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赏析
![美丽心灵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52f10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d.png)
美丽心灵赏析第一篇:美丽心灵赏析《美丽心灵》赏析怀抱着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看本部影片,的确能够看出一些自以为是的东西,以下是本次观影说发现的,当然某些观点其实参考了网上对该电影的评论。
一:细节;现代的电影如果要成为经典,它对于细节的处理一定要是十分精致的,这方面在本片中有着特别多地方的体现;无论是纳什入学时宿舍破旧年代久远的箱子们,初创博弈论时酒吧墙壁上的彩色玻璃,还是下围棋时的特写镜头,在特写镜头中的围棋是正确摆放的,而纳什在演讲是背后的黑板上的数学难题也是确有其事的。
此外,电影处处体现了它的诚意,电影中的大学时光,整个画面是偏黄的,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更有年代感。
二:引人入胜的情节及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法;整个电影的情节经过多次反转,引人入胜。
尤其有几个地方设置非常巧妙,让人陷入其中,当最终反应过来,便会被电影精彩的剧情深深吸引,第一个在于当纳什精神病开始逐渐失去控制时,当时他在做演讲,他发现了一群人在偷偷的靠近,而当时我们认为这依然是他的幻想,可是当时来的人确是真实的,是精神病院的医生,而究竟是医生还是幻觉,在当时我们是难以察觉的;而当我们已经认定这一切都是幻觉时,新的转机又出现了,老大哥又出现了,而且他把一切都解释的很通顺,他告诉纳什研究室是不会有他的资料的,而纳什从精神病院出来也是他花了大量的精力才弄出来的,他们的工作必须隐藏起来,老大哥解释的如此有道理让观众又陷入了思考,莫非这一切都是真的?当然到了故事的后面,我们发现这一切都是幻觉,而且这些幻觉正是纳什停药之后产生的,那么故事的反转又变得一点都不突兀,而是非常的理所应当了。
除此之外,电影为了使我们深陷故事中,在几个小部分用了特别的手法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包括一开始的纳什用玻璃杯显现出同学的领带图案,后来纳什在惠勒实验室为军方提供密码时,他是纯粹站在数据前,而一个个数据在不停的变化,使得我们主观上认为纳什的能力非常夸张,以至于出现一些情节上比较不合理的地方也也不觉得突兀了。
美丽心灵心理学分析
![美丽心灵心理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12495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9.png)
《美丽心灵》描写的是真人真事,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作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
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罗素·克洛饰,Russell Crowe)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
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
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
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
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
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
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
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谦卑的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
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
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从心理学视角谈谈《美丽心灵》、《心灵捕手》观后感想
![从心理学视角谈谈《美丽心灵》、《心灵捕手》观后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64152a884028915f804dc27f.png)
从心理学视角谈谈《美丽心灵》电影观后感《美丽心灵》描写的是真人真事,即使是现在,当人们谈到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通常的反应仍是感到恐惧、不可思议和排斥、歧视,生活在真实社会、普通生活中的正常人是很难理解精神病患者的那些怪异行为和举止的。
可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精神病人却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医生和心理工作者的关注,还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阿基瓦·戈尔兹曼的父母都是纽约知名的心理医生,其本人对精神病患者有很好的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戈尔兹曼是纳斯原型的第一个心理分析者,电影和心理分析都在试图阐述一个故事,试图深入一个人的内心。
戈尔兹曼的心理分析使纳斯的心灵在银幕上真实而深入地再现出来,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一些心理分析的观点来帮助自己和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更好地理解纳斯的心灵。
(一)个性分析:思维与情感的冲突1、思维与情感的不平衡《美丽心灵》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思想。
纳斯最初给观众的印象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在纳斯的眼中,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的影像,飘浮在空中,然后刚好与旁边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
纳斯微微一笑,对那个同学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
这就是纳斯,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在他的思想中,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
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来表达生活中的一切。
如橄榄球比赛、鸽子的活动周期、一个女人在追抢了她钱包的男人的表现等等,他那著名的博奕论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对酒吧里的男女社交活动的观察。
透过写满公式的窗户,可以看到纳斯那若有所思的脸,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数字、逻辑和推理的理性世界,并且在他所理解的理性世界中孜孜不倦地追求。
与他在数理世界中的追求相反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不大。
影片的开始也通过一些片断表现了纳斯的个性。
他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
无疑,纳斯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心理分析大师荣格在谈到心理类型时把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作为功能十字图的四极,其中心是自我。
《美丽心灵》心理分析
![《美丽心灵》心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9c7ea9998fcc22bdd10d04.png)
Hale Waihona Puke 二、对纳什的心理分析1、无意识的侵入与自我的迷失
纳斯的主要症状是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三个幻 觉人物,他们影响、 控制着纳斯的生活。这三个幻 觉均来源于纳斯的无意识,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病 理性表现。
小女孩玛休――阿尼玛原型
小女孩玛休天真可爱,一直没有长大。她是纳什内心 中的女性经验。纳什的女性经验很弱,也很不成熟。
3、精神的分裂
纳什那些膨胀的情感需要是无意识侵入意识并控制意识的缺口。 被纳什忽视了的这些无意识通过幻想表现出来之后,纳什的人格就被 逐渐分裂了。无意识的那些原型已经形成一个个自我。他们相互独立, 并常常取代纳什头脑中的现实世界。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当这些分裂 出来的自我与正常情况下的自我常常发生冲突时,原本现实的自我会 逐渐失去勇气和能力,以致于病人完全受到幻想世界的控制。
一、纳什的精神病症状及表现
影片中我们很容易判断出纳什患的是妄想性 精神病,其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妄想。
妄想就是指无中生有或缺乏事实根据,而患者 却坚信不移,并无法以事实说服他的一种病态信 念。以突出而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 就称妄想性精神病,其又名偏执性精神病。该病 表现主要有幻听、幻想、思维混乱,性格内向孤 僻等等。
三、爱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
精神分裂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但纳什却在爱 的力量下奇迹的康复了。
艾丽莎的爱是纳什与现实接触的桥梁,她帮助他重 新找回现实感。而纳什对艾丽莎的爱令他的理智战胜 了幻觉,使他的自我强大起来,并控制了非理性的幻 觉。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美丽心灵》中纳什的心理历程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美丽心灵》中纳什的心理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3a8a40a03d8ce2f0066232c.png)
Ns a h)。 此 片 2 0 0 1年 上 映 ,2 0 0 2年 几 乎包揽 了 电影 类全 球最 高 奖项 。
原 型 构成 ,本 能 是 一 种 行 为模 式 ,原 型是 本 能行 为的 无 意识 意 象。 … 原 型 是 “ 生 同 样 想 象 和 观 念 的倾 向 ”。 产
又 是一 个 层 次 分 明的 人 格 结 构 ,其 有
的 印 象 以便 得 到社 会 的承 认 。 ”[] 4 人 格 面 具 保 证 能够 与人 甚 至 不喜 欢 的人
和 睦 相 处 ,从 而 实现 个 人 的 目的 , 因 而 也被 荣 格 称 为顺 从 原 型 :阴 影 是 人
3 自我 的迷失与人格的分裂 . 影 片 行 至 半 程 ,我 们 才知 道 原 来
反 应 。 一 见 钟 情 、 同 性 恋 等 ,都 是 这 原 型 的 具 体体 现 英 雄 原 型 是 一 个
一
夜 ,纳 什 向全 世界 表 达 了对 妻 子 的敬 意。
英 勇 无 畏 、 大 公 无 私 的英 雄 意 象 ,具 有 民族 和 文 化 的特 征 。 拥 有 英雄 原 型
都 有 阿 尼 玛原 型 ,表 示 男 性 心 目中 的
一
中 有 多 少典 型情 境 就 有 多 少原 型 。 但 体 的结 合 ,可 以产 生 各 种 不 同 的 、某
一
释 ,使他 ~ 呜惊 人 。工 作 期 间 ,纳 什 在 特 定 的社 会条 件 下 ,原 型 与 相 应 个 两 次 进 出 五 角 大楼 成 功 破 译 了苏 联 密 码 。 然而 ,渴 望 巨大 成 就 的 迫 切 感 与 性 格 的薄 弱 交织 ,彻 底 分 裂 了纳 什 的 性 格 ,令 他 沉 溺 在 幻 境 中不 可 自拔 , 直 到最 后 被 送 入 精 神 病 院 进 行 治 疗 。 几 经 反复 ,在 医 生 的 治疗 和 妻 子 爱 的 鼓 励 下 ,他 摆脱 了幻 象 世界 的 纠缠 ,
《美丽心灵》影视鉴赏
![《美丽心灵》影视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2a648d66f1aff00bed51ec4.png)
《美丽心灵》影视美学鉴赏在2002年的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一部影片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了四项大奖,其中包括奥斯卡金像奖,该片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的全球最高奖项,这部影片就是电影《美丽心灵》。
在电影中,男主角纳什作为一个情感和理智失衡的天才,在他的生活中充满着孤立和无助,他在面对他自己庞大精神世界的时候,强烈的无以言说的孤独感将他控制。
影片主人公原型,曾获得过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的纳什教授也因此而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
下面我将从影视美角度分析这部片子的特别之处。
(一)综合数学、图形、以及传记文学元素及技术因素影片综合了数学,传记文学,绘画,图形等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对其进行了具有质变意义的化合改造,使得这些艺术元素进入这部电影中并相互融合,形成了这部电影别具一格的特性所在。
在影片中,约翰纳什这位天才科学家,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宿舍和图书馆的橱窗上写满了数学公式,却又不是普通死板的数学公式,这些公式与菱形的橱窗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幅幅艺术作品,事实上,对于约翰纳什来说,他们的确是他的艺术作品。
在全片中,数学公式和字母图形成了线索,他们支撑着纳什头脑全部的源泉。
无论是橱窗上的公式,还是他在国防部解码时屏幕上的“9103”,还是他在剪杂志时看到的所谓密码,还有他办公室、图书馆的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数字,都是纳什数学灵感的来源,却也是他精神分裂症的症结所在。
而且此部影片,根据《美丽心灵:纳什传》的同名小传记小说改编,这无非为整部影片赋予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这部电影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但是剧本又是从小说改编而来。
《美丽心灵:纳什传》以叙事的方法和小说体裁介绍了纳什传奇的一生。
因此,这部电影剧本从小说中借鉴和吸取了这种创作手法,以顺序式结构,按照剧情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了时间与空间的组接方式。
使得小说中抽象的人物形象变得生动而逼真,才让观众了解了纳什的一生。
影片中精彩的剪辑特效和技术制作也值得一提。
纳什在博弈论灵感突来的时候,给了他灵感的美女在他的思考和想象中向镜头飘然而来,俯拍美女及簇拥她的男人们时,男人们又化为硝烟,美女看着与她朋友跳舞的男人们又突然消失。
《美丽心灵》中的心理学分析
![《美丽心灵》中的心理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74aa3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1.png)
《美丽心灵》中的心理学分析第一篇:《美丽心灵》中的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中的心理学分析是在高中的时候晚上熄灯躲在被子里看的这部电影,刚打开的时候觉得挺无趣,但到了之后觉得欲罢不能,还开始看博弈论有关的知识,其中最有名的“纳什均衡”便是由影片中的纳什教授所提出,它是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比如在博弈论的经典例题中的“囚徒困境”里,两个囚徒都选择“坦白”的话可以使两人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考虑到囚徒的心理的话,这个问题则变得复杂,因为依靠人类自私的心理的话一般会选择眼下对自己有利的情况,而并不会考虑损失不部分达到双赢,情况太复杂我便不对这个加以讨论。
影片中的纳什教授是一个数学天才,但同时有着令人困扰的重度精神分裂症,脑海里出现了三个只有自己能感知到的角色,时间比较久记得不太起清楚。
首先要说的是,人们常常是混淆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两个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的症状是拥有主体意识的同时,在脑海中出现另外的角色,他们拥有自己的意识并且影响,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
而对于多重人格来说,它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
正如电影《致命ID》里那样,一个人里有8个人格,每一个都有独立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模式。
因为精神病,让这个伟大的数学家备受偏见,他经常自言自语,做的事情让人匪夷所思,妻子想要和他离婚,因为看到他在小木屋中无比可怕的情报处理图,还有曾经让他带孩子,却差点把孩子淹死。
大多数人其实都无法接受这样神叨叨的丈夫,幻想不存在的人,还有无穷无尽脑海里自己的声音,也是把纳什教授从一个数学天才拉近了精神病的距离,妻子也苦苦坚持着与他的爱(但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如此)。
在搜索关于这部电影的资料的时候,在豆瓣上看到了一篇曾经是纳什教授的学生的文章,他用最真实的文字来记录了关于纳什教授在大学里受到的歧视,也让我看到了电影艺术对于一个人的传记电影的改变,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
美丽心灵 影片赏析
![美丽心灵 影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29ea144431b90d6c85c73c.png)
影视与心理————影视赏析《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剧情简介:《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
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r.John Forbes Nash)。
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
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美丽心灵,体现在纳什和他的妻子身上,成就:本片荣获8项奥斯卡提名,最终夺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4项大奖。
影评:团队的运作的最好方式,是个人自我获得与团队共同达到平衡点的方式。
是每个人不仅做对他自己有利的事,也做对团队有利的事。
人这一辈子,不仅要做能得到自己功利心的事情,也要做这个社会需要你做的事情!所以选择正常的生活,正常地做着对这个社会需要的甚至是枯燥的工作可能不是一种颓废,而是寻找野心与现实的一个平衡点。
野心,可以使我们更向上,可以让社会前进,但是也会阻碍社会现在最需要我们做的事情的正常生活。
<美丽心灵>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在一个人类的戏剧。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疯狂的天才。
认为纳什的“美丽心灵”是他自己打自己。
这里是另一个同样美丽的灵魂,这是他的妻子。
最难的在他的生命时,在他自己的建筑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当痛苦徘徊,他的妻子一直相信他能战胜他们,一直在他身边帮助他,并最终打败了幻想与爱。
在纳什的一生中,他从来没有完全摆脱困扰精神分裂症-影片的结尾,“大学”和“俄罗斯间谍”也出现在了纳什的视野,但他不再是困扰他们,因为现实世界为他美丽的心灵找到最终的精神家园。
美丽心灵原型
![美丽心灵原型](https://img.taocdn.com/s3/m/88bd87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0.png)
美丽心灵原型美丽心灵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
它的原型是约翰·纳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美丽心灵原型约翰·纳什的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美丽心灵原型约翰·纳什美丽的头脑美丽的心二十几岁时就做出惊人的数学发现,在经济学博弈论中享有国际声誉;30岁时,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天才与狂乱中历经痛苦。
最终,因爱的力量与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使自己不至于沉入深渊。
他就是“博弈论”大师、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
曾荣获四项奥斯卡大奖、改编自约翰·纳什真实故事的好莱坞电影《美丽心灵》让这位大师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该片聚焦纳什一生在博弈论上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及其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感人事迹。
《美丽心灵》的主演、著名演员罗素·克劳在个人微博客上对纳什夫妇意外去世表示震惊:“美丽的头脑,美丽的心。
”从小性格孤僻爱读书约翰·纳什,1928年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很孤僻的纳什,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
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出色,因为他经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小学老师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
到了中学,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之后又进入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
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闻名遐迩。
提出“纳什均衡”理论1950年,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在那篇仅仅28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它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美丽心灵电影评析
![美丽心灵电影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a3a8c58bd63186bcebbc62.png)
以精神分析角度看《美丽心灵》吴耀宁《美丽心灵》是一个关于最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也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
影片全面阐述了约翰的一生,这是一个本我与自我较量的过程。
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凭借着青年时在博弈论方面的几篇具有原创性的论文,成为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学术上他固然是天才,但人们更关注的是他如何从一位有位青年陨落,最终战胜自我的经历。
所以,影片的重点不在他的科研成果,而在他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他个性我行我素,从不理会他人如何看待。
在他人眼里他就像一个自闭症的傻子,但令人出奇的就是他总是满怀信心的样子,在招待会的场景里,他敢于指出同学汉森的理论的不合理性,同时他敢于否定100多年经济学理论,创立了自己的原创理论——博弈论。
他才华横日,拥有非一般的头脑,他对自我才华有绝对的信心;他不甘于现状,追求成就,期待出名,就是他过高的自我肯定导致了脆弱的心理。
纳什的潜意识对失败有着强烈的恐惧,例如他在校园里输了棋后碰翻棋盘后匆匆离去,还有他长期思考找不到独特构思和得不到大家的认同痛苦地撞击宿舍的玻璃窗的种种行为,所以他必须借助外体来肯定自己,可是正如他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他个性内向,不善交际,封闭孤独,他无法适从,于是查尔斯出现了。
这个从一开始就以浪荡子面目出现的室友恰恰是他性格的对立面,从精神分析上来说,这是他潜意识里对另一个自我的大胆设计,外向、开朗、讨人喜欢、敢作敢为,查尔斯嘲讽他,打击他,同时也鼓励他,欣赏他,这恰恰就是他最需要的赖以继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约翰凭借他在一场关于追求美女的方法上得到了灵感,创造出了他一直期待的博弈论,他获得极大的成就,最终他成为了惠勒实验室的首席。
他的成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渐渐地查尔斯也暂时退出了他的精神世界,国家政治神秘人物帕切尔开始登场。
“无论你选择什么,追求完美的程度决定你成就的高度”,他有着这样高的成就动机,是帕切尔出现的来源。
个人的成就感推动着他为国家办事,还有帕切尔的出现给他另外一个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这样子纳什的英雄情结萌生出来了,这也是必然发生的。
《美丽心灵》观后感(15篇)
![《美丽心灵》观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c837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7.png)
《美丽心灵》观后感(15篇)《美丽心灵》观后感1美丽心灵改编自同名传记小说,讲述了诺贝尔获得者约翰·福克斯·纳什的一生。
在故事中,主角纳什教授,推翻了盛行150年的亚当·史密斯经济理论,从而发现了极富创意的原创理论博弈论。
而在此过程中,纳什教授经历了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艰辛,包括生活的,也包括爱情的。
有人说纳什是一个真正的寂寞高手。
他天才、有智慧、并且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创造力,但他却对于高雅的交际能力,一窍不通。
他直率、敢言常常遭到痛斥。
随着时间和自我的封闭,纳什已经开始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从他那老旧的收音机,和吵杂的音乐,就能看出,他是一个落后的选手。
纳什是一个寂寞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自傲的人,人际的冷落我想也与他的自傲有着某种联系,天才多少都会带有这样的通病。
在寂寞的压抑下,纳什开始了自我封闭的生活,这种生活也是他精神分裂的根源。
在寂寞、精神分裂的重重折磨下,纳什除了创造出非凡的理论,也给他的婚姻带来危机。
但是在影片当中,实际上纳什本身并不寂寞,有着关心他的朋友,和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
在交际中纳什是个输家,但是他追求妻子的执着与真诚,也同时让他获得了美好的家庭。
因而他是寂寞中的高手。
但社会中,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团队,需要协助,尤其需要鼓励,而在纳什的生活中,似乎于这些无缘。
但,实际上纳什的生活中获得了很多鼓励,包括他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给予的,这也是纳什,作为一个传奇而言的传奇命运。
纳什的人生是个传奇,在电影表现中,导演将纳什的幻想与现实结合在了一起,观众只有后面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
实际上导演不将其分开正是对于纳什人生的最好解读。
因为在纳什的那段日子里,他的幻想就是现实,不分彼此。
只有当我们也被幻想迷惑,也以为那是现实的时候,突然将我们叫醒。
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主人公当时的心境与困惑,才能体验到那份艰辛。
《美丽心灵》观后感2——天才的人生牧歌看完《美丽心灵》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它最令我叹服的地方不是片中惊心动魄的或是感人肺腑的情节,而是编剧的思维。
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
![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https://img.taocdn.com/s3/m/34ed2d3828ea81c759f57852.png)
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电影《美丽心灵》是讲述的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却在博弈论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纳什的故事。
影片还原了一个天才在过分偏执、出现妄想时用毅力战胜精神病症的艰苦过程。
纳什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他有着思维障碍(严重的妄想)、情感障碍(一开始无法理解并在抑制和排斥)、意志行为障碍(紧紧拽着皮包、走路急促不稳)、感知觉障碍(幻听和幻象)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他的听觉幻觉声音清晰,包括指令和鼓励;视觉幻觉出现时,纳什并不完全是旁观者,大多时候他都参加到了幻觉的场面;触觉幻觉包括国土安全局工作人员给纳什手臂植入信号器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
本片的纳什主要描述了三个阶段:大学阶段、在惠勒研究室工作阶段、康复阶段。
在每个阶段他生活中的幻象都折射了他的心境、心理诉求。
他一直拥有完整的情感,只不过康复之前,他都刻意隐藏、压抑了一些情感.一、大学阶段影片一开始纳什就表现出了他对数学、逻辑的痴迷和推崇和对自己的高度自信.他曾开玩笑能用数学证明别人的领带有多么难看。
在酒吧中,他用数学模型来刻画男女交往的最优选择.任何事情他都联想到用数学解释。
也是这种过度偏执让他拒绝接受不能用数理解释的东西。
他表达所有这些感情的时候都是微笑着的,外在显示了他的自信.即使在与汉森下棋时他被汉森的问题弄得心慌意乱,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走的时候还打翻了棋盘,在众人的嗤笑下落荒而逃。
与之对比的是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他总是独自一人,和同学在一起时也并不愉快.他的言辞让人听起来高傲、难以接受,丝毫不会顾及他人感受。
甚至当他被怂恿去追一个女孩子时,他还是直截了当,丝毫不考虑顾及女性的颜面,可以说是一个蔑视感情的人。
他渴望成功,希望出人头地,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所以一直苦苦研究他的原创理论——博弈论。
尤其是当他在餐厅中看到大家都为一个教授献上自己的钢笔(尊敬)时,他眼里流露出失望、羡慕的情绪。
《美丽心灵》观后感(优秀10篇)
![《美丽心灵》观后感(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b6e86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5.png)
《美丽心灵》观后感(优秀10篇)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
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我觉得这部影片当中得大书特书赞颂的是伟大人物背后的默默支持的女人。
纳什的妻子艾莉西娅的故事比电影中更感人,是她以钢铁坚强意志,以自己做程序员的微薄薪水,长期耐心拯救同时得了精神分裂的丈夫与儿子,那种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终于使俩人回复正常的轨道上来。
纳什在诺贝尔获奖发言对妻子的致谢,相信每一位观众都能体会到一份人间至宝贵的亲情与爱意。
///影片中每个人都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纳什的妻子,纳什的老同学,纳什的同事,普林斯顿里的学生,每个人都给予纳什宽容与接纳,正是这种真切的人文关怀,让这个天才在受重大打击之后依然有安身立命之所,并最终让偏离轨道的他象恒星一样高挂天际重放光芒。
在整个影片中,纳什出现的几个幻觉形象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非常有代表性。
一个是纳什为了缓解内在对失败的焦虑创造出的第一个幻想中的人物,葡萄牙室友查尔斯。
查尔斯与纳什拘谨的个性完全相反,在纳什遭到打击,陷入焦虑和绝望之后出现,他不停地鼓励纳什,承认他是天才,自怜自苦的纳什无疑正需要这样的认可和鼓励。
因此,幻觉的出现一方面预示着纳什的病症爆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也正是纳什无意识的自我治疗。
查尔斯也无疑就是纳什本我意识的一种体现。
纳什理性的控制下,一切发于自我的感情都通过查尔斯的举止来宣泄。
纳什被捉弄时查尔斯骂人,纳什低落放弃时查尔斯不羁,纳什论文通过时查尔斯在门外欣喜若狂,等等一切,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个体构成了纳什的分裂性格,也是他精神分裂的原凶。
影片中纳什还出现了国防部官员帕彻的幻觉,这是由纳什的英雄情结产生,代表着罪恶的原型,他野蛮,粗暴,专横,破坏力十足。
人生感悟《美丽心灵》观后感
![人生感悟《美丽心灵》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2a94d50b4e767f5bcfce2e.png)
人生感悟《美丽心灵》观后感导语:《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
人生感悟《美丽心灵》观后感电影《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
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
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
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影片中纳什大学时期在巨大的压力下就出现了幻觉,在他虚构的世界中出现了他的室友查尔斯和查尔斯的侄女。
在他进入惠勒实验室之后他的虚拟世界又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长官威廉·帕彻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他出现这种精神症状其实就是因为他已经患了精神分裂症。
起初纳什身边的人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是因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只是觉得他的性格孤僻行为有些怪异。
但,随着纳什的行为越来越怪异,常常做出常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他身边的人才逐渐意识到他已患有精神病。
约翰·纳什无疑是一个天才,年纪轻轻就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他十分不善于与人交往,对于成功的渴望也十分大,给他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且无法找人倾诉。
久而久之,他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在影片中,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无疑就是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对丈夫那种紧紧跟随的爱情。
尽管艾丽西亚在帮助纳什治疗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灵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始终都选择在他身边支持他,帮助他。
影片最后纳什获得诺贝尔奖在颁奖礼后为艾丽西亚披上披肩,两人相互扶持着向前走,我想这也是对爱情最好的定义。
影片赏析《美丽心灵》
![影片赏析《美丽心灵》](https://img.taocdn.com/s3/m/230f640602020740be1e9b31.png)
《美丽心灵》的影片赏析《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
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
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但之后的纳什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妻子艾西莉亚的帮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
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困难,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影片中的纳什有一个目标,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
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钥,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
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与此同时,他在博弈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从心理学角度赏析从这部改编的真实人物影片,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曲折精彩的一生,在这一生中,我们看到了艾西莉亚及纳什同事的“美丽心灵”,看到了一个人怎样艰难的战胜精神分裂症的奇迹,看到了人类内心的顽强与坚定,看到了爱情与心灵终究战胜一切的人生命题。
这部影片将激励那些迷途的人们,无论怎样身陷困境都还有希望,生活中都充满了奇迹,只是有难易之分。
在这段旅程中,有欢喜亦有忧愁。
欢喜的是主人公凭借天才般的头脑和那股子韧劲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收获了美丽的爱情。
年轻的时候,他执着于研究自创的经济理论,也应此为以后埋下了祸因。
沉迷于自己的创造,使得他一直活在自己虚构的生活。
放浪的室友,黑老大,以及那看似疯狂的任务都只不过是他的幻想而已。
他自己就如同一个囚徒,困在自己制造的虚幻里。
电影的前半段情节看似真实,可就在一刹那我们才意识到那些只不过是纳什的幻想。
只剩下身边不离不弃的爱人才是真实的。
当有一天他承认了自己的病症,也由此决定他要靠自己的毅力回到真实生活中。
《美丽心灵》观后感_
![《美丽心灵》观后感_](https://img.taocdn.com/s3/m/c80e51c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5.png)
《美丽心灵》观后感_很早就看过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
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作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毫不恐惧,顽强抗争。
通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广为人知用自己的精神战胜精神分裂症的人。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
在学校,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
他整天沉迷着的只是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
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情况。
竞争十分猛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
但是,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怂恿他当个伟人。
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洒吧娱乐,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
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办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奕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作出了不一致的解释。
这个已经被人们同意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后来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与教学的工作,这但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
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不久,纳什与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
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
解读《美丽心灵》中纳什的心理历程
1. 影片简介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剧情片。
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Nash)。
此片2001 年上映,2002 年几乎包揽了电影类全球最高奖项。
影片的前半部分展现的是一位天才在竞争、自身重荷下的逃避与崩溃。
而对亚当•斯密的经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使他一鸣惊人。
工作期间,纳什两次进出五角大楼成功破译了苏联密码。
然而,渴望巨大成就的迫切感与性格的薄弱交织,彻底分裂了纳什的性格,令他沉溺在幻境中不可自拔,直到最后被送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几经反复,在医生的治疗和妻子爱的鼓励下,他摆脱了幻象世界的纠缠,回到现实世界中。
1994 年诺贝尔奖之夜,纳什向全世界表达了对妻子的敬意。
2.荣格原型理论
荣格是著名的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把整体人格称为“心灵”,认为心灵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的人格结构,其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意识以自我为核心,是能被个体感知的部分;个体潜意识是被压抑的、被遗忘的知觉、思想和情感;在心灵的最底层是集体潜意识,它是荣格理论体系的核心。
集体潜意识是通过遗传存在于心理机能和人脑结构中,是由所有的本能及其相关的所有原型构成,本能是一种行为模式,原型是本能行为的无意识意象。
原型是“产生同样想象和观念的倾向”。
它可以把个人经验引向某个方向,使个体以期祖先面临类似情境中所表现的方式行动。
原型是人类共有的、普遍的、反复发生的心理结构内容。
作为“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生活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
但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原型与相应个体的结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某一特定文化的意象。
荣格一生中识别了不计其数的原型,有人格面具原型、阴影原型、阿尼玛或阿尼姆斯原型、自性原型、上帝原型、英雄原型、魔鬼原型、智慧老人原型、水原型、火原型、死亡原型、再生原型等。
其中人格面具、阴影和自性是荣格学说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型,它们
与其他原型一道共存于个体身上,只是表现各不相同。
“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
”人格面具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从而实现个人的目的,因而也被荣格称为顺从原型;阴影是人性中的阴暗面,是个体不愿成为的那种东西。
它不仅包括被自我感受过和拒绝过的部分,还包括从未意识到的原始的不成熟的那些部分,常表现为违反社会规范甚至犯罪的行为。
阴影的影响未必全是负面的,“它是人身上所有那些好的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
”如果阴影发挥得当,也可使人产生创造力。
自性是集体潜意识中的中心原型,犹如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一样。
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原型。
它能把所有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结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阿尼玛原型是男性内心的女性人物或特征,阿尼姆斯原型是女性内在的男性人物或特征。
每个男人的潜意识领域都有阿尼玛原型,表示男性心目中的一个集体女性形象。
同样,女性潜意识领域也存在阿尼姆斯原型。
它们是男女交往经验的种族经验的遗传,使每一个体显示出异性的特征,而作为一种自律性的集体意象促使每一性别反应。
一见钟情、同性恋等,都是这一原型的具体体现;英雄原型是一个英勇无畏、大公无私的英雄意象,具有民族和文化的特征。
拥有英雄原型的人可使之更有魅力和自信,但也会使人产生英雄主义,压制其他的人格,产生精神危机。
3.自我的迷失与人格的分裂
影片行至半程,我们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和纳什共历幻境。
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的影像交织,漂浮在空中,刚好与一个学生领带图案相重合。
纳什笑着说:“你的领带这样糟,一定有数学上的合理解释。
”对汉森的研究成果不留情面的否定,“我想你对误估已习以为常,我读过你的两份初稿⋯.我确信,不管那一份都不具有发展和创新性。
”尽显其一窍不通的人际能力。
拖着长长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孤独地走向楼梯,冷清的场景透着纳什孤寂的心灵。
影片中他谈到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我的弱点是人际关系,小学老师说我有两个脑袋,却只有半颗心。
事实是,我不喜欢人们,他们也不喜欢我。
”缺少了人格面具的掩饰,任凭其自认的人性流露和展示,纳什在人群中显得那样格格不入。
孱弱的人格面具与发达的人格其他部分产生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在
与阴影之间表现尤甚。
现实的冲突的存在,使纳什总是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影片中,与其竞争对手下棋,输了比赛后,不能接受事实,紧张站起来,慌乱中打翻了棋盘,仓皇而逃。
咖啡馆内,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接受人们敬意的场景,结合导师对其研究成果的否定,薄弱的个性再次受到重创。
原创理论的研究受到阻碍时,焦虑的纳什用头撞向了玻璃。
非理性情感的存在下,阴影原型突破了潜意识,以幻觉的形式表现出来,同处一室的知心好友查尔斯•荷曼应运而生。
作为纳什意识深处自行设计出的虚构人物,掌握着开解心理孤寂的钥匙,不断说服他保持对日常生活的热爱。
这一幻觉成为其脆弱心灵赖以平复的藏身之处,在自欺欺人中继续不间断行进。
纳什虽然身负天才美誉,令人称羡地在专业领域展露峥嵘,两次出入五角大楼成功破译苏联密码,但却渴望在冷战思维延伸的现状下有更卓越的建树。
对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本能的敌视,实现个体价值的迫切感的英雄主义情结为纳什的人生航向规划了目标,象征着国家利益召唤的威廉•帕彻的出现,成为英雄原型这一潜意识的代言人。
与此同时,聪慧的艾丽西亚把纳什引入爱情的领域。
纳什不屑于同学间的交往,对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毫无兴趣,纳什看到的只是男女交往的目的和结果,把它看作是一个完全客观毫无感情的过程。
艾丽西亚强烈的情感冲击使得纳什薄弱的女性经验受到重创,阿尼玛原型突破潜意识,纯真无邪的玛休被臆造出来。
一直没有长大的玛休直接指向纳什的内心深处,成为他无法实现的愿望。
当意识自我完全被潜意识内容控制时,纳什的精神世界充斥着潜意识原型,这些原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自我,取代头脑中的现实世界。
这些分裂出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常常发生冲突,即使查尔斯的出现,已经无法弥补这一精神上的巨大裂缝,脆弱的自我防护围墙也被彻底攻破了,被幻象世界控制的人格彻底分裂了。
4.康复历程精神分裂
疏离了纳什的意识自我,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愿醒来。
医生的解读、艾丽西亚的阐释没能让其分清现实与梦境,他认为那是苏联人的阴谋。
手腕中放射号码的二级管的消失迫使纳什接受了生病的事实,开始接受治疗。
药物的副作用让其丧失了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偷偷地丢掉药物的同时,幻觉接踵而至。
再次被幻觉控制的纳什,差点将自己的孩子溺死在澡盆里,艾丽西亚的及时发现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纳什同时受到几个幻觉的压力,危及艾丽西亚的安全,不愿伤害
妻子的他,与幻觉发生了争执。
那一刻,所有的声音和形象在纳什头脑中旋转,他飞奔出去挡住艾丽西亚的车子,激动地说:“玛休不是真的,她从来没有长大过。
”对艾丽西亚的爱使得纳什的意识中并不是一片空白,这种理性的情感成为沟通个体意识和无意识特别是沉淀于此的集体潜意识的渠道,分裂的原型被自性联合起来组成与意识自我联结的完整心理结构。
纳什放弃了精神病院治疗,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控制幻觉,艾丽西亚坚守着对纳什爱的承诺不离不弃。
纳什的意识自我被潜意识内同的对立倾向所破坏,只有有意识管理好自己的幻觉,个体才能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冲突。
接受冲突的过程,使其经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度被人看作疯子。
之后纳什涅槃重生,自我和原型从冲突对立到妥协融合,人格就变得完整了,纳什奇迹般地康复了。
1994年12 月的诺贝尔奖之夜属于了纳什。
他向全世界表达了对妻子的敬意。
颁奖会后,纳什再次看到了那三个幻象,他们远远地站着,仿佛再也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艾利西亚拥有的美丽心灵,纳什美丽而坚强的心智终于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回报。
影片引领我们进入纳什的内在去真切感受他的心理世界,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幅美丽而动人的生命画卷。
感动的同时也引人思考,现代的人们用理性的思维改变着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些美好的情感变得越来越淡化。
需要记住的是,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和心灵融合,才能构建美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