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2014-2015高中数学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教学设计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本堂课以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设计,借助教材与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课堂结构个性化,让学生在探究中展现个性,在合作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5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 n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2、地位与作用:本节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本节知识的研究,为以后学习数列求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法,也为高三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型的不等式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由于数列是特殊的函数,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本质就是寻求S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n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讨遵循了“提问—预测—析疑—总结”的问题解决模式,将整个探求过程交由学生主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训练作用,加强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基本上掌握了通项公式,会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解题,因此只要简单地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就可引入新课;2、大部分学生对高斯求1,2,3,……,100的和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却不清楚其算法原理,并且数列1,2,3,……,100只是一个特殊的等差数列,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公式学生还是一无所知。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前n项和》优秀教学设计
必修五 2.3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探索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了解倒序相加法;2.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用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4.通过现实问题和数学小故事,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印度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所在地阿格拉市,泰姬陵是印度古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个古陵墓融合了古印度、阿拉伯和古波斯的建筑风格,是印度伊斯兰教文化的象征.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当时陵寝中有一个等边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如下图),奢华之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中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吗?生:只要计算出1+2+3+…+100的结果就是这些宝石的总数.师:对,问题转化为求这100个数的和.怎样求这100个数的和呢?(学生自主探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很多学生都能采用高斯算法)师:同学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呢?生:首尾配对相加的方法,就是:1+100=2+99=3+98=…=50+51=101,有50个101,所以1+2+3+…+100=50×101=5 050.师:对,同学们想到的这个方法和小高斯想的不谋而合.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1+2+…100=?”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1+2+3+…+100=5 050.”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高斯回答的方法就是刚才大家说的方法.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希望大家也能像高斯一样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师:数列1,2,3,…,100是什么数列?而求这一百个数的和1+2+3+…+100相当于什么? 生: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1+2+3+…+100这个式子实质上是求这数列的前100项的和. 师 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 项的和的问题.二、合作探究,推进新课师:我们再回到前面的印度泰姬陵的陵寝中的等边三角形图案中,在图中我们取下第1层到第49层,得到右图,则图中第1层到第49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呢?生:这是求“1+2+3+…+49”奇数个项的和的问题,我们刚才的方法就不能用了.要是偶数项的数求和就好首尾配成对了.师:嗯.“首尾配对”的算法分奇、偶个项的情况求和,适用于偶数个项,我们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有!我用几何的方法,将这个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中的每行宝石的个数均为50个,共49行.则三角形中的宝石个数就是1+2+3+ (49)师:妙!这种方法不需分奇、偶个项的情况就可以求和,真是太好了!我们将他的几何法写成式子就是:1+2+3+ (49)49+48+47+ (1)对齐相加(其中下第二行的式子与第一行的式子恰好是倒序)这实质上就是我们数学中一种求和的重要方法——“倒序相加法”. 现在我将求和问题一般化:(1)求1到n 的正整数之和,即求1+2+3+…+(n -1)+n .(这问题在前面思路的引导下可由学生轻松解决)(2) {}n n a n 求等差数列的前项的和S ?生1:对于问题(2),我用倒序相加法求的,因为12321n n n n S a a a a a a --=++++++,12321n n n n S a a a a a a --=++++++,再将两式相加,因为有等差数列的通项的性质: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所以.(Ⅰ) 生2:对于问题(2),我是这样来求的:2)(1n n a a n S +=11111()(2)(3) [(1)],n a a d a d a d a n d =+++++++++-⨯因为S 11(1)[123(1)]2n n n na n d na d -=+++++-=+所以S即1(1)2n n n S na d -=+.(Ⅱ) 【归纳小结】师:两位同学的推导过程都很精彩,一位同学是用“倒序相加法”,后一位同学用的是基本量来转化为用我们前面求得的结论,并且我们得到了等差数列前n 项求和的两种不同的公式.这两种求和公式都很重要,都称为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两个公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把 代入公式(Ⅰ)中,便可以得到公式(Ⅱ)。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课题: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课型:概念新授课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五
教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自观察、思考、对比、总结从而得出
结论,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参与并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明白数
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和数学的简便,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
教学过程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学案(二)
高中数学 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学案新人教A 版必修5学习目标1.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2. 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3. 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的公式研究n S 的最大(小)值.学习重难点1.重点: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研究应用2.难点:前 n 项和的公式n S 的最值.一、课前预习习1:等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求5S .习2: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31a =,511a =,求和8S .二、新课探究 ※ 学习探究问题: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试一试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为212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变式: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为212343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小结:数列通项n a 和前n 项和n S 关系为: n a =11(1)(2)nn S n S S n -=⎧⎨-≥⎩,由此可由n S 求n a .例2 已知等差数列2454377,,,....的前n 项和为n S ,求使得n S 最大的序号n 的值.变式:等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小结: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小)值的求法.(1)利用n a : 当n a >0,d <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 当n a <0,d >0,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2)利用n S :由21()22n d dS n a 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大(小)值时n 的值.※ 模仿练习练1. 已知232n S n n =+,求数列的通项n a .练2. 有两个等差数列2,6,10,…,190及2,8,14,…200,由这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求这个新数列的各项之和.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数列通项n a 和前n 项和n S 关系;2. 等差数列前项和最大(小)值的两种求法. ※ 知识拓展等差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的性质如下:1°若项数为偶数2n ,则: S S nd 偶奇-=;1(2)n n S an S a +≥奇偶=;2°若项数为奇数2n +1,则: 1n S S a +奇偶-=;1n S na +=偶;1(1)n S n a ++奇=;1S n S n +偶奇=. 当堂检测1. 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是( ).A. 2n a n =B. 21n S n =+C. 221n S n =+D. 22n S n n =-2. 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590S =,那么8a =( ). A. 3 B. 4 C. 6 D. 123. 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和为( ). A. 70 B. 130 C. 170 D. 2104. 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 个数被7除余2,这些数的和为 .5.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d =12,100145S =,则13599...a a a a ++++= .课后作业1. 在项数为2n +1的等差数列中,所有奇数项和为165,所有偶数项和为150,求n 的值.2. 等差数列{n a },10a <,912S S =,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课后反思。
完整版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
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过程】一、明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前n 和呢,于数列{a n } :ai, a 2, as, a n ,…我 称ai+且2+23+…+a n 数列{a n } 的前n 和,用Sn 表不,Sn=ai+a2+a3+…+a如 ,Si =ax S 7 =ai+a 24-a 3+ +a 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二、问题牵引,探究发现 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古算术《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 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即:Sioo=l+2+3+ • +100=?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 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
同学们讨论后总结发言:等差数列项数为偶数相加时首尾配对,变不同数的加法运算为相同数的乘法运算大大提高效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优秀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倒序相加求和的数学方法;(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重难点突破措施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不同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范例后的变式训练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探究——讨论”的高效课堂的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片——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著名的旅游景点,传说中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的图案嵌有大小相同的宝石,共有100层,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你能计算出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也即计算1+2+3+…..+100=?模型直观用实际生活引入新课。
问题1提出:计算1+2+3+4+….100=?教师活动:引出前n 项和的定义,(板书)并引出高斯的故事。
二、探究公式:提出问题:高斯如何计1+2+3+4+ (100)教师活动:总结高斯算法所蕴含的思想方法高明之处:将不同数的求和问题转化为相同数的求和问题.活动:回答高斯故事总结算法思想:1+100=101,2+99=101,…..50+51=101, ∴50⨯(1+101)=5050学生1:将首末两项配对,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配对,以此类推,每一对的和都相等,并且都等于 。
必修五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必修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A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历史有名的高斯求和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 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规律.2. 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公式的运用,树立学生“大众数学”的思想意识.2. 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教学关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的应用.教学突破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同时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入,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创设情境,重在启发引导,使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掌握.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以及多媒体辅助多种手段相结合,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概念和方法的本质.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等多媒体.学生准备: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的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1.等差数列的定义: n a -1-n a =d (n ≥2,n ∈N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d n a a n )1(1-+=;(2)=n a d m n a m )(-+;(3)n a =pn+q (p 、q 是常数). 3.几种计算公差d 的方法: (1)n a d =-1-n a ;(2)11n a a d n -=-;(3)n m a ad n m-=-. 4.等差中项:,2a bA a b +=⇔成等差数列. 5.等差数列的性质: m +n =p +q ⇒q p n m a a a a +=+ (m , n , p , q ∈N ). 6.数列的前n 项和:在数列{}n a 中,n a a a a ++++ 321称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小故事: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1+2+…+100=?”.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1+2+3+…+100=5050.”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 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2+99=101;…50+51=101,所以101×50=505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2)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倒序相加”法.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1n n a a n S +=. 证明: n n n a a a a a S +++++=-1321 ① 1221a a a a a S n n n n +++++=-- ②①+②:1213212()()()()n n n n n S a a a a a a a a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3∵12132n n n a a a a a a --+=+=+=,∴)(21n n a a n S += , 由此得:2)(1n n a a n S +=. 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n n na S n -+= . 用上述公式要求n S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n na a .但d n a a n )1(1-+= 代入公式1即得2)1(1dn n na S n -+=. 此公式要求n S 必须已知三个条件:n 、a 1、d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公式中变量的个数及各变量的意义,同时让学生记住两个公式.总之:两个公式都表明要求n S 必须已知n a d a n ,,,1中三个.公式2又可化成式子:n da n d S n )2(212-+=,当d ≠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1)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 a 1 =4,S 8 =172,求a 8和d ; (2)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54? 解:(1)392)4(817288=⇒+=a a ,5)18(439=⇒-+=d d . (2)设题中的等差数列为{}n a ,前n 项为n S ,则 54,4)10()6(,101==---=-=n S d a . 由公式可得5442)1(10=⨯-+-n n n . 解之得: 3,921-==n n (舍去).所以,等差数列-10,-6,-2,2…前9项的和是54. 例2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某市据此提出了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总目标:从2001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校园网.据测算,2001年该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经费为500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计划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那么从2001年起的未来10年内,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多少?(1) 先阅读题目;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4(2) 引导学生提取有用的信息,构件等差数列模型;(3) 写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并根据首项和公差选择前n 项和公式进行求解.解:根据题意,从2001~2010年,该市每年投入“校校通”工程的经费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所以,可以建立一个等差数列{a n },表示从2001年起各年投入的资金,其中a 1=500, d =50.那么,到2010年(n=10),投入的资金总额为 10101105005072502n S ⨯-=⨯+⨯=()(万元).答:从2001~2010年,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7250万元.例3 已知等差数列{a n }前四项和为21,最后四项的和为67,所有项的和为286,求项数n .解:依题意,得⎩⎨⎧=+++=+++---,67,213214321n n n na a a a a a a a两式相加得,88)()()()(3423121=+++++++---n n n n a a a a a a a a 又因为,3423121---+=+=+=+n n n n a a a a a a a a 所以221=+n a a . 又2862)(1=+=n n a a n S ,所以n =26. 练习:教材第45页练习第1、3题. 四、小结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1n n a a n S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n n na S n -+=. 五、课堂作业第46页习题2.3 A 组第1、2题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52. 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3. 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公式研究S n 的最值.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 通过研究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的公式研究S n 的关系与最值问题,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开阔自己的视野,优化思维的品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教学关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的关系以及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教学突破方法:采用观察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同时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以及多媒体辅助多种手段相结合.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 学生准备:等差数列前和公式学案、教材.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1n n a a n S +=,d n n na S n 2)1(1-+=.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1. 探究: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例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2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解:根据121...n n n S a a a a -=++++,与)1(1211>+++=--n a a a S n n .可知,当n >1时,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6221111[11]2222n n n a S S n n n n n -=-=+--+-=-()(). ①当n =1时,211131122a S ==+⨯=,也满足①式.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22n a n =-.由此可知,数列{}n a 是一个首项为32、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这个例题还给出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求法.已知前n 项和n S ,可求出通项 n a =1111n a n S n -=-n , ()S ,(>)用这种数列的n S 来确定n a 的方法对于任何数列都是可行的,而且还要注意1a 不一定满足由1n n n S S a --=求出的通项表达式,所以最后要验证首项1a 是否满足已求出的n a .练习: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2343n S n n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答: 是,1a p q r =++,2d p =).由此,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1(1dn n na S n -+=可化成式子:21()22n d dS n a n =+-,当d ≠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2. 探究: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例2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a 1=30,d =-0.6.(1)从第几项开始有0n a <?(2)求此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大值. 解析:(1)a n =30+(n -1)×(-0.6)<0,解得n >51,所以从第52项起开始0n a <; (2)由(1)知a 51=0,且前50项a n >0,所以此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大值为S 50=S 51=76551230=⨯+.练习:在等差数列{n a }中,4a =-15,公差d =3,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7值.结论: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1)当n a >0,d <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当n a <0,d >0,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2)由21()22n d dS n a 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 的值.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a n =24-3n ,则前多少项和最大? (2)已知等差数列{b n }的通项b n =2n -17,则前多少项和最小?解:(1)由a n =24-3n 知当8≤n 时,0≥n a ,当9≥n 时,0<n a ,∴前8项或前7项的和取最大值;(2)由b n =2n -17知当8≤n 时,0<n a ,当9≥n 时,0>n a ,∴前8项的和取最小值.例2 数列{a n }是首项为正数a 1的等差数列,且S 9= S 17.问数列的前几项和最大? 解:由S 9= S 17得9a 5=17 a 9,..0,0,0.0,0,0252131413114131最大又所以相邻两项之和为S a a a a a d a ∴<>∴>=+∴=+∴说明:0001413171110917=+⇒=+++⇒=-a a a a a S S 也可以这样得出. 例3 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 n },它的前3项之和与前11项之和相等,问此数列前多少项之和最大?解法一:由S 3=S 11, 得:,2101111223311d a d a ⨯+=⨯+解之得: 01321<-=a d . d n n n na S n )1(1-+=∴n a n a 1211314131+-=1211349)7(131a n a +--=,故当n =7时, S n 最大,即前7项之和最大.解法二:由 111111(1)(152)0131(132)013+⎧⎪⎪⎨⎪⎪⎩=+-=->=+=-<n n a a n d a n a a nd a n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8解得:215213<<n,所以n=7,即前7项之和最大.解法三:由01321<-=ad知: {a n}是递减的等差数列.又∵S3=S11,5746891011∴+++++++=a a a a a a a a,78∴+=a a,∴必有780,0><a a,∴前7项之和最大.四、小结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常用的方法有:(1)满足100+><n na a,且的n值;(2)由,)2(22)1(121ndanddnnnaSn-+=-+=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n的值;(3)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求.五、课堂作业教材第46页A组第4、5、6题.思考:教材第47页B组第4题.教案 B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教学重点和难点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9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古算书《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师:题目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1:第一人给1钱,第二人给2钱,第三人给3钱,以后每个人都比前一个人多给一钱,共有100人,问共给了多少钱?师:很好,问题已经呈现出来了,你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生2:用n a 表示第n 个人所得的钱数,则由题意得: 1231,2,3,a a a ===…,100100a =.只要求出1+2+3+…+100=?师:你能求出这个式子的值吗? 生2:(犹豫片刻)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 所求的和为101×1002=5050 . 师:对于这个算法,著名的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很快就想出来了. 高斯的算法是:首项与末项的和:1+100=101, 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2+99=101, 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3+98=101, ……第50项与倒数第50项的和:50+51=101, 于是所求的和是101×1002=5050. 上面的问题可以看成是求等差数列1,2,3,…,n , …的前100项的和.在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求的和可用首项、末项及项数n 来表示,且任意的第k 项与倒数第k 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从中你有何启发?我们如何去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二、讲授新课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12n S a a =++…?n a += 生3:(直接给出公式)由刚才问题的结果可知1()2n n n a a S +=. 师:非常好,由具体的推广到一般,这也是研究数学的一种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但是这种方法是猜想、推测,是不完全归纳.数学公式的得出需要严谨的推理过程和相关的理论依据.你能否推导这个公式?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0生4:121()()n n n S a a a a -=++++…+?(遇到困惑,最后一组怎样表示?是剩一项还是两项?)师:我们再回顾一下刚才解决的问题,共有100项,两两分组正好分为50组, 如果1+2+3+…+101=?n 项时又应如何分组?最后一组应怎样表示?生4(继续回答):1+101=102,2+100=102,3+99=102…50+52=102,51=102(1101)22+=.共有50组,多出第51项. n 分奇偶性讨论,n 为偶数时正好分成2n组,n 为奇数时分成12n -组还多一项.∴当n 为偶数时,121()()n n n S a a a a -=++++ (1)22()n n a a +++=1()2n n a a +. 当n 为奇数时,121()()n n n S a a a a -=++++ (1112)1222()n n n a a a ---+++++121()()n n a a a a -=++++ (1112)22()()2n n n a a a a --+++++=1()2n n a a +. 师:好!通过分类讨论我们得出了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公式,从所得的结果看无论n 是奇数还是偶数n S 的公式一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避开讨论n 的奇偶性去推导呢?怎样出现首末两项的和?结合所得公式的特征思考.生5:12n S a a =++…n a +;1n n n S a a -=++…1a +.将上面两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1212()()n n n S a a a a -=++++…1()n a a ++=1()n n a a +.∴1()2n n n a a S +=. 师:此种方法简洁明了,且避开讨论n 的奇偶性,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逆序相加法”,在以后解决数列问题是也经常运用“逆序相加法”,主要运用了等差数列下标等距性质.(有学生举手)生6:我用另外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 1112n S a a =++…112n a a d a d +=++++…1(1)a n d +-=[1123na ++++…](1)n d -=1(1)2n n na d -+. 师:这个结果对否?为何会有两个公式?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大家一起发现[]1111(1)()(1)222n n n a a n d n a a n n S na d ++-+-===+. ∴等差数列{}n a 前n 项和公式: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师(总结) :我们得到了两个计算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由公式可知,只要知道1n a n a d ,,, 这四个量中的三个就可以求出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三、范例讲解例1 等差数列―10,―6,―2, 2…前多少项的和是54?解:设题中的等差数列为{}n a ,前n 项和为n S ,则110,6(10)4a d =-=---=,54n S =.由题意得(1)104542n n --+⨯=. ∴26270n n --=.解得129,3n n ==-(舍).∴前9项的和为54.总结:已知量1、、n a d S ,求n ,合理选用公式. 直接运用公式加深对公式的认识和理解,主要通过方程的思想进行基本量的运算,注意解题格式和规范.例2 求集合{}7,N ,100M m m n n m *==∈<中元素的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解:由7100,n <得100,7n <即214,7n <由于满足不等式的正整数n 共有14个,所以集合M 中的元素共有14个,将他们从小到大列出,得7,7×2,7×3,…,7×14,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记为{}n a ,其中1147,98a a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2∴1414(798)7352S ⨯+=. 答:集合M 中的元素共有14个元素,它们的和等于735.变式1:{}7,N ,100M m m n n n *==∈< 分析:∵n <100,∴M 中有99个元素,分别为7,7×2,7×3,…,7×99, 变式2:在1到100中被7除余1的正整数共有多少个?它们的和是多少? 分析:设m 是满足条件的数,则m =7n +1,且m <100(N n *∈),或m =7n -6,且m <100(N n *∈).例3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 n }前10项和为310,前20项的和为1 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吗?分析:将已知条件代入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后,可得到两个关于a 1与d 的关系式,它们都是关于a 1与d 的二元一次方程,由此可以求得a 1与d ,从而得到所求前n 项和的公式.解:由题意知S 10=310, S 20=1 220,将它们带入公式 2)1(1d n n na S n -+=, 得到 ⎩⎨⎧=+=+.122019020,310451011d a d a解这个a 1与d 的方程组,得到a 1=4, d =6,所以n n n n n S n +=⨯-+=2362)1(4.思考:(1)等差数列中1020103020,,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吗?(2)等差数列前m 项和为m S ,则m S ,m m S S -2,m m S S 23-是等差数列吗?例4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n 2+0.5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解:当n =1时,23211211=+==S a ; 当n >1时,)]1(21)1[(21221-+--+=-=-n n n n S S a n n n 212-=n . 当n =1时,a 1也满足上式,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 13所以{a n }通项公式 212-=n a n , {a n } 是首项为2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由n S 的定义可知,当n =1时,1S =1a ;当n ≥2时,n a =n S -1-n S ,即11(1)(2)-=⎧=⎨-≥⎩n nn S n a S S n .. 四、课堂练习教材第45页练习第1、2、3页.五、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1n n a a n S +=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 . 六、课后作业教材第46页习题A 组 第2、3题.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2. 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公式研究S n 的最值.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前n 项和公式应用的过程,用方程的思想和基本元的思想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前n 项和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教学方法:讨论式,讲练结合.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4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2)1(1d n n na S n -+=;2. S n 与n a 之间的关系:即n a ={11(1)(2)-=-≥nn S n S S n ,.. 二、探究提高探究: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师生共同探究:由2n S pn qn r =++,得11S a p q r ==++;当2n ≥时, 1n n n a S S -=-=22()[(1)(1)]pn qn r p n q n r ++--+-+=q p pn +-2, ()()[]p q p n p q p pn a a d n n 21221=+---+-=-=-,结论: ⎩⎨⎧≥+-=-=++===-时当时当2,21,111n q p pn S S n r q p a S a n nn 当r =0时,{n a }是等差数列;当r 不为零时,{n a }不是等差数列.例1 已知等差数列....,743,724,5的前n 项和为n S ,求使得n S 最大的序号n 的值.分析: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可以写成2122n d d S n a n =+-(),所以n S 可以看成函数2122d d y x a x =+-⨯∈*()(N )当x =n 时的函数值.另一方面,容易知道n S 关于n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上的一些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来求n 的值. 解:由题意知,等差数列2454377,,,....的公差为57-,所以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 155[251]27n n S n =⨯+--()() =2275551511251414256n n n -=--+(). 于是,当n 取与152最接近的整数即7或8时,n S 取最大值. 例2 已知等差数列{a n },3 a 5 =8 a 12,a 1<0,设前n 项和为S n ,求S n 取最小值时n 的值.分析: 求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最小,可以用函数的方式去求,亦可以用数列单调性,也可以由AB A B n A S n 4)2(22-+=完成. 解法一:.576),11(8)4(3,83111125d a d a d a a a -=+=+∴=即 ,0,01>∴<d a 由 ,)2(22)1(121n d a n d d n n na S n -+=-+=∴ 点(n ,S n )是开口向上抛物线上一些孤立的点,即在函数x d a x d y )2(212-+=的图象上,其对称轴17652215.7d d d a x d d ---=-=-=,距离x=15.7最近的整数点(16,S 16), .16=∴n S n 最小时解法二: .576,831125d a a a -=∴= ,0,01>∴<d a 由 ,0222,02,4)2(122=⨯-+=+-+=d d a n A B n A B A B n A S n 即令 *762515.7(N )d d n n d+∴==∈, ∴n =16时,S n 最小三、小结1.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不一定是等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6差数列,通项公式是⎩⎨⎧≥+-=-=++===-)2(,2)1(,111时当时当n q p pn S S n r q p a S a n nn 当r =0时,{n a }是等差数列,该数列的首项是1a p q r =++,公差是d =2p ; 当r 不为零时,{n a }不是等差数列.2.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1)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当n a <0,d >0,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2)由21()22n d d S n a 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 的值. 四、作业教材第46页习题B 组第1、2、3、4题.。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教案
等差数列前n项和
一、教材分析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的内容,这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
它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之后学习的.这节内容既是对“等差数列”的知识的运用与巩固,也为后面继续数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灵活掌握了函数、数列等相关知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基本问题,并且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会了特殊的数列求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公式推导过程中,体验倒序相加的方法;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求真的态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运用,强调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倒序相加法;建立等差数列的模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高中必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数学教案
高中必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数学教案高中必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数学教案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下面就和一起看看有关高中必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教学重难点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典例分析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1)求{an}的通项公式(2)求{|an|}的前n项和Tn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 + a5 + +a99=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1)求{an}的通项公式(2)令bn=anxn ,求数列{bn} 前n项和公式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8. 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 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已知数列{an},anN*,Sn= (an+2)2(1)求证{an}是等差数列(2)若bn= an-30 ,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0. 已知f(x)=x2 -2(n+1)x+ n2+5n-7 (nN*)(1)设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2设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 项和sn.11 .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12 .某商品在最近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是f(t)=销售量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g(t)= -t/3 +109/3 (0t100)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最大值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最大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最大值,通过比较,确定最大值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差(比)数列的性质解决有关等差(比)数列的综合性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差(比)数列的性质解决有关等差(比)数列的综合性问题.教学过程【示范举例】例1:数列是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且前6项为正,从第7项开始为负的等差数列(1)求此数列的公差d;(2)设前n项和为Sn,求Sn的最大值;(3)当Sn为正数时,求n的最大值.。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章节标题 学案作者
推导过程:
S n a1 a2 a3 an1 an
①
S n an an1 an2 a2 a1 ②
§2.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李旭红 学案审核
计划学时 郝艾
3
①+②: 2S n (a1 an ) (a2 an1 ) (a3 an2 ) (an a1 ) ∵ a1 an a2 an1 a3 an2 ∴ 2S n n(a1 an ) 由此得: S n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以及性质 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公式的探索与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 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树立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 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相关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推导
课后作业
4
例1: 等差数列 an , S m 30, S 2m 100, 求S3m
(2) an 前n项和为 S n , bn 前n项和为 Tn ,前n项和之比为 练习: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S3=9,S6=36,则 a7+a8+a9=( A.63 B.45 C.36 D.27 )
*
★ 性质5、等差数列 an 中,若前n项和为 S n , 则
例3:等差数列 an , a5 a2 a9 ,求 S11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教案新部编本)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an } 任意的第 k 项与倒数第 k 项的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思路 2、会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 n 项和有关的问题 3、体会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8、对于等差数列的相关量 a1, an , d , n, Sn ,已知三量就可以确定其他量。
9、教材 43 页例 1。
10、小结:
(1)推导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
(2)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Sn
n(a1 an )
n( n 1)
na1
d
2
2
11、作业:
教材 46 页习题 2.3 A 组第 2 题( 2)、( 4);第 3 题
3.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1、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为:( 1)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思路
(2 )会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 n 项和有关的问题
(3 )体会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学生较难理解有穷等差数列 和等于首项与未项的和。
6、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
{ an } 的前 n 项和 Sn :
(1) a1 4, a8 18, n 8;
(2) a求相应的等差数列 { an } 的有关未知数: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案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授课类型:新授课(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扩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对称美,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重点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三、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四、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小故事”: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1+2+…100=?”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1+2+3+…+100=5050。
”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2+99=101;…50+51=101,所以101×50=505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2)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倒序相加”法。
2、讲授新课(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1n n a a n S += 证明: n n n a a a a a S +++++=-1321 ①1221a a a a a S n n n n +++++=-- ②①+②:)()()()(22312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S ++++++++=--∵ =+=+=+--23121n n n a a a a a a∴)(21n n a a n S += 由此得:2)(1n n a a n S += 从而我们可以验证高斯十岁时计算上述问题的正确性(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 用上述公式要求n S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n a a n ,,1但d n a a n )1(1-+= 代入公式1即得: 2)1(1d n n na S n -+= 此公式要求n S 必须已知三个条件:d a n ,,13、例题讲解:课本P43的例1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n a 的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吗?解:由题意知:1020310,1220S S == 将它们代入公式1(1)2n n n S na d -=+ 得到方程组, 111045310201901220a d a d +=⎧⎨+=⎩ 解这个方程组得到:14,6a d ==所以 23n S n n =+例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2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写出它的首项和公差解:根据12n n S a a a =+++与1121n n S a a a --=+++ 可知,当1n >时,221111(1)(1)2222n n n a S S n n n n n -=-=+----=- 当1n =时,1132a S ==, 所以{}n a 的通项公式为122n a n =-,首项为32,公差为2 由例3得与n a 之间的关系:由n S 的定义可知,当n=1时,1S =1a ;当n ≥2时,n a =n S -1-n S ,即n a =⎩⎨⎧≥-=-)2()1(11n S S n S n n. 4、课堂练习课本P45练习1、2、3练习①:根据题中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表达式解:由于184,18a a =-=-, 所以8127a a d -==- 代入前n 项和表达式中:练习②: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2343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根据12n n S a a a =+++与1121n n S a a a --=+++ 可知,当1n >时,2211212153(1)(1)34343212n n n a S S n n n n n -=-=++-----=+ 当1n =时,111112a S =≠,所以 {}n a 的通项公式为47,11251,1122n n a n n ⎧ =⎪⎪=⎨⎪+ >⎪⎩ 练习③:求集合{}21,,60M m m n n m +==-∈N <且的元素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解:由题意知所以,元素个数为30个5、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1n n a a n S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Ⅴ.课后作业课本P46习题[A 组]2、3题。
高中数学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五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1)学习目标1. 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2. 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 项和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复习1:什么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复习2: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新知: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一般地,称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用n S 表示,即n S = 反思:① 如何求首项为1a ,第n 项为n a 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② 如何求首项为1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试试: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⑴184188a a n =-=-=,,;⑵114.50.715a d n ===,,.※ 典型例题例1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n a 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 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吗?变式: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30a =,2050a =,242n S =,求n .小结: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就是一个关于11n a a n a n d 、、或者、、的方程,已知几个量,通过解方程,得出其余的未知量.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两种形式;2. 两个公式适用条件,并能灵活运用;3. 等差数列中的“知三求二”问题,即:已知等差数列之1,,,,n n a a q n S 五个量中任意的三个,列方程组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在等差数列{}n a 中,10120S =,那么110a a +=( ). A. 12 B. 24 C. 36 D. 482. 在50和350之间,所有末位数字是1的整数之和是( ). A .5880 B .5684 C .4877 D .4566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4项和为21,末4项和为67,前n 项和为286,则项数n 为( ) A. 24 B. 26 C. 27 D. 284. 在等差数列{}n a 中,12a =,1d =-,则8S = .5. 在等差数列{}n a 中,125a =,533a =,则6S = .主备人:李国平 审核:任超民 年级组长: 使用时间:。
高中数学必修五学案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
2.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 项和有关的问题 ●学习重点
等差数列n 项和的性质理解、推导及应用
●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公式及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例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为212
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解后反思 : 1、由s n 求n a 得步骤:
(性质1)2、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等价于s n =An
2+Bn .
思考:结合例3,思考课本 “探究”: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p ≠0,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例2、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且S 6,S 12-S 6,S 18-S 12成等差数列,设k k k k k S S S S S N k 232,,,--∈+成等差数列吗?
解后反思:性质2
二、课堂练习 求集合{}
100,,7*<∈=m N n n m m 且的元素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二、 课堂达标 1.已知等差数列2454377
,
,,....的前n 项和为n S ,求使得n S 最大的序号n 的值.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n a 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求这个等差数列的前30项的和
三、 课后作业
P46第4、5、6题
四、 课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材拓展1.等差数列的判定(1)a n -a n -1=d (n ≥2,d 为常数)⇔{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 (2)2a n =a n -1+a n +1 (n ≥2)⇔{a n }是等差数列;(3)a n =kn +b (k ,b 为常数)⇔{a n }是公差为k 的等差数列(n ≥1);(4)S n =An 2+Bn (A ,B 为常数)⇔{a n }是公差为2A 的等差数列(n ≥1).例如: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1)2+λ,则λ的值是________.解析 S n =(n -1)2+λ=n 2-2n +(1+λ), ∵{a n }是等差数列, ∴1+λ=0,λ=-1. 答案 -1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将a n =a 1+(n -1)d 可整理为a n =dn +(a 1-d ),它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d ≠0)或常函数(d =0),它的图象是一条射线上的一群横坐标为正整数的孤立的点,公差d 是该射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例如:等差数列{a n }中,若a n =m ,a m =n (m ≠n ),则a m +n =______. 解析 由点(n ,a n ),(m ,a m ),(m +n ,a m +n )三点共线,∴a m +n -a n m +n -n =a m -a n m -n .即a m +n -m m =n -m m -n =-1, 易得a m +n =0. 答案 0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将公式S n =na 1+n n -1 2d 变形可得S n =d 2n 2+⎝⎛⎭⎪⎫a 1-d 2n .故当d ≠0时,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它的图象是抛物线y =d 2x 2+⎝ ⎛⎭⎪⎫a 1-d 2x 上横坐标为正整数的一群孤立点.(2)S n n =d2n +⎝⎛⎭⎪⎫a 1-d 2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d ≠0)或常函数(d =0).当涉及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的计算问题时,有时设S n =An 2+Bn 的形式更简便快捷. 例如:等差数列{a n }中,若S p =q ,S q =p (p ≠q ),则S p +q =__________.解析 设S n =An 2+Bn ,则⎩⎪⎨⎪⎧S p =Ap 2+Bp =q 1 S q =Aq 2+Bq =p 2 由(1)-(2)得Ap 2+Bp -Aq 2-Bq =q -p ,∴A (p 2-q 2)+B (p -q )=q -p , ∵p ≠q ,∴A (p +q )+B =-1.∵S p +q =A (p +q )2+B (p +q ) =[A (p +q )+B ]²(p +q ) =-(p +q ). 答案 -(p +q ) 4.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数列{a n }和{b n }均是等差数列,则{ma n +kb n }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 、k 均为常数.(2)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3)等差数列中依次k 项的和成等差数列,即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等差数列,公差为k 2d (d 是原数列公差).(4)若{a n }与{b n }均为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S n 与S ′n ,则a m b m =S 2m -1S ′2m -1.(5)等差数列{a n }中,奇数项的和记作S 奇,偶数项的和记作S 偶,则S n =S 奇+S 偶.当n 为偶数时:S 偶-S 奇=n2d ;当n 为奇数时:S 奇-S 偶=a 中,S 奇=n +12a 中,S 偶=n -12a 中,S 奇S 偶=n +1n -1.(其中a 中是等差数列的中间一项)例如: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________.解析 S 偶-S 奇=n2d =5d ,∴5d =30-15=15,∴d =3. 答案 35.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的常用方法: (1)通项法当a 1>0,d <0时,数列{a n }只有前面有限项为非负数,从某项开始所有项均为负数,因此,S n 有最大值,当n 满足不等式组⎩⎪⎨⎪⎧ a n ≥0a n +1<0时,S n 取到这个最大值;当a 1<0,d >0时,数列{a n }只有前面有限项为非正数,从某项开始所有项均为正数,因此,S n 有最小值,当n 满足不等式组⎩⎪⎨⎪⎧a n ≤0a n +1>0时,S n 取到这一最小值.(2)二次函数法由于S n =d2n 2+⎝⎛⎭⎪⎫a 1-d 2n ,n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式,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n ∈N *.例如:{a n }是等差数列,a 1>0,a 2 009+a 2 010>0,a 2 009²a 2 010<0,则使前n 项和S n 最大时,n 的值是________;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时,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 2 009 4 018法突破一、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方法链接:判定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a n +1-a n =d (常数)(n ∈N *);(2)通项公式法:a n =kn +b (k ,b 为常数) (n ∈N *);(3)中项公式法:2a n +1=a n +a n +2 (n ∈N *);(4)前n 项和法:S n =An 2+Bn (A 、B 为常数),n ∈N *.例1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n a 1+a n2,判断{a n }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解 {a n }是等差数列,证明如下: 因为a n =S n -S n -1=n a 1+a n 2- n -1 a 1+a n -1 2(n ≥2),所以a n +1= n +1 a 1+a n +1 2-n a 1+a n2,所以a n +1-a n =12[(n +1)(a 1+a n +1)-2n (a 1+a n )+(n -1)(a 1+a n -1)]=12[(n +1)a n +1-2na n +(n -1)a n -1] (n ≥2), 即(n -1)(a n +1-2a n +a n -1)=0, 所以a n +1+a n -1=2a n (n ≥2), 所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中基本量的运算方法链接:在等差数列中,五个重要的量,只要已知三个量,就可求出其他两个量,其中a 1和d 是两个基本量,利用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求出a 1和d ,等差数列就确定了.例2 在等差数列{a n }中,(1)已知a 6=10,S 5=5,求a 8和S 8;(2)已知前3项和为12,前3项积为48,且d >0,求a 1;(3)已知前3项依次为a,4,3a ,前k 项和S k =2 550,求a 及k .解 (1)∵a 6=10,S 5=5,∴⎩⎪⎨⎪⎧a 1+5d =105a 1+10d =5.解方程组得a 1=-5,d =3, ∴a 8=a 6+2d =10+2³3=16,S 8=8³ a 1+a 82=44.(2)设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a -d ,a ,a +d ,依题意有: ⎩⎪⎨⎪⎧a -d +a + a +d =12 a -d ²a ² a +d =48, ∴⎩⎪⎨⎪⎧a =4a a 2-d 2=48,∴⎩⎪⎨⎪⎧a =4d =±2.∵d >0,∴d =2,a -d =2.∴a 1=2.(3)设公差为d ,则由题意得⎩⎪⎨⎪⎧a +3a =8,d =4-a ,ka +k k -1 2d =2 550,∴⎩⎪⎨⎪⎧a =2,d =2,k =50或k =-51 舍去 .因此,a =2,k =50.三、等差数列的性质及运用方法链接:等差数列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 (1)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2)若m +n =2p ,则a m +a n =2a p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S k ,S 2k -S k ,S 3k -S 2k 也成等差数列.(其S k 为前k 项和) (4)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等差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a n b n =S 2n -1T 2n -1.熟练运用这些性质,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例3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9=72,求a 2+a 4+a 9的值; (2)已知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和T n ,求证:①a n b n =S 2n -1T 2n -1;②a n b m =2m -12n -1²S 2n -1T 2m -1.(1)解 由S 9=9 a 1+a 92=72,∴a 1+a 9=16,∴a 1+a 9=2a 5=16,∴a 5=8,∴a 2+a 4+a 9=a 1+a 5+a 9=3a 5=24.(2)证明 ①a n b n =2a n 2b n =a 1+a 2n -1b 1+b 2n -1= a 1+a 2n -12n -12 b 1+b 2n -12n -12=S 2n -1T 2n -1.②a n b m =2a n 2b m =a 1+a 2n -1b 1+b 2m -1= a 1+a 2n -1 2n -12²2m -12b 1+b 2m -1 2m -12²2n -12=2m -12n -1²S 2n -1T 2m -1. 四、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 方法链接:等差数列前n 项和最值问题除了用二次函数求解外,还可用下面的方法讨论:若d >0,a 1<0,S n 有最小值,需⎩⎪⎨⎪⎧ a n ≤0,a n +1≥0;若a 1>0,d <0,S n 有最大值,需⎩⎪⎨⎪⎧a n ≥0,a n +1≤0.n 取正整数.例4 (1)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S n ,且S 3=S 11,问n 为何值时,S n 最大? (2)等差数列{a n }中,a 1=-60,a 17=-12,求{|a n |}的前30项和及前n 项和. 解 (1)设首项为a 1,公差为d ,则由题意知,d <0,点P (n ,S n )在抛物线y =d2x 2+⎝⎛⎭⎪⎫a 1-d 2x 上,其对称轴方程为x =7(由S 11=S 3知),故(7,S 7)是抛物线的顶点,∴n =7时,S n 最大.(2)设公差为d ,则由a 1+16d =a 17,得d =3>0,因此a n =3n -63.点Q (n ,a n )在增函数y =3x -63的图象上.令y =0则得x =21,故当n ≥22时,a n >0;当1≤n ≤21且n ∈N *时,a n ≤0, 于是|a 1|+|a 2|+…+|a 30|=-a 1-a 2-…-a 21+a 22+a 23+…+a 30 =a 1+a 2+…+a 30-2(a 1+a 2+…+a 21) =765.记T n =|a 1|+|a 2|+…+|a n |, 则由上面的求解过程知:当1≤n ≤21,n ∈N *时, T n =|a 1|+|a 2|+…+|a n |=-a 1-a 2-…-a n = 123-3n n 2=-32n 2+1232n .当n >21,n ∈N *时,T n =|a 1|+|a 2|+…+|a 20|+|a 21|+…+|a n | =-(a 1+a 2+…+a 21)+a 22+a 23+…+a n =(a 1+a 2+…+a n )-2(a 1+a 2+…+a 21) =32n 2-1232n +1 260.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T n=⎩⎪⎨⎪⎧-32n 2+1232n 1≤n ≤21,n ∈N *,32n 2-1232n +1 260 n >21,n ∈N *.五、关于等差数列的探索性问题方法链接:对于与等差数列有关的探索性问题,先由前三项成等差数列确定参数后,再利用定义验证或证明所得结论.例5 已知数列{a n }中,a 1=5且a n =2a n -1+2n -1 (n ≥2且n ∈N *). (1)求a 2,a 3的值;(2)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数列⎩⎨⎧⎭⎬⎫a n +λ2n 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a 1=5,∴a 2=2a 1+22-1=13, a 3=2a 2+23-1=33.(2)假设存在实数λ,使得数列⎩⎨⎧⎭⎬⎫a n +λ2n 为等差数列.则a 1+λ2,a 2+λ22,a 3+λ23成等差数列,∴2³a 2+λ22=a 1+λ2+a 3+λ23,∴13+λ2=5+λ2+33+λ8.解得λ=-1.当λ=-1时,⎝ ⎛⎭⎪⎫a n +1-12n +1-⎝ ⎛⎭⎪⎫a n -12n =12n +1[(a n +1-1)-2(a n -1)] =12n +1(a n +1-2a n +1) =12n +1[(2a n +2n +1-1)-2a n +1] =12n +1³2n +1=1. 综上可知,存在实数λ=-1,使得数列⎩⎨⎧⎭⎬⎫a n +λ2为等差数列,且首项是2,公差是1. 六、关于等差数列的创新型问题方法链接:关于等差数列的创新型试题,常以图表、数阵、新定义等形式出现.解决此类问题时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分析、提炼,挖掘出题目蕴含的有用信息,利用所学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加以解决.ij (1)写出a 45的值;(2)写出a ij 的计算公式.解 (1)通过观察“等差数阵”发现:第一行的首项为4,公差为3;第二行首项为7,公差为5.归纳总结出:第一列(每行的首项)是以4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3i +1,各行的公差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2i +1.所以a 45在第4行,首项应为13,公差为9,进而得出a 45=49.(2)该“等差数阵”的第一行是首项为4,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a 1j =4+3(j -1); 第二行是首项为7,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a 2j =7+5(j -1); ……第i 行是首项为4+3(i -1),公差为2i +1的等差数列,因此,a ij =4+3(i -1)+(2i +1)(j -1)=2ij +i +j =i (2j +1)+j .区突破1.审题不细心,忽略细节而致错例1 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错解] a 10=a 1+9d =-24+9d >0,∴d >83.[点拨] 忽略了“开始”一词的含义,题目强调了第10项是该等差数列中的第一个正项,应有a 9≤0.[正解] 设a n =-24+(n -1)d , 由⎩⎪⎨⎪⎧a 9=-24+ 9-1 d ≤0a 10=-24+ 10-1 d >0, 解不等式得:83<d ≤3.温馨点评 审题时要细心,包括问题的细节,有时细节决定解题的成败.2.忽略公式的基本特征而致错例2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和T n ,且对一切正整数n 都有S n T n =5n +32n +7,试求a 9b 9的值. [错解] 设S n =(5n +3)k ,T n =(2n +7)k ,k ≠0, 则a 9=S 9-S 8=(5³9+3)k -(5³8+3)k =5k , b 9=T 9-T 8=(2³9+7)k -(2³8+7)k =2k ,所以a 9b 9=52.[点拨] 此解答错在根据条件S n T n =5n +32n +7,设S n =(5n +3)k ,T n =(2n +7)k ,这是把等差数列前n 项和误认为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没有准确把握前n 项和公式的特点.[正解] 因为{a n }和{b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 故设S n =n (5n +3)k ,T n =n (2n +7)k ,k ≠0,则a 9=S 9-S 8=9³(5³9+3)k -8³(5³8+3)k =88k ,b 9=T 9-T 8=9³(2³9+7)k -8³(2³8+7)k =41k ,所以a 9b 9=8841.温馨点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d2n 2+⎝⎛⎭⎪⎫a 1-d 2n ,当d ≠0时,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式,且常数项为零,当d =0时,S n =na 1,但是本题不属于这种情况(否则S n T n =na 1nb 1=a 1b 1与S n T n =5n +32n +7矛盾).3.对数列的特点考虑不周全而致错例3 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0,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S 15,求当n 取何值时,S n 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错解] 设公差为d , ∵S 10=S 15,∴10³20+10³92d =15³20+15³142d ,得120d =-200,即d =-53,∴a n =20-(n -1)²53,当a n >0时,20-(n -1)²53>0,∴n <13.∴n =12时,S n 最大,S 12=12³20+12³112³⎝ ⎛⎭⎪⎫-53=130.∴当n =12时,S n 有最大值S 12=130.[点拨] 解中仅解不等式a n >0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应解a n ≥0,a n +1≤0.[正解] 由a 1=20,S 10=S 15,解得公差d =-53.∵S 10=S 15,∴S 15-S 10=a 11+a 12+a 13+a 14+a 15=0, ∵a 11+a 15=a 12+a 14=2a 13=0,∴a 13=0. ∵公差d <0,a 1>0,∴a 1,a 2,…,a 11,a 12均为正数, 而a 14及以后各项均为负数.∴当n =12或13时,S n 有最大值为S 12=S 13=130.4.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而致错例4 一个凸n 边形的各内角度数成等差数列,其最小角为120°,公差为5°,求凸n 边形的边数.[错解] 一方面凸n 边形的内角和为S n ,S n =120°n +n n -12³5°.另一方面,凸n 边形内角和为(n -2)³180°.所以120n +n n -12³5=(n -2)³180.化简整理得:n 2-25n +144=0. 所以n =9或n =16.即凸n 边形的边数为9或16.[点拨] 凸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小于180°.当n =16时,最大内角为120°+15°³5°=195°>180°应该舍掉.[正解] 凸n 边形内角和为(n -2)³180°,所以120n +n n -12³5=(n -2)³180,解得:n =9或n =16.当n =9时,最大内角为120°+8°³5°=160°<180°; 当n =16时,最大内角为120°+15³5°=195°>180°舍去. 所以凸n 边形的边数为9.题多解例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之和为100,前100项之和为10,求前110项之和. 分析 本题可从基本方法入手,先求a 1,d ,再求前110项之和,为了简化计算,也可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解 方法一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na 1+n n -12d .由已知得⎩⎪⎨⎪⎧10a 1+10³92d =100, ①100a 1+100³992d =10. ②①³10-②整理得d =-1150,代入①,得a 1=1 099100,∴S 110=110a 1+110³1092d=110³1 099100+110³1092³⎝ ⎛⎭⎪⎫-1150=110⎝ ⎛⎭⎪⎫1 099-109³11100 =-110.故此数列的前110项之和为-110.方法二 设S n =an 2+bn . ∵S 10=100,S 100=10,∴⎩⎪⎨⎪⎧102a +10b =100,1002a +100b =10, 解得⎩⎪⎨⎪⎧a =-11100,b =11110.∴S n =-11100n 2+11110n .∴S 110=-11100³1102+11110³110=-110.方法三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 则⎩⎪⎨⎪⎧S p =pa 1+p p -1 2d =q , ①p ≠qS q=qa 1+q q -12d =p . ②①-②得(p -q )a 1+ p -q p +q -1 2d=-(p -q ). 又p ≠q ,∴a 1+p +q -12d =-1,∴S p +q =(p +q )a 1+ p +q p +q -12d=(p +q )(-1), ∴S 110=-110.方法四 数列S 10,S 20-S 10,S 30-S 20,…,S 100-S 90,S 110-S 100 成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前10项的和10S 10+10³92²D =S 100=10,解得D =-22,∴S 110-S 100=S 10+(11-1)D =100+10³(-22)=-120. ∴S 110=-120+S 100=-110.方法五 ∵S 100-S 10=a 11+a 12+…+a 100 =90 a 11+a 100 2=90 a 1+a 110 2.又S 100-S 10=10-100=-90, ∴a 1+a 110=-2.∴S 110=110 a 1+a 1102=-110.题赏析1.(2009²全国Ⅱ)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3a 7=-16,a 4+a 6=0,求{a n }的前n 项和S n . 解 设{a n }的公差为d ,则⎩⎪⎨⎪⎧a 1+2d a 1+6d =-16,a 1+3d +a 1+5d =0,即⎩⎪⎨⎪⎧a 21+8da 1+12d 2=-16,a 1=-4d ,解得⎩⎪⎨⎪⎧a 1=-8,d =2,或⎩⎪⎨⎪⎧a 1=8,d =-2.因此S n =-8n +n (n -1)=n (n -9), 或S n =8n -n (n -1)=-n (n -9).2.(2009²江苏)设{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满足a 22+a 23=a 24+a 25,S 7=7.(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S n ;(2)试求所有的正整数m ,使得a m a m +1a m +2为数列{a n }中的项. 解 (1)由题意,设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a 1+(n -1)d ,d ≠0.由a 22+a 23=a 24+a 25得a 22-a 25=a 24-a 23,由性质得-3d (a 4+a 3)=d (a 4+a 3),因为d ≠0 所以a 4+a 3=0,即2a 1+5d =0.① 又因为S 7=7,所以a 1+3d =1.② 由①②可得a 1=-5,d =2.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 -7,S n =na 1+n n -12d =n 2-6n .(2)因为a m a m +1a m +2= a m +2-4 a m +2-2a m +2=a m +2-6+8a m +2为数列{a n }中的项,故8a m +2为整数.又由(1)知a m +2为奇数,所以a m +2=2m -3=±1,即m =1,2. 经检验,符合题意的正整数只有m =2.赏析 试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起点较低,落点较高,难度控制得恰到好处.第(2)问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