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题临安邸

合集下载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一、原诗及注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注释-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 邸(dǐ):旅店。

- 休:停止、罢休。

-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沉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这里是说南宋朝廷的不良风气像暖风一样熏染着人们。

- 游人:这里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 直:简直。

-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二、诗句解释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解释: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解析:诗人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的画面。

“山外青山楼外楼”,写西湖周围的景色,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是一种繁荣的景象。

但是“西湖歌舞几时休”则是诗人的质问,在这表面的繁荣背后,南宋统治者却在寻欢作乐,不思收复北方失地,这种歌舞升平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解释: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 解析:“暖风熏得游人醉”进一步描绘出那些在西湖边游玩的南宋统治阶级的状态。

“暖风”不仅是自然界的风,更是南宋朝廷纸醉金迷的风气。

这种风气让那些“游人”(南宋统治阶级)沉醉其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辛辣地讽刺南宋统治者忘记了汴京(北宋都城,象征着北宋的国土和政权),只知道在杭州(南宋都城)贪图享乐,把杭州当作汴京,完全没有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想法。

三、20题及解析- 答案:林升。

- 解析:林升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2. 诗中的“临安”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答案:浙江省杭州市。

- 解析:临安在南宋时期是都城,现在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题临安邸小练笔50字

题临安邸小练笔50字

《题临安邸》介绍一、背景介绍《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所作,创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只求苟安享乐。

诗人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土地上,目睹了南宋朝廷的种种腐败与没落,深感忧虑与痛心。

他借助对临安城的描写,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鞭挞了那些醉生梦死的权贵。

二、诗词解析《题临安邸》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西湖歌舞几时休?”起句,表现出诗人对南宋朝廷沉迷于歌舞升平的不满与谴责。

接下来,“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用“暖风”比喻南宋朝廷的贪图安逸、淫乐误国的风气,“游人”则指那些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权贵。

最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则辛辣讽刺南宋朝廷忘记了国仇家恨,将临时苟安的杭州误认为是故都汴州,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与痛心。

三、诗词特色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思想内涵而独具一格。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偶、夸张、讽刺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炼、形象生动。

同时,诗人将对国家的忧虑和痛心融入到优美的诗句中,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情感。

四、文化背景— 1 —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为屈辱的一段时期之一。

金朝和蒙古帝国不断侵略和压迫南宋,而南宋朝廷则偏安一隅,不思抵抗。

在这种背景下,林升等文人墨客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腐败权贵的谴责。

五、个人感悟读完《题临安邸》,我深感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对腐败权贵的批判。

南宋朝廷的种种腐败与没落,使我感到既痛心又愤怒。

这首诗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失去了血性和骨气,沉迷于安逸与享乐,那么它的命运就注定是悲惨的。

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忘记历史和国仇家恨,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六、比较阅读与《题临安邸》类似的诗词还有许多,如陆游的《示儿》、岳飞的《满江红》等。

这些诗词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腐败权贵的谴责,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在比较阅读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林升《题临安邸》诗词赏析

林升《题临安邸》诗词赏析

林升《题临安邸》诗词赏析题临安邸宋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注释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使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题临安邸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宋代:林升作者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创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七绝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注释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题临安邸》课文解析

《题临安邸》课文解析

《题临安邸》课文解析题临安邸《题临安邸》是唐代文学家陆游所作的一首诗歌,它描绘了作者游历临安时的景色和感慨。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从诗歌的结构、意境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结构分析《题临安邸》共分为五个句子,表达了作者登高临安之地,怀古伤今的情感。

整首诗由七言绝句组成,每句字数较多,形式严谨。

二、诗意解读1. 第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句表达了作者身处山水之间,感叹临安城外的高楼矗立,形成了一种连绵不断的景象,展现了山水之美。

2. 第二句: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描绘了临安城内西湖畔上的歌舞升平,给人一种欢乐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心中的忧伤。

3. 第三句: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写出了临安的魅力所在,临安的风光和气候使得游人陶醉其中。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4. 第四句: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意味深长,揭示了作者对临安的思乡之情。

杭州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城市,而汴州则是北方的都城,作者借此对比,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第五句:十五年前罢官居最后一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他曾经官居之地,但如今却只能游历临安,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思考和感叹。

整首诗通过描绘临安的山水和人文景观,以及对家乡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三、文化内涵解读1. 临安:临安是唐代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现今的杭州。

它以其秀丽的山水和繁华的市井闻名,是当时文人墨客钟情之地。

2. 西湖:西湖是临安著名的自然景观,湖光山色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

这里也寄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天堂。

3. 杭州和汴州:杭州是江南的一座传统文化古城,而汴州则是北方的都城,两地地理和文化上的差异反映出唐代时期南北之别。

通过对这些地名的运用,作者巧妙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曾经的荣光。

四、艺术特点1. 用意境描绘景色:作者通过描绘山水和风物,展示了临安的繁华和美景,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2. 对比手法的使用:通过对比杭州和汴州两个地方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悲伤。

《题临安邸》 知识清单

《题临安邸》 知识清单

《题临安邸》知识清单《<题临安邸>知识清单》《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辛辣的讽刺笔触,揭露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丑态。

一、作者简介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历史记载较为简略,但他的这首《题临安邸》却流传千古,让后人对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有了深刻的感受。

二、创作背景南宋时期,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宋高宗赵构逃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

然而,南宋统治者并没有积极谋求收复失地,反而在临安苟且偷安,纵情声色。

林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诗,对统治者的腐朽生活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三、诗句解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诗的开篇描绘了临安城的繁华景象,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然而,一个“外”字,暗示了临安城之外的国土仍在敌手。

紧接着,诗人以问句“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不满。

西湖边的轻歌曼舞何时才能停止?这句诗揭示了统治者们沉迷于享乐,完全不顾国家的安危。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在这里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这股风熏得游人们沉醉其中,竟然把杭州当成了昔日的汴州。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如今已沦陷敌手,而南宋的统治者和达官贵人却在这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忘记了国仇家恨。

四、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和批判。

诗人通过对临安城繁华景象与统治者醉生梦死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不作为的愤慨。

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收复失地、重振国家的强烈愿望。

五、艺术特色1、对比手法诗中通过临安城的繁华与国家的危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和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2、以景衬情前两句描绘的美丽景色与后两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批判力度。

3、含蓄委婉诗人没有直接指责统治者,而是通过委婉的问句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自行领悟其中的深意,使诗歌更具韵味。

题临安邸的古诗意思

题临安邸的古诗意思

题临安邸的古诗意思题临安邸,引人入胜的景象就像一首古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这里的自然风光到处可见,就像一段生动的诗句,山青水秀,令人着迷。

它的景物也具有深远的古诗意蕴,山涧之北,雪原之南,对流而上,分界线无穷。

此处的自然美景正是唐诗宋词所描摹的,色彩鲜明,古典情调浓郁。

题临安邸有许多古诗描述其人文景观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古代的大诗家们形容的花园,酿成的酒,山峦叠翠,江流泻涧,精彩绝伦,洪雅醒目。

他们将江山、水源、山间风光等写得如此生动,令人陶醉;这里的桥段也是翠绿起伏,湖面如明镜,堤上柳丝飘荡,着实壮观。

此外,大自然留下的壮丽景观还有多种古典情怀,如古老的荒漠,错落有致的山川,湖泊江河,景致无穷。

题临安邸的古诗意思也可以从它的历史文化出发来探讨。

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古人对于美好的精神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追求,以及精致的诗藻。

题临安邸,曾是一个古代皇家住宅,古诗词中时常有建筑、园林、物件和秩序相关的描述,以及国家荣耀和人们憧憬的思绪。

古诗虽古老,但它蕴含的意义却是深邃的。

在追求美的文化认知中,古诗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种对于人文精神和自然风光的向往与记忆,以及对于梦想、美好和理想的追求。

这种古诗的意义亦为题临安邸的文化底蕴所共存,令人叹为观止。

不仅如此,题临安邸的古诗意思也蕴涵着对于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它会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深度思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之,古诗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是历史文化多义性的精练表达,既体现神态和孤独,又充满了诗意和幻想,蕴含着多种多样的思想,而题临安邸又是这个意境的完美诠释,它的古诗意思不仅仅是生动的景象,更可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74.题临安邸_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74.题临安邸_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74.题临安邸74.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栈、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简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题临安邸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题临安邸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分析:题临安邸小升初语文古诗词分析:题临安邸??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说明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酒店、酒店。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酒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下北宋国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领土全被金人侵犯。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无接受北宋亡国的凄惨教训而奋斗图强,当政者不思光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诚,对内残忍伤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权贵一味尽情声色,招蜂引蝶。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类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诉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愁。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第1 页安城的特色: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华太平情形。

诗人触景伤情,不由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手?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脑筋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可以理解为一般旅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生,招蜂引蝶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非常,把那些尽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权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暂时苟安的杭州几乎看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嘲讽中包含着极大的愤慨和无量的隐忧。

第2 页。

题临安邸古诗简介

题临安邸古诗简介

宋代林升《题临安邸》古诗简介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古诗简介:这首诗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南宋统治者在国泰民安的表象下,沉溺于享乐,不思进取,将都城杭州(当时的南宋首都)视为北宋旧都汴州(开封)的景象。

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的繁华景象,次句“西湖歌舞几时休”则暗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后两句“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更是点睛之笔,通过“暖风”和“游人醉”,形象地批评了统治者不问国事,沉湎于酒色之中,视杭州为安逸之地,忘记了汴州(北宋曾被金国攻陷)的前车之鉴。

整首诗寓言深刻,讽刺辛辣,具有强烈的警示意味。

作者介绍: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

活动于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期间,浙江林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他的作品有《题临安邸》。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注释: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旅店。

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

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一个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讽刺时政的诗句

讽刺时政的诗句

5首讽刺封建社会时政的诗词及赏析1、《题临安邸》林升(宋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诗人用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泊秦淮》杜牧(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诗人用烟、月、水、沙等具有明显暗示性的事物,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形象地暗示出当时的社会已经处于安史之乱后期日益衰颓的趋势。

借古讽今,警示当朝统治者应以史为鉴,莫重蹈覆辙。

3、《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凄凉景象,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交加、羁旅天涯的痛苦和年华易逝而抱负难酬的感慨,具有深厚的人情味和强烈的感染力。

4、《卖炭翁》白居易(唐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赏析:诗人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5、《赋税谣》唐寅肥猪满圈谷满仓,家家户户喜洋洋。

但使干戈能太平,衣食无忧乐陶陶。

官场腐败民遭殃,苛捐杂税似虎狼。

圣明在上应体恤,富国强民保家邦!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村的富饶景象,表达了人民对和平和富足生活的渴望。

同时,借“官场腐败”、“苛捐杂税”等形象,揭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的不公。

题临安邸古诗

题临安邸古诗

题临安邸古诗【范文一】题临安邸古诗,这是一个感性和美感并存的话题。

对于许多文学爱好者、历史迷而言,这是熟悉而又充满悠久历史的诗歌。

从这首古老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执着、平静和奋斗的精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钱塘湖春行》中有名的一句,是对当时杭州美好的自然风光和蒸蒸日上的文化艺术的赞扬。

临安邸之所以成为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恰恰是因为它是当时杭州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背景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也是当时学术和官僚体系中最为人所重的行宫。

这首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中有很多的价值观和智慧,是可以引导今人的。

在这首古诗中,杨万里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认可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思想都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也驰骋于乡间山水之间的游赏和情趣,既有美感,也有执着,给人以灵性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教会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对于这首古诗而言,以及它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义而言,我们不仅仅只是要熟记其言,更是要真正理解其所蕴含的价值和精神。

这首古诗词告诉我们,人在其中最主要的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美好,而这些东西所蕴含的内容才是我们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和智慧。

要点分析:本文开头引入题目,谈到读者对于这首古诗的认知和情感;接着介绍古诗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然后表达对古诗中所蕴含的价值和精神的理解和探讨;最后总结出读者应该掌握的精神内涵。

用词分析:词汇运用得当,传达了作者对古诗的热爱和学术态度。

如“感性”、“悠久历史”、“执着”、“平静”、“价值观”、“智慧”等词汇都很贴切。

另外,本文在描述古诗的时候运用了不少形象的语言,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等,更增加了阅读乐趣。

【范文二】题临安邸古诗,对于我而言,这是一种情感的强烈连接,是一段具有文化地标意义的地方与历史的一次交汇。

我从这首古诗中看到了许多的历史背景,包括人文历史和自然历史,还有当时人们的审美和思考方式。

在临安邸中,我们可以看到杨万里的执着和洒脱;也可以看到他的放纵与妄想。

21-2《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 精选1篇

21-2《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 精选1篇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全诗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共计二十八个字。

这首诗通过描绘临安(今杭州)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忧虑和不满。

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简要介绍。

第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内外的高楼大厦,以及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

这里的“山外青山”和“楼外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临安城的繁华景象。

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认为临安的繁华掩盖了国家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动荡。

第二句“西湖歌舞几时休”,提到了杭州著名的西湖。

这里的“歌舞”象征着临安城内的繁华娱乐生活,而“几时休”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繁华生活的质疑:这种歌舞升平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这里既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暗示了他对于美好时光的向往。

第三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描述了春天里临安的宜人气候,以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沉醉于游乐的情景。

这里的“暖风”象征着美好的时光,而“熏得游人醉”则表现了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忘却烦恼、尽情享受的状态。

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象并不能掩盖诗人内心的忧虑。

第四句“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杭州代指当时的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这里的“汴州”意味着曾经繁荣昌盛的政治中心,而“杭州”则是当下繁华的临安。

诗人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忧虑:原本应该是政治中心的汴京已经沦为临安这般繁华的城市,南宋朝廷似乎已经忘记了国家的初心,沉溺于眼前的繁华景象。

总的来说,《题临安邸》通过对比临安的繁华景象与南宋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事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不满。

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部佳作。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题临安邸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题临安邸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题临安邸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题临安邸?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栈、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同意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尽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确实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宽敞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点: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明白得为一样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尽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包蕴着极大的愤慨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喧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⑵?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⑷。

词句注释
⑴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
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⑵西湖:杭州的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白话译文
韵译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
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
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
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
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
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
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使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
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
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
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
自己的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
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
“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

首先,一个“熏”字,暗示
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
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在这样
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
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

就是说,纸
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这里,诗人
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西湖”虽在杭州,
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
的一个景点。

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
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

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个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