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应深化农村扶 贫改革,加强精准扶贫工作,提高贫
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为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应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 农业和循环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
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应促进农村产 业结构的多元化,加强一二三产业的 融合发展。
06 参考文献及致谢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对于 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调查目的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 当前三农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 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推 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03
共发放问卷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份,有效回收率
达XX%。
03 调查内容及结果
农村现状调查
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道路、桥梁、水利等设施逐渐完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交通 不便、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等。
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如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
农业发展调查
01
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 、现代化转变,但还存在一些小农户 分散经营的模式。

三农情况情况汇报范文

三农情况情况汇报范文

三农情况情况汇报范文
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下面我将从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对三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农业方面来看,我国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
在1.3万亿斤以上。

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
全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生产方式不断优化,绿色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其次,从农村方面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交通、电力、通讯
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农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不断加强。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最后,从农民方面来看,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居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职业技能不断提升,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创业意识不断增强。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

总的来看,我国三农情况总体向好的趋势明显,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三农问题是指农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式,对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进行了调研,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1.农业生产问题调研结果显示,许多农民仍然使用传统农业技术,缺乏先进的农业设备和科学种植技术。

同时,农业面临着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和设施的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农村经济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产业结构偏低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一些农民缺乏创业意识和市场化经营意识,导致农业产品销售困难。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培养和引导农民创业意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3.农民生活问题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农民生活条件仍然比较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

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也存在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四、建议和对策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引导农民走市场化经营道路。

2.鼓励农民创业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业培训,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市场经营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五、结论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央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当前“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

当前“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二)“三农”问题阐述(三)“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二、当代“三农“问题存在问题(一)收入缓慢与负担过重形成的问题(二)城乡二元结构经济产生的问题(三)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挑战三、当代“三农”问题解决对策(一)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二)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三)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四、结语参考文献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摘要】:“三农”问题是传统社会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也是必然现象。

“三农”问题也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民负担过重形成的矛盾问题、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矛盾问题和当前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 是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主要难题。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对策有: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 切实增加农民实惠;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逐步撤消乡级政府, 减轻农民负担;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三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

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从而出现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的现象,所导致的后果是农村务农的积极性下降,农业的经历投入和设备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的人稀少。

三农行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

三农行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

三农行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第1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第2章三农行业发展概况 (3)2.1 农业产业发展概述 (3)2.2 农村经济发展概述 (4)2.3 农民增收与扶贫政策概述 (4)第3章农业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4)3.1 生态农业发展案例 (4)3.1.1 案例概述 (4)3.1.2 案例分析 (4)3.2 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案例 (4)3.2.1 案例概述 (4)3.2.2 案例分析 (5)3.3 农业科技创新案例 (5)3.3.1 案例概述 (5)3.3.2 案例分析 (5)第4章农村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5)4.1 农村电商发展案例 (5)4.1.1 案例背景 (5)4.1.2 案例分析 (5)4.1.3 案例成效 (6)4.2 农村旅游发展案例 (6)4.2.1 案例背景 (6)4.2.2 案例分析 (6)4.2.3 案例成效 (6)4.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案例 (7)4.3.1 案例背景 (7)4.3.2 案例分析 (7)4.3.3 案例成效 (7)第5章农民增收与扶贫政策案例分析 (7)5.1 农民合作社发展案例 (7)5.2 农村扶贫政策实施案例 (8)5.3 农村金融创新服务案例 (8)第6章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9)6.1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概述 (9)6.2 主要农业产业化模式分析 (9)6.2.1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9)6.2.2 农民合作社模式 (9)6.2.3 家庭农场模式 (9)6.2.4 产业园区模式 (9)6.3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6.3.1 存在的问题 (10)6.3.2 对策 (10)第7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案例分析 (10)7.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概述 (10)7.2 农村土地流转案例 (10)7.3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案例 (11)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11)8.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概述 (11)8.2 生态农业发展案例 (11)8.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案例 (12)第9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案例分析 (12)9.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概述 (12)9.2 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案例 (13)9.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案例 (13)第10章三农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14)10.1 三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4)10.1.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 (14)10.1.2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4)10.1.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14)10.1.4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14)10.2 政策建议与展望 (14)10.2.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14)10.2.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4)10.2.3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5)10.2.4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15)10.3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三农行业发展前景 (15)10.3.1 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质量提高 (15)10.3.2 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收入增长 (15)10.3.3 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民生福祉提升 (15)10.3.4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15)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乡村三农工作调研报告

乡村三农工作调研报告

乡村三农工作调研报告引言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乡村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的三农工作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背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农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把握三农工作的现状和趋势,我们组织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了解当前乡村三农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收集乡村干部和农民对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制定和完善三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内容1. 农业发展情况农作物种植结构和产量情况。

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情况。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3. 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农民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

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4. 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情况。

四、调研方法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乡村干部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

实地考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座谈访谈:与乡村干部、农民代表等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五、调研实施1. 调研准备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包括调研内容、方法、时间等。

2. 调研开展按照调研方案,有序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座谈访谈等工作。

3.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4. 调研总结对调研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六、调研发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不足,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较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业和农村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收入,收入来源单一,增长缓慢。

农村社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不够完善。

七、建议与对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昭通市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昭通市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昭通市三农问题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昭通市三农问题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深入了解昭通市农村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状况,解决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对昭通市三农问题展开研究。

以此为基础,为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们随机选择了昭通市农村地区的几个村庄作为调查样本,分别对村民和相关农业从业者进行了调查。

三、调研结果1.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在调研中发现,昭通市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小麦、玉米、水稻种植为主。

缺乏多元化的农产品和农业产业链,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民收入低下调研结果显示,昭通市农民的平均收入较低,主要依靠农作物的收益。

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不稳定。

此外,由于农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加工和物流等环节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收益减少。

3.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昭通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等方面存在问题。

这不仅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销售和加工,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生活的不便。

4. 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足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调研结果显示存在缺乏的情况。

农村学校设施简陋,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医疗资源欠缺,农民就医难的问题突出。

四、问题分析1. 农业发展缺乏多元化昭通市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传统农作物,缺乏农产品的多元化。

这限制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导致农民收入较低。

2. 缺乏农业科技支持调研结果显示,昭通市农村地区的农民对于新农业科技的了解较少,缺乏相应的科技支持。

这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不仅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也影响了农民生活的便利程度。

这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

4. 公共服务不足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存在不足的情况,这是影响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2012大学生村官考试复习资料-三农问题及对策“三农”问题实质上是“三民”问题我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国家上下、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连续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

各级各种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和播放关于“三农”问题的文章和节目不计其数。

说“三农”问题是中国的“头号”大问题也不为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

农业是农民从事的劳动职业,但从事农业的并不都是农民,如原国营农场的职工不叫农民却称为“农业工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产品短缺,计划经济下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低价格问题,农业劳动低生产率、低收入问题,农民劳动低积极性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计划控制过死;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许多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抗灾能力低,但农民劳动积极性低的问题解决了,农产品短缺问题基本解决了,反而出现了农产品剩余、卖难;农业劳动生产率虽然提高了,但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劳动资源严重浪费,归根到底导致农民低收入问题不得解决。

农村是农民居住、劳动、生活的场所,农村的卫生环境脏、社会治安乱、文化教育条件差,无非是大多数农民的生活处境脏、乱、差,农村的贫困、落后无非是农民的贫困、落后。

所以说,农村问题归根到底也还是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表面看来是“农”的问题,而其实质是“民”的问题,是“三民”问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低,新的就业门路少,收入少;卖难、买难,消费水平低;缴税重、缴费多,负担沉;出入行路难,就医看病难,子女上学难,文化素质低,是农民的生活问题,是“民生”问题。

城市的招工常有“城市常住户口”条件,农民就业备受歧视,因为身份的限制缺乏劳动就业选择权;居住受户籍制度的制约,长期以来动辄被收容遣送,没有迁徙权;农民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一旦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没有“避风港”,甚至失去“生存权”;计划经济下对自己的产品没有讨价还价权即自由处置权;改革开放至今农民对承包土地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即使经营权也常受侵犯;对本应是自己的土地没有自由处置权,只有辛勤种植或被动接受“国家”低价征用的义务;农民还没有组织自己协会的权利。

三农调研报告

三农调研报告

三农调研报告
《三农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意义
农村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农民是我国的主体人口。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和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掌握农村的发展需求,建议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特地进行了一次三农调研。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分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村发展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农村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农民生活状况以及村庄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
1. 农业生产方面:部分地区的农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资源日益减少,粮食等农产品产量有所下降,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2. 农民生活方面: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生活水平比城市居民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足。

3. 乡村发展方面: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村环境保护不到位,村庄规划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

四、建议措施
1.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机构参与农业生产。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 推动产业转移,鼓励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等新兴产业。

四、结语
以本次调研为依据,政府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激发农村振兴活力,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这也是我们的三农调研所要达到的目的。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对经济社会开展现状、集体经济开展情况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分析,现梳理了村庄面临的五大突出问题。

一、乡村中“人〞的问题突出,“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情况普遍。

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

各地村庄中59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尤以东北(29.8%)、华北(23.1%)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

样本村中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占比超过20%的分别是华东(23.6%)、华北(23.4%)、华南(23.3%)、东北(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4.0%)。

村内人口性别不平衡情况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为1.13:1,各区域农村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人数。

农村劳动力务农与非农选择呈现区域分化,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

样本村中,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华北村均务农劳动力639人,非农劳动力335人;华东、华南、西南的务农劳动力小幅超过非农劳动力,华东村均务农劳动力580人,非农劳动力507人;华中村均务农劳动力514人,少于村均非农劳动力600人。

在非农劳动力中,村均外出打工人数华南、西南地区最多,平均在600人以上,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分别为402人、489人、289人、330人和318人;村均外来人口数西北、华南、华东地区较高,平均200人以上,华中、华北、西南分别为165人、65人和89人,东北地区最少,平均54人。

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及能力缺乏。

首先,村内党员人数较少,年青党员占比低。

样本村党员人数平均60人,占村均总人口的3%左右,2022年后新开展党员数占党员总人数的17.11%。

40-50岁和50-60岁年龄段的党员人数均为13人,各占21.7%,合计达43.4%;党员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0岁以上,平均人数18人,占党员总人数的30%;30岁以下的党员平均7人,占11.7%。

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加快发展对策分析

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加快发展对策分析
走 向 联 合 ,跨 区域 形 成板 块 式 大 产
价格。产 品在市 场上 有 没有地 位 ,
业的主要经济组织。专业 合作社 发
能 不 能 卖 到 好 价 钱 ,都 决 定 于 生 产 展 刚刚起步,多数还 没有 突破一 个 规 模 和 质量 。 只有 把 分 散 的 农 民 组 村 ,甚 至 一 个 组 、几 户 人 家搞 自我 织 起 来 ,才 能 有 规 模 ,才 能 按 标 准 化 生 产 ,并 通 过 包 装 和 深 加 工 以及
累 了 _富 经 验 , 但新 问题 仍 不 断 出 卜
现, 发 达 省 市相 比 已 经 落 后。 目
前 陕 西 省伏 民专 业 合 作社 的 发展 现 状 主要 表现 彳 三 个方面 : f 1 发展 早 ,有 基 础 ,但 个 体 规 . 模 偏 小 伙 民专 业 合 作社 的建 立 与
县 域 经 济 的 一 种 特 殊 企 业 组 织 形 式 , 成 为 以 农 业 为 主 的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的 方 向和 支 柱 。
尽 快 解 决 。 同时 政 策 落 实 上 也 存 在 部 门配 合 不 紧 密 ,登 记 控 制 过 严 、 手 续繁 琐 ;办 理 组 织 代 码 、税 务 登
记 等收 费 过 高 ,有 的 地 方 税 收 优 惠 政 策 迟 迟 不 能 到 位 ,不 开 自产 自销 证 明 、不给 免税 发票 等 。
3 抓 试 点促 规 范。积 累 了经验 . .
引 不少问题 ,如一些地方农业和工商 作 社 建 成 “ 领 农 民 参 与 国 内外 市
4 农 民 专 业合 作 社 是 未 来 农 民 .
提 高 到 了 “ 领 农 民 参 与 国 内外 市 引 场 竞 争 的 现 代 农 、 营 组 织 ” 的新 经 高度 . 慢水 “ 扶持 农 民 专 业合 作 社 硼怏 发 嵌” 随着学 习实践 科学 发展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遇。 其四,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建立城乡 一体的教育体制。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法。 应把教育法中 分 的 “地 方 负 责 、 级 管 理 ” 提法完善为 中央和地方共同 “地方负责、 投入、 施分级管理”从而改变把义务 实 , 教育经费转嫁给基层政府最后转嫁给农 民的不合理做法,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 育的状况。二是改变义务教育的投入主 体。要合理划分中央、 县三级财政对 省、 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 , 改变当前义 务教育中政府公共投资所占比重过低的 状况, 增加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义务 教育的投入比例。三是建立规模的义务 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农村义务教育具有 明显的外部性 , 培养的人才很多都离开 了农村, 造成投入与收益的不对称, 中央 政府只有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才能避免 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四是拓宽义务 教育的投资渠道, 提高义务教育资金的 使用效益, 尤其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 投资教育事业,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 公 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 事 其五, 改革财政体制, 做到财权、 权的对等与统一。 首先, 要充分发挥国家 不同 财政资金的公平功能, 使不同地区、 阶层的公民能享受相对公平的公共服 务。 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 确定不 同的支出标准, 保障不同地区最低限度 的公共产品供给。 对贫困地区, 国家要通 过转移支付的方式, 使财政具有平衡地 区间差别、 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能力; 其次, 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 “上面出政 策、 面拿配套” 做法, 实行 谁出政 下 的 “ 策、 出钱” 办法, 使财权与事权相适 谁 的 应。要建立责、 利相对应的社会管理 权、 体制, 杜绝各个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 各种责任下移、 任务摊派和利益侵害, 任 何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都必须有相应的 经费作保证; 再次, 要改变财政支农方 式。 现在, 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部、 办 委、 都掌握着大量的专项资金, 各地争相申 请资金跑钱跑项目, 人为地加大了经济 运行成本。 同时, 专项资金往往还需要配 套资金, 更增加了贫困地区争取的难度。 所以, 要规范政府行为, 完善财政运行机 制, 建立对公共财政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推进财政民主化、 法制化进程, 以制度来 保证公共财政的有序运行。 ( 收稿日期: 2005 年 8 月 7 日) ( 栏目编辑 李广义)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区科协“三万”活动工作组综合调查报告按照省、市、区委关于“三万”活动统一安排部署,我区科协驻峪山镇峪山居委会、峪山村、金寨村和樊岗村等四个村(社区),两个多月来,扎实开展了宣传政策,入户调查,走访民情等工作,工作组共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发送工作组名片2100多张,发送《致全区农村乡亲们的一封信》2000多份,走访2075户,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491个,解决各种矛盾纠纷19件,为群众发放科普读物1000余册。

基本上达到了“政策送下去,民情摸上来,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目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省“三万”活动要求,民情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一环。

因此,我们在四个村走访调查中,带着问题一边思考,分析原因,一边想办法,找对策。

针对“三农”工作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进行了认真排查疏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问题:问题之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

村集体经济最好的峪山村年纯收入仅5万多元,其他村(社区)几乎是空白,金寨村虽然成立了大地丰农村合作社和利源种兔合作社,由于刚刚起步,规模小,效益差,村里很多需要用钱化解的矛盾或民生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制约了全村公共事业发展。

樊岗村集体经济是空壳,村里每办一件公益事业都得要百姓掏腰包,由于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导致干部号召力、凝聚力下降。

问题之二,中心集镇建设管理滞后。

峪山是一个老建制镇,前几年作为市政府领导的联系点,市里投入近100多万元,硬化街道,安装路灯,虽然镇容镇貌有了很大改善,但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如老街硬化,老寨河治污,老水网改造,公厕建设等,明显满足不了集镇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

由于区位因素和管理体制不理顺,大量的集镇工作还是村委会在包揽代管。

而村里对街道建设投入显然有限,导致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当地集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问题之三,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一遇灾害天气,非涝即旱。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年失修,农业灌溉用水难。

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7篇

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7篇

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7篇篇1一、引言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

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报告将围绕我的实习经历展开,详细阐述我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收获和反思。

二、实习内容1. 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在实习期间,我走访了多个农村地区,与农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我参观了当地的农田、果园、养殖场,了解了农业生产的现状和挑战。

我发现,虽然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但农村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2. 参与三农问题研讨会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三农问题研讨会,与专家、学者、农民代表共同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我发言提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3. 撰写三农问题研究报告根据实习期间的调查和研究,我撰写了一篇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报告。

报告分析了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报告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 遇到的问题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了许多问题。

例如,与农民沟通时存在语言障碍,难以准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农村地区交通不便,调研难度较大;部分农民对农业生产缺乏信心,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等。

2. 解决方法针对遇到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学习当地方言,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二是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三是通过案例分享、政策解读等方式,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信心;四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四、收获和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增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

浅议我国目前“三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目前“三农”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内容摘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关键词】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一、我国农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三农”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征。

在看到“三农”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面小康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产业还不够强、农村发展仍比较滞后、农村困难人口还比较多等问题,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南漳县“三农”工作的成效、问题及其对策

南漳县“三农”工作的成效、问题及其对策

持续发展 , 查的李庙镇全家湾村 , 调 今
年上半 年 ,农业 在 自然灾 害多的情况 下, 农业生产仍然取得较好的成绩 , 小 麦 和油菜产 量 比去 年同期增 产 2成 , 农 民人 均纯收入 比去年 同期增 收 1 8 1
兀 。
面临的问题进行走访和座谈。现将 其
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
负担的检查 、 监督 , 防止农 民负担 的反
弹 ,维 护 了农 民 的合 法 权 益 ,促 进 了
打卡到户的粮食直补 、综合补贴资金
相 符 。 李 庙 镇 赵 店 村 调 查 座谈 中 , 在 该
“ _ ” 二农 工作 的健 康发展 。
( )农 业 资 金 管 理 机 制 不 断 创 四
还 多 1 多 元 ,而且 更 重要 的 是 惠农 万
个 农业 基础设施 比较 落后 的村 ,近两 年来 . 国家在加大对该村投入 的同时 , 包 扶该村新农村 建设 的单 位——南 漳 县财政 局还从省 、 市争取资金 1 万 多 3
元 ,帮 助 该 村 建 设 了两 座 宽 4米 、 长 2 6米 的 水 泥 桥 ,解 决 了 当地 5 0多 名
经 检 查 核 实 ,杨 选 会 的负 担 卡 与 实 力 改善 了当地交通 面貌 , 当地 有 4 %的 0
农 民在 县 城 务 工 经 商 ,每 年 打 工 收 入 5 6万 多 元 ,务 工 收 入 占 当地 农 民 人 7 均 收 入 的 一 半 以 上 。 李 庙 镇 赵 店 村 是
农 村综 合 改 革
最 近 ,笔 者 分 别 到 湖 北 省 南 漳 县
的工作 量 ,使我们 村干部 的精 力更 多
地 用 在 为 群 众 服 务 上 ,更 多地 用 在 新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者:毕力格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19期“新三农三牧”问题即农牧业劳动力“高龄化”、农村牧区人才“空心化”和农牧民生活“丰裕型贫困化”,它是“三农三牧”问题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是在内蒙古全面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新问题。

一、“新三农三牧”问题的提出农牧业劳动力“高龄化”。

一直以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以青壮年为主体,且男性劳动力占多数。

但是到目前,农牧业劳动力队伍的主体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牧区进城务工,农牧业劳动力“高龄化”现象日益突出。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调查”数据显示,占农民工总数近50%的80后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中,选择愿意回乡务农的分别只有7.3%和3.8%。

2000年到2012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增加了136.62万人,而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仅增加了28.55万人,表明在增加的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中,只有20.9%的新增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

统计资料表明,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中,内蒙古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的比重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占农村牧区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了20.1个百分点,超过100万青壮年离开土地、草场,老幼妇孺则成为“农村牧区留守族”和农牧业生产的主力军。

由这样一支劳动力队伍来从事农牧业生产,其难度和质量可想而知。

农村牧区人才“空心化”。

农村牧区的发展进步需要一系列的社会资源,而最重要的资源则是人力资源,如果没有合格的劳动力资源,其它的资源就得不到合理利用。

农村牧区人才“空心化”对于整个农村牧区的发展影响至深至大,它的严重影响无论怎样估价都不过分。

2008年以来的五年间,内蒙古国有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出现了四年下降,2012年比上年减少了2162人。

目前,全区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3.5%。

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政策,含括了教育、种粮、养殖、日常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给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带来了实质性利益。

然而,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声音,农民群众对此看法强烈,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作用的发挥。

如何把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强农惠农资金和政策落实情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相关部门对中央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率和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是涉及惠农政策的部分业务部门和乡镇政府对惠农政策的认识不够,特别是个别领导同志将惠农政策简单的理解为“发钱行为”,加之我县处于落后欠发达地区,乡镇政府财力资金有限,对政策的宣传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往往仅限于以文件讲政策和以会议谈政策,不能够直接深入群众中间宣传政策的核心要点,农民群众对政策的核心本质难以充分掌握。

二是“五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农村村务不公开现象尤为突出。

村委会本应对各项惠农政策执行的范围、发放方式、资金额度等内容进行提前公开和预知,但往往得不到落实,导致群众对相关政策不知晓、不熟悉,只能是在村干部执行政策后才得知该政策的存在。

三是政策资金数额较低,群众积极性不高。

惠农资金项目多,涉及的范围广,惠及了几乎所有的农民群众,但个别惠农政策划分到农民个人之后,只有十几元到几十元,农民群众却需要提供各种证明,专门到乡镇机关所在地农村信用社领取,由此产生的交通费用和其他费用较高,农民群众对此类政策往往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力。

四是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行政运行成本较高。

为保证每项政策的落实,县、乡政府和村组织都需要层层部署,安排专人进行落实,要召开会议、转发文件、制作宣传资料、编制账卡表册、核实面积、协调矛盾纠纷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这些由县、乡政府承担的配套资金,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具有一定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同时由于农村内外部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又产生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这些问题被综合概括为“三农”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

“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关键字:农业农村农民策略正文:一:农业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缺乏专业化分工导致的生产低效率。

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在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二十多年来,实际上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制度变革,传统农业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分家分户经营、自给性生产为主,出售剩余产品为辅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土地产出率不高、劳动生产率也不高,因此日益缺乏竞争力。

(2)缺乏有效的生产要素投入,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曾指出,改造传统农业必须从外部注入新的生产要素:资本、技术、人才以及新制度要素。

然而在现行体制下,这个过程是反向进行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是导致农村廉价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流向城市和工业,形成支持工业化的“低成本”优势。

出现三个净流出,即土地价值净流出,农村资金净流出和优秀劳动力净流出,使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日益弱化。

这就使中国改造传统农业的速度和效益大打折扣。

有人估计,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占用农地的差价,约在2万亿元之巨,相当于改革开放前30年价格剪刀差总额的4倍。

近几年,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农业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业。

农民创造了40以上的居民储蓄,但在全社会贷款余额中,农业和乡村企业贷款则占比只是5左右。

非凡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

如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为27,但19-30岁年龄组的转移率达55。

“青壮劳力不下田”,务农主要是老、弱、妇、幼。

(3)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导致农产品卖难伺题经常性突出。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沟通城市、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的流通体系,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缺乏有效的联结手段,难以避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

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致使农业发展长期缺乏有效的市场拉动力。

二: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农村问题,主要是四个落后: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落后、乡村面貌落后。

由于庞大的乡村治理构架与薄弱的乡村经济不相适应,导致乡村负债问题十分突出,不仅使正常的经济周转困难,还使乡村的信用体系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长期缺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足够投入,农民素质差、生活单调,缺乏必要的文化消费等现象十分突出。

在原有的严密组织被破除后,乡村社区建设成为整个中国社区建设最为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互帮互助机制,缺乏行业协调机制,从而农民成为最无组织性的群体。

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也无法得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村容、村貌不堪人目。

乡村环境的脏乱差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三: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

首先,农业产业化是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直接动力。

其次,乡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园区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并促进产业化和工业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再次,工业园区化作为农业加工企业和城镇工业发展的载体,有利地提升了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城镇经济的集聚辐射功能。

这在增强城镇经济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使城镇功能布局趋于合理。

解决好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

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

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

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

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

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

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

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

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

求突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

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

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