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促进他们个性品质的形成,为后继学习提供有力的保证,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探究活动,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关键词主动学习品质培养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促进他们个性品质的形成,为后继学习提供有力的保证,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主体参与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参与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教师若能根据这一特点在开课的2~3分钟采用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直观导入、实际导入等方法,均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投入正题。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引用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话: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从而诱发了学生对圆的美感和好感,激发了情感的浪花,产生了对圆的认识的学
习动机。
又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改变了把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的传统教法,事先让每个学生任意剪一个三角形,测量好三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学生只报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来“猜”第三个角的度数。当老师全“猜”对了时,学生就产生了疑问:他怎么能回答得准确无误呢?疑问的产生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给他们心理上造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且能够使教学过程回旋推进,取得跌启起伏、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要改变“讲授”为主,学生被动“静”听,没有自由学习机会的状况,要在课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己实现由“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新、奇、乐、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学得主动,学得投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42页“年、月、日”时,因为这节课内容较多且碎,不容易穿成串,教师以往都是对着课本念给学生听,学生一知半解忘得很快。于是,课前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2000年~2003年的任一年历。首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年历里有几个月?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30天的月份有哪几个?二月有多少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后,我再让小组内同学交换
自由观察并进行记录。问:“你们知道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生1:“不论哪一年,都有12个月。”生2:“我发现今年的教师节9月10日是星期三。”生3:“我发现不同的年份,二月的天数也不一样。”生4:“一年有365天。”生5:“一年有366天。”我说:“一年还有不同的天数?我不相信。你们能不能证明给老师看呢?”这时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习材料合作探索,不一会儿,几种不同的算法都证明了有的年份是365天,有的是366天。这时我接着问:“那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一年中的天数不同呢?”学生又一次陷入了沉思。生1说:“是啊,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会相差一天呢?”我抓住契机说:“在学习中碰到了困难时,可以向老师或爸爸、妈妈请教,也可以请教课本这位‘不说话的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开始自学课本第44页的知识,通过自学找到了答案。在这节课里,我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探索活动的机会,帮助其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自主获取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善引学法,激励学生参与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惯于听讲,死记硬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单纯灌输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遏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说明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统一规格的人才,而是个性特点鲜明、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能力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善引学法是直接影响学生自我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重要因素。我在教“100以内的质数”时,让学生把筛选后的质数重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3,5,7,11,13,17,19……并要求熟记。这时有学生提出:“老师,按这样排列,能否找到一个特殊的方法帮助我们记忆?”此时,我没有直接告之,而是留予悬念:“这个问题提得好,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的鼓励、引导下,孩子们分组讨论,认真观察、思考,4~5分钟后,学生主体参与的火花终于迸发出来了。他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除了2,3外,其余的质数都比6的倍数多1或少1。”这让学生在主体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走了科学家发明、发现的道路。学生在老师的善引下,经过动手、动脑等过程,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就是设疑——让学生突破,学法——让学生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