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相关汇总和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遇热时,玻璃泡中的液体膨胀,沿细管上升;遇冷时,液体收缩,细管中的液柱下降。
因此,通过细管中液柱的高低,就可以显示出温度的高低变化。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真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答案】C【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温度与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a. 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b. 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 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
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
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内,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要吸热。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①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2)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专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
二、物态变化2020年题组1.(2020鄂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湿衣服晾干B.冰棒周围冒白气C.冰雪消融D.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答案】B【解析】A.湿衣服晾干是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A错误;B.冰棒周围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B正确;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D.灯泡内壁发黑是灯的钨丝先升华再凝华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2020黄冈)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吉林雾淞B.草上露珠C.浓雾消散D.冰雪融化【答案】B【解析】A.雾淞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草叶上有露珠,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浓雾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0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
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说明气压、液体都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不变,当水的质量减小时,由Q吸=cm△t 可知,水升温较快,水达到沸点的时间缩短,故图线④符合题意。
4.(2020宜昌)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答案】D【解析】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盐会让冰的熔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融化成水,冰融化成水是一个吸热反应,因此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温度也会变低,会让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同时放出热量;如果不加盐,则罐底附近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物质的三种基本物态?A. 固态B. 液态C. 气态D. 等离子态2. 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融化B. 凝固C. 升华D. 汽化3. 下列哪个不是物态变化的例子?A. 冰融化成水B. 沸水变成冰C. 铁生锈D. 香蕉变熟4. 借助加热,下列哪个物质能发生升华?A. 水B. 酒精C. 糖D. 干冰5. 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升华B. 凝固C. 汽化D. 冷凝二、填空题1. 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2.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3.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4.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5.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三、问题解答1. 请简要说明物态变化的原理。
2. 请举出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并描述其原理。
四、综合题某实验室进行了一项物态变化的实验,过程如下:1. 取一固态物质X,加热使其转变为液态。
2. 将液态物质X放置在常温下,观察其逐渐变为固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物质X的初始物态是什么?2. 实验中物质X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3. 描述物质X由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4. 描述物质X由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5. 实验中物质X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B4. D5. C二、填空题1. 融化2. 凝固3. 汽化4. 凝固5. 冷凝三、问题解答1. 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由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改变,导致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
2. 实例一: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原理是水分子在受热后速度增加,克服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形成水蒸气。
实例二:冰融化成水,原理是冰晶格结构受热后破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形成液态水。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什么态的过程?A. 液态B. 气态C. 等离子态D. 等温态答案:B. 气态2. 在以下物质中,哪种物质不会发生升华现象?A.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B. 硝酸铵C. 碘D. 水答案:D. 水3. 熔化是物质由什么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A. 气态B. 等离子态D. 等温态答案:C. 固态4. 下列哪种物质的融点最低?A. 铁B. 铝C. 锌D. 水银答案:D. 水银5. 沸腾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什么态的过程?A. 气态B. 等离子态C. 固态D. 等温态答案:A. 气态二、判断题1.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B. 错误答案:A. 正确2.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近,分子运动较快。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错误3. 溶解是一种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错误4. 子午观测仪是利用物质的升华现象进行测量的仪器。
A. 正确B. 错误答案:A. 正确5. 水的密度在升华时会发生变化。
A. 正确答案:B. 错误三、简答题1. 请解释固态物质的定形和定积特性。
答案:固态物质的定形特性指的是固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空间中排列有序,具有固定的形状。
固态物质的定积特性指的是固态物质的体积基本不受外界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2. 请解释液态物质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答案:液态物质的流动性指的是液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可以相互滑动,具有流动性。
液态物质的可压缩性指的是液态物质在受到外界压力作用下,体积会产生变化。
3. 请解释气态物质的容易扩散和压缩性。
答案:气态物质的容易扩散指的是气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可以在空间中自由运动和传播。
气态物质的压缩性指的是气态物质的体积可以通过增加外界压力而发生变化。
四、综合题某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到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A发生了以下变化:-10°C:物质A呈固态,形状不变;0°C:物质A开始融化,逐渐转变为液态;100°C:物质A迅速沸腾,转变为气态。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会吸收热量?A. 凝固B. 液化C. 升华D. 凝华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3. 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个过程属于: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4. 冰棍在空气中逐渐变小,这是因为:A. 冰棍熔化B. 冰棍升华C. 冰棍液化D. 冰棍凝华5.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是放热的?A. 升华B. 凝华C. 液化D. 凝固二、填空题6.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7.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8.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9.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10.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12. 请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四、计算题13. 假设有一块冰,其质量为200g,温度为-10℃。
如果将其加热至0℃并使其完全融化为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冰的比热容为2.1J/(g·℃),水的比热容为4.18 J/(g·℃),冰的熔化热为334 J/g)五、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答案:1. C2. A3. B4. B5. D6. 熔化7. 汽化8. 液化9. 升华10. 凝华11. 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形成冰花。
12. 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在常温下,水会从固态熔化成液态,当温度继续升高,水会从液态汽化成气态。
反之,水蒸气在冷却时会液化成水,水在更冷的条件下会凝固成冰。
13. 首先,冰从-10℃加热到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1} = m\times c_{冰} \times (T_{final} - T_{initial}) = 200g \times 2.1 \frac{J}{(g·℃)} \times (0℃ - (-10℃)) = 4200J \]然后,冰在0℃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2} = m \times L_{熔化} = 200g \times 334 \frac{J}{g} = 66800J \] 总共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total} = Q_{1} + Q_{2} = 4200J + 66800J = 71000J \]14.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质经历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的测试题及答案,帮助你巩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 燃烧B. 溶解C. 融化D. 酸碱反应答案:C. 融化2. 在以下温度范围内,哪个是水的冰态?A. -15°CB. 20°CC. 100°CD. 200°C答案:A. -15°C3. 下列哪个不是物质由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A. 汽化B. 蒸发C. 沸腾D. 凝固答案:D. 凝固4. 当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发生了什么物质变化?A. 融化B. 凝固C. 沸腾D. 降温答案:C. 沸腾5. 鉛笔芯较软,而冰较硬,这是因为:A. 冰的分子间力较强B. 鉛笔芯的分子间力较弱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D. 鉛笔芯分子的排列较疏松答案: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二、填空题1. 将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液化2.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蒸发又能凝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沸点3. 将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固4.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融化又能冻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熔点5. 气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华三、简答题1. 解释一下物态变化的原理以及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
答案: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物质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力。
温度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达到一定条件时会引起物态变化,如融化、沸腾、凝固等。
压力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间距,当压力足够大时,固态物质可以通过物态变化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2. 请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我们使用冰箱来冷冻食物,这是利用物质的凝固原理将水变为冰来保鲜食物。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A. 春天,河流解冻B. 夏天,冰雹直下C. 秋天,雾气漫天D. 冬天,雨雪纷飞【答案】 A【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现象汇总及其答案
物态变化汇总1.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2.春天,河面烟波浩渺3.夏天自来水管“冒汗”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5.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6.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汽水瓶子上面出现一层“汗”7.夏天,天热,狗喜欢把舌头伸出降温8.夏天,干旱,田地干裂9.夏天,大树底下好乘凉10.冬天,河水结冰11.冬天开车出行,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上有一层水雾12.冬天开车出行,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上有一层霜13.冬季,冰雕没看见“化”就变小了14.冬季,室外冻冰的衣服直接变干15.冬季,户外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16.冬季,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17.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18.雾的形成19.雾的消失20.露珠的形成21.露珠的消失22.霜的形成23.霜没化就消失了24.雪的形成25.严冬,雪层变薄26.冰雹的形成27.冰雹的消失28.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29.用久的白炽灯灯泡壁、日光灯两端管壁发黑30.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变干31.冰棒从冰柜里拿出后,1)发现冰棒粘着白花花的“粉”2)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冒“气”;3)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外出“汗”4)冰棒变成了冰粥5)吃冰棒降温解暑32.暖瓶口出现朦胧的“白气”33.烧开水,开锅盖,带眼镜看不清,哈上一层“雾”34.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了35.铁变成铁水36.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37.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38.将碘管放到热水中,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从热水中取出,碘蒸气消失39.新鲜蔬菜放时间长了,容易干瘪40.有人发烧,在身上涂抹酒精降温41.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42.火箭头部的特殊涂层可以防止火箭头部温度过高43.修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加工成沥青液44.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45.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46.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47.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48.烧开水,冒“白气”49.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50.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51.北方冬天的树挂52.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云雾缥缈的舞台效果53.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1)先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2)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5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1)干冰在大气层消失2)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或小水滴3)冰粒下降过程中冰晶变成雨滴答案2.液化3.液化4.先液化后汽化5.液化6.液化7.蒸发吸热降温8.汽化9.蒸发(汽化)10.凝固11.液化12.凝华13.升华14.升华15.液化16.凝华17.凝华18.液化19.汽化20.液化21.汽化22.凝华24.凝华25.升华26.先液化,后凝固27.熔化28.升华29.凝华30.升华31.1)凝华2)液化3)液化4)熔化5)熔化吸热降温32.液化33.液化34.汽化35.熔化36.凝固37.升华38.先升华,后凝华39.汽化(蒸发)40.蒸发吸热降温41.先汽化,后液化42.熔化和汽化,均吸热降温43.熔化44.先熔化后凝固45.凝固46.汽化47.蒸发吸热降温48.先汽化后液化49.先液化后汽化50.升华51.凝华52.先升华吸热降温,后水蒸气遇冷液化53.1)汽化(说明:气压减小,汽化加快)2)液化(说明: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54.1)升华吸热降温2)凝华、凝固3)熔化。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3 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1.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什么?
答案:升华
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
答案:凝华
3.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液化
4. 冰变成水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熔化
5.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汽化
6.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凝固
7.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熔化
8.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液化
9.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什么?
答案:汽化
10. 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会吸收或放出热量吗?
答案:是的,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11. 描述一下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包括:液态水(水)在温度降低时可以凝固成固态冰;固态冰在温度升高时可以熔化成液态水;液态水在温度继续升高时可以汽化成水蒸气。
12. 为什么冬天的窗户上会有冰花?
答案: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窗户表面时,发生凝华现象,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窗户上。
13. 为什么夏天的冰棍会冒烟?
答案:夏天冰棍冒烟是因为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冰棍的低温表面时,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看起来像是冒烟。
14. 为什么冬天的湖面会结冰?
答案:冬天湖面结冰是因为湖水在低温下发生凝固现象,液态水变成固态冰。
15. 为什么夏天的路面会湿漉漉的?
答案:夏天路面湿漉漉的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到较冷的路面时,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附着在路面上。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加经典例题加课后作业(强烈推荐)
(1)响度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
第六讲物态变化一、旧知复习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而发生,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可以通过观察去了解,这种研究方法称为: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音能使蜡烛烛焰摇晃,声音能粉碎小石头说明声音具有4.当我们将瓶中的气体抽出后,我们发现手机仍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说明了:(1)(2)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声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固体和液体中的要。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听到了三次响声,为什么?,首先听到的声音是从中传来.6.声音的三个特征:7.令人厌烦的噪声(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乐音的波形是的。
噪声的波形是的。
在有些情况下,乐音也误会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於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
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2)音调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音色不同,声波的也不同。
有可能是噪声,请举例:(2)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符号)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3)噪声的控制8.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阅读图并回答问题物理上把频率范围在 Hz至 Hz之间的声波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超声波的应用【巩固训练】:二、新课讲解1、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例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在使用温度计前,需要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是为了便于迅速而准确地读数。
2、XXX和XXX在商店买了冰棍和棒棒糖,当他们放进嘴里后,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3、在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4、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使用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表面接牢。
5、在炎热的夏天,将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渐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等于0℃。
6、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
这是因为蛋壳外先有水蒸发后无水蒸发。
7、在实验中,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会先降低后升高。
8、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酒精。
一段时间后,两杯的液面高度不同。
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种类有关。
9、“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两个成语,其中“扬汤止沸”的说法正确。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只能彻底止沸。
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C)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C)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专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 物态变化1.【物理观念·生活情境】(2024·湖南·中考真题)2024年初,几场寒流来袭,让湖南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北方常见的冰挂(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挂熔化时,需要吸热B.冰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是非晶体,有固定的熔点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变小【答案】A【解析】A.冰挂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故A正确;B.固态的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C错误;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2.【科技创新·古代科技】(2024·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
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答案】C【解析】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新中考·生活实践】(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汽化吸热,故A错误;B.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吸收,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故B错误;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放热,故C正确;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
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物态变化复习习题一、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蒸 发 沸腾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A. 春天,河流解冻B. 夏天,冰雹直下C. 秋天,雾气漫天D. 冬天,雨雪纷飞【答案】 A【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 C【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物理】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A. 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C. 钢水铸成钢锭D.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答案】 B【解析】【解答】A. 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是物质从液态变气液态的过程是汽化,A不符合题意;B. 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的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B符合题意;C. 钢水铸成钢锭,是物质从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C不符合题意;D.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是钨丝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六种物态变化解答.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2.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故选A.【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三班学习小组(1)
——物理(2)
本周学习小结: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探究实验:
1)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 蒸发过程的规律
4)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气泡变化的规律
建议:
1) 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已学过的内容
2) 预习液化、升华、凝华的相关基本知识
熔化、凝固、汽化
章节小测试:
一 选择题
1)(2008,福州)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 凝固 B 熔化 C 汽
化 D 液化
2)(2008,北京)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 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B 给墨水瓶加盖 C 用地膜覆盖农田 D 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3)(2008,黄冈)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 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4)右图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 象反映的可能是( )
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
二 填空
1)晾晒衣服时,我们用衣架把衣服晾干,是为了增大液体的____ ____,放在太阳下,是为了提高液体的_____ ___,再放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________________使衣服尽快晒干。
三 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他在两
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同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图中的情景可知,该同学研究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 .水的温度
B .水的表面积
C .水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D .上述三个因素
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 在BC 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 段,
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 ,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
热,但温度_______。
(4) 锡从10min 到12min 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