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短文两篇(1)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10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l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

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

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①五色交辉译文:

②沉鳞竞跃译文:

20、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答案:18.①四季。②休息。这里指散尽。③坠落。④参与,这里指欣赏。(4分,一词1分)

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

27短文两篇(2)

阅读古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解: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解释划线的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衣欲睡。()6)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7)庭下如积水空明。()

2.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作者为什么去找张怀民(用原文回答)。

4.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5.品析文中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妙处。

6.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

二句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8.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它有什么言外之意

9.本文的写作思路先是写夜游的缘起,接着是写(),最后

写(),采用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和()。

10.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10.写出二句关于描写月色的诗词。

附答案: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考虑,想到。②共同、一起到。③原来是。④只清闲的人。⑤脱下。⑥于是,就

⑦形容水的清澈

2.翻译句子。

①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

的影子。

②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念无与为乐者。

4.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5.“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如真如幻的美妙境界。

6.如: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言外之意:那些在官场上追名逐利的人是领略不到这种情趣的。

8.夜游的所见夜游的所思叙事描写抒情

9.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11.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明月松间照。带月荷锄归。烟笼寒水月笼纱。

明月何时照我还。

附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