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内向传播
传播学教程整理 第五章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人内传播定义: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特点:1.过程不孤立,与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保持衔接关系;2.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对外部世界积极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反映;4.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主要环节(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三个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①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
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客我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客我”促使“主我”发生新变化,“主我”反过来改变“客我”,二者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在不断的互动中形成自我。
②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即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但形成后的自我反过来也会积极地作用与社会。
因此,个人必须适应社会;同时自我又是社会创造的主体,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
作为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
米德的内省式思考定义:短期的、以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内省的一种。
内省式思考的过程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他人密切联系。
在此过程中,人的头脑中会出现他人的形象,分析和推测他人如何考虑、采取何种态度,只有在与他人的联系上才能形成个人的态度轮廓,形成决策。
这是重新构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因此是个社会过程。
内省式思考是横向的社会过程,也是把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即个人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会把有关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调动起来,对它们的意义重新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新状况相适应的新意义和行为。
内省式思考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对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作出判断时,才会活跃起来。
五种传播类型的关系
五种传播类型的关系
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
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人内传播正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部分构成,执行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人类的个体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群体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后还依然对个人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发挥重要的制约作用。
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比自然发生的群体结构秩序更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其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现在组织的典型形态——企业,它的基本目标是从事生产,而生产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机结合,企业传播的系统性显而易见。
大众传播: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和分享而在传播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称为传播关系。
建立传播关系必须依靠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共同经验范围
2.契约关系: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传播双方以此来约束各自的传播行为。
(例如——咨询医生与求询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理解的关系)。
3.反馈。
5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 我
有 意 义 的 象 征 符
客 我
客我可促使主我发生 新的变化, 新的变化,而主我反 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 ,两者互动形成新的 自我 . 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 双向性和互动性, ,双向性和互动性, 互动的介质是信息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精灵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 象征互动论》 《象征互动论》1969-人能够进行自我互 - 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在认识外界和 他人的同时也认识着自身 . 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 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即 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互动不是这种反映的简单再现, 自我互动不是这种反映的简单再现,而是 具有独立的特点 .
重庆的一对新人扮僵尸逛街
新人在洋人街上牵 手漫步,惹来旁人 羡慕眼光,谁知转 过头来,两人却是 一副僵尸扮相,吓 倒一大片路人.新 娘裸露在外的皮肤 全部涂上了白粉, 惟独嘴唇却是鲜红 ,如同刚刚吸完血 ,脖子上还有勒痕 .新郎也是一身白 ,让人不寒而栗. 这对"新人"自称 展现的是行为艺术 .
�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人与 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 动.是一种最典型的 社会传播活动, 社会传播活动,也是 人与社会最直接的体 现.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1,获得信息 ,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
社会组织》 镜中 库利 1909 《社会组织》"镜中 关于自我认知) 我"(关于自我认知) 关于自我认知
库利认为, 库利认为,人 的行为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对自 我的认识, 我的认识,而这 种认识主要是通 过与他人的社会 互动形成的, 互动形成的,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 人对自己的评价, 态度等等, 态度等等,是反 映自我的一面 镜子' '#34;自己的想象 ,关于他人如何"认识"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 3,自己对他人的"认识"或"评价"的感 评价" ,自己对他人的"认识" 情. 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第五讲 内向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需求层次论 (The Hierarchy of Human Needs)
► Self-actualization ► Esteem
自 我 实 现
► Love
► Safety ► Physiological
尊重
爱
安全
生理需要
内向传播过程
内向传播过程
Stimuli) Overt stimuli; Covert stimuli ☺ 接收(Reception) Selective perception, intensity ☺ 处理(Processing) cognitive,emotional,physiological ☺ 传导(Transmission) ☺ 反馈(Feedback) ☺ 干扰(Interference)
以平民百姓自居以平民百姓自居洗牌作弊只列举和选择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事实洗牌作弊只列举和选择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事实论据和推论掩盖不利材料论据和推论掩盖不利材料乐队花车号召随大流乐队花车号召随大流对以上诸种宣传技巧能否找到相应的传播学理论对以上诸种宣传技巧能否找到相应的传播学理论的解释
第五讲 内向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 刺激-反应设计(Stimuli-Reaction) ► 引发动机设计 ► 认知性设计
► 社会性设计
► 个性化设计(表述价值和自我防卫)
阅读与练习
►
►
► ►
► ► ►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Larry Barker:Communication:chapter 5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72-80页,166-171,109-122) “我是什么样的人?”先就这一问题自己写出十个答案,看能否涵盖对 自我的认识,同时请好朋友回答“你是什么样的人?”比较双方的答案, 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看是否增加了对自我的认识,你对自我的总体评 价是积极还是消极? 回忆自己最近一次最重大的决定,分析个人经历、参照群体和角色认同 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与此相关的人际说服中,是否也运用了这些概念? 情绪是否影响传播?如何影响,能否从个人或他人经历中找出例证? 分析一些广告诉求的案例,其说服策略侧重于人们的哪些需要?
传播学概论部分名词解释、简答、综述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1.内向传播:内向传播又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
是指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代表的主我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望的客我间的信息交流。
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主题和接受信息的客体都是同一个人。
内向传播的核心是自我管理。
2.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之外的一切人类传播类型,是一个人不借助机器设备与另一个人互动的传播模式。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两者或两者以上面对面或通过简单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组织传播的基础。
其特点是直接传播,随意性大,保密性强,反馈迅速,速度可控;弱点是覆盖面窄,传播速度慢,内容易走形,多数留于记忆。
3.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网络,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的一种信息交流过程,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组织传播包括信息,相互依赖的关系,传播过程,传播环境,传播网络五个部分。
4.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
群体就是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群体内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指向某种共同的活动目标。
群体传播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产生和传递公众信息的一个过程,这些信息的目标为庞大的,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
6.约哈里之窗:195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卢夫特和哈瑞•英汉姆提出的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里之窗。
由于现实中人们的自我表露程度不同,每个窗口的大小也不同,受到时间、地点、交往对象等因素的制约。
扩大对他人的自我开放区域能够提高人际传播效率,自我表露的过程不但能促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还能促进社会的协调与发展。
7.符号:符号就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可以具体表现某物,也可以表示精神的抽象概念。
符号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中介,单独存在与其间,承担双方的信息交互。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一) 五种类型的传播1. 内向传播也称自我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传播信息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
包括正常形式(如感觉和知觉)和异常形式(如入睡)两种类型。
2. 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所有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是一个人或群体不借助机器设备与另一个人或群体互动的传播方式。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3. 组织传播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的交流信息的过程。
因此,组织传播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包括信息、相互依赖的各部分、传播网络、传播过程和传播环境五个要素。
4. 群体传播群体是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群体传播就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
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5. 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生产和传递公共讯息的过程,这些讯息的目标为庞大的、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
包括发送者、接收者、传播渠道和传播讯息。
(二) 符号1) 符号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可以表示具体存在,也可以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
2) 它是有意义的,是一种有意义的象征物。
3) 符号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三) 约哈里之窗1955年美国约瑟夫∙卢夫特和哈瑞∙英汉姆提出了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里窗口”(四) 传播效果模式1. 子弹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用于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的信息 别人了解 的信息别人不了解躯体或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
但是这种理论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
五种传播类型及特点
五种传播类型及特点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
大众传播:指一群人经由一定的大众传播工具向社会大众传送信息的过程。
大众沟通的传送者通常是庞大的组织体,沟通的工具大都是最先进的科技结晶体,而收受人则是不知名的及不定量的大众。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部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部与部门、组织与其成员的传播活动以及组织与相关的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
群体传播:是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行为。
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聚合方式,在一定的场所进行信息交流,群体的规模有大有小,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五讲 内向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四章人际传播第一节人际传播的概述•人际传播:广义人际传播可以具体分为三种,即两人间传播、小群体传播和公众传播。
✓1.两人间传播:两人间传播是广义人际传播最为基本的形态。
✓2.小群体传播: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传播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信息的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3.公众传播:在公众场合的公开传播活动。
二基本特点✓1、双向交流✓2、多重手段✓3、情境性强✓4、互动性强第二节人际传播的形式和基本功能一、人际传播的形式➢地位与人际交流:地位,是指交流各方在社会以及相互关系上所处的相对位置。
➢平等交流:具有相同地位的人,在人际关系和交流中,处于平等状态。
➢非平等交流:交流双方在身份、地位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着差异。
➢角色与交流:主要指人们期望中的与个体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职能相适应的特定行为。
权力与交流弗冉契(J.R.F.French)和瑞文(B.Raven)在“社会权力基础”中有五种可在人际关系和交流中,提高—个人的身份地位的权力。
➢酬报权力:即一个人具有付予他人所需求的金钱和东西的权力。
➢惩罚权力:即一个人享有惩罚他人的权力,这是第一种权力的消极形式。
➢受敬权力:即交流中一个人为对方所敬慕赞许。
➢专家权力:即一个人较之于对方有更多的知识、才能。
➢法定权力:既一个人因自己所处的地位或位置,而具有支配对方的权力,如父母之于子女,领导之于群众,法官之于法庭中其他成员等。
动机与人际交流•1.满足性交流:没有什么直接功利性目的,它主要是为了使受众在精神、情感、心理方面,得到某种愉悦和满足。
•2、手段性交流:传播者出于一定的社会目的¡ª¡ª主要是功利性目的,去有意识地影响对象的交流。
●告知性交流这是一种以告知为主要行为,目的在于使受众接受某种信息的交流。
●以¡°劝服¡±为重心的交流,被称之为¡°劝服性¡±交流。
新的传播学理论框架研究——兼评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
新的传播学理论框架研究——兼评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新的传播学理论框架研究——兼评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的功绩与局限林之达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32年提出并经过16年修正、补充而成的5W传播模式,在传播学界已是有口皆碑了。
这个5W传播模式影响之大,以至在传播学领域形成了相应的5项专门研究,即“传者研究”、“信息或传播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者研究”和“效果研究”。
拉斯韦尔的功绩在于他通过这个5W传播模式正确地指明了传播学研究战略的主攻方向,帮助我们免于把注意力集中到传播的枝节甚至鸡毛蒜皮的问题上,使传播学界的主力军在近半个世纪里,把主要精力用在考察、研究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为整个传播科学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看,半个多世纪以来,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实在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传播科学大海上导航的灯塔。
然而,随着传播科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5W传播模式,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第一,它在不少传播学者的头脑中浇铸了一个僵化的思维定势:一提传播学研究些什么内容,就只在5个研究项目上打转转,难于跳出这个框框去想问题。
于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就被置于考察的视野之外了。
比如传播史的研究,传播战略、传播策略和传播方式方法的研究,传播法规研究,传播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特别是传播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些都是影响、制约传播效果的大问题。
然而,在不少传播学著作中都未列专章讨论。
第二,当传播学者在研究中碰到一些不能回避而又超出这5个研究领域的问题时,就只好勉强把它纳入这5个框架中。
例如,关于大众传播的“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实际上是对世界各国社会制度控制大众传播类型的4种概括或理论表现,应放到“传播环境研究”这一专题中。
由于僵化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有的著作就把这四种理论归到“传者研究”这一专题中去了。
这样,便把传者与传者所处的环境混为一谈,把制约传播的社会制度与这种制约在理论上的表现混为一谈了。
内向传播的概念
内向传播的概念内向传播是一种社交行为,指的是在个体之间传播的信息主要局限于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交圈中,并且很少脱离该特定团体进行传播的现象。
内向传播的特点是信息流动相对较为封闭,传播范围有限,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内向传播一般在小范围、相对封闭的社会群体中发生,如家庭、朋友圈、同学圈、职场等。
而与之相对的是外向传播,指的是信息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自由流动并扩散的现象。
内向传播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1. 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内向传播是信息在特定群体中流动的一种现象。
相较于外向传播,内向传播的信息流动范围更为局限,主要在小范围的社会圈子中进行。
例如,一个小团队内部的情报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谈话、同学之间的消息传递等都属于内向传播的范畴。
内向传播的特点是流动路径较为封闭,信息传递不会脱离特定的群体。
2. 信息传播的保密性:内向传播在保护信息的隐私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内向传播的信息流动路径相对封闭,信息的传播范围比较有限,导致信息更容易受到控制和保护。
例如在团队内部,某个重要决策的信息只会传递给团队成员,不会泄露给外部人员。
同样,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密对话也更容易得到保护。
因此,内向传播有助于信息的保密性和控制。
3. 社交互动的纽带:内向传播在社交互动中起到纽带的作用。
人们通过内向传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例如,在朋友圈里,通过内向传播可以分享个人的动态、经历和感受,增进朋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同样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内向传播有助于家庭的凝聚力和亲密感的加强。
内向传播在这方面可以用来加强社交关系,增进团队合作和家庭和谐。
4. 信息筛选和过滤的作用:内向传播有助于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由于信息在内向传播中主要在特定的社会团体中流动,人们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信息的选择和传递。
例如在一个小型的朋友圈中,人们可以针对某一类别的信息进行传递,如体育、电影、旅游等,以满足自己和朋友的兴趣爱好。
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五个特点
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五个特点
1. 飞沫传播: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液体飞沫传播。
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呼吸时,病毒携带的飞沫可能被附近的人吸入,从而导致传播。
2. 直接接触传播:新冠病毒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例如握手、拥抱、亲吻等接触感染者体液、口腔分泌物或受污染的表面,病毒会进入身体通过粘膜或损伤的皮肤。
3. 接触传播:病毒可能存在于受污染的表面上,如果人们触摸了这些表面,然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病毒就会进入体内造成感染。
4. 空气传播:尽管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没有足够通风的封闭环境中,新冠病毒可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导致传播风险增加。
5. 粪-口传播:新冠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中,通过不洁的手或食物等途径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的口腔体内。
这份文档介绍了新冠病毒传播的五个主要途径,包括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粪-口传播。
了解这些传播
途径可以帮助人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来避免感染病毒。
内向传播及其意义
内向传播及其意义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相互交流,就需要传播。
没有传播,也就没有人类。
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是组成人类和社会的基本单元。
尽管人需要在社会中证明自我存在和体现自我价值,但更多的时候人需要一个独立的自我空间。
在人的自我空间中,人的思想和意识也并不是停顿的,而是处在一个信息的自我交流和传播之中,这就是信息的内向传播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内向传播:“内向传播也称人内传播或内在传播,即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既有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传递装置(神经系统);既有处理装置(记忆、思维系统),又有输出系统(语言、动作、表情)。
内向传播是个人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人体内进行,是一种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活动,也是最基本的人类传播活动。
”如果我们把个人看做是社会传播系统中的个体系统,那么内向传播便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
社会是由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个人组成的,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信息内向传播也是社会化信息传播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作为人类,我们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思考自身的能力,人拥有自我意识,自我互动,自我觉醒的能力。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一切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自我意识由两部分组成:自我形象和自我认同。
自我形象指的是你认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即你把自己归入哪一类。
自我认同则常是由自己的成活或失败经历而来,因此,它会将你的自我形象染上积极或消极的色彩。
这种影响一般分为五个层次:竞争、价值、认知、影响以及稳定性。
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
他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
自我不以分解成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无组织、无方向的,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经过社会化的,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5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内省式思考的这些特点也是人内传播的特点。说明人
内传播不是孤立封闭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动,而是
与人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活动,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 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
与此同时,这种反映不是对社会关系或实践的消极简单 的“复制”,是有特殊规律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人
内传播反过来会对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产生巨大
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来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
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因此,人际传 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 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
5、保密性强
人际传播是一种直接交流,除非传受双方中一方或
双方公开交流内容,对外界而言信息都不具有公开性。
当有秘密指令、重要文件需要传达时,由于人际传播的
影响。因此,人内传播也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 力。
五、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或新 事物,是因为大脑中的“认知基模” 在起作用。 所谓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 。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或新事物、遇到一个新事件或者 进入一个新的场所的时候,我们过去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会导 引我们迅速地对新的状况做出认识、推理和判断,并及时地 做出态度或行为反应。
“客我”是个人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
米德的 “ 主我与客我 ” 理论
当个人作为‘宾我’时,将按他人对他的态度作出反应。他的
自我评价是他所设想的他人对他评价的结果。‘宾我’是按照 他人和整个共同体的观点来设想和认识自我,反映法律道德及 共同体的组织规范和期望。
当个人作为‘主我’时,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代表人自 发行为,是创造和不可预测的。因为有了独一无二的‘主我’, ‘宾我’才能成为一个客体。人格(自我)乃是一个‘主我’ 与‘客我’不断互动的过程,这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不断地 互动。
五传播的基本类型
人际传播优势:
1.人际传播是传统的、自然的、富有人性的传播 , 参与传播的各方关系完全平等。
2.从反馈的角度看,人际传播更有优势。人际传播 的现场感,还有人际传播的直接性,给它提供了面对
面的交流场。 思考:
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有哪些优势,大众传 播可以如何借鉴其优势,为我所用?(电视节目、报纸 发行、品牌推广)
理论
库利是在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镜中我”概念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 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 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3.特点: ⑴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⑵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⑶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⑷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关系的体现。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 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 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 更高贵”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二、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有
主 我
意 义 的
客 我
象
征
符
根据米德的理论,人内传播就是一个以象征符为中介的互 动过程。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
众”。
无论是哪一种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促使群体成 员同心同德的一种内聚力。其中的主要内容,一是隐性的群体意识,
二是显性的群体规范。
所谓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所谓的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 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含群体价值,及群体成员关于 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内向传播的名词解释
内向传播的名词解释内向传播,即信息在有限的范围内流通和传播,主要通过个体之间的交互和关系网络进行。
与广义传播相比,内向传播更注重社交圈内的信息传递和共享。
内向传播理论的提出源于社会学家弗雷德曼(George E. Fereday)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研究。
他发现,传统传媒对于信息的传递并非主要依赖,而是在个体之间的社交交往中进行。
这一发现启示了后来的研究者,使他们对传统的传播模式产生了质疑,开始深入探讨信息在社交圈内的传播方式。
内向传播与广义传播的最大区别在于,广义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公众传递信息,而内向传播则是信息在个体之间私下流通,主要通过口碑、人际交往等非正式渠道。
内向传播更注重信息在社交圈内的传递和共享,涉及到个体之间的信任、认同以及互动等因素。
内向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体面临大量信息的困扰,而内向传播通过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络,提供了一种信息过滤和评估的途径。
个体更倾向于通过朋友、同事、家人等可信赖的人获取信息,并通过互动和讨论来作出判断和决策。
内向传播还在塑造着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曾开展了一项“六度分隔理论”的实验,证明了个体之间通过熟人链可联系起来的概率远远低于一般人们所认为的“六度分隔”。
这也就意味着信息在社交圈内传播的迅速性和广泛性。
这种通过内向传播形成的信息影响链,可以将新观念、新产品等迅速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在商业领域,内向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消费者更愿意相信身边的亲友和朋友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而不是通过宣传广告。
这也就促使企业注重通过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内向传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从而获得更多的忠实消费者。
内向传播还与政治、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在政治方面,人们更容易被身边的朋友、同事等影响和带动,形成舆论和民意。
社交媒体的兴起更加强化了内向传播的作用,个体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内向传播名词解释
内向传播名词解释
"内向传播"通常是指信息在系统内部、组织内部或特定群体内传递和流通的过程。
以下是对"内向传播"的详细解释:
定义:内向传播是指信息在特定组织、系统或群体内部传递、流通、分享和交流的过程。
这可以包括组织内部的沟通、信息共享、知识传递等活动。
内向传播的范围:内向传播涵盖了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旨在确保整个系统内的员工、团队或成员都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工作和合作。
手段和渠道:内向传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会议、内部通告、电子邮件、内部网站、员工培训和内部沟通平台等。
目的:内向传播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的信息传递畅通,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组织的整体发展。
重要性:内向传播对于组织内部的协同和顺畅运作至关重要。
有效的内向传播有助于避免信息孤岛,提高员工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理解,促进员工对工作的参与度。
挑战:在实践中,内向传播可能面临沟通障碍、信息过载、信息失真等挑战。
因此,组织需要设计合适的内向传播策略,以克服这些障碍。
总体而言,内向传播是组织内部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内向传播,组织可以更好地协调运作,提高整体绩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群体
也称参考群体,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影响 个人态度或者行为的群体。 影响方式有三种:
参考群体将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呈现在个人 眼前 参考群体可以影响个人的态度和自我观念, 因为一般人总是希望能合群 参考群体产生使人顺从的压力,影响个人对 事物的选择。
5.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 的定义(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内向传播又称为自我 传播或者自身传播, 指传播是一个内向过 程,是个人接受外部 信息并在人体内进行 的信息处理活动。 特点:传播信息的主 题和接受信息的客体 是同一个人。
内向传播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 和感情等正常形式,以及做梦、催眠等 异常形式。 人们无论接受外在或内在刺激,都要经 过其人格、价值观、知识、信仰、和态 度的过滤,从而使它有意义。 当我们对内外刺激作出评价和反应时, 内向传播就发生了。
品牌形象的高度一致
Kabel Deutschland,德国的公司,提供网 络服务
上海生活时尚频道ID
我一看到橘黄色,就想起我们的生活时 尚频道,这就是品牌形象的高度一致性。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个人对自我的主观认识。 个人对自我的主观认识。自我是一种个性与角色的 表现的综合。 表现的综合。 自我概念包括对自我个性特征 社会角色特征的 自我个性特征和 自我概念包括对自我个性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的归 类总结 自我认识来自三个变量: 自我认识来自三个变量 1. 以往经历(past experience): 以往经历 2.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s): 参照群体 3. 个人角色( ):包括 个人角色(Roles):包括先赋角色 与达成角色 ): (ascribed roles & achieved roles )
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s)
合理化解释 (rationalization) 投射(projection) 隔离(insulation) 反其道而行之(reaction formation) 认同(identification) 压抑(repression)
态度形成与转变
态度: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 态度与信念:描述性与评价性 态度与行为 古典条件论:
弗洛伊德三种力量
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假说中的三种力量 本我:是人格发展的最初阶段,是生来就有的 本能原驱力,它是无意识的,完全按照快乐原 则而作用。 自我:作用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遵照现实 原则办事,限制和压抑本我的要求。 超我:是人所特有的对本能的抑制能力,它指 导自我、限制本我的冲动。 自我面临的环境是本我和超我
约哈里窗口解释
己知人知的区域—公开区域:积极扩大 己知人不知的区域—隐私区域:适当调 整 己不知人知的区域—盲目区域:自以为 是or盲目自卑,尽量缩小 己不知人也不知——未知区域:潜能潜 质,注意开发
内向传播过程
外部刺激(External Stimuli) 显性刺激;隐性刺激 接收(Reception) 处理(Processing) 认知性处理(cognitive) 情感性处理(emotional) 生理性处理(physiological) 传导(Transmission) 反馈(Feedback) 干扰(Interference)
“镜中我”与“约哈里窗户” (Looking-glass self & Johari Window)
“镜中我”:人的行为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 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 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 社会互动而形成的,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 子”,个人通过他人评 价这一“镜子”来认识 和把握自己。 ——符号 互动论的先驱库利米德 提出的 约哈里窗户
无条件刺激(+有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认知不和谐论:
改变某种认知/ 增加新的认知/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以达到人格》 1. 请一位朋友写下对你的人格特点的看法,然后比较一下你自己的 看法,看有什么不同? 2.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消极的自我概念是否影响到你的社会交往?个 人成功多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意识? 3.观察一些广告,看它们是否诉诸于人的认知、情绪或生理反应。 4.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运用防卫机制? 5.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受哪些因素影响? 6.如何理解古典条件论和认知不和谐论对态度改变的不同认识?
外部刺激和接收
显性刺激:意识层面上被感知的刺激, 如麦当劳 隐性刺激:潜意识水平上被感知的刺激, 如植入式广告 接收有选择性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The Hierarchy of Human Needs)
1.
2.
认知需求:为了满足好奇心 审美需求:真、善、美事物的内在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调动全部潜能,实现长期目 标,是个人的自我完善。 总结: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且持续的,“人心不足蛇 吞象” 只有当低一级的需求被满足时,高一级的需 求才上升为当前需求。
弗洛伊德的启示
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隐秘地活动于心灵 深处的无意识的思想和冲动的影响。如 爱——权力欲 献身精神——自我虐待 责任心——依赖性 另外再举例说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 关系。
认识你自己
Who am I? 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The Physical Self): ): 内在功能(internal functions)消化、呼吸等 外部活动(external movements)吃饭、走路等 身体概念(body concept)受到伤害,变脆弱了 情感自我( 情感自我(The emotional Self)紧张时 ) 智力自我 (The Intellectual Self) 习惯 (Habits) 一致原则 (The Unity Principle)
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可以分为四类:
对个人影响最大的群体,如家庭、朋友、邻居和同 事等 影响较次一级的群体,如个人所参加的各种社会团 体 个人并不直接参加,但影响也很显著的群体,如社 会名流、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这被称为崇拜性 群体,这种崇拜性群体的一举一动会成为人们模仿 的样板 隔离群体,是一种其价值观和行为被人拒绝接受受 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