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鱼野生群体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草鱼凝集素分子的基因克隆与进化分析
米亚双 程传波 河南师范大学草鱼凝集素分子的基因克隆与进化分析分子质量为29868.1,等电点为5.03,46 ̄68aa为跨膜区,125 ̄256aa为CRD。
氨基酸序列上的第125、136、153、232、247、255位置上含有6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三角内),并且该凝集素只有一个CRD(下划线部分)。
氨基酸序列还含有一个结合甘露糖的糖识别结合位点即EPN基序(椭圆内)和一个作为C型凝集素重要标志的WIGL序列(矩形内)。
草鱼凝集素的系统进化分析。
用生物信息学MEGA4.0以邻接法(NJ法)构建草鱼,斑马鱼,鲫鱼,雀鳝,原鸡,家鼠,牛,人等C型凝集素蛋白的系统进化树。
从图2可以看出系统进化树分为三大支,草鱼同斑马鱼,鲫鱼,雀鳝,白斑狗鱼,虹鳟,大西洋鲑进化关系较近,处于一支,说明C型凝集素在进化过程中,草鱼同硬骨鱼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斑马鱼的关系最近。
草鱼凝集素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用DNAMAN对所选物种凝集素的CRD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草鱼凝集素CRD与斑马鱼凝集素CRD的相似度达到90%,同鲫鱼、雀鳝、大西洋鲑和虹鳟的相似度分别达到83%、63%、53%和51%。
序列比对结果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淡水鱼,其产量以及产值居于鱼类养殖业的前列。
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糖结合专一性,并与之非共价可逆结合的非酶、非免疫来源的蛋白质,其中把活性依赖于Ca2+者称为C型凝集素。
C型凝集素都具有一个或多个糖结构识别域(Carbohydrate-recognition domain,CRD)。
鱼类中所存在的天然凝集素分子在其非特异性免疫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鱼类抵御异己物质入侵的一道防线。
材料与方法材料。
在超市购买健康的草鱼,体长大约为30cm,体重为1.47kg。
方法。
(1)草鱼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从草鱼组织中提取草鱼RNA,并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草鱼凝集素基因。
采用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
以草鱼的cDNA为模板,根据已设计好的引物,运用PCR技术获得草鱼凝集素基因。
用线粒体D-loop和Cyt b基因序列分析拉氏(鲮)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
用线粒体D-loop和Cyt b基因序列分析拉氏(鲮)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杨培民;胡宗云;金广海;刘义新;王雷;骆小年【摘要】用线粒体DNA的D-loop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延吉、敦化和辽宁法台3个区域的29尾拉氏鱼岁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y的遗传多样性.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783~785bp D-loop和818bpCyt b的同源序列.两者多态性遗传参数统计显示,29尾个体分别存在47(D-loop)和89(Cyt b)个变异位点,分别检测出15 (D-loop)和1l(Cyt b)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Hd)分别为0.8966 (D-loop)和0.8990(Cyt b),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x)分别为0.0246(D-loop)和0.0498 (Cyt b),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19.2857(D-loop)和40.7365(Cytb).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79.02%(D-loop)和81.69%(Cyt b)变异来自群体间,20.98%(D-loop)和18.31%(Cyt b)来自群体内.单倍型呈明显的地理差异,分成2个分支,一个以延吉群体为主,一个以法台群体为主.拉氏(鲮)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该结果可为拉氏(鲮)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fat minnow 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y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sequences analysis of mtDNA (D-loop and Cyt b) in 29 individuals from 3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including Dunhua (n=8),Yanji (n=9) and Fatai (n=12).Using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783~785 bp of D-loop,which had polymorphic site number of 47,haplotype number of 15,haplotype diversity of 0.8966,nucleotide diversity of 0.0246,and average nucleotide difference of 19.2857,and 818 bp of Cyt b sequences,which had polymorphic site number of was 89,haplotype number of of 11,haplotypediversity of 0.8990,nucleotide diversity of 0.0498,and average nucleotide difference of 40.7365,were obtained.AMOVA revealed there was higher percentage variation of 79.02% among-population than that of 20.98%within-population in D-loop sequences.Similarly,the variation percentage of 81.69% was observed among-population,higher than that of 18.31%within-population in Cyt b sequences.The haplotype distribu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geographical differentiation,with two main branches of haplotypes,one from Yanjin population,and the other from Fatai population.There were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populations of fat minnow.The findings may be very useful to protect this species stock.【期刊名称】《水产学杂志》【年(卷),期】2017(030)004【总页数】7页(P7-12,27)【关键词】拉氏(鲮);D-loop;Cytb;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作者】杨培民;胡宗云;金广海;刘义新;王雷;骆小年【作者单位】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辽宁辽阳111000;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辽宁辽阳111000;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辽宁辽阳111000;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辽宁辽阳111000;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辽宁辽阳111000;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辽宁辽阳11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拉氏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y亦称洛氏或长尾,隶属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属Phoxin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中及西南地区的小型河流型鱼类[1]。
利用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分析黑龙江上游北极茴鱼群体遗传结构
利用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分析黑龙江上游北极茴鱼群体遗传结构马波;范兆廷【期刊名称】《水产学杂志》【年(卷),期】2013(000)006【摘要】分布在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和额木尔河等水域的北极茴鱼一新纪录种Thymallus sp,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狭小,群体资源面临濒危。
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分析了黑龙江上游的北极茴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共获得了1104bp核苷酸全序列,与分布于勒拿河的该种茴鱼群体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在23尾个体中共检测到3个单倍型(Hap1、Hap2,及Hap3),其中Hap3为黑龙江和勒拿河共享;利用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和网络图显示,黑龙江群体可能起源于勒拿河。
黑龙江上游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530)和核苷酸多样性(0.00053)远低于同域分布的其它种茴鱼;黑龙江群体与勒拿河群体的Fst为38.56%(P<0.05),已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
%Thymallus sp. as a new recorded species of Arctic grayling found in Huma River, Emur River and other branches of the up-per Heilongjiang River is characterized by less number and small ranges and endangered population. The whole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sequence was amplified in Thymallus sp. collected in the upper Heilongjiang River by PCR technique, and 1104bp nucleotide sequence was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is species collected in Lena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3 haplotypes (Hap1, Hap2, and Hap3) in 23 individuals, haplotype (Hap3) being sharedby Heilongjiang River and Lena River populations. The NJ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build by haploid types and notwork revealed that Heilongjiang River was originated from Lena River populations. The low genetic diversity was observed in the populations in upper Heilongjiang River, with Haplotype diversity index of 0.530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of 0.00053,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kinds of Thymallus in the same area. The Fst of 38.56%was found in the population in Heilongjiang River and Lena River(P<0.05)with a certain differentiation.【总页数】6页(P7-12)【作者】马波;范兆廷【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7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1;S917【相关文献】1.基于线粒体D-loop区分析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五个淡水湖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J], 刘朋朋;钟立强;潘建林;陈校辉;陈友明;王明华;杨家新2.用线粒体D-loop和Cyt b基因序列分析拉氏(鲮)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 [J], 杨培民;胡宗云;金广海;刘义新;王雷;骆小年3.黑龙江上游3种茴鱼分类地位的线粒体D-loop序列变异分析 [J], 马波;孙家贤;姜作发4.线粒体DNA序列变异显示鸭绿江茴鱼为黑龙江茴鱼同物异名 [J], 马波;霍堂斌;姜作发5.基于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的内蒙古大鳍鼓鳔鳅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J], 杨艳平;杨丽文;乌兰;缪丽梅;罗旭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据mtDNAD_loop序列分析东海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
28海洋科学/ 2010年 / 第34卷 / 第2期根据mtDNA D-loop 序列分析东海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彭士明1, 施兆鸿1, 陈 超2, 侯俊利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71)摘要:根据线粒体D-loop 序列对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 )群体(n =24)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PCR 技术对线粒体D-loop 序列进行扩增, 获得大小约为500 bp 的扩增产物。
PCR 产物经纯化并进行序列测定后, 得到了357 bp 的核苷酸片段。
在24个个体中, 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 其中8个转换位点, 5个颠换位点, 1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
运用MEGA 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 并根据其遗传距离构建了UPGMA 和NJ 系统树。
DNASP 软件计算出的单倍型多样性(h )、核苷酸多样性(π)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 )分别为0.89、0.007与2.57。
此外, 岐点分布及中性检验显示, 东海银鲳群体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
研究结果表明, 线粒体D-loop 基因可用于银鲳群体内及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关键词:银鲳(Pampus argenteus ); 东海; 线粒体DNA; D-loop 序列中图分类号:S9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96(2010)02-0028-05银鲳(Pampus argenteus )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 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广泛分布于东海、东南亚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 [1,2]。
近年来, 由于过度捕捞其全球捕捞产量已显著降低[3]。
中国鲳属鱼类资源的状况也并不容乐观, 从最新的调查和日常监测结果来看, 鲳鱼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过度捕捞不仅严重影响了捕捞种类的群体数量, 而且改变了鲳鱼的群体组成结构[4]。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D-Loop区序列的7个鲤群体遗传差异分析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D-Loop区序列的7个鲤群体遗传差异分析作者:邹辉韦玲静黄杰甘宝江莫洁琳杨著山滕忠作刘康叶香尘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目的】从分子水平探究不同鲤群体的遗传进化差异,明确金边鲤线粒体基因的遗传进化多样性,为深入开展其遗传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分析金边鲤、晒江鲤、太湖鲤、福瑞鲤、建鲤、兴国红鲤和黑龙江野鲤等7个鲤群体的线粒体CO I基因和D-Loop区序列,通过MegAlign 7.0和DnaSP 5.0对多态位点数(S)、单倍型数(H)、核苷酸多样度(Pi)、单倍型多样度(Hd)、平均核苷酸差异(K)及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等遗传信息进行分析,运用Arlequin 3.5进行基因AMOVA分析,并以MEGA 7.0的邻接法(NJ)构建遗传进化树。
【结果】获得7个鲤群体的CO I基因序列长787 bp和D-Loop区序列长878 bp。
7个鲤群体间的CO I基因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5,其中金边鲤与晒江鲤的群体遗传距离最大(0.0011),与建鲤的群体遗传距离最小(0.0004);D-Loop区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292,其中金边鲤与黑龙江野鲤的群体遗传距离最大(0.0269),与福瑞鲤和建鲤的群体遗传距离最小,均为0.0102。
在161份样品中,CO I基因共检测到12种单倍型,以单倍型HAP2最多;D-Loop区序列共检测到41种单倍型,其中HAP1、HAP2、HAP3、HAP4、HAP6、HAP7、HAP13和HAP15为金边鲤的特有单倍型。
CO I基因的群体间变异贡献率为19.27%,群体内变异贡献率为80.73%;D-Loop区序列的群体间变异贡献率为20.29%,群体内变异贡献率为79.71%。
从基于K2P遗传距离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可看出,建鲤、福瑞鲤和太湖鲤3个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同时与金边鲤聚为一小支。
中国6个鲤群体的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6个鲤群体的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刘念;傅建军;董在杰;朱文彬;王兰梅;苏胜彦;宋飞彪;陈兴婷【期刊名称】《水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17(38)3【摘要】探讨当前中国鲤(Cyprinus carpio)野生群体和育成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变异情况,以期丰富鲤种质资源的研究数据,为后期鲤的种质挖掘和遗传育种提供更多参考。
收集了鲤的4个野生群体(清水江鲤、太湖鲤、黄河鲤和黑龙江鲤)和2个育成品种(福瑞鲤和松浦鲤)共计185尾个体,进行mtDNA D-loop序列测序分析。
全长927~930 bp的D-loop序列有36个变异位点。
所有个体呈27个单倍型,其中清水江鲤和太湖鲤的单倍型数量较多(分别为18和9个),而福瑞鲤和松浦鲤各存在1个优势单倍型(占有率分别为93%和80%)。
F_(ST)值检验发现,松浦鲤与黑龙江鲤间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其余群体间均呈极显著遗传分化(P<0.01)。
基于群体间K2P遗传距离(0.005~0.013)的NJ树显示,福瑞鲤和黄河鲤首先聚类,然后依次与清水江鲤和太湖鲤聚类;最后与松浦鲤和黑龙江鲤所在的另一支聚类。
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极显著(P<0.01),占总变异的35.59%。
研究表明,鲤的野生群体(清水江鲤和太湖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进一步选育利用的潜力;而2个育成品种(福瑞鲤和松浦鲤)在选育过程中积累了较高的遗传纯度。
【总页数】8页(P75-82)【关键词】鲤;群体;线粒体DNA;D-环序列;遗传变异【作者】刘念;傅建军;董在杰;朱文彬;王兰梅;苏胜彦;宋飞彪;陈兴婷【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8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无锡214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1;S917【相关文献】1.3种中国鲤mtDNA D-Loop序列的多态性与系统进化研究 [J], 梁宏伟;邹桂伟;罗相忠;王长忠;呼光富;李忠2.长鳍鲤mtDNA D-loop区序列结构和多态性分析 [J], 邹芝英;杨弘;罗永巨;吴长敬;李大宇;祝璟琳;肖炜3.东海野生灰鲳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J], 李鹏飞;贺舟挺;徐开达;朱文斌;薛利建;张洪亮4.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序列分析钦州尖鳍鲤的遗传多样性 [J], 王超;麦炜;姚东林;谢少林5.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序列分析钦州尖鳍鲤的遗传多样性 [J], 王超;麦炜;姚东林;谢少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线粒体D-loop区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斜带髭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 1 0 1年 9月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AC A T HYDROBI OLOGI A I C C S NI A
V o1 .35,N O. 5
Se , 2 0 11 p.
DOI 1 . 7 4 S . .0 5 2 l . 0 6 : 0 3 2 / J 1 3 . 0 10 7 1 P
市南澳 区野生 与养殖 斜带髭 鲷群 体 中线粒体 D— o lp o 区 的差异 ,揭 示 该 区域 野生 与养 殖 斜 带髭 鲷群 体 的
然 而鲜 有斜 带髭 鲷遗传 方 面的研究 f 5 , 。
遗传多样性, 为南海斜带髭鲷天然资源调查和遗传
收 稿 日 期 :2 1 —11 ;修 订 日期 : 0 10 —4 0 0 1 -7 2 1—52
中 图分类 号: 4 + Q3 6. 5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0 03 0 (0 1o —7 10 1 0 —2 72 1 )50 6 —7
斜带 髭鲷 Ha ao ey i n R c ad o ) p l ns nt s( i rs n,俗 g e h
称“ 包公 鱼” ,分 类上 隶属 鲈形 目 P ri r s ec ome 、石 鲈 f
基 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项 目( 编号 : 0 7 6 2 3 9 2 5 ) 3 7 15 ; 0 7 2 8资助
行 了人 工 繁殖 方 面 的研 究 并 取得 成 功 【,目前 斜 带 1 】 髭 鲷 已经 是 广东 主要 的海 水 人工 养殖 鱼 类之 一 【 引 2 , ,
斜带髭 鲷 个体 。对 南海 及东 海南 部斜 带髭 鲷种 群 资 源 调 查 和 遗 传 结 构 分 析 势 在 必 南 澳 区野生斜 带髭 鲷 Ha ao ey i n R c ad o ) p lg nsnt s( ih rsn 和养殖 斜带髭 鲷各 2 样本 。 e 5个 通 过设 计特 异性 引物 ,采 用 P R技 术对 该 5 个体 的 mt NA D. o C 0个 D 1 p区全序 列进行 扩增 ,测 序得 到的序 列 o 进行 比对 ,发 现该 5 0个 序 列 长 度 变异 较 小 ,均 在 7 8 7 O b 之 间,野 生 型 和养 殖 型 区 别 不大 。采 用 8 — 9 p ME A(eso . 和 Dn S (es n40软 件对 序列 进行 分析 ,结果 显示 : 0条序列 中 T G v rin40 ) a Pv ri .) o 5 、C、A和 G碱基 平 均 含量 分别 为 2 .%、2 .%、3 .%和 1 . 99 1 5 52 35 %,其 中 A+ T的含 量(51 显 著高 于 G+ 6 .%) C含量 (49 ,表现 了 3 .%) 明显 的碱基 偏倚 。5 0个 个体 表现 为 2 6种 单倍 型,包括 9 1个多 态位 点,单 倍 型间平 均遗传 距离 为 00 4 .2 ,单
草鱼D-loop多态性与幼苗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6 1 0 0 9 3 ,C h i n a )
F U J i a n— j M R , Z H A N G Me n g , S HE N Y u—b a n g ,C H E N Y o n g 。 , L I J i a— l e
(1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U t e n e t i c R e s o u r c e s , Mi n i s t r y f o E d u c a t i o n ,
( 1 .上 海 海 洋大 学 ,省 部共 建 水产种 质 资源发 掘 与利 用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上 海 2 0 1 3 0 6 ; 2 .中国水产科 学研 究院 淡水 渔业研 究 中心 ,农 业部 淡水 渔业 与种质 资源利 用重 点 实验 室 , 无锡 2 1 4 0 8 1 ;3 .通威 股份 有 限公 司水 产 工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成都 6 1 0 0 9 3 )
Sh an g ha i Oc e a n Un i v e r s i t y,Sh a n gh ai 2 01 30 6, C i na;
2 .K e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F r e s h w a t e r F i s h e r i e s a n d 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 Mi n  ̄ t r y fA o g r i c u l t u r e , F r e s h w a t e r F i s h e r i e s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F o i s h e r y S c i e n c e s ,W u x i 2 1 4 0 8 1 J i a n g s u , C h i n a ;
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oi基因序列研究2个禾花鲤群体和野生鲤群体的
(1 Guangxi Aquatic Breeding Baseꎬ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Genetic Breeding and Healthy Aquacultureꎬ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ꎬ Nanning 530021ꎬ Chinaꎻ
sites The average content of Aꎬ Tꎬ G and C nucleotides in the sequences were 33 4% ꎬ 32 9% ꎬ 14% and 19 7% ꎬ re ̄
收稿日期: 2018 ̄12 ̄18ꎻ 修订日期: 2019 ̄07 ̄02
资助项目: 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AA17204080 - 5) ꎻ 自治区ꎻ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项目
( AA17204095 - 3) 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960730)
果表明ꎬ 77 54% ( D ̄loop) 和 80 86% ( COI) 变异来自群体间变异ꎬ 22 46% ( D ̄loop) 和 19 14% ( COI) 来自群体内
变异ꎮ 单倍型进化树和网络图显示ꎬ 全州禾花鲤和野鲤群体均存在单独聚为一支的单倍型ꎬ 而融水群体未出现
单独成支现象ꎮ 研究表明ꎬ 线粒体 D ̄loop 区作为反映 3 个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灵敏度要高于 COI 基因ꎬ 并且 3
淡水渔业ꎬ 2019ꎬ 49(6) : 33 - 41
Freshwater Fisheries
2019 年 11 月
Nov 2019
基于线粒体 D ̄loop 区和 COI 基因序列研究 2 个禾花
鲤群体和野生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关系
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
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作者:暂无来源:《江西饲料》 2015年第3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基因组序列草图的绘制,相关研究成果在5月4日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在线发表(The draft genome of the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provides genomic insight into its evolution and vegetarian diet adaptation)。
该研究采用鸟枪法测序策略,分别对一尾雌性和一尾雄性草鱼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改良的de novo Phusion-meta 拼接,获得雌性(0.9GB)和雄性(1.07GB)草鱼基因组组装序列。
雌性草鱼为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个体,因其基因组杂合度显著降低,获得了高质量的组装序列;雄性草鱼为野生个体,基因组组装质量明显下降,但为雄性基因组特异片段的挖掘提供了基础数据。
基于草鱼多个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斑马鱼同源基因信息,在雌性基因组中注释了27,263个蛋白编码基因,完成了其中17,456个基因在草鱼染色体上的定位。
与现有12种脊椎动物基因组的比较研究发现,草鱼与斑马鱼经历了相似的基因组演化历程,它们共享7,227个基因家族,草鱼基因组中免疫相关结构域基因家族发生了显著扩张,两者的分化时间大约距今4900万年-5400万年。
共线性分析和FISH检测结果显示,草鱼的第24号染色体对应于斑马鱼的第10和第22号染色体,提示草鱼基因组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融合。
在草鱼雌性基因组和雄性基因组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2.38Mb雄性特有序列,包括206个contig,这些特异性片段主要分布在草鱼的第24号染色体上。
草鱼第24号染色体的物理长度最长,但遗传距离却最短,表明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组交换率显著偏低。
我国草鱼野生群体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我国草鱼野生群体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傅建军1, 2 王荣泉3 沈玉帮1 宣云峰3 徐晓雁1 刘承初2 李家乐1【摘要】摘要:利用线粒体DNA的D-Loop区序列, 对来自长江水系(邗江、吴江、九江、石首、木洞和万州)、珠江水系(肇庆)和黑龙江水系(嫩江)的8个草鱼野生群体开展了遗传变异分析。
在424尾鱼中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 34个单倍型, 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474—0.708。
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介于0.0020—0.0049。
长江下游3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近, 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 肇庆群体与长江上游3个群体遗传距离较近, 与九江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 嫩江群体与长江上游2个群体遗传距离较近, 与万州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1, P<0.01)。
分子方差分析显示, 不同流域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26.24%, 差异极显著(P<0.01)。
34个单倍型分为2个分支, 分化极显著(FST=0.644, P<0.01), 推测分化时间为第四纪更新世纪晚期。
【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9【关键词】草鱼; 野生群体; D-Loop序列; 遗传变异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我国土著鱼类, 自然分布于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水系等流域中[1]。
草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 其养殖产量在淡水鱼类中位居世界第一[2]。
近几十年来, 由于受环境破坏及不当利用等原因[3], 草鱼野生资源锐减并存在种质退化风险。
当前, 开展良种培育是减少对草鱼野生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 并实现草鱼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分子标记作为鱼类种质资源研究的有效手段[4], 可为制定合理的育种方案提供数据参考。
其中, 线粒体DNA(mtDNA)变异可用于鱼类亲缘关系[5]、种属分类[6]、遗传分化[7]和遗传多样性[8]等研究。
西江流域卷口鱼线粒体D-loop_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41卷 第5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Vol.41, No.5 2020年10月Oct., 202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048)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3GXNSFEA053003)共同资助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Public Welfare Industry (Agriculture) Research Project (201303048), and Major Project of Guangxi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2013GXNSFEA053003)]. 彭 敏,E-mail:**************① 通讯作者:何安尤,高级工程师,E-mail :**************** 收稿日期: 2019-05-27, 收修改稿日期: 2019-07-23DOI: 10.19663/j.issn2095-9869.20190527002 /彭敏, 王大鹏, 施军, 韩耀全, 雷建军, 李育森, 吴伟军, 何安尤. 西江流域卷口鱼线粒体D-loop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41(5): 30–37Peng M, Wang DP, Shi J, Han YQ, Lei JJ, Li YS, Wu WJ, He AY.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D-loop sequence of Ptychidio jordani in Xijiang River Basin.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20, 41(5): 30–37西江流域卷口鱼线粒体D-loop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彭 敏 王大鹏 施 军 韩耀全 雷建军李育森 吴伟军 何安尤①(广西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21)摘要 为研究西江流域广西境内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 )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自广西境内6个江段采集了139尾样本,采用PCR 与DNA 测序技术分析其线粒体D-loop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历史动态;139条D-loop 序列长度均为725 bp ,碱基组成A+T (65.7%)远远高于C+G (34.3%),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5个,转颠换比R 值为11.5。
利用草鱼线粒体基因组鉴定种属
利用草鱼线粒体基因组鉴定种属草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由于草鱼属于中小型鱼类,其群体遗传结构相对简单,线粒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可变性,因此草鱼线粒体基因组已经成为种属鉴定、遗传进化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线粒体基因组是指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中,独立于细胞核的一个细胞器——线粒体中的全部遗传材料。
与细胞核的DNA不同,线粒体DNA具有小环形结构,其遗传信息包括22种tRNA、13个针对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和2个针对RNA编码的基因。
线粒体基因组有如下特点:(1)染色体与细胞核的染色体不同。
(2)有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机制。
(3)易受突变的影响而造成遗传多样性。
(4)继承于母体遗传。
在草鱼中,线粒体基因组可以用于鉴定不同的种属。
最近的研究发现,草鱼中的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其序列变异是种属分化和演化的结果。
在草鱼基因组中,线粒体DNA序列可能因物种的不同而有所变动,同时由于线粒体的特殊生殖模式,这些变异的特征就会相对固定。
因此,把草鱼线粒体基因组样品提取出来,以PCR方式扩增某些具有变异的DNA片段,就可以用这些DNA片段的序列变异来鉴定不同的种属。
除了基于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方法,还可采用限制性酶切分析法。
该方法基于线粒体类型I DNA上的限制性酶切位点的不同,来鉴定不同的种属。
通常,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可在不经过PCR扩增的情况下,通过直接限制性酶切开草鱼DNA,进而得到产物来区分不同的种属。
总之,利用草鱼线粒体基因组鉴定种属是一项有用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草鱼的种属识别率,而且在草鱼的保护工作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草鱼Vldlr基因结构和生产比较对抗肝豆状核变性病毒感染的研究
草鱼Vldlr基因结构和生产比较对抗肝豆状核变性病毒感染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病毒(HC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其高度变异性,导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极为困难。
最近的研究发现,Vldlr基因在抗HCV感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Vldlr编码的是一种受体分子,其蛋白质表达量可以影响人类细胞对HCV感染的抑制作用。
而草鱼Vldlr同样被证明可以阻止HCV感染,因此对草鱼Vldlr基因结构和生产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分子机制,为HCV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一、草鱼Vldlr基因结构的比较研究Vldlr基因编码的是一种大小约70-80 kDa的膜蛋白,其翻译产物通常包含有两个到八个不同的外显子。
草鱼Vldlr与人类Vldlr同源性较高,编码的基因序列和外显子数目也类似。
但是,其中的一些外显子序列却存在着差异。
具体来讲,在外显子3中,草鱼Vldlr存在一个额外的启动密码子(ATG),人类Vldlr则不存在。
这个ATG位于相对位置89的位置,可以使草鱼Vldlr获得更多的转录起始位点,从而增强其表达量。
除此之外,在外显子7的C端,草鱼Vldlr有一个20个氨基酸的热稳定性增强序列,虽然人类或鼠Vldlr中不存在,但可以通过同源转化技术引入到人类Vldlr中,从而提高其蛋白质稳定性。
以上结论表明,草鱼Vldlr基因结构中存在一些可引起注意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但对草鱼自身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也为改良人类Vldlr的性能和预防HCV感染提供了新思路。
二、草鱼Vldlr蛋白的生产和功能研究草鱼Vldlr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基因转录、翻译和后转录修饰等阶段。
相关研究证实,草鱼Vldlr蛋白是通过类胆固醇转运蛋白家族的同源转录因子Lxrα调控的。
Lxrα是一种核受体,其在草鱼体内的表达能够显著促进Vldlr 的转录产生,同时抑制HCV的感染和复制,这一发现为设计基于Lxrα激动剂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种笛鲷属鱼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SSR和D-loop序列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种笛鲷属鱼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SSR和D-loop序列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三种笛鲷属鱼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SSR和D-loop序列分析背景和意义:笛鲷属(Sparidae)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海水鱼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其中,草鱼、红黄鸭嘴笛鲷、大青鱼是笛鲷属中的三种常见鱼类,其在养殖业中也具有广泛应用。
但是,随着种群数量的减少,这些鱼类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也随之下降,威胁到了这些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SSR和D-loop序列分析的方式,探究这些鱼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关系,为保护这些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集草鱼、红黄鸭嘴笛鲷、大青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和D-loop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及遗传关系分析,具体方法如下:1. 样本采集:采集草鱼、红黄鸭嘴笛鲷、大青鱼的野生和养殖群体的样本,每个群体采集30条鱼。
2. DNA提取: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本中的总DNA。
3. SSR分析:根据文献报道的笛鲷类鱼类SSR引物设计,通过PCR扩增和片段分析,计算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和基因分化指标,并利用结构分析和AMOVA方法分析遗传结构和种群间的遗传关系。
4. D-loop序列分析:采用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技术,获取草鱼、红黄鸭嘴笛鲷、大青鱼的D-loop序列,从而获取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 不同群体的SSR分析结果:将评估各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解析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
2. D-loop序列分析结果:将评估各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探究不同群体的遗传演化和进化历史。
3. 对研究结果的意义:为保护这些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笛鲷属鱼类的保护和养殖方式提供科学参考,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草鱼高通量测序SNP筛选及初步分析(2)
n f C h i e se
Da i l a l l6 0 2 3 C h in n
,
卿
yu Z
a:
2 K e y L a b 6f T
.
ro
Pie a l& s l0 3 8 0
,
s n S u b tr o Pie a F i h B r e e d i g & C u l l i t e Fis he r Se ie n e e s P e a l R iv e r F ish e r i s R y r
l (1 C o l e g
.
o
Ph a r y
x
u i li n a
ee
n
,
.
g
d
o n
x ia o
e o
j n ie j
v
b a i ’ lin g
,
f L if S e ien e
,
ee
n a
d
e T
ehn o
o lg y
,
D a lia o n
n a U n iv er s it y
t o ai n
w t
t SN P s i e s T h e Pe r e
c a f
to
IB h a s
en t a
ex
m a
o f C D S a n d th e o th e rs a r t t SN P s i e a th e d o w n s tr e o
ge
f s yn o
o
n
ym
ee
o us
m
,
.
o n e
5 t h 1 a t
线粒体D-loop序列变异与东方鲀属鱼类系统发育
线粒体D-loop序列变异与东方鲀属鱼类系统发育张玉波;甘小妮;何舜平【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09(033)004【摘要】The pufferfishes of the genus Takifugu are East Asian fish, mainly distribute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 in western part of the Sea of Japan and the East China. This genus is attach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researchers, for Takifugu rubripes, which is one species in it, has been a new model fish in the post-genomic era. The details of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genus remain unresolved. In the present paper, mitochondrial D-loop sequences of 11 species of the genus Takifugu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to test the present phylogenetic hypotheses. The sequence saturation analysis was inferred from the shape of the trend line,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equence was unsaturated and could be used in the following phylogenetic analysis. After alignment, the sequence compositions and variation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MEGA 3 software. There were 841 sites, among which 395 sites were variable, and 267 were informativ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se compositional bias between the ingroup and the outgroup species. The uncorrected p-distance matrix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alignment of all D-loop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ifferent species were closely. Neighbor-joining, Maximum Parsimony, Maximum Likelihood andBayesian methods were employed for phylogenetics analysis,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SH test about the phylogeny hypothesis, we chose the Bayesian tree as our best tree in this paper. The Bayesian tree has described a more clearly phylogeny and the analysis also has pointed out the basal species in the genu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nus form a monophyletic groups, with the sister group consisted by T. oblongus and T. alboplumbeus is the basal group of the genus. Our results also show some confusion about the taxonomy in the genu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d combined analysis with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 suppose some species are in fact synonymous in this genus, which suggest that the taxonomy should be clarified based on both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data in the future.%东方纯属的红鳍东方鲀(Trakifugu rubripoes)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本研究中,利用东方鲀属11种鱼类(18尾)的D-loop基因序列,对东方鲀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经序列比对排定后,分析中D-loop 序列有841个位点,其中395个位点为可变位点,267个位点为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方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研究结果表明:(1)东方鲀属鱼类为一单系类群;(2)由横纹东方鲀(T. oblongus)和铅点东方鲀(T. alboplumbeus)构成的姊妹群位于这个类群的基部.此外,本属鱼类物种分类现状还需要进一步的澄清.【总页数】8页(P656-663)【作者】张玉波;甘小妮;何舜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9+.1【相关文献】1.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变异与鳅鮀亚科鱼类系统发育 [J], 王伟;何舜平;陈宜瑜2.四种(鱚)属鱼类线粒体Cyt b基因的序列变异及系统发育研究 [J], 袁冬皓; 杨天燕; 孟玮; 郑瑶; 郑德育3.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东方鲀属系统发育学及群体遗传学 [J], 周志雄;刘波;宫杰;白玉麟;阳俊逸;徐鹏4.S7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变异与花鲈属鱼类系统发育研究 [J], 宋林;肖永双;高天翔5.中国东方鲀属鱼类一新种——晕环东方鲀 [J], 倪勇;李春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鱼Dnd的基因克隆
Dnd是一种RNA结合物,特异地在生殖细胞中表达。
1有性生殖生物研究中生殖细胞的发生备受关注。
2生殖细胞具有非常独特的基因表达模式,一些 基因只在生殖细胞中表达。
Dnd在生殖细胞中的作用
• 斑马鱼 • 小鼠 • 泥鳅 这些实例表明它在脊椎动物生殖细胞 的发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保守的。 它的作用机制是与小分子mRNA结合, 从而阻止或解除mRNA对生殖细胞中基因的 抑制从而促进生殖细胞的发育。
三
Dnd mRNA的显微注射 用来观察过量表达对生殖细胞的发育 的影响。把Dnd的编码区克隆到Cs2+表达 载体上,使用SP6 RNA聚合酶在体外合成 mRNA,然后进行显微注射。观察注射后的 草鱼生殖细胞数量及迁移变化情况,以 Vasa为标记进行原位杂交观察。
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鱼苗,鱼种来源非常容易,并且生长迅 速,饲料来源广,肉质细嫩,肌间刺少。 草鱼年产量居首位,而且价格低廉。
草鱼的“四病”
• • • • 赤皮病 烂腮病 肠炎病 出血病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草鱼养殖以及生产的 发展,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 草鱼品种进行改良,培育转基因草鱼。这 时又会有新的问题……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基因的克隆 提取鱼类性腺RNA,逆转录为cDNA。 以性腺cDNA为模版,采用兼并引物进行 PCR扩增获取部分序列。在测序检测后, 合成基因特异引物,采用RACE方法获取 cDNA的全序列。并以特异引物检测Dnd在 鱼各组织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
二 Dnd morpholino 的显微注射 用来抑制Dnd的表达观察生殖细胞 的发育及性的分化情况。以草鱼作为代 表进行研究。在Morpholino注射后,以 vasa为标记,进行原位杂交,以检测原 生殖细胞的数量变化和迁移情况。鱼苗 发育到成年后,进行解剖,切片,观察 性腺的发育和性的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年 3月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AC A HYDR OBI OL OGI C A S I YI CA
VoI .39。N O. 2 M a r. . 2 0 1 5
d o i :1 0 . 7 5 41 / 2 01 5 . 4 6
中图分 类号 : Q3 4 6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3 2 0 7 ( 2 0 1 5 ) 0 2 — 0 3 4 9 - 0 9
草鱼 ( C t e n o p h a r y n g o d o n i d e l l a ) 为我 国土著 鱼类 , 自然 分 布 于长 江 、珠 江及 黑龙 江 水 系等 流域 中【 l J 。
序 ,开展 了群 体 间遗 传 变异 和 系统 分 化等 研 究 ,旨 在补 充 完善 我 国草 鱼野 生群 体 的种 质资 源研 究 ,为
群体 开展 了遗 传变 异研 究;Z h a o等 [ ¨ 】 基 于 3个 线粒
后期 遗传育 种提供 数据 参考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4 . 2 1 ;修订 日期 : 2 0 1 4 — 0 9 . 1 1
我 国草 鱼 野生群体 D- L o o p序 列遗传 变异分 析
傅 建军 , 2 王荣泉 沈玉帮 宣云峰。 徐 晓雁 刘承初2 李家 乐
( 1 .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 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 0 1 3 0 6 ; 2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 学与工程博士 后流动站,上海 2 0 1 3 0 6 ; 3 .苏州市吴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农业部大宗淡水鱼类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
显 著( P > O . 0 5 ) 。遗传距 离与 地理 距离 存在极 显著 正相 关( 尺 = 0 . 6 1 , P < 0 . 0 1 ) 。分子 方差分 析显示 ,不 同流 域间遗
传 变异 占总变 异 2 6 . 2 4 %,差异 极显 著( 尸 < l 0 . 0 1 ) 。3 4个单倍 型分 为 2个 分支 ,分化 极显 著( T = 0 . 6 4 4 , P < O . 0 1 ) , 推测 分化 时间 为第 四纪更新 世纪 晚期 。 关 键词 :草鱼 ;野 生群体 ; D— L o o p序 Y O ;遗传 变异
mt D NA标记 被 广泛用 于草 鱼群 体遗 传研究 中。 李思
发等 [ 和 张 四明等 [ 用 mt D NA 限制 性片 段长 度多 态性 ( R F L P ) 方 法分别 对 长江 中下 游 和 中游 水 系草鱼
野生 群体 的 mt D N A D. L o o p 序列 进行 P C R扩增 和测
苏州 2 1 5 2 2 1 )
摘 要 :利 用线 粒体 D NA 的 D— L o o p区序列 ,对 来 自长江水 系( 邗 江 、吴 江 、九 江 、石首 、木洞 和万 州) 、珠 江 水 系( 肇 庆、 和黑龙 江水 系( 嫩 江) 的 8个 草鱼 野生 群体开 展 了遗 传变 异分 析 。 在4 2 4尾鱼 中检测 到 3 4个 变异位 点, 3 4个 单倍 型,单 倍 型多样 性介 于 0 . 4 7 4 —0 . 7 0 8 。群 体 间 K i mu r a双参 数遗 传距离 介于 0 . 0 0 2 0 —0 . 0 0 4 9 。长 江 下游 3 个群 体间 遗传距 离最 近,遗 传分 化不 显著 ( P > 0 . 0 5 ) ;肇 庆群体 与长 江上 游 3个群 体遗传 距离 较近 , 与 九江群 体遗 传分 化不显 著 ( 尸 > O . O 5 ) ;嫩 江群 体与 长江上 游 2个群 体遗传 距离 较近 ,与万 州群 体遗传 分化 不
续 利用 的有 效途径 。
分子标 记 作为 鱼类 种质 资源 研究 的有 效手 段 ] , 可为 制定 合 理 的育 种方 案 提供 数据 参 考 。其 中 ,线 粒体 D NA ( mt D NA ) 变异 可用 于鱼类 亲 缘关 系[ 5 】 、种
属分 类 [ 酗、遗 传 分 化 [ 和 遗 传 多 样 性 等 研 究 。
体编码 基 因( ND 5 、N D6和 C y t b ) 和控 制 区( D . L o o p ) 序列对 长 江流域 草 鱼群体 进行 了遗 传结 构及 演化 进 行 了分 析 :宋 晓等【 】 通过线 粒体 D. L o o p区和 C OⅡ 基 因序列 对我 国土 著群体 和 国外移 居群 体进 行 了遗 传 变 异 分 析 ;李 树 华 等 [ ” ] 基 于 线粒 体 D . L o o p 和 C y t b基 因序列对 长 江 中游 草鱼亲本 增 殖放流 的遗传 效 果进 行 了评 估 。此外 , 诸如 R AP D[ ¨ 】 、T R AP [ 、 I S S R t 和 S S R [ " 一 等其 他分 子标 记 被广பைடு நூலகம்泛用 于草 鱼群体 遗 传研 究 。然 而,众多研 究 在样 本 采集 、研 究 方法 及 侧重 点 等方 面存 在差 异 ,因此 具 有进 一步
开展 草鱼 群体 遗传结 构研究 的必要 。 本研 究对 长江 、珠 江 和黑龙 江水 系 的 8个 草鱼
草 鱼在 我 国具 有悠 久 的养 殖 历史 ,其 养殖 产 量在 淡 水鱼 类 中位居 世界第 一 [ 2 ] 。 近几 十年来 ,由于受 环境 破坏 及 不 当利用 等 原 因 [ 3 ] ,草 鱼 野生 资 源 锐减 并 存 在种 质 退化 风 险 。 当前 ,开展 良种 培 育是 减 少对 草 鱼野 生 资源 过度 开 发 和破 坏 , 并 实 现 草鱼 资 源可 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