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简便计算,是指在计算中学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运算律或性质,在不改变计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计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它是“数的运算”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苏教版教材中有关“简便计算”的内容从四年级上册就开始安排。由于简便运算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计算多样化的内容,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而且它能化繁为简,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颇有浓厚。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简便计算的类型繁多,时常导致学生头脑昏花,张冠李戴,错误连连。是否应该简便,到底怎么简便,成为广大师生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一、坚持口算训练
笔者认为,口算是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般口算比较好的学生,他对简便计算的掌握也比较好。例如,35+45+55,口算好的学生都先算“45+55”,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从左到右计算;又如,四年级数学上册一道简便计算题:25×28.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通过笔算,口算比较好的学生都会想到25×4=100,所以他们都会使用25×4×7进行简便计算。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首先每天都要坚持口算训练,每节数学课都需要3~5分钟进行10道题口算训练,训练时尽量不动笔,而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进行出题口算训练,让学生对那些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算式一看就知。口算训练做得多了,口算能力提高了,反应也就快了,这样计算的正确率就高了。
二、熟练掌握运算律以及一些性质和规律
运算律、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差不变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是简便计算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必须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规律和表示方法以及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差不变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计算规律和表示方法。在运用的基础上,能熟练背诵这些运算律以及性质和规律。这样在简便计算当中才能应用自如。
三、将简算题分类理解
简便计算习题类型繁多。从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常见的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这两种方法主要是在加法算式当中运用交换加数位置或两数结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例如,41+56+59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即:41+59+56100+59=159;又如,36+28+72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即:36+(28+72)=36+100=136.这两种运算律又可以同时使用,如3.5+2.9+6.5+7.1=(3.5+6.5)+(2.9+7.1)=10+10=20。这些要求教师要教学生善于观察题目,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形成凑整意识。(2)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计算。在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前,教师要教学生识记5×2=10,25×4=100,25×8=200,125×8=1000这些算式。因为这些算式常常出现在乘法四则混合运算中,而且它们都能相乘的整十、整百或整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常常出现在简便计算习题当中。例如,4×23×2.5这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即:4×2.5×23=10×23=230;又如,41×8×125这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即:41×(8×125)=41×1000=41000
这两种运算律又可以同时使用,如25×4×8×125=(25×4)×(8×125)=100000.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注意观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这种题型又可以分为几类。四年级常见25×(100+4),55×102,46×99,12×46+12×54,99×25+25等题型;五年级常见0.45×7.5+0.45×6.5,3.12+3.12×99等题型;六年级常见× + × ,36×(+ - )等题型。这些题型较多,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要善于教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才能灵活运用。(4)运用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种主要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
后面两个数之和的计算。即:256-63-37=256-(63+37)=256-100=156.还要注意它的逆向运算,如238-(138+50)。
(5)运用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种主要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之积的计算。即:300÷25÷4=300÷(25×4)=300÷100=3,还要注意它的逆向运算,如480÷(48÷2)。
(6)运用拆数移补转化进行简便计算。例如365+206=365+200+6=
565+6=571;428+99=428+100-1=528-1=527;25×32×125=(25×4)×(8×125)=100000 各类简便计算题型区分好了,学生对简便计算有了很深的理解和清晰的思路,就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计算的方法,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将硬算化为巧算,从而提高计算速度,体验计算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灵活巧用的学习习惯。
四、重视错题分析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将“错误”视为一种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有效教学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错例,及时地方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这样变“废”为“宝”,对错题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目的。
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典型错例如下:
(一)对运算律的掌握不好或特殊简便运算使用不当:①25×(4+8)=25×4+8;
②25×99=25×100+1;③932+298=900+32+298。
(二)对简便题型辨别不清。①80÷4+80÷6=80÷(4+8)=80÷10=8②22+78×5=(22+78)×5=100×5=500;③2÷ - ÷2=1-1=0
五、精心设计简便计算习题
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一些相关的简便计算习题,经常让学生训练,加深对简便计算题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减少厌烦情绪,增强学习兴趣,使简便计算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简便计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计算多样化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然而在教学中,只有持之以恒,不断深化,大力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这样才能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