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规考题解题方法讲解
高中物理六大重点板块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六大重点板块解题方法指导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α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
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0,∑F Y=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①三个力必共点。
②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一)、受力分析要点: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5、物体或结点:⎩⎨⎧解法。
受四力以上:用正交分成法或正交分解法。
受三个力作用:力的合 6、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①受力平衡时⎩⎨⎧=∑=∑0F 0F Y X②受力不平衡时⎩⎨⎧∑∑ymax F X X ma F == 7、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 ⎩⎨⎧均可传。
一、高考物理中的“八大”解题思想方法
第二部分应考技巧指导——超常发挥,决胜高考一、高考物理中的“八大”解题思想方法现如今,高考物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其命题越加明显地渗透着对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考查。
在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物理习题浩如烟海,千变万化,我们若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思想,就如同在开启各式各样的“锁”时,找到了一把“多功能的钥匙”。
.估算法半定量计算(估算)试题在近几年各地高考题中屡见不鲜,如2018年全国卷ⅡT15结合高空坠物情境估算冲击力。
此类试题是对考生生活经验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决,迅速获得合理的结果。
【针对训练】1.高空坠物极其危险。
设想一个苹果从某人头部正上方45 m 高的楼上由静止落下,苹果与人头部的作用时间约为 4.5×10-4s,则头部受到的平均冲击力约为()A.1×102 NB.1×103 NC.1×104 ND.1×105 N解析苹果做自由落体运动,则h=12gt2,苹果从静止下落到与人头部作用的全程根据动量定理有mgt-FΔt=0-0,其中Δt=4.5×10-4s,取g=10 m/s2,一个苹果的质量m≈150 g=0.15 kg,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1×104 N,选项C正确。
答案 C2.如图1所示,某中学生在做引体向上运动,从双臂伸直到肩部与单杠同高度算1次,若他在1分钟内完成了10次,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g取10 m/s2,则他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及相应的功率约为()图1A.200 J ,3 WB.2 000 J ,600 WC.2 000 J ,33 WD.4 000 J ,60 W解析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 ,他做引体向上运动,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 ,单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约为W 1=mgh =50×10×0.4 J =200 J , 1分钟内完成了10次,则1分钟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 =10W 1=2 000 J ,相应的功率约为P =W t =2 00060 W =33 W ,选项C 正确。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5篇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5篇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1、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2、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3、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4、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由于网上阅卷需要进行扫描,要求考生字迹大小适中清晰。
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版面,不要因超出方框而不能得分。
切记:所有物理量要用题目中给的。
没有的要设出,并详细说明。
切记:物理要写原始公式,而不是导出公式;既然是计算题就不要期待一步成功。
分布写,慢慢写,别着急带数据;要建立模型,高中物理计算无非就是:运动学、牛顿定律、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而已;将几个过程拆分。
各个击破;实在不会做,那么将题中可能用到得公式都写出来吧,不会倒扣分的;注意单位换算,都是国际单位吧。
不过,用字母表示的答案千万不要写单位;要特别留意题中()的文字。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2(一)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速率。
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
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
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
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物理面试常考题目
高中物理面试常考题目一、高中物理《磁通量》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复习导入,提问:磁感应强度表示的意义。
学生可以回答:磁感应强度描述了磁场中某一点的强弱和方向,磁场越强,磁感线越密,磁感应强度越大。
教师提问:很多时候需要了解磁场中某个面上的总体情况,应该用什么物理量进行表示呢?顺势引出课题《磁通量》。
环节二:新课讲授1.磁通量的定义式教师提问: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我们想要研究某个面内的磁场的变化情况,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是如何进行定义的呢?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2.磁通量的物理意义及一般计算为了更形象地理解磁通量,教师讲解:磁通量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对于同一平面,当它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越强,穿过它的磁感线条数越多,磁通量越大,当它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没有磁感线穿过它,则磁通量为零。
教师提问:在下面图片中,对于平面跟磁场方向不垂直的情况,如何计算磁通量?教师讲解:因此磁感应强度又被称为磁通密度,用Wb/m2作单位。
环节三:巩固提升教师出示习题:给出磁感应强度和面积大小,计算磁通量。
环节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课后习题第4题。
【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磁通量是标量还是矢量,正负表示什么意义?【参考答案】磁通量是标量,每个面都有正负两个面,若磁通量为正,表示磁感线从正面穿过;磁通量为负,表示磁感线从反面穿过。
2.采取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法是指通过老师的指导,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成员之间围绕某一学习内容或者某一知识点,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有以下好处:(1)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社交能力;(2)培养团体精神,锻炼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3)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二、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参考系》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复习回顾质点的定义,并追问:如何描述质点的运动呢?展示古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隔离法和整体法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两种类型:(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 (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 (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 此方法多用于与受力、运动有关的问题.如下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 ,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 至少为多大时,两球会发生滑动?【解析】 设绳子的拉力为F T ,水平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 N ,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F T sin α2=μF N ① 又F T cos α2=12F ②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 +2F N =2G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F =2μG tan α2+μ.方法二 等效法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情景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情景或过程.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2.电路等效:在元件确定的情况下,线路连接千变万化,有些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并非一目了然,这就需要画等效电路图.3.物理过程的等效:若一个研究对象从同一初始状态出发,分别经过两个不同过程而最后得到的结束状态相同,这两个过程是等效的.半径为r 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带正电的珠子,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右图所示,珠子所受静电力是其重力的34倍.将珠子从环上最低位置A 点静止释放,则珠子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解析】 珠子在运动中所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均不变,把电场和重力场叠加,重力mg 和电场力F e 的等效场力F =54mg ,方向与重力夹角α=arccos 45.如图所示,图中DOCB是等效场力的方向.显然,珠子在达到图中的位置B 时,具有最大的动能.这一动能值为自A 至B过程中等效场力F 对珠子所做的功E km =Fr (1-cos α)=54mgr (1-45)=mgr4故小珠运动到B 点时有最大动能为mgr4.方法三 极值法描述某一过程的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由于受到物理规律或条件的制约,其取值往往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而在这一范围内该物理量可能有最大值、最小值或是确定其范围的边界值等一些特殊值.极值问题求解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算术——几何平均数法,即(1)如果两变数之和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取极大值.(2)如果两变数的积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和取极小值. 2.判别式法,即方程ax 2+bx +c =0有实根时,Δ=b 2-4ac ≥0.3.二次函数法,即y =ax 2+bx +c ,若a >0,则当x =-b2a时,有y min =(4ac -b 2)/(4a );若a <0,则当x =-b2a 时,有y max =(4ac -b 2)/(4a ).4.三角函数法,如y =a sin α+b cos α的最小值为-a 2+b 2,最大值为a 2+b 2.如下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B 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轨道,B 点为水平面与轨道的切点,在离B 处距离为x 的A 点,用水平恒力F (大小未知)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推到B 处后撤去恒力,小球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 处后又正好落回A 点.求: (1)推力F 对小球所做的功; (2)x 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推力所做的功最少?最少的功为多少?(3)x 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推力最小?最小推力为多少?【解析】 (1)小球从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 处做平抛运动又回到A 点,设小球在C 点的速度为v C ,小球从C 点运动到A 点所用的时间为t在水平方向:x =v C t ① 在竖直方向:2R =12gt 2②联立①②式得v C =x 2 gR③对小球从A 点到C 点,由动能定理有:W F -mg ·2R =12m v 2C④解得:W F =mg (16R 2+x 2)8R.⑤(2)要使力F 做功最少,确定x 的取值,由W F =2mgR +12m v 2C知,只要小球在C 点速度最小,则W F就最小.若小球恰好能通过C 点,设其在C 点的速度最小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v 2R ,则v =Rg ⑥ 由③⑥有:x 2 gR=Rg解得:x =2R ,⑦ 即当x =2R 时,W F 最小,最小的功为W F =52mgR.⑧(3)由⑤式W F =mg (16R 2+x 2)8R 及W F =Fx 得:F =18mg (16R x +xR )⑨F 有最小值的条件是:16R x =xR,即x =4R ⑩ 由⑨⑩解得最小推力为:F =mg .方法四 极限思维法极限思维方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简捷的科学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常用它来解决某些不能直接验证的实验和规律,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运动时,将第二个斜面外推到极限——水平面;在物理习题中,有些题涉及的物理过程往往比较复杂,而这个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又隶属于一个更大范围的物理全过程,需把这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而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采用极限思维方法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奇变点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如下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 0的平盘,盘中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 .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之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 .(1+Δl l )mgB .(1+Δl l )(m +m 0)g C.Δl l mg D.Δll(m +m 0)g【解析】 假设题给条件中Δl =0,其意义是没有将盘往下拉,则松手放开,弹簧的长度不会变化,盘仍静止,盘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应为mg .将Δl =0代入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答案A 能得到mg ,可见只有答案A 正确,故本题应选A.方法五 图象法运用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步骤1.看清纵横坐标分别表示的物理量;2.看图象本身,识别两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 3.看两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出的相关条件,明确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如下图所示,电源E =12.0V ,内电阻r =0.6Ω,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 0(R 0=2.4Ω)串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适当位置时,滑动变阻器的发热功率为9.0W ,求这时滑动变阻器aP 部分的阻值R x .【解析】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作aP 两端的U aP -I 图象,因图上任意一点的U aP 与I 所对应的矩形面积是外电路电阻R x 的输出功率,从而由已知R x 的功率求出对应的R x 值.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U =E -Ir 得U aP =12-(0.6+2.4)I =12-3I 作U aP -I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分析找到滑动变阻器的发热功率为9W 的A 点和B 点,所以R x 有两个值. R x 1=9Ω,R x 2=1Ω.方法六 临界条件法物理系统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突变时所处的状态,叫做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可以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两种状态,突变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临界状态前后,系统服从不同的规律,按不同的规律运动和变化.如光学中折射现象的“临界角”、超导现象中的“临界温度”、核反应中的“临界体积”、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静摩擦现象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在中学物理中像这样明确指出的临界值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在高考题中常常是不明确的提出临界值,而又必须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临界条件、挖掘出临界值.在物理问题中,很多都涉及临界问题,分析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临界状态的条件. 解决临界问题,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1.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2.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值,求解出研究问题的规律和解.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沿光滑绝缘斜槽从比A 点高出H 的C 点由静止下滑,并从A 点水平切入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边长为a 、高为h (h 可变)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内(磁场方向沿竖直方向),A 为横截面一条边的中点,已知小球刚好能在有界磁场区内运动,最后从A 点正下方的D 点离开有界磁场区,求:(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有界磁场区域高度h 应满足的条件;(3)在AD 有最小值的情况下,小球从D 点射出的速度.【解析】 (1)设小球到A 点时速度为v 0,由动能定理有: mgH =12m v 20解得:v 0=2gH小球进入磁场,在水平面内的分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q v 0B =m v 0 2R解得:R =m v 0qB 由几何关系得:R =a 2 解得:B =2m 2gHqa,方向竖直向下.(2)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T =2πR v 0=πa2gH竖直方向上为自由落体运动,有:h =12gt 2 由题意知t =nT (n =1,2,3,…) 解得:h =n 2π2a 24H.(3)当n =1时,AD 最小,h =π2a 24H从C 点到D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2=mg (H +h ) 联立解得:v = 2g (π2a 24H+H ). 二、三种常见题型的解答技巧题型一 选择题 题型特点选择题是客观型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变,推理较多,计算量小的特点.高考中选择题注重基础性,增强综合性,体现时代气息,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加大了对能力考查的力度,考潜能、考应用,一个选择题中常提供一项或多项正确答案,迷惑性较强,为中或中下难度.解答技巧解答好选择题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要对基本物理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解答时要根据具体题意准确、熟练地应用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审题,抓住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物理含义,找出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临界条件.还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2.每一个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正确答案,当某一选项不能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要错选. 3.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与题意是否相符.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直接判断法、比较排除法、特殊值法、解析法、极限分析法、图象法、几何图解法等.要善于应用这些方法技巧,做到解题既快又准.失分原因1.单凭直觉经验,贸然判断而错选.2.注意力受干扰,主次不分而错选. 3.知识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而错选.4.不抓重点类比,仓促建模而错选.质量m =4kg 的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先用沿x 轴正方向的力F 1=8N 作用了2s ,然后撤去F 1,再用沿y 轴正方向的力F 2=24N 作用了1s.则质点在这3s 内的轨迹为下图中的( )【解析】 质点先以2m/s 2的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 时位移x 1=4m ,施加沿y 轴正方向的力F 2后做“类平抛运动”,沿y 轴正方向质点速度逐渐增大,1s 后的位置坐标为x =4m +4m =8m ,y =3m ,故D 项正确.小车上固定一个光滑的竖直圆轨道,轨道半径为R ,有一小球在轨道的底端,它们一起以速度v 0向右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若v 0≤ 103gR ,则当小车突然遇到障碍物阻挡运动停止时,下列有关小球能够上升到的最大高度(距离底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可以表示为v 0 22gB .可能为R /3C .可能为RD .可能为5R /3【解析】 由于小球做曲线运动,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不一定为零,用v 202g 表示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不一定正确,若小球恰好上升到高度R 处,则由机械能守恒可知mgR =12m v 0 2,得v 0=2gR ;则当v 0≤2gR 时,小球沿圆轨道上升的高度h ≤R ;若小球恰好通过到最高点,则上升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2mgR =12m v 0 2-12m v 2,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2R,解得v 0=5gR ,当v 0≥5gR 时,小球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当2gR <v 0<5gR 时,小球沿圆轨道上升R 后,会继续上升一段时间,在达到最高点之前脱离轨道而做斜上抛运动,当v 0=103gR 时,由于上升到最高点时有水平速度,故上升高度小于5R /3.故选项B 、C 正确. 题型二 实验题 题型特点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不同实验中对仪器的选择,考查基本实验原理在新的环境下的变通运用,考查利用基本操作来完成新的实验任务,近几年高考不仅考查课本的分组实验,还考查演示实验,而且出现了迁移类实验、应用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及探究型实验,有填空作图型实验题、常规实验题、设计型实验题等.解答技巧 1.要明确考查知识范围现在的物理实验题涉及力学、电(场、路)磁(场、感)学等知识.尽管题目千变万化,但通过仔细审题,一定能直接地判断出命题人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和意图. 2.要看清实验题图实验题一般配有相应的示意图、实物图,实质是告知实验仪器(或部分)及其组装情况,让考生琢磨考查意图.只有看清了实验仪器,才使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这些器材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便能初步勾画实验过程. 3.要捕捉并提取信息试题总是提供诸多信息从而再现实验情景,因此,正确解答时必须捕捉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问题迎刃而解.一般需要关注如下信息:(1)新的概念、规律、公式.一些新颖的非学生实验题、陌生的新知识(概念公式)应用题、新规律验证题,都为我们提供信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为解题服务.(2)新的表格数据.通过解读表格,了解实验测量的物理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平方还是开方关系,或者是倒数关系.根据数据描点作图、直观实验反映的某种规律.(3)新的物理图象.实验题本身提供物理图象,但这些图象平时没有接触过,关键要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帮助正确分析实验问题.失分原因(1)填空:不能用物理述语,回答不全面,数字只写数漏写单位,不注意有效数字. (2)(3)结果误差太大.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②改变木板的倾角,以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 ③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与悬吊的砂桶相连④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⑤测出x 、x 1、x 2(如图乙所示),查得打点周期为T .(1)判断重力的一个分力是否已与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平衡的直接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还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3)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________.(用相应的符号表示)【解析】 (1)若重力的一个分力与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平衡,则不挂砂桶时,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打出的点间距相等.(2)要探究细线对小车做功与小车动能改变的关系,除测出x 、x 1、x 2外,还必须测出小车的质量M 和砂桶的总质量m .(3)表达式为mgx =12(M +m )(x 22T )2-12(M +m )(x 12T )2.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观察实验桌上备用的器材统计编号如下:①干电池(电动势E 约为1.5V ,内电阻r 约为1.0Ω); ②电流表G(满偏电流3.0mA ,内阻R G =10Ω); ③电流表A(量程0~0.6A ,内阻约为0.5Ω); ④滑动变阻器R (0~20Ω,10A); ⑤滑动变阻器R ′(0~100Ω,1A); ⑥定值电阻R 2=990Ω; ⑦开关S 和导线若干.(1)为了能准确地进行测量,同时为了操作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填写器材编号)(2)请在下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他们采用的实验原理图.(标注所选择的器材的符号)(3)该小组根据实验设计的原理图测得的数据如下表,为了采用图象法分析处理数据,请你在图中的坐标纸上选择合理的标度,作出相应的图线.序号1 2 3 4 5 6 电流表G(I 1/mA)1.37 1.35 1.26 1.24 1.18 1.11 电流表A(I 2/A)0.12 0.16 0.21 0.28 0.36 0.43 (4)根据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 =________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电源的内阻r =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为了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选择④比较合适.(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U +Ir 可知,只要能测出两组路端电压和电流即可,但题目中只给出两个电流表且其中一个电流表G 的内阻已知,可以把内阻已知的电流表和定值电阻R 2串联作电压表使用.电路图如图甲所示.(3)若取纵轴表示I 1,横轴表示I 2,描点后连线如图乙所示,连线时因为第三组误差较大,所以舍弃.(4)公式E =U +Ir 可以变形为:E =I 1(R 2+R G )+I 2r ,变形可得I 1=E R 2+R G -rR 2+R G I 2,与纵轴截距为ER 2+R G=1.48mA ,解之得E =1.48V ,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rR 2+R G =(1.48-1.06)×10-30.50-0.00Ω,解之得r =0.84Ω.题型三 计算题 题型特点计算题一般给出较多的信息,有清晰的已知条件,也有隐含条件,在实际物理情景中包含有抽象的物理模型,在所给出物理过程的信息中有重要的临界条件,题目思维量大,解答中要求写出重要的演算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技巧1.文字说明(1)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过程或状态.(2)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是展示逻辑思维严密性的重要方面). (3)题目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4)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字母符号书写,使用要规范. (5)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6)结果的物理意义,给出明确答案. 2.必要方程(1)写出符合题意的原始方程(是评分依据,文字说明一般不计分),不能写变形式.(2)要用字母表述方程,不要写有代入数据的方程,方程不能相“约”,如“G Mmr2=mg ”.(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要不断的“续”进一些内容.(4)方程式有多个时,应分步列(分步得分),并对各方程式编号(便于计算和说明),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全错.(5)书写规范实例(原题略).①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含有数字方程.如:要“F -F f =ma ”,不要“6.0-F f =2.0a ”.②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如:要“F -F f =ma ”,“F f =μmg ”,“v 2=2as ”.③要文字说明,不要公式,公式的字母常会带来混乱.如: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不要“据F =ma ”.④要用原始方程式联立求解,不要连等式.⑤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写了“F -F f =ma ”,“F f =μF N ”而漏写了“F N =mg ”. ⑥要规范,不要乱.如:要“F -F f =ma ”不要“F =ma +F f ”. 3.运用数字(1)几何关系只说结果,不必证明. (2)数字相乘,要用“×”,不用“.”. (3)卷面上不能打“/”相约. 4.字母规范(1)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2)尊重课本常用符号,使用课本常用字母符号. (3)书写工整.失分原因1.最后结果:只写数字,漏掉单位,失去宝贵的2分或1分;求力等矢量时,不指明方向;求有正负值的物理量不说明意义.2.字母符号:不用题给的字母符号;自设符号不说明意义;将v 0写成v ,θ写成α,G 写成a ,g 写成q 等.3.不按题给条件表示结果.4.物理情景模糊:没有画运动示意图或物体受力示意图(导致漏力)的习惯.5.知识把握不准:常把“定律”写成“定理”,“定理”写成“定律”. 6.计算:无公式,只有数字,不使用国际单位制或单位不统一.7.连笔、小数点不清晰;连续写下去,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套用模板解 对……(研究对象) 设……(未知量)…… 从……(状态)……(状态) 根据……(定理、定律)……得:……(具体问题的原始方程)……① 根据……(定理、定律)……得:……(具体问题的原始方程)……②联立方程①②得:……(待求物理量的表达式) 代入数据解得……(待求物理的数值带单位).如下图所示的平行板器件中,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0.20 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场强度E 1=1.0×105V/m ,PQ 为板间中线.紧靠平行板右侧边缘xOy 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边界线AO ,与y 轴的夹角∠AOy =45°,边界线的上方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2=0.25 T ,边界线的下方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 2=5.0×105V/m.一束带电荷量q =8.0×10-19 C 、质量m =8.0×10-26kg 的正离子从P 点射入平行板间.沿中线PQ 做直线运动,穿出平行板后从y 轴上坐标为(0,0.4m)的Q 点垂直y 轴射入磁场区,多次穿越边界线OA .求:(1)离子运动的速度为多大?(2)离子通过y 轴进入磁场到第二次穿越边界线OA 所需的时间?(3)离子第四次穿越边界线的位置坐标.【解析】 (1)设正离子的速度为v ,则有qE 1=q v B 1代入数据解得v =5.0×105m/s.(2)离子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 v B 2=m v 2r,得r =0.2m作出离子的轨迹,交OA 边界为C ,OQ =2r则运动时间t 1=T 4=πm 2qB 2=6.28×10-7s离子过C 点平行电场线进入电场,做匀减速运动,返回C 的时间为t 2,则t 2=2va而a =qE 2m=5×1012m/s 2,所以t 2=2×10-7s离子从进入磁场到第二次穿越边界线OA 所需时间t =t 1+t 2=8.28×10-7s.(3)设离子第二次穿越边界线OA 的位置C 的横、纵坐标为(x C ,y C ),则x C =r =0.2m ,y C =OQ -r =0.2m离子从C 点以竖直向上的速度垂直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恰好完成14圆弧,如图所示,则以水平向右速度从D 点离开磁场,离子第三次穿越边界线OA ,则 x D =x C +r =0.4m ,y D =y C +r =0.4m离子垂直电场线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x =v t 3,y =12at 23,tan 45°=y x ,则t 3=0.2×10-6s ,x =0.1m ,y =0.1m即离子第四次穿越边界线的位置坐标为(0.5m,0.5m).如图所示,在学习了曲线运动之后,为了研究平抛与圆周运动,一学生站在3米高的平台上将一质量为m =1kg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系于长为L =2m 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用一不计质量的测力计固定在O 点,在O 点右侧竖直平面内加一电场强度大小为E =3mg /q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包含O 点).该学生绝缘地把小球从O 点的正上方距离O 点1m 处的O 1点以速度v 0=45m/s 沿水平方向抛出(取g =10m/s 2).该学生计算得出小球经过O 点正下方的瞬时绳的拉力为200N ,结果发现测力计的读数与计算结果不一致,请你通过计算说明正确的结果为多少.【解析】 小球先做类平抛运动,绳绷直后小球做圆周运动.设类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a ,则对小球做类平抛运动的过程水平位移x =v 0t ,竖直位移y =12at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Eq =ma类平抛运动结束时绳绷直,有x 2+(1-y )2=L 2联立以上四式可得t =125s ,y =1m =O 1O , a =4g ,x =2m所以绳绷直时刚好水平,如图所示.由于绳不可伸长,故绳绷直时,v 0消失,小球仅剩速度v ⊥,且v ⊥=at =45m/s之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设小球到达O 点正下方时,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L +EqL =12m v ′2-12m v 2⊥设此时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 T ,则F T -mg -qE =m v ′2L联立解得:F T =160N.三、考场常见错误诊断易错点1:对概念理解不到位而出错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下图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易错诊断】 误认为B 、D 图中都增大了正压力,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混淆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应该这样分析:先根据题设条件判断物块与斜面之间是静摩擦力,而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分别对图示的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将重力与F 分别沿平行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进行分解,由平衡条件可知,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与重力和F 在平行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显然物块所受静摩擦力增大的是图D ,减小的是图C ,不变的是图A 、B.【走出误区】 遇到涉及摩擦力的问题,首先应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有关,用公式F f =μF N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要依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计算.易错点2:对平衡状态理解有偏差而出错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圆环套在一光滑固定杆上,杆与水平面倾角为α,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物块相连,现将圆环拉到A 位置由静止释放,AO 水平,圆环向下运动到达最低点B ,已知OC 垂直于杆,OB 与OC 之间的夹角β=58.7°,A 与定滑轮间距离L =1m ,g =10m/s 2. (1)求物块质量M 与圆环质量m 的比值M ∶m ; (2)若M ∶m =2.5,α=60°,β=58.7°,试求圆环运动到C 点时的速度v ; (3)简要描述圆环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物块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 【易错诊断】 解答此题的常见错误是:认为圆环在B 点速度为零,所受合外力为零,列出方程,从而解出M ∶m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把圆环速度为零错误认为是平衡条件.(1)圆环在B 点虽然速度为零,但并不处于平衡状态 对圆环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L sin α(cos α+tan βsin α)=MgL (sin α/cos β-1)可得M :m =sin α(cos α+tan βsin α)∶(sin α/cos β-1).(2)圆环运动到C 点时,沿绳方向的速度为0,所以此时M 速度为0,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v 2/2=mgL sin αcos α+MgL (1-sin α) 而M =2.5m ,α=60°, 联立解得v =3.92m/s.(3)M 先向下加速运动、再减速运动到零、然后向上加速运动、再减速运动到零.【走出误区】平衡状态指的是合外力为零或加速度为零的状态,而不是速度为零的状态.易错点3:对瞬时问题分析不清而出错(1)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系于长度不同的l 1、l 2两根细线上,l 1线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线水平拉直,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l 2线瞬间小球的加速度.(2)若将图甲中的l 1线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乙所示,其他条件不变,将l 2线剪断,求剪断l 2线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易错诊断】 解答该题易犯的错误是:设l 1线上拉力为F 1,l 2线上拉力为F 2,小球重力为mg ,小球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则F 1cos θ=mg ,F 1sin θ=F 2 联立解得F 2=mg tan θ剪断l 2线的瞬间,F 2突然消失,小球即在F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 tan θ=ma ,所以加速度a =gtan θ,方向沿F 2反方向.。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总结范本一份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总结范本一份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总结 1方法一:图像法解题一、方法简介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二、典型应用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利用图像的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解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常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结合起来,其中v一t图像中图线下的面积代表质点运动的位移是最基本也是运用得最多的.5.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物理问题常涉及到许多临界状态,其临界条件常反映在图中,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可以使物理情景变得清晰.方法二:等效法一.方法介绍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它是从事物的等同效果这一基本点出发的,它可以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较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进行研究和处理,其目的是通过转换思维活动的作用对象来降低思维活动的难度,它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用等效法研究问题时,并非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明确不同事物在什么条件、什么范围、什么方面等效.在中学物理中,我们通常可以把所遇到的等效分为:物理量等效、物理过程等效、物理模型等效等.二.典例分析1.物理量等效在高中物理中,小到等效劲度系数、合力与分力、合速度与分速度、总电阻与分电阻等;大到等效势能、等效场、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等,都涉及到物理量的等效.如果能将物理量等效观点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更为简捷.2.物理过程等效对于有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我们可以用一种或几种简单的物理过程来替代,这样能够简化、转换、分解复杂问题,能够更加明确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以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高中物理中我们经常遇到此类问题,如运动学中的逆向思维、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平均值和有效值等.3.物理模型等效物理模型等效在物理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力学中的很多模型可以直接应用到电磁学中去,如卫星模型、人船模型、子弹射木块模型、碰撞模型、弹簧振子模型等.实际上,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经常将新的问题与熟知的物理模型进行等效处理.方法三:极端法专题一、方法简介通常情况下,由于物理问题涉及的因素众多、过程复杂,很难直接把握其变化规律进而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我们若将问题推到极端状态、极端条件或特殊状态下进行分析,却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像这样将问题从一般状态推到特殊状态进行分析处理的解题方法就是极端法.极端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端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用极端法分析问题,关键在于是将问题推向什么极端,采用什么方法处理.具体来说,首先要求待分析的问题有“极端”的存在,然后从极端状态出发,回过头来再去分析待分析问题的变化规律.其实质是将物理过程的变化推到极端,使其变化关系变得明显,以实现对问题的快速判断.通常可采用极端值、极端过程、特殊值、函数求极值等方法.二、典例分析1.极端值法对于所考虑的物理问题,从它所能取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方面进行分析,将最大值或最小值代入相应的表达式,从而得到所需的结论.2.极端过程法有些问题,对一般的过程分析求解难度很大,甚至中学阶段暂时无法求出,可以把研究过程推向极端情况来加以考察分析,往往能很快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总结和解题方法讲解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本文介绍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还介绍了高考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做就对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题型5 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题型6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题型7 机车的启动问题题型概述: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思维模板:1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如图所示,“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 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过程1以“功率P达到最大,加速度开始变化”为结束标志.过程2以“速度最大”为结束标志.过程1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题型8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思维模板: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单,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所有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所有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根据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在力学中也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根据题目情况灵活选取.题型9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题型概述: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思维模板: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①vt/2=v平均=v0+v/2,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题型10电容器问题题型概述: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三个方面.思维模板:1电容的概念:电容是用比值C=Q/U定义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也是确定的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及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满足C=εS/4πkd3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抓住三个公式C=Q/U、C=εS/4πkd及E=U/d并分析清楚两种情况:一是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充电后断开电源,二是两极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始终与电源相连.题型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思维模板: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②功能思路:根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根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使用中优先选择.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③特殊情况要视具体情况,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判断.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题型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单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3突出本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思维模板: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如图所示.看大图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注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图所示,即φ=α=2θ.3运动时间的确定:t=φT/2π或t=s/v,其中φ为偏向角,T为周期,s为轨迹的弧长,v为线速度.题型1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主要有下面所述的三种情况.1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在匀强电场中,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平行,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垂直,则做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2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在叠加场中所受合力为0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时做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充当向心力时做匀速圆周运动.3带电粒子在变化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往往具有周期性,同时受力也有其特殊性,常常其中两个力平衡,如电场力与重力平衡,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思维模板: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应仔细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受力情况,注意电场力、重力与洛伦兹力间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及它们的特点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然后运用规律求解,主要有两条思路.1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2〖JP3〗功能关系:根据场力及其他外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的能量变化或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解决问题.该部分内容在试题调研高分宝典系列之高考决战压轴大题第72页到114页有更详细的讲解,请同学们参阅题型14以电路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该题型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学实验等方面.主要涉及电路动态问题、电源功率问题、用电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或电源的U-I图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电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接法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法选择等.有关实验的内容在试题调研第4辑中已详细讲述过,这里不再赘述.思维模板:1电路的动态分析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电路中某一电阻变化而引起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情况,即有R分→R总→I总→U端→I分、U分2电路故障分析是指对短路和断路故障的分析,短路的特点是有电流通过,但电压为零,而断路的特点是电压不为零,但电流为零,常根据短路及断路特点用仪器进行检测,也可将整个电路分成若干部分,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推理.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反映的是导体的电压U与电流I的变化规律,若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若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电流与电压成非线性关系,此时曲线某点的切线斜率与该点对应的电阻值一般不相等.电源的外特性曲线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画出的路端电压U与干路电流I的关系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题型15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此题型主要涉及四种综合问题1动力学问题: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其联系桥梁是磁场对感应电流的安培力.2电路问题: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这样,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就涉及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图像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相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图像;二是由给定的有关物理图像分析电磁感应过程,确定相关物理量.4能量问题:电磁感应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过程,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是外力做功,把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感应电流在电路中受到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等.思维模板:解决这四种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1动力学问题: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求出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分析研究导体的受力情况,最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列出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2电路问题:明确电磁感应中的等效电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最后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路端电压、电功率等.3图像问题:综合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定则等规律来分析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其大小和方向及在坐标系中的范围,同时注意斜率的物理意义.4能量问题:应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分析清楚有哪些力做功,明确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相互转化,然后借助于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求解.题型16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问题题型概述:该题型是高考实验的重中之重,每年必有命题,可以说高考每年所考的电学实验都会涉及电阻的测量.针对此部分的高考命题可以是测量某一定值电阻,也可以是测量电流表或电压表的内阻,还可以是测量电源的内阻等.思维模板:测量的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常用方法有欧姆表法、伏安法、等效替代法、半偏法等.。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高中物理51个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51个解题技巧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51个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帮助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
1.完善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是建立在中学物理基础之上的,所以首先要完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等方面的知识。
2.多做思维导图。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整理和梳理知识结构,让自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学会画图。
物理问题通常需要图示来辅助解题,因此掌握画图的技巧非常重要。
4.掌握标准符号。
在物理学习中,标准符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牢记各种符号的含义。
5.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物理问题通常需要进行计算,所以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计算方法。
6.注意公式推导。
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公式推导来解决,所以要熟练掌握各种物理公式的推导方法。
7.注意单位换算。
物理问题中单位换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此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8.多读物理题。
通过多读物理题,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9.多画示意图。
画示意图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高解题效率。
10.练习分类解题。
将物理问题进行分类解题有助于整理知识点,提高解题效率。
11.注意文字说明。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文字说明,将问题的解题过程写清楚。
12.多与同学讨论。
结对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与同学讨论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13.注重实验操作。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增加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14.学会利用数据和图表。
物理问题通常需要利用数据和图表来解答,所以要学会分析和利用数据和图表。
15.多模拟题。
通过模拟题可以锻炼解题能力,提高应对各种物理问题的能力。
16.多理解题目。
在解析物理问题的时候要多理解问题的意思,而不是死记硬背。
17.提高计算速度。
物理问题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所以熟练的计算速度是很重要的。
18.注意物理现象的解释。
在解题中要注意对物理现象的解释,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技巧汇总(非常实用)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技巧汇总(非常实用)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技巧汇总(非常实用)
一、问题分析
1. 阅读题目: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
2. 辨析问题类型:确定题目属于哪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如力学、热学、光学等。
3. 提取信息:从题目中提取相关信息,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知识应用
1. 规定符号:在解决问题前,明确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 应用公式:根据问题要求和所学物理知识,选取适当的公式
进行计算。
3. 计算精度:注意计算精度,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概念理解
1. 弄清物理概念:对于涉及物理概念的问题,先弄清楚相关概
念的含义和特点。
2. 探究概念关系:分析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理解和解答
问题。
3. 熟悉常用公式:掌握常用的物理公式,能够熟练地根据问题
进行转化和运用。
四、问题求解
1. 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利用已知条件填入公式,进行问题求解。
2. 分步推理:对于较复杂的问题,采用分步推理的方法逐步求解。
3. 反思并修正:在解答过程中,对结果进行反思和验证,及时
纠正错误。
五、拓展思考
1. 做好总结: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整理归纳掌握的物理解题
方法和技巧。
2. 拓展思考:从已知条件和解题过程中提取物理规律,拓展解
题思路,进一步探索问题。
六、实践应用
1. 多做题:通过做更多的练题,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2. 实践应用: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问题和实际场景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技巧的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1、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
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
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中说“光滑的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
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画好情境示意图)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这些过程的定量计算在某些省的高考中已不作要求)。
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画好分析草图是审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也可以是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等。
在审题过程中,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
解物理题,能画图的尽量画图,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过程以及探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高中物理15种快速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15种快速解题方法
一、直接解法:
1. 根据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条件,在知识点或解答技巧上直接得出结论;
2. 利用类比、数学归纳法、守恒原理等解题;
3. 利用位移定理解决静力学中摩擦、外力等问题;
4. 通过定理、公式求解正方形时,利用特殊条件重新推导公式;
5. 利用代数、极限、导数、积分等解寻解;
6. 利用坐标变换、向量矢量分析等方法进行求解;
7. 利用量纲统一法解决透视、弹性、统计等问题;
8. 常数参数求解思路可做到快速求解;
9. 分变量求解,保持未知量恒定、常数简化问题;
10. 原地移动,多次试验,利用观察结果进行解答;
11. 坐标变换可用于消元去除模糊不确定性;
12. 利用反证法得出结论;
13. 利用假设证明法--“贝叶斯——假设证明[贝叶斯模式]”等方法求解;
14. 利用统计、概率等解决统计、随机变量的计算问题;
15. 利用几何、拓扑的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高中物理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题解题方法与技巧高中物理是一门需要大量思考和练习的学科。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物理成绩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总结:——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和相关概念。
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和相关概念。
如果题目不太理解,可以尝试通过多次阅读、解释和思考来理解题意。
同时,也可以考虑画图或模拟物理过程来帮助理解。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并尝试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物理公式或定理。
在理解题意之后,要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可以尝试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物理公式或定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不知道如何解决,可以尝试从已知量入手,通过推导和分析,逐步求出未知量。
——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等,来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等。
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物理过程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果问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可以尝试分别使用不同的定理或公式来解决问题。
——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的精度,不要出现计算错误。
在计算物理问题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的精度。
不同的物理量往往有不同的单位,必须正确使用。
同时,要注意计算的精度,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导致答案不正确。
——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求解。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求解。
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逐步解决问题。
——学会使用图像和图表等直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有时候,使用图像和图表等直观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使用示意图来表示物理过程,使用表格来整理数据,使用图像来分析数据等。
——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如消元、代入、反证等。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使用消元法来简化方程,使用代入法来避免复杂的计算,使用反证法来证明答案的正确性等。
高中物理的解题思路与备考建议总结与讲解
高中物理的解题思路与备考建议总结与讲解高中物理是一门涉及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与规律的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其解题思路和备考方法可能有些困惑。
本文将总结与讲解高中物理的解题思路与备考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门科目。
一、解题思路1. 理清题意: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可以将题目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标记或划线,避免因为没有理解题意而产生错误。
2. 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确列出来。
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解题的方向和步骤。
3. 运用适当的物理公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适当的物理公式进行运用。
要熟练掌握常用的物理公式,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法。
4. 运用数学工具解题:物理问题往往涉及到一些数学运算,如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等。
要善于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解题。
5. 进行合理估算: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合理估算。
例如,通过对已知量的大小进行估算,判断未知量的数量级,从而验证所得结果的合理性。
6. 注意单位换算: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所涉及到的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需要熟悉常见的物理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根据需要进行单位的转换。
二、备考建议1. 理解基础概念:高中物理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概念之上的。
要牢固掌握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进行学习。
2. 学会分析解题思路:高中物理的考试除了纯粹的计算题,还有一些需要分析和解释的题目。
要学会分析解题思路,理解题目要求,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解答。
可以多做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多做题和总结:高中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做题。
要多做各种类型的物理题目,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同时,要及时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4. 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高中物理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复习,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按照计划去执行。
高中物理的常用解题方法和题型特点
高中物理的常用解题方法和题型特点虽然说高中物理题在解决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方法选择好,解决起来还是有章可循的,为了能够在处理高考题时游刃有余,我们首先要了解题型的特点及应用注意点,然后根据各自的类型研究对策。
以下是高中物理阿老师分享给同学们的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方法总结。
1.正交分解法▐题型特点:题目出现角度,常涉及力、速度、加速度、功等物理量大小的计算。
主要进行力的分解、运动分解▐ 应用注意点:一般将相关物理量分解到二个垂直方向。
力通常沿水平面和竖直面分解,有时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进行分解,其它物理量分解视情况而定2. 整体法和隔离法▐ 题型特点:通常涉及二个或二个以上物体平衡、相互作用或加减速运动问题;物体相连或靠在一起▐ 应用注意点:(1)要有“先整体、后隔离”意识,求物体之间作用力时要隔离受力分析(2)求力时,要注意系统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般式的应用(3)涉及能量、功、速度大小计算时,要注意二大定理、二大定律的应用3.假设法▐ 题型特点:通常涉及摩擦力、弹力是否存在及方向性的判断;电容器C、U、d、Q、E的动态变化研究;几种不同情形下的对比讨论▐ 应用注意点:(1)一般假定接触面光滑或弹力不存在,看物体的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2)假定一个量不变或发生变化,看会引起其它量发生什么变化4.逆向思维法▐ 题型特点:匀减速直线运动到最终速度为零;出现光偏折与光反射问题▐ 应用注意点: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逆向的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运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题;涉及光路通常可抓住光路可逆原理解题。
5.特殊值法▐ 题型特点:常涉及二个物理量的大小比较;物理量的大小不太明确;(如运动速度大小、电阻阻值、质量大小不明确);物理合理表达式的确定▐ 应用注意点:将速度、电阻、质量等物理量大小取某一特殊值代入特定公式进行简单判断6.公式法▐ 题型特点:(1)求比例型、倍数型结果(2)涉及均值不等式应用、正余弦定理应用、和差化积(或积化和差)问题(3)物理量大小本身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含推论式)(4)物理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不明确,但又涉及物理量之间大小关系的判定;常涉及物理量大小比较问题▐ 应用注意点:(1)推导出能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2)利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求解、判断(3)利用物理量本身存在的关系(如推论式)进行直接判定(4)有些公式应用要注意其适用条件、准确把握式中各物理量的内在含义,并熟练利用该公式讨论、计算7.对称法▐ 题型特点:涉及平面镜成像问题、单个点电荷在平板式金属前、对称电路、竖直上抛运动、简谐振动、个别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应用注意点:(1)平面镜成像要注意物像对称(包括成像特点)、对看处理方法(2)单个点电荷在平板金属前的电场线与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相像(3)利用对称电路对称点等电势特征来简化复杂的电路(4)竖直上抛运动(或类同的运动)、简谐振动、个别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可抓住运动的对称性特征来解题8.割补法▐ 题型特点:一般物体形状规则但不对称;涉及面积大小比较(v—t图象)▐ 应用注意点:对物体、图象面积进行对称性切割或补形处理9.图象法▐ 题型特点:涉及(或论及)物理关系图象;涉及二个物理量大小的比较(如运动速度、时间长短的比较);涉及运动阶段性问题的讨论▐ 应用注意点:(1)对物理图象进行四个方面(蕴含规律、特征;图线切线斜率、下方面积;转变图象)的剖析,看可利用图象哪些信息解题(2)借助图象进行阶段性问题的讨论10.等效法▐ 题型特点:不能一眼看出连接关系的电路、含电容器电路、故障电路;类平抛(或类竖直上抛)运动、类单摆;复合场中等效重力;瞬间通断电时的某些元器件▐ 应用注意点:将可等效的加以等效处理,简化图形,简化解题过程,快速进行相关问题的判定。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科目,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 强化数学基础
物理与数学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在物理中获得好成绩,必须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
只有将数学知识掌握好,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2. 熟悉公式和定义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基本公式和定义,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功率等,需要牢记并熟练应用。
掌握这些公式和定义,可以为之后的解题提供基础。
3. 关注物理现象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在学习物理时,要时刻关注和思考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例如汽车行驶、自然灾害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
4.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常见的解题方法有分析图像、列方程、描绘图像等,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并在题目中灵活运用。
5. 善于抓住关键点
解题时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点,仔细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确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6. 多练习
物理学习需要不断的练习,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和解题方法。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试卷练习等形式进行练习,并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物体在重力场中的状态分为三种:超重、失重和重力平衡状态。
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情况,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再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本例中,利用超重状态下的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
技巧一:合成法解题典例1】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
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或沿水平方向时,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
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
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超、失重解题典例2】如图2-2-4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 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满足:A。
F=MgB。
Mg<F<(M+m)gC。
F=(M+m)gD。
F>(M+m)g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与系统的重力(M+m)g满足关系式:F>(M+m)g,正确答案为D。
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物体在重力场中的状态分为三种:超重、失重和重力平衡状态。
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情况,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再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模板大全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 杆) 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 x=v0t,y=gt2/2,速度满足 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高考考点难点—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技法攻略
高中物理题目数量庞大,变化多端。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每一部分的题目都有特定的规律。
力学和电学题通常考查动力学规律、功能规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电磁感应通常考查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
所以各位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只要熟知物理规律,规范解题思路,适当做典型练习,就能突破计算题的解题瓶颈,找到解决计算题的方法。
计算题特点分析一、考查特点物理计算题是高考题中区分度较高的题目,试题综合性强,涉及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物理模型隐蔽,运用的物理规律较多,对考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要求比较高。
物理计算题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动力学、功能、电磁场、电磁感应、气体性质、机械波和光。
通常以中档题为主。
二、应对策略1.审题策略审题,做到一“看”二“研”1.看题古人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我们获取知识是从断句开始的。
“看题”是略读题目。
从整体把握题目的长度,一共有几句话组成。
物理计算题题干通常有四部分,不超过6句话组成。
第一部分通常说装置或者背景,往往不超过2句话。
第二部分说情景,通常不超过2句话。
第三部分是补充已知条件,通常一句话。
第四部分说问题,通常是两句话(包括两个问题)。
2.研读“研读”过程就是细读试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情景,同时将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研读。
它能解决漏看、错看等问题.不管试题难易如何,一定要怀着轻松的心情去细读一遍题目,逐字逐句研究,边读边思索、边联想,以弄清题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排除干扰因素,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明确物理过程。
研读过程中重点阅读的是关于情景的描述。
研读的结果是明确物理情景,鉴别物理过程----力学、热学、电学等问题—分几个过程组成。
2.做到一“建”二“联”选择规律,建立关联方程通过前面对物理过程和物理模型的分析,就可以选择合适的规律列出关联方程。
力学和电学题都是用动力学观点、功能观点和动量观点解题。
气体性质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列方程。
高中物理大题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大题解题方法高中物理大题如何解答,解答的办法和步骤是什么?需要弄清楚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我们为你精心筹备了“高中物理大题解题方法”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店铺将可以持续获得更多的内容!高中物理大题解题方法一、抓住关键字语,挖掘隐含条件在读题时不只应该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关键字语.所谓关键字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高考考试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只是由于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因为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
在审题过程中,需要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重要。
有的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日又常常见到,挖掘起来比较容易。
二、要小心细致,谨慎防范定势思维常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原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部分原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了错误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有效地排除这部分干扰原因,才能飞速而正确地得出答案.有的题目的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有关定义和规律进行具体剖析.剖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的过程模型代替了实质的物理过程,预防定势思维的负迁移。
拓展阅读:高中偏科的应他们法一、预防偏科更深一步的进步有些同学觉得自己是“天分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非常差”才造成偏科,有些则是由于“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或因为一时成绩不理想,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信心而造成偏科。
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和能力都是在经过努力后得到的,不可以觉得自己偏科理所应当,也不可以觉得就无药可救。
相反,要细心发现自己在弱势学科上获得的每一点进步,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兴趣和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常规考题解题方法讲解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GMm/R2=mg.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题型概述: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思维模板: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 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 计算(因为F为变力).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如图所示,“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领取2017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包为了考出好的成绩,大家在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复习,其实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2种,本文介绍了这12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还介绍了高考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做就对!赶紧收藏哦!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
GMm/R2=mg.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题型概述: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思维模板: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 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 计算(因为F为变力).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如图所示,“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过程1以“功率P达到最大,加速度开始变化”为结束标志.过程2以“速度最大”为结束标志.过程1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思维模板: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单,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所有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所有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根据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在力学中也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根据题目情况灵活选取.题型概述: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思维模板: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vt/2=v平均=(v0+v)/2,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网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知识+平时总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