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等量代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6.4.3 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PPT
巩固练习
数学思考
如图中∠1=30°,∠2=50°,求∠3、∠4、∠5的度数。
因为∠4+∠5=180°, ∠5=150° 因为∠3+∠2+∠4=180°,
所以∠4=180° -∠5 =180° -150° =30°
∠4=30° ,∠2=50° 所以∠3=180° -∠4-∠2
=180° -30°-50° =100°
=63
=21
+ + + + =114,
3 × +42 =114 3 × =72 =24
巩固练习
数学思考
下面算式中 、 、 各代表一个数。
+ =10, + =12, + + =15。 求 、 、 的值。
因为
+ + =15
+ =10 所以10+ =15
=5
因为
+ =12
所以 =7
因为 + =10
所以 =3
区别
直线 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两 端都没有端点,长度不可测量。
平角 平角有顶点,始边、终边。
知识梳理
如右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数学思考
(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一共能组成几 个平角?
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1和∠2, ∠ 2和∠3,∠3和∠4,
∠4和∠1,一共能组成4个平角。
(1)○+△=150 ○=( 120 )
(2)○+□=31 □+△=39 ○=( 6 ) □=( 25 )
数学思考
○= 4×△ △=( 30 ) △+○=20
△=( 14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等量代换
新和县第二小学 袁占有
曹冲称象
=
根据天平原理可以得出:
两个完全相等的量可以互 相替换,这就是等量代换。
10
2 2
1个西瓜=4千克
每个1个苹西果瓜都=一4千样克重 5个苹果 = 1千克
1个西瓜=4千克 1个西瓜=20个苹果
5个苹果=1千克 20个苹果=4千克
?个
每1千克都可用5个 苹果来代换
二、自主探索
△、□、○、☆、◎各代表一个数。 (1)已知△+□=24,△=□+□+□。求△和□的值。
已知△+□=24,△=□+□+□, 可得□+□+□+□=24,即4×□=24, 所以□=6,△=□+□+□=18。
二、自主探索
△、□、○、☆、◎各代表一个数。 (2)已知○+☆=160,◎+☆=160。○是否等于◎?
等式的性质
数学证明的方法
试一试
求出 和 所代表的数。
+ + + + =41
27
14
+ +41 + + + + = 59
18
=9
=7
1. 小明买了5本笔记本和2支圆珠笔一 共花了24元,又知买一本笔记本的钱能 买2支圆珠笔。请问每本笔记本和每支圆 珠笔各多少元?
2. 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 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 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每个木箱和 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在数学证明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是什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总复习-第四部分 数学思考第3课时 等量代换法-人教版
五、作业布置
作业:
两个等式里都有 。可以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
+ =160 =160 -
+ =160 =160 -
=
三、巩固反馈
练 习二 十二
9、 、 、 各代表一个数,根据下面的已知条件, 求 、 、 的值。
(1)
+ = 91 ① + = 63 ② + = 46 ③
①-②得: - =28 上式+③得:2 =74,所以 =37 由①得: =91-37=54 由②得: =63-54=9
一个△等于三个□的和。
把 △ + □ =24 中 的 △ 换 成 □+□+□,这叫等量代换。
二、知识应用
(1)已知 + = 24, = + + 。求 和 的值。
+
= 24
等量代换
++ = 24
=
+
= 24
4×
= 24
=6
+ + =18
二、知识应用
3、 、 、 、 、 各代表一个数。
(2)已知 + = 160, + =160。 是否等于 ?
○=37,□=54,△=9
三、巩固反馈
练 习二 十二 9、 、 、 各代表一个数,根据下面的已知条件, 求 、 、 的值。
(2) - = 8
①
+ = 12 ②
=++ ③
①+②得:2 =20,所以 =10 由①得: =10-8=2 由③得: =10+10+2=22
等量代换(课件)-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合作探究 尝试自己思考,推导。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1 2O 43
(2)你能推出∠1=∠3吗?
∠1和∠2,∠2和∠3都能组成平角
∠1+∠2=180° ∠2+∠3=180°
∠1=180°-∠2 ∠3=180°-∠2 所以∠1=∠3
巩固练习
1.已知 ÷ = 25, ÷ =25, 是否等于 。
你能找到相等的量吗?
两个等式里都有
如何替换?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已知 + =160, + =160。 是否等于 ?
+=+ + -= + -
= 等式的性质1
(2)已知 + =160, +
+ 等式的性质
+-
共同量 =160
=160 -
=160 -
=160。 是否等于 ?
+ =160 等式的性质
+ - =160 =160 -
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 、 、 、 各代表一个数。 (1)已知 + =24, = + + 。求 和 的值。
把 + =24中的 换成 + +
+
= 24
++ + =++
= 24 =6 = 18
把 + =24中的 换成 + + ,这叫等量代换。
(2)已知 + =160, + =160。 是否等于 ?
因为 =25× 所以 =
=25×
等式的性质2
2.如图,∠3=90°,试说明∠1+∠2=90°。
6.4.3 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下
+ + =63
求 、 的值。
+ + =63
3×
=63
=21
+ + + + =114, 3 × +42 =114 3 × =72 =24
变式训练
1. 下面算式中 、 、 各代表一个数。
+ =10, + =12, + + =15。求 、 、 的值。
因为
+ + =15
+ =10 所以10+ =15
+
= 24
等量代换
++
+
= 24
=6
= + + =18
知识梳理
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始边 和终边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 时,所构成的角叫平角。平角180°
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 两端都没有端点,长度不可测量。
平角有顶点,始边、终边。
知识梳理
如右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 平角,一共能组成几个平角?
∠1和∠2,∠2和∠3都 能组成平角。
巩固练习
根据本节知识点选自课外练习。
1 求图形代表的数。
(1)○+△=150 ○= 4×△ ○=(120) △=( 30)
(2)○+□=31 △+○=20 □+△=39 ○=( 6 ) △=( 14) □=( 25)
巩固练习
根据本节知识点选自课外练习。
2 下面算式中 、 各代表一个数。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等量代换”课件.等量代换(课件)
△=□+□+□=18
(2)已知○+☆=160,◎+☆=160。 ○是否等于◎?
两个等式里都有( ☆ )
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 )
已知○+☆=160,◎+☆=160,根据等式的性 质,等式两边都减去☆。 可以推出○=160-☆,◎=160-☆。
因为☆代表同一个数,
所以○=◎。
4
什么是平角?如下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2 4
1
O
3
(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 一共能组成几个平角? 想: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1和∠2,∠2和∠3, ∠3和∠4,∠4和∠1, 一共能组成4个平角。
已知∠1+∠2=180°,∠2+∠3=180°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都减去∠2,
可以得到∠1=180°-∠2,
∠3=180°-∠2。
因为180°-∠2=180°-∠2,
所以∠1=∠3。
如图,把三角形AB4 D
(1)∠3和∠4拼成的是什么角? 平角
(2)你能说明∠1+∠2=∠4吗?
已知∠1+∠2+∠3=180°,∠4 +∠3 =180°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都减去∠3, 因为∠1+∠2+∠3=∠4 +∠3 所以∠1+∠2=∠4。
共90元
每本书的价钱是每枝笔价钱的3倍。 每本书多少元? 两本书相当于6枝笔 9枝笔共90元 90÷9=10(元) 10×3=30(元) 答:每本书30元。
学习目标
1.能运用“等量代换”和“等式的性质” 经历推理的过程。 2.能有根据有步骤地进行语言表达式的推理。
1.利用等量代换进行推理的方法是什么?
2.怎样用等式的性质推理结论的正确性?
3
△、□、☆、◎各代表一个数。
(1)已知△+□=24,△=□+□+□。求△的值。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等量代换和简单的几何证明
(2)因为□-○=8,□+○=12, 所以□+○+□-○=20, 解得□=10,○=2。 代入△=□+□+○得 △=10+10+2=22。
(1)∠3和∠4拼成的是平角。
(2)由题(1)可得∠3+∠4=180°, 依据三角形的性质,有∠1+∠2+∠3=180°。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4=180°-∠3,∠1+∠2=180°-∠3, 所以∠1+∠2=∠4。
共90元
每本书的价钱是每枝笔 每本书多少元? 价钱的3倍。 两本书相当于6枝笔 9枝笔共90元 90÷9=10(元) 10×3=30(元) 答:每本书30元。
△、□、○、☆、◎各代表一个数。 (1)已知△+□=24,△=□+□+□。求△和□的值。 等量代换 (2)已知○+☆=160,◎+☆=160。○是否等于◎?
等式的性质
数学证明的方法
平角
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
直线
①平角是个角,而直线是条“线”; ②平角可度量,1平角=180度;直线不可度量; ③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 直线没有。
物物交换是在古代出现的一种买卖方式,人们用自 己的东西彼此交换,得到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用 动物换粮食,用粮食换布匹等。非常不方便,渐渐 的出现了货币。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等量代换
8+B+8+B+B+B=20 (20-16)÷4=1 8+1=9
B A 4B+16=20
2、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 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 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分析
1A=2B
4C=1A
1B=?C
→
2B=4C
4÷2=2(袋)
答:一袋饼干等于2袋牛肉干的重量。
4、3个苹果的质量加上一个梨的质量等于14个 桔子的质量, 6个桔子加上一个苹果的质量等 于一个梨的质量,一个梨等于多少个桔子的质 量?
分析
6瓶饮料
3×6=18个橙子
3×6=18(个)
18×3=54(个)
闯一闯
共90元
每本书多少元? 两本书换成6枝笔
每本书的价钱是每枝笔 价钱的3倍。
6+3=9(支) 90÷9=10(元) 10×3=30(元) 答:每本书30元。
3、A-B=8,A+A+B+B=20。A和B各是多少?
分析 A=8+B
知道一个△等 于三个□的和。
已知△+□=24
+
= 24
= 24
+ + +
24÷4=6 = 6
= + +
=6×3=18
2、1头牛的重量=4只羊的重量, 1只羊的重量=8只公 鸡的重量 2头牛重量=( 64)只公鸡重量
分析 把4只羊 换 32只公鸡
4×8=32(只) 2×32=64(只)
3、
1瓶饮料的价钱=3个橙子的价钱,6 瓶饮料的价钱=1块蛋糕价钱,3块 蛋糕价钱=(54 )个橙子
分析
3苹+1梨=14桔
6桔+1苹=1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课时 等量代换法
——数学思考
第3课时 等量代换法
一、情境引入
一张10元纸币可以换多少张1元纸币, 多少张5角纸币?
10张
20张
为什么可以这样替换呢?因为它们是等量的。现在 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种方法——等量代换法。
二、知识应用
3、 、 、 、 、 各代表一个数。
(1)已知 + = 24, = + + 。求 和 的值。
两个等式里都有 。可以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
+ =160 =160 -
+ =160 =160 -
=
三、巩固反馈
练 习二 十二
9、 、 、 各代表一个数,根据下面的已知条件, 求 、 、 的值。
(1)
+ = 91 ① + = 63 ② + = 46 ③
①-②得: - =28 上式+③得:2 =74,所以 =37 由①得: =91-37=54 由②得: =63-54=9
○=37,□=54,△=9
三、巩固反馈
练 习二 十二 9、 、 、 各代表一个数,根据下面的已知条件, 求 、 、 的值。
(2) - = 8
①
+ = 12 ②
=++ ③
①+②得:2 =20,所以 =10 由①得: =10-8=2 由③得: =10+10+2=22
○=2,□=10,△=22
四、课堂小结
一个△等于三个□的和。
把 △ + □ =24 中 的 △ 换 成 □+□+□,这叫等量代换。
二、知识应用
(1)已知 + = 24, = + + 。求 和 的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的解题技巧10、等量代换思路
【等量代换思路】有些题的数量关系十分隐蔽,如果用一般的分析推理,难于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求出要求的数量。
那么我们就根据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相等的关系,使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促使问题迎刃而解。
这种思路叫等量代换思路。
例1 如图2.15的正方形边长是6厘米,甲三角形是正方形中的一部分,乙三角形的面积比甲三角形大6平方厘米,求CE长多少厘米?
分析(用等量代换思路思考):
按一般思路,要求CE的长,必须知道乙三角形的面积和高,而这两个条件都不知道,似乎无法入手。
用等量代换思路,我们可以求出三角形ABE的面积,从而求出CE的长,怎样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设梯形为丙:
已知乙=甲+6
丙+甲=6×6=36
用甲+6代换乙,可得丙+乙=丙+甲+6=36+6=42
即三角形ABE的面积等于42平方厘米,这样,再来求CE的长就简单了。
例2 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棋子。
第一这三堆棋子集中一起,问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
分析(用等量代换的思路来探讨):
这道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果我们把第一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对换一下,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
出现了下面这个等式。
第一堆(全部是白子)=第二堆(全部是黑子)
=第三堆(白子+黑子)(这里指的棋子数)
份,则第二堆(全部黑子)为3份,这样就出现了每堆棋子为3份,3堆棋子的总份数自然就出来了。
而第三堆黑子占了2份,白子自然就只有3—2=1份了。
第一堆换成了全部白子,所以白子总共是几份也可求出。
最后去解决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就非常容易了。
等量代换(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
?个
(6)只
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 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54根
求出
、
所代表的数
+ = +
=80 +
=(20)
=(60)
求出
、
所代表的数
+ =
=200 + + +
=(40) =(160)
共90元
每本书的价钱是每枝笔 每本书多少元? 价钱的3倍。 两本书相当于6枝笔 9枝笔共90元 90÷9=10(元) 10×3=30(元) 答:每本书30元。
) 个苹果同样重。
=
假若每个苹果都一样重。
一个西瓜和 ( 16 ) 个苹果同样重
( 8 )只 ( 16)只
(12)只 ( 24)只
?只 12 只
3
+
5 ? 10÷2
=
8
? 3 1+2
+
5
=
8
3
+
5
=
? 8
聪明屋
﹢ ﹢ + = 240
=
+
+ =( 60 )
= (180)
说说图意,再回答:
小知识:
• 物物交换是在古代出现的一种买卖方式,
人们用自己的东西彼此交换,得到需要的
生活必需品,如用动物换粮食,用粮食换
布匹等。非常不方便,渐渐的出现了货币。
小知识: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远古时候的等量代换
用4个番薯可以换2棵大白菜。 用8棵大白菜可以换2斤米。
用2只鸡可以换10斤米。 老爷爷:我今天带了一只鸡,可以 换些什么呢?
六年级下册数学-6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15张)-人教版
区别
直线 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两 端都没有端点,长度不可测量。
平角 平角有顶点,始边、终边。
知识梳理
如右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数学思考
(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一共能组成几 个平角?
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1和∠2, ∠ 2和∠3,∠3和∠4,
∠4和∠1,一共能组成4个平角。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6 整理和复习
数学思考
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
这些图形都见过吗?
数学思考
当它们变成数字时又会发生什么 有趣的事呢,一起来看看!
知识梳理
、 、、、
各代表一个数。
数学思考
(1)已知
+ = 24,
= + + 。求 和 的值。
一个 等于三个 的和。
把 + =24中的 换成 + + ,这叫等 量代换。
知识梳理
数学思考
如右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把 + =24中的
如+ 右图= ,24(两条2直)线你相交能于点O推。 出∠1=∠3吗?
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2)○+□=31 =180°-30°-50°
∠1和△+∠○=202,,2和∠3,都能组成平角。
=180°-30°
所以10+ =15
∠1+∠2=180°, ∠2+∠3=180° □=( )
因为∠4+∠5=180°, ∠5=150° 因为∠3+∠2+∠4=180°,
所以∠4=180° -∠5 =180° -150° =30°
∠4=30° ,∠2=50° 所以∠3=180° -∠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形代换的原理,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尝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等式的传递性,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3、引导学生经历并理解推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举例,实践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同学们都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
在故事里,聪明的曹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称石头的重量知道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代换大象的重量,像这样重量相等的物体可以互相代换叫做等量代换。
(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题目:△、□、○、☆、◎各代表一个数。
(1)已知△+□=24,△=□+□+□。
求△和□的值。
2、教师:你能解决这道题吗?请在草稿本上试一试。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预设:△=18,□=6。
3、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因为一个△等于3个□,可以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
这样,第一个算式就转化成了4个□相加等于24,□就等于6。
接下来求△,用6×3=18就行了。
4、教师提问小结:大家听懂这种方法了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步?(预设: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这样的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
5、该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一过程呢?我们一起来看(板书略)。
【设计意图】学生有能力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应让学生把代换的过程(思路)讲清楚,通过教师的提问理解关键步骤是该环节的教学重点。
在解题过程的表述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逐步呈现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证明的方法,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6、我们再来看第(2)小题:已知○+☆=160,◎+☆=160。
○是否等于◎?
7、想一想,你的结论是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呢?
预设:两个等式中都有☆,只要把☆分别减去就可以知道○和◎是相等的。
教师追问:把☆分别减去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两边依然相等。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8、学生练习,教师强调每一步都要写清楚依据。
交流汇报,逐步引导得出:
已知○+☆=160,◎+☆=160,依据等式的性质或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160-☆,◎=160-☆,☆=☆,所以○=◎
9、教师小结:在解决第(1)小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等量代换)第(2)小题则是根据什么?(等式的性质或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将解题过程用这样的形式表示出来,采用的是数学证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表述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是该环节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已经得出结论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充分体会数学证明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思想。
(三)课堂练习
1.初出茅庐,设计比较简单的练习题,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
2、千锤百炼,难度稍微有所增加,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3、大显身手,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古往今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层层递进,强化了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数学证明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推理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数学证明中需要特别注
意的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