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估
![EHS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b5475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9.png)
EHS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估概述在工作场所,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潜在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会给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工作场所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EHS(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涉及对企业的环境、员工健康和安全管理。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EHS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
危险辨识危险辨识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定义和搜集所有可能危害人员安全、健康或环境的因素的过程。
危险源可以是物质、机器、工艺、环境条件或行为等。
危险源的类型有很多,如高处作业、电击、机械伤害、火灾等。
危险辨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而且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危险源,采取措施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寻找潜在危险源首先,需要在工作场所中进行巡视,以确定有哪些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
这可能涉及到物质、设备、环境条件和员工行为等方面。
步骤二:确定危险源的类型和性质第二步是确定每个危险源的类型和性质。
危险源的类型可以是机械、化学、物理、生物或人为因素等。
对于每个危险源,我们需要评估相关风险并确定相应的危险等级。
步骤三:评估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危险源的风险是危险辨识的核心。
针对每个危险源,我们需要评估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评估危险源的风险通常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危险源的性质、员工的暴露时间和频率、可能导致的损伤严重程度等。
评估的结果应该是一份风险矩阵,其中每个危险源都被分配了相应的风险等级。
步骤四:编制危险辨识报告最后一步是编制危险辨识报告。
危险辨识报告应该包括对工作场所中所有危险源的详细描述,以及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的评估。
这份报告还应该列出针对每个危险源采取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评估可能带来的损伤或危害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过程。
它不仅需要识别存在的危险源,而且需要分析与预测工作场所中的安全和健康风险。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e7158036bd97f192279e995.png)
5.1.6定期评审和动态管理
5.1.6.1定期评审
5.1.6.1.1各公司相关部门应定期回顾《危险源辨识评估表》和《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中的措施和进度。
1
完全意外但可能性较小
0.5
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
分数值
频次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一次暴露
0.5
很少或罕见暴露
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100
非常重大,一人及以上死亡
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做相应说明和规定,其他评价方法的说明和要求,各子公司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做进
一步描述和规定。
5.1.3.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专业人员的实际经验,给出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方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危险程度等级表中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对辨识、评价出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由各公司安委会组织进行控制策划,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所制订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降低风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同时应与公司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计划的能力相适应。
EHS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估
![EHS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b9fe4b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7.png)
目录
01. EHS危险辨识 02. 风险评估 03. 风险控制与预防 04. EHS管理与培训
危险源识别
物理性危险源:如机 械设备、电气设备、
化学品等
心理性危险源:如工 作压力、人际关系、
工作环境等
化学性危险源:如易 燃易爆物质、有毒有
害物质等
社会性危险源:如法 律法规、社会舆论、
文化差异等
等级
3
中等级危险:可 能导致轻微伤害 或财产损失的危
险
2
高等级危险:可 能导致严重伤害
或死亡的危险
4
低等级危险:可 能导致轻微伤害 或财产损失的危 险,但概率较低
风险评估方法
定性风险评估:通过专家经 验、历史数据等对风险进行 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通过数学模 型、统计分析等对风险进行 量化评估
半定量风险评估:结合定性 和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综 合评估
03 培训方式:内部培训、外部培 训、在线培训等
04 培训效果评估:考核、评估、 反馈等
法律法规遵循
01 法律法规:EHS管理与培训需要遵循国家和 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02 法律法规更新:EHS管理与培训需要及时更 新法律法规,确保培训内容的合规性
03 法律法规培训:EHS管理与培训需要提供法律 法规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风险矩阵法:将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 矩阵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流程
01
确定评估对象:明确需要评估的风险 02
收集数据: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历
类型和范围
史数据、行业数据等
03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04
EHS 程序介绍
![EHS 程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0e7995565ce050877321385.png)
事故调查
有2个程序,“事故报告调查工作指导 ”规定了事故调查的工作步骤 以及事故级别的定义。“事故调查程序 ”规定了一些名词解释,如损 失工时、事故率、严重率等。以及明确上报的流程。事故要求发现者 向他直接主管和EHS人员两方面同时汇报,死亡事故要24小时上报到 WHQ.
文件和记录管理
本程序规定了文件和记录如何存档和保存
政策程序
本程序对公司安全的政策和承诺给出了如何发布,以及在各 种决策时要考虑EHS,以及要求每位员工都要培训,以及可 以通过何种得到最新版本的政策和承诺。
组织(程序名称为章程)
规定要成立安委会,以及安委会的组成,直接向最高领导汇报的 人员直接成为委员,其他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要包括车间技术人 员。以及规定了安委会的职能:
1. 审查并批准业务单位的EH&S计划、项目的实施及审查 行动计划
2. 批准运营中EH&S工作的必要人力和财务资源 3. 在业务部门中保持对EH&S的关注和沟通 4. 审查严重事故调查结果,并指导整改行动的实施 5. 确保员工参与EH&S项目和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
要求每季度至少一次会议,以及保留会议记录
程序评估
本程序规定了程序评估涉及的内容:审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有效性、程 序执行情况、趋势、新法律法规、OTIS工作重点等,要求每年评 估1次,结果要经过安委会审议,并体现在年度计划中
SP002不动产转移时EH&S审核程 序
程序规定了公司在进行不动产购置、出售、租赁、合资经营时要经过 审核
SP003工伤职业病管理
EHS主要工作程序简要介绍
EHS主程序
介绍了EHS的体系中的12要素(即SP001),以及告知12 要素都有自己独立的程序。12要素如下:
EHS-P-012-01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EHS-P-012-01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2fbd3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9.png)
1.目的识别与公司各项活动、产品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因素,并依据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评分方法评估出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作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运行程序的制定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包括相关方)的活动、设备和服务中对重要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鉴定和评价。
3.职责3.1行政部负责对全公司各部门的环境及危害因素进行调查、筛选、确认。
3.2行政部负责确定重要环境、危害因素及优先行动项。
3.3公司各发包单位负责外包工作中产生的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
3.4公司安全主任对更新的或新上设备可能产生的环境及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4.工作程序4.1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范围a)本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环境及危害因素,包括所有相关部门及所有场所以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相关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识别的环境及危害因素;c)所有接近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分包方和参观者)的活动;d)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本公司的还是其他组织提供的。
4.2环境及危害因素识别的任务4.2.1识别出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和事故的危险源;4.2.2识别能引起环境影响和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和设备。
4.3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步骤和方法4.3.1行政部负责全公司的环境和危害因素辨识,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表》和《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清单》。
4.3.2识别环境及危害因素应考虑a)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b)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c)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的要求;d)过去出现过的环境影响、紧急或灾难事件;e)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4.3.3识别环境因素重点考虑以下七种类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地污染;能源消耗和自然资源消耗;社区问题及其它地方性环境问题。
4.3.4识别危害因素重点考虑以下七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它(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头上空间不足;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害;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械、设备的危害;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火灾与爆炸;可吸入的化学物质;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有害能量(如:触电、辐射、噪声、振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照明度;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楼梯护栏不足;对员工的暴力行为;承包人的活动)。
EHS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估
![EHS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c92ed0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b.png)
成元件 ❖ 分析各部分可能发生的所有故障类
型及其对子系统和系统产生的影响
1定义
故障: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运行时达 不到规定的要求因而完不成规定的任务 或任务完成不好称为故障
故障类型: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故障 的表现形式一般指能被观察到的故障现 象
部分
只完成规定功能的一部分;如组分的比例发生变化,无
(局部) 某些组分
相反
出现与设计或操作要求相反的事和物;如流体反向流动,
(反向) 加热而不是冷却,反应向相反方向进行
其他
出现与设计或操作要求不相同的事或物;如发生异常事
(异常) 件或状态、开停车、维修、改变操作模式
4.1.4.4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动作
爆炸
损失
Ⅲ
装爆破板, 检查安全阀
同上
水过热 烫伤 Ⅱ 同上
火花
人在 室内 同上
火嘴 引燃
爆炸 火灾 煤气 中毒 同上
火灾
伤亡
火源和煤气阀
损失
Ⅲ
装联锁,定期 检查,通风,
气体检测器
伤亡 Ⅱ 同上
同 上
Ⅱ
CO 检 查 器 , 警报器,通风
伤亡 损失
Ⅲ
火嘴附近应 有耐火构造, 定期检查
火嘴连续 燃烧
同上
—事故发生 事 时应急处理 故 和防止事态
次 之
1件
死亡/重伤害
——事故发生 下
后再行责罚教
策
育称为惩戒
扩大为补救
29件
轻伤害
——事故
事 件
300件 未伤害
发生前未
前未雨稠 上
危险源识别、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识别、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510ce1510a6f524cdbf850d.png)
危险源识别、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文件编号:版本:制作:审核:批准:分发:受控状态: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1 目的确定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或可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评价出现有的或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进行控制与更新。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批准《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Ⅰ、Ⅱ级危险源清单》。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Ⅰ、Ⅱ级危险源清单》。
3.3各部门主管负责组织部门内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
3.4 EHS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控制与更新工作。
4 程序4.1 危险源识别4.1.1 危险源识别的时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新建、扩建、改建、技术项目改造及新设备增添;●法律、法规修订和新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方的要求变化;●新的活动、产品、服务出现,或活动、产品、服务变化产生新的危险源;●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4.1.2 危险源的种类:●第一类危险源: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和危险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导致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4.1.3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4.1.3.1 危险源的识别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
4.1.3.2识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过去发生,现在已不发生,但对现在造成影响;现在——现在正发生,且对现在和将来可能产生影响;将来——尚未发生,将来可能发生,且对将来产生影响。
三种状态:正常——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正常状态;异常——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异常状态;紧急——指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伴随的重大泄漏、火灾、爆炸等状态。
(完整版)EHS检查及隐患排查、危险源识别
![(完整版)EHS检查及隐患排查、危险源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297c22a0e2bd960591c67718.png)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了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和消除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推广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以系统工程的原理、标准及技术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及预测系统中的危险性,采取综合安全措施,来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发生,防止潜在危险变成实际危险,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安全的施工环境。
一、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分析由于危险性有潜在的性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为事故,故在未发生事故前,如何辯认出潜在的危险源就至关重要,为了能迅速查出危险源,应采取如下两种预先分析方法:(1)调查危险源: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较为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再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久员受伤,物质损失的危险性。
(2)识别危险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危险性已是固有的潜在性质,应采取系统地去辦别它,才不会造成遗漏。
根据过去的经验及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着主要的“五大伤害”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
二、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的工程隐患(一)脚手架工程的隐患脚手架有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等各类型的外墙脚手架,在搭设使用、拆卸存在的安全隐患有:1、脚手架无搭设方案,尤其是落地式脚手架,项目经理把脚手架的施工承包给架子工,架子工有的按操作规程搭设,有的凭经验搭设,根本未编制脚手架施工方案;2、悬、挂、挑、门型等脚手架无设计计算书;3、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拉结不够牢固;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的设置不符合规定;5、脚手板、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材质不符合要求;6、施工层脚手板未铺满;7、脚手架搭设前未进行交底,项目经理部施工负责人未组织脚手架分段及搭设完毕的检查验收,即使组织验收,也无量化验收内容;8、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均匀,荷载超过规定;9、通道及卸料平台的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规定;10、落地式和门型脚手架基础不平、不牢,扫地杆不符合要求;11、挂、吊脚手架制作组装不符合设计要求;1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装置、防坠落、防倾斜装置不符合要求;13、脚手架搭设及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未上岗,未经专业培训的却上岗;由于脚手架存在上述问题,必然造成架体不稳定、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的安全隐患。
EHS-0006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EHS-0006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6419b1d10a6f524ccbf85b4.png)
编号: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本公司能够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安全健康风险,尤其对重大风险源、不可容许风险加强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减少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服务范围内的安全健康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其实施。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3.1.1审阅批准此程序。
3.1.2指导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更新与管理。
3.1.3审批确认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清单及分布表”。
3.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2.1建立、维护及更新此程序。
3.2.2协调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并进行汇总与更新管理。
3.2.3每年组织更新或评估更新申请。
3.3部门负责人3.3.1审核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
3.3.2对员工进行危险源交流和培训。
3.4部门兼职安全员3.4.1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
3.4.2配合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评价与更新管理。
4.定义:4.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4.2重大危险源:本程序指在本公司范围内,能够产生相对严重的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危险源。
4.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4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5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4.6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安全健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7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4.8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5.工作流程5.1危险源辨识5.1.1辨识依据5.1.1.1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安全健康风险为依据,辨识与之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
![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4b62d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9.png)
一、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更新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如何获得环境绩效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就是靠建立目标指标、采取控制措施、管理方案或其他措施来消除或减少组织内存在的环境因素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危险源对职工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此正确进行EH辨识对于开展EHS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正确描述。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中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因素。
环境因素的描述一般采用“名词加动词”,如污水泄露、粉尘排放、电脑辐射、空调氟利昂泄露等。
危险源:新版中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的组合。
危险源的描述没有统一的格式,可以“名词加动词”,可以“名词加形容词”,有时候要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以液化气使用为例,主要危害影响可能有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源的描述可能是“液化气罐阀门损坏造成泄露”、“工作人员用完液化气后忘记关闭阀门造成泄露”、“液化气罐充装时超过压力”等。
2 .识别具体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应具体,需要考虑整个体系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个方面”、“六种类型”等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识别的具体程度很难把握,究竟细分到什么程度的确让人很烦恼。
2.1 在环境因素识别中,以办公室为例,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有:1)电脑的使用——电脑电磁辐射、废弃电脑零部件的丢弃、废弃电脑的丢弃、电的消耗、潜在的爆炸等;2)打印机的使用——打印机电磁辐射、打印机废气排放、打印机噪音排放、废墨盒丢弃、电的消耗等(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同理);3)空调的使用——氟利昂的泄露、电的消耗;4)办公室招待——水的消耗、废水(招待用茶、刷杯子、洗烟灰缸、洗水果等)排放、固体废弃物(烟灰、纸杯、餐巾纸、水果、矿泉水瓶、塑料袋等)丢弃;5)纸张的使用——纸张的消耗、废纸丢弃、废纸箱丢弃;6)工作人员用铅笔/钢笔/圆珠笔/中性笔写字——墨水、笔芯等的消耗、固体废弃物(废笔芯、废墨水瓶、废铅笔把、废修正液瓶等)丢弃;7)喝水用的杯子打碎——废弃玻璃(或瓷片)的丢弃;8)电线绝缘老化——潜在的火灾;9)手机使用——电磁辐射、废电池丢弃、电的消耗;10)灯管使用——废弃灯管的丢弃、电的消耗;环境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办公用品如胶水、档案柜、档案盒、桌子、椅子等等的使用过程,工作人员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等都涉及到环境因素。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f77ad6787c24028905fc355.png)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审核:批准:编号:EHS- 01全文结束》》xxx有限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编号:EHS-01版本:B/1编制日期:xx-1-22生效日期:xx-1-301、目的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并对其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部3、1、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总经理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过程4、1、1 环境因素、危险辨识、风险评估控制图如下:法律及其他要求初始评审识别各类因素新设计、新项目或重大变更评价重要因素列入重要清单并确定风险等级EHS 方针的策划设定目标、指标制定 EHS 管理方案和文件为本程序的要求4、1、2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图风险评价和确定过程本程序的条款对照确定危害及其影响建立判别准则评价危害和影响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建立详细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评价准则等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4、4 确认风险等级并予以记录在公司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制定有效的程序、作业文件和应急预案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4、2、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4、2、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a)各部门工作区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等,参见表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4946db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e.png)
1.目的:持续对全公司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保持奠定基础。
消除事故隐患, 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2.范围: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术语及定义3.1 危险源: 各种经营生产活动及其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它们的组合。
3.2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即从组织经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危险源, 并判定其可能导致事故类别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3.3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显露的可能性, 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3.4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3.5 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4.职责:4.1 EHS管理部:4.1.1负责编制、修订、解释本程序。
并监督、指导实施。
4.1.2组织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所有影响环境的因素和可能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汇总、分析、评价, 并制定评价准则, 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4.1.3 根据评价结果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EHSP-002-RC-02)。
4.1.4根据评价结果指导督促各部门制定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措施, 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4.1.5 策划公司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指标。
4.2 各部门:4.2.1各部门负责识别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 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EHSP-002-RC-01)报EHS管理部, 并配合EHS管理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活动。
4.2.2 各部门负责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措施的确定和组织实施。
4.3 EHS管理部部长:4.3.1 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3.2 审核重大危险源清单5.内容:5.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服务的各个方面作业活动。
GI-EHS-010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GI-EHS-010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9c141e16294dd88d0d26b18.png)
Guanghua New Material修订记录表Guanghua New Material1 目的:识别公司在生产运行服务过程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危险源、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3 定义:3.1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 相关方: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4 职责:4.1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识别, 填写《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调查表》交EHS。
4.2 EHS部负责危险源的汇总、登记,组织开展重要危险源的评价工作;制定对重要危险源的控制办法。
4.3 总经理负责批准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现状评审的过程和结果;负责审核《重要危险源及其控制一览表》。
5 流程图:6 程序:6.1 初始状态评审EHS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现状。
评审的内容主要有:1) 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2) 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3) 对所有现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与程序、惯例、制度的审查;4) 对以往不符合要求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职业健康安全事件、事故及职业健康安全处罚等的调查;5) 识别本公司生产运行服务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Guanghua New Material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现状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EHS整理为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EHS备案。
6.2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时机1) 以公司的全体部门和活动为对象,在设定目标、指标前进行;2) 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3)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经营活动过程,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的评价。
EHS风险评估报告
![EHS风险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ac502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4.png)
EHS风险评估报告引言概述:EHS(环境、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进行的重要环节。
该报告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并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一、风险评估的重要性1.1 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通过风险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避免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1.2 遵守法律法规:风险评估是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可以避免因违规而面临的处罚和法律风险。
1.3 提升企业形象:做好EHS风险评估可以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企业形象,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消费者。
二、风险评估的步骤2.1 识别危险源: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包括化学品、机械设备、工作环境等。
2.2 评估风险等级:对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应对措施的优先级。
2.3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控制措施、紧急应对方案等,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风险评估的工具与方法3.1 EHS风险矩阵:通过建立EHS风险矩阵,将风险按照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有助于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
3.2 专业评估团队: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EHS评估团队进行评估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准确的评估结果。
3.3 数据分析工具: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风险状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四、风险评估的监督与改进4.1 定期检查与审查:企业应定期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检查与审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2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企业应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计划,保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4.3 共享经验与教训:企业应将风险评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享,促进企业内部的学习和提升。
五、结语EHS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遵守法律法规、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
评价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号: EHS- 01
xxxxx有限公司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编号:EHS-01 版本:B/1
编制日期:2013-1-22 生效日期:2013-1-30
1.目的
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确定、更新重要环境 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并对其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 安全部
3.1.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工作。
3.2 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的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 总经理
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过程 4.1.1 环境因素、危险辨识、风险评估控制图如下:
为本程序的要求
4.1.2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图
风险评价和确定过程本程序的条款对照
确定危害及其影响
建立详细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评价准则等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4.4 确认风险等级并予以记录
在公司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
制定有效的程序、作业文件和应急预案
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
4.2.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
4.2.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a) 各部门工作区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
资源消耗等,参见表1。
b)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包括与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可控制和可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c)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以下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4.2.1.2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辨识范围:
各部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能的职业病、健康因素、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因素等,参见表1。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辨识过程应包括
1) 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
2) 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3) 事件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a 材料的缺陷;b 结构失效;c 气候、地理及其它外部自然
灾害;d 违反法规、安全规程及健康卫生要求;
4) 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5)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6)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外界所提供)。
4.2.1.3 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登记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中,按照4.2.2 条款的要求进行评价。
表1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应考虑下列类型(但不限于)
4.2.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评价
4.2.2.1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见表2
4.2.2.2 确认重要环境因素
将上述前六项之和大于17 的环境因素或后两项之和大于7的环境因素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如下情况可直接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a) 凡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的环境行为;
b) 潜在的环境事故和紧急事件;
c) 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处置;
d) 污染物排放指标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e) 火灾和爆炸;
f) 凡不符合公司E HS 方针的;
g) 凡不符合与相关方(特别是顾客)达成合同的有关规定的。
4.2.2.3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评价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评价采用L EC 法,参见表3。
如下情况可直接判为重大风险因素:
a) 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
b) 潜在的事故和紧急事件;
c) 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d) 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和作业;
e) 易发生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和高处坠落危险作业;
f) 国家规定的职业病作业范围,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
g) 凡不符合公司E HS 方针的;
h) 凡不符合与相关方(特别是顾客)达成合同的有关规定的; i)
凡不符合相应的健康安全标准的;
4.2.2.4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评价,重点应对照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参见《法律、法规 和其他要求控制。
公司采用
L EC 评价法对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标准见表 3。
D ≥80 为重大危险源。
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3.1各部门应将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
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登记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中,经所在部门经理审核批准后上报至安全部进行汇总。
4.
3.2
安全部对各部门的《环境
因素识别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清《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和《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进行分类汇总,形成公司的记录。
4.3.3 安全部建立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用以作为对现 场各类隐患的关键控制点。
在 E HS 管理和检查过程中,通过对各类隐患的检查和监督,实现优化控制(执 行《绩效测量和监视控制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的规定)。
4.4 重大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评估和确定 4.4.
1 安全部组织各部门建立《重大风险
等级评估确
,,安全部负责公司的《重大风险等 级评估确认表》。
4.4.2《重大风险等级评估确认表》中的具体量化要求: a) 风险评估结果中“人员”分为无伤害、轻微伤害、一般伤害、重大伤害、一人死亡、多人死亡等 6 个 等级。
b) 风险评估结果中“财产”分为无损失、轻微损失、一般损失、局部损失、重大损失、特大损失等 6 个 等级。
c) 风险评估结果中“环境”分为无影响、轻微影响、一般影响、局部影响、重大影响、巨大影响等 6 个 等级。
d) 风险评估结果中“名誉”分为无影响、轻微影响、有限影响、很大影响、全国影响、国际影响等 6 个 等级。
e) 6 个等级的影响值(严重级别)分别为 0、1、2、3、4、5。
f) “风险几率”分为业界从未发生 A 、业界发生过 B 、本单位发生过 C 、本单位每年多次发生 D 、本单 位某岗位多次发生 E 等 5 个等级。
g) 风险等级以“1B ”、“3 C ”、“5 A ”、“2E ”等表示。
6 表3LEC 评价法
4.4.3 重大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的控制要求参见表 4
表 4 重大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的控制要求矩阵表
4.5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更新
4.5.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4.5.2 遇有下列情况,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和风险信息: a) 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活动、产品和服务现场性质发生变化; c) 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d) 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
e) 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f)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有遗漏。
4.6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控制 4.6.1 各类风险的控制方式参见表 4。
1)除管理程序外,其它控制措施应由基层单位制定,按《文件控制程序》完成审批后,报安全部备案; 2)公司普遍存在的重大(包括)以上风险的控制措施由安全部统一组织指导制定,由安全部经理审批,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
3)所有措施由基层组织实施,各项职责落实到岗位,由部门兼职安全员检查措施实施效果。
安全部定期组织进行监督检查。
4.6.2 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通过制定 E HS 体系管理方案、执行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及应急准备与响应 控制程序加以控制。
4.6.4 与环境、风险因素有直接关系的操作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对各种因素进行理解并掌握控制措施的实
施。
5 记录
5.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
5.2《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
5.3《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4《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5.5《重大风险等级评估确认表》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部门名称)
部门:编制: 审批:日期: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
部门::编制:审批: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部门名称)
部门:编制: 审批:日期:
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部门名称)
部门:编制: 批准: 日期:
EHS 重大风险等级评估确认表
部门:编制:审批: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