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波的能量、
16-3波的能量 波的能量密度
10-6
10-10 10-11 10-12
60
20 10 0
正常
轻 极轻
16.4 波的能量
波的能量密度
小
一、波的能量
结
1 x 2 2 2 dEk dEp ( dV ) A sin (t ) 2 u x 2 2 2 二、波的能量密度 w A sin (t ) u 1 三、能流和能流密度 P uSw uSA2 2 2 1 2 2 I w u A u 2
I LI lg I0
贝尔(B)
I LI 10 lg I0
分贝( dB )
16.4 波的能量
波的能量密度
几种声音近似的声强、声强级和响度
声源 引起痛觉的声音 炮声 交通繁忙的街道 声强 W/m2 1 10-1 10-5 声强级dB 120 110 70 震耳 响 响度
通常的谈话
耳语 树叶的沙沙声 引起听觉的最弱声音
E ISt
1.58 10 4.0 10 60
5
4
3792 J
16.4 波的能量
波的能量密度
例:一平面简谐波,频率为300Hz,波速为340m/s, 在截面面积为0.03m2的管内空气中传播,若在10s内 通过截面的能量为0.027J,求: (2)波的平均能流密度; (1)通过截面的平均能流; (3)波的平均能量密度。
单位:W/m2
16.4 波的能量
波的能量密度
平面波的振幅
在均匀不吸收能量的媒质中传播的平面波 在行进方向上振幅不变。 因为
I1S1 I 2 S2
S1 S2 S
S1
u
S2
1 1 2 2 2 2 u A1 S1 u A2 S 2 2 2
流体力学膨胀波和激波讲解
c2 {[2kMa12 (k 1)][2 (k 1)Ma12 ]}0.5
c1
k 1
(k 1)Ma12
6.马赫数比
Ma2 Ma12 (k 1) / 2 Ma1 kMa12 (k 1) / 2
第四节 斜激波
第三节 正激波前后的参数关系
气体在绝热的管内流动产生正激波。激波上游 (波后)和下游(波前)的参数分别以下脚标“1”、
“2” 表示。设激波等速移动,并将坐标系固连在激波 上,这样无论激波运动与否,均可将激波视为静止 的。通常把这种激波叫做定常运动的正激波或驻址 正激波。若激波面的面积为A(垂直于纸面),并设
vsv
p2 p1
1
(a)
A -为圆管横截面的面积
应用连续性方程:A1vs A2 (vs v)
v
2 1 2
vs
(b)
联立 (a) 和(b) 得正激波的传播速度 :
vs
p2 p1 2 2 1 1
p2 1 p1 p1
1 1 1 2
(9-1)
二、正激波
由式(9-1)可见,随着激波强度的增大(p2 / p1 ,2 / 1 增大),激波 的传播速度也增大。若激波强度很弱,即 p2 / p1 1 ,2 / 1 1 。 此时激波已成为微弱压缩波,则式(9-1)可写成:
vs
p2 p1
2 1
dp c
d
上式表示微弱压缩波是以声速传播的.
正激波的形成过程:见图9-7直圆管在活塞右 侧是无限延伸的,开始时管道中充满静止气体 如(a)所示,活塞向右突然作加速运动,在一 段时间内速度逐步加大到v,然后以等速v运动. 活塞表面靠近的气体依次引起微弱的扰动, 这些扰动波一个个向右传播。 如(b)所示,当活塞不断向右加速时,一道接 一道的扰动波向右传播,而且后续波的波速总 是大于现行波的波速,所以后面的波一定能追 上前面的波。 如(c)所示,无数个小扰动弱波叠加在一起形 成一个垂直面的压缩波,这就是正激波。
9-3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E
S
H
平面电磁波能流密度平均值
S
1 2
E0 H 0
振荡偶极子的平均辐射功率 p p02 4 4
12πu
9 – 3 电磁场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第九章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偶极子单位时间通过球面辐射出去的能量
P
S
ds
EH
r
2
s
indd
E(r,t) p0 2 sin cos(t r )
D
E
1 2
0E2
磁场能量密度:
wm
1 2
B
H
能流密度 第九章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场能量密度:
w
1 2
0E2
1 2
0H
2
由于电磁场能量以电磁波相同的速度传播, 上式即为电磁波的能量密度。
二 电磁波能流密度
单位时间流过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 电磁波能量—能流密度.
S
wu
u 2
(0E 2
0H
2)
9 – 3 电磁场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第九章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
将
uC 1
00
代入,并注意 0 E 0 H
S1 2
1(
00
0
0E E
0
0 H H)
1 (HE HE) EH 2
S EH
因为 E H ,并且E H 所决定的方向为电磁波
能量传播方向。
9 – 3 电磁场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第九章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
➢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
基础物理讲义_波
波课前想一想年班座号︰姓名︰章节:波想一想1.当波由一介质传递到另一介质,因为波速改变,所以行进的方向也改变。
从频率与波长这两个物理量来考虑,哪一种物理量会改变?哪一种不变?答频率不变;波长会改变,与波速成正比。
2.坐在教室中,有时会听到隔壁老师上课的声音,这种声音绕过墙壁而来,称为声音的绕射,指的是声波绕过障碍物。
人类用来传递讯号的电磁波属于频率低、波长大的电磁波,这种波不易被障碍物阻隔,容易绕射。
依此信息,请判断低音的男老师声音(波长大,频率小)和高音的女老师声音,哪一位讲课比较容易被隔壁班听到?答男老师声音(波长大,频率小)。
3.利用右手开掌定则,我们可以得知磁力的方向。
请同学由P.144 图6-34 中试试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可否使用右手开掌定则,得知电磁波的行进方向?答可以。
4.请依P.144 图6-35 在下表内填上不同长度波长的电磁波名称。
答本章架构图6-1波速、频率与波长一波动1.介质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如摆动、风吹)时,所产生的扰动或凸起的部分,称为“波”;这种扰动或波的能量,可向外传播到他处的现象,称为“波动”。
图6-1上下扰动绳子形成绳波图6-2声波的示意图2.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只传送能量,介质的质点并未随波前进,而是在原处附近作振动。
例:(1)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颗石头,水面会产生凹凸的扰动,这个扰动随即向四周传播,称为“水波”。
(2)声带的振动会引起空气的扰动,这个扰动随即向外传播,称为“声波”(图6-2)。
二波的种类1.力学波与电磁波:依波动传递的方式,波可以分为“力学波”与“电磁波”:(1)波的传递方式可以用力学原理来解释的波,称为“力学波”或“机械波”,这种波需要介质传递,如水波、声波和绳波等。
(2)波的传递方式可以用电磁学原理来解释的波,称为“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用介质传递,也可不需要介质传递,如光波和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波在均匀、无方向性的介质中传递时,依介质的振动方向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1)横波: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前进方向互相垂直者,称为“横波”,又称“高低波”,如绳波、地震波中的S 波等。
医学物理学(第7版)教学大纲
前言《医学物理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提供较系统的物理学知识,使他们在中学物理学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医学专业所必需的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校《医学物理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物理学》第7版(胡新珉主编)。
依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本课程共96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验课28学时。
因此制定本“教学大纲”。
因为教材是按72~108学时编写。
所以,“教学大纲”既参照卫生部1982年“高等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试用本)”和医药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也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针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的特点编写。
“大纲”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和自学。
自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原则上不讲授,属自学内容,结业考试中一般不作要求。
第一章力学的基本定律(自学)第二章物体的弹性一、学习要求本章要求熟悉描述物体弹性的基本概念,对人体骨骼和肌肉组织的力学特性要有一定的了解。
二、讲授内容和要求等级章节次序内容等级第一节线应变与正应力一线应变熟悉二正应力熟悉三正应力与线应变的关系熟悉四弯曲自学第二节切应变与切应力一切应变熟悉二切应力熟悉三切应力与切熟应变的关系悉四扭转自学第三节体应变与体应力一体应变熟悉二体应力熟悉三体应力与体应变的关系熟悉第四节生物材料的黏弹性自学三、授课学时:2学时。
四、练习:第27~28页,2-6、2-9。
第三章流体的运动一、学习要求本章要求掌握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规律,即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以及它们的应用;熟悉实际流体的流动规律和泊肃叶定律;了解斯托克司定律和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规律。
二、讲授内容和要求等级章节次序内容等级第一节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一理想流体熟悉二稳定流动熟悉三连续性方程掌握第二节伯努利方程一伯努利方程掌握二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掌握第三节黏性流体的流动一层流和湍流熟悉二牛顿黏滞定律熟悉三雷诺数了解第四节黏性流体的运动规律一黏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了解二泊肃叶定律熟悉三斯托克司定律了解第五节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一血液的组成及特性自学二心脏做功了解三血流速度分布自学四血流过程中的血压分布自学三、授课学时:4学时。
固体物理8-9讲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8.1 单原子线型晶格:考虑一个纵波,在原子质量为M 、晶格常数为a 和最近邻力常数为C 的单原子线型晶格中传播。
(a) 试证该波的总能量为22111()22s s s s s du E M C u u dt + =+∑∑−其中求和指标s 遍历所有的原子。
(b) 将u s 代入这个表达式,证明每个原子的时间平均总能量为2222111(1cos )422M u C ka M ωω+−=u 其中最后一步采用了一维布拉伐晶格的色散关系式。
解:(a )第s 个原子的位移为cos()s u u t ska ω=−(1)动能为212s du M dt ,晶体的总动能为212s s du dt =∑T M 。
晶体的总势能为''()ss ss RφΦ=∑,其中'ss R 为s ,s’原子间的距离,'''ss ss s s R r u u =+−,'ss r 为s ,s’原子间的平衡距离。
将φ展开,只取简谐近似,得:''2'''1()()()2ss ss ss s s 'R r u φφφ=+−u ,其中''2''''2'()ss ss ss ss ss R R φφ=∂= ∂R r 为力常数。
若只考虑最近邻原子的作用,则总位能为8.2 连续介质弹性波的波动方程:证明对于长波长,一维布拉伐格子晶体的运动方程22()s p s p s pd u M C u u dt +=−∑ 约化为连续介质弹性波的波动方程:2222u u t x υ2∂∂=∂∂,其中υ为声速。
(见讲义)8.3 孔氏异常(Kohn anomaly) 在立方晶体中,沿[100]、[110]、[111]方向传播的格波,整个原子平面作同位相的运动,其位移方向平行或垂直于波矢方向。
可用一单一坐标u s 来描述平面s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及其形式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2、能在具体例子中识别能量的形式;3、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了解,知道能量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
2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九上第三章的起始内容,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科学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有关能量的初步概念,如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
本节课就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同学们认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3重点难点1、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2、理解什么是能量。
4教学过程4.1 一、课题引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能量极其形式》。
今年的9月4日—5日,大家知道我们杭州有什么重要会议吗?生:“G20'峰会!师:对,届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脑将汇聚杭州,共谋发展。
作为杭州人我们很自豪,很骄傲。
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款概念车,为“G20'峰会献礼。
或许有同学会问,什么是概念车?简单地说就是“未来的车,想像中的车”,请大家开动你的脑筋,发挥想像,为我们的概念车出谋划策,好不好?生:好!学习能量的各种形式(任务驱动):师:看!现在概念车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
师:现在想让车动起来,除了用手推或者用马拉,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好,先小组讨论一下!等会儿一起分享。
小组讨论1 — 2分钟……师: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谁先来?生:装电池;装太阳能电板;风吹;汽油机;原子核;蒸汽;斜面(抬高);……师:这些物体都能让车动起来,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具有能量。
师:关于能量,我们小学知道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到初中我们将更深入学习能量的形式(贴出板书一能量的形式)。
师:风吹和手拉都在做哪种最简单的运动?生:机械运动。
师: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我们说它具有机械能,你还能举一些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吗?生:流动的水、游动的鱼等等师:这里的电池给车提供什么形式的能呢?生1:电能有不同意见吗?生2:化学能师:谁对呢?我认为都有道理。
第六章 振动和波
x2 A12
y2 A22
2 xy A1 A2
cos
sin2
上式是个椭圆方程,具体形状由 相位差决定。
(20 10 )
质点的运动方向与 有关。当 0 时,
质点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当 2 时,
质点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当 A1 A2 时,正椭圆退化为圆。
21
4.4 垂直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Acos[ (t
x u
)
0
]
y( x, t)
A cos [(t
0 )
2
x ]
2 /T u /T
也即p点的相位落后于O点相位:2x
O
y
u
x
p
这就是右行波的波方程。
x
定义 k 为角波数
k 2 T
u T
2
2 2 ; T u u 因此下述几式等价
T
27
左行波的波函数:
0 20超前10
20 10 0 20落后10
=(2n1) 反相 =2n 同相
4
1-3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
•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 弹性力
mx kx
U ( x) 1 kx2 2
令k
m
2 0
x
2 0
x
0
其解:x(t)
结论
A
cos( 0 t
0
)
质点所受的外力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
且反向,或质点的势能与位移(角位移)的
以横波为例说明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已知O点振动表达式: y Acos(t 0 )
y表示各质点在y方向上的
位移,A是振幅,是角频
率或叫圆频率, 0为O点在
热学课件9-1-2 地震波释放的能量与其震级的关系
试验表明,要在坚 硬的花岗岩中爆炸一 颗相当于 2 万吨梯恩 梯炸药(TNT)的原 子弹(81013 J),
所得的结果才大 致和一个 5 级地 震( 21012 J ) 差不多。
在地震中通过地 震波释放出来的能 量 E与地震震级M 之间的关系为
E=104.8+1.5M (J).
日本东海岸地 震波所释放能
量的计算
北京时间2011年3 月11日13 时 46 分在 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 东130公里处发生9.0 级巨大地震。
E7.8=104.8+1.59.0 =104.8+13.5 =1018.3 =100.31018 2.01018 (J)
而爆炸一颗相当 于 2 万吨梯恩梯炸 药(TNT)的原子 弹能够产生的能量 为 E0=81013 J.
E8.0=104.8+1.58.0 =104.8+12.0 =1016.8 =100.81016 6.31016 (J)
而爆炸一颗相当 于 2 万吨梯恩梯炸 药(TNT)的原子 弹能够产生的能量 为 E0=81013 J.
E8.0/E0 6.31016/(81013) =(6.3/8)1016-13 =0.79103 8102 (倍)
E9.0/E0 2.01018/(81013) =(2.0/8)1018-13 0.25105 =2.5104 (倍)
由此可见:日本东 海岸地震波所释放能 量等于爆炸 25 000颗 相当于 2 万吨梯恩梯 炸药(TNT)的原子 弹所产生的能量。
例如,在一个 5 级 地震(M=5)中通过 地震波释放出来的能 量为
E5=104.8+1.55=1012.3 2.01012 (J)
德布罗意波的物理解释
2 2 2e n2 / 2。如果用了 / 2, 则公式变得五花八门 , 要记许多枯燥的式子。并且各式相 2- n1sin i , 不牵涉 差不大, 极易记错。 第二, 半波损失! 到底是 损失! 还是 增加! ? 文字表述为 损失! , 多数书中为 + / 2, 学生常提这 些问题 , 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牛角尖。实际上 , 有的书上用+ / 2[ 3] , 有的书上用- / 2[ 5] , 正说明具体计 算中引进 半波损失! 的害处。 第三 , 引进 半波损失! 后 , 干涉条纹级次更乱套了 , 这使得干涉条纹级次的具体意义消失。
如氢原子中电子的能时电子是如何?穿透?原子核而形成尖锥形空间电位分布的就导致了大家熟悉的测不准关系式引起在认识论上哲学家颇感兴趣的争论量子力学中轨道概念的丧失对经典力学坚信不移的人们来说是极难容忍的这种丧失是由于我们对微观粒子的知识不足所引起的还是由微观粒子本身运动的形态就是如此而决定的呢大家知道如果我们确切知道每个粒可能大于光速的而每个谐波所具有子的初始状态u0并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就能按经典力学的规律求出每个粒子在诸时刻的运动状态的传播速度相速up并不代表能量的传递式也是允许的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3-4课件:第十二章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19-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思考问题】 如何判断一列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提示:有的介质既可以传播横波,也可以传播纵波,具体是哪一种 波,要根据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间的关系判定。 解析:同一波源产生的波中可同时具有横波、纵波,如地震波,故 选项A正确;虽然传播这两种波的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 的关系不同,但并不妨碍两者沿同一方向传播,故选项B错误;在同 一介质中,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如地震波中纵波比横波 传播得快,故选项C错误;横波可以在固体内传播,不可以在液体、 气体中传播,而纵波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选项D错误。 答案:A 归纳总结横波与纵波 横波和纵波是机械波的两种类型,是按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 动方向的关系来分类的。
1 波的形成和传VIP播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课文档前(篇部自分V主IP专预享习文档由于课上传堂者篇设探置不究可学下载习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答案:×
(3)物体只要做机械振动,就一定会产生机械波。 ( ) 解析:机械波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振源和介质。只有物 体做机械振动,而其周围没有介质,远处的质点不可能振动起来形 成机械波。
答案:×
-7-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读一读·思一思 辨一辨·议一议
2.探究讨论。 (1)艺术体操的“带操”表演中,彩带上的波形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细棒振动带动与它相邻的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细 棒更远的质点振动,细棒的振动逐渐传播出去,形成了波。 (2)观察沿绳传播的横波和在弹簧上传播的纵波,思考问题: ①从整体感观上说,你看到的情景分别是怎样的? ②如果你的关注点只放在介质的一个点上,你观察到的情况分别 又是怎样的? 答案:①波峰和波谷都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密部和疏部都在水 平方向匀速移动。 ②如果我们盯着绳子上某一个点(可以做个标记)看,它就是在上 下往复运动,并没有移动它的平衡位置;如果我们盯着弹簧上某一 个圈或点(可以做个标记)看,它就是在左右往复运动,也没有移动它 的平衡位置。
波的势能公式推导
波的势能公式推导首先,波是一种传递能量的振动现象。
振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具有动能,而波则通过传递振动能量来传播。
其次,波的幅度是指波的振动幅度或振动的最大位移。
振动的振幅越大,波的能量也越大。
在分析波的势能公式时,我们需要考虑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动带给周围介质的能量。
考虑一维机械波,假设波在沿x轴传播,在其中一时刻t,波的位移为y(x,t),其中x为坐标,t为时间。
现在让我们来推导波的势能公式。
1.波的能量波的能量与波的振幅和波速有关。
能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功率来表示。
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功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ΔE/Δt其中,ΔE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能量变化量,Δt为单位时间。
2.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能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能量变化量可以通过以下关系表示:ΔE=ΔU+ΔK其中,ΔE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能量变化量,ΔU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势能变化量,ΔK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动能变化量。
3.势能的变化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势能变化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U = ∫F*dx其中,F为作用在波上的力,dx为位移的微元。
我们可以将力F表示为势能U对位置x的一阶导数:F = -dU/dx将作用在波上的力F替换到上述公式中,得到:ΔU = ∫(-dU/dx)*dx=-(U2-U1)=U1-U2其中,U1为初始位置的势能,U2为最终位置的势能。
4.动能的变化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动能变化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K = ∫(1/2)ρA(dy/dt)^2*dx其中,ρ为介质的密度,A为横截面积,dy/dt为速度。
将速度替换为波速v,得到:ΔK=(1/2)ρA(v^2-v0^2)其中,v为波速,v0为初始速度。
5.将上述公式代入第2步的公式,得到:ΔE=ΔU+ΔK=U1-U2+(1/2)ρA(v^2-v0^2)6.波的势能公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能量变化量ΔE与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A的能量变化量密切相关。
2020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必修1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9讲
第9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程内容核心素养——提考能1.说明光合作用及其对它的认识过程。
2.研究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3.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通过解读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的模型,形成利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
科学探究通过光合作用历程的探究及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掌握实验的原理、思路及操作技能。
社会责任通过探讨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形成社会责任感。
考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含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2.捕获光能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由图可以看出:(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模式图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浓度的镉对水生植物紫萍生理的影响,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提示镉的浓度和处理时间(2)由图甲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提示随着镉浓度的增大,叶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受影响的幅度更大。
围绕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考查科学探究1.(2019·山东青岛模拟)下列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只能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B.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C.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类胡萝卜素D.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顺序不同解析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A错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应该在研磨前加入,B错误;类胡萝卜素的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位于滤纸条的上面,而叶绿素b的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位于滤纸条的下面,C正确;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顺序相同,从上到下都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第9讲 光与光合作用学生版
第9讲 光与光合作用[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3.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考点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及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捕获光能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由图可以看出:(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 ,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主要吸收 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光。
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模式图(2)结构⎩⎪⎨⎪⎧外表:①双层膜内部⎩⎪⎨⎪⎧ ②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③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 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决定(3)功能:进行的场所。
拓展延伸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因素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线)(1)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2)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3)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4)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5)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和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和基质中()(6)叶绿体内膜的面积远远大于外膜的面积()下面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1)恩格尔曼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有什么巧妙之处?(2)恩格尔曼实验要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什么?(3)萨克斯实验中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4)萨克斯实验中在染色前通常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目的是什么?(5)两实验设计中是如何形成对照的?命题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分析1.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 TP提供能量2.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某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数字表示光的波长,单位为nm,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
机械波的能量与能流密度
一、波场中质元的动能和势能
dEk
dEP
1 2
(dV )A2 2
sin2 (t
x) u
1、对给定(x 一定)质元,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其动能与
势能随 t 同步周期性变化,且在任何时刻两者相等。
u
x = x0
dEk
dEp
T
O
t
y
振动曲线
dEk 、dEp在平衡位置处最大; 在最大位移处为零。
一、波场中质元的动能和势能
二、波场中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讨论 (2) 球面波的振幅
若介质不吸收能量
通过两个球面的平均能流相等
设S1与S2的波振幅分别为A1、A2
1 2
2 A12u4πr12
1 2
2 A22u4πr22
r2
p1 p2
O r1 S1
波源
得
A1 r2 A2 r1
A(r) A A等于离开波源单位
r
距离处波的振幅。
球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y A cos(t r )
r
u
三、波的吸收
对吸收媒质,实验表明:
dA A( x)dx
——介质吸收系数
A( x) A0ex
I ( x) I0e 2x
I0
I
O
x
A A-dA
O
dx
I I0
O
x
随堂练习
1.图示为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t时刻的波形曲线。若此时 A点处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在增大,则:
(1) 能量高、定向性好; (2) 对导体、液体(水)有较强的穿透力。
例 100kHz : 8.5105 / m
声强减少到 1 倍,水:5.9km;空气:5.8m。 e
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1波的形成(共28张ppt)
课堂练习 课堂检测
第 20 页
练习:(多选)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B ) 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B、机械波是介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 C、参与振动的质点都有相同的频率 D、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
课堂练习 课堂检测
波的特点:
带动性 滞后性 重复性
新新课课讲讲授授 知识讲解
做一做:
第8页
新新课课讲讲授授 知识讲解
二、横波和纵波
第9页
思考与讨论: (1)这列波的波形特点是什么?
凹凸相间的波纹
(2)这列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有何特征? 相互垂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间有怎样的关系?
例如:绳上或弹簧上有波传播时,它们的质点发生振动,但质点并不 随波迁移,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形式。
注意2:波不但传递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 产生条件:①有振源;
②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新课讲授 知识讲解
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第 16 页
(1)沿波的传播方向,介质中各质点由波源开始由近及远的依次开
始振动,靠近波源的质点超前于远离波源的质点;
第 12 页
横波和纵波的特征:
1.横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只有固体能承受切变, 因此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2.纵波在介质中就形成稠密和稀疏的区域,故又称为疏密波. 因此纵波能在所有物质中传播.
新课讲授 知识讲解
第 13 页
四、常见机械波 1.声波: 一般是纵波
纵波速度的大致范围 为5.5~7km/s,横 波速度的大致范围为
例题 例 下列关于横波、纵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横波和纵波传播的都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波的特征和复数表示
波的特征和复数表示
a
1
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波的共同特征: 1) 波有能量 2) 波有传播速度,c=3108m/s 3) 有些波具有线性特点:即一个波的传播不影响另
一波的传播
a
2
随时间作简谐变化的连续波
时谐波A(z,t),波的数学表示(波函数) A(z,t)=A0cos(t-kz+0)
注意概念:波幅、角频度、传播常数、相位、 初相
Q: 波函数提供了什么信息?
A(z,t)含2个自变量,可以固定其中1个来看A的 变化情况
a
3
固定z,时间域中看波
设初相和z为零, A呈周期性变化,其周期为T 看A(0,t)的变化
频率:
a
4
固定t, 空间域中看波
图中t分别为0,/2, /时A的变化 A也呈周期性变化,其 周期为
可以证明: V (z,t) U (z,t) V U(加减法)
因为 V (z,t) U (z,t) RV e U { )ej (t}
对于微分、
V (z,t) jV t
积分:
V
V ( z , t )dt
ja
8
时间平均值
a
9
解微分方程
现研究图中电路:
a
10
a
11
不同时刻t,波A(z, t)随z的变化
传播常数k是2区间内 所包含波的个数
a
5
波的速度
A(z,t)=A0cos(t-kz+0) 波速?
波速可以看图中波峰前进 的速度dz/dt
Hale Waihona Puke 相位=t-kz+0=const
对上式两边取d/dt, 则 -k(dz/dt)=0
第47讲机械波——波的能量、波的衍射与干涉第47讲机械波——波的
第47讲:机械波——波的衍射与干涉
内容:§15-3,§15-4,§15-5
1.波的能量(30分钟)
2.惠更斯原理
3.惠更斯原理的应用(30分钟)
4.波的叠加原理
5.波的干涉(40分钟)
要求:
1.掌握波动的能量公式;
2.理解惠更斯原理,要求会用惠更斯原理说明波的衍射现象、反射现象、折射现象;
3.解波的叠加原理;
4.掌握波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公式。
重点与难点:
4.波的能量公式。
1.惠更斯原理及其应用;
2.波的叠加原理及干涉现象。
作业:
问题:P83:7,8,9,10
习题:P86:13,14,16,17
预习:§15-6,§15-7,§15-8
复习:
●波动的基本概念
●横波和纵波
●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波速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平面波通过宽度略大于波长的缝时,在缝的中部,波的传播仍保持原来的
.没有说明波为什么只能向前传播而不向后传播的问题。
点时,相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π r1 2π r1 A1 cos(1 ) A2 cos( 2 )
A
A A 2 A1 A2 cos
2 1 2 2
2 1 2π
r2 r1
常量
讨论
A A 2 A1 A2 cos r2 r1 2 1 2π A
第9讲 波的能量、干涉、衍射
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波的能量
一 波动能量的传播 当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媒质中各质点均在 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因而具有振动动能. 同时,介质发生弹性形变,因而具有弹性势能. 波的能量: 介质元振动能量(Ek、EP)的总和
设弹性细棒中有纵波
1 1 y 2 1 x 2 2 2 2 动能 dEk dmv dV ( ) A sin (t ) dV 2 u 2 2 t
x y A cos (t ) u
1 F S kdy s kdx dEp k (dy ) 2 E 势能 2 dy dx dy dx s Es 1 Es k 2 ( dy ) dx 2 dx 1 y 2 E ( ) s dx 2 x
上 下
形变最小 振速 最小
时刻波形 未起振的体积元
抖 动
形变最大 振速 最大
位移最大处,动能为零,形变为零,势能为零 位移为零处,动能最大,形变最大,势能最大
讨论
1)在波动传播的媒质中,任一体积元的动能、
势能、总机械能均随 同相位的.
x, t 作周期性变化,且变化是
体积元在平衡位置时,动能、势能和总机械能 均最大.
波的干涉
一 波的叠加原理
几列波相遇之后, 仍然保持它们各自原有的特征 (频率、波长、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来 的方向继续前进,好象没有遇到过其他波一样.
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为各列波单独存在 时在该点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二
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平行、
相位相同或相位
差恒定的两列波 相遇时,使某些 地方振动始终加 强,而使另一些
2 1 2 2
1 ) 合振动的振幅(波的强度)在空间各点的分 布随位置而变,但是稳定的.
2)
2k π k 0,1,2, A A1 A2 振动始终加强 (2k 1) π k 0,1,2, A A1 A2 振动始终减弱 其他 A1 A2 A A1 A2
讨论
A
A A 2 A1 A2 cos
2 1 2 2
2 1 2π
r2 r1
若 1 2 则 2 π
波程差
r2 r1
k
k 0,1,2,
振动始终加强
A A1 A2
3)
(k 1 2)
讨论:
波动的能量和简谐运动的能量比较。
在简谐运动系统中,动能达到最大时势能 为零,势能达到最大时动能为零,两者相互转 化,使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守恒。
但在波动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是同相位
的,它们同时达到最大值,又同时达到最小值。 因此,对任意体积元来说,它的机械能是不守 恒的。
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
练习
1、是非题 (1) 两列不满足相干条件的波不能叠加。 (2) 两列波相遇区域中P点,某时刻位移值恰好 等于两波振幅之和。这两列波为相干波。
(3) 两振幅相等的相干波在空间某点相遇时, 某时刻该点合振动位移既不是两波振幅之 和,又不是零,则该点既不是振动最强点, 又不是振动最弱点。
(4) 在波的干涉现象中,波动相长各点或波动 相消各点的集合的形状为双曲面族。
点P 的两个分振动 r2 y2 p A2 cos( t 2 2π )
s1 s2
r1
r2
点P 的两个分振动
* P
y p y1 p y2 p A cos(t )
tan A1 sin(1 2π r1 ) A2 sin( 2
r1 y1 p A1 cos( t 1 2π ) r2 y2 p A2 cos( t 2 2π )
4 2 2
即 S1
P S1
S2
r2 r1
u
P
2) 对S2外侧P´点
20 10 2
2
2
4
0
干涉相长、合成波
A 2 A1 , I 4I 0
即S2外侧各点振动最强
思考:
S1、S2之间如何?
两相干波,振幅相同,沿同一直线向相反方向传播
udt
S
P I wu S 1 I A2 2u 2
例 证明球面波的振幅 与离开其波源的距离成反比, 并求球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证 介质无吸收,通过 两个球面的平均能流相等.
s2
s1
r1
r2
即
式中
r 为离开波源的距离, A0 为 r r0 处的振幅.
w1 uS1 w2uS2 1 1 2 2 2 2 A1 u 4π r1 A2 2u 4π r22 2 2 A0 r0 r A1 r2 y cos (t ) r u A2 r1
地方振动始终减
弱的现象,称为 波的干涉现象.
s1 s2
r1
r2
波的相干条件
*
P
1)频率相同;
2)振动方向平行;
3)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波源振动
y1 A1 cos(t 1 )
y2 A2 cos(t 2 )
y1 p A1 cos( t 1 2π r1 )
A A1 A2
k 0,1,2,
振动始终减弱
其他
A1 A2 A A1 A2
例 如图所示,A、B 两点为同一介质中两相干波 源.其振幅皆为5cm,频率皆为100Hz,但当点 A 为波 峰时,点B 适为波谷.设波速为10m/s,试写出由A、B 发出的两列波传到点P 时干涉的结果.
2. 图中S1、S2为相干波源,相距/4, S1比S2相位超前 / 2
u
S1 S2
u
P
P
若 I1 I 2 I 0 , 且不随时间变化,求 S1、S2连线上, S1、S2外侧合成波的强度。 解: 对 S1外侧的P点
20 10 2
干涉相消,合成波
r2 r1
体积元的位移最大时,三者均为零.
x dE dVA sin (t ) u
2 2 2
2) 任一体积元都在不断地接收和放出能量, 即不断地传播能量 . 任一体积元的机械能不守恒 . 波动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dW x 2 2 2 w A sin (t ) dV u
一 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 的波源,而在其后的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 新的波前.
ut
平 面 波 球 面 波
R1
O
R2
二 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绕过障碍物 的边缘,在障碍物的阴影区内继续传播.
波 的 衍 射
水 波 通 过 狭 缝 后 的 衍 射
P 解 BP 152 202 m 25 m
15m
A 20m B
10 m 0.10 m 100
设 A 的相位较 B 超 前,则 A B π .
u
B A 2π
点P 合振幅
BP AP
25 15 π 2π 201 π 0.1 A A1 A2 0
平均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1 T 1 2 2 w wdt A T 0 2
二 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 能流: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某一面积的能量. 平均能流:
P wu S
能流密度 ( 波的强度 ) I : 通过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单 位面积的平均能流.
u
1 2 A2 x 2 E 2 sin (t ) dV 2 u u
1 x 2 2 2 A sin (t ) dV 2 u
E u
介质元振动能量
x dE dEk dEp A sin (t ) dV u
2 2 2
介质质元的动能与势能同相位的定性解释 若将一弹性媒质划分为多个小单元(体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