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深度意象派诗人赖特诗歌三首!没想到他居然是王维的粉丝

合集下载

外国著名作家及作品,部分

外国著名作家及作品,部分

外国诗人介绍:(材料来于诗人PONT)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1980),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一。

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曾师从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然而后来转向“新超现实主义”。

五十年代末,他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诗刊《五十年代》(后依次改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其成为美国战后反学院派诗歌的主要阵地。

他先后著有《我们将在河边会面吗?》(1968)、《诗集》(1971,该诗集于1972年荣获普利策诗歌奖)、《两位公民》(1973)、《意大利之夏》(1976)、《绿墙》、《圣犹大》、《树枝不会折断》、《致一棵开花的梨树》、《这个旅程》等多卷。

赖特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诗而著名于世,他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田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口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

他终身在大学任教,1980年去世。

虽然他去世较早,但他留下的诗作却产生了较大影响,足以使他在二十世纪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超现实主义是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诗歌运动,通常被归为后现代主义。

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以法国作家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苏波等人为代表的法国超现实主义。

新超现实主义者自己不喜欢这个名称,他们更愿意说自己创作的是“深意象诗”。

这一派诗人抛弃有意识的“自我”,也抛弃社会的存在,试图躲进“无意识的、唯我的宗教情绪”中去,认为只有潜意识才能认识真理。

他们运用深层意象、“思想的语言”和“梦的文法”,从超现实的、非理性的角度去批判和讽刺社会。

新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同1968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超现实主义虽然是一个很松散的文学流派,但影响十分广泛,当代的许多诗人,尤其是30岁左右的青年诗人都热衷于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

【简说深度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渊源】部份理论整理+瞎说

【简说深度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渊源】部份理论整理+瞎说

【简说深度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渊源】部份理论整理+瞎说文字整理/寒江雪梅(忧伤绿小妖)深度意象派,也称为新超现实主义。

美国诗人詹姆斯·赖特和罗伯特·勃莱是其中的代表性诗人,勃莱还是主要推动者。

两人都属于反学院派。

其实他们也借鉴过中国古典诗歌。

古诗词篇短意深,深度意像俯拾皆是。

1.詹姆斯·赖特的诗,属强有力的意象+简洁的口语,抒写大自然普通场景,并赋与深层意识的暗示。

“以抒情短章闻名于世,他热爱自然,自认为受中国诗人王维的影响较深。

”王维,山水田园诗派,诗作常着墨无多,意境高远2.罗伯特·勃莱的“深层意象”诗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他认为,诗歌是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东西,而意象是进入无意识的途径与渠道。

将“意象主义”称之为本质上的图像主义或客观主义,而他个人的意象理论则为,意象既不能从现实中获得,也不能返回到现实世界中去。

它来源于人的心灵与幻想意识或超现实世界”“他力图摆脱理性和学院派传统的钳制,通过引进中国古典诗、拉美诗歌和欧洲超现实主义诗歌而给美国诗坛带来新的活力。

他在执意地“寻找美国的诗神”。

其诗在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入中别开生面、富有灵性。

”他曾翻译过我国古代大诗人陶渊明和白居易的作品。

陶渊明也是田园写意派。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中,突出强调通俗性、写实性,字简意不简。

从这点来看,我们反传统时,不要抛弃了属于我们自已文化的古典精髓。

咱们不媚洋,但可借鉴。

不死守传统,只看如何化用在今文化中来。

附詹姆斯·赖特诗歌:《重回乡间》余西/译白房子是安静的我的朋友已经不可能收到我的消息了那只啄木鸟,站在田边的秃树上啄了一下,然后便是长时间的沉默我在黄昏中静静地站立我把脸转过去,背对着太阳一匹马在我拖得长长的影子里咀嚼着青草【北达科他州,法戈城外】(詹姆斯·赖特/作,张文武/译)出轨的大北方货车趴着,在车身旁边,我慢慢地划亮一根火柴,举起它。

外国诗歌四首

外国诗歌四首

外国诗歌四首在文学的世界里,诗歌是一种最能够打动人心的表达方式。

它以抒情的语言,深沉的意境,感人的情感,传递着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而外国的诗歌更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

下面将分享四首外国诗歌,让我们一同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一首是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孤独的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美丽的风景,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没有任何羁绊。

诗人通过云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读完这首诗,仿佛能感受到清风拂面,云的自在飞舞让人心情舒畅。

第二首是美国诗人艾米丽·狄金森的《希望是羽毛》。

这首诗以希望比作一根羽毛,飘浮在风中,永不停息。

诗人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希望的信仰和追求。

读完这首诗,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因为即使生活中有困难,希望仍在。

第三首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秋风之歌》。

这首诗表现了秋风的凄凉和萧瑟,将人们的心情带入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中。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让人们在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悲凉。

第四首是俄国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夜之歌》。

这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浪漫色彩的世界。

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梦想、对未来的向往和期许。

读完这首诗,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魔力的世界中,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诗歌是一种直抵人心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让人们体验到情感的共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以上四首外国诗歌,每一首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情感的温暖。

希望通过这四首诗歌的分享,让我们更加热爱诗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刻。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描绘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生命、死亡、孤独、爱情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弗罗斯特的诗歌常常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融合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元素,给人一种深沉而富有想象力的感觉。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寓意和隐喻,读者需要仔细阅读并思考其中的意义。

《路过林地的暗号》是弗罗斯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在林地中遇到两条路,他选择了一条不常走的小路,这个选择代表着他与众不同的决心和勇气。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中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决定我们命运的时刻。

弗罗斯特的诗歌还经常探讨人类存在的问题。

在《擅长火焰的冰》中,他描述了一个人对世界的审视,他意识到人类经历了生活中的痛苦和苦难,但仍然有希望和欢乐。

这首诗鼓励读者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心态。

此外,弗罗斯特的爱情诗也是他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精致而深情的描绘,捕捉了爱情的美丽和复杂性。

他的诗中充满了温暖和
浪漫的情感,例如《风吹过我的耳边,你的声音》和《雪中之恋》。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存
在的思考,也引领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

他的作品仍然被广泛阅读和欣赏,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类情感的探索,弗罗斯特的诗歌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之作。

(9)美国最好的诗人们

(9)美国最好的诗人们

(9)美国最好的诗人们在新浪,现实是个滚烫的山芋,谁要拿出来谁就会被关进黑屋子,我不想蹲黑屋子,想坐在屋顶上数星星,康德说:“世上有两种东西让人敬畏,一是繁星密布的苍穹,一是内心的道德律。

”从今天开始,我不管道德的事了,开始数天上的星星。

希望它们能给喜欢诗歌的人们带来些许光明。

1:埃兹拉·庞德(1885-1972),通常,人们把他称为美国现代派诗歌之父。

事实上他应该是整个欧洲现代派诗歌的父亲。

如果没有他和他的意象派,人们想要躲开雪莱和济慈的浪漫主义阴影,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

他从汉语“習”的身上,看见了一片羽毛飞过白茫茫的天际而打开了一扇奇妙的意象大门。

他翻译的古代诗歌《中国》也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新奇的美感。

在艺术界,他差不多是个公认的活雷锋。

他曾帮助乔伊斯、艾略特、海明威等人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作品。

但这个家伙在政治上却表现得格外天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罗马电台发表了数百次演讲,抨击美国的战争行动,赞扬墨索里尼,由此被控叛国罪,1945年他被押往华盛顿受审,在被关押期间他翻译《大学》《中庸》,还写出了《比萨诗章》。

这部作品获得了由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博林根诗歌奖。

作为一个伟大的教父,庞德在现代诗歌界影响深远。

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诗人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曾得益于庞德的亲自修改,所以它的副题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

代表诗作:《在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赏析:诗歌只有两行,却因为“幽灵”与“枝条上的花瓣”这两个特殊的意象而夺人眼目。

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车站出口,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置身其间,行人迎面涌来,匆忙从身边卷过,光线不好,天气阴冷而潮湿。

突然间,一张美丽的脸闪现了,接着又是一张,又一张......然后是一个儿童的脸,跟着又是一张美丽的女人的脸.....在昏暗的人潮里,它们分外鲜明。

诗人以两个并置的意象描述了这样一个瞬间,色彩强烈,神秘而优美。

国外诗人的诗歌

国外诗人的诗歌

国外诗人的诗歌冬天的早晨普希金 (俄 1799——1837)冰霜和阳光,多美妙的白天~妩媚的朋友,你却在安眠。

是时候了,美人儿,醒来吧~快睁开被安乐闭上的睡眼。

请出来吧,作为北方的晨星,来会见北国的朝霞女神~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像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

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在蔚蓝的天空下,像绒毯灿烂耀目地在原野上铺展。

茫茫一片白雪闪着阳光,只有透明的树林在发暗。

还有枞树枝子透过白霜1泛出绿色:冻结的小河晶亮。

整个居室被琥珀的光辉照得通明。

刚生的炉火内发出愉快的劈啪的声响。

这时,躺在床上遐想可真够美。

然而,你是否该叫人及早把棕色的马套上雪橇~亲爱的朋友,一路轻捷让我们滑过清晨的雪。

任着烈性的马儿奔跑,让我们访问那空旷的田野。

那不久以前葳蕤的树林,那河岸,对我是多么可亲。

1829 年查良铮译【老人曹树厚赏析】普希金是19世纪伟大的俄国诗人,他的诗形式多样,韵律丰富,具有优美、细腻、轻快、明朗的风格。

水仙华兹华斯 (英 1770——1850)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悠悠飘过的一朵云儿,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金黄色的水仙,缤纷茂密;2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在随风摇弋,舞姿潇洒。

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有了这样愉快的伴侣,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奇。

从此,每当我倚榻而卧,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和水仙一道舞蹈不息。

(杨德豫译)【老人曹树厚赏析】 :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浪漫主3义诗歌的主要代表。

他的诗感情醇厚,诗语平易。

这首《水仙》浅显易懂,但诗情洋溢。

(2001年2月6日星期二 )稠李树叶赛宁 (苏 1895——1925) 馥郁的稠李树,和春天一起开放,金灿灿的树枝,像卷发一样生长。

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诗歌赏析

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诗歌赏析
Appreciation of Frost’s Poetry
(from Mountain Interval )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from North of Boston)
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 有一点什么,它大概是不喜欢墙, That sends the frozen-ground-swell under it, 它使得墙脚下的冻地涨得隆起, And spills the upper boulders in the sun; 大白天的把墙头石块弄得纷纷落: And makes gaps even two can pass abreast. 使得墙裂了缝,二人并肩都走得过。 The work of hunters is another thing: 绅士们行猎时又是另一番糟蹋: I have come after them and made repair 他们要掀开每块石头上的石头, Where they have left not one stone on a stone, 我总是跟在他们后面去修补, But they would have the rabbit out of hiding, 但是他们要把兔子从隐处赶出来,
And some are loaves and some so nearly balls 有些是长块的,有些几乎圆得像球. We have to use a spell to make them balance: 需要一点魔术才能把它们放稳当: "Stay where you are until our backs are turned!“ “老实呆在那里,等我们转过身再落下!” We wear our fingers rough with handling them. 我们搬弄石头.把手指都磨粗了。 Oh, just another kind of out-door game, 啊!这不过又是一种户外游戏, One on a side. It comes to little more: 一个人站在一边。此外没有多少用处: There where it is we do not need the wall: 在墙那地方,我们根本不需要墙: He is all pine and I am apple orchard. 他那边全是松树,我这边是苹果园。

外国“新超现实主义”诗人及作品

外国“新超现实主义”诗人及作品

外国“新超现实主义”诗⼈及作品美国诗25⾸:詹姆斯·赖特与罗伯特·勃莱翻译/呐⽯导读/芦苇岸导读:在树⼲上休憩的蝴蝶似叶⼦拂动,这被下午⾛进狭长⼭⾕深处的诗⼈所见,他还看见,透过松树间的⼀⽚阳光照着去年的马粪,仿佛被点燃,炼成⾦⽯,于是,诗⼈躺下来,等暮⾊降临,此时,他仰望的⾼度,飘过⼀只寻找归巢的⽼鹰……很显然,诗⼈沉醉于农场的吊床上,满⾜于这样的虚掷⼀⽣。

怎么看,诗歌的⽓味都不像接轨了我们理解的⼯业时代的美国⼈的焦躁影像,⽽是在重现中国⽼庄的逍遥。

这就是詹姆斯·赖特践⾏的“深度意象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新奇”,⼀种仿中国⼭⽔⽥园⼼境的诗歌,亦叫“新超现实主义”诗派。

詹姆斯·赖特(1927-1980),⼆⼗世纪美国著名诗⼈,“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

⽣于俄亥俄州,终⾝在⼤学任教,与罗伯特·勃莱⼀起创建“深度意象”诗歌流派,出版诗集《绿墙》《树枝不会折断》等多卷,1972年获普利策诗歌奖,1980年因癌症过早去世,但他留下的诗作却⾜以使他在⼆⼗世纪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席之地。

赖特以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诗⽽著名于世,⾃认为受中国诗⼈王维的影响较深。

他热爱⼤⾃然,善于捕捉⼤⾃然景⾊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在强有⼒的意象和简洁的⼝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然景⾊以深层意识的暗⽰,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然的欲望。

著名翻译家赵毅衡在《美国现代诗选》序⾔⾥介绍了很多流派,如庞德为⾸的“意象派”、桑德堡领衔的“芝加哥诗派”、罗伯特·潘·沃伦等组织松散的“中间代”,尤其是越战后的50年代以降的祭旗“反学院”的诗派更是林林总总:如以在“⿊⼭学院”任教的⼤学⽼师组成的“⿊⼭派”,因《嚎叫》⼀诗遭致美国政府判刑⽽声名鹤起的⾦斯堡所在的“垮掉派”,掀起于罗厄尔的“⾃⽩热”,因约翰·贝⾥曼、普拉斯和赛克斯顿的⾃杀⽽轰动⼀时的“⾃⽩派”,以及兰斯敦·休斯担纲的“⿊⼈诗歌”,等等。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2021/5/25
赖特生平介绍
1.1867(1869)年6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兰森特。 (年代不详)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但成绩平平, 差3个月毕业时即离校。
2.1887年前往芝加哥寻找工作。在芝加哥建筑界深受建筑 师D.阿特勒(Adler)和L.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 的影响。
特到欧洲与日本旅行,以躲避社会各界对其的指责。 8.1911年赖特回国居住在其家乡威斯康星州塔里埃森。 9.1914年赖特的情人与他的孩子在塔里埃森被意外的大火烧
死。 10.1959年4月9日于美国菲尼克斯逝世。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2021/5/25
主要作品概况
——美国建筑评论家保罗·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
如果今天是如同文艺复兴的时代,那么赖特就是20世纪的米开朗琪罗。 ——国际建筑师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2021/5/25
设计理念、建筑思想
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 技术为艺术服务 表现材料的本性 连续运动空间 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王杰 2021/5/25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生平介绍 3 作品概况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4 影响 5 设计理念 6 作品展示
2021/5/25
人物简介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他是美国灵魂的旗帜:建筑师、设计家、多产作家、教育 家、哲人、智者, 是浪漫不羁的情人,绯闻缠身官司不断的公众人物,奇装异服时髦 汽车奢侈品爱好者。他终身沉浸于建筑之中,从业时间逾70年之久,共设计1141座建 筑。他崇拜自然,高扬民主、自由与个人主义。终身追求爱与美。

詹姆斯·赖特的诗歌创作中的变异性和延续性

詹姆斯·赖特的诗歌创作中的变异性和延续性

詹姆斯·赖特的诗歌创作中的变异性和延续性和美国深度意象派的其他诗人一样,詹姆斯·赖特在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也经历了一种全新的转变。

这种转变同时体现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只不过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甚于诗歌的主题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并没有自始至终贯穿诗人的整个后期诗歌创作,也就是说,实际上在诗人的后期诗歌中无论是在诗歌主题上还是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都仍然或多或少保持着早期的风格。

标签:詹姆斯·赖特;诗歌创作;主题;风格;变异;延续在美国深度意象派诗人中,除了斯塔福德(William Stafford)外,其他几位诗人如:罗伯特·勃莱(Robert Bly),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辛普森(Louis Simpson),W.S.默温(W. S. Merwin)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经历了从传统诗歌创作到深度意象诗歌的转变,这种转变或体现在诗歌风格上,或体现在诗歌主题上,或两者兼有,导致这种转变的诱因便是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超现实主义思潮,“美国60年代兴起的以罗伯特·勃莱为首的深度意象派诗歌是二三十年代那场文学艺术运动的延续和发展,但更多地受到了智利诗人聂鲁达、秘鲁诗人瓦叶霍、西班牙诗人洛尔卡、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影响。

”(王守仁,2002)詹姆斯·赖特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一个贫穷的矿工家庭,曾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纽约亨特学院等学校任教,1957年发表他的第一部诗集《绿墙》(The Green Wall),并因此获得了耶鲁青年诗人奖,两年后,赖特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圣徒犹大》(Saint Judas),仍然沿用了前一部诗集的风格。

首先,我们来看看詹姆斯·赖特早期的一部诗集《圣徒犹大》里的一首诗《给布鲁哈特的礼物》(“An Offering for Mr. Bluehart”):为他,或为任何一个人,感到遗憾他把劳动获得的财富,遗弃给了窃贼今天,我哀悼他我把一些甘美的苹果留在头上那金色的叶子间只为哀悼他如今,愿我的补偿能够带给果园和死者安详我们再不会让他懊恼①这是一首典型的英语传统诗歌,从形式上看,赖特采用了他早期最擅长每一节八行的形式结构,使用了非常严谨的、精致的抑扬格四音步格律形式,诗歌的韵律是ababbcbc。

当赖特遇上王维

当赖特遇上王维

当赖特遇上王维作者:汪珊珊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1期摘要:在中西别墅园林史上,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和中国唐代艺术家王维的“辋川别业”都是著名的山墅庄园,将他们的别墅园林进行分析探究,对分析中西方建筑美之本质,启迪现代建筑设计的灵感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辋川居;流水别墅;王维;赖特;审美本源园林,是将山、水、树、林等自然环境与建筑有机融合,构成为一个完美的统一体,是学习建筑美学观念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人类、建筑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在中西别墅园林史上,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和中国唐代艺术家王维的“辋川别业”都是著名的山墅庄园,将他们的别墅园林进行分析探究,对分析中西方建筑美之本质,启迪现代建筑设计的灵感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赖特与王维的精神相遇赖特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是著名建筑学派“田园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设计理念里注重环境因素,崇尚自然,开创性的应用开敞式平面布局和材料的运用表达等,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被誉为世界现代建筑大师。

王维,字摩诘,是著名的诗人、大画家,音乐家,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佛”。

他的诗画和禅理相融相生,造诣很高,苏公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初看起来,两人似乎完全没有联系,但两者精神上的相通之处却是显见的。

赖特本人熟稔且热爱以爱默生、梭罗为代表的美国自然主义文学,而爱默生、梭罗恰恰非常熟悉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以至于林语堂甚至认为梭罗是最富于中国色彩的美国作家。

1905年,赖特第一次来到日本,就被保留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本源的日本艺术着迷了。

1918年他来到中国,对老子思想及道教产生了浓厚的情趣,尤其推崇天人合一之境。

他将对东方哲学的理解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有机建筑设计理念。

赖特拜自然为师,泥土、芬芳、花草、四季触动了他对大自然的渴望与追求,使得他慢慢形成了无限广大与万物蕴涵的宇宙模式。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阅读感想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阅读感想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阅读感想在阅读这本诗集之前,我对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了解甚少。

读完之后,虽不敢说已深谙其道,但也略知一二。

詹姆斯·赖特是 20 世纪美国的一位诗人,而这本诗集并非他的普通作品合集,安妮·赖特和罗伯特·勃莱两位友人合力选编了这本诗集,其中融入了诗人的才华、友情和爱情等诸多美好情感,这让我无法抗拒。

读完这本诗集,再读罗伯特所写的代序,我对诗歌原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也读了一两首。

我发现,用技术角度分析诗歌可能会让我感到痛苦,因为学过的知识常常会在不经意间闯入我的脑海。

例如,我非常喜欢的《给布雷哈特先生的祭品》,原诗采用严谨的抑扬格四音步,每一行有四个音步,每个音步两个音节,读起来是“轻重轻重”的节奏,这种韵律感给人一种微妙的享受。

同时,作者运用了ababcdcd 的押韵方式,使诗歌在音韵上更加和谐,情感的表达也更为丰富。

读着这首诗,读者会从会心一笑逐渐过渡到感慨唏嘘,沉浸其中。

仅从这个角度分析,作者的早期风格是明确的,他注重诗歌的格式,以严谨的韵律和精确的音节来表达情感,同时又带着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他的主题主要围绕着记忆中的人和景,以及那些被忽视的小人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对自己的风格产生了怀疑和动摇,逐渐突破了格式的束缚,语言也变得更加口语化,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这种转变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让我对诗人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诗歌往往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中完全重现。

罗伯特在代序中提到,赖特借助精心挑选和重复元音来加深诗歌的明晰度,如“ee”被重复了四次,“ay”三次,而“er”这个音素被重复了八次。

这使得诗歌在音韵上更加和谐,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然而,想要完全凭借中文译本来欣赏诗歌的美,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因为许多微妙的音韵和节奏在翻译中可能会丢失。

因此,我决定有空时再去读一些原文,亲身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外国诗人的诗四年级

外国诗人的诗四年级

外国诗人的诗四年级
《宝石》
[美国]詹姆斯赖特
佚名译
在我身后的空中
有这个洞穴
谁也不会触动它
一个隐居地,一种寂静
紧围着一朵火焰的花
当我挺立在风中
我的骨头变成深色的绿宝石
我在早年的一册摘记本上找到了它。

那已是十几年前,一种陌生的新颖感觉使我摘录下这首诗歌,并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时回望……有时候,恍惚觉得自己已经置身于它的光芒里,但直至今日,却从未触及它本身——一颗绿宝石?
空中、洞穴、火焰、花、寂静处、风中的骨头、深色宝石……这些突如其来的刀刃般锋利的意象转折,会让人猛地楞住,感到暗中有什么正在慢慢地滋长和呈现,但又不具体、不清晰,始终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

“当我挺立在风中,我的骨头变成深色的绿宝石”,读着这样的诗句,浑然于物我的置换中,不由地想起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画面的留白处即是“人心营构之象”的开始,它超越了再现与表现的心理形态,更接近于人生命的深层,律动着,并冒着热气。

斯塔福德在诗中说,没有一件经历过的事物是我们已经经历完的,经验就
像一道拱门,我们越往前,它的边沿就越往后退。

那么,赖特诗歌的美妙之处在于,他在引领着我们接近这道拱门,接近无穷。

或许正因为这微妙的不可知性,使得我确信:在无法言说的某处,它与我们的世界是重合的。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阅读感想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阅读感想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阅读感想詹姆斯·赖特是美国“深度意象”诗派的代表人物,活跃于二战之后,对垮掉一代有着强烈的影响。

他的诗歌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创作理念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也有许多相通之处。

赖特的诗歌将个人经验、历史、文化、自然等元素深度融合,充满了晦暗的色调。

在朋友的评价中,他的画作基调是棕色、紫色和黑色,而他的诗歌也正如其画作一般,富有深度和哲理,语言简练,意味深长。

在黑暗之中,读者需要自己寻找光明的出口。

读赖特的诗,思绪往往跟不上他的笔触,诗词的主题最终归于宏大主题的时候,那种东方与西方结合的对于人生虚无的感叹是西方诗坛少见的。

他的人生仿佛一直是黑暗和消沉的下坠,应聘明尼苏达大学被拒绝、酗酒、居无定所、被庸医采取电击疗法、离婚……然而,否极泰来,当人失意到极点时,任何一点点改变都是积极的。

戒酒之后的他,诗歌明显变得甜蜜和轻快,他甚至会颇有兴致地刻画一只小乌龟、也会赞美宇宙、坦然地承认自己的人生失败之处。

中国古代失意和悲苦的诗人非常普遍,仿佛谁不遭受点生活的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诗人。

赖特在这一点上与中国诗人非常类似,他接受了自己是弱势群体的事实,应征入伍决定在战场上结束自己的一生。

他的诗,让读者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心疼。

赖特的诗歌中令人惊奇的事物对读者有着独特的魅力,他自己就生活在黑暗中。

他的诗歌涵盖了生命、死亡、时间、自然、爱情、人性等广泛的主题,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自然的朴素的道理。

《再度唤醒世界》是赖特一生的精华之作,由他的诗人好朋友罗伯特·勃莱为其编写。

这本书制作非常用心,沿袭了雅众文化品牌对于诗集丛书的一惯高品质追求,精装的书籍,小巧可爱,随身携带更私密,让读者朋友们随时随地可以沉浸在赖特构建的“深度意象”世界之中。

在赖特的诗歌里,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弄虚作假卖弄哲理的成分,那种对世界和生命真挚的情感,是非常直接的,是世界所共通的,是每一位读者都能共情的。

查尔斯·赖特(美国)的诗‖《外国诗选》

查尔斯·赖特(美国)的诗‖《外国诗选》

查尔斯·赖特(美国)的诗‖《外国诗选》查尔斯·赖特(CharlesWright,1935--),美国诗人。

生于田纳西,四年兵役驻扎意大利期间开始读诗写诗。

至今出版诗集、评论集二十余部,获得英译意大利诗人蒙塔莱诗集《暴风雨》获笔会翻译奖(1979)、全国图书奖(1983)、普利策奖(1998)、博林根奖(2013)等多种诗歌奖项。

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爱荷华、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多所大学。

2014年当选美国桂冠诗人。

◎雪如果我们是尘埃,我们正是如此,而尘埃上升,它必将上升,那么,我们也将上升,而后再次聚集在风里,在云里,成为它们的后嗣,成为坠落的世界中坠落的事物,滑过那尖刺的树枝和常青树劈啪作响的关节,白蚁,白蚁以及它们小小的肋骨。

桑婪译◎世界的安慰和秩序有某种自大,或刀枪不入的感觉,打发我们卷铺盖走人每当我们不能集中焦点,或闪光灯出错。

这些喀嚓声是我们生命的重心,决定性的时刻,永恒的迹象,冷杉从林中投下针刺的影子,夜和它整个的喷射。

柳向阳译◎白色玻璃水瓶,高脚盘,贝壳,花瓶:空白的空间,白色的物体;沿着黑绳的白色的结。

云,大团的遗忘,在世界上空漫游,风永远在它们背后。

只要它们愿意,它们可以遮蔽任何人。

天使,他的左手在你的左肩上;骨头,有着褶状的白色,在门口;床单,枕套,你的双眼。

迷雾中,我最后一次写你的名字。

窗玻璃上白色的呼吸,我看着它消失。

不,它在那儿停留。

白色,齿轮滴答;干燥的岩石;白色,波浪飞溅。

山茱萸,条纹,头灯,牙齿。

桑婪译◎明天平凡生活的玄学是他所追求的:日出时青草上一点露珠,傍晚时林中的一滴血,一滴火。

如果你不闪光你就是黑暗。

未来是不仁慈的,每个人的名字都刻在《雪之书》的扉页上。

柳向阳译◎未来时态所有事情最终都是苦乐参半——一个空洞的凝望,一种让停滞刚好超越寂静的细微方式。

如果你不能欣喜于日常生活,你在这儿就没有未来。

如果你能,也没有未来。

而时间,黑狗,将嗅出你,舔你削瘦的脸颊,挨着你躺下——温暖,真正的亲密——一动不动。

译诗经典赖特诗选

译诗经典赖特诗选

文学港2013年10月号总第179期董继平译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1927-1980),美国诗人、美国二战后“新超现实主义”(即“深度意象”)诗歌流派的主将之一,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曾先后师从于兰色姆、佛罗斯特和罗宾逊等著名诗人,以优异成绩毕业,然而后来却转向“新超现实主义”创作实践。

50年代末,他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了诗刊《五十年代》(后依次改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之成为美国战后反学院派诗歌的主要阵地。

他先后出版了诗集《绿墙》(1957)、《圣犹大》(1959)、《树枝不会折断》(1963)、《我们是否在河边聚集》(1968)、《诗合集》(1971)、《两个公民》(1973)、《致一棵开花的梨树》(1977)、《这旅程》(1982)等多部,其中《诗合集》于1972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

另外,他还留下了大量散文和散文诗,结集为《意大利夏天的瞬间》出版。

他终身在大学任教,直到1980年去世。

赖特以其沉思型抒情短诗闻名于美国诗坛。

他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以新超现实主义手法将其田园式的诗意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口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人们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

虽然他去世较早,但他留下的诗作却产生了较大影响,足以让他在二战后的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赖特诗选ghts Reserved.黄昏时的日光浴你在什么时候最后一次想起你熄灭?一只蜜蜂轻轻掠过我。

松鸦沿着溪流狂欢,你从山潭中慢慢升起来。

出自于绿色的雌鹿颜色迎向黑暗。

小鹿的蜜,正滴进溪流。

我刚刚起身。

这是我醒来的时候。

冬天袁巴萨诺原德尔格拉帕①地下,老人的头发再次变成金黄色。

到正午,沿河不孕的麦束倾倒了,一万个奥地利人在幽暗的山上隐约呈现出白色。

我无法忍受听见意大利人在这条山谷对面尖叫。

译诗:查尔斯·赖特诗选

译诗:查尔斯·赖特诗选

新诗它不会像大海。

它不会让它粗壮的手沾染尘埃。

它不会成为天气的一部分。

它不会显示它的名字。

它不会有你所能期待的梦。

它不会容易上镜。

它不会护理我们的悲伤。

它不会安慰我们的孩子。

它不会有帮助我们的能力。

蜘蛛的水晶升天蜘蛛,挤出水晶和银河,在网上穿过夜空漂流,俯视,等待我们升天……黎明时它仍在那里,无形,呼吸短促,修补它的网。

一早晨,我们寻找那如同一颗小星星要从湖里升起的白色面庞。

当它升起,我们躺在自己水淋淋的头发中摇曳。

清晰的夜清晰的夜,月亮的拇指尖,背景照亮的天空。

月亮的手指沿着它们相同的路线放在侧面平台和门槛上,放在白钥匙和黑钥匙上。

鸟儿安静,鸟儿歌唱。

一朵肉桂花落下。

我想被上帝撞伤。

我想被串在一束强光里,又被分捡出来。

我想被延伸,如同被扔弃的种子里挤出的音乐。

我想被进入和拾净。

风对我说:“什么?”蓖麻籽,戴着死亡的小耳坠,对我说:“什么?”群星开始出发,穿越黑暗的寒冷的滑行。

齿轮开槽,引擎转动。

拉古纳布鲁斯这是世界边缘上的星期六下午。

白色书页在风中起伏。

从心灵上松弛的尘埃之线,浮起又落下。

我的脑海里有某种走调的事物。

无论那是什么,都一直烦扰着我。

天气很热,风吹上我不得不说的话语。

我跳着一种短小的舞蹈。

群鸦找到一股从大海中垂钓的上升的暖气流。

我唱着一支短小的歌曲。

无论那是什么,都一直烦扰着我。

这是星期六下午,群鸦滑翔而下,那在风中起伏的黑色书页。

蓖麻子和胡椒属植物转动困倦的头。

某种走调而冷漠的事物。

无论那是什么,都一直在烦扰着我。

画有哈特窑克兰淤的艺术家肖像这是八月下旬的威尼斯,在外面午餐后,哈特把一只烟蒂摁灭在酒杯里,他脸上的表情预先湿润,异常整洁,有点像死亡或一片光滑的云。

他那充满水的未来之光依然缠在藤架里。

所有诗的主题都是钟,我想,那些细小而不可触摸的手每夜折叠在我的胸前,每天早晨又展开,一根根手指在太阳新的重量下面。

多一天即少一天。

姻诗歌157All Rights Reserved.在下面的矿井中他说,因为我是那从未分割的事物中存在的人,我充满了光。

赖特诗集_精品文档

赖特诗集_精品文档

赖特诗集詹姆斯·赖特(JamesWright,1927-1980)美国诗人、美国二战后“新超现实主义”(即“深度意象”)诗歌流派的主将之一,曾先后师从于兰色姆、弗罗斯特和罗克特等著名诗人,后来转向“新超现实主义”。

50年代末,他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了诗刊《五十年代》(后依次改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之成为美国战后反学院派诗歌的主要阵地。

他先后出版了诗集《绿墙》、《圣犹大》、《树枝不会折断》、《我们是否会在河边聚集》、《诗合集》、《两个公民》、《致一棵开花的梨树》、《这旅程》等多部,其中《诗合集》于1972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

在憎恨的脸上我受惊于逃逸的动物的悲伤。

蛇,慢慢爬到黄色石头的地平线那边。

罪犯的伟大收获撼松且匆匆掠过你的目光之墙。

他们多半都相似地移动,已经沿着河岸消失了。

只有两个男孩,被扎根的警察影子追踪,在猛烈甩动的接骨木果中茫然地转动。

一个为自己的父亲之死而哭泣,另一个,那沉默者,聆听一片黑暗树叶的通道。

忧虑是鼓舞我的事物我们的祖先在美洲杀死的很多动物眼神都敏捷。

当月亮暗淡下来,它们四处凝视,难以接近。

新月落入南方城市的货场,然而,月亮丧失于芝加哥的黑暗之手对这片北方原野上的鹿子毫无关系。

2在那里,在树林中那个高大女人在干什么?黑暗的草丛中,我听得见兔子和哀鸽在那里的树木下面一起低语。

3我四处张望,难以接近。

隐藏于我在一天夜里不恰当的时刻扔进枫树溪谷的空酒瓶内的消息俄亥俄阴湿的雾霭中在杂酚油和源于河流的废水池边女人们围绕火堆跳舞。

她们死了。

我独处于此,伸手触及一轮月亮,它冷冷地悬晃在一根幽暗的葡萄藤上。

来自西弗吉尼亚蒙兹维尔的未清洗的高炉影子,正偷偷越过露天矿去偷窃天空中的葡萄。

别人不知道我在这里。

平安无恙。

出来吧,出来吧,我奄奄一息,我正渐渐衰老。

一只猫头鹰从草耙的刀杆上飞起来。

矿工今夜,警察在郊区的黑色水域摸索孩子们的躯体。

2在俄亥俄河的化学涟漪下,在小艇的船壳与沙滩之间,紧抓的钩子娴熟地四处拽动,直到它们钩住手指。

詹姆斯.赖特的传世之作

詹姆斯.赖特的传世之作

詹姆斯.赖特的传世之作James Wright (1927-1980)詹姆斯.赖特的传世之作Benjamin Voigt/作非尔/ 译詹姆斯.赖特是诗人中的异数:他既能呈现当下,又能脱身其外。

他出生于俄亥俄州的马丁斯渡口,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在洗衣房工作。

他的诗歌,充满张力,探索的是人类情感的边缘体验,同时又具有罕见的澄明,与无尽的宽宏。

很少有当代作家能像他那样严肃地看待历史:赖特对诗歌传统广为吸纳,借取了上至维吉尔,下到巴列霍的精华,来应对美国诗坛的缺陷-- 历史的或当下的缺陷。

实际上,赖特就是他生活的那个时空的代表:从早期的形式主义,到政治诉求的超现实主义,到1960年代自由体的自白诗,他紧跟战后诗歌的潮流,关注美国人对自身态度的流变。

下面选录的诗歌,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排列,基本概括了赖特各个时期的诗歌风格。

“一位化名女士的姿势”与同时代诗人一样,赖特刚开始时,走的是传统诗歌的路线,师随兰瑟姆、罗世科等人。

这首诗由《诗歌》杂志首刊,收在他的首部诗集《绿墙》(1957),该诗集后来获奖。

诗中出现了当时颇为另类的一个话题 -- 一个妓女死后留下的“杂物”-- 但是诗歌的韵律几乎无可挑剔,每节四行,用的是抑扬格,一共六节。

如果说严格的押韵、倒装的句式,看起来有点迂腐的话,诗歌直白的主题,则是崭新的内容。

诗的结尾 -- 多愁善感的抒发 -- 是典型的赖特风格。

“在被处决的凶犯墓地”赖特的第二部诗集,《圣犹大》(1959),收入了这首长诗。

史诗般的判责,对事物苛刻的体察,这里几乎无所不包:死刑、耶稣、俄亥俄州。

赖特甚至嘲讽他自己的诗歌“印刷出来的悲叹”,“被每行五毛钱叫卖”。

但是这首无韵诗,以震耳欲聋之声,显示了真正的洞见与伤痕。

诗前引述了弗洛伊德句子,赖特与弗洛伊德一样,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在我们试图爱自己之时,如何爱我们的近邻”这一主题,哪怕是他们做了不可告人的事情。

“幸福”这首诗,首发于1961年的《诗歌》杂志。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阅读感想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阅读感想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阅读感想
在《绿墙》里的六首诗歌中,《走向墓园的三步》以诗人身边的亲人和事物为抒发胸臆的主题。

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在春日里的童年,野餐时的欢乐气氛。

彼时,“男孩们的头发,蓬乱地贴着双膝”,而地点未变,时间流转至“与父亲结伴漫步”,草地依旧,植物依存,“黑暗来临”的落寞哀伤却是诗人成长的一个节点。

他回忆的最后落脚点,仍是少年时野餐的地点,只是物是人非,两棵树之间,已是一块墓石。

这是诗人对时间漠然强大的一次回望与无奈对视!
在《圣犹大》的《一缕微风》中,诗人已能平和地找寻安放心灵的地方,看透“老人们卑微的一生”,远离喧嚣世界,在“雪山的山峦上”,洞彻生命以及所有“事物一如它们曾经的样子”。

清爽而又富于动感的文字意象,在诗人的指挥下,可以引领读者走出本体,跨越高远,修行自己。

诗人的生命意识一直与其故乡俄亥俄州紧密相连。

在所选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故乡事物的回望审视,如“在什里夫中学的足球场”“召唤者一百头黑白花的荷兰奶牛的农场”“振兴署泳池”等,还有故乡的人文自然景观、生活状态以及它的过去和未来,这些都深深根植于他的文字中,与诗人的血脉相连。

诗人以其敏感和饱满的激情来诠释他眼中的世界,无论是采用传统的还是后现代的表述方式,都昭示着他既能出世又能入世,深刻地洞察和思考个体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深度意象派诗人赖特诗歌三首!没想到他居然是王维的
粉丝
生在任何时代,我都是痛苦的,所以不要怪时代,也不要怪我。

就让我们一起沉入诗歌,忘记一切。

——木心《卡夫卡的旧笔记》詹姆斯·赖特詹姆斯·赖特(1927—1980)美国诗人、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派)主将之一。

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诗刊《五十年代》,成为美国当代诗歌运动的重镇;处女诗集《绿墙》被W·H·奥登列入“耶鲁青年诗人丛书”并于1957年出版;1963年出版的诗集《树枝不能被折断》是美国二战后最有影响力的诗集之一;1963年出版的诗集《树枝不会折断》确立了他在美洲诗坛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垮掉派”和“纽约派”相对应的地位。

1972年,赖特以其《诗歌集》获得普立策诗歌奖。

1980年,赖特因癌症在纽约去世。

赖特自认为受中国诗人王维的影响较深,是王维的忠实粉丝。

赖特的诗究竟如何呢?他为何会说自己的诗歌受到了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影响呢?(要知道赖特是现代美国人,而王维是唐代中国人,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相距很远很远),一起通过哲学诗画为你精选的三首赖特诗来了解进入。

1.《我试图再次唤醒并迎接这个世界》离我窗台不远处的一棵松树上,一只明艳的蓝松鸦在树枝上上下
反复跃动。

我笑了,我明白它已忘我于全然的快乐中,因为它和我一样明白那根树枝不会折断。

评语:诗人与一只鸟达成了共识和通感,通过鸟,作者明白了大自然所赋予给我们的快乐的真谛。

特点——短小,精炼,意蕴深远,就像一杯浓茶,让人浑身舒展。

2.《一缕空气》当爱消失,我走出这人类的城市,只为一缕轻松的空气。

越过一个树间的空隙,越过那些老人们卑微的生命,越过女孩:高高的星星守着它们的宁静。

徒然地寻找位置,我转身,像泥土,离去。

一只猫头鹰的翅膀盘旋,荒凉在月亮的雪山之上。

评语:人类的世界太嘈杂,欲望太多,爱过于泛滥,这样的环境我们很难看清自己。

或许只有星星、猫头鹰、月亮、明亮的雪才能让你我找回自己,重新归于宇宙的静寂和虚空。

3.《开始》月亮落下一两片羽毛在田野上。

黑暗中的麦子聆听着。

快静下来。

快。

就在那儿,月亮的孩子们正试着挥动翅膀。

在两棵树之间,身材修长的女子抬起面庞,美丽的剪影。

接着,她步入空中,接着,她完全消失在空中。

我独自站在一棵接骨木旁,不敢呼吸,也不敢动。

我聆听着。

麦子向后靠着自己的黑暗,而我靠着我的。

评语:人会成长,而诗也会。

从略平,到铺陈、累积和叠加,再到意象和意境的深层开挖,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诗歌螺旋上升式的飞跃成长。

月亮的羽毛降落,麦地的精灵上升。

至此,赖特的超现实静谧和王维的超空灵禅静非常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

“麦子向后靠着自己的
黑暗,而我靠着我的。

”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领悟,被诗人以精准的语言抓取,令人惊叹和诧异之余,我们猛然间领悟到赖特“深度意象”诗歌中的禅意之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