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讲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讲义

前课回顾全等三角形复习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和'''A B C∆中,∵'B BBCC∠=∠⎧⎪=⎨⎪∠=⎩∴△ABC≌'''A B C∆(ASA)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和'''A B C∆中,∵'A ABBC∠=∠⎧⎪∠=⎨⎪=⎩∴△ABC≌'''A B C∆(AAS)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斜边直角边”或“HL”.用数学语言表述:在Rt△ABC和Rt'''A B C∆中,∵''BC B CAB=⎧⎨=⎩∴Rt△ABC≌Rt'''A B C∆(HL)新知讲解例1、已知:如图,PM=PN,∠M=∠N.求证:AM=BN.例2、如图,在△ABC中,MN⊥AC,垂足为N,且MN平分∠AMC,△ABM的周长为9cm,AN=2cm,求△ABC 的周长.练习1、如图,已知ΔABC≌ΔA'B'C',AD、A'D'分别是ΔABC和ΔA'B'C'的角平分线.(1)请证明AD=A'D';(2)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出来;(3)你还能得出其他类似的结论吗?ABCA’B’C’A’B’B’C’∠B’B’C’∠C’C'B'A'CBA练习2、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 .例3、如图,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AC=BC )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 上,且过A 、B 两点分别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请你仔细观察后,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说明它们全等的过程.例4、在△ABC 中,∠ACB =90o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练习3、已知:如图,AB ⊥AE ,AD ⊥AC ,∠E =∠B ,DE =CB .求证:AD =AC .A CD F EBl练习4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 垂足为F,过B 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求证:(1)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例5、已知:如图,AE⊥AB,BC⊥AB,AE=AB,ED=AC.求证:ED⊥AC.练习5、已知:如图,DE⊥AC,BF⊥AC,AD=BC,DE=BF.求证:AB∥DC.1、阅读下题及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如图4-10,AB和CD相交于点O,且OA=OB,∠A=∠C.那么△AOD与△COB全等吗?若全等,试写出证明过程;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答:△AOD≌△COB.证明:在△AOD和△COB中,⎪⎩⎪⎨⎧∠=∠=∠=∠),(),(),(对顶角相等已知已知COBAODOBOACA∴△AOD≌△COB(ASA).问:这位同学的回答及证明过程正确吗?为什么?2、如图:已知AE交BC于点D,∠1=∠2=∠3, AB=AD. 求证:DC=BE.AB CED123EDCBAF3、(1)已知:如图,线段AC、BD交于O,∠AOB为钝角,AB=CD,BF⊥AC于F,DE⊥AC于E,AE=CF.求证:BO=DO.(2)若∠AOB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图形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4、在一池塘边有A、B两棵树,如图7-4.试设计一种方案,测量A、B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随堂检测1、已知:如图,AC与BD交于O点,AB∥DC,AB=DC.(1)求证:AC与BD互相平分;(2)若过O点作直线l,分别交AB、DC于E、F两点,求证:OE=OF.2、如图,E在AB上,∠1=∠2,∠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3、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O处用钻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B点处打开,墙壁厚是35 cm,B点与O 点的铅直距离AB长是20 cm,工人师傅在旁边墙上与AO水平的线上截取OC=35 cm,画CD⊥OC,使CD=20 cm,连接OD,然后沿着DO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B点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呢?请你说出理由.4、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结AD、AG。

【中考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

【中考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 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基本概念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考点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1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1.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 上,CQ=AB.求证:(1)AP=AQ;(2)AP⊥AQ.【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1+∠CAE=90°,∠2+∠CAE=90°.∴∠1=∠2,∵在△AQC和△PAB中,2∴△AQC≌△PAB.∴ AP=AQ.(2)∵ AP=AQ,∠QAC=∠P,∵∠PAD+∠P=90°,∴∠PAD+∠QAC=90°,即∠PAQ=90°.∴AP⊥AQ.【总结升华】在确定全等条件时,注意隐含条件的寻找.举一反三:【变式】(2015•永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DC.延长AD到E点,使DE=AB.(1)求证:∠ABC=∠EDC;(2)求证:△ABC≌△EDC.【答案与解析】(1)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90°+∠B+90°+∠ADC=360°,∴∠B+∠ADC=180°,又∵∠CDE+∠ADC=180°,∴∠ABC=∠CDE,(2)连接AC,由(1)证得∠ABC=∠CDE,在△ABC和△EDC中,,∴△ABC≌△EDC(SAS).类型二、灵活运用定理2.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3【思路点拨】将所求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或相关联的三角形中进行求解.【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ED至M,使DM=DE,连接 CM,MF,在△BDE和△CDM中,∴△BDE≌△CDM(SAS).∴BE=CM.又∵∠1=∠2,∠3=∠4 ,∠1+∠2+∠3+∠4=180°,∴∠3+∠2=90°,即∠EDF=90°,∴∠FDM=∠EDF =90°.在△EDF和△MDF中∴△EDF≌△MDF(SAS),∴EF=M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CMF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总结升华】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 求证:AC=BF.【答案】证明:延长AD到H,使得DH=AD,连结BH,4∵ D为BC中点,∴ BD=DC,在△ADC和△HDB中,∴△ADC≌△HDB(SAS),∴ AC=BH, ∠H=∠HAC,∵ EA=EF,∴∠HAE=∠AFE,又∵∠BFH=∠AFE,∴ BH=BF,∴ BF=AC.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试判断AB-AD与CD-CB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应大角的关系.【答案与解析】AB-AD>CD-CB;证明:在AB上取一点E,使得AE=AD,连结CE.∵AC平分∠BAD,∴∠1=∠2.∵在△ACE和△ACD中,∴△ACE≌△ACD.∴CD=CE.∵在△BCE中,BE>CE-CB,即AB-AE>CE-CB,∴AB-AD>CD-CB.【总结升华】本题也可以延长AD到E,使得AE=AB,连结CE.涉及几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时,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5【答案】证明:∵AB>AC,在AB上截取AE=AC,连接ME.在△MBE中,MB-ME<BE(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和△AME中,∴△AMC≌△AME(SAS).∴MC=M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BE=AB-AE,∴BE=AB-AC,∴MB-MC<AB-AC.4.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思路点拨】在AC上取AF=AE,连接OF,即可证得△AEO≌△AFO,得∠AOE=∠AOF;再证得∠COF=∠COD,则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即可证△FOC≌△DOC,可得DC=FC,即可得结论.【答案与解析】在AC上取AF=AE,连接OF,∵AD平分∠BAC、∴∠EAO=∠FAO,在△AEO与△AFO中,∵AE AFEAO FAOAO AO=⎧⎪=⎨⎪=⎩∠∠∴△AEO≌△AFO(SAS),6∴∠AOE=∠AOF;∵AD、CE分别平分∠BAC、∠ACB,∴∠ECA+∠DAC=12(180°-∠B)=60°则∠AOC=180°-∠ECA-∠DAC=120°;∴∠AOC=∠DOE=120°,∠AOE=∠COD=∠AOF=60°,(对顶角相等)则∠COF=60°,∴∠COD=∠COF,又∵∠FCO=∠DCO,CO=CO,∴△FOC≌△DOC(ASA),∴DC=FC,∵AC=AF+FC,∴AC=AE+CD.【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涉及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综合运用5 (2015•泰安)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C=90°,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E为AC中点,BD平分∠ABC,点F在AB上,且BF=BC.求证:(1)DF=AE;(2)DF⊥AC.【思路点拨】(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写出结论.(2)要证明以上结论,需创造一些条件,首先可从△ABC中分出一部分使得与△ACF的面积相等,则过A作AM∥FC交BC于M,连接DM、EM,就可创造出这样的条件,然后再证其它的面积也相等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1)延长DE交AB于点G,连接AD.∵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ED∥BC,ED=BC.∵点E是AC的中点,∠ABC=90°,∴AG=BG,DG⊥AB.∴AD=BD,∴∠BAD=∠ABD.∵BD平分∠ABC,∴∠ABD=∠BAD=45°,即∠BDE=∠ADE=45°.又BF=BC,∴BF=DE.78 ∴在△AED 与△DFB 中,,∴△AED ≌△DFB (SAS ),∴AE=DF ,即DF=AE ;(2)设AC 与FD 交于点O .∵由(1)知,△AED ≌△DFB ,∴∠AED=∠DFB ,∴∠DEO=∠DFG .∵∠DFG+∠FDG=90°,∴∠DEO+∠EDO=90°,∴∠EOD=90°,即DF ⊥A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连结CE 交AD 于点F ,连结BD 交CE 于点G ,连结BE. 下列结论中:① CE=BD ; ② △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 ∠ADB=∠AEB ; ④ CD·AE=EF·CG;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 6.如图,已知△ABC.(1)请你在BC 边上分别取两点D 、E(BC 的中点除外),连结AD 、AE ,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请你根据使(1)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AC >AD+AE .A BC D E F G【思路点拨】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本题(2)中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将已知和所求条件转化到相关的三角形中是解题的关键.【答案与解析】(1)令BD=CE≠DE,有△ABD和△ACE,△ABE和△ACD面积相等.(2)取DE的中点O,连结AO并延长到F点,使得FO=AO,连结EF,CF.在△AD0和△FEO中,又∠AOD=∠FOE,DO=EO,可证△ADO≌△FEO.所以AD=FE.因为BD=CE,DO=EO,所以BO=CO.同理可证△ABD≌△FCO,所以AB=FC.延长AE交CF于G点,在△ACG中,AC+CG>AE+EG,在△EFG中,EG+FG>EF,可推得AC+CG+EG+FG>AE+EG+EF,即AC+CF>AE+EF,所以AB+AC>AD+AE.【总结升华】正确构造全等和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是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9【答案】(1)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CE+CD=AD+BE.(2)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AD-BE.(3)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BE-AD.1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其应用与尺规作三角形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其应用与尺规作三角形课件
第九讲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其应用
与尺规作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书写格式:
∵△ABC≌ △DFE ∴ AB=DF, BC=FE, AC=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A= ∠ D, ∠ B= ∠ F ,
∠ C= ∠ 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证明两条线段 相等:可以放 在一个三角形 中证等腰
例3:如图,点B在线段AE上,∠CAE=∠DAE, ∠CBE=∠DBE.求证:EC=ED.
例4 如图,已知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 DE交AC于F,若∠1=∠2=∠3,AC=AE,则有( D ) A.△ABD≌△AFD B.△AFE≌△ADC C.△AEF≌△DFC D.△ABC≌△ADE
类型2 对称模型
图形特点:沿公共边或者公共顶点所在某条直线折叠可得 两三角形重合
常见模型: 类型3 旋转模型
图形特点:共顶点,绕该顶点旋转可得到两三角形重合
类型4 一线三等角
图形特点:同一条线上有三个相等的角
类型5 组合模型 平移+旋转模型
平移+对称模型
图形特点: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至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顶点重合,然后 两三角形可关于这点所在直线对称变换后重合,或者绕该顶点旋转后重合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一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A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 DEF中
B
C
AB=DE
D
BC=EF
CA=FD
∴ △ABC ≌△ DEF(SSS)E
F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 简记为 “角边角”或“ASA” 。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

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梳理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两边一角(此角为两边夹角):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两角一边:①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②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二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过直角边定理”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角平分线、中线、高、中位线、周长、面积都相等.二:基础巩固:1如图,在△ABC中,AD⊥BC于 D,再添加一个条件_ _ __,就可确定△ABD≌△ACD。

2.已知△ABC≌△DEF,,△DEF的周长32,DE=9,EF=12,则AC=3.如图,若△ABC≌△DEF,∠E等于()A.30° B.50° C.60° D、100°4.在下列各组几何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都是5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5.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6.如图,已知 AB=CD,AE⊥ BD于 E,CF⊥ BD于 F, AE=C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A.1对 B.2对 C.3对 D.4对7.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8.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其中一对给予证明.9.如图,已知AB、CD相交于点O,AC∥BD,OC=OD,E、F为AB上两点,且AE=BF,试说明CE=DF.10.如图,AD∥BC,∠A=90°,E是AB上的一点,且AD=BE,∠1=∠2.求证:△ADE≌△BEC.11.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两点,AE∥CF,AE=CF,BE=DF.求证:△ADE≌△CBF.12.如图,在8×8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和线段EF的端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填空:∠ABC= _________ ,BC= _________ .(2)请你在图中找出一点D,再连接DE、DF,使以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并加以证明.三、拓展提高1.如图,D、E为△ABC两边AB、AC的中点,将△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若∠B=55°,则∠BDF等于()A. 55°B.60°C.70°D. 90°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D.面积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对于条件: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②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③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④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以上能断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AB=DC,∠A=∠D,(1)请写出符合条件的五个结论(对顶角除外,且不添加辅助线)(2)从你写出的五个结论中任选一个说明你的理由.5.如图,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1)求证:AF⊥CD;(2)在你连结BE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6.如图,BC=EC,∠1=∠2,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 .并加以证明.7.如图,在△ABC中,∠C=90°,点D是AB边上的一点,DM⊥AB,且DM=AC,过点M作ME∥BC交AB于点E.求证:△ABC≌△MED.8.如图,△ABC中,AB=AC,过点A作GE∥BC,角平分线BD、CF相交于点H,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于点E、G.试在图中找出3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给出证明.9.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1),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

专题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八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

专题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八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
∴△ACE≌△BED(AA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用 AAS 或 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通过余角的性质得到∠C=∠DEB 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 2-2】(2023·福建泉州·七年级期中)如图,在△ �퐵 中,C,D 是边퐵 上的两点,有下面四个关 系式:(1)�퐵 = � ,(2)퐵퐶 = ,(3)�퐶 = � ,(4)∠퐵�퐶 = ∠ � 请用其中两个作 为已知条件,余下两个作为求证的结论,写出你的已知和求证(请写具体内容,不要写序号)并证明.
轮次 行动者
添加条件
�퐵 = �′퐵′
1

= 2cm
∠� = ∠�′
2

= 35°
3


上表记录了两人游戏的部分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若第 3 轮甲添加∠퐶 = ∠퐶′ = 45°,则甲获胜; ②若第 3 轮甲添加퐵퐶 = 퐵′퐶′ = 3cm,则甲必胜; ③若第 2 轮乙添加条件修改为∠� = ∠�′ = 90°,则乙必胜; ④若第 2 轮乙添加条件修改为퐵퐶 = 퐵′퐶′ = 3cm,则此游戏最多 4 轮必分胜负. 【答案】②③④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项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解:①若第 3 轮甲添加∠퐶 = ∠퐶′ = 45°,可根据角角边判定△ �퐵퐶与△ �′퐵′퐶′全等,则乙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方法
解释
边边边 (SSS) 边角边 (SAS)
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图形
第1页 共 53页
(ASA)
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 (AAS)

新北师大版七下第三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复习

新北师大版七下第三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复习
B
E A C
D
全等三角形判定
2、如图所示,已知∠B=∠C ,请你添加 一个条件 ,依据 AAS 使得 BD=CE △ABC≌△ABD
B
E A C
D
全等三角形判定
1、如图所示,已知AB=DC,请你添加一 AC=DB 个条件 ∠ACB=∠DBC ,依据 SAS 使得 △ABC≌△DCB
B
思 路
E A C
A D
B
C
全等三角形判定
1、如图所示,已知∠ABC=∠DCB,请你 添加一个条件∠ACB=∠DBC ,依据 ASA 使 得△ABC≌△DCB
A D
B
C
全等三角形判定
1、如图所示,已知∠ABC=∠DCB,请你 添加一个条件 ∠A=∠D ,依据 AAS 使 得△ABC≌△DCB 思
A
D
B
C
已 知 一 边 一 角
D
已 找夹边(ASA) 知 两 角 找任一对边 (AAS)
全等三角形判定
1、如图所示,已知∠A=∠D,请你添加 一个条件 ∠ABC=∠DC ,依据 AAS 使 B 得△ABC≌△DCB 思

A D 已 知 一 边 C 一 角 若 边 为 角 找任一角 (AAS) 的 对 边
B
全等三角形判定
1、如图所示,已知∠ABC=∠DCB,请你 添加一个条件 AB=D ,依据 SAS 使 C 得△ABC≌△DCB
大湖中学 赖世挺
一、知识点
1、定义:能够 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称为全等 三角形。 2、表示法:符号“≌”,如下图,△ABC与 A △DEF全等,记作 △ABC≌△DEF 。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 B C 对应顶点 的字母写在 对应位置 上。 D 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边 相等; 3、性质: E 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角 相等。 4、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SSS SAS ASA AAS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试卷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一、知识回顾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有 : , , , , (简记形式)3.等腰三角形:(1)定义 ;(2)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简记为②“三线合一”是指 . ③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是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定义)② ;简记 .4.等边三角形:(1)定义:腰和底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 ;(2)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边 ,②等边三角形三内角 ,都为 . ③等边三角形对称性,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是 .④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的 的一半.(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②三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③有两个角为600的三角形是 ;④有一个角为600的 是等边三角形.二、典例讲解1.利用相等线段的和差找对应边相等证明三角形全等.例1.如图,在△ABC 与△FED 中,AD=CF ,BC=DE ,BC ∥DE ;求证:AB ∥FE.D A B C F EF E D C B A E D B C A F EDC B A2.利用相等角的和差找对应角相等证明三角形全等.例2.如图, 若AB=AE, ∠1=∠2=∠EFB ,那么AF=AC 吗?说明理由.3.利用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相等的边或角,再次证明三角形全等解题(两次全等)例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E ⊥BD,CF ⊥BD, AB=CD, AE=CF ,试判断AD 与BC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4.通过添加辅助线,完成解题.例4.如图,在△ACB 中,∠C=900,AD 平分∠CAB ,DB=DE ,(1)若AC=8,AB=10 , S △ABC =24 ,求CD 的长.(2)探究线段AB 、AC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5.等腰三角形问题.例5.如图,点E 在△ABC 的AC 边的延长线上,D 点在AB 边上,DE 交BC 于点F ,DF=EF ,BD=C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6.等边三角形问题.例6.如图,已知△ABC 、△ADE 是等边三角形.(1)找出图中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 A B F C E 1 2ED C B A B A FE D C EF D BCA (2)猜想线段AC 、CE 、CD 三者有何数量关系,说明理由.知识应用:1.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A.SSSB.SASC.AASD.ASA1题图 2题图 4题图 2.如图,∠1=∠2,要使△ABD ≌△ACD ,需添加一个条件, 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ABD ≌△ACD 的是( )A.∠B=∠CB.∠BAD=∠CADC. BD=CDD. AB=AC3.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 AB=8m ,∠A=30°,则DE 等于( )A.1mB.2m C,3m D.4m4.如图,∠EAF=15°,AB=BC=CD=DE=EF ,则∠DEF 等于( )A.90°B. 75°C.70°D.60°5.如图所示,∠BAC =108° ,AB =AC=BE=CD ,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A.6个B.5个C.4个D.3个5题图 6题图 8题图6.已知,如图:AB ∥DE ,AB=DE ,要使ΔABC ≌ΔDEF.(1) 若以“SAS ”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_ _;(2) 若以“ASA ”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__ ___;(3) 若以“AAS ”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_ ;7.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0, 则它的另两个角是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 b ;满足0136422=+-+-b b a a ,则周长为 .8.如图,∠BAC=30º,点D 为∠BA C 角平分线上一点,DE⊥A B 于E ,DF//AB ,交AC 于点F ,DE=5 ,则△AFD 的面积为 . 9.如图,AB=BC=10, AD ⊥BC, AF ⊥CD, BD=4 ,求CE 的长.3题图 E D C B A D CB A F EA21D B C A P N M E D CB A10.如图,在△ABC 中,BD=DC ,∠1=∠2,求证:AD 平分∠BAC.11.如图,在△ABC 中,∠ACB=90°,CE ⊥AB 于点E ,AD=AC ,AF 平分∠CAB•交CE 于点F ,DF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G ,求证:(1)DF ∥BC ; (2)FG=FE.12.如图,长方形ABCD 中,E 是AD 上一点,∠EBC=30º,∠ECD=15º,求证:BC=2CD.13.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A 的平分线, 求证:AB -AC >BD -CD.14.如图,△ABC 和△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B 、C 、E 共线,BD 与AC 、AE 相交于M 、P ,AE 与CD 相交于N.求证:(1)△BCD≌△ACE; (2)∠APB= 度; (3) PC 平分∠BPE 吗?说明理由.15.如图,点P 是等腰Rt △ACB 内任意一点(AC=BC ),连接AP 、BP 、CP ,以CP 为腰作等腰Rt △PCE ,连接BE ,(1)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是 .(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当∠APB=1150 时,求∠PBE 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设∠APC= x 0 ,试探究:△PBE 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能,求满足条E D C BA件的x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下册 5.8《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8《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

A E F D
∵AE=DF(已知)
∴AE+EF=DF+EF ∴AF=DE(等式性质)
在△ABF和△DCE中
AB=DC(已知) BF=CE(已知)
C 图4
AF=DE(已证)
∴ △ABF≌△DCE(SSS)
例3、如图5,OA=OB,OC=OD,∠O=50°, ∠D=35°,则∠AEC等于( ) A、60° ° C、45° ° B、50 D、30


∠1=∠2(已证)
AQ=QP(已知) ∴ △ABQ≌△ACP(SAS) ∴BQ=CP(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感悟与反思:
1、平行——角相等; 2、对顶角——角相等; 3、公共角——角相等; 4、角平分线——角相等;
5、垂直——角相等;
6、中点——边相等; 7、公共边——边相等; 8、旋转——角相等,边相等。
CD相交于点O,AE=AD,要使△ABE≌△ACD, 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
D O B 图1


例1、如图2,AB、CD相交于点O,O是AB的中点,AC∥DB, 那么OC与OD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C 解:∵O是AB的中点(已知) ∴AO=BO(中点定义) ∵AC∥DB(已知) ∴ ∠A=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OC和△BOD中 ∠A= ∠B(已证) AO=BO(已证) ∠ AOC= ∠ BOD(对顶角相等) D 图2 B A O
但△ABC和△ADE不全等
结论: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特别注意边和 角“位置上对应相等” 。
如图,已知AC平分∠BCD,要说明△ABC≌△ADC,还 需要增加一个什么条件?请说明理由。
B
BC=CD
或∠BAC=∠DAC 或∠B=∠D

专题4.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八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七年级下册

专题4.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八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七年级下册

专题4.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八大题型】【北师大版】【题型1全等图形的概念】 (1)【题型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判断】 (4)【题型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长度)】 (6)【题型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 (9)【题型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结论)】 (12)【题型6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究角度之间的关系)】 (17)【题型7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动点问题)】 (21)【题型8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题)】 (25)【题型1全等图形的概念】【例1】(2022春•偃师市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B.图形全等,只与形状、大小有关,而与它们的位置无关C.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分析】直接利用全等图形的定义与性质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正确,不合题意;B.图形全等,只与形状、大小有关,而与它们的位置无关,正确,不合题意;C.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但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变式1-1】(2021秋•思南县期中)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能完全重合;②如果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③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图形;④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直接利用全等图形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①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能完全重合,故此选项不合题意;②如果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故此选项符合题意;③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④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变式1-2】(2021秋•蔡甸区期中)如图,有①~⑤5个条形方格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则②~⑤中由实线围成的图形与①中由实线围成的图形全等的有()A.②③④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⑤【分析】本题可通过旋转,看后边四个实线图形能和①中图形完全重合的便是①的全等形.【解答】解:②以右下角顶点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后,两个实线图形刚好重合,③中为平行四边形,而①中为梯形,所以不能和①中图形完全重合,④可上下反转成②的情况,然后旋转可和①中图形完全重合,⑤可旋转180°后可和①中图形完全重合,故选:C.【变式1-3】(2021春•宁德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沿着图中的虚线,可以将该图形分割成2个全等的图形.在所有的分割方案中,最长分割线的长度等于.【分析】沿着图中的虚线,可以将该图形分割成2个全等的图形.画出所有的分割方案,即可得到最长分割线的长度.【解答】解:分割方案如图所示:由图可得,最长分割线的长度等于7.故答案为:7.【知识点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另外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均相等)【题型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判断】【例2】(2021秋•南沙区期末)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的度数是()A.115°B.65°C.40°D.25°【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2=180°﹣115°﹣25°=40°,∵两个三角形全等,∴∠1=∠2=40°,故选:C.【变式2-1】(2021秋•大连期中)如图,△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和AC 是对应边,其它对应边及对应角正确的是()A.∠ANB和∠AMC是对应角B.∠BAN和∠CAB是对应角C.AM和BM是对应边D.BN和CN是对应边【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在对应位置,按顺序找即可.关键要细心,找对对应角和对应边.【解答】解:∵△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对应边:AN与AM,BN与CM;对应角:∠BAN=∠CAM,∠ANB=∠AMC.故选:A.【变式2-2】(2021春•泰兴市期末)边长都为整数的△ABC和△DEF全等,AB与DE是对应边,AB=2,BC=4,若△DEF的周长为奇数,则DF的值为()A.3B.4C.3或5D.3或4或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AC的范围,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求解.【解答】解:AC的范围是2<AC<6,则AC的奇数值是3或5.△ABC和△DEF全等,AB与DE是对应边,则DE=AB=2,当DF=AC时,DF=3或5.当DF=BC时,DF=4.故选:D.【变式2-3】(2021秋•鲁甸县期末)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3x﹣2,2y﹣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列出方程,解方程分别求出x 、y ,计算即可,注意分类讨论.【解答】解:∵两个三角形全等,∴3x ﹣2=5,2y ﹣1=7或3x ﹣2=7,2y ﹣1=5,解得:x =73,y =4或x =3,y =3,则x +y =193或6,故答案为:193或6.【题型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长度)】【例3】(2021秋•青田县期末)如图,已知△ABC ≌△DEF ,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BF =8cm ,BE =2cm ,则CE 的长度()cm .A .5B .4C .3D .2【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 =EF ,求出BE =CF =2cm ,再求出答案即可.【解答】解:∵△ABC ≌△DEF ,∴BC =EF ,∴BC ﹣CE =EF ﹣CE ,∴BE =CF ,∵BE =2cm ,∴CF =BE =2cm ,∵BF =8cm ,∴CE=BF﹣BE﹣CF=8﹣2﹣2=4(cm),故选:B.【变式3-1】(2022秋•巴南区期末)如图,△ABC≌△BDE,AB⊥BD,AB=BD,AC=4,DE=3,CE的长为()A.1B.2C.3D.4【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BDE,∴BE=AC=4,BC=DE=3,∴CE=BE﹣BC=1,故选:A.【变式3-2】(2020秋•永嘉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C≌△DBE,点A,C分别对应点D,E,BC交DE于点F,∠ABD=∠E,若BE=10,CF=4,则EF的长为()A.4B.5C.6D.7【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可得:∠ABC=∠DBE,进而得出∠ABD=∠FBE,得出∠FBE=∠E,得出BF=EF即可.【解答】解:∵△ABC≌△DBE,∴∠ABC=∠DBE,BE=BC,∴∠ABC﹣∠DBF=∠DBE﹣∠DBF,即∠ABD=∠FBE,∵∠ABD=∠E,∴∠FBE=∠E,∴BF=EF=BC﹣CF=10﹣4=6,故选:C.【变式3-3】(2021春•沙坪坝区期末)如图,△ABC中,点D、点E分别在边AB、BC上,连结AE、DE,若△ADE≌△BDE,AC:AB:BC=2:3:4,且△ABC的周长比△AEC 的周长大6.则△AEC的周长为.【分析】由AC:AB:BC=2:3:4,可设AC=2x,AB=3x,BC=4x.△ABC的周长比△AEC的周长大6,可推断出x=2,故AC=4,BC=8.由△ADE≌△BDE,得AE=BE,故CAEC=AE+EC+AC=BE+EC+AC=BC+AC=12.△【解答】解:∵△ADE≌△BDE,∴BE=AE.∴CAEC=AE+EC+AC=BE+EC+AC=BC+AC.△∵AC:AB:BC=2:3:4,∴设AC=2x,AB=3x,BC=4x.∵△ABC的周长比△AEC的周长大6,∴CABC﹣C△AEC=6.△∴(AB+BC+AC)﹣(BC+AC)=6.∴AB=3x=6.∴x=2.∴AC=2x=4,BC=4x=8.∴CAEC=BC+AC=8+4=12.△故答案为:12.【题型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例4】(2022春•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ABC≌△A′B′C′,边B′C′过点A且平分∠BAC交BC于点D,∠B=27°,∠CDB′=98°,则∠C′的度数为()A.60°B.45°C.43°D.34°【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DB,根据三角形内角定理求出∠BAD,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C,进而求出∠C,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CDB′=98°,∴∠ADB=∠CDB′=98°,∴∠BAD=180°﹣∠B﹣∠ADB=55°,∵AB′平分∠BAC,∴∠BAC=2∠BAD=110°,∴∠C=180°﹣∠B﹣∠BAC=43°,∵△ABC≌△A′B′C′,∴∠C′=∠C=43°,故选:C.【变式4-1】(2021秋•民权县期末)如图,△ABC≌△ADE,且AE∥BD,∠BAD=94°,则∠BAC的度数的值为()A.84°B.60°C.48°D.4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EAD,AB=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DB=∠ABD=4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AD=∠ADB=43°,再求出答案即可.【解答】解:∵△ABC≌△ADE,∴∠BAC=∠EAD,AB=AD,∵∠BAD=94°,∴∠ADB=∠ABD=12×(180°﹣∠BAD)=43°,∵AE∥BD,∴∠EAD=∠ADB=43°,∴∠BAC=∠EAD=43°,故选:D.【变式4-2】(2021秋•招远市期中)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过点A作AF⊥CD,垂足为点F,若∠BCE=56°,则∠CAF的度数为()A.36°B.24°C.56°D.34°【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A=∠ECD,求出∠BCE=∠ACF,求出∠ACF =56°,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出即可.【解答】解:∵△ABC≌△DEC,∴∠BCA=∠ECD,∴∠BCA﹣∠ECA=∠ECD﹣∠ECA,即∠BCE=∠ACF,∵∠BCE=56°,∴∠ACF=56°,∵AF⊥CD,∴∠AFC=90°,∴∠CAF=90°﹣∠ACF==34°,故选:D.【变式4-3】(2022春•武侯区期末)如图,在△ABC中,在边BC上取一点D,连接AD,在边AD上取一点E,连接CE.若△ADB≌△CDE,∠BAD=α,则∠ACE的度数为()A.αB.α﹣45°C.45°﹣αD.90°﹣α【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DE,AD=CD,∠DCE=∠BAD,进一步可得∠CDE=90°,∠ACD=45°,即可求出∠ACE的度数.【解答】解:∵△ADB≌△CDE,∴∠ADB=∠CDE,AD=CD,∠DCE=∠BAD,∵∠ADB+∠CDE=180°,∴∠CDE=90°,∴∠ACD=∠CAD=45°,∵∠BAD=α,∴∠DCE=α,∴∠ACE=45°﹣α,故选:C.【题型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结论)】【例5】(2022•龙岗区模拟)如图,△ABC≌△A′B′C,且点B′在AB边上,点A′恰好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CB′=∠ACA′B.∠ACB=2∠BC.∠B′CA=∠B′AC D.B′C平分∠BB′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B′C,∠ACB=∠A′CB′,∠B=∠A′B′C,再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BC≌△A′B′C,∴BC=B′C,∠ACB=∠A′CB′,∠B=∠A′B′C,A.∵∠ACB=∠A′CB′,∴∠ACB﹣∠ACB′=∠A′CB′﹣∠ACB′,∴∠BCB′=∠ACA′,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BC=B′C,∴∠B=∠CB′B,∴∠A′CB′=∠B+∠BB′C=2∠B,∵∠ACB=∠A′CB′,∴∠ACB=2∠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能推出∠B′CA=∠B′A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B=∠BB′C,∠B=∠A′B′C,∴∠A′B′C=∠BB′C,即B′C平分∠BB′A′,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5-1】(2021春•海口期末)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结合图象解答即可.【解答】解:∵△ABC≌△AEF,∴AC=AF,故①正确;∠EAF=∠BAC,∴∠FAC=∠EAB≠∠FAB,故②错误;EF=BC,故③正确;∠EAB=∠FAC,故④正确;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③④共3个.故选:C.【变式5-2】(2021秋•新乐市期末)如图,△ABD≌△EBC,AB=12,BC=5,A,B,C 三点共线,则下列结论中:①CD⊥AE;②AD⊥CE;③∠EAD=∠ECD;正确的是【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延长AD交EC于点N,延长CD交AE于点M,∵△ABD≌△EBC,∴∠ABD=∠EBC,AB=EB,BD=BC,∠DAB=∠CEB,∵∠ABD+∠EBC=180°,∠BAE=∠BEA,∠BDC=∠BCD,∴∠ABD=∠EBC=90°,∴∠BAE=∠BEA=45°,∠BDC=∠BCD=45°,∴∠BAE+∠BCD=90°,∴∠AMC=90°,∴CD⊥AE,故①正确;∵∠CEB+∠ECB=90°,∠BAD=∠BEC,∴∠BAD+∠ECB=90°,∴∠ANC=90°,∴AD⊥CE,故②正确;∵∠ADB=∠EAD+∠AED=∠EAD+45°,∠ECB=∠ECD+∠BCD=∠ECD+45°,∠ADB=∠ECB,∴∠EAD=∠ECD,故③正确;故填:①②③.【变式5-3】(2021秋•五常市期末)如图,点E是CD上的一点,Rt△ACD≌Rt△EBC,则下结论:①AC=BC,②AD∥BE,③∠ACB=90°,④AD+DE=BE,成立的有个.【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E,CD=BC,∠ACD=∠CBE,∠D=∠BCE,根据以上结论即可推出AC<BC,∠D≠∠BED,∠ACB=90°,AD+DE=CD=BC>BE,即可判断各个小题.【解答】解:∵Rt△ACD≌Rt△EBC,∴AC=BE,∵在Rt△BEC中,BE<BC,∴AC<BC,∴①错误;∵∠CAD=∠CEB=∠BED=90°,∠D<∠CAD,∴∠D≠∠BED,∴AD和BE不平行,∴②错误;∵Rt△ACD≌Rt△EBC,∴∠ACD=∠CEE,∠D=∠BCE,∵∠CAD=90°,∴∠ACD+∠D=90°,∴∠ACB=∠ACD+∠BDE=90°,∴③正确;∵Rt△ACD≌Rt△EBC,∴AD=CE,CD=BC,CD=CE+DE=AD+DE=BC,∵BE<BC,∴AD+DE>BE,∴④错误;故答案为:1.【题型6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究角度之间的关系)】【例6】(2022•长春二模)如图,△AOB≌△ADC,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O=∠D=90°,记∠OAD=α,∠ABO=β,当BC∥OA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α=βB.α=2βC.α+β=90°D.α+2β=18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A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O =∠CAD,然后求出∠BAC=α,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表示出∠OBC,整理即可.【解答】解:∵△AOB≌△ADC,∴AB=AC,∠BAO=∠CAD,∴∠BAC=∠OAD=α,在△ABC中,∠ABC=12(180°﹣α),∵BC∥OA,∴∠OBC=180°﹣∠O=180°﹣90°=90°,∴β+12(180°﹣α)=90°,整理得,α=2β.故选:B.【变式6-1】(2021秋•林州市期末)如图,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BC,CA 上(不与顶点重合),设∠BAC=α,∠FED=θ.若△BED≌△CFE,则α,θ满足的关系是()A.α+θ=90°B.α+2θ=180°C.α﹣θ=90°D.2α+θ=180°【分析】由∠BAC=α,得∠B+∠C=180°﹣α,根据△BED≌△CFE,即有∠B=∠C=90°−12α,∠BDE=∠FEC,故∠FEC+∠BED=90°+12α,从而90°+12α+θ=180°,即可答案.【解答】解:∵∠BAC=α,∴∠B+∠C=180°﹣α,∵△BED≌△CFE,∴∠B=∠C=90°−12α,∠BDE=∠FEC,∴∠BDE+∠BED=180°﹣∠B=180°﹣(90°−12α)=90°+12α,∴∠FEC+∠BED=90°+12α,∵∠FED=θ,∠FEC+∠BED+∠FED=180°,∴90°+12α+θ=180°,∴α+2θ=180°,故选:B.【变式6-2】(2022春•徐汇区校级期末)如图,N,C,A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ABC中,∠A:∠ABC:∠ACB=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B.1:3C.2:3D.1:4【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角的比,求出三角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各角之间的关系求出∠BCM、∠BCN的度数可求出结果.【解答】解:在△ABC中,∠A:∠ABC:∠ACB=3:5:10设∠A=3x°,则∠ABC=5x°,∠ACB=10x°3x+5x+10x=180解得x=10则∠A=30°,∠ABC=50°,∠ACB=100°∴∠BCN=180°﹣100°=80°又△MNC≌△ABC∴∠ACB=∠MCN=100°∴∠BCM=∠NCM﹣∠BCN=100°﹣80°=20°∴∠BCM:∠BCN=20°:80°=1:4故选:D.【变式6-3】(2022•定远县模拟)如图,锐角△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ADC≌△ADC′,△AEB≌△AEB′,且C′D∥EB′∥BC,BE、CD交于点F,若∠BAC=α,∠BFC=β,则()A.2α+β=180°B.2β﹣α=145°C.α+β=135°D.β﹣α=60°【分析】延长C′D交AC于M,如图,根据全等的性质得∠C′=∠ACD,∠C′AD=∠CAD=∠B′AE=α,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得∠C′MC=∠C′+∠C′AM=∠C′+2α,接着利用C′D∥B′E得到∠AEB=∠C′MC,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到∠AEB′=180°﹣∠B′﹣α,则∠C′+2α=180°﹣∠B′﹣α,所以∠C′+∠B′=180°﹣3α,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角代换得到∠BFC=∠C=α+∠C′+∠B′,所以∠BFC=β=180°﹣2α,进一步变形后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延长C′D交AC于M,如图,∵△ADC≌△ADC′,△AEB≌△AEB′,∴∠C′=∠ACD,∠C′AD=∠CAD=∠B′AE=α,∴∠C′MC=∠C′+∠C′AM=∠C′+2α,∵C′D∥B′E,∴∠AEB′=∠C′MC,∵∠AEB′=180°﹣∠B′﹣∠B′AE=180°﹣∠B′﹣α,∴∠C′+2α=180°﹣∠B′﹣α,∴∠C′+∠B′=180°﹣3α,∵β=∠BFC=∠BDF+∠DBF=∠DAC+∠ACD+∠B'=α+∠ACD+∠B′=α+∠C′+∠B′=α+180°﹣3α=180°﹣2α,即:2α+β=180°.故选:A.【题型7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动点问题)】【例7】(2021秋•柘城县期中)如图,∠C=∠CAM=90°,AC=8cm,BC=4cm,点P 在线段AC上,以2cm/s速度从点A出发向点C运动,到点C停止运动.点Q在射线AM 上运动,且PQ=AB.若△ABC与△PQA全等,则点P运动的时间为()A.4s B.2s C.2s或3s或4s D.2s或4s【分析】分△ABC≌△PQA和△ABC≌△QPA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当△ABC≌△PQA时,AP=AC=8,∵点P的速度为2cm/s,∴8÷2=4(s);当△ABC≌△QPA时,当AP=BC=4,∵点P的速度为2cm/s,∴4÷2=2(s)故选:D.【变式7-1】(2021春•浦东新区校级期末)△ABC中,AB=AC=12厘米,∠B=∠C,BC=9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v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3厘米/秒,则当△BPD与△CQP全等时,v的值为()A.2.5B.3C.2.25或3D.1或5【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BPD≌△CP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则BD=CQ=6厘米,BP=CP=12BC=12×9=4.5(厘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即可求得;②若△BPD≌△CQP,则CP=BD=6厘米,BP=CQ,得出v=3.【解答】解:∵△ABC中,AB=AC=12厘米,点D为AB的中点,∴BD=6厘米,若△BPD≌△CPQ,则需BD=CQ=6厘米,BP=CP=12BC=12×9=4.5(厘米),∵点Q的运动速度为3厘米/秒,∴点Q的运动时间为:6÷3=2(s),∴v=4.5÷2=2.25(厘米/秒);若△BPD≌△CQP,则需CP=BD=6厘米,BP=CQ,∴v=3,∴v的值为:2.25或3,故选:C.【变式7-2】(2021春•和平区期末)如图,CA⊥AB于点A,AB=8,AC=4,射线BM⊥AB于点B,一动点E从A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沿射线AB运动,点D为射线BM上一动点,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CB,若点E经过t秒(t>0),△DEB与△BCA全等,则t的值为秒.【分析】此题要分两种情况:①当E在线段AB上时,②当E在BN上,再分别分成两种情况AC=BE,AB=BE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①当E在线段AB上,AC=BE时,△ACB≌△BED,∵AC=4,∴BE=4,∴AE=8﹣4=4,∴点E的运动时间为4÷2=2(秒);②当E在BN上,AC=BE时,∵AC=4,∴BE=4,∴AE=8+4=12,∴点E的运动时间为12÷2=6(秒);③当E在BN上,AB=EB时,△ACB≌△BDE,AE=8+8=16,点E的运动时间为16÷2=8(秒),故答案为:2,6,8.【变式7-3】(2021春•高新区期末)如图,△ABC中,∠ACB=90°,AC=6,BC=8.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每秒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作QF ⊥l于F,当点P运动秒时,以P、E、C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Q、F、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分析】根据题意分为五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P=CQ,代入得出关于t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分为五种情况:①如图1,P在AC上,Q在BC上,则PC=6﹣t,QC=8﹣3t,∵PE⊥l,QF⊥l,∴∠PEC=∠QFC=90°,∵∠ACB=90°,∴∠EPC+∠PCE=90°,∠PCE+∠QCF=90°,∴∠EPC=∠QCF,∵△PCE≌△CQF,∴PC=CQ,即6﹣t=8﹣3t,t=1;②如图2,P在BC上,Q在AC上,则PC=t﹣6,QC=3t﹣8,∵由①知:PC=CQ,∴t ﹣6=3t ﹣8,t =1;t ﹣6<0,即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③当P 、Q 都在AC 上时,如图3,CP =6﹣t =3t ﹣8,t =72;④当Q 到A 点停止,P 在BC 上时,AC =PC ,t ﹣6=6时,解得t =12.⑤P 和Q 都在BC 上的情况不存在,因为P 的速度是每秒1cm ,Q 的速度是每秒3cm ;答:点P 运动1或72或12秒时,以P 、E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上以O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故答案为:1或72或12.【题型8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题)】【例8】(2021秋•大化县期中)如图所示,已知△ABD ≌△CFD ,AD ⊥BC 于D .(1)求证:CE ⊥AB ;(2)已知BC =7,AD =5,求AF 的长.【分析】(1)由△ABD ≌△CFD ,得出∠BAD =∠DCF ,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DC ,即可得出BD =DF ,进而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ABD≌△CFD,∴∠BAD=∠DCF,又∵∠AFE=∠CFD,∴∠AEF=∠CDF=90°,∴CE⊥AB;(2)解:∵△ABD≌△CFD,∴BD=DF,∵BC=7,AD=DC=5,∴BD=BC﹣CD=2,∴AF=AD﹣DF=5﹣2=3.【变式8-1】(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如图,A,E,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C≌△DAE.(1)线段DE,CE,B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请你猜想△ADE满足什么条件时,DE∥BC,并证明.【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C,DE=AC,再求出答案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D=∠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DEC,再根据邻补角互补得出∠AED+∠DEC=180°,再求出∠AED=90°即可.【解答】(1)解:DE=CE+BC.理由:∵△ABC≌△DAE,∴AE=BC,DE=AC.∵A,E,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C=AE+CE,∴DE=CE+BC;(2)猜想:DE∥BC,则∠DEC=∠C.∵△ABC≌△DAE,∴∠AED=∠C,∴∠AED=∠DEC.又∵∠AED+∠DEC=180°,∴∠AED=∠DEC=90°,∴当△ADE满足∠AED=90°时,DE//BC.【变式8-2】(2021秋•灌云县月考)如图所示,A,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C≌△DAE.(1)求证:BC=DE+CE;(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BC∥DE?【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C,AC=DE,再求出答案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CE=∠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E,求出∠ACB=∠BCE,再求出答案即可.【解答】(1)证明:∵△ABC≌△DAE,∴AE=BC,AC=DE,又∵AE=AC+CE,∴BC=DE+CE;(2)解:∵BC∥DE,∴∠BCE=∠E,又∵△ABC≌△DAE,∴∠ACB=∠E,∴∠ACB=∠BCE,又∵∠ACB+∠BCE=180°,∴∠ACB=90°,即当△ABC满足∠ACB为直角时,BC∥DE.【变式8-3】(2021秋•定远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ACD≌△ECD,△CEF≌△BEF,∠ACB=90°.(1)求证:CD⊥AB;(2)求∠B的度数;(3)求证:EF∥AC.【分析】(1)由△ACD≌△ECD可得出∠ADC=∠EDC,结合点A、D、E、B共线即可得出∠ADC=∠EDC=90°,即CD⊥AB;(2)设∠B=α,根据△ACD≌△ECD、△CEF≌△BEF可得出∠A=∠CED、∠B=∠BCE,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关于α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全等的性质得∠EFB=∠EFC,再利用平角定义得到∠EFB=90°,则∠ACB =∠EFB,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判断EF∥AC.【解答】(1)证明:∵△ACD≌△ECD,∴∠ADC=∠EDC.∵点A,D,E,B共线,∴∠ADC+∠EDC=180°,∴∠ADC=∠EDC=90°,∴CD⊥AB;(2)解:设∠B=α,∵△ACD≌△ECD,△CEF≌△BEF,∴∠A=∠CED,∠B=∠BCE=α,∵∠CED=∠B+∠BCE,∠A+∠B+∠ACB=180°,∴2α+α+90°=180°,∴α=30°,即∠B=30°;(3)证明:∵△CEF≌△BEF,∴∠EFC=∠EFB,而∠EFB+∠EFC=180°,∴∠EFB=90°,∵∠ACB=90°,∴∠ACB=∠EFB,∴EF∥AC.。

专题复习 21全等三角形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复习 21全等三角形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tan∠MCN= =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函数,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7.(2014年山东泰安,第16题3分)将两个斜边长相等的三角形纸片如图①放置,其中∠ACB=∠CED=90°,∠A=45°,∠D=30°.把△DCE绕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②,连接D1B,则∠E1D1B的度数为( )
解答:过点A作AD⊥x轴于点D,过点B作BE⊥x轴于点E,过点C作CF∥y轴,过点A作AF∥x轴,交点为F,
∵四边形AOBC是矩形,∴AC∥OB,AC=OB,∴∠CAF=∠BOE,
在△ACF和△OBE中, ,∴△CAF≌△BOE(AAS),
∴BE=CF=4﹣1=3,∵∠AOD+∠BOE=∠BOE+∠OBE=90°,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并求出△ABC和△D1CB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2014•新疆,第14题5分)如图,Rt△ABC中,∠ABC=90°,DE垂直平分AC,垂足为O,AD∥BC,且AB=3,BC=4,则AD的长为.
考点:
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答:
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过P作PN⊥BC,交BC于点N,
分析: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BAD与∠CAD′的关系,根据SAS,可得△BAD与△CAD′的关系,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与CD′的关系,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解答:
解:作AD′⊥AD,AD′=AD,连接CD′,DD′,如图:,
∵∠BAC+∠CAD=∠DAD′+∠CAD,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复习课件—全等三角形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复习课件—全等三角形

参考文献
1 相关教材
推荐相关教材,供深入学习和参考。
2 参考资料
提供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参考资料。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复习课 件—全等三角形
本课程将帮助你深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并提供实用 的应用技巧和复习要点,为你的数学考试做好准备性质和判定条件。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SSS判定法
应用实例
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全等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
练习与作业
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决全等三角形问题的 能力。
作业题
应用所学理论,解决更加复杂的全等三角形 问题。
总结与归纳
1 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要点
总结并回顾全等三角形的重点知识。
2 备考技巧与策略
分享备考数学考试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你取得优异成绩。
了解SSS判定法在判断三角形全等时的应用。
ASA判定法
掌握ASA判定法并了解其在判定全等三角形 中的重要性。
SAS判定法
学习SAS判定法的使用及其在全等三角形中的 作用。
RHS判定法
解析RHS判定法,探究其在判定全等三角形 时的实际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解决几何问题
了解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几何问题。

北师版七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

北师版七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

C
A
即∠BAC=∠DAE
又∵∠B=∠D
AC=AE
根据“AAS”,就可以得到
∴ △ABC≌ △ADE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6.如图(6)是某同学自己做的风筝,他根据 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 ∠ABC=∠ADC。请用所学的知识给予说明。
解:连接AC
∵ AB=AD,BC=DC 又∵AC=AC 根据“SSS”就可以得到
(1):已知两边----
找第三边 (SSS) 找夹角 (SAS)
(2):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
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
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 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 找这边的对角 (AAS) 找一角(AAS)
(3):已知两角---
找两角的夹边(ASA)
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注意:1、“分别对应相等”是关键;
E(C)
A
D

B
C
第二十九页,共32页。
结语
谢谢大家!
第三十二页,共32页。
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
一、挖掘“隐含条件”判全等
AD
1.如图(1),AB=CD,AC=BD,则
△ABC≌△DCB吗?说说理由
B 图(1) C
2.如图(2),点D在AB上,点E在AC上, B
D
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 O
A
∠B=20°,CD=5cm,则∠C= 20°, BE= 5cm.说说理由.

(AAS)
∠CBA=∠DBA
第十三页,共32页。
如图,已知∠1= ∠2,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可 得△ABC≌ △CDA,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一、知识回顾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有 : , , , , (简记形式)3.等腰三角形:(1)定义 ;(2)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简记为②“三线合一”是指 . ③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是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定义) ② ;简记 .4.等边三角形:(1)定义:腰和底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 ;(2)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边 ,②等边三角形三内角 ,都为 . ③等边三角形对称性,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是 .④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的 的一半.(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②三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③有两个角为600的三角形是 ;④有一个角为600的 是等边三角形.二、典例讲解1.利用相等线段的和差找对应边相等证明三角形全等.例1.如图,在△ABC 与△FED 中,AD=CF ,BC=DE ,BC ∥DE ;求证:AB ∥FE.2.利用相等角的和差找对应角相等证明三角形全等.例2.如图, 若AB=AE, ∠1=∠2=∠EFB ,那么AF=AC 吗?说明理由.D A B C F EF E D C B A E D B C A F EDC B AEDC B A3.利用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相等的边或角,再次证明三角形全等解题(两次全等)例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E ⊥BD,CF ⊥BD, AB=CD, AE=CF ,试判断AD 与BC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4.通过添加辅助线,完成解题.例4.如图,在△ACB 中,∠C=900,AD 平分∠CAB ,DB=DE ,(1)若AC=8,AB=10 , S △ABC =24 ,求CD 的长.(2)探究线段AB 、AC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5.等腰三角形问题.例5.如图,点E 在△ABC 的AC 边的延长线上,D 点在AB 边上,DE 交BC 于点F ,DF=EF ,BD=C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6.等边三角形问题.例6.如图,已知△ABC 、△ADE 是等边三角形.(1)找出图中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2)猜想线段AC 、CE 、CD 三者有何数量关系,说明理由.A B F C E 1 2B A F E DC E FD BCA知识应用:1.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A.SSSB.SASC.AASD.ASA1题图 2题图 4题图2.如图,∠1=∠2,要使△ABD ≌△ACD ,需添加一个条件, 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ABD ≌△ACD 的是( )A.∠B=∠CB.∠BAD=∠CADC. BD=CDD. AB=AC3.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 AB=8m ,∠A=30°,则DE 等于( )A.1mB.2m C,3m D.4m4.如图,∠EAF=15°,AB=BC=CD=DE=EF ,则∠DEF 等于( )A.90°B. 75°C.70°D.60°5.如图所示,∠BAC =108° ,AB =AC=BE=CD ,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A.6个B.5个C.4个D.3个5题图 6题图 8题图6.已知,如图:AB ∥DE ,AB=DE ,要使ΔABC ≌ΔDEF.(1) 若以“SAS ”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_ _;(2) 若以“ASA ”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__ ___;(3) 若以“AAS ”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_ ;7.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0, 则它的另两个角是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 b ;满足0136422=+-+-b b a a ,则周长为 .8.如图,∠BAC=30º,点D 为∠BA C 角平分线上一点,DE⊥A B 于E ,DF//AB ,交AC 于点F ,DE=5 ,则△AFD 的面积为 . 9.如图,AB=BC=10, AD ⊥BC, AF ⊥CD, BD=4 ,求CE 的长.3题图 E D C B A D CB A F EPB C A21D B C A P N M E D CB A 10.如图,在△ABC 中,BD=DC ,∠1=∠2,求证:AD 平分∠BAC.11.如图,在△ABC 中,∠ACB=90°,CE ⊥AB 于点E ,AD=AC ,AF 平分∠CAB•交CE 于点F ,DF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G ,求证:(1)DF ∥BC ; (2)FG=FE.12.如图,长方形ABCD 中,E 是AD 上一点,∠EBC=30º,∠ECD=15º,求证:BC=2CD.13.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A 的平分线, 求证:AB -AC >BD -CD.14.如图,△ABC 和△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B 、C 、E 共线,BD 与AC 、AE 相交于M 、P ,AE 与CD 相交于N.求证:(1)△BCD≌△ACE; (2)∠APB= 度; (3) PC 平分∠BPE 吗?说明理由.15.如图,点P 是等腰Rt △ACB 内任意一点(AC=BC ),连接AP 、BP 、CP ,以CP 为腰作等腰Rt △PCE ,连接BE ,(1)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是 .(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当∠APB=1150 时,求∠PBE 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设∠APC= x 0 ,试探究:△PBE 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能,求满足条件的x 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E D C B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一、知识要点1.全等三角形及其相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的数学语言如图1所示,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A′B′C′全等,记作△ABC ≌△A′B′C′,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A′B′C′”.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边、角、边”(或SAS )定理;②“角、边、角”(或ASA )定理;③“角、角、边”(或AAS )定理;④“边、边、边”(或SSS )定理;⑤ “斜边、直角边”(或HL )定理.5.说明全等三角形的思路(ASA)(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SAS)(HL)(SSS) (AAS)(SAS)(ASA)(AAS) 6.应注意的问题(1)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的顶点的字母要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2)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二、1.要牢固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主要有五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三边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5)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

若是Rt △,则除了上述五种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

在判定Rt △是否全等时,首先要用这种方法,若不能判定,再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上述五种)。

从这些方法中不难发现,判定三角形全等,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有三组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组对应边相等。

应注意,没有“AAA”和“SSA”的判定方法,这是因为“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和“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未必全等,前者是很显然的,如图2,△ABC 和△ADE 中,∠A=∠A ,∠1=∠3,∠2=∠4,即三个角对应相等,但它们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并不相等,故它们不全等;至于后者,如图3,△ABC 和△ABD 中,AB=AB ,AC=AD ,∠B=∠B ,即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但它们并不全等。

弄清这些事实,既可牢固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又能避免解(证)题的错误。

至于判定方法的选择,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地,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选择SAS 、AAS 、ASA 来判定;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可选择ASA 、AAS 来判定;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可选择SAS 、SSS 来判定。

2、要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如下几种:(1)平移型 下图的图形属于平移型图形它们可看成是由对应相等的边在同一直线上移动所构成的,故该对应边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而证得。

2、对称型 下面的图形属于对称型图形它们的特征是可沿某一直线对折,且这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3、旋转型 下面的图形属于旋转型图形它们可看成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所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平行线、对顶角、某些角的和或差中。

3、切实掌握用全等三角形证题的基本思路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和对应角相等的重要性质,因此利用全等三角形可证明某些线段或角相等,一般地,有如下两种情况。

(1)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2)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别方法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使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别方法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4)条件中没有现成的全等三角形时,会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用判别方法有些几何问题中,往往不能直接证明一对三角形全等,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三、思想方法1.转化思想:应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测河宽、测池塘宽、测工件内径等实际问题就是转化思想的运用.2.运动变化思想:在研究三角形全等时,经常会出现三角形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律变化,需要运用运动变化的思想进行解决.3.构造图形法:在直接找不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常常通过平移、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4.分析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探索解题途径的方法叫综合法;从结论出发不断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与已知条件关系的方法叫分析法;两头凑的方法就是综合运用分析综合法去寻找证题的一种方法.基本训练1、判断下面各组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1) 2) 3)2、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 =∠C,那么补充下列一具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ACD的是( )A.AD=AE B.∠AEB=∠ADC C.BE=CD D.AB=AC第二题第三题3、已知: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O点,∠1=∠2,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一个角对应相等且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C.有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5、下面条件中, 不能证出Rt△ABC≌Rt△A′B′C′的是()(A.)AC=A'C' , BC=B'C'(B.)AB=A'B' , AC=A'C'(C.) AB=B'C' , AC=A'C'(D.)∠B=∠B' , AB=A'B'7、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 ②BE=CF; ③⊿ACN ≌⊿ABM; 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第7题第8题8.两块含30°角的相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位置摆放,使得两条相等的直角边AC、C1A1共线(1)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并将它们写出来;(2)选择其中一对(⊿ABC≌⊿A1B1C1除外)进行证明.9.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图示说明)10.如图,在△ABC 中,AD ⊥ BC ,CE ⊥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H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件,使△AEH ≌△CEB. 或 或11.如图7,已知∠ACB=∠DBC ,且△ABC 中,AB=6,AC=8,要使△ABC ≌△DCB ,则需_________12.如图已知∠A=∠D ,∠1=∠2,要得到△ABC ≌△DEF ,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A 、∠E=∠B B 、ED=BC C 、AB=EFD 、AF=DC四、考点解密考点一、全等三角形有关的概念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全等形的大小、形状相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例1.如图4,在ABC △中,AB AC =,点E ,D ,F 在边BC 上,且BAD CAD ∠=∠,BE C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分析:由已知条件,AB AC =,点E ,D ,F 在边BC上,且BAD CAD ∠=∠,可知B C ∠=∠,在ABE △和ACF△中,A BA C =,BC ∠=∠,BE CF =,所以(S A SA B E A C F △≌△,AE AF =,BAF CAF ∠=∠. 在ADE △和ADF △中,A E A F =,AD AD =, AF C 图4 B DEAD FAD ∠=∠,所以(SAS)ADE ADF △≌△,DE DF =.在ADB △和ADC △中,A B A C =,AD AD =,BD DC =,所以(SSS)ADB ADC △≌△.同样可知ABF ACE △≌△.所以选(C ).例2.如图5,ABC △是不等边三角形,DE BC =,以D ,E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在DE 上方作1A DE B ∠=∠,1A ED C ∠=∠,根据ASA 可知1A DE ABC △≌△,根据对称性可知在DE 的下方也存在一个这样的全等三角形;在DE 上方作2A DE C ∠=∠,2A DE B ∠=∠,根据ASA可知2A D E A B C△≌△,同样在下方也存在一个这样的三角形;过E 在DE 下方作3DEA B ∠=∠,3DEA C ∠=∠,根据ASA 可知所作是三角形和已知三角形全等,根据对称性可知在DE 的上方也存在这样一个三角形.所以共可作6个三角形与ABC △全等.考点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上述4条还有: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例3.(1)如图6,已知AB =AD ,∠1=∠2,要使△ABC ≌△ADE ,还需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填一个) .(2)已知:如图7,点C 、D 在线段AB 上,PC=P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是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所添条件为 ,你得到的一对全等三角形为 .解析:(1)这是一例条件开放的试题,答案不唯一.因为∠1=∠2,所以∠1+∠DAC=∠2+∠DAC ,即∠BAC =∠DAE ,又AB =AD 已知,故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要使△ABC ≌△ADE ,可以添加的条件是∠B =∠D (ASA )或∠C =∠E (AAS )或AC =AE (SAS ).AB C DE 1 2 图6 ABC DE 图5B(2)与(1)题相比,开放性更强,该题条件和结论都是开放的.所添条件可以是:∠A =∠B (或PA=PB 或AC=BD 或AD=BC 或∠APC =∠BPD 或∠APD =∠BPC )全等三角形为:△PAC ≌△PBD (或△APD ≌△BPC ),证明请同学们给出吧!考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大小、形状相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例4.已知:如图8,△OAD ≌△OBC ,且∠O =70°,∠C =25°,则∠AEB =________度. 120解析:∵△OAD ≌△OBC,∴∠D=∠C =25°,∴∠EAC=∠O+∠D=70°+25°=95°,∴∠AEB=∠C+∠EAC=25°+95°=120°.故填120.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考点四、与三角形全等有关的应用题 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全等三角形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5.某校二(4)班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设计了如下方案:(1)如图9(1)先在平地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B 的点C ,可连结AC 、BC ,并延长AC 到D 、BC 到E ,使DC=AC ,EC=BC ,最后测出DE 的距离即为AB 之长.(2)如图9(2)先过B 点作AB 的垂线BF ,再在BF 上取C 、D 两点,使BC=CD ,接着过点D 作BD 的垂线DE ,交AC 的延长线于E ,测出DE 的长即为A 、B 的距离,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1)是否可行? ,理由是(2)方案(2)是否切实可行? ,理由是 (3)方案(2)中作BF ⊥AB ,ED ⊥BF 的目的是 ;若仅满足∠ABD=∠BDE≠900,方案(2)是否成立? .解:(1)可行,边角边;(2)可行,角边角;(3)使∠ABC=∠EDC ,仍成立评注:本题让我们了解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设计方案不只一种,只要符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方案的操作性很强,需要测量的线段和角度在陆地一侧即可实施.考点五、创新型考题例6.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图①,已知在△ABC 中,AB=AC ,P 是△ABC 内部任意一点,将AP 绕A 顺时针旋转至AQ ,使∠QAP=∠BAC ,连接BQ 、CP ,则BQ=CP .”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证明了△ABQ ≌△ACP ,从而证得BQ=CP 之后,将点P 移到等腰三角形ABC 之外,原题中的条件不变,发现“BQ=CP”仍然成立,请你就图②给出证明.分析:模仿图①的证明可以完成图②的证明,仍然是证明BQ=CP 所在的△AQB ≌△APC,应用SAS 定理达到目的.证明:Q A P B A C∠=∠,QAP PAB PAB BAC∴∠+∠=∠+∠OD AB E 图8 D 图9(1) 图9(2) 图① QPB A A QBP C图②.即QAB PAC ∠=∠.在ABQ △和ACP △中,.AQ AP QAB PAC AB AC =⎧⎪∠=∠⎨⎪=⎩,,ABQ ACP ∴△≌△.BQ CP ∴=.评注:考查同学们从具体、特殊的情形出发去探究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的能力,试题的设计层层递进,为发现规律、证明结论设计了可借鉴的过程,通过前面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提供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类似相关问题,考查了同学们的后续学习的能力.练习:1、如图10,在△ABC 与△DEF 中,给出以下六个条件中(1)AB =DE (2)BC =EF(3)AC =DF (4)∠A =∠D (5)∠B =∠E (6)∠C =∠F ,以其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不能..判断△ABC 与△DEF 全等的是( ) A 、(1)(5)(2) B 、(1)(2)(3) C 、(4)(6)(1) D 、(2)(3)(4)2、已知:如图11,CE ⊥AB 于点E ,BD ⊥AC 于点D ,BD 、CE 交于点O ,且AO 平分∠BAC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___对.3、如图12,AB ,CD 相交于点O ,AB=CD ,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OD ≌△COB ,你添加的条件是 (只需写一个).4、已知:如图13,B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 DE ∥,AC CE =,ACD B ∠=∠.求证:ABC CDE △≌△. 5、如图14,小明为了测量河的宽度,他先站在河边的C 点面向河对岸,压低帽檐使目光正好落在河对岸的岸边A 点,然后他姿态不变原地转了1800,正好看见他所在岸上的一块石头B 点,他度量了BC=30米,你能猜出河有多宽吗?6、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ABC 、△A 1B 1C 1均为锐角三角形,AB=A 1B 1,BC=B 1C l ,∠C=∠C l .求证:△ABC ≌△A 1B 1C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分别过点B ,B 1作BD ⊥CA 于D ,B 1 D 1⊥C 1 A 1于D 1.则∠BDC=∠B 1D 1C 1=900,∵BC=B 1C 1,∠C=∠C 1,∴△BCD ≌△B 1C 1D 1,∴BD=B 1D 1. B A C D 图14 A D BCE 图1 图13 DB C AO图12CE O DB A(2)归纳与叙述: 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参考答案:1、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及给出的四个答案,一一加以辨别,因为用(SAS )识别法中,两边对应相等的话,一定要夹角对应相等,所以答案(D )不能..判断△ABC 与△DEF 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