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2)五色交辉..交辉:(3)四时俱...备四时:俱:(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沉鳞:(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内容理解。

(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3)作者是怎样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歇:(2)沉鳞..竞跃沉鳞: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ɡǒu)。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精练八篇(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精练八篇(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精练八篇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3题。

(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俱备()..()(2)四时(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答问题。

(6分)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_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分)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答谢中书书》答案

《答谢中书书》答案

《答谢中书书》
参考答案:
一、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二、
三、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

(交织在一起)
③实在是人间天堂。

四、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
2.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者能与其奇者
3.表达了作者对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内容理解。

(1)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 “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 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3) 作者是怎样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晓雾将歇. 歇:(2) 沉.鳞.竞跃 沉鳞: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答谢中书书.书: (2) 五色交.辉.交辉: (3) 四.时.俱.备四时: (4) 夕日欲颓.颓: (5) 沉.鳞.竞跃沉鳞: (6)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7)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俱: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ɡǒu)。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 ] 陶弘景一、易考实词梳理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 ___________(2)夕日欲颓.今义:休息古义: ___________(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今义:消沉,萎靡古义:__________今义:和,同。

2.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共: _____________.(2)高峰入云★入: _____________.(3)五色交辉交: _____________.(4)四时俱备四时: ___________....★俱: ______________(5)猿鸟乱鸣★乱: _____________.(6)夕日欲颓欲: _____________.(7)沉鳞竞跃沉鳞: ___________...★竞: _____________(8)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 ___________....仙都: 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高峰入云[F].1.高常有高猿长啸[F](《三峡》).而年又最高.[F](《醉翁亭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F].2.将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3.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F]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4.时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春冬之时[F](《三峡》).三、重点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理解1.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练习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 4 题。

(共 10 分)(一)《答谢中书书》全文(二)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阅读《答谢中书书》含答案

阅读《答谢中书书》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文段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取材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段二】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①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②。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③,悟衷散赏④。

(取材于吴均《与施从事书》) 【文段三】(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⑤。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⑥,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⑦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⑧之登于山。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镐地⑨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而我独喜得之,书于石,所以⑩贺兹丘之遭⑪也。

(取材于柳宗元《钴铒潭西小丘记》,有改动) 【注】①企水:口渴思饮。

②春罗被径:春草覆盖着小路。

③荡累颐物:消除疲劳,怡养性情。

④悟衷散赏:心有所悟,自由欣赏。

⑤鱼梁:拦水的石堰,中留缺口,可供捕鱼。

⑥突怒偃蹇(yǎnjiǎn):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⑦铁(qīn)然:山石高耸突出的样子。

⑧罴(pí):棕熊。

⑨镐地:地名。

在今西安市西南。

⑩所以:用来……的。

⑪遭:遇合,运气。

1.(2021大兴一模)读懂文言语句,要学会关照语境,善于“邻里相推”。

例如,文段二中“孤峰入汉","汉"在这里指“天河”,即“银河","入汉”就是直达天河的意思。

据此,请你说说“绝壁干天”中“干天”的意思。

(1分) 答:2.(2021大兴一模)阅读文段一,从下列【甲】【乙】两种说法中任选一处,先做出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再结合原文语句说明理由。

(3分)【甲】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再现了山川美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请问“中书”指的是什么?A. 一种书法B. 中书省C. 一种官职D. 一本书的名字答案:C2.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请问文中提到的“山川之美”是指什么?A. 山和河流的美丽B. 书法艺术的美C. 人的品德之美D. 文学作品的美答案:A3.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提到了“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的“欲界”是什么意思?A. 指人间B. 指天堂C. 指地狱D. 指仙境答案:A二、填空题4. 《答谢中书书》中的“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

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5.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的自豪感。

答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简答题6.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是如何表达的?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他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来说明山川之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欣赏和谈论的话题,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达了自己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景,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极高评价和深厚情感。

他不仅赞美了山川的壮丽,还表达了自己能够亲眼目睹这些美景的幸运和自豪。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作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仙境的高远情怀。

五、写作题8. 请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考生需自行创作)自然之美,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每当我漫步在山林间,听着溪水潺潺,看着绿树成荫,心中便涌起一股宁静与和谐。

自然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给予我们的心灵慰藉。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五彩缤纷”?A. 五色交辉B. 青林翠竹C. 沉鳞竞跃D. 晓雾将歇答案解析:A. "五色交辉"指的是多种颜色交相辉映,形容色彩斑斓,与“五彩缤纷”意思相近。

2. 文中“高峰入云”这句话主要描绘了山的什么特点?A. 高耸B. 云雾缭绕C. 雄伟D. 连绵起伏答案解析:A. "高峰入云"直接描绘了山峰之高,直插云霄,突出其高耸的特点。

3.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A. 晓雾将歇B. 夕日欲颓C. 猿鸟乱鸣D. 沉鳞竞跃答案解析:A. "晓雾将歇"中的“将歇”意味着即将结束,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4. 文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A. 山川之美B. 欲界之仙都C. 谢灵运D. 陶弘景答案解析:A. "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山川之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与这山川之美相比。

5. 以下哪个句子描述了傍晚时分的美景?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C.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案解析: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述的是夕阳即将落下时,鱼儿在水中跃动的景象,属于傍晚时分的美景。

二、解释字词1. 请解释“清流见底”中的“见底”。

答案解析:“见底”指的是水清澈到能够看到底部,形容水流清澈透明。

2. 请解释“五色交辉”中的“交辉”。

答案解析:“交辉”指的是不同颜色相互辉映,形容色彩斑斓,光彩夺目。

3. 请解释“晓雾将歇”中的“将歇”。

答案解析:“将歇”意味着即将停止或消散,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散去。

4. 请解释“沉鳞竞跃”中的“竞跃”。

答案解析:“竞跃”指的是争相跳跃,形容鱼儿在水中活泼跳跃的情景。

5. 请解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奇”。

答案解析:“奇”在这里指的是非常奇特、美妙,用来形容山川之美的独特和非凡。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2019/10/24命题人:班级:姓名:得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 五色交辉..俱备() 3. 晓雾将歇.()..() 2. 四时4. 夕日欲颓.()5. 沉鳞竞.跃()6. 与.其奇者()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回答下列问题。

1.划分节奏,每句限1处。

(用“/”)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的?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山有水、色彩绚丽。

3. 文章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亲近自然,沉醉山水之乐。

能与谢灵运比肩,能够欣赏景中无尽妙处的自豪。

流露出希望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

4.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句中的“乱”或“竞”。

乱,是缤纷之意,形象写出了猿鸟“鸣”的状态,渲染了清晨山林热闹欢悦的气氛。

竞,争着、争相之意,形象写出水中游鱼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5.《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写水的优美诗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 有人将《答谢中书书》的优美意境概括为“四美”,即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阐述。

山水:如高峰和清流。

色彩:如五色和青林翠竹。

晨昏:如晓雾和夕日。

动静:如高峰、石壁、青林翠竹和猿鸟。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含答案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含答案《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南北朝吴均的《与顾章书》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④去月:上月。

1、解词(1)晓雾将歇()(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仆去月谢()病(4) 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1.高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一、易考实词梳理 1.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和,同。

2. 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 (3)五色交.辉 交:_____________ (4)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___ (5)猿鸟乱.鸣 ★乱:_____________ (6)夕日欲.颓 欲:_____________ (7)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 (8)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___________仙都:_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高.峰入云[F] 常有高.猿长啸[F](《三峡》) 而年又最高.[F](《醉翁亭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F] 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F]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 春冬之时.[F](《三峡》)4.时2.将3.奇三、重点句子翻译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理解1. 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练习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4题。

(共10分)(一)《答谢中书书》全文(二)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答谢中书书阅读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习题及答案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答谢中书书阅读习题及答案(一)词语解释(1)答:回复。

(2)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

(8)翠竹:翠绿的竹子。

(9)四时:四季。

(10)俱:都。

(11)歇:消散。

(12)乱:此起彼伏。

(13)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4)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竞跃,竞相跳跃。

(15)实:确实,的确。

(16)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17)康乐:指南朝着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8)复:又。

(19)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20)奇:指山水之奇异。

(二)回答问题: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1)___.2)Towering peaks reach into the clouds。

and clear ___.3)___。

___.4)Green forests and bamboo。

all four seasons are present.5)As the morning mist dissipates。

monkeys and birds sing loudly。

as the evening sun sets。

fish jump and compete.6)It is truly a fairyland in the world of desire.7)Since the time of Kang Le。

there has been no one who can compare to its uniqueness.3、重点问题:⑴在诗人___的笔下,山川之美是指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___是怎样赞赏___运山水石的成就?⑶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⑷“___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分析这几句描写取得的表达效果。

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表现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表现出了鱼儿在水中的竞争与活力,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感。

9)“沉鳞竞跃”中的“竞跃”指的是鱼儿在水中跳跃的活泼场景,“其”指代的是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和环境。

10)《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赏和向往,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答谢中书书》[附答案]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答谢中书书》[附答案]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答谢中书书》[附答案]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翻译【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补充:[去月]上月。

1、解词(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仆去月谢病(4)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二】【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附答案】【一】1、辞官。

只。

2、略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5篇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5篇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5篇《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

(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4分)参考答案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附答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附答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附答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附答案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③作响;好鸟相鸣,嘤嘤④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⑤飞戾⑥天者,望峰息心;经纶⑦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注释①缥碧(piǎobì):青白色。

②轩邈(xuāunmiǎo):争高争远。

③泠泠(línglíng):形容水声的清越。

④嘤嘤(yīngyīng):鸟鸣声。

⑤鸢(yuān):一种猛禽⑥戾(lì):至、达到。

⑦经纶(jīnglún):筹划、治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天下独绝()②急湍甚箭()③猛浪若奔()④负势竞上()⑤蝉则千转不穷()⑥窥谷忘反()2.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则短文都从视觉和听觉写景。

试从文中各摘出一组(不少于2个小句)相关的句子。

【甲】文从视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从视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文都运用了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两文中各摘出一组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5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答谢中书书》中考阅读题(2016年重庆卷,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中考阅读题(2016年重庆卷,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重庆中考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9.(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10.(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短文两篇(1)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

(10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l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
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
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

(2分)
①五色交辉译文:
②沉鳞竞跃译文:
20、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答案:18.①四季。

②休息。

这里指散尽。

③坠落。

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4分,一词1分)
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

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
27短文两篇(2)
阅读古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解: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解释划线的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步于中庭。

()()
3)盖竹柏影也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解衣欲睡。

()6)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

()7)庭下如积水空明。

()
2.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作者为什么去找张怀民(用原文回答)。

4.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5.品析文中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妙处。

6.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
二句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8.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它有什么言外之意
9.本文的写作思路先是写夜游的缘起,接着是写(),最后
写(),采用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和()。

10.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10.写出二句关于描写月色的诗词。

附答案: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考虑,想到。

②共同、一起到。

③原来是。

④只清闲的人。

⑤脱下。

⑥于是,就
⑦形容水的清澈
2.翻译句子。

①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
的影子。

②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念无与为乐者。

4.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5.“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如真如幻的美妙境界。

6.如: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言外之意:那些在官场上追名逐利的人是领略不到这种情趣的。

8.夜游的所见夜游的所思叙事描写抒情
9.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11.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明月松间照。

带月荷锄归。

烟笼寒水月笼纱。

明月何时照我还。

附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