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1_1 认识地球面貌教案 晋教版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的三种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的划分以及地球的经纬网等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和图表来获取信息。
但同时,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地球的形状、经纬网等概念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图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的地理位置3.地球的划分和经纬网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地球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地球的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自主探究地球的知识。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面貌,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了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回答相关问题。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介绍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基本面貌,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5.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于地球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理学科,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地理学科的了解还比较陌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同时,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各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认识经纬网,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经纬网的作用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2.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构造,经纬网的构成及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以及经纬网的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自主探究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介绍经纬网的构成及其作用。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简单的文字描述,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他们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普知识。
学生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的结构、纬线和经线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过渡到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掌握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能够识别和运用经纬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重要纬线和经线的概念及运用。
2.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理解,经纬网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地球的形状、重要纬线和经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的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
2.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学生练习册和相关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的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地球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知识,同时讲解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他们对地球的认识有限,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需要激发,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学会使用地球仪,并能解释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2.图片:收集与地球形状、结构相关的图片,如地球卫星照片、地球仪图片等。
3.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和地球仪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同时,介绍地球仪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和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地球形状、大小和结构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如何证明地球是圆的?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生活经验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知道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2.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
2.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2.利用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球仪。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引导学生对地球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同时,让学生观看地球仪,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合作操作地球仪,找出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并说明其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案 】
《认识地球面貌》本节教材,主要讲述认识地球面貌。
“认识地球面貌”这节教学内容出现许多新名词、新概念,如地轴、两极,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这些名词多为空间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建议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有关图像,采用读图法、比较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形成直观的感知,进而理解这些新名词、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够提出有力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会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 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
【教学难点】1.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投影仪,投影片第一课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最早认识是图,受活动范围的限制,人们认为天是的,地是的。
(2)人们对“地球”的概念是受图的影响,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是停留在推测阶段。
(3)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图,航海家率领船队实现了环球一周的壮举。
(4) 图是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5)根据对以上图片的理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
2.地球的大小【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除了课本上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至少3个)2.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C.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2.读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B.地球赤道周长是8万千米C.地球赤道半径是6 371千米D.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谁猜得快!“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打一地理名词)——地图。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备课本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晋教版
-----
一、地球 的形状 (dìqiú)
人类认识(rèn shi)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 天 说
天 圆 地 方
第二页,共三十二页。
“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第三页,共三十二页。
国外古代对地球(dìqiú)的形容
第四页,共三十二页。
麦哲伦环球航行(hángxíng)--证实“大地球形 说”
地球仪上纬线
W
●
赤道
E
●
有几条?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S
纬线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北
向南各分90° 赤道以北称北纬 (běi wěi),用“N”
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
(nán wěi),用“S” 表示
90°
75°
60°
45°
30°
赤道
(chìdào)
90°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15°
0°
15°
30°
45°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180o
(西经(xī ) jīnɡ)
越往西度数(dù 越 shu) 大
本
(东经(dōngjīng))
初
子
午 越往东度数越大
线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jīngxiàn)
00——900
一样长
00——1800
赤道(00 纬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赤道向两极渐大
北N 南S
本初子午线向东、西 渐大
西W 东E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1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经纬线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地球模型和图片中,逐步建立起对地球面貌的认识。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地球面貌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
2.经纬线的特点及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球面貌。
2.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地球的经纬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球模型、地球图片、经纬线模型等教具。
2.多媒体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讲解经纬线的定义、特点及作用。
通过地球模型和经纬线模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地球模型,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
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地球的经纬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面貌和经纬线的认识。
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电视、书籍等媒体,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仪、经纬网等专业术语则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特征。
2.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经纬网等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特征。
2.地球仪、经纬网的概念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经纬网等模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实际操作中掌握经纬网的运用。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经纬网等模型。
2.相关案例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特征,介绍地球仪、经纬网等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地球仪,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实际体验经纬网的运用。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操作地球仪的过程,提问巩固地球仪、经纬网的概念。
5.拓展(5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等。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3课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3课时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地理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同时,我还会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球仪动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演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重要地理概念等。
但他们对地球的整体认识还不够系统,特别是对地球的结构和地球仪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建立起对地球面貌的系统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地理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地理概念。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基本面貌。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地图、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地理概念。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认识地球面貌(第四课时)教案 晋教版
第四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指示的方向长度的分布标度的X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数量特征五、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
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
强化训练: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0E、200N1200W、300S100W、870N1600E、450S2.在地球仪上找出、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1 认识地球面貌-晋教版
地球的面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
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教案 晋教版
1.1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目标】1、学习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2、掌握有关地球的几个数据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预习课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有关地球的几个数据。
2.教学器材:地球卫星照片。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1.认识地球面貌-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认识地球面貌-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三大块(陆地、海洋、冰川)分布情况。
2.掌握地球表面的四种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特点和分布情况。
3.掌握地球气候带(寒带、温带、热带)特点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的三大块及其分布情况。
2.地球表面的四种地形及其特点和分布情况。
3.地球的气候带及其特点和分布情况。
学情分析1.学生刚进入初中,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较少。
2.本节课为地理第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面貌,需要对地球三大块、四种地形和气候带等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
3.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及方法1. 地球三大块内容地球分为陆地、海洋和冰川三大块。
方法•让学生观看地球的照片、地球仪等,了解地球表面的三大块。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大洲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2. 地球表面的四种地形内容地球表面主要有四种地形,分别是山地、高原、平原和盆地。
方法•让学生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四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让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对不同地形进行判断并标出,便于记忆。
3. 地球气候带内容地球表面分为三个气候带,分别是寒带、温带和热带。
方法•让学生通过气温、降水量等指标,了解三个气候带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候带的植被、动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地球三大块的概念和分布情况。
2.针对地球表面的四种地形,讲解每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3.介绍地球的气候带,讲解每个气候带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4.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地形和气候带的分布情况。
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地球面貌、地形和气候带等概念。
但由于课上时间有限,许多细节和知识点可能无法做到全面讲解。
因此,建议学生在课后自己多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地球面貌的理解。
此外,在讲解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性和准确性,避免学生产生困惑和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
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第二课时“地球和地球仪”【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四、纬线和经线第三课时“地球和地球仪”【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指示的方向长度的分布标度的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数量特征五、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
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0E、200N1200W、300S100W、870N1600E、450S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五、经纬线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