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优化方案》人教版生物必修3 课时作业 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随堂达标检测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数学模型为:N t =N 0λt。
2.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会呈“S”型增长。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
4.“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5.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2)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数学模型:N t =N 0λt。
3.各参数的含义⎩⎪⎨⎪⎧N 0:种群的起始数量t :时间N t: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倍数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形成原因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 值。
3.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例如为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而设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J”型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2)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3)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 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 (4)种群数量达到K 值后不再发生变化(×)(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增长的曲线是( )解析:选B 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的增长是指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的情况下的增长。
2019年《优化方案》人教版生物必修3 课时作业 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演练强化提升
[基础达标]1.某同学在“研究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 n=2n(N代表细菌数量,n 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B.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等的限制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少,繁殖速度快解析:选B。
题干中的数学模型只是对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推测,因此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等的限制。
2.(2019·哈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假如某动物种群数量在2012年是20只,2013年发展到40只,2014年发展到80只,那么2019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是()A.640只B.1 280只C.2 560只D.5 120只解析:选C。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已知某动物种群数量在2012年是20只,2013年发展到40只,可见λ=2,根据公式:N t=N0λt,那么2019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是20×27=2 560只,C正确。
3.下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
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D.该种群生物的食物增多解析:选B。
由图可知K值的升高(由K1变为K2)是因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例如: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更适合该种群的生存)、该种群生物的食物增多等,故A、C、D项不符合题意;如果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则种内竞争会加剧,数量会维持在K值,甚至有所降低,故B项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C.在自然状态下,种群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D.在自然状态下,种群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解析:选C。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模型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假如某动物种群数量在2012年是20只,2013年发展到40只,2014年发展到80只,那么2019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是()A.640只B.1 280只C.2 560只D.5 120只C[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已知某动物种群数量在2012年是20只,2013年发展到40只,可见λ=2,根据公式:N t=N0λt,那么2019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是20×27=2 560(只),C正确。
]2.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工程。
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濒危物种时,我们希望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是()A BC DC[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濒危物种时,因为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某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应为“S”型,C选项正确。
] 3.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D[“J”型曲线没有最大值,A项错误;“J”型增长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种群的生存条件是无限的,B项错误;由于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故大多数种群呈现“S”型增长,C项错误;“J”型增长由于空间和资源无限,种群个体数一直增加,D项正确。
]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B.“S”型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C.“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D.“S”型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D[“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将达到最大值(K值)并趋于稳定;“S”型增长中种群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环境因素等的制约;种群数量与天敌的关系常表示为“捕食”曲线,而不是“S”型曲线。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数学模型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倍)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2、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a=130%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A.1.3N0B.1.69N0C.2.3N0D.5.29N0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波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波动只与环境条件的改变有关B.只要波峰之间的峰值相同就可称为周期波动C.种群数量波动的研究对象位于正在演替的群落中D.种群数量波动是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随时间在环境容纳量附近的上下波动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乙B.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C.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型增长5、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人口急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D.我国地大物博,不受人口急增的影响6、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型 B.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7、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Q 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B.Q 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C.在L 〜M 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 ”型增长D.增长速率大于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8、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2K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9、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1.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下列关于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同种生物所有成年个体的总和B.同一生物的种群密度在同一环境中总是不变的C.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将呈增长趋势D.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答案】D【解析】种群是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故A错误。
同一生物的种群密度因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不同在同一环境中也会改变,故B错误。
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是稳定型,在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将维持稳定,故C错误。
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故D正确。
2.下图中的a和b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在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K值,表示空间全部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B.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零,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于“J”型C.当种群数量由零逐渐增大到K值时,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缩小,种群数量不再增长D.阴影部分表示种群内个体数【答案】B【解析】A.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K值,表示空间已基本用完,而不是全部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故不正确。
B.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零,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没有环境限制,所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于“J”型。
正确。
C.当种群数量由零逐渐增大到K值时,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缩小,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变小,数量增长变得缓慢,而不是不再增长。
故不正确。
D.阴影部分表示种群内因环境因素而死亡的个体数。
故不正确。
3.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答案】D【解析】乌鸦属于较大且移动性强的动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不正确;乌鸦的数量处于动态变化当中,第3年和第9年的数量不会相同,B不正确;“J”型曲线的λ值是固定值,题图与之不符,C不正确;从第3年到9年间,λ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到第9年数量最少,在9~10间保持数量稳定,D正确。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规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中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部分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种群?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哪些方面?(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3. 根据以下情境,尝试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1)一块草原上有许多鹿,过去十年中,鹿的数量一直在增长;(2)一个池塘中的鱼类种群数量在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捕捞后,目前处于较低水平,预计未来十年内不会进行大规模捕捞。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独立完成练习题,遇到难题可以参考相关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但不得抄袭;3. 根据情境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时,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合理理由。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能否准确回答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否正确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能否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能否正确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认真自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小组互评可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点评可以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五、作业反馈: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记录下来,以便我们在下次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讨论。
同时,也欢迎同学们提出自己对本节课和生物课程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不断改进,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种群数量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种群动态平衡和波动性的理解。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实际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概念和基本规律;2. 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三种基本模式;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以下简答题:(1)什么是种群数量变化?请简述其基本规律。
(2)种群数量变化的三种基本模式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 结合当地生态系统,分析以下问题:(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为什么在一定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经历“J”型增长?(3)自然界中,为什么有些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4)面对环境变化的挑战,你认为种群应如何调整自身数量以适应?3. 收集一些实例,讨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三、作业要求:1. 严格按照教材和资料进行作业,严禁抄袭;2.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你的姓名和班级,方便教师批改和反馈;3. 请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不要直接复制教材内容。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后,将根据以上标准给出分数;五、作业反馈:1.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分析作业完成情况及问题所在;2. 学生可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疑惑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3.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和指导建议,并公布成绩。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三种基本模式,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收集实例和讨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希望同学们能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提交作业时请附上姓名和班级,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教师沟通,我们将竭诚为同学们服务。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学会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3. 通过作业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种群?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影响生态系统?(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2. 完成以下种群数量变化的图表分析:(1)根据提供的图表数据,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2)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并给出相应的措施。
3. 小组讨论:(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2)举例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确保回答准确;2. 图表分析需要详细描述趋势和原因,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3. 小组讨论需要积极参与,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4. 作业完成后,提交至学习平台,以便老师批改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图表分析的描述和预测、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贡献等因素,给予学生作业评价;2. 评价结果将反馈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 评价结果将作为期末总评的重要参考之一。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老师的批改和反馈,认真分析自己的作业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2. 对于小组讨论中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应积极与小组成员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3. 对于作业中的难点和困惑,学生可以向老师请教,寻求帮助和支持。
通过以上作业内容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要求部分强调了学生的独立完成和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作业评价部分将根据学生的回答、图表分析、小组讨论和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群数量变化现象。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种群?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种群数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描述种群数量特征?(3)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其基本规律是什么?(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以下问题:(1)为什么森林中的树木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会出现过度砍伐?(2)为什么城市人口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会出现人口爆炸?(3)近年来,我国草原牧区出现草畜失衡、草原退化的问题,请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 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积极思考和探索;2. 回答问题要准确、完整,分析问题要深入、有理有据;3. 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合理建议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提出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2. 作业质量: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和提出建议的准确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3. 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以培养合作精神;4. 激励与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共同进步。
五、作业反馈:1. 收集学生对作业的反馈和建议,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2. 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纳入课程改进的考虑范围,不断优化教学方案;3. 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讲解和答疑,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次的作业中,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
通过分析真实环境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分为以下部分:1. 预习任务:学生需预先阅读《种群数量的变化》相关章节,了解种群的基本概念、数量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家庭或学校附近选择一个自然环境(如公园、校园等),观察并记录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如昆虫、鸟类等)的数量变化情况。
记录内容包括生物种类、数量、环境条件等,并以时间为横轴,数量为纵轴,绘制种群数量变化的图表。
3. 分析与探讨: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分析不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原因,讨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作用于种群数量的变化。
4. 编写报告:将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和讨论内容整理成一份简短的报告,报告中应包括观察的地点、时间、生物种类、数量变化情况以及分析的结论。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与记录要真实、准确,数据来源可靠。
2. 分析与探讨要深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
3. 报告书写要规范,内容条理清晰,字迹工整。
4. 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2. 分析的深度和合理性。
3. 报告的规范性和条理性。
4. 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课堂讨论时,学生可就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以资鼓励。
4.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的基本概念和变化规律;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种群数量变化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种群?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影响生态系统?(3)举例说明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并分析其原因。
2. 小组讨论:(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因素。
(2)讨论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或措施,以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3. 撰写报告:根据上述阅读和讨论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完成一份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报告。
报告中需包括以下内容:(1)对种群和种群数量基本概念的理解;(2)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及其影响;(3)实际案例分析;(4)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或措施以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需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报告应认真撰写,内容真实可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报告质量;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按照一定比例给出总分。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以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在作业反馈环节提出,教师会尽力回答;2. 学生对作业的评价也将被纳入到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和教材的依据中。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和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三个基本模型:J型、S型和指数型;2. 学会运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环境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3.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应用: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运用种群数量变化的三个模型进行预测或解释。
例如,一个城市的公园鸟类数量的变化,或者一个地区的昆虫数量的波动等。
2. 实验分析: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数据,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规律;2. 能够应用数学模型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3. 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和小组讨论每位学生需根据课堂讲解,整理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笔记,并参与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应包括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影响因素以及数学模型的应用等。
2. 作业题每位学生需完成以下两道作业题:(1)描述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并解释其变化趋势;(2)假设你是一名生态学家,需要预测一个种群在未来几年的数量变化,你将如何利用已知的数据和因素进行预测?请列出你的预测步骤。
3. 小组项目每组需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种群,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预测该种群未来几年的数量变化,并制作成PPT进行汇报。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2. 笔记要简洁明了,能概括课堂内容;3. 作业题要认真思考后作答,小组讨论要积极参与;4. 小组项目要分工明确,共同合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预测的合理性;5. 汇报时要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观点。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 笔记是否简洁明了,能否概括课堂内容;- 作业题回答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清晰;- 小组项目分工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准确,预测是否合理;- 汇报内容是否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观点。
2. 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项目成果进行评估)。
- 结合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2. 对于小组项目,教师将对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和反馈,并对各组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3. 学生可通过反馈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在下次作业中加以改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还能锻炼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表达的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pdf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 目 标核 心素 养1.掌握建构增长模型的方法2.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和“S”型曲线3.结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1.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形成稳态与平衡观2.通过“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培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学习,掌握实验设计与实施及对实验结果的交流与评价能力4.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及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形成关注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研究方法及实例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大致呈“J”型。
2.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
(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形成原因3.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研究意义(1)有害动物的防治。
(2)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4章第2节
第四章第 2 节一、选择题1.有关种群增添的模型,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D )A .种群呈“ J型”增添的前提条件是食品和空间条件丰裕、天气适合、没有敌害等B.呈“ S型”增添的种群,跟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添所受的环境阻力渐渐加大C.种群增添数学模型的建立,往常包含以下步骤:察看并提出问题、作出假定、成立模型、查验或修正模型D.种群增添的“ J型”曲线有K 值,不过K 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2. (2019 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下月考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绘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检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 (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 )的种群中存在以下情况:①因为某种原由该植物中大概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均匀每株可产生400 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
当前种子数目为a,则m 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目N 能够表示为(C)A . 400a× 0.8m B. 0.8a×400mC.a× 320m D. 320a m[分析 ]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目为a× 80%× 400,两年后种子的数目为a×80%× 400×80%× 400=a× (80%× 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 400×80%× 400×80%× 400= a×(80%× 400)3,以此类推,m 年后种子的数目为a× (80%× 400)m=a× 320m。
3.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检查了30 年间野兔种群数目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D )A .第 1 年至第 5 年间野兔种群数目保持相对稳固B.第 10 年和第 20 年种群的数目基真相当C.第 15 年至第 20 年间野兔种群数目在不停增大D.第 20 年至第 30 年间野兔种群数目增添率为01,说明野兔种群数目是不停上涨的, A 错误;[分析 ]第 1年至第 5 年间,λ向来大于第10 年到第20 年间,λ<1,说明种群数目是不停降落的,所以第20 年种群的数目小于第10 年,B错误;第15 年至第20 年间,λ <1,说明种群数目是不停降落的, C 错误;第20年至第30 年间,λ= 1,说明种群数目处于相对稳固状态,增添率为0, 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宽教材]
1.(必修3 P67图4-6改编)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乙
B.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C.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型增长
解析:选C。
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甲,A项错误;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大,B项错误;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项正确;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不符合“J”型增长,D项错误。
2.回答以下问题:
(1)(必修3 P67“思考与讨论”改编)对家鼠等有害动物应加以控制。
①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环境。
②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应________。
(2)(P68“与社会的联系”改编)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________、野生生物资源的________,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________,都有着重要意义。
答案:(1)①破坏其生存②降低K值(2)防治保护和利用拯救和恢复
[精练好题]
3.(2019·天水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答案:D
4.(2019·遂宁高二联考)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这4年中甲种群的数量保持不变
B.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组成不同
C.第2年末乙种群的数量一定大于甲
D.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解析:选D。
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第1~2年甲、乙两种群年龄组成相同,都是增长型,B错误;
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错误;只要是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题图可知,第3年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正确。
5.(2019·河南正阳高中期中)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
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答案:C
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⑤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血细胞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④⑤
解析:选D。
从锥形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②错误。
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血细胞计数板小方格内,③错误。
7.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①图乙中A、B两图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
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2)一般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此时种群________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的________开始下降。
所以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超过K/2时就可以获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当过度获取导致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将会________,获取的资源数量将减少,而且还会影响资源的再生。
解析:(1)①由题中曲线图可知该鱼群迁入某池塘后,种群数量增长迅速,随着种群(鱼)数量的增多,由于空间、食物、天敌等原因,鱼群中的个体间斗争加剧,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开始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速率变为0。
因此,该鱼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应该为“S”型。
②在t2时期后,主要是因为种内斗争加剧和捕食者增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③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幼年个体数量最多,可以判断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2)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超过K/2时可适量获取。
答案:(1)①B②种内斗争加剧和捕食者增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处于平衡状态,种群数量不再增加③增长(2)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