计算是由软件,硬件,处理器加存储器构成的复杂化系统,它按需进行动态部署,配置,重配置以及取消服务。
其实质是驻留在个人计算机和局部服务器远程运行的应用程序(在云中)。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用数据或以往的经验,以此优化计算机程序的性能标准,机器学习是研究如何使用机器来模拟人类学习活动的一门学科。
二、简答题:1.简述物联网应具备的三个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2.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传感器(五项以上)工业检测和自动化控制,智能家居,环境保护及遥感技术,医疗及人体医学,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
3、中国对物联网是怎样定义的?总体而言我国的物联网研究正全面展开,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传感器,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特征?()A 全面感知B 可靠传输C 智能处理D 人工干预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不包括以下哪一层?()A 感知层B 网络层C 应用层D 数据层3、以下哪种通信技术不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A WiFiB ZigbeeC 蓝牙D 4G4、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作用是()A 数据处理B 数据传输C 感知物理世界D 智能控制5、以下哪项不是物联网中的常见传感器?()A 温度传感器B 压力传感器C 摄像头D 鼠标6、物联网中的数据融合技术的目的是()A 提高数据准确性B 减少数据量C 增加数据多样性D 以上都是7、以下哪种网络拓扑结构不适合物联网应用?()A 星型B 总线型C 环形D 网状8、物联网中的定位技术不包括()A GPSB 北斗C 基站定位D 指纹识别9、以下哪项不是物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A 隐私泄露B 数据篡改C 网络拥堵D 恶意攻击10、物联网中的云计算主要提供()A 计算资源B 存储资源C 平台服务D 以上都是11、以下哪种协议是物联网应用层协议?()A TCP/IPB HTTPC CoAPD UDP12、物联网中的智能控制是基于()实现的。
A 传感器数据B 人工指令C 预设规则D 以上都是13、以下哪项不是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A 智能灯光控制B 远程家电控制C 家庭安防监控D 在线游戏14、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不包括()A 车辆自动驾驶B 交通流量监测C 智能停车管理D 在线导航15、以下哪项不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A 生产过程监控B 设备故障诊断C 产品质量检测D 人力资源管理16、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实现()A 精准种植B 智能灌溉C 农产品溯源D 以上都是17、以下哪种技术不是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技术?()A 雾计算B 移动边缘计算C 云计算D 分布式计算18、物联网中的大数据具有以下特点()A 数据量大B 数据类型多样C 处理速度快D 以上都是19、以下哪项不是物联网的发展趋势?()A 标准化B 智能化C 中心化D 融合化20、物联网中的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A 数据加密B 分布式账本C 智能合约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物联网的英文全称是__________。
物联网技术概论.pptx

物联网技术概论.pptx一、什么是物联网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技术呢?简单来说,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联”,它不仅仅是让物体能够连接到网络,更重要的是实现物体之间的智能交互和协同工作。
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将原本孤立的设备、物品和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而智能的网络,从而实现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二、物联网技术的架构物联网技术通常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主要层次构成。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
这就好比人的五官,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等数据。
网络层则承担着信息传输的重任,就像人体的神经系统,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快速、准确地传输到应用层。
它包括各种通信网络,如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互联网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大脑”,对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决策,并实现各种具体的应用功能。
比如智能家居系统根据环境数据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智能交通系统根据路况信息优化交通流量等。
三、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设备,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
例如,温度传感器能够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压力传感器能够将压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这些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物联网系统的性能。
2、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 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接触即可完成识别。
它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等领域,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物品识别和跟踪。
3、云计算技术由于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云计算技术为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体系架构

四、应用层
业务模式和流程
业务订制过程
用户
物联网 应用系统
业务订制 业务订制确认 返回业务相关消息
受理业务 订制
建立用户与 业务的关联
四、应用层
业务退订过程
用户
物联网 应用系统
业务退订 业务退订确认
受理业务 退订
解除用户与 业务的关联
四、应用层
物联网公共服务业务平台系统结构
其他组织 (100000-15999999)
四、应用层
IPv6地址的初始分配情况
二进制前缀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01 0000 010 0000 011 0000 1 0001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0 1111 0 1111 10 1111 110 1111 1110 0 1111 1110 10 1111 1110 11 1111 1111
二、感知层
传感器网络
单一的传感器节点通常在通信、能量、处理和存储等多个方面受到 限制,多个传感器节点通过组网连接后,具备应对复杂计算和协同 信息处理能力,它能够更加灵活、以更强的鲁棒性来完成感知的功 能。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布设具有高度灵活、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 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一直是国际上无线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之一。
2.3 网络层
2.3.1 互联网 2.3.2 电信网 2.3.3 广播电视网 2.3.4 三网融合与多网融合 2.3.5 电信网与传感网的融合
三、网络层
互联网
IPv6报头格式:
0
4
12 16
24
31
版本
流量类别
精品文档-物联网技术概论(杨埙)-第2章

第2章 感知层技术 IC卡的类型有:按照数据的读/写方式,IC卡可分为接触 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通常说的IC卡多数是指接触式IC卡; 按照所封装的IC芯片的不同,IC卡可分为存储器卡、逻辑加 密卡、CPU卡和超级智能卡四大类。超级智能卡在卡上具有 MPU(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存储器并装有键盘、液晶显示器和电 源,有的卡上还具有指纹识别装置等。各类IC卡如图2-4所示。
虹膜识别技术的优点有:便于用户使用;是最可靠的生物 识别技术之一;无需物理的接触。
虹膜识别技术的缺点有:最主要的是它没有进行过任何的 测试,当前的虹膜识别系统只是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小规模的试 验,而没有进行过现实世界的唯一性认证的试验;很难将图像 获取设备的尺寸小型化;需要昂贵的摄像头进行聚焦,一个这 样的摄像头的最低价为7000美元;镜头可能产生图像畸变而 使可靠性降低;黑眼睛极难读取;需要较好光源。
第2章 感知层技术
磁卡技术具有的优点是:数据可被读/写,即具有现场改 写数据的能力;数据存储量能满足大多数需求,便于使用,成 本低廉,还具有一定的数据安全性;它能黏附在许多不同规格 和形式的基材上。
磁卡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多世界知名公司,特别各国政府 部门几十年的鼎力支持,使得磁卡的应用非常普及,遍及国民 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信用卡、银行ATM卡、机票、公共汽车票、 自动售货卡、会员卡、现金卡(如电话磁卡)、地铁AFC等。特 别是银行系统几十年的普遍推广使用使得磁卡的普及率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银行磁卡如图2-3所示。但随着磁卡应用的不断 扩大,有关磁卡技术,特别是安全技术已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 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
精品文档-物联网技术概论(杨埙)-第1章

第1章 初识物联网
2.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互联网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物联网是人与物、物与物 之间的联系。与现有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更注重信息的传递, 互联网的终端必须是计算机(个人电脑、PDA、智能手机)等, 并没有感知信息的概念。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使信 息的交互不再局限于人与人或者人与机的范畴,而是开创了物 与物、人与物这些新兴领域的沟通。 根据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分类,可将物联网归纳为以下 四种类型: (1) 物联网是无线传感网而不接入互联网。 (2)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 (3)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补充网络。 (4) 物联网是未来的互联网。
第1章 初识物联网
目前,国际上对物联网的定义还有很多。物联网还没有统 一的定义,这一方面说明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同 背景的研究人员、设备厂商、网络运营商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构 想物联网的发展状况,对物联网的未来缺乏统一而全面的规划; 另一方面说明了物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热点技术,而是现代信 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 也是一个融合了感知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智能计算技术的 复杂信息系统。物联网对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 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进行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 创造出一个智慧的世界,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2. 物联网之“物”的涵义 物联网中的“物”不是普通的物,这里的“物”要满足一 定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① 有相应信息的接 收器;② 有数据传输通路;③ 有一定的存储功能;④ 有 CPU;⑤ 有操作系统;⑥ 有专门的应用程序;⑦ 有数据发送 器;⑧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⑨ 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 的唯一编号。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物物相联的“物联网”。
第1章 初识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
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课程对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括的介绍,主要包含物联网所涉及使用的各项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是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物联网技术概论是以适应物联网专业学习环境和应用岗位需求为依据,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利用物联网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的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各环节理论联系,掌握相应应用技能。
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掌握应用技能并适应相关实验环境去参加实践活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将能够达到较好效果,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最终成为具备较全面的物联网应用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间的理论联系与技术支持能力➢掌握一定物联网技术组网能力➢具备一定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2)知识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理论➢了解编码、自动识别、WSN等感知层技术➢了解传输层使用的各种网络技术➢了解云计算、数据库等处理层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了解物联网个层次的主要技术指标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1.课程内容设计2.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B)
一、是非题(1分×10 = 10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物联网中RFID标签是最关键的技术和产品。
√
2. 物联网系统不存在安全问题。
×
3. 物联网的出现,为我们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
4. 应用层最核心、最活跃,产业的生态链最多。
√
5. 网络互连不必遵守有关的协议、规则或约定。
×
6. 中国在RFID集成的专利上并没有主导权。
√
7.211.83.146.254是属于B类IP地址。
×
8. 物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非常好,技术廉价。
×
9. 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安防,还有智能物业是公认的重点领域。
√
10. 业界对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已经达成了统一的共识。
×
二、单选题(2分×15 =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物联网的传输层在()。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2.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
A、感知层
B、传输层
C、应用层
D、会话层
3. 感知层,当前最广泛、市场前景最大的是()。
A、GPS
B、指针
C、RFID
D、接收器
使用的IP地址是多少位
A、128
B、96
C、64
D、32
5. 感知层在()。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6. 2011年中国RFID市场的规模达到()。
A、150亿
B、180亿
C、200亿
D、220亿
7. 应用层在()。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8. 2005年到2010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的负荷平均增长率,高
达()。
A、80%
B、%
C、90%
D、92%
9. 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台的(),连接到全球的公
共网络。
A、M2M设备
B、阅读器
C、天线
D、加速器
10. IP地址的哪一部分表示主机号
A. 205
B. 205.140
C.
D. 86
11. 物联网的()是核心。
A、感知层
B、传输层
C、数据层
D、应用层
12. 可使用哪个Windows命令来显示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
A. maconfig /a
B. ipconfig / all
C. tcpconfig /all
D. pcconfig /a
13.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是由谁提出的()
B.微软 D. 腾讯
14、ADSL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非对称
数字用户线路
15. 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
A.可靠传递
B.智能处理
C.全面感知
D.互联网
三、多选题(2分×10 =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物联网的应用需要()。
A、大型传输设备
B、稳定的计算机系统
C、云计算
D、安全服务
2.下列关于IP协议说法正确的是什么((选择两项)
A、IPv4规定IP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构成
B、IPv4规定IP地址由4段8位二进制数构成
C、目前IPv4和 IPv6共存
D、IPv6规定IP地址由4段8位二进制数构成
3. 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需要
A、可靠的计算机系统
B、云计算
C、安全服务
D、大型传输设备
4. 新型的多功能融合信息网络包括哪些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网络
C.有线电话网络
D.移动电话网络
5. RFID系统包括()。
A、标签
B、阅读器
C、天线
D、加速器
6. 在互联网的结构中,每一层面都有大量的产品和企业,在传感层有()。
A、RFID供应商
B、读写设备供应商
C、无线网络设备供应商
D、传感器供应商
7. 传输层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
A、传感器网关
B、通讯网络
C、互联网
D、GPS
8. 物联网在中国发展将经历的阶段是()。
A、应用创新
B、技术创新
C、服务创新
D、标准创新
9. 物联网的挑战主要涉及()。
A、信息安全
B、技术上的难题
C、IP地址的使用
D、专利问题
10. 电子标签是根据是否有源分为()。
A、有源标签
B、无源标签
C、上标签
D、下标签
四、填空题(2分×10 = 20分)
1、一个标准的IC卡应用系统通常包括:IC卡、IC卡接口设备或IC卡读写器、PC,较大的系统还包括通信网络和主计算机等。
2、物联网精神-----开放,包容,探索,创新。
3、无线传感节点的组成:电池、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通信芯片;相比于传统传感器,无线传感节点不仅包括传感器部件,还集成了微型处理器和无线通信芯片等,能够对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网络传输。
4、现存主流定位系统:卫星定位(GPS);蜂窝基站定位;无线室内环境定位;新兴定位系统(A-GPS,网络定位)。
5、物联网实现了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新时代智能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数字标牌;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手机。
6、典型的无线低速网络协议:蓝牙;红外;。
7、三种基本的网络存储体系结构:直接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
8、物联网特征-----技术高度集成,学科复杂交叉,综合应用广泛
五、简答题(5分×4= 20分)
1. 试述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2. 什么是物联网
3. 中国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中指出物联网标准工作主要有哪些内容
4. 试述标准协议结构及特点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B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1分×10 = 10分)
2
分)
2
分)
四、填
空题
(2分
×10 =
20分)
1、IC卡接口设备或IC卡读写器
2、包容
3、传感器;分析处理
4、无线室内环境定位
5、信息空间;智能数字标牌。
6、 7、网络附加存储 8、综合应用
五、简答题(5分×4= 20分)
1. 试述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电子信号,标签接收到信号后发射内部存储的标识信息,阅读器再通过天线接收并识别标签发回的信息,最后阅读器再将识别结果发送给主机。
2. 什么是物联网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3. 中国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中指出物联网标准工作主要有哪些内容
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中指出,要“以构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为目标,依托各领域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完善标准信息服务、认证、检测体系,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其中,重点推动“标准化体系构架”、“共性关键技术标准”、“重点行业应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标准化服务”等。
4. 试述标准协议结构及特点
是无线传感网领域最为着名的无线通信协议;ZigBee主要定义了网络层、传输层以及之上的应用层的规范, ZigBee网络层采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网络层以及上提供了向终端用户的接口与互联网类似;主要定义了短距离通信的物理层以及链路层规范, 3个频段, 采用调频、调相等多种技术,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式(CSM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