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课件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课件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课件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大气、海洋等自然界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其课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体力学基础知识,介绍流体的性质、流体静力学、动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地球内部流体运动,介绍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规律,包括地幔对流、地核运动等,探讨地球内部流体对地壳构造和地震等地质现象的影响。

3. 大气和海洋流体运动,探讨大气和海洋中的气流和洋流等运动规律,包括环流系统、季风、厄尔尼诺现象等,以及它们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4.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模型,介绍地球物理流体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包括数值模拟方法、地球系统模型等,以及这些模型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课件中,通常会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理论和应用。

同时,课件中可能还会包括一些实验、观测数据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文献,以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研究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领域。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球物理学是科学探究地球物理特征寄托于地球物理现象的地球学的分支。

它通过对地球的重力、磁场、热力、振动等物理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内部隐蔽的物质构造、演化过程和地球系统的动态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1. 重力场。

重力场是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

它存在于在地球表面和其较高层次上,对地球物理探测的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这是由于地球表面各个地方的质量、形状和旋转的影响。

可以通过测量重力场的变化获得地球的质量和尺寸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部分信息。

2. 磁力场。

磁力场是由地球内部产生的,它带有磁性,拥有磁极和磁场线。

由于地球的运动和转动,磁力场在不断地变化着。

磁力场的变化可以用来解释地球的磁性和地球内部的运动,如地震的发生。

通过对地磁场的研究,可以获得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的一些信息。

3. 电磁场。

电磁场是由于地球内部电流而产生的,它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层中,对地球物理探测的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电磁场可以用来解释地球上的电漏电现象、地震、火山活动等,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新技术。

4. 地震学。

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震现象的科学分支,它可以揭示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的特征和地球内部的能量分布。

地震学主要研究地震波,根据不同类型的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速度,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

5. 热力学。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热流,包括地球表面的热流和地球内部的热流。

热流是由于地球内部热能的流动而产生的。

通过热流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物质的深度和性质,同时还可以研究地球上的一些热现象。

总结:地球物理学是一门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运动的学科。

它通过对地球的重力、磁力、电磁、地震、热力等物理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内部隐蔽的物质构造、演化过程和地球系统的动态行为,对人类理解地球及其环境、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探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学原理 ppt课件

地球物理学原理 ppt课件

• Ductile韧性的 • Mud-rock flow泥石流 • Viscous粘稠的 • Viscosity 黏度
Outline of the first class
• What is Geophysics? • Inn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 Natural disasters (earthquake, volcano, tsunami,
student in one semester • A lot of knowledge and concepts • Relatively independent for each chapters • Avoiding tedious derivation of mathematical formulae • Mainly use PPT • Imagination, thinking, discussion and interactivity is
1996 • 胡德昭,朱慧娟主编,地球物理学原理及应用,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5
English references
• William Lowrie, Fundamental of Geo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 C. M. R. Fowler, The solid Geo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 Turcutt and Schubert, Geodyna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Parasnis, D.S.,Principles of Applied Geophysics, fifth edition, Champan&Hall, 1997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地球物理基础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地球物理基础

太阳系
行星,按其 与太阳的距 离,其顺序 依次为水星、 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 星、海王星 和冥王星。
此外,行星(主要指大行星)的周围还有一些卫星。卫 星的运转与这些行星围绕太阳的运转一样。
木星 卫星
土星 卫星 天王星 卫星
海王星 卫星
太阳系的规律
1) 轨道的规律性 行星都以同一方向围绕太阳旋转。而且在自转方
T1/2=Ln2/λ=0.6931/λ (2-5)
上式表明,放射性元素的T1/2越大,其衰变的越慢。 通常认为原子数衰变到原来数目的千分之一时,放 射性衰变就结束了,这段时间大约为半衰期的十倍。
铀的放射性同位素U-238和U-235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曲线确定岩石年龄
2.2 岩石的放射性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岩石和矿物均含有一定数 量的放射性元素,各种岩石都有微弱的放射性。
在自然界,某些元素的原子核能够在不受外界条 件影响下,自发地变成另—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发 射出射线,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衰变。这种不依靠外 力而自发衰变的元素天然放射性元素,所有原子序数 Z>83的元素的同位素(也包括—些较轻元素的同位素) 均为天然放射性元素。
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经过人为地用放射性元素照射 后,都能显示出放射性的能力。具有这种放射性能力 的元素叫做人工放射性元素,或者叫做人工放射性同 位素。
- 0.1221 0.0591
0.0322 0.0228 0.0434 0.0135 0.0309 0.2995 0.0899
25.36 59.7 243.09 1.00 1.03 0.40 0.43 0.89 0.53 6.39 27.32
696600 2434 6056 6370 3370 69900 58500 23300 22100 3000 1738

《地磁与重力》课件

《地磁与重力》课件
《地磁与重力》PPT课件
地磁与重力是地球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课件将介绍地磁和重力 的定义、特性、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应用领域。
第一部分:地磁
地磁的定义和组成
- 地磁是地球周围的磁场。 - 地磁是由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产生的。
地磁场的特性和作用
- 地磁场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方向。 - 地磁场在地球上起着导航和保护的作用。
总结
地磁和重力的重要性
- 地磁和重力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 地磁和重力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和宇宙的运 动。
地磁和重力的未来发展趋势
- 地磁和重力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 - 地磁和重力的应用将不断拓展和创新。
重力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 重力可以通过重力计等仪器进行测量。
- 重力的应用包括地质勘查和天体物理学 研究。
第三部分:地磁与重力的关系
地磁和重力的联系
- 地磁和重力相互作用影响地球上的物质运动。 - 地磁和重力具有相似的强度和方向特性。
地磁和重力的应用领域
- 地磁和重力在地质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地磁和重力在石油勘探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地磁场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 地磁场可以通过磁力计等仪器进行测量。 - 地磁场的应用包括导航系统和地质勘查。
第二部分:重力
1
重力的定义和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重力是所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场的特性和作用
2
- 重力原理是由万有引力定律描述的。
- 重力场的强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 重力场使物体向地球的中心运动。
3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活动的发展而不停地变化着。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物理属性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科学。

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信息,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特征,还可以为地震预测、能源勘探、矿产资源发现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五层。

地球物理学通过地震波、磁场和重力场等现象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研究出地球结构的大致特征。

地震波是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是自然地震或人为工程爆炸等留下的地震波向地球内部传播后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结果。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路径,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中不同物质的位置和性质等信息。

地球物理学还研究了地球的物理属性,如密度、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地球物理学家发现地球内部密度和压力都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而地震导致的地震波速度则按不同的路径和介质而异。

磁性可以通过测量地球磁场来研究。

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运动产生的,而极地区域的磁场则是由地球内部的磁石所造成的。

地球物理学的应用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应用之一是地震预测。

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变化产生的自然现象,对人类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极大。

地震预测是通过地震波、地面变形、电磁现象等多种监测手段进行分析和判断,预测可能产生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信息。

但由于地震预测受限于资金、科技以及观测方法等因素,目前仍无法预测出准确的地震时间和地点,而只能进行预警和应急响应。

地球物理学还可以用于能源勘探,如石油、天然气等。

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是数亿年来生物体的遗化物。

用地震勘探方法对地下岩层进行探测,结合地壳磁性、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其他仪器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找到能源矿藏周围的岩层构造、厚度、盆地形态等信息,具有重要的勘探和开发价值。

地球物理学基础

地球物理学基础

地球物理学基础绪论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

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谱特征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

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

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

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

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为地球的进动。

5.章动。

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回转椭球体三.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下的一个地震波速度的间断面,P波速度由界面上方的6.2km/s增至8.1km/s左右。

这个间断面称为莫霍面(M面)。

莫霍面以上的介质称为地壳,以下的介质称为地幔。

地壳构造复杂,厚度不均,大陆厚,海洋薄。

地幔:从莫霍面到地下2900km深处这一层称为地幔。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地热场与地球的热状态 ppt课件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地热场与地球的热状态  ppt课件
热激发传热率为 kc=K0 e-E/σT
K0: 常数,E:激发能量,σ:波尔兹曼(Boltzmann)常数,T:温度
11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ppt课件
“波”的形式传播热量
激子的传热在地球的浅部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地表100 km以下深度 ,它的作用不可忽略,相应的热导率称为“激子热导率”。岩石温度越 高,其热传导能量就越大,在地幔中激子热导率比上述两种热导率更大 。
2T S k
If there is no source inside the media, the equation is
2T 0
13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ppt课件
热对流传热
⑷对流传热 Heat convection (热对流) 当物质由高温移向低温区内,所携带的热能也随之发生迁移,这就
4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ppt课件
岩石热导率
6.1.2 岩石热物理性质 ⑴(岩石)热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 k
q k T x
(W/m2)
k: W/(mºK). Or
q = -k▽T
Here q is the thermal flux, T is the temperature. Generally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k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the temperature.
3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ppt课件
热流密度
⑶热流密度
热流密度被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它是一个矢量 ,以温度降低的方向为正。地球的大地热流密度是表征地球地温场的一个 重要物理量,一般用它表示地球内部热能向地球表面散失的状况。所以大 地热流密度系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散失的热流量。根据 稳定热传导原理,它等于岩石热导率与相应地温梯度的乘积。

地球物理学基础 (2)

地球物理学基础 (2)

地球物理学基础
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气的物理学科。

它涵盖了地震学、地热学、地电学、地磁学、地引力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等领域。

地球物理学基础包括理论、实验和观测方法,以及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些基础内容:
1. 地震学:研究地震活动和地震波传播,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危险性。

2. 地热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热流和热传导现象,以及地下水系统和地热能资源的利用。

3. 地电学:研究地壳中的电导性和电磁现象,用于勘探矿
产资源和地下结构。

4. 地磁学:研究地球磁场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地球磁场与
地球内部结构和太阳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地引力学:研究地球重力场的变化和地球引力对物体的
影响,用于勘探油气资源和探测地下结构。

6.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下结构和资源
勘探,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等。

地球物理学基础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地
球内部结构,为地质学、地球科学和地球工程学等领域的
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

反褶积-地球物理学习基础

反褶积-地球物理学习基础

4、反褶积的一般定义 反褶积就是去掉地震记录中大地的滤波作用的一种处理
方法,所以反褶积也叫反滤波。它用的运算方法归根到底仍 然是褶积。
但现在的反褶积已不局限于去除大地的滤波作用,凡是对 地震子波进行改造的处理都叫它反褶积。
5、反褶积处理的目的
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是反褶积处理的目的之一,但对叠 前反褶积而言,它却不是主要目的。叠前反褶积的主要目的 是使地震子波波形一致,以便获得好的叠加效果。
rxx (0)
...
rxx (m
1)

c(1)



rxx (
1)

... ...
rxx(m) rxx(m 1) ...
rxx (0)

c(m)
rxx( m)
主要参数:1、确定时窗 的参数(起始时间、时窗长度): 根据资料情况和处理目的确定。
因 为 b(t) 为 一 物 理 可 实 现 的 最 小 相 位 信 号 , 因 此 有 : 当 t<0 时 , a(t)=0 将 g(t) =a(t)*x(t)带入x’(t+τ),得:



x'(t ) b( j )[a(t) x(t)] b( j )[ a(k)x(t j k)]
将以上方程写成矩阵形式就是:
rxx(0) rxx(1) ... rxx(m) c(0) rxx( )

rxx
(1)rxx (0)...rxx (m
1)
c(1)



rxx (
1)

........
... ...
rxx(m) rxx(m 1) ... rxx(0) c(m) rxx( m)

采矿地球物理02地球物理基础

采矿地球物理02地球物理基础
水圈也有它自己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早期的海水 是大气圈中水蒸汽的凝结物,因此,原始的水圈基本上 是淡水。但是由于大气圈中富含二氧化碳而使海水具有 较大的酸性。从原始的淡海水变成今天的咸海水,有一 个逐渐的咸化过程。
28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地壳仅占地球体积的0.8%左右, 地幔约占83%, 地核约占16%, 地 核 密 度 大 , 质 量 约 占 地 球 质 量 的 31 % , 地 幔 为 68.5%左右,地壳仅约0.5%。
22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元素
占地壳重 占整个地

球重量


元素
占地壳重 占整个地

球重量


氧(O)
46.0
27.8 钙(Ca) 5.30
0.61
硅(Si) 26.2
12.6 镁(Mg) 2.90
17.0
铝(Al) 8.32
0.44 钠(Na) 2.22
0.14
铁(Fe) 5.58
35.4
钾(K)
1.73
0.07
21
中国矿业大学
F层的深度范围是4980~5120km,是内外核的过 渡带。
17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G层也叫内核,其速度变化非常小,平均值约为 11.2km/s。近代研究表明,在内核中又出现S波。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

hshwhch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F
Gml2m
l l
思考1:引力的大小如何计算?方向如何(讨论)? 思考2:能用其它办法导得该公式吗?
武汉大学:《地球重力学》课程组
17
hshwhch
几种引力的比较
武汉大学:《地球重力学》课程组
18
hshwhch
2. 引力与引力位
武汉大学:《地球重力学》课程组
19
hshwhch
武汉大学:《地球重力学》课程组
7
hshwhch
国际合作计划
❖ 1957-1958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今
国际地球物理年 国际地壳-上地幔计划 地球动力学计划 岩石圈大断面计划
地球物理50年
武汉大学:《地球重力学》课程组
8
hshwhch
《地球重力学》课程内容
(0)重力的研究历程 (1)重力的基础理论 (2)重力的测量方法 (3)重力数据的处理方法 (4)重力的应用:地球的形状、大小 (5)重力的应用:能源与资源、分层与断层 (6)重力的应用:板块运动、潮汐与自转 (7)重力的应用:军工类、卫星类、星际类 (8)重力的应用:微重力(洞穴、)
武汉大学:《地球重力学》课程组
9
hshwhch
第一章 重力学基础
武汉大学:《地球重力学》课程组
10
hshwhch
本章内容提要
(1)引力→位:性质、计算方法 (2)重力位:性质、大地水准面 (3)地球引力场:球谐展开与低阶系数的意义 (4)正常重力场:“正常”位的表示
正常重力的计算公式 (5)异常重力场:意义、表示
多个质点的引力
计算方法
FGi mlim2 i

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球物理学概论地球物理学概论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球表面特征的一门学科。

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和规律,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内外部过程,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提供了基础。

地球物理学主要研究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层次的物质性质及其间相互作用。

通过地震学、重力学、磁学、地热学和地电学等手段,地球物理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物质的物理特性、地球的热流、地磁场等重要参数。

其中,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地震学通过研究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反射、折射等现象,揭示了地球内部结构的一些重要特征。

地震学不仅可以用于确定地球各层界面的深度和形态,还可以研究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密度等物理参数。

地球物理学在能源勘探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地下的油气、矿产等资源信息,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此外,地球物理学还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控、环境保护等领域。

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不仅限于地球,还包括其他行星和天体。

通过对太阳、月球、火星等天体的物理特征的研究,可以拓宽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物理学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如今,地球物理学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地震预警等领域。

同时,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化学、地质学、气象学等。

总之,地球物理学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球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奥秘。

它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地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对于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物理学专业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活动、地热
与地电现象、地磁场等地球物理学现象的学科。

它结合了地质学、物理学、数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深入研究地球的物理特性和过程,探索地球的演化历史与动力学机制。

地球物理学通过观测、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揭示地球内部的运动规律、地球表面的形变特征和地球大气和离子层的物理现象,进而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地震学、地热学、电离层物理学、重力学、磁学、地球动力学等。

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震现象及其与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的关系。

通过地震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深部结构、岩石的物理性质,预测地震灾害,并为地震地质调查和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地热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热能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的学科。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开发和利用地下的热能,可以提供供暖和电力等服务。

地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热资源调查、地下水热循环、地热能开发与利用技术等。

电离层物理学研究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区域,包括电离
层的结构、特性和影响。

电离层对于无线通信、导航系统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了解电离层的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地球物理学专业涉及到对地球内部物理现象
和过程的深入研究。

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以及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岩(矿)石的密度的一般规律
1、火成(岩浆)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
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认为决定岩、矿石密 度的主要因素为:
※ 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 ※ 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 ※ 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
2、火成岩(2.5~3.6 g /cm³)
(1)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百分比,由 酸性→基性→超基性岩,随着密度大的铁镁 暗色矿物含量增多密度逐渐加大。
Δg = gg
+
0
-
σ1
σ2
σ3
σ0
σ1>σ0
σ2<σ0
σ3=σ0
4、引起重力异常的条件
(1)探测对象与围岩要有一定的密度差。 (2)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上有变化,即岩层内有密度不同的地
质体存在,或岩层有一定的构造形态。 (3)剩余质量不能太小(即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 (4)探测对象不能埋藏过深
(1)重力观测是在地球的自然表面上而不是在大地 水准面上进行的(自然表面与大地水准面间的 物质及测点与大地水准面间的高差会引起重力 的变化)
(2)地壳内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
(3)重力日变化
3、重力异常的物理意义
A
大地水准面
σ0
△F
σ V
g0 △g
△F
g观
△σ =σ–σ0 △m=Δσ×V
g观 g0 F
由上式可见: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 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 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或 重力场强度)。
2、重力的单位(gravity unit)
在SI制中:g(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为1m/s2,规定 1m/s2的百万分之一为国际通用重力单位(gravity unit),简写为g.u,即:
2、 当s方向与g的方向平行时
dW/dS=g.cos(g.s)=g 由此可见,重力g是重力位沿重力方向的导数
三、地球的重力场
(一)正常重力场
假定:
❖地球是一个旋转 椭球体(又称为参 考椭球体)、表面 光滑;
❖内部密度是均匀 的,或者是呈同心 层状分布,每层的 密度是均匀的,并 且椭球面的形状与 大地水准面的偏差 最小
(例如,△m=50万吨的球形矿体,当中心埋深为100米, 可产生355μGal 的异常,当中心埋深为1000米; 则只能 产生3.4μGal的异常,该强度的异常仪器不能观测到。)
(5)干扰场不能太强或具有明显的特征。
第二节 岩矿石密度、重力仪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一、岩(矿)石的密度及地球密度分布
1 8
2
1 4
,
ac
c
φ为计算点的纬度; ge为赤道重力值; gp为两极重 力值;g0大地水准面上纬度为φ处的正常重力值;a 为赤道半径;c为极半径
2、常用公式( 1909年的赫尔默公式: g0 = 9780300(1+ 0.005302sin2 - 0.000007sin2 2)
3、地球表面正常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1m / s2 106 g.u
有时也用Gal(伽)作为重力单位,与其它单位关系 如下:
1Gal 103 mGal 106 Gal
1mGal 10g.u. 1mGal 105 m / s2
二、重力位
重力场的性质除了用矢量g来描述外,还 可以用重力位这一标量函数来描述
对该标量函数沿不同方向求导数,恰好等 于重力场强度( g )在相应方向上的分量, 这个标量函数就叫做重力位函数,简称重力 位,即:
在重力勘探和大地测量学中,一般把大地水准面的形状作为地球 的基本形状。
测量结果表明,大地水准面的形状不规则,它在南北两半球并 不对称,北极略为突出,南极略平,呈“梨”型,见下图。
1、计算正常重力值的基本公式:
g0 ge (1 sin2 1 sin2 2)
式中 g p ge ,
ge
1
(二)重力随时间的变化
1、长期变化 原因: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
板块运动有关。
特点:变化十分缓慢、幅度小,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弱, 故在重力勘探中不予考虑。
2、短期变化(日变化) 原因: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
与天体运动有关)。
特点:周期短(24小时)、变化幅度较大,可达2~3g.u. 概念:固体潮
1976年7月9日—10日北京重力日变曲线
(三)重力异常
1、定义: 在重力勘探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 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广义的讲:
g g观 g0
g观 ——测点的重力观测值 g0 ——测点的正常重力值 g ——重力异常
2、造成 g观 与 g0 之间差别的原因
σh
地表(观测面) 大地水准面
dW/dS=g.cos(g.s)=gs
1、当s方向与g的方向垂直时 dW/dS=g.cos(g.s)=0
则 W(x,y,z)=c
c—常数
上式表示一个空间的曲面,该曲面上重力位处处都等于常数 c,
故称此曲面为“重力等位面”,重力等位面处处与重力( g )
正交,故又将重力等位面称为“水准面”;当 c 取某一定值的 水准面与平均海平面重合时,则这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 面”
力,
而引力 F 服从万有引力定律,即:
m1
Fr F
m2
F
G
m1m2 r2
G—万有引力常数
质量为m的质点在自转的地球上所受的惯性离心力C为:
C=mr ,方向垂直自转轴向外。
(二)重力场
1、重力场强度
单位质量的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受的力,称为重力 场强度
P = mg
g=P/m
上式左边为重力场强度,右边为重力加速度
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球重力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中国大陆地区布格重力异常
中国大陆地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
中国区域地质图
第一节 重力勘探理论基础
一、重力场(gravity field)
(一)重力 (gravity)
PF C
P —重力
C —惯性离心力,
F —地球质量对物体m的引
(1)正常重力值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根 据需要而提出来的;
(2)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 (xxxxxxxg.u.),两极处最大 (xxxxxxxg.u.),相差约50000 g.u ;
(3)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 45°处最大,而在赤道和两极处为零;
(4)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 为-3.086 g.u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