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师范学院
学期论文
论穆旦的诗
院(系)文学院
专业秘书学
研究方向现代诗学
学生姓名邹静
学号201414040140
指导教师姓名张大海
2016年4月19日
论穆旦的诗
邹静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秘书学班,201414040140)
摘要:二十世纪30、40年代相交时期,中国的现代主义诗学建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穆旦为代表的现代诗人注重吸收西方现代主义"否定性美学"的精神内核,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从技法、内容上强行拼凑西方话语于中国现实之上的僵硬模式.穆旦探索的每一步都突出地切合了现代诗的社会批判和主体独立的要求,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涵义。

关键词:现代诗;现代主义;否定性美学;诗篇人格
作者简介:邹静(1995-),女,江西九江人,黑龙江省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秘书学专业学生。

0.0引言
中国新诗发展到30、40年代,遇到了以《中国新诗》和《诗创造》为阵地的一批年轻诗人的全新“现代”诗观。

他们中的佼佼者穆旦,作为一个敏感而又抱着深切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就新诗如何保持本体的“诗性”的同时,不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指称,在诗歌实践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穆旦在西南联大时期听过新批判派评论家、诗人燕卜荪开设的《现代诗歌》课,借此因缘接近了艾略特、奥登等英美现代诗人,并很快由对浪漫主义趣味的倾心转向认同于英美现代诗观。

本文拟探寻穆旦诗的这一变化,以及他在当时中国严酷的生存环境下怎样将异质的现代诗观植入中国诗坛,这对中国新诗的总体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0.1穆旦现代诗的基础
穆旦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作品,在抒情和造句上都是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气味,他生活面的狭窄和规范使作品表现出宁静的心态和整齐的段落句式。

如他的《我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这首诗的前4行和后4行是平行的结构,反复渲染和谐的气氛,婉转舒陈的语气与作者的视线投射柔和的弧度是相称的:揉过青草的春风--春风荡起了远水的绿潮;飞鸟吸入晴空--流云沉醉了大地。

意象间宽松而又有呼应,造成一种回旋往复,低徊不去的情致。

春风、青草、远水、和飞鸟、流云、大地两组结构中,所有的意象不仅具有类似感受,而且都仿佛要融入对方,不管空间上的差异,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包容、眷顾着对方。

但即使在这个阶段,穆旦也隐约感到了外部世界的压力,国内如火如荼的抗战情绪和街头上政治观念的流行已在袭扰着他的平静,《我看》的结尾是这样的:
O,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穆旦仍是表达对和谐和自然生命的渴望,但前面诗句营造的安稳气氛似乎开始动荡起来,因为这种气氛已被诗人以含蓄、稳健的笔致不动声色地烘托出来,没有必要用急切的顿呼“O,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来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慕。

既然用了顿呼,就说明“合流”愿望可能出现了危机,果然,可能性被紧跟着诗句证实了,诗人静态的审美观被洒上“欢笑”与“哀愁”交织的波动思绪,季节燃起了花朵却又把它“吹熄”,诗人已不得不面对袭来的不安。

R.沃伦说:“任何人类经验都可以入诗,诗人的伟大成就取决于他掌握的经验的广度。

”[1]对于现代诗的作者来说,他们脚下的土体不再是稳固的,现代诗勇于承担现实的一切复杂和矛盾层面的精神正是现代主义的魅力所在,但主体却要为此付出深入到现象界的深层、接受异质的经验冲击的代价。

穆旦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他说:“英国诗人奥登说,他要写他那一代人的历史经验,就是前人所未遇到的独特的经验。

”[2]清楚地表明了他的趣味已由抒情格调转向了对历史中的人的生命经验的关注。

穆旦作于1942年的《春》,道出了他痛苦的嬗变过程: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这里有的是一个年轻人对自己的肉体的迷恋与摒弃相交织的辩证过程,诗中的抒情主体已不再是局限于主观情感的本能自我,而必须要在知性的引领下突破自闭的苑囿。

我们看到,穆旦没有把现代诗只看做一种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作为总体性的精神态度来对待的--他的诗歌的现代性便来自于他主动地涉入现实生活的各个维度,以此完成对主体自身的塑造。

这样,对现代诗相较于传统诗在诗学空间上的拓展和诗人主体对现代经验的包容精神的理解,就构成了穆旦现代主义诗学的基础。

0.2现代主义--否定性美学
阿多诺曾把现代主义的审美品格定性为“否定性美学”,指的是现代主义者的主体超越性--主体脱离赋予它的现实,以彻底自由的精神把自己“孤立”出去。

这一意识使现代主义者获得了与一体化的现实相对峙的个别性,这时,现实经验才可能成为被审视和把握的事物。

[3]作为艾略特和奥登的翻译者,穆旦显然从他们那儿获取了从客观角度细密地审视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知性力量,从他诗作的叙事策略中,也可以看到“否定性美学”的影子。

如《从空虚到充实》一诗,写小资产者在大时代的困惑,诗里的主人公一反过去新诗常见的充满自信的浪漫主体形象,而显示出复杂的心理特征:
我们谈谈吧,我们谈谈吧/生命的意义和苦难/朱古力,快乐的往日/于是,他看见了/海,那样平静、明亮的呵/在自己的银杯里,在一果敢后/街上,成队的人们正唱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他的血沸腾,他把头埋进手中。

诗里的主人公流露出的不是自我的个性,自身却成为了受调查的对象,类似的表现手法不难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里找到:
然而,尽管我看见我的头(有一点秃了)用盘子端过来/我不是先知--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我曾看到我伟大的时刻一闪/我曾看到那永恒的“侍者”拿着我的外衣暗笑/一句话,我有点害怕。

这两首诗都戏剧化地模仿人物的思维过程,但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它们是客观虚拟的,绝非主人公在直抒胸臆。

前一首用缤纷的幻像凸显主人公心理的矛盾和恐惧,强调的是追踪人物变幻的内面感受;后一首的主人公则是从自我中“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身生活的无意义性。

主体在此是超越的、不在场的,读者不会体味到和诗人主体息息相通的快感,而代之以对客观物的反省和批判。

于是,我们在穆旦身上看到了一个抒情主体的死亡,他眼中的世界不再是稳固可信的。

作为一个现代主义诗人,他游离于一切明确的概念之外,拒绝参加到任何现成的现实格局中去。

0.3穆旦诗里的“诗篇人格”
在30、40年代,艾略特等人的现代诗观的传入是通过瑞恰慈、燕卜荪等在中国执教的新批评派人物这条途径,新批评派有关现代诗必须建构“诗篇人格”的复杂性,打破固定抒情主体的主张给了《中国新诗》和《诗创造》同人们巨大的启发,袁可嘉不讳言地说:“(现代诗)批评以立恰慈的著作为核心,有‘最大量意识状态’理论的提出;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作用全在它对人生经验的推广加深,及最大可能意识活动的获致。

”[4]而年轻的诗人穆旦,感觉到的是与世界深刻的疏离和内心的不安。

当他自身的怀疑主义气质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超迈精神合流后,穆旦主动拆散了他所处的恒常世界,把日常经验置于“文本”之中去锻造出它的各个层面和切面。

因此,穆旦倾注于文本上的热情,是对“诗篇人格”独立地拷问现实这一态度的首肯,在他的名作《诗八首》中,写道: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树叶/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等季候一到就各自飘落/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它对我们不仁地嘲弄/(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力化为平静。

本诗是组诗的第8首,虽说是情诗,但它与传统情诗观念是异趣的。

这很可能是诗人自己的爱情,但在诗人亲手创作的“诗篇人格”的逼视下,“诗人人格”成为了被对象化的客体,由于“诗篇人格”不关心现世事物的行为动机和围绕着它的厉害关系,这个“假面”是以纯粹“客观”的视角观察事物的。

因此,爱情不可能是主观臆想凝定和完成状态。

当诗人每次在爱情里获得“春草一样的呼吸”(《诗八首》第3首)时,总有一个站在高处、冰冷的“诗篇人格”在质疑“这确实是你的真实状况吗?”诗人认识到,不论自己停留在现实的哪一点上,都逃脱不了“假面”的追捕。

穆旦在《诗八首》第6首中描述了“假面”这种紧张而焦虑的思索过程:
相同和相同的溶为怠倦/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他存在,听从我的指使/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他的痛苦是不断寻求/你的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王佐良说穆旦“最善于表达中国知识分子的受折磨而又折磨别人的心情”。

[4]穆旦的确是死不悔改的“怀疑主义”分子,他在“诗篇人格”中浸透了对认识的多元性要求,他“制造”了“自己”(假面)。

唐湜曾有感于穆旦的这一特性,说:“而更丰富、更丰富的痛苦的是诗人的自我分析和人格分裂,甚至自我虐害的抒说。

”[4]
穆旦是现代中国少数成功地移植了现代主义诗的诗人,他的力量在于不管多么倾慕现代主义的思潮,他总是立足于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去诚恳地感知。

穆旦将自身倾注到现代主义的“假
面”中和现实拉开距离进行反省和批判,审视现实的复杂性和现实中的人的命运,这是他的诗处在一种焦虑的负重状态中,既要紧抱实存又要不断“跳”出来,对现实的各个层面进行拷问。

但这正是穆旦的精神,他投身时代,始终被现实牵制着,却决不被同化,而是凭借着“否定性美学”的精神向吞噬一切个别性的现实作着持续的、疲倦的斗争。

也就在这个意义上,穆旦获得了现代性的价值。

[参文考献]
[1]赵毅衡.新批判─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论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杜远燮.穆旦诗选•后记[A].穆旦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Astradur Eysteinsson.The Concept of Modenism[M].Cornell Uneversity Press,1990.
[4]王圣思.“九叶诗人”评论资料选[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