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合集下载

吐哈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赋存

吐哈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赋存

吐哈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赋存 吕锡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北地质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吐哈盆地是具有双层基底的叠合盆地,被4个华力西期褶皱带围限。

根据残余盆地的特点,从盆地周边、基底和盖层相互影响的角度,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格局,将盆地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吐鲁番坳陷、艾丁湖斜坡、了墩隆起、哈密坳陷和南湖戈壁隆起,基底构造控制了这些构造单元的分布。

用构造区的概念探讨盖层构造发育规律与区域构造边界之间的成因关系,把盆地内部盖层构造分为4个构造区:喀拉乌成构造区、博格达构造区、哈尔里克构造区和觉罗塔格构造区,并进一步划分了二级构造带,讨论了背斜构造的主要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

[关键词]叠合盆地;构造特征;油气聚集带;油气勘探;吐哈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1)02007505 a a 1 区域地质概况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发育有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等3套生油层系,四周被华力西期褶皱带围限,其西北隅为北东东向的喀拉乌成褶皱带,北侧为北西西北东东向博格达褶皱带,东北侧为北西向的哈尔里克褶皱带,南侧为北西西向的觉罗塔格褶皱带。

盆地基底具有地块性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东南缘,东北以克拉美丽麦钦乌拉缝合线与西伯利亚板块相接,南以艾比湖星星峡断裂带与塔里木板块相接,面积约为5.3×104km 2。

上述4个华力西期褶皱带对盆地内二级构造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博格达褶皱带燕山期以来,向南强烈推覆,开始大规模上隆,控制着盆地北部的构造发育;哈尔里克褶皱带影响着盆地东北部的构造发育;喀拉乌成褶皱带向盆地逆冲推覆,控制着盆地西北部的构造发育;觉罗塔格褶皱带从晚石炭世以来总体上处于隆起状态,存在着小幅度的区域性的沉降,影响着盆地南部的构造发育。

2 盆地构造特征2.1 基底结构与构造吐哈盆地的基底为具有二元结构的复合基底,即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之上叠置了华力西期变质基底[1]。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_秦长文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_秦长文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秦长文( , 男, 甘肃陇西人, 在读博士研究生, 石油地质。联系电话: &’()$ ) "&"$)’*##%(’
・ ・ #)






/11) 年
图 0 吐哈盆地侏罗系露头剖面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划分
窑组四段的底部, 西四段与三间房组一段构成了下部 的基准面旋回,该旋回底界 !"# 之上发育下切河谷。 与西山窑组沉积晚期的早燕山 ! 幕构造运动有关, 由 于气候潮湿,该幕隆升运动并未造成大面积暴露氧 化, 但却增强了河流的回春作用, 使三段顶部下切河 道十分发育, 并于基准面上升期间得以充填, 形成水 道充填沉积,下切河谷充填是层序边界的重要标志。 上部为滨浅湖$浅湖相, 以退积为主的灰绿、 深灰色泥 岩与浅灰色细砂岩, 代表了层序 !%# 基准面上升半旋 回沉积, 最大湖泛面 &’(# 位于湖相泥岩段附近, 越过 该面, 为一套灰绿、 紫红色泥岩、 粉砂质泥岩组成的滨 浅湖—滨岸平原沉积, 代表了层序 !%# 基准面下降半 旋回的结束, 层序 !%# 的顶界面 !") 位于红层顶部下 切河谷底部。 三间房组二三段构成了上部的基准面旋 回, 至顶部 !%) 底界面 !") 之上以下切河谷充填开始, 滨岸平原相红层沉积结束, 顶界面为 !"*, 最大湖泛面 灰绿色泥岩附近。 &’() 位于滨浅湖相浅灰、 七克台组岩性较细,以稳定的湖相泥岩为主, 仅 在底部零星地见到小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向上过渡 为河口坝、 湖滩及湖相泥岩沉积, 代表了层序 !%* 基 准面上升半旋回;最大湖泛面 &’(* 位于富含介形类、 双壳类及叶肢介化石的灰黑色浅湖相泥岩段附近; 越 过最大湖泛面过渡为灰绿色滨湖相泥岩, 顶部为紫红 色滨岸平原相泥岩, 砂岩少见, 代表了层序 !%* 基准 面下降半旋回, 顶界面 !"+ 位于红层顶部。 上侏罗统齐古组岩性较细,纵向上岩性变化不

《现代地质》2008年(第22卷)总目录

《现代地质》2008年(第22卷)总目录
第 6期
《 现代 地质} 0 8年 ( 220 第 2卷 ) 目录 总《 现代 地质 》 08年 ( 2 20 第 2卷 ) 目录 总
第 1期
鄂尔多斯盆地 流体动力学过程及其砂岩型铀矿化 ……………… ……… ……… ………… 薛春纪 ,薛 伟 ,康 明 ,涂其军 , 杨友运 ( ) 1 西南三江北段纳 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 陈建平 ,唐 菊兴 ,陈 勇 ,李葆 华 ,尚北川 ( ) 9 河南桐柏县破 山银矿和银洞坡金矿 的硫 同位素研究 ……… ……… …… …………………………………… 李红梅 ,魏 俊浩,黄祥芝 ( 8 1)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 ……… …………… 周 国发 ,吕古 贤,邓 军 ,申玉科,郭 涛 (4 2)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 ……… ………… ………………………… 覃小锋 ,夏 斌 ,黎春泉 ,李 江 ,陆济璞 ,许 华 ,周府生 ,胡贵昂,李 乾 (4 3) 北秦岭 西段唐藏石英闪长岩岩体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 陈隽璐 ,徐学义 ,王洪亮 ,王 宗 ,曾佐 勋 ,王 超 ,李 平 (5 起 4) 应用 国际标样对伊利石结晶度测定值的校正及其意义 ……………………………………………………… 游建昌 , 先梅 ,侯 纯敏 (3 毕 5) 伸展褶皱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汪新文 (O 6) 松辽盆地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断层垂向封闭性研究 …………………………………………………………………… 徐 海霞,车廷信 ( O 7) 大港油 田官 12断块 巨厚砂岩 的储层流动单元 …………………………………………………… 窦松 江,王庆魁 倪金钟 ,李桂林 ( 6 4 7) 8) 吐哈盆地丘东凝析气藏中侏 罗统储 层流动单 元划 分 ………………………………………………………… 解 伟 马 广 明 ,孙 卫 ( 1 8) 水平井含水率上升影 响因素 ……………………………………………………………… 凌 宗发 ,王 丽娟 ,李保柱 夏 静 ,朱 玉新 ( 6 低渗透储层水平 井一直井联合 布井极 限注采井距研究 …………………………………………… 侯 晓春 ,陆 程 蔡 文 ,郑兴范 ( 1 9) 盐穴储气库造 腔工艺技术研究 …………… ……… ……… ……………………………… ………… …………………一 田 中 兰 ,夏 柏 如 (7) 9 GS I 支持下 的煤层气 目标 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李贵 中,白建梅 ,习铁宏 ,刘洪林 ,王 德 建 ,王 勃 ( 0 ) 1 3 17 卫星遥感在西藏安多 幅 12 :5万区域第 四纪地质调查 中的应用 …………… 张绪教 ,李 团结 ,陆 平 ,白志达 ,徐德斌 ,陈 云 芳 ( 0 )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 图斑岩铜矿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及其意义 ……… ………………… 耿新霞 ,杨建民,张玉君 ,姚佛 军,张 锐 ( 1 ) 16 海岸带咸 淡水界 面位置确定方法的介绍 … ……… …… ……… ……………………… …………………………………………… 周 训 ( 2 ) 13 中元古代 罕见 的实体宏观藻类化石——来 自天津蓟县 中元古界高于庄组第三段非叠层石碳酸盐沉积序列中的新材料 …… 冥 相 (2 ) 梅 19

吐哈盆地地层划分表

吐哈盆地地层划分表
图3-1
吐哈盆地地层划分表
地层单位
地层名称及代号
接触关系






第四系
全-更新统
Q
不整合



N-E
上新统
葡萄沟组N2P
不整合和假整合
渐-中新统
桃树圆组(E3-N1)t
整合
始新统
鄯善群
(K2-E2)sh
巴坎组E2b
整合
古新统
台子村组E1t
整合






K
上统
苏巴什组K2s
不合和假整合
库木塔克组K2k



T
上统
小泉沟群
T2-3xq
郝家沟组T3h
黄山街组T3sh
克拉玛依组T2-3k
不整合和假整合
下统
上苍房沟群
T1cnb
烧房沟组T1s
整合
韭菜园组T1j







P
上统
下苍房沟群
P2cna
锅底坑组P2g
梧桐沟组P2w
泉子街组P2q
整合
桃东沟群P2td
塔尔郎组P2t
大河沿组P2d
不整合
下统
依尔希土组P1y
不整合和假整合
下统
吐谷鲁群
K1tg
连木沁组K11
整合
胜金口组K1sh
整合
三十里大墩组K1s
不整合和假整合
整合



J
上统
喀拉扎组J3k
齐古组J3q
不整合和假整合

吐哈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特征研究

吐哈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特征研究

吐哈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特征研究吐哈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准格尔板块东南端,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结合部位。

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和多旋回沉降,是一个叠合挤压型的含煤、石油、天然气的沉积盆地。

随着吐哈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吐哈盆地深部构造和地层发育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利用收集的重磁资料,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分析石炭-二叠系分布特征,为吐哈盆地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的地球物理依据。

本文利用已收集到的吐哈盆地重磁力资料,通过滑动平均、正则化滤波、解析延拓、水平一阶各方向导数、垂向二阶导数、总水平导数等方法对重磁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研究区地震、钻井资料和石油地质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研究区重磁力异常特征及成因,推断出研究区断裂构造,研究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特征,划分构造单元,预测油气有利区。

论文取得如下成果和结论:(1)吐哈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在南北向上呈“高-低-高”相间分布。

研究区内重力高与重力低反映了基底隆起与凹陷的构造格局。

重力低大多是由厚度较大的中-新生界引起,重力高则是由密度较大的基底隆起引起。

(2)吐哈盆地断裂发育、构造复杂。

断裂主要走向为东西向及北西向,次级断裂为北西向和北东向。

主要断裂规模大、延伸距离长,反映了研究区区域构造的走向,控制着研究区地层的发育。

次级断裂主要发育在沉积盖层内,规模小、延伸距离短,一般切断主断层。

(3)吐哈盆地新生界、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地层广泛发育,基底界面埋深差异较大。

盆地发育有两个沉降中心,即吐鲁番坳陷和哈密坳陷。

吐鲁番坳陷新生界厚度较薄,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沉积厚度较大。

哈密坳陷内构造复杂,新生界沉积较薄;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沉积厚度差异较大,中生界部分地区缺失。

(4)吐哈盆地可划分为吐鲁番坳陷、了墩隆起和哈密坳陷3个一级构造单元。

其中吐鲁番坳陷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北凹陷、托克逊凹陷和艾丁湖斜坡3个次级构造单元,哈密坳陷可进一步划分为三堡凹陷和南湖构造带2个次级构造单元。

吐哈盆地丘东凝析气藏中侏罗统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吐哈盆地丘东凝析气藏中侏罗统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o i r s y, s aec ne t n o o eidc trwi h mpo me t fsf r P S o rf w u i edvd d t h l o tn df w z n n iao t tee ly n ot eS S .F u o nt a iie a l h o wa l sr
i h d J rsi e evi fti ae .T ers l d mo s ae h th u o nt aei o da c r a c n teMi -ua scr sroro s ra h eut e n t tsta ef r w u i r ng o c od n e h r t o f l s
t tfl n bet e . h sac a rvdta te i s np r tr eet nadtedv inme o r hul a dojcv l T e eerhh s o e th v i aa e l i n iio t d u y i y r p h d io me s c o h s h
ams a h o u tca sfc to v l a in o ig e s n so e by s lci g f u a a tr st i k e s p - i tt e f w ni l s i ain e au to fsn l a d tn ee tn o rp r me e sa h c n s , o l i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E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8 2 (0 8 o 一 0 1 0 00— 5 7 2 0 ) l 0 8 — 5Reev i i u o gC n e st lw i as ai fMi-u as sr or n Qid n o d n ae i f o c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作者:郭宏顾少顺范丽俊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13期摘要:吐哈盆地由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叠加复合而成,具有双层基底。

沉积盖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体。

按照“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四个构造区。

盆地构造特征具有初期伸展,主要成盆期压缩的特点。

构造演化分为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

关键词:吐哈盆地;构造特征;构造演化1 概述吐哈盆地富含煤炭资源,埋深浅于2000m的资源量达5300×108t,并且是一个煤成油盆地,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并称新疆三大含油气盆地[1,7]。

自晚石炭世形成以来,经历多次构造运动。

为了全面、系统对吐哈盆地煤炭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这里对吐哈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构造演化史进行了详细分析。

2 构造单元划分吐哈盆地内,中、新生界地层倾角多在20°~60°之间,逆冲断层、纵弯褶皱等挤压性构造发育,构造线展布以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为主[2]。

以“南北分带,东西分块”为划分原则,可将吐哈盆地划分为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和四个构造区。

分布为吐鲁番坳陷构造单元、艾丁湖斜坡构造单元、了墩隆起构造单元、哈密坳陷构造单元和南湖戈壁隆起构造单元;喀拉乌成构造区、博格达构造区、哈尔里克构造区和觉罗塔格构造区(图1)[2-4]。

3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史吐哈盆地于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开始了盆地的发展,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表1),形成了中、新生代地层叠合的内陆盆地[5-8]。

3.1 晚二叠世-三叠纪挤压型前陆盆地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时期,我国西北地区处于强烈的区域挤压构造环境(晚海西期构造运动、印支期构造运动)。

在此作用下,晚二叠世时期,新疆的古天山隆起,盆地内出现了中高山地形,导致盆地周缘博格达、哈尔里克、觉罗塔格三个造山带隆升,成为物源区。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本文针对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分层指标、油藏品质指数、孔喉半径这5个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西山窑组二段储层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该低孔低渗油藏储层的地质特征。

标签:低孔低渗储层流动单元Q型聚类分析西山窑组二段吐哈盆地1引言流动单元是由Hearn C. L.等(1984)提出的一个概念,定义为一个纵横向连续,内部渗透率、孔隙度、层理特征相似的储集带[1]。

此后,众多专家及学者们用这一概念开展油气藏地质表征研究,并对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进行了丰富和发展[2~4]。

大体可分为定性划分和定量划分两大类,并可细分为四种方法:①依据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进行划分;②根据夹层的展布与特征进行分类;③依据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定量区分和研究;④根据流体的特征与压力状况进行确定。

研究区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二段(J2x2段)发育低孔低渗储层,具有储集性能较低,渗流阻力大和非均质性强烈等特点。

本次研究利用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该区流动单元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来进行流动单元进行定量划分。

2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2.1参数选择(1)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孔隙度Фe,渗透率K。

(2)孔喉结构参数:孔喉半径(R35):油藏品质指数(RQI):孔隙体积与颗粒体积之比:流动分层指标(FZI):2.2聚类分析本次研究选取J2x2段9口取心井472个分析化验数据点,利用孔隙度、渗透率、FZI 、RQI、R35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通过SPSS统计软件多次变量的引入和剔除,最终选出影响最大的两个参数—渗透率和R35值,并用Fisher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各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分别为:I类流动单元:I=-41.333×lgR35+57.056×lgK-28.279II类流动单元:II=-52.44×lgR35 +39.236×lgK-10.957III类流动单元:III=-65.051×lgR35 +28.449×lgK-10.167IV类流动单元:IV=-69.571×lgR35 +16.118×lgK-15.159V类流动单元:V=-72.67×lgR35 +0.367×lgK-29.103利用上述判别函数依据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归类,统计出各类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结果(表1)和流动单元孔隙结构参数聚类中心(表2)。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研究--以葡北-胜北-连木沁地区为例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研究--以葡北-胜北-连木沁地区为例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研究--以葡北-胜北-连木
沁地区为例
郭燕华;熊琦华;吴胜和;周平兵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0(021)001
【摘要】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集层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集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应用了岩石物理相的概念,在吐哈盆地葡北-胜北-连木沁地区开展了储集层质量评价的研究工作.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集层沉积相和成岩储集相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二者有机的结合和延展,来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的时空展布,同时依据储集层物性参数特点和储集层类型配置关系,划分出了六类岩石物理相类型.该分类结果将对油田的勘探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郭燕华;熊琦华;吴胜和;周平兵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102200;石油大学,北京,102200;石油大学,北
京,102200;石油大学,北京,10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23
【相关文献】
1.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以吐哈盆地葡北-葡萄沟地区为例 [J], 吕建才
2.吐哈盆地胜北-红连地区喀拉扎组砂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J], 唐文斌;雷涛;徐胜林;陈安清
3.胜北洼陷胜北构造带白垩系连木沁组沉积体系分布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J], 杨占龙;陈启林;郭精义;李在光;黄云峰;吴青鹏;李红哲
4.沉积相分析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以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白垩系为例 [J], 李红哲;杨占龙;吴青鹏;万传治
5.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腹地及其东南地区白垩系底界不整合面划分探讨 [J], 罗权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秦长文;李宏伟;蒋兵【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1【摘要】吐哈盆地是一个陆相含油气盆地,侏罗系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可将侏罗系划分为七个层序(SQ1-SQ7).层序SQ1相当于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SQ2相当于西山窑组一二三段,SQ3相当于西山窑组四段和三间房组一段,SQ4相当于三间房组二三段,SQ5、SQ6和SQ7分别相当于七克台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层序SQ1和SQ2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上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层序SQ1、SQ2、SQ3、SQ4和SQ5上升半旋回,层序SQ3、SQ4、SQ5下降半旋回和SQ6、SQ7层序是区域盖层发育的主要层位.【总页数】4页(P33-36)【作者】秦长文;李宏伟;蒋兵【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新疆,哈密,8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张冬玲;鲍志东;杨文秀2.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J], 张琴;朱筱敏;张满郎;况军;张年富3.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r与岩性圈闭勘探\r——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 [J], 杨占龙;沙雪梅;魏立花;黄军平;肖冬生4.“碟状”盆地沉积充填特点及油气聚集特征——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为例[J], 张尚锋; 张昌民; 李志军; 朱有信; 王捷5.沉积有机相在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及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世煤系为例 [J], 杨建业;任德贻;邵龙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哈盆地天然气特征及分布

吐哈盆地天然气特征及分布

吐哈盆地天然气特征及分布
李成明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1(022)001
【摘要】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发育,侏罗系以分布轻质油为特色,绝大多数气藏为凝析气藏,且轻质油藏溶解气油比大,油溶气丰度很高;在台北凹陷,油气并存为油气分布的重要特点,气藏的分布与油气分异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发现的气藏层位均为侏罗系,其上的地层中没有气藏分布可能与盖层封闭性差有关。

另外,埋深较大的侏罗系及三叠系中与烃源岩互层或很近的砂岩中存在规模很大的致密砂岩气藏;分布广泛的煤层吸附气也是重要的潜在天然气资源。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李成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111;TE124.1
【相关文献】
1.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源岩和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饱和烃馏分 [J], 房嬛;孟仟祥;孙敏卓;王作栋;李玉梅;徐茵
2.吐哈盆地巴喀气田八道湾组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 [J], 王国亭;何东博;程立华;蒋平;李易隆;张喜;王丽娟
3.吐哈盆地巴喀致密砂岩气田八道湾组有效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J], 何军;范子菲;
宋珩;李孔绸;孔璐琳;姚江源
4.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J], 倪云燕;廖凤蓉;龚德瑜;焦立新;高金亮;姚立邈
5.沉积有机相在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及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世煤系为例 [J], 杨建业;任德贻;邵龙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哈盆地地层划分表

吐哈盆地地层划分表



T
上统
小泉沟群
T2-3xq
郝家沟组T3h
黄山街组T3sh
克拉玛依组T2-3k
不整合和假整合
下统
上苍房沟群
T1cnb
烧房沟组T1s
整合
韭菜园组T1j







P
上统
下苍房沟群
P2cna
锅底坑组P2g
梧桐沟组P2w
泉子街组P2q
整合
桃东沟群P2td
塔尔郎组P2t
大河沿组P2d
不整合
下统
依尔希土组P1y
不整合和假整合
下统
吐谷鲁群
K1tg
连木沁组K11
整合
胜金口组K1sh
整合
三十里大墩组K1s
不整合和假整合
整合



J
上统
喀拉扎组J3k
齐古组J3q
不整合和假整合
整合
中统
七克台组J2q
三间房组J2s
不整合和假整合
整合
水西沟群
J1-2sh
西山窑组J2x
三工河组J1s
整合
下统
八道弯组J1b
整合和局部不整合
图3-1
吐哈盆地地层划分表
地层单位
地层名称及代号
接触关系






第四系
全-更新统
Q
不整合



N-E
上新统
葡萄沟组N2P
不整合和假整合
渐-中新统
桃树圆组(E3-N1)t
整合
始新统
鄯善群

吐哈盆地大河沿区块东南部中生界有利成藏条件分析

吐哈盆地大河沿区块东南部中生界有利成藏条件分析

吐哈盆地大河沿区块东南部中生界有利成藏条件分析刘庆敏【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2页(P68-69)【作者】刘庆敏【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正文语种】中文大河沿地区位于吐哈盆地中吐鲁番坳陷西北部,区域构造位置位于台北凹陷、布尔加凸起和科牙依凹陷的交汇部位。

本文简要分析大河沿区块东南部有利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条件、圈闭条件、储层条件、储层条件及储盖组合、疏导条件、匹配条件及成藏模式等,总结分析认为大河沿东南部为该区块评价最好的勘探区带。

自该套源岩,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1.19%~3.5%,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碳质泥岩有机碳含量11.5%~12.6%,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煤岩氯仿沥青“A”含量1.11~3.08%,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

(2)圈闭条件。

大河沿区块东南部在Esh、J、T、P多层系均发育构造圈闭。

根据二维精细构造解释,在Esh、J1 b 、T2 k、P2 td共描述了16个叠合圈闭,共50个层圈闭。

其中,在大河沿区块东南部发育5个叠合圈闭,共20个层圈闭,层圈闭面积合计约为105.2 km2,主要圈闭类型为背斜、断背斜、断鼻、断块、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等,圈闭以构造圈闭为主。

(3)储层条件。

大河沿区块东南部自三叠系至古近系均发育碎屑岩类储集层。

下面就主要储层发育层系进行论述[3]。

①克拉玛依组底块砂岩储层。

区内tucan1井、邻区yan1井钻探表明,克拉玛依组发育扇三角洲、辩状河三角洲相底块砂,厚度24 m~48 m,岩性为中砂岩、含砾砂岩、细砾岩。

盐1井克拉玛依组砂岩孔隙度平均为23.2%,渗透率均为107×10-3 μm2,评价为中孔中渗型砂岩储层。

②黄山街组储层。

区块东南黄山街组碎屑岩储层以扇三角洲相为主,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厚度3m~51m不等,该组底部、上部为储层集中发育段,吐参1井黄山街组砂岩孔隙度为16.15%~18.55%,渗透率为(70~109.48)×10-3 μm2,属中孔低渗-中渗型砂岩储层。

吐哈盆地地层划分表

吐哈盆地地层划分表

图3-1
吐哈盆地地层划分表
地层单位界 系 统 地层名称及代号接触关系第四系全-更新统Q 不整合上新统葡萄沟组N2P 不整合和假整合渐-中新统桃树圆组(E3-N1)t 整合始新统巴坎组E2b 整合新生界第三系N-E 古新统台子村组E1t 整合鄯善群(K2-E2)sh 苏巴什组K2s 不整合和假整合上统库木塔克组K2k 不整合和假整合连木沁组K11整合胜金口组K1sh 整合白垩系K 下统吐谷鲁群K1tg 三十里大墩组K1s 喀拉扎组J3k 不整合和假整合整合上统齐古组J3q 七克台组J2q 不整合和假整合整合三间房组J2s 西山窑组J2x 不整合和假整合整合中统三工河组J1s 整合侏罗系J 下统水西沟群J1-2sh 八道弯组J1b 郝家沟组T3h 黄山街组T3sh 整合和局部不整合上统小泉沟群T2-3xq 克拉玛依组T2-3k 不整合和假整合烧房沟组T1s 中生界三叠系T 下统上苍房沟群T1cnb 韭菜园组T1j 锅底坑组P2g 梧桐沟组P2w 整合下苍房沟群P2cna 泉子街组P2q 塔尔郎组P2t 整合上统桃东沟群P2td 大河沿组P2d 二叠系P 下统依尔希土组P1y 晚古生
界石炭系C 不整合。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系统

度 段 (m)
剖面
岩性简述
生储盖组合 烃源 储集 盖层 组合
第四系 100
+

第三系 380

汉 50


拉 472

二 400

段 1500 △



白 垩 系
下 统

一 50

段 1000
黄灰色及灰色砂、砾岩
杂色泥岩、砂砾岩, 底部为砂砾岩夹泥岩 灰—深灰色泥岩, 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与 深灰色、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And
中 涟源、 组 邵阳两 合 个凹陷
下 涟源、 组 邵阳两 合 个凹陷
9
思茅坳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2021/6/16
10
2021/6/16
11
塔里木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2021/6/16
1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2021/6/16
13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2021/6/16
楚雄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中西部坳陷
东部坳陷
地层系统 岩性柱
统组 E 赵家店组 K2 江底河组 K1 普昌河组
高峰寺组 J3 妥甸组
蛇店组 J2 张河组
储盖组合 组合 地层系统 岩性柱 储层 盖层 划分 统 组
E 赵家店组 K2 江底河组
缺失
Ⅰ J2 张河组
储盖组合 组合 储层 盖层 划分

J1 冯家河组
上部:粉砂质泥岩、泥灰岩;下部:砂岩为 主、泥岩及煤层
在黑色钙质泥页岩、偶夹砂岩
P1m:以灰岩为主,夹硅质灰 岩 P1d:灰黑色~ 棕色含铁硅质岩夹硅质灰岩

侏罗系三统六组内容总结

侏罗系三统六组内容总结

侏罗系三统六组内容总结侏罗系是地质学中重要的地层单位,记录了侏罗纪时期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过程。

在侏罗系中,有三个主要的统,分别是早侏罗统、中侏罗统和晚侏罗统。

每个统又被划分为若干个组,共有六个组,即侏罗系三统六组。

早侏罗统包括了侏罗系的最底部,记录了早侏罗纪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

早侏罗统可分为三个组:辛潘组、哈怀组和圣托斯组。

辛潘组是早侏罗统最底部的一部分,其地质特征是发育了大量的火山岩,形成了辛潘火山岩。

哈怀组位于辛潘组之上,其特征是发育了丰富的海相沉积岩,如哈怀砂岩和哈怀泥岩。

圣托斯组是早侏罗统的最上部,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化石记录。

中侏罗统是侏罗系的中间部分,记录了中侏罗纪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

中侏罗统包括了两个组:奥克尼组和克利夫兰组。

奥克尼组是中侏罗统的下部,主要由海相沉积岩组成,如奥克尼砂岩和奥克尼泥岩。

克利夫兰组是中侏罗统的上部,主要由陆相沉积岩组成,如克利夫兰砂岩和克利夫兰泥岩。

晚侏罗统是侏罗系的最上部,记录了晚侏罗纪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

晚侏罗统也包括了两个组:牛津组和金斯顿组。

牛津组是晚侏罗统的下部,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化石记录。

金斯顿组是晚侏罗统的上部,主要由陆相沉积岩组成,如金斯顿砂岩和金斯顿泥岩。

侏罗系三统六组的研究对于理解侏罗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统和组的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可以重建古地理环境、恢复古气候、研究生物演化等。

同时,侏罗系三统六组也是石油勘探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领域的重要依据。

总结起来,侏罗系三统六组是侏罗纪时期地质记录的重要单位,分别记录了早、中、晚侏罗纪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

每个统和组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化石记录,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侏罗纪时期的地球变迁和生物进化。

侏罗系三统六组的研究对于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工程地质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吐哈盆地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吐哈盆地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80
西部探矿工程
Nov . 2004 No. 11
要有 4 种类型: ( 1) 单峰粗孔型。毛管压 力曲线 具有明 显的倾斜 平台, 曲线
偏向图的左下方。孔喉分选系数 2. 31~ 4. 08, 平均为 2. 88, 排驱 压力低, 一 般< 0. 05M Pa, 饱 和度中 值压力 < 0. 1M Pa, 最大 孔喉 半径较大, 一般> 10Lm, 孔喉分布曲线形态为单峰负偏。
水下天然堤
65 5. 2- 14. 70/ 12. 48
0. 405- 223. 76/ 65. 36
河口砂坝
75 9. 2- 22. 70/ 18. 67
3. 10- 187. 56/ 135. 37
其孔隙以填隙物内溶蚀孔隙为主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中的分选差的不等粒岩屑砂岩和粉砂岩中孔隙以溶蚀粒间孔及填隙物内溶蚀孔为主这两种孔隙占总孔隙的90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中的分选差的不等粒岩屑砂岩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填隙物内溶孔复合型其孔隙以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填隙物内溶蚀孔为主此类孔隙占总孔隙比率90以上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中的分选差的中细粒岩屑砂岩和粉砂岩中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晶间孔复合型溶蚀粒内孔填隙物内溶蚀孔为主此类孔隙占总孔隙比90以上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中的分选差的砾状粗砂岩中储层物性特征411各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储渗性能好坏的最重要的二个参数根据对该凹陷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450块样品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统计结果见表66之间储层物性自上而下为七相碎屑岩沉积
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 产油量。 ( 4) 由于该串联式抽稠 泵泵筒 为/ 上大下 小0, 虽然 能起 到液
力反馈的作用, 增加抽油杆下行动力, 但由于下柱塞较小, 进油困 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泵的充满程度。建议在今后的 生产应 用中采用/ 上小下大0 的串联 式抽稠 泵, 并 改进泵 阀结构, 增 加油 流通道, 减小流动阻力。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成烃的形成与富集规律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成烃的形成与富集规律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成烃的形成与富集规律
王武和;张世焕
【期刊名称】《新疆地质》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一套厚达2000m的河沼-湖沼相煤
系地层,其中的煤岩及暗色泥岩是已发现油气藏的主要源岩。

形成于燕山期的古构造控制了油气富集,纵向上油气主要在中侏罗统聚集成藏。

油气以垂向运移及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断裂控制了油气运、聚、保、散。

多种构造样式与砂体交互配置,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构成复式油气聚集带
【总页数】6页(P28-33)
【作者】王武和;张世焕
【作者单位】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2,P618.13
【相关文献】
1.吐哈盆地丘陵构造带中下侏罗统储层成岩演化特征 [J], 张世奇;纪友亮;冷胜荣
2.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沉积环境与煤沼有机相 [J], 李华明;
3.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源岩和油中饱和烃的GC/MS分析 [J], 房嬛;孟仟祥;孙敏卓;杜丽;丁万仁
4.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源岩和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饱和烃馏分 [J], 房嬛;孟仟祥;孙敏卓;王作栋;李玉梅;徐茵
5.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J], 吴青鹏;杨占龙;姚军;袁成;张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¹ 由/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0开放基金项目(PLN9722)资助收稿日期:1999-05-21 收修改稿日期:2000-12-20文章编号:1000-0550(2001)02-0263-08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¹沈守文1 彭大钧2 颜其彬1 黄先律2 李志军31(西南石油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1) 2(成都理工学院 成都 610059)3(吐哈油田物探研究所 新疆哈密 839000)摘 要 吐哈盆地侏罗系是一个盆地充填层序(一级层序),包括4个构造层序(二级层序),分别与侏罗纪湖盆的4个演化阶段(稳定沉降阶段、短期收缩阶段、扩张阶段和萎缩阶段)相对应,其中又分为13个(三级)层序。

与海相地层不同的是,本区识别出了4种层序边界类型(A 型、B 型、C 型和D 型),其对应的层序本文分别称之为冲积层序、淹没层序、类Ñ型层序和类Ò型层序。

冲积层序形成于构造剧烈抬升时的盆地萎缩阶段,淹没层序形成于构造沉降迅速时的盆地扩张阶段。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可容空间 微量元素 侏罗系 吐哈盆地第一作者简介 沈守文 男 1958出生 副教授 博士 矿物岩石学和石油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P539.2 文献标识码 A1 地质慨况吐哈盆地是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简称,位于新疆东部,西起喀拉乌成山,东至梧桐窝子泉附近,北依博格达山和哈尔里克山,南抵觉罗塔格山(图1)。

东西长约600km ,南北宽60~130km,总面积约53000km 2。

吐哈盆地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北部坳陷带,艾丁湖斜坡和南湖隆起。

盆地基底为前二叠系,其上二叠系及中新生界沉积盖层发育齐全。

吐哈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已建成的吐哈油田其主体位于台北凹陷。

2 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根据陆相盆地的沉积特点,参照Van Wagoner 的层序级别划分112和李思田的陆相层序地层单元划分122,本文将陆相层序划分为6级。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与煤成烃富集规律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与煤成烃富集规律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与煤成烃富集规律
吴涛;张世焕;王武和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6(042)0z1
【摘要】吐哈盆地是一个煤成烃盆地,已发现了一系列侏罗系煤成烃油气田.本文认为吐哈盆地的演化具有初期伸展,主成盆期压缩的特点,主要成盆期带有左旋扭动性质的扭动构造居多,构造样式复杂多变.盆地基底为前二叠系,沉积盖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体.中下侏罗统是含煤层段,也是重要的生烃层系.中侏罗统是煤成烃的主要储油层段,上侏罗统棕红色泥岩是区域性盖层.煤成烃的形成演化具有多元复合、早生早排、富油富气的特点.生油凹陷、古构造、油源断裂及各种三角洲砂体联合控制了油气田的平面分布.
【总页数】6页(P31-36)
【作者】吴涛;张世焕;王武和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新疆哈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新疆哈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新疆哈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吐哈盆地侏罗系煤成烃相态特征的热模拟实验 [J], 张闻林;陈义才;张代生;涂小仙;王家辉
2.吐哈盆地煤成烃研究新进展 [J], 程克明;JMMoldowan;等
3.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成烃的形成与富集规律 [J], 王武和;张世焕
4.天山造山带内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关系——以伊犁盆地、吐哈盆地为例 [J], 蔡煜琦;韩效忠;李胜祥;赵永安;姚春玲
5.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煤成烃刻度区解剖研究 [J], 王志勇;金颖;梁桂宾;贺永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本文针对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分层指标、油藏品质指数、孔喉半径这5个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西山窑组二段储层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该低孔低渗油藏储层的地质特征。

标签:低孔低渗储层流动单元Q型聚类分析西山窑组二段吐哈盆地
1引言
流动单元是由Hearn C. L.等(1984)提出的一个概念,定义为一个纵横向连续,内部渗透率、孔隙度、层理特征相似的储集带[1]。

此后,众多专家及学者们用这一概念开展油气藏地质表征研究,并对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进行了丰富和发展[2~4]。

大体可分为定性划分和定量划分两大类,并可细分为四种方法:①依据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进行划分;②根据夹层的展布与特征进行分类;③依据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定量区分和研究;④根据流体的特征与压力状况进行确定。

研究区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二段(J2x2段)发育低孔低渗储层,具有储集性能较低,渗流阻力大和非均质性强烈等特点。

本次研究利用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该区流动单元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来进行流动单元进行定量划分。

2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2.1参数选择
(1)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孔隙度Фe,渗透率K。

(2)孔喉结构参数:
孔喉半径(R35):
油藏品质指数(RQI):
孔隙体积与颗粒体积之比:
流动分层指标(FZI):
2.2聚类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J2x2段9口取心井472个分析化验数据点,利用孔隙度、渗
透率、FZI 、RQI、R35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通过SPSS统计软件多次变量的引入和剔除,最终选出影响最大的两个参数—渗透率和R35值,并用Fisher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各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分别为:
I类流动单元:I=-41.333×lgR35+57.056×lgK-28.279
II类流动单元:II=-52.44×lgR35 +39.236×lgK-10.957
III类流动单元:III=-65.051×lgR35 +28.449×lgK-10.167
IV类流动单元:IV=-69.571×lgR35 +16.118×lgK-15.159
V类流动单元:V=-72.67×lgR35 +0.367×lgK-29.103
利用上述判别函数依据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归类,统计出各类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结果(表1)和流动单元孔隙结构参数聚类中心(表2)。

从表1中可看出,数据点的回判率在98.4%以上,说明此次流动单元的划分是合理的。

表2列出流动单元孔隙结构参数聚类中心,孔隙结构参数都呈线性变化,即从I类到V类每个孔隙结构参数都逐渐减小。

3流动单元的划分结果
根据上述判别方法分别确定各砂体的流动单元类型,最后勾绘出该沉积单元流动单元平面分布图(图1)。

各类流动单元平面分布特征为:I类流动单元呈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的位置,渗流能力最强。

II类流动单元呈较为连续的条带状分布,渗流能力较强。

III类流动单元呈连片状分布,渗流能力中等。

IV类流动单元呈宽条带状广泛分布,渗流能力较弱。

V类流动单元呈宽条带状分布,渗流能力最弱。

4结论
(1)选取孔隙度、渗透率、FZI、RQI、R35这5个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应用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将吐哈盆地J2x2段流动单元分为I类、II类、III类、IV类和V类共5类流动单元类型。

(2)从I类到V类流动单元,孔隙度、渗透率、FZI 、RQI、R35值都逐渐减小,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物性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3)I类和II类分布局限,多呈零星状或条带状分布。

III类主要呈连片状分布。

VI类和V类主要呈条带—连片状或宽条带状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