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_苏涛
沿海工程中的波浪与海浪数值模拟
沿海工程中的波浪与海浪数值模拟近年来,沿海工程的建设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是对波浪与海浪的数值模拟需求逐渐增加。
波浪与海浪数值模拟是指通过数值方法对海洋中波浪与海浪的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旨在为沿海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简要介绍沿海工程中的波浪与海浪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应用。
波浪与海浪的数值模拟主要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来实现。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ANS)和傅里叶波谱方法。
RANS方法基于连续方程和雷诺应力方程,通过求解这些方程来模拟波浪和海浪的行为。
傅里叶波谱方法则是通过将波浪与海浪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波来进行模拟。
这些方法在研究波浪传播、波浪反射、波浪干涉以及波浪对结构物的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沿海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方面,波浪与海浪的数值模拟可以用于确定海域的波浪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模拟不同海况下的波浪变化,可以评估工程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当设计海上风电场时,需要考虑到不同风况下的波浪变化对风机和输电线路的影响。
此时,数值模拟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海上波浪的变化情况,为风电场的布局和设计提供参考。
另外,波浪与海浪的数值模拟还可以用于预测海洋灾害,提前做好灾害防护准备。
例如,在台风来临前,通过对海浪的数值模拟可以预测台风引起的海浪高度和波浪周期,为沿海地区的防护工程和灾害应对提供重要依据。
这在沿海地区的防患于未然上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波浪与海浪的数值模拟还可以用于优化沿海工程结构物的设计。
通过对波浪在结构物上的作用进行模拟,可以评估结构物的稳定性、耐波性能以及对波浪的反射和干涉情况。
这为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可以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工程结构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的波浪与海浪数值模拟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
例如,海底地形、海流和潮汐等因素都会对波浪的传播和变化产生影响。
因此,在模拟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海南岛海风锋逐月统计与数值模拟分析
海南岛海风锋逐月统计与数值模拟分析施萧;冯箫;赵小平;郭学文;杨本湘;樊晶【摘要】利用1979-2014年的欧洲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统计海南岛海风锋辐合的逐月演变情况,了解到4-8月海南岛北部沿海午后有海风锋辐合,其他月份海南岛西南部沿海在午后有海风锋辐合.在此基础上,利用WRF模式进行了风场的模拟,对4-8月海风锋的初始辐合位置和移动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8月海风锋辐合多产生在儋州-临高-澄迈-海口一带;6月以后,海风锋辐合初始位置最东发生在海口-文昌北部,海风锋辐合向东最远能推至文昌-琼海沿海一带;同时,海南岛东北部环境风场受海风增幅作用抑制了海风锋辐合的向东推进.【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6(033)002【总页数】8页(P22-29)【关键词】边界层;风场辐合;海风锋【作者】施萧;冯箫;赵小平;郭学文;杨本湘;樊晶【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3796部队气象室,四川西昌 615000;海南省气象台,海南海口 570203;中国人民解放军63796部队气象室,四川西昌 61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63796部队气象室,四川西昌 61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63796部队气象室,四川西昌 61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63796部队气象室,四川西昌 6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1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端,四周环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象、海洋灾害较为频繁[1-4]。
海南岛北部是我国雷暴的高发区域之一,对流天气非常频繁。
据统计,雷暴多发生在夏季的午后,而海风锋则是夏季局地对流天气的主要触发系统。
随着文昌成为我国第四座航天城,海南岛东北部的对流天气对航天试验的顺利进行就变得尤为重要。
海风锋源于海陆风环流,在白天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海风向陆地推进,进而与低层环境风场相辐合形成的中小尺度锋面。
海南岛的海陆风研究由来已久[5],在观测分析方面,吴兑等[6]通过加密测站得出在雨季海口地区海陆风出现频率达75%,张振洲等[7]选择9个常规观测站统计出海南岛月平均海陆风日达12.2 d,且夏季出现频率最高。
海南一次雷暴过程闪电特征分析
海南一次雷暴过程闪电特征分析海南一次雷暴过程闪电特征分析近年来,雷暴活动频繁,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深入研究雷暴过程中的闪电特征,有效地预测和预警雷暴天气,本文选取了一次海南地区的雷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该次雷暴过程发生在2021年5月10日,位于海南岛的西南海域,持续时间约为2小时。
观测记录显示,该次雷暴活动期间闪电频繁,形成了大量的电荷分离和放电过程。
首先,通过分析雷电监测数据,我们发现该次雷暴过程共计产生了2000余次闪电。
从时间分布上看,闪电频次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现象,即存在闪电活跃期和闪电高峰期。
活跃期主要集中在雷暴开始和结束的前后一小时内,而高峰期则在雷暴中间的一个时间段内,通常持续20-30分钟。
这种时间分布特征与其他雷暴过程相似,也与雷暴云内部的电荷分布和流动有关。
进一步分析雷暴过程中闪电的空间分布特征,我们发现闪电活动主要分布在雷暴云核和云中的降水区域,这说明雷暴过程中的大气条件和云内的水汽含量对闪电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我们发现在雷暴过程中,闪电频次和雷暴云顶温度和高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当雷暴云带有较高的顶温和云顶高度时,闪电活动较为频繁。
对于闪电的形态特征,本次研究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对闪电图像和高速摄像数据的观察,我们发现该次雷暴过程中的闪电主要表现为云地闪、云云闪和地云闪。
其中,云地闪是闪电从云底部向地面放电,云云闪则是闪电在云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放电,而地云闪则是从地面向云顶放电。
这些不同形式的闪电在不同的区域和时间段内交替出现,相互作用着。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海南一次雷暴过程的闪电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该次雷暴过程中,闪电频繁且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闪电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云地闪、云云闪和地云闪。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雷暴天气的形成机制、提高雷暴天气的预测能力以及对相关灾害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南一次雷暴过程中,闪电活动频繁且呈现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海岛超高层建筑风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
海岛超高层建筑风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摘要:随着海岛城市高层建筑兴建量的与日俱增,由此而产生的风环境已不可轻视。
本文主要选用k-ξ湍流模型,应用CFD数值方法模拟高层建筑的风环境分布情况,从而分析风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和建筑对人的舒适感的影响。
总结一套符合海岛超高层建筑风环境的预估及评价方法,为今后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及现有建筑的环境改善措施等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平台。
关键词:高层建筑;风环境;数值模拟;舒适感0引言近年来,建筑风环境已经和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一样,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风是构成建筑室外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海岛城市超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建筑风环境已成为了影响人对环境舒适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室内外的风环境分布不仅影响建筑周围的气流运动,而且会在不同建筑之间形成风涡流等等,因此创造海岛地区良好的城市风环境,避免造成建筑附近的局部风害是势在必行的。
1数值模拟1.1物理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本设计采用Fluent前处理软件Gambit建立三维的建筑风环境几何模型。
在几何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尽量简化建筑模型,忽略一些对流场影响不大,却大大增加模拟难度额细节部分,方便网格的生成。
网格划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模拟结果的精度、可靠性以及模拟过程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按照建筑形状将建筑计算区域的模型采用结构四面体网格进行网格划分,建筑局部区域的网格划分软件可以进行自适应加密,本建筑模型划分总网格数为585883个。
建立建筑物理模型和网格划分图如图1、图2所示:图1 模拟建筑的物理模型图2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图1.2数学模型建立风绕建筑周围气流流动按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体的定常流动计算,湍流模式选用k-ξ方程模型。
建筑物绕流运动满足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组分守恒定律。
描述建筑模型的湍流偏微分方程组如下:(1)连续性方程:(2)动量方程:(3)能量方程:(4)组分方程:1.3边界条件的确定CFD数值计算式在有限区域内进行的,因此需要对计算区域的边界设置边界条件。
推荐一本好书《爆炸冲击现象数值模拟》
降 使 得 南 岸 滑坡 引起 部 分 桥墩 位 移 过 大 , 有 逐 渐 扩 大 的趋 且 势, 当地 政 府 决 定 对 危 桥 予 以 拆 除 。 为 了 对 桥 西 侧 3 m 处 5 通 讯 电 话 线 及 桥 下 自来 水 管 道 实 施 重 点 保 护 并 尽 快 恢 复 通
广 东肇 庆关公 像 被 成 功爆 破 拆 除
功 , 破 效 果 十 分 理 想 , 像 倾 倒 在 前 面 的 空 地 上 , 周 围 的 爆 铜 对
环境 和树 林 没 有 造 成 破 坏 , 于 场 地 的 重 新 规 划 和 建 设 , 利 赢
1 根 钢 筋 立 柱 和 3 mm 剪力 墙 支 撑 。整 个 铜 像 由槽 钢 从 脚 3 0
5 0 。负 一 层 有 9根 4 mm×4 mm 钢 筋 立 柱 ; 层 有 2 0 m 0 0 一 2 根 4 mi x 4 rm 的钢 筋 立 柱 和 3 mm 剪 力 墙 支 撑 ; 层 有 0 n a 0 0 二
应 , 虫 多 , 气 转 冷 等 困 难 。爆 破 拆 除 施 工 难 度 很 大 。 蚊 天
推 荐 一本 好 书《 炸 冲击 现 象数 值模 拟 》 爆
最 近有 幸 拜 读 了 由杨 秀敏 院士 编 著 、 爆 炸 力 学 专 业 老 经 前 辈郑 哲 敏 院士 和朱 兆 祥 教 授 审校 出版 的《 炸 冲 击 现 象 数 爆 值 模 拟 》 书 , 益 匪 浅 。 这 本 书 阐 述 了 爆 炸 冲 击 及 其 破 坏 一 受 效 应 的数 理 力 学 模 型 、 值 计 算 方 法 、 拟 软 件 研 制 和 工 程 数 模 仿 真 技 术 , 一 本 理 论 与应 用 紧 密 结 合 的 科 学 专 著 , 近 年 是 是
海南省清澜渔港近岸台风浪数值模拟及波高重现值的推算
作者简介 : 王南 图 ( 1 9 8 9 -) , 男, 硕士研究生。E - ma i l :w a n g n a n t u @h o t ma i l . t o m 通信作者 : 栾 曙光 ( 1 9 5 4 一) , 女, 教授 。E - ma i l :s h u g l u a n @q q - t o m
第2 8卷第 5期
201 3年 1 0月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Vo 1 . 2 8 No . 5 0c t.201 3
J OUR NAL OF DA L I AN OC E AN UNI VE RS nY
文章编号: 2 0 9 5 — 1 3 8 8 ( 2 0 1 3 ) 0 5 — 0 5 0 6 — 0 5
N( O - , ) 来 描述 波浪 的模 型 ,波 作 用 密 度 与 波 能
要 的参 考 。栾 曙 光 等 根据 超 强 台 风 “ 桑 台 风 ” 正 面 登 陆 时港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0
基金项 目: 农 业 部 重 点 科 研项 目
MI K E 2 1 S W 模 块 是 新 一代 基 于 无 结 构 网格 的
风成浪 波浪谱 模型 ,可模 拟风成浪 的成 长 、衰退 和
N C AR / N C E P网格 点资 料 、单站 观测 资料 后 ,提供 模 式所 需风场 ;利用 自嵌套 的方 式 ,提 供模式 波谱
边 界条 件 ;两 次模拟 结果 与实 际海浪观 测资 料符合 较 好 ,这可 为该海域 台风浪 的模 拟预报 提供较 为重
传 播变 形 。S W 模 型 包含 以下 现象 :因风 而 成长 的 波浪 ,非线性 波与 波 的相 互作用 ,底摩 阻和 白帽耗 散 ,因水深变 化而产 生 的波浪折射 和浅 水效应 ,波 与流 的相互作 用 ,以及 水 深 随时 间 的变 化 。S W 模 型是一 种基 于波作 用守恒 方程 、采 用 波作用 密度 谱
琼州海峡大风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
律进行了探讨 ,分析沿海地区的风向 、风速变化 特点。但琼州海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建立海
面大 风分 布 规律 的分 析 和预 报模 型需 要 考虑 海峡 地形 的影 响 。 而海 峡 中 目前 尚无 固定 的观测设 备 , 通 过 利用 数 值模 拟 方法 ,设 计不 同方 案 开展 数值
主要表现在大风过程 的前 6 ,从 起风时次开始增大 ,一般在 3h后表现最强 ,之后 随之减 弱。 h
关 键
词:天气 预报 ;数 值模 拟 ;试验 ;大风 ;琼州海峡 ;地形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 :1 . 6 ̄i n10 .9 5 0 1 1 1 i 0 9 9 .s.044 6 . 1 . . 1 3 s 2 0O
南 海 气象 防灾 减灾 重点 实验 室 ,海南 海 口 50 0 7 23)
摘
要 :使用 WR 3 模式对 2 0 年 1 月 4日、1 月 2 日、 0 9 3 1 F. 1 08 2 2 1 20 年 月 3日的三次冷空气造成的琼州
海峡大风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和地形敏感性试验 。模 拟结果表明 :水平格距 4 k、风速大小等方面有较强 的预报能力 ,并能反映冷空气偏东路径与偏 西路径过程 中琼州海峡大风 的不 同分布特征 。地形敏感性试验表 明 :由于南北两岸地形作用 ,在偏东北大风起 风时段易产生地面风速增大 的 “ 狭管效应 ” ,在海 峡中间区域风速增大幅度为 05 1 ns . . r/,时 间上狭管效应 4
大 ,而且对 国家安 全 具有 深远 的意义 。随着 海南
海峡南岸 、北岸及 中部设立的三个测风站的多层 梯度测风资料 ,分析了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计
算 了一 定 高度 上各 重 现期 的 瞬时最 大 风速 。宋 丽 莉 等 普查 了历 史 大风 个 例 ,并 针对 各 类 天气 系 J 统 造成 的大风 过程 ,对 比分 析其 在近 地层 的阵性 特 征 、演 变规 律 、垂 直切 变 和空 间分 布等 特征 ,
海南省风速、风荷载分布图的分析与研究
海南省风速、风荷载分布图的分析与研究摘要:随着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落户,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立,三沙市的成立,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定义,海南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经济、政治、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
海南省的经济建设进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宏伟的建筑物、复杂的构造物层出不穷。
海南岛特别是东部地区是台风频繁之地;2010年以后,海南的台风等级呈现出“突高”趋势,2014年7月第1409 号“威马逊”等强台风,给海南带来了特别严重的灾害。
因此,认真研究和精准划分海南省的风速、风荷载的分布图,对于海南省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防台风灾害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风速;风荷载;海南省;一、现存规范的不足之处:1.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不足:a.时间上客观不足。
该规范在2012年开始实施,客观上没法考虑到2014年的“威马逊”等超强台风的影响,从而使得2014年以后的建筑结构仍然按照该规范的风荷载信息计算。
b.划分的市县风荷载区域的不科学。
提供的海南省基本风压,仅有7个代表性的市县,三沙市中的西沙岛,以及西沙岛的附属岛屿珊瑚岛。
并没有考虑其他剩余11个市县,以及三沙市中的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附属岛屿的风荷载数据。
c.气象站数据统计上的不精准。
由于《荷载规范》需要涵盖全国各地的风压情况,所利用的气象站为各地的长期气象站,风压分布图的空间分布率量级大致在 km,使得风压等值线走势显得过于平缓,并且无法体现出海南沿海地区空间尺度在~km 量级地形地貌对风场的影响。
2.省标规范《DBJ02-2006 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气密性能控制指标》和《DBJ46-011-2015 海南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防风技术规程》的不足:a.时间上的不足。
目前海南体现风荷载信息的就以上两本规范,虽然《DBJ46-011-2015 海南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防风技术规程》里面的风荷载数据几乎沿用了2006年9月份发布和实施的《DBJ02-2006 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气密性能控制指标》,2014年和2015年的超强台风的影响均未考虑进去。
基于数值模拟的东南沿海台风危险性分析及轻钢结构风灾易损性研究
基于数值模拟的东南沿海台风危险性分析及轻钢结构风灾易损性研究基于数值模拟的东南沿海台风危险性分析及轻钢结构风灾易损性研究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台风对东南沿海地区造成的风灾日益严重。
本研究基于数值模拟,以东南沿海地区为案例,分析台风危险性,并评估轻钢结构在台风中的易损性。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强度台风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同时对轻钢结构的风灾损失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的危险性较高,轻钢结构易损性较大。
关键词:数值模拟;东南沿海;台风危险性;轻钢结构;风灾易损性1.引言台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风灾。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台风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危害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台风的危险性和轻钢结构的易损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东南沿海地区为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收集了历史台风的资料,包括路径、强度等信息。
然后,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不同强度台风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
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台风的风速、风向、雨量等因素,并利用数值模型对风场进行了分析。
同时,针对轻钢结构,根据其材料和结构特点,建立了风灾易损性评估模型,通过计算风灾损失,评估了轻钢结构在台风中的易损性。
3.台风危险性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本研究模拟了不同强度台风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
结果显示,东南沿海地区的危险性较高,容易受到台风的袭击。
在模拟的台风中,风场呈现出明显的风眼和旋转结构,同时伴随着较大的雨量。
台风路径的不确定性也对危险性的评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轻钢结构风灾易损性研究轻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具有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东南沿海地区。
然而,在台风这样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轻钢结构易受到损坏。
本研究通过建立风灾易损性评估模型,对轻钢结构在台风中的损失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轻钢结构在台风中易出现局部破坏和整体失稳,特别是在高风速和长时间风荷载的作用下易发生倒塌。
盛夏杭州湾一次海风锋触发雷暴的数值模拟分析
溯到 世纪初 首先 !"
>834/- 2-& G,"178*71 #$'+
指出边界层辐合线是两种不同湿度和温度的气流
辐合线冷锋露点锋海风锋以及阵风锋等都是边
界层辐合线 R77-2- 7#23+#$$& 在对海风锋雷暴
的结构进行研究后指出海风锋可以触发多个复杂
&分析对流参数演变曲线的突变位置对雷暴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指示和预报意义
杭州湾南侧单纯的海风锋也可以触发雷暴的发生发展
.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风锋是海风向内陆推进过程中遇到较暖空气 团而形成的锋面 海风锋是产生中小尺度对流性天 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 G(8--712-& E2$$71#$$& P/K733!"". 它 的 形 成 与 局 地 地 形 的 热 力 动 力 作 用有关
自动站加密 站水文站
资 电
力站水文流域站等数据天气要素涵盖风向风速
温度降水量等 多普勒雷达监测产品采用宁波市
型号 @WA?FM%G合线合并加强为
有组织的雷暴 对佛罗里达地区 <281& 7#23+#$$.
的一次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海风锋与雷
暴出流近地面辐合线以及天气系统扰动等系统的
相互作用能触发成片雷暴的生成 >844B78717#23+
!"#"对达尔文岛附近的海风雷暴进行了数值模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气象局浙江 宁波 )#.'!+
联系人 !
H!B283#"+)&$'**# - '' +,/B
海风雷暴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海风雷暴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苏涛;苗峻峰;韩芙蓉【摘要】沿海地区经济相对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对天气和气候的依赖性强,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所造成的灾害也会更加严重;同时沿海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又与海风环流密切相关,因此沿海地区海风雷暴的研究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成为了气象学和大气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海风雷暴的观测和模拟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海风雷暴的结构和特征、发展演变过程、触发机制及其预报预警.最后对海风雷暴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待于研究或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利于今后更好的开展有关海风雷暴的工作,加深对其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预报预警水平.【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6(044)001【总页数】8页(P47-54)【关键词】海风锋;强对流天气;海风对流;海风降水;海风雷暴【作者】苏涛;苗峻峰;韩芙蓉【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局地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严重,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5]。
雷暴是在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产生的,常伴有雷电、大风和阵性降水,其作为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强对流天气,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6-9]。
雷暴的发展依赖于大气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常由近地面的中尺度系统触发[10],所以在常规天气图和传真图上没有明显的征兆,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也给雷暴天气的预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1-12]。
海风(Sea Breeze)是沿海地区重要的中尺度环流现象之一[13-16],是由海陆热力差异所引起的大气次级环流[17-20]。
海风锋(Sea Breeze Front)作为一种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与沿海地区雷暴的产生、组织和发展关系密切[21-22]。
多云天气下海南岛海风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多云天气下海南岛海风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韩芙蓉;苗峻峰;冯文【摘要】利用WRF-Noah耦合中尺度模式对海南岛2012年7月5日的多云海风个例进行三维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多云天气条件下复杂地形区域的海风环流结构及其演变特征.通过观测资料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WRF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出岛屿四周的海风演变特征.与少云海风日相似,多云海风日中全岛海风于12时开始形成,15时海风发展最为强盛,影响范围最广,18时全岛海风的辐合程度最强,海风辐合区是主要的潜在降水区域.对比山区与平坦地区的海风环流发现,山区海风环流强盛期为13-18时,而平坦地区海风环流强盛期为15-18时.复杂的山地对海风环流结构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一方面在山地地形动力阻挡和抬升作用下,海风环流变得更加清晰完整,间接延长了海风环流的维持时间;另一方面局地地形热力作用形成的谷风环流与海风几乎同时产生和消亡,两者汇合后,谷风的瞬间加强会引起海风锋锋消,瞬间减弱会引起海风锋锋生;两者同相叠加会使得海风环流结构更加完整.相比之下,平坦地区的海风受到的地形动力和热力作用小,海风水平分布比较规则,海风环流垂直结构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不同方向海风之间的相互作用.%In this study,to explore the strength and structure of sea breeze under cloudy conditions over Hainan Island,the 3D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a breeze on July 5,2012 was conducted by means of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model WRF,coupled with the Noah land-surface model.Hainan Island is a tropical island with oval topography.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sea breeze is high throughout the island,due to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unique topography.In addition,cloudy skies under weak stable weather conditions are conducive to the triggering ofsea breeze,according to previous researches regard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a breeze over Hainan Island.Therefore,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sea breeze circulation on July 5,2012,when the sea breeze observed was conspicuous,and there was a large number of clouds over the islan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ea 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al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a breeze can be reasonably simulated by WRF.The evolution of sea breeze under cloudy conditions resembles sea breeze under clear conditions.Formed at 12:00 BST throughout the whole island,sea breeze circulation was strong during the time range of 15:00-18:00 BST in flat areas,and strong during 13:00-18:00 BST in mountainous areas.A significant convergence line was finally observed on the island at 18:00 BST.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could be easily triggered under the convergence of sea breezes for the deep convective instability energy and abundant water vapor,i.e.the convergence zone of sea breezes is the main potential precipitation area.The complex terrain has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of sea breeze circulation.It determin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ow-level horizontal wind field,then aff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 breeze in all directions indirectly.The sea breeze circulation becomes clear,the sea breeze front is almost perpendicular to the ground and its strength enhances,then the sea breeze convection can last for a longer time,indirectly due to the blocking and lifting effect of the mountain.At the same time,the valley breeze circulation forms and disappears almost simultaneously along with the sea breeze.Therefore,thevalley breeze circulation interacts with the sea breeze circulation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mountain.On one hand,this can cause frontolysis of the sea breeze front when the valley breeze strengthens suddenly,otherwise it causes frontogenesis of the sea breeze when the valley breeze weakens.On the other hand,the circulation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and strengthened when the valley breeze overlaps with the seabreeze.However,in flat areas,the dynamic and thermal effects of the terrain are weak.The sea breeze pattern in flat areas is more regular than in mountain areas.Sea breezes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gather together,and some convective clouds merge in the convergence of seabreezes.Furthermore,the variation of sea breeze circula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with sea breezes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年(卷),期】2017(040)006【总页数】13页(P778-790)【关键词】热带岛屿;复杂地形;海风环流;云水混合比;海风对流【作者】韩芙蓉;苗峻峰;冯文【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金华市气象局,浙江金华3210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海南省气象台,海南海口570203【正文语种】中文海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中尺度现象之一(Miao et al.,2003,2009),在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普遍存在,对沿海(特别是沿海城市地区)天气、气候和空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都具有重要影响(陈训来等,2008;Zeng et al.,2012;汪雅等,2013;苗峻峰,2014;苏涛等,2016)。
海南岛海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
海南岛海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王语卉;苗峻峰;蔡亲波【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年(卷),期】2016(032)001【摘要】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2012年4月12日海南岛在无明显天气系统强迫下产生的一次典型的海风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目的在于揭示海南岛海风的三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通过与观测资料的比较可以看出,WRF模式能够较合理地模拟出此次海南岛海风的演变特征.海风环流开始时间较我国其他地区偏晚,午后开始形成,15-18时达强盛时期,夜间21时海风转为陆风环流.南北向的海风维持时间和强度明显大于东西向的海风环流,而东西部的海风环流开始时间、维持时间和强度都相差不大.午后辐合线主要分布在岛屿城市较密集的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地区,污染物不易扩散而导致灰霾等天气,这样的分布与岛屿形状及地形密切相关.在向岸型背景风作用下,岛屿南部海风环流向内陆传播了约80 km,远大于东西部;岛屿西南部五指山和鹦哥岭两座山岭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沿峡谷分布的西南气流.垂直方向:白天岛屿西南部山地对海风起到抬升、加强的作用,大地形结合向岸型背景风共同作用使得高空回流减弱;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的海风环流结构较完整,东部海风垂直伸展达1.8 km,而北部18时海风环流高度可达2.5 km.12时,海南海岸线附近的位温梯度大幅增大,从而激发了四面的海风;海风锋后是水汽储备的大值区,18时,岛屿山脉南侧(迎风坡)和岛屿中心东北部极易产生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总页数】16页(P109-124)【作者】王语卉;苗峻峰;蔡亲波【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海南省气象台海南海口570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35【相关文献】1.一次冷锋过境后的海风三维结构数值模拟 [J], 盛春岩;史茜;高守亭;郭俊建2.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 [J], 苏涛;苗峻峰;蔡亲波3.海南岛地形对局地海风环流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 [J], 杨秋彦;苗峻峰;王语卉4.多云天气下海南岛海风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J], 韩芙蓉;苗峻峰;冯文5.多云天气下海南岛地形对局地海风环流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 [J], 王凌梓; 苗峻峰; 管玉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风“海燕”过境海南岛数值模拟及暴雨成因诊断
台风“海燕”过境海南岛数值模拟及暴雨成因诊断徐红;程攀;王瑞丽【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6(034)003【摘要】A rainstorm process occurring in Hainan Island from 9 to 11 November 2013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1°×1°NCEP/NCAR reanalysis data,observed surface precipitation data and black -body temperature (TBB)data from FY-2E satellite.The typhoon Haiyan (2013)was simulated by WRF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 rainstorm process in Hainan Island was made by using WRF model outputs.Results show that the typhoon carried a lot of water vapor for rainstorm when it was passing Hainan Island.TBB gradient high values had a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torm intensity and fall-ing area.The topography of Hainan Isl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rainstorm process.The easterly wind fluctuated when it en-countered the central mountains,which caused mesoscale gravity wave and promoted the local convergence rising when the rainstorm started.When the typhoon was near Hainan Island,the wind direction shifted to south and the wind speed increased,the air lifted ow-ing to the effect of Hainan topography and th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generated in the lower layer which cooperated with the up-per level divergence system resulted in this strong precipitation.%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降水资料、FY-2E卫星相当黑体温度资料,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3年11月9—11日台风“海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期间海南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海南岛地形对局地海风降水强度和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海南岛地形对局地海风降水强度和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王莹;苗峻峰;苏涛【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18(37)1【摘要】利用高分辨率模式WRF对2013年5月31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海风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不同地形高度及裸土化的敏感性试验,探讨了地形对局地海风降水模拟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海风环流的不断发展,海风锋与降水落区几乎同相向内陆推进,降水落区主要分布在岛屿西部的黎母岭山前。
海南岛海风降水的强度及分布特征与当地四周低平、中间高耸的地形特点密不可分,地形在整个海风降水期间存在动力、热力作用的交替演变。
11:00(北京时,下同)-16:00,降水主要由岛屿单侧海风锋引起,由于海风所经之处地形坡度较低,地形对海风的影响以热力增强为主,地形高度越大,驱动海风发展的海陆感热通量差异越大,海风环流发展越旺盛,降水强度也越大。
17:00-21:00,降水主要由东南、西北向海风锋正向碰撞造成,随着海风不断向内陆传播,地形的动力阻挡作用越来越强,当地形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阻挡作用可以迅速削弱海风环流,使降水强度减小。
裸土化试验进一步表明,地形高度变化导致的以上影响依赖于下垫面的非均匀特征,地形和植被的共同作用可使地表能量的分配产生更大的差异,进而对局地降水产生较大的影响。
【总页数】16页(P207-222)【作者】王莹;苗峻峰;苏涛【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湖南省气象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2【相关文献】1.海南岛地形对局地海风环流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2.多云天气下海南岛海风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3.台风对深港局地风影响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4.多云天气下海南岛地形对局地海风环流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5.地形辐射效应参数化对海南岛海风环流结构和云水分布模拟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岛雷暴大风天气形势和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海南岛雷暴大风天气形势和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柯元惠;马明明;郑艳;冯文
【期刊名称】《暴雨灾害》
【年(卷),期】2022(41)1
【摘要】利用海南岛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和海口站探空资料,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4-2018年海南岛雷暴大风的强度、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1)海南岛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5-8月的午后到傍晚时段,最大阵风风速大部分在8级及以上。
(2)雷暴大风的环流形势可以分为三类,即西南热低压型、季风槽型和冷锋型,其中季风槽型根据槽线位置可以分为华南沿海槽型和南海低压槽型。
(3)西南热低压型雷暴大风的大气不稳定能量最大,上干下湿,垂直风切变较小;冷锋型的大气不稳定能量最小,上干下湿,垂直风切变最大;季风槽型的大气不稳定能量较大,整层较湿,垂直风切变最小。
(4)季风槽天气形势下发生雷暴大风时,较容易伴随短时强降水天气,西南热低压型的雷暴大风风力比其他类型更大。
【总页数】8页(P86-93)
【作者】柯元惠;马明明;郑艳;冯文
【作者单位】海南省气象台;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5.47
【相关文献】
1.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近3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天气形势概况
2.中国强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和环境参数分析
3.海南岛雷暴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4.2020年海南岛西北部首次雷暴过程的特征分析
5.湖北省不同类型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及环境参数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一次台风浪过程的数值模拟
南海北部一次台风浪过程的数值模拟孙瑞;侯一筠;李健;胡珀【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年(卷),期】2013(000)012【摘要】In this paper, the Holland model was used to parameterize the No.6 Typhoon Molave in 2009, then the model wind field and the background wind field (CCMP) were overlaped by a weight coefficient to construct the wind field in the north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en the typhoon was passing. The wind field was then interpolated and inputted to the SWAN model with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5′×5′and the temporal step of 1 h, to simulate the wave field in the north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en Molave was passing through. Subsequently, the Jason-2 satellite wave height data was utilized to verify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del results and the measured values. The model resul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hoon center and the maximum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center,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the typhoon and that of the wave field. At last,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wave field when the typhoon was passing was studi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wave energy with the wind factor and the wave factor.%采用Holland模型将2009年6号台风莫拉菲参数化,并通过一个权重系数将模型风场和背景风场叠加起来,构造了南海北部台风过境时的风场。
海南省及其近海风能资源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海南省及其近海风能资源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邢旭煌;朱蓉;翟盘茂;俞卫【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年(卷),期】2009(025)004【摘要】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象局开发的WEST(Wind Energy Simulation Toolkit)对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风能资源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高分辨率(1 km)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并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海南省沿海8个测风塔和18个现有台站测风资料的对比,表明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70 m高度上的年平均风速相对误差≤9%.另外,分别提取离8部测风塔最近的WEST网格点上的模拟值,利用丹麦的WAsP(Wind Atla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Program)估算8部测风塔所在位置的年平均风速,再分别与测风塔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到70 m高度上的相对误差同样≤9%.因此,采用WEST模拟的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高分辨率风能资源分布,可为海南省风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和风电场的微观选址提供科学依据.【总页数】6页(P421-426)【作者】邢旭煌;朱蓉;翟盘茂;俞卫【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海南省气候中心海南海口 570203;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北京 100081;加拿大环境部气象局数值预报实验室加拿大【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5.6.3【相关文献】1.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反演风场资料在中国近海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常蕊;朱蓉;周荣卫;叶冬;张晓伟2.山东高分辨率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董旭光;孟祥新;伯忠凯;邱粲;李娟3.山东高分辨率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董旭光;孟祥新;伯忠凯;邱粲;李娟;4.高分辨率中国近海风能资源数据库开发设计 [J], 兰志刚;岳磊;孙洋洲;吴勇虎;郭雪飞;于汀5.高分辨率中国近海风能资源数据库开发设计 [J], 兰志刚;岳磊;孙洋洲;吴勇虎;郭雪飞;于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9卷第1期2016年1月地 球 物 理 学 报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Vol.59,No.1Jan.,2016苏涛,苗峻峰,蔡亲波.2016.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地球物理学报,59(1):59-78,doi:10.6038/cjg20160106.Su T,Miao J F,Cai Q B.2016.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a breeze thunderstorm structure over the Hainan Island.ChineseJ.Geophys.(in Chinese),59(1):59-78,doi:10.6038/cjg20160106.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苏涛1,苗峻峰1*,蔡亲波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2海南省气象台,海口 570203摘要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WRF模式对2012年7月20日发生在海南地区的一次海风雷暴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了海南岛复杂地形下海风雷暴的结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北部向内陆传播的海风与南部受地形阻挡的海风相遇后会形成海风辐合带,辐合带能影响当地的散度和涡旋特征,为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和热力学条件.海南岛受热带海洋的影响较大,当地的水汽条件和对流潜势长期保持着有利于对流发展的状态,自由对流高度始终处于较低的位置,一旦海风辐合带来的抬升运动克服对流抑制到达自由对流高度后,对流就能自主地发展起来,所以单纯的海风辐合也常常能触发当地的强雷暴.雷暴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流参数存在明显的变化,其演变曲线的突变位置对雷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海南岛的海风雷暴过程与当地的复杂地形密切相关,地形的动力阻挡作用影响着低层海风的辐合以及对流的发展.关键词 复杂地形;海风雷暴;海风辐合线;强对流天气;高分辨率数值模拟doi:10.6038/cjg20160106中图分类号 P401收稿日期2015-04-13,2015-10-09收修定稿基金项目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1306009)资助.作者简介 苏涛,男,1992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强对流天气.E-mail:sutao175819@163.com*通讯作者 苗峻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尺度数值模拟.E-mail:miaoj@nuist.edu.cn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a breeze thunderstorm structure over the Hainan IslandSU Tao1,MIAO Jun-Feng1*,CAI Qin-Bo21 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210044,China2 Hai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Haikou570203,ChinaAbstract The land-sea breeze system is a wind pattern that is observed in coastal regions.It isgenerat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heat budgets of the land and sea surfaces.The role of the seabreeze circulation,including the sea breeze front,in triggering thunderstorm has long beenrecognized.The afternoon thunderstorms triggered by sea breeze can affe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a breeze and its change.In this paper,the thunderstorm caused by sea breeze is called sea breezethunderstorm.Surrounded by the sea,Hainan Island has strong sea breeze and rich water vapor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opical ocean.It has a high incidence of sea breeze thunderstorm,which istriggered by interaction of local circulations such as land-sea breeze and mountain-valley breeze.The WRF-ARW model(Version 3.6)coupled with the Noah land surface is used to simulatethe sea breeze thunderstorm over the Hainan Island during July 20,2012.The characteristics ofthunderstorm over complex terrain are analyzed with radar,satellite,sounding and surfaceobservations data.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understorm as well as its trigger mechanismare also discussed.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represent the mechanism of sea breeze thunderstorm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59卷 and improve the forecasting performance.As a typical sea breeze thunderstorm da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wind shift around theisland.The low-level sea breeze and land cover caused a unique water vapor distribution,whichprovided the conditions for local thunderstorm to produce precipitation.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layer emerg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island,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anddevelopment of the convective activity.While the cold air in the north of island broke theunstable layer,the convection occurrence became more difficult in this region.After the seabreeze formed along the coast,it penetrated inland and developed gradually.Because of thetopography forcing,northern and southern sea breezes met in the vicinity of Baoting station.Asa result,a significant sea breeze convergence zone has formed,affecting local divergence andcharacteristics of vortex.Under the favorable dynamical condition,the local thunderstormweather occurred.When sea breeze thunderstorm over Hainan is discussed,we should not onlyconcer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a breeze front,but also need to analyze the localdistribution of convective inhibition.The evolution of local energy and convective parameters canindicate the arise of sea breeze thunderstorm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The large convective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and small convective inhibition(CIN)have provided favorable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storm before it occurred.As the occurrence ofthunderstorm,the instability energy was released.The CAPE decayed rapidly and the CIN beganto rise.It was a symbol that thunderstorm system has entered into the decline stage.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 breeze and thunderstorm can bereasonably simulated by WRF model.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opical ocean,the water vapor,convective potential energy and the level of free convection keep long-lasting development state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convection.The convection would develop autonomously when theuplift produced by sea breeze convergence overcome the convective inhibition and reach freeconvection level,so the sea breeze convergence can often trigger thunderstorm in Hainan.Thesea breeze thunderstor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terrain,which affects the spatial and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low-level wind and convection convergence zone.This study isconducive to understand sea breeze thunderstorm over Hainan Island and the key factor toforecast it,but we still need further studies of more cases to support the relevant conclusion.Keywords Complex terrain;Sea breeze thunderstorm;Sea breeze convergence zone;Severeconvective weather;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1 引言雷暴是在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产生的,常伴有雷电、大风和阵性降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雷暴作为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强对流天气,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Kuhn et al.,1971;Rust and Doviak,1982;Dickersonet al.,1987;徐蓉等,2013).雷暴的发展依赖于大气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常由近地面中尺度系统触发(Moncrieff and Miller,1976;Colby,1984;Wang et al.,2013;汪雅等,2013;杨薇等,2014;苗峻峰,2014).海风(Sea Breeze,SB)是沿海地区重要的中尺度环流现象之一,是由海陆热力差异所引起的局地大气环流(曹德贵,1993;薛德强等,1995;Miao etal.,2003,2009;Miller et al.,2003;Crosman andHorel,2010).海风锋(Sea Breeze Front,SBF)作为一种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与沿海地区雷暴的产生、组织和发展关系密切(Carey and Rutledge,2000;Crook,2001;Fovell,2005;Azorin-Molinaet al.,2015).海风能提供抬升条件,诱发雷暴产生,同时雷暴的发展又能影响该地区的海风和海风锋(Chen et al.,2014).本文把这种由海风(锋)引06 1期苏涛等: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发的雷暴称之为海风雷暴(Sea Breeze Thunderstorm)(Pielke et al.,1991;May et al.,2002;Azorin-Molina et al.,2014).Pearce(1955)利用非线性方程计算了海陆风环流的变化,为海风环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随后,Estoque(1961)改进了Pearce的加热函数,模拟出了海风的锋面特征.早期的二维模式只能从侧面反映出海风雷暴的存在,不能模拟出完整的海风雷暴.Pielke(1974),Pielke和Mahrer(1978)引入实际海岸线和地形并改进地面加热部分,建立了首个比较完善的三维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佛罗里达地区的一次对流天气过程,并用观测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发现模式能大概地模拟出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对近地面风场和温度的模拟效果较好,这标志着海风雷暴数值模拟研究的真正开始.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模式的不断改进,气象学家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海风雷暴发生的热力和动力学条件、结构和特征、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触发机制.Keenan等(1994)在对海风雷暴的结构进行研究时发现,海风雷暴的垂直结构与内陆一般雷暴相似,海风锋可以触发多个复杂的雷暴单体,这些单体不断合并加强,最终沿着海风辐合线形成有组织的雷暴.Laird等(1995)对佛罗里达地区的一次雷暴事件进行了讨论,揭示出海风锋与天气系统扰动、近地面辐合线以及雷暴出流等系统的相互作用能导致成片雷暴的产生.Wissmeier等(2010)对达尔文岛附近的海风雷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风锋对地面有明显的增湿作用,同时还能提供辐合上升运动,在雷暴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胚胎和组织对流的作用.由于资料和技术的限制,国内外海风雷暴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佛罗里达、澳大利亚和以天津为代表的渤海湾地区(Cooper et al.,1982;Keenan et al.,1989;Goler et al.,2006;易笑园等,2012,2014;Liang and Wang,2015).海南岛四面环海,受海洋的影响大,海陆风强盛(朱乾根等,1983).当地大气中含有丰富的水汽,在山谷风、海陆风等局地环流的作用下,对流天气发生频繁,是我国著名的雷暴高发区,几乎全年都有可能产生海风雷暴(辛吉武等,2008).海南岛地处热带,太阳辐射强,植被覆盖面积大,海岸线和地形相对复杂,使得当地的海风雷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海风雷暴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很少涉及海南这样的孤立岛屿,科学家们重点探讨了海风(锋)触发沿海雷暴的机制以及海风雷暴的基本结构,并对此形成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海风(锋)提供的抬升运动相对较弱,通常需要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才能触发雷暴(王彦等,2014;刘彬贤等,2015),从整个岛屿的角度讨论多条单纯海风(锋)相互作用触发雷暴的工作相对较少;并且海风雷暴的发生区域多为沿海平坦地区,复杂地形下海风雷暴的研究并不多;另外大部分数值模拟所使用的是理想化模式,而且模式的分辨率比较低,无法捕捉到完全物理过程和真实下垫面情况下海风雷暴的精细结构.本文利用高分辨率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海南岛的一次海风雷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复杂地形下海风雷暴的结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触发机制,以利于更好地了解海风诱发雷暴的机理,提高其预报预警水平.2 资料介绍和个例选取本文所选用的资料主要包括气象台站温、压、湿、风等常规观测数据和当地雷达数据,NCEP-FNL提供的1°×1°逐6h全球分析场资料,自动站与CMORPH(The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Method)融合的1°×1°逐时降水资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风云卫星遥感资料,欧洲中心(European Centre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Interim资料,NOAA/ESRL(National Oceanic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Earth System ResearchLaboratory)提供的探空资料.2012年7月20日下午,海南岛南北两侧的海风在向内陆传播的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了局地强雷暴天气.整个雷暴过程从15∶00BST(北京时,下同)左右开始,到18∶00趋于结束,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从当天的天气形势可以看出(图略),500hPa西风槽位于贝加尔湖至内蒙古一带,华南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控制,海南处于副高的底后部;850hPa海南周围的等值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较小,背景风场相对较弱,没有明显的天气系统.此次雷暴过程的降水落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保亭和五指山等地,局地性较强,同时岛屿的东北部也存在着对流活动,并在定安附近形成了小雨量级的降水(图1a).地面观测数据显示,在此次雷暴过程中保亭站的降水量最大,单站小时降水量达到了61mm.在该站的温度-对数压力图上(图1b),当地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达到了2523J·kg-1,而对流抑制能量16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59卷 (Convective Inhibition,CIN)很小,有利于强对流和雷暴的形成,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PW)大于5cm,降水条件相对较好.相当黑体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能反映出降水和对流活动的分布情况,其量值大小与降水强度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亮温越低表示对流越活跃(刘韻蕊和张熠,2011;卓鸿等,2012).从云顶亮温的演变(图2)可以看出,下午15∶00左右海南南部和东北图1 (a)2012年7月20日自动站与CMORPH融合资料的24h累积降水(单位:mm);(b)2012年7月20日14∶00保亭站的T-lnP图Fig.1 (a)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unit:mm)on 20July 2012from the automatic station and CMORPH data,(b)the T-lnPdiagram in Baoting at 14∶00BST(Beijing Standard Time,the same below)图2 2012年7月20日的相当黑体亮温(单位:℃)(a)15∶00;(b)16∶00;(c)17∶00;(d)18∶00.Fig.2 Observed of TBB(unit:℃)(a)15∶00;(b)16∶00;(c)17∶00;(d)18∶00.26 1期苏涛等: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部有对流活动形成,对应着保亭、五指山和定安降水过程的开始,16∶00—17∶00对流活动的范围迅速扩大,强度明显增强,之后系统逐渐减弱消散,雷暴过程趋于结束.此次海风雷暴发生在较为稳定的环流形势中,具有突发性特征,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是一次典型的雷暴单体事件,其发生发展与低层的海风环流有关.本文选取此次海风雷暴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观测诊断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海风与雷暴之间的关系.3 模式定制本文采用中尺度模式WRF-ARW V3.6(Skamarocket al.,2008)对此次海风雷暴的演变过程和三维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WRF-ARW模式是新一代可压缩的非静力平衡模式,正广泛应用于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模拟,对海风雷暴有一定的模拟能力(Wissmeier etal.,2010).此次模拟的起始时间为2012年7月19日02∶00BST,积分46h,前22h为模式调整(spin-up)时间.试验所选用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如表1所示,其中D3和D4区域因为水平格距小于5km,所以并未使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Wang et al.,2015).模式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由NCEP-FNL 1°×1°的再分析资料提供,模拟采用双向反馈的四重嵌套方案(图3a),模式的最外层区域覆盖了亚洲大部分地区,包含了各个尺度的背景强迫信息;模式最里层嵌套区图3 模拟区域示意图(a)模式嵌套区域;(b)D4区域的地形(单位:m);(c)D4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Fig.3 Modeling domain settings of the simulation(a)Coverage of model domains 1,2,3and 4(denoted by D1,D2,D3,and D4,respectively);(b)Model terrain(unit:m)in D4;(c)Land use category in D4.36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59卷 表1 模式重要物理参数化方案的设置Table 1 Setting of the important simulation experiments物理过程选用的参数化方案短波辐射Dudhia方案(Dudhia,1989)长波辐射RRTM方案(Mlawer et al.,1997)微物理学Lin et al.方案(Lin et al.,1983)积云参数化(仅D1、D2)Kain-Fritsch方案(Kain,2004)边界层YSU方案(Hong et al.,2006)陆面过程Noah方案(Chen and Dudhia,2001)域为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陆地和海洋的比例约为1∶1,有利于海风的充分激发.模式嵌套区域的水平分辨率分别为27、9、3、1km;垂直方向为不等间距的35个σ层,模式层顶气压为100hPa.模式采用了WRF(V3.6)中新的地理数据和NCEP的MODIS_30s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出海南岛的地形和土地利用情况.海南岛地势复杂,西南部山地高耸,以五指山、雅加大岭和鹦哥岭三大山脉为核心,向外逐级递减,构成了典型的环形层状地貌(图3b),是研究复杂地形下海风雷暴的理想区域.海南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田(黄色)和森林(绿色)为主,城市(红色)多分布在以海口和三亚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图3c).4 模拟与观测的比较本文利用台站提供的实际观测资料,选取琼海、陵水、东方、海口四个站点,分别代表海南岛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将各站点实际观测的近地面风场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检验此次过程的模拟效果,同时了解当天海南岛的风场特征和海陆风的具体表现.在亚洲夏季风的影响下,海南岛月平均(2012年7月)近地面风场主要表现为偏南风,风向在白天出现了较小的扰动,但在总体上基本保持稳定(图4).雷暴发生当天风向的日变化与平均后的演变相差较大,岛屿的东部、南部和北部都存在明显的风向转变,由夜间的离岸风变为白天的向岸风,转向的角度接近于180°;风速在白天有着显著的增加,与平均场的变化基本一致,但午后最大风速要略大于平均的最大风速,表现出了典型的海风特征.由于偏西背景风的存在,岛屿西部东方站的风向变化较小,一直维持着海洋吹向陆地的偏西风.各站风速的日变化曲线比较相似,随着海风的发展,风速逐渐变大,最大风速都出现在午后,说明白天海风的强度大于夜间陆风,在偏西背景风的影响下,海风在各站的表现有所不同,西部东方站风速偏大,东部琼海站风速偏小.岛屿东西两侧的海陆风特征与偏西背景风密切相关,琼海站海风的开始时间相对较晚,直到午后才逐渐形成海风,东方站全天都表现为向岸风,在背景风的阻挡下夜间陆风难以形成;而岛屿南北两侧受背景风的影响较小,海风都在上午爆发,持续到傍晚结束,但是南北两侧的海风也存在差异,在岛屿南部复杂地形的作用下,陵水站海风的开始时间迟于北部海口站,该站风向风速波动频繁,演变过程没有海口站规律.通过观测和模拟的对比可以发现,两者的日变化曲线接近,说明模式对近地面风场有着较好的模拟能力,反映出了海风的主要特征.从海口站风廓线的对比(图5a)来看,模拟风速、风向随高度的变化与观测结果较为吻合,变化趋势和转折点基本一致,说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雷暴发生当天大气的垂直结构.图5b是7月20日15∶00—18∶00累计降水量的对比,从图中可知,本次海风雷暴过程的局地性比较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保亭、五指山附近,保亭的降水达到了暴雨量级,模拟的降水区域和降水强度与观测结果基本相同.模拟的最大降水不是正好出现在保亭站,而是在其南侧,这可能是由于观测站的分布不够密集,造成了观测的最大降水出现在保亭的假象,使得观测和模拟的降水落区出现了小的偏差.从雷达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图6)可以看出,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雷暴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模拟的雷达反射率强度与观测值相差不大,对流中心的强度大致保持在50dBZ以上.总的来说,此次海风雷暴过程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好,能基本反映出雷暴单体的相关信息.5 模拟结果分析5.1 水汽条件和假相当位温特征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在其发生发展期间会产生强烈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的各种气象要素发生变化(陈洪滨和朱彦良,2012).随着海风雷暴的逐渐移近,保亭站的气象要素表现为气压涌升、气温骤降、风速增大(图略),这种气象要素的明显变化对雷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能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先兆特征.海南岛四面环海,在热带海洋的影响下,常年都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图7b),这使得海南当地的对流以湿对流为主,雷暴过程常伴有降水产生.在此次46 1期苏涛等: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图4 2012年7月20日模拟、观测以及月平均风向(左侧,单位:°)、风速(右侧,单位:m·s-1)的比较(a)琼海站;(b)陵水站;(c)海口站;(d)东方站.Fig.4 Observed,simulated and averaged wind direction(left panels,unit:°)andwind speed(right panels,unit:m s-1)on 20July 2012(a)Qionghai;(b)Lingshui;(c)Haikou;(d)Dongfang.56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59卷图5 (a)2012年7月20日08:00海口站模拟与观测风速(WS,单位:m s-1)、风向(WD,单位:°)的比较;(b)2012年7月20日15∶00—18∶00模拟(阴影)和观测(数值)累计降水量(单位:mm)的比较Fig.5 Comparisons of(a)wind speed(WS,unit:m·s-1)and wind direction(WD,unit:°)profilebetween simulation and observation in Haikou at 08∶00BST on 20July 2012,(b)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unit:mm)between 15∶00and 18:00BST on 20July 2012from simulation(shaded)and observation(numbers)图6 2012年7月20日16:00反射率的比较(a)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单位:dBZ);(b)模拟的反射率(单位:dBZ).Fig.6 Comparisons between simulation and observation at 16:00BST on 20July 2012(a)Reflectivity(unit:dBZ)from radar observation;(b)Reflectivity(unit:dBZ)from simulation.雷暴发生之前,保亭、五指山等南部山区的相对湿度达到了90%以上(图7a),为这次雷暴过程在该地区的降水提供了条件.海南岛低层海风相互作用形成了一条海风辐合带(图中用黑色粗线标记),在该辐合带的影响下,岛屿东南沿海存在一条水汽高值带与之相对应.而南部山区充沛的水汽可能与植被覆盖有关,植被的蒸腾作用能使局地的水汽含量增加,同时森林中风速小、气温低,有利于水汽的保持(Kelliher et al.,1997).五指山、鹦哥岭等山区的下垫面以常绿林为主(图3b),森林覆盖率接近100%,因此该地区的水汽含量比较高,同时相对湿度的气候场也表现出了森林覆盖区的水汽含量大于其他下垫面区域的特征(图7b).热带地区水汽源汇和动力输送是约束水汽循环、影响水汽分布的有效机制(平凡和罗哲贤,2007),考虑到此次雷暴主要是由海南岛南北两侧经向海风相互碰撞造成的,为了讨论在海风输送作用和地形动力阻挡下当地水汽条件的变化,本文经雷66 1期苏涛等: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图7 (a)2012年7月20日15∶00的10m风场(单位m·s-1)和2m相对湿度场(单位:%);(图中黑色粗线所标记的位置为海风辐合带)(b)海南岛近30年7月份平均的2m相对湿度场(单位:%)Fig.7 (a)Simulated 10mwind(vector,unit:m·s-1)and 2mrelative humidity(shaded,unit:%)at 15∶00BST on20July 2012,(b)the 2mrelative humidity(unit:%)for July during 1985—2014(the location marked by thick blackline represent sea breeze convergence zone)暴中心(18.65°N,109.7°E)作一条经向剖面(图3b中AB线),讨论海风向内陆推进过程中物理量的垂直分布情况.图8给出了该剖面图上水汽混合比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09∶00混合比的等值线相对平稳,陆地上的水汽低于两侧的海洋,等值线呈现两侧高中间低的“V”字型,这是因为海洋下垫面的含水量比陆地高得多,从而影响了低层的湿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侧的海风开始向内陆输送水汽,使得内陆的水汽含量逐渐增加,并产生了波动,同时随着太阳辐射能量在地面的积聚,下垫面的蒸发作用迅速增强,湍流、对流等垂直运动越发活跃,更易将低层的水汽输送到高层,“V”字型逐渐变成了“A”字型,表示陆地上空的湿度高于海洋.保亭、五指山等强降水区的混合比在15∶00达到最高,近地面超过了20g·kg-1,为该地区的降水提供了条件,这与图7中显示的结果是一致的.假相当位温θse是体现温度、气压、湿度等综合特征的物理量,它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着较好的指示意义(郑永光等,2007).由于海南岛的最高地形在1.8km左右,常规意义上的850hPa高度层上存在被地形覆盖的虚假信息.为了便于分析,本文选择在2.0km(约800hPa)高度层上讨论相关物理量的变化.从2km高度上θse的分布(图9a)可以看出,海南岛南部山区和东部沿海为θse的高值区,最大值在360K以上,对应着高能暖湿气流区,暖湿气流的存在能有效地加强当地的对流不稳定(刘建勇等,2012),造成了南部保亭、五指山以及东北部定安等地的对流活动.假相当位温随高度的变化是引起对流性不稳定局地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韩丁等,2013),在图9b中,假相当位温呈现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总体趋势,在热带海洋的影响下,海南岛南北两侧及其邻近海域低层的假相当位温都超过了360K,但海洋上θse高值区的厚度明显小于陆地的,其344K等值线处于2km以下,而在陆地上却接近3km.海南岛南部的θse随高度增加严格减小,低层等值线比较密集,垂直递减率大,表示该地区低层受暖湿气流控制,高层为较为干冷的气流,属于对流不稳定性层结,一旦有合适的扰动就能触发对流上升运动;而在海南岛北部19.7°N附近,1km以下的θse等值线呈钩状,表示有冷空气侵入到近地面层,干冷与暖湿空气在此处交汇,下暖上冷的不稳定层结遭到破坏,使得海南岛北部对流活动的形成变得相对困难.5.2 水平结构特征海风雷暴发生当天,海南岛背景风场较弱,没有明显的天气系统,海-陆间的局地环流比较清楚,容易被识别和捕捉.从风场随时间的演变(图10)可以看出,20日上午海南受偏西背景风控制(图10a),气流受到山区的阻挡,出现绕流和爬坡.爬坡的气流到达山区时不再呈现规则的西南风,而是表现为比较混乱的风场;绕流的部分在海南东北部形成偏西、西北气流.岛屿的北侧海域存在较弱的偏北风,可能是受到了南亚大陆残余陆风的影响.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海陆热力差异逐渐增加,海风开始在沿海地区形成(图10b),东部沿海出现了海风的辐合,随后海风进一步增强发展并不断地向内陆推进.15∶00—76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59卷图8 2012年7月20日沿图3b中AB线水汽混合比(单位:g·kg-1)的垂直剖面图(a)09∶00;(b)12∶00;(c)15∶00;(d)18∶00.横坐标上的蓝色区域代表海洋,灰色区域代表陆地;白色区域是被地形覆盖的部分.Fig.8 Vertical cross section along line AB in Fig.3bof simulated water vapor mixing ratio(unit:g kg-1)on 20July 2012(a)09∶00;(b)12∶00;(c)15∶00;(d)18∶00.The ocean and land are outlined respectively in red and grey along the x-axis,the white part represent the area covered with terrain.图9 2012年7月20日15∶00的(a)2km高度假相当位温水平分布(单位:K);(b)沿图3b中AB线的垂直剖面(单位:K)Fig.9 Simulated(a)pseudo-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unit:K)at 2km,(b)vertical cross section along line AB in Fig.3bat 15:00BST on 20July 2012(unit:K)18∶00海风发展到最为强盛的阶段(图10c和图10d),在海南岛的东部沿海到南部山区一带,形成了明显的辐合系统,分别对应着保亭、五指山以及定安的对流活动和降水(图1a).海南岛海风的这种分布规律、发展过程和持续时间与之前张振州等人(2014)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当地的海风辐合线通常由向内陆传播的北部海风与受地形阻挡的南部海风相遇形成,同时在热带海洋的影响下,当地海风消散得比较晚,持续时间较长,直到傍晚仍然保持活跃.86 1期苏涛等: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图10 2012年7月20日的10m风场(单位:m·s-1)(a)09∶00;(b)12∶00;(c)15∶00;(d)18∶00.图中阴影表示地形高度(单位:m)Fig.10 Simulated 10mwind(vector,unit:m·s-1)on 20July 2012and terrain height(shaded,unit:m)(a)09∶00;(b)12∶00;(c)15∶00;(d)18∶00沿海复杂地形是影响海陆风和海风雷暴的重要因子之一(Sow et al.,2011).海南岛地势复杂,表现为典型的环形层状地貌,是研究复杂地形下海风雷暴的理想区域.从10m风场和地形的剖面图(图11)可以看出,早上07∶00左右岛屿北部沿海已经开始有海风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南传播,传播的过程中海风得到发展,风向发生调整,风速逐渐增大.南部海风的形成相对较晚(11∶00左右),但是海风形成初期风速就比较强,接近4m·s-1,这可能是由于岛屿南部地形复杂,较弱的海风难以维持和传播;只有当海陆温差足够大,海风比较强时,它才能克服山地的阻挡,逐渐向内陆传播.南北两支海风向内陆传播的距离明显不同,北部地势相对平坦,有利于海风的侵入,海风向内陆传播的距离长,同时海风在向内陆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海风抵达鹦哥岭山脉(19.3°N)时,偏北风速已经达到6m·s-1,使得海风能越过山脉继续向南传播,海风越山后强度有所减弱,风速变成了4m·s-1;而南部海风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地形的阻挡,向北传播的距离相对较短,未能形成明显的越山气流.15∶00左右南北两支海风在山脉南侧的保亭(18.65°N,109.7°E)附近相遇,并造成了当地的雷暴天气和强降水活动.气象雷达可以扫描对流系统的三维层面,展现其平面影像和垂直状况,能直接反映出雷暴的结构和强度,同时雷达反射率与降水强度之间也存在着指数关系(Uijlenhoet,2001).图12表示雷暴发生期间雷达反射率的演变,从中可以看出,雷暴形成阶段(图12a),雷达反射率的分布比较散乱,强度较弱,最大反射率在40dBZ左右,这种大范围的零散对流主要是由午后辐射增暖所造成的.雷暴成熟阶段(图12b),保亭及其西侧逐渐发展形成了两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强回波带,图6a中观测的雷达回波以及图5b中模拟的降水也呈现出了类似的带状分布,表明除了保亭有雷暴发生之外,其西南侧也存在96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59卷图11 2012年7月20日沿图3b中AB线的10m风场(矢量箭头,单位:m·s-1)时间-经向剖面图(图中虚线包围的部分表示北部海风,实线包围的表示南部海风);图形右侧是对应的地形剖面(横坐标为地形高度,单位:m)Fig.11 The time-meridional cross section along line AB in Fig.3bof simulated 10mwind(unit:m·s-1)on20July 2012(the area surrounded by dashed and solid line represent northern and southern sea breeze,respectively)and the right panel show the terrain图12 2012年7月20日的模拟反射率(阴影,单位:dBZ)(a)15∶00;(b)16∶00;(c)17∶00;(d)18∶00.Fig.12 Simulated reflectivity(shaded,unit:dBZ)on 20July 2012(a)15∶00;(b)16∶00;(c)17∶00;(d)18∶00.07 1期苏涛等: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弱的雷暴单体,但是由于当地没有观测站记录,所以在实况上未能发现该地区的雷暴活动和降水,这也表明常规观测不易捕捉到完整的雷暴信息.17∶00—18∶00太阳辐射的变化导致了海风强度的减弱,从而无法为对流提供足够的抬升条件,雷暴开始进入消散阶段,整个雷暴过程趋于结束(图12c和图12d).海风辐合带不仅能够影响低层环流场和水汽的分布,还能改变当地的散度和涡旋特征,为对流的发展提供动力学条件.图13a是雷暴发展旺盛时期(16∶00)海南岛2km高度散度场和降水量的叠加,图中的散度低值区与风场上的辐合带相对应.虽然海风辐合带附近存在有利的水汽条件和上升运动,但此次雷暴过程主要发生在辐合带南端的保亭站附近,东部沿海辐合区并未形成明显的降水.雷暴的发生发展需要充沛的水汽、较强的抬升运动以及不稳定层结等条件,所以东部沿海辐合线上没有形成强对流可能是受到了当地层结状况和不稳定能量的限制,该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讨论.垂直螺旋度(VerticalHelicity)是垂直速度与涡度垂直分量的乘积,是描述环境风场气流旋转程度和运动强弱的动力参数,可以有效地表征潜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准确地反映强对流系统的动力场结构(Lilly,1986;Molinariand Vollaro,2008;冉令坤和楚艳丽,2009).从垂直螺旋度的分布(图13b)可以看出,雷暴发生期间保亭、五指山等地的低层存在一个等值线高值区,与该时刻的雷达反射率以及降水的分布一致,表明该区域有较强的涡旋和垂直运动.此次雷暴与低层海风所形成的辐合带密切相关,辐合带南端的动力学条件有利于雷暴的发展,海风辐合能引发低层的涡旋和垂直运动,触发局地强对流活动.5.3 垂直结构特征上述水平风场和环流场的分布揭示出雷暴的发生发展与低层的海风辐合密切相关.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低层海风增强垂直运动从而诱发雷暴产生的具体过程,本节对海风雷暴的垂直结构进行了讨论.首先从风场的垂直分布(图14a)可以看出,海南岛低层表现为南北海风的辐合,岛屿北部的海风相对强盛,低层的偏北风达到了6m·s-1以上,海风的厚度接近2km;岛屿南部的海风相对较弱,风速不大,海风厚度不到1km,但其海风环流结构比较完整,18.7°N附近表现出了海风头部(Sea BreezeHead,SBH)的特征,而且在1km高度上存在明显的海风回流,这可能与地形和高空风有关,南部的陡峭地形,阻挡了海风的推进,强迫气流抬升从而形成了高空回流;同时高空的气流也有利于海风回流的形成.向南传播的北部海风克服地形阻挡与南部较为浅薄的海风在保亭(18.65°N,109.7°E)附近相遇,并与海风回流和越山气流相互作用,造成了该地区的垂直运动,但其表现得并不是特别的强盛,中心垂直风速约为2.0m·s-1.地形的阻挡减弱了海风的强度,导致其辐合产生的强垂直运动主要集中在2~3km以下,未能伸展得太高.低层上升运动对应着强的正螺旋度中心,但是由于受到垂直运动延伸高度的限制,高层只显示出弱的螺旋度负值区,并未形成强的负值中心.图14b给出的是保亭站垂直速度和雨水混合比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等值线所表示的垂直速度与阴影区所表示的雨水混合比之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雷暴发生期间存在较强的垂直图13 2012年7月20日16∶00的(a)2km高度水平散度场(等值线,单位:10-4 S-1)和小时降水量(阴影,单位:mm);(b)2km高度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单位:10-6 m·s-2)和模拟的2D反射率(阴影,单位:dBZ)Fig.13 Simulated(a)divergence at 2km(contour,unit:10-4 S-1)and precipitation(shaded,unit:mm),(b)vertical helicity at 2km(contour,unit:10-6 m·s-2)and 2Dreflectivity(shaded,unit:dBZ)at 16:00BST on 20July 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