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货币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概述》参考答案本章重要概念
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人类社会最初的商品交换相对应的商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所以称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这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货币量层次划分------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如M0,M1 M2。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在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离了。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
着支付手段职能。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本章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用以下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
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方法,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它们分别是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形式。这四种价值形式的发展,解决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使货币从商品中脱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
(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
马克思运用具体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进行分析,认为在原始共同体中,劳动产品归整个共同体所有,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不同生产者分别生产不同产品,产生了产品品种单一性和消费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从而出现了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要求。但私有制的存在使劳动产品的交换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
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从中可以得出①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②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③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总之,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根源于商品,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地产生。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1)货币“质”的规定性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什么是货币”的问题,并对货币的本质作出理论说明。
(2)货币“质”的规定性在于货币是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货币形态
出现过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等四种不同类型。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1)实物货币。即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它们具有以下条件和特征①普遍接受性;②价值稳定;③价值均质可分性;④轻便和易携带性。据此条件和特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其中又以金为典型。
(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亦称用纸币。代用货币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金、银等实物货币。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有明显的优点①印制纸币的成本较铸造金属币为低;②避免了金属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③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马克思对货币量有“窄”的定义和“宽”的定义之分。
(1)“窄”的定义是指以金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2)“宽”的定义是指包括银行券,汇票、支票甚至商业票据等信用货币在内的实现货币职能的各种货币形式。
马克思之所以要将货币量的范围作宽窄不同的划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马克思把任何时候都不受限制的、可以稳定地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金铸币视为流通的基础,而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时,马克思就不能不从“窄”的货币范围走向“宽”的货币范围。
5.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1)我国长期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货币量范围就是指现金,习惯上统称为人民币。传统观念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出于“理论考证”,依据马克思所说的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②来自“国外引进”,承袭前苏联20世纪上半叶的观点,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商品交换。由此,也就不承认非现金结算即存款的转移属货币流通范围。
③依据“实际情况”,在我国过去实行严格的高度集中的资金计划管理制度下,存款和现金不能够自由转化,而存款部分总是在银行帐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