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下学期 数学 人教版 电子教材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29-1第2课时《正投影》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29-1第2课时《正投影》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29-1 第2课时《正投影》一. 教材分析《正投影》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1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投影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正投影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正投影,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首先介绍了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正投影的概念。

然后,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正投影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正投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还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投影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投影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正投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正投影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操作实践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入正投影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正投影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正投影的性质。

3.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投影解决几何问题。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小结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29.1第2课时 正投影及其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29.1第2课时 正投影及其性质

(提1)出当问纸3题板.:P平三圆行种于情柱投形的影下面铁上时丝,的底P正的面投正影平投各影是行与什P于么的形形投状状?影、大大面小小有_,_什__么则_关__圆系_;?柱的正投影是___圆___;长方体的前
分析:(1)当正方体在如图的位置时,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及与其相对的另一面与投影面平行,这两个面的正投影是与正方体的一
∴r=1,例高h3= 如,图,已知线段AB=2 cm,投影面为P,太阳光线与地面垂直.
2.当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为(
)
(2)当正方体在如图的位置时,它的面ABCD和面ABGF倾斜于投影面,它们的投影分别是矩形A ' B ' C ' D '和A ' B ' G ' F ' ;
D.600 cm2
如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哪些是中心投影,哪些是平行投影?图(2)(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
区别?
活动2 探究新知
(1)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线段与它的正投影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如图,正方体的正投影为矩形F ' G ' C ' D ' ,这个矩形的长等于正方体的底面对角线长,矩形的宽等于正方体的棱长.矩形上、
下两边中点连线A ' B '是正方体的侧棱AB及它所对的另一条侧棱EH的投影.
面的投影也分别是上述矩形;
第2课时 正投影及其性质 (1)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线段与它的正投影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上、下底面的投影分别是线段D ' F '和
(3)在(2)的基础上,点A不动,线段AB绕点A在垂直于投影面P的平面内逆时针旋转30°,请在图③中画出线段AB的正投影,并求出其

人教版初三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29章投影与视图教材分析 课件共37张

人教版初三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29章投影与视图教材分析 课件共37张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的形状、大小如何?
2.二维图形的正投影规律探究
问题2 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 P(例如正方形 ABCD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的形状、大小如何?
D
C
D
A
BA
C
B
D'
A'
Q
C'
29.1 投影
2课时
29.2 三视图
4课时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六、教学建议
1.重视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克服立体几何知 识的不足。
2.重视结合实际例子讨论问题,在直观认识的基 础上归纳基本规律。 3.重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从 不同角度 综合培养空间观念。
二、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空间观念是《课标( 2011年版)》提到的十大核心 概念之一。本章对于 培养空间观念 有明显作用。 立体图 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问题, 是本章中的 核心问题 。 这包括:①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②从平面图 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因此,需要从两方面双向的认识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转化。掌握立体图形与相应平面 图形的联系是认识上述转化的关键。“由物画图”和 “由图想物”是本章中相互联系的两类问题。 投影规律 在两类问题中都是 主要的依据 。
《投影与视图》教材分析
一、2018中考说明的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图 形 与 几 何
图 形 的 变 化
图 形 的 投 影
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 影的概念;会画直棱柱、 圆柱、圆锥、球的主视 图、左视图、俯视图; 了解展开图的概念;了 解直棱柱、圆柱、圆锥 等几何体的展开图。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材分析课件共62张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材分析课件共62张

(2016年)2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x1,y1)点Q的坐标为(x2,y2),且x1≠x2,y1≠ y2若P、Q为 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的“相关矩形”。下图为点P,Q 的 “相关矩形”的示意图。 (1)已知点A的坐标为(1,0),
这三道题没有涉及相似的知识,但都是在坐标系中给 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为图形M的关联点.
(1)当⊙O的半径为2时,
出图形新定义,然后按着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研究相关 ①在点P1( ,0),P2( , ),P3( ,0)中,⊙O的关联点是;
②点P在直线y = - x上,若P为⊙O的关联点,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材分析
《相似》教材分析 一、看要求 二、品教材
三、说教法 四、谈落实
看要求
1.课标对图形的相似的具体要求: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变化
图形的相似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含义。
基本实践活动:测物体的高度(课本39页,54页),测河宽 (课本40页),制作艺术字(课本54页)等.
说教法
(一)重视知识间联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 程中,起着指导作用.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 体现,是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工具.下面就相似 中涉及的常见数学思想作如下总结:
M
ABCD 面积的1/9 ?
DN
A
(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
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

人教版(五四制)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五四制)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相同点:形状相同。
不同点:大小不一定相同。
解析:直观上,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图形
与原图形是相似的。实际上,相似图形是指形状相同, 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
想一想
观察右边的图形是否是相似图形?
解析:相似图形只是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
想一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所有的等腰梯形都是相似图形; 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相似图形; ③所有的圆都是相似图形; ④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相似图形; ⑤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相似图形。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
做一做
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 的距离是30cm ,求两地的实际距离。
探讨
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是相似的吗? 平面镜中的像与本人的相似吗?哈哈镜呢? 放电影时,胶片上的图像和它映射到屏幕上的图像是相似的吗?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 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 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两个 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 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的比相等。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 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所在直线相交,所成的三角 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共37张PPT)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共37张PPT)
反比例函数 y 100 的图象上,则( B ) x
A、y1>y2>y3
B、y2>y1>y3
C、y3>y1>y2
D、y3>y2>y1
2.考察函数y 2 的图象,当x=-2时,y= -1___ ,当x<-2
x
时,y的取值范围是 _-1_<__y_<0 ;当y﹥-1时,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X_<_-_2_或x.>0
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求m的值?
解:因为反比例函数y=mxm²-5 ,它的
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
所以必须满足{mm²-﹥5=0
-1
y
得 m =2
y=mxm²-5
o
x
9、已知圆柱的侧面积是10πcm2,若圆柱底面半径为rcm,
高为hcm,则h与r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C ).
h/cm
h/cm
4 y 的图象上,比较y1、 y2 、y3的大
x
解:∵k=4>0 ∴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x1<x2<0 , x3=3>0, ∴点A(-2,y1),点B(-1,y2)在第三象限
象限。 ∴y3>0, y2 <y1<0 即y2 < y1 < 0< y3
点C(3,y3)在第一
性 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 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

一、三象限,在每个 二、四象限,在每个 象限内,y随x的增大 象限内,y随x的增大
而减小.
而增大.
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图象性质见下表:
y= No Image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书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书

目暋暋录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十六章暋反比例函数26灡1暋反比例函数
2
信息技术应用暋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0
26灡2暋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12
阅读与思考暋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17
数学活动
19
小结
20
复习题26
21
第二十七章暋相似
27灡1暋图形的相似
24
27灡2暋相似三角形
29
观察与猜想暋奇妙的分形图形
45
27灡3暋位似
v=14t63,y=10x00,S=1灡68n暳104. 上述解析式都具有y=xk 的形式,其中k是非零常数.
一般地,形 如 y=xk (k 为 常 数,k曎0)的 函 数,叫做反 比 例 函 数 (inverseproportionalfunction), 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一些形状相同的图形。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的 特征? 怎样 从 数 学 的 角 度 去 认 识 这 种 现 象? 在 “相 似暠 一 章, 你 将 会 得 到 答 案。类似于全等,相似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与平移、轴对称、旋转一 样,它还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基本变化。学完了这一章,你将会对上述问题有更 深刻的理解,并利用相似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与研究 一 次 函 数、 二 次 函 数 类 似, 我 们 将 在 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基础上,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 象和性质,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6灡1 反比例函数
26灡1灡1暋 反 比 例 函 数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 如果有,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 共同特点?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简单计算.1.2余弦定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简单计算.1.2余弦定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定 理 证 明
定 理 应 用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a2 b2 c2 2bc cos A b a c 2ac cos B
2 2 2
余弦定理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c2 a2 b2 2ab cos C
(3)判断三角形形状
(2)已知 两边和 它们的 夹角, 求第 三边和 其它两 个角。
定 理 内 容
2 2 2
c a b 2 ab cos C
2 2 2
回顾正弦定理的证明你还有没有其它的证明 余弦定理的方法? (1)坐标法
证 明 方 法
(2)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3)正弦定理(三角变换)
坐标法证明余弦定理
教材中用向量法给出余弦定理的证明,下面我们给出 坐标法证明.
证明:如图所示,以△ABC的顶点A为原点 ,射线AC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顶点B可作角A终边上的一个点,它到 原点的距离r=c,设点B的坐标为(x,y),由 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x=ccos A,y=csin A ,即点B为(ccos A,csin A),又点C的坐标是
A 56 2 0 2 2 2 2 2 2 a c b 134 . 6 161 . 7 87 . 8 cos B 0.8398 , 2 ac 2 134 . 6 161 . 7
B 32 5 3
C 180 A B 180 56 2 0 32 5 3 90 4 7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
本节课主要学习余弦定理及推导过程、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判断 三角形形状。以苏格拉底几何原本由来的故事和高铁隧道招标的事例 作为本节的开始引入新课。本节教学以学生探究为主,利用向量法证 明余弦定理定理,引导学生探究坐标法、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法、正 弦定理法等多种方法证明余弦定理,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加深对定理的理解。针对定理所解决的三类问题给出3个例题和变式, 通过解决问题引出三角形的解的不同情况,强调正确应用定理的重要 性。 教学过程中通过例1巩固掌握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的问题,通 过例2 巩固掌握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的问题,通过例3巩固掌握判断三角 形形状的问题,每种类型都有变式进行巩固。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 系证明余弦定理导,既节省时间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余弦定理 的推导和用余弦定理解决问题两个探究指明本节课的方向。由探究二 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引出余弦定理的变形及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 形的形状等知识。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方位角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方位角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方位角和坡度问题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关于仰角和俯角的问题,我们在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时候,首先是要画出平面图形,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那我们今天继续进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的学习。

现在请看问题1:问题1:一艘轮船在大海上航行,当航行到A处时,观测到小岛B的方向是北偏西35°,那么同时从B处观测到轮船在什么方向?若轮船从A处继续往正西方向航行到C处,此时,C 处位于小岛B 的南偏西40°方向,你能确定C的位置吗?试画图说明.1当航行到A处时,观测到小岛B的方向是北偏西35°。

由这句话知谁是坐标原点?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生:A是坐标原点。

上北下南左西又东。

2那么同时从B处观测到轮船在什么方向?由这句话你想到什么呢?谁是坐标原点?B还需满足什么条件?在同一图形中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生:需另建立直角坐标系。

以B是坐标原点。

在A的北偏西35°3若轮船从A处继续往正西方向航行到C处,此时,C 处位于小岛 B 的南偏西40°方向,师:由这句话知轮船现在的航行路线?你能确定C的方向吗?你能确定C的具体位置吗?你是怎样想到的?生:往正西方向航行。

B是坐标原点。

正西方向与小岛B的南偏西40方向的交点,就是C点的位置。

我们经过这几个步骤,就把图形画出来了,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能画出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一经画出,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画出这样的平面图形呢?生:1 找准坐标原点。

2 能准确地确定问题中提出的各个方位。

刚才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位角的问题。

出示课题。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不错,那我们再来继续下一个问题,看能不能解决呢?问题2 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 n mile 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 B 处,这时, B 处距离灯塔P 有多远(结果取整数)?(1)根据题意,你能画出示意图吗?画出图形后,你想到什么呢?(用哪个知识点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2)结合题目的条件,你能确定图中哪些线段和角?求什么?怎样求?师: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需要求的量.怎样求?抽学生回答解题思路生:AP=80n mile; ∠APC=90-65=25; ∠A=65 ; ∠B=34;AB⊥PC。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课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课件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 $x$ 和因变量 $y$ 之间存在一种倒数关系。 当 $x$ 增大时,$y$ 减小;当 $x$ 减小时,$y$ 增大。这种关系反映 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特性。
函数值域及变化规律
函数值域:反比例函 数的值域为所有非零 实数。当 $k > 0$ 时 ,函数图象位于第一 、三象限;当 $k < 0$ 时,函数图象位于 第二、四象限。
变化规律
1. 当 $k > 0$ 时,随 着 $x$ 从正无穷大逐 渐减小到零(或从负 无穷大逐渐增大到零 ),函数值 $y$ 从零 逐渐增大到正无穷大 (或从负无穷大逐渐 减小到零)。
2. 当 $k < 0$ 时,随 着 $x$ 从正无穷大逐 渐减小到零(或从负 无穷大逐渐增大到零 ),函数值 $y$ 从零 逐渐减小到负无穷大 (或从正无穷大逐渐 增大到零)。
不具备单调性。
与一次函数比较
关系
一次函数 $y = ax + b$ (a ≠ 0) 和反比例函数无直接关联。
图象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条曲线。
性质
一次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单调的,而反比例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不具备单调性。此外,一次 函数的值域为全体实数,而反比例函数的值域为除去使分母为零的点外的全体实数。
3. 在每个象限内,随 着 $x$ 的绝对值增大 ,函数值 $y$ 的绝对 值逐渐减小。
02
反比例函数图象绘制方法
列表法绘制步骤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此范围 内选取若干个自变量的值。
列出表格,将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 分别填入表格中。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出与每 个自变量值对应的函数值。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 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即 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人教版第二学期数学九年级下 27.3 位似第1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第二学期数学九年级下 27.3 位似第1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课件(共20张PPT)

E′
D′
D
E
O
A
A′
B
C′
A
C
B′
C′
O
B
C
B′
A′
归纳:
1. 位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周长比
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即经过位似中心;
3. 位似图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4.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
于相似比.
例2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B′ C′ D′位似,相似比1 = 2,四边
形A′ B′ C′D′和四边形A″ B″ C″D″位似,相似比2 = 1. 则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BCD 是位似图形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并求出相似比.
解:∵ 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B′ C′ D′位似,
E
OD;在射线OA、OB、OC、
H
A
OD上分别取点D、E、F,使
D
O
B
C
OE = 2OA , OF = 2OB , OG =
2OC , OH = 2OD;顺次连结E、
F、G、H,使正方形ABCD与
F
G
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一个位似图形是四边形A′ B′ C′ D′ ,
且A,B,C,D的对应点分别是A′ ,B′ ,C′ ,D′. 图中给出了AB的对应
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











;五边形ABCDE 与五


边形A′ B′ C′ D′ E′是以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 = ′ =

28.2解直角三角形(教案)-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解读(人教版)

28.2解直角三角形(教案)-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解读(人教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高度或距离的情况?”(如测量房顶的高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奥秘。
-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求该角的正切值。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学生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时,往往难以确定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边长和角度,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
-例如:在房屋建设中,如何根据屋顶的斜率和底边长度计算屋顶的高度。
-正确使用计算器求解三角函数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但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感觉学生们对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充分运用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的计算。
2.学会使用计算器求解直角三角形,并能解决一些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使用计算器进行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的查询;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27.2相似三角形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27.2相似三角形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6.(2020·上海)《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种测量井深的方法.如图所示, 在井口B处立一根垂直于井口的木杆BD,从木杆的顶端D观察井水水岸C, 视线DC与井口的直径AB交于点E,如果测得AB=1.6米,BD=1米,BE= 0.2米,那么井深AC为_________7米.
7.周末,小华和小亮想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量家门前小河的宽.测量时, 他们选择了河对岸岸边的一棵大树,将其底部作为点A,在他们所在的岸 边选择了点B,使得AB与河岸垂直,并在B点竖起标杆BC,再在AB的延 长线上选择点D,竖起标杆DE,使得点E与点C,A共线. 已知:CB⊥AD,ED⊥AD,测得BC=1 m,DE=1.5 m,BD=8.5 m.测 量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测量信息,求河宽AB的长度.
解:设 BN 的长为 x 米,则 BM=x+1.1+2.8-1.5=(x+2.4)米.由题 意,得∠CND=∠ANB,∠CDN=∠ABN=90°,∴△CND∽△ANB, ∴CADB =DBNN .同理,△EMF∽△AMB,∴AEFB =BFMM .∵EF=CD, ∴DBNN =BFMM ,即1x.1 =x+1.52.4 .解得 x=6.6,∵CADB =DBNN ,∴A1.B6
解:∵BC⊥AD,DE⊥AD,∴BC∥DE,∴△ABC∽△ADE,∴BDCE =AADB ,∴11.5 =ABA+B8.5 ,解得 AB=17 m.经检验,AB=17 是 分式方程的解.答:河宽 AB 的长度为 17 m.
8.如图,某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 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 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40 cm,EF=20 cm,测得边DF离 地面的高度AC=1.5 m,CD=8 m,则树高AB是( D ) A.4米 B.4.5米 C.5米 D.5.5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反比例函数

2.5 m/s
5 m/s 1000 m
10 m/s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观察思考
工具
2速.5度mv/s 时间t 距离
2.5 m/s 5 m/s 5 m/s 1000 m
10 m/s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观察思考
工具
速度v 时间t
典型例题
例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 ,
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解: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 ∵当x=2时,y=6
k x
(k≠0)
∴6=
k 2
,解得:k=12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为
y
=
12 x
待定系数法
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 从而得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26.1.1 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
1.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具有反比例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比 例
2. 能识别反比例函数的常见形式;


3.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4. 理解反比例函数在描述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意义.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2 000 m2的矩形,草坪的长为y m,宽 为x m,那么y与x有何关系.
2000 x ·y = 20x00
1000 t=
v
1.68×104 S=
n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观察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