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科学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教案全册
5、观察、记录;
6、讨论。
实验结果: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后记:学生通过两周的实验,有三个组实验效果很实验效果良。
二小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器材:面鼓、钢尺、橡皮筋、音叉、水槽
实验过程:
1、我们用力按压鼓面,鼓不发出声音,轻轻打击鼓面时,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声音,这是为什么?
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这什么?
4、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有什么变化?
4、讨论、总结
实验结果:植物是通过“根”来喝水的。
实验后记:这个实验不是非常明显,也许是时间太少,实验效果为良。
二小学年度第一学期
分组实验教案
科目:科学
年级:六
班级:1—5
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认识植物根的向水性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根的生长特征
实验器材:花盆(4个)植物幼苗(4株)水壶(4个)
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烧杯、漏斗、滤纸
实验过程:
1、观察自来水和生活用水;
2、把自来水和生活用水进行过滤;
3、观察过滤纸上物体。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自来水和生活用水的区别,知道了水的宝贵和重要性。
二小学年度第一学期
分组实验教案
科目:科学
年级:六
班级:1—5
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探究放养密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
实验结果:河水更适宜养金鱼。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2 发面的秘密
酵母菌广泛生活于潮湿且 富含糖分的环境中,如水果皮 表层、植物分泌物、植物表面 等,土壤、空气中也有分布酵 母粉中的酵母菌在28~ 30 ℃ 的温糖水中能够迅速生长繁殖, 发面效果也最好。
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 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了气泡,从而 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中国古代汉朝时就 知道用酵母发面制作馒头、饼等酵母还能用来酿酒,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知道利用酵母酿造米酒。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2.发面的秘密
一、观察 酵母粉里有什么
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粉里的物质
(1)在一个清洁的培养皿里加入一点儿酵母粉。 (2)加入100毫升温水和5克白糖,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放在温暖的地方。 (3)过几个小时,取一滴浮在上面的液体做成装片,放 在显微镜下观察。
二、搜集证据
酵母菌是能发酵糖 类的单细胞真菌,常呈 圆形、卵圆形或者圆柱 形。它有很多种,每种 的形态有所不同,而且 会随着菌龄与环境不断 变化。
真菌 气泡
二氧化碳 蜂窝状
二氧
四、处理信息 整理实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 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 多蜂窝状的小孔。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五、阅读 看得见的真菌
真菌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生物)中与植物界、 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类的微生物。 真菌和植物一样不能自主移动,但可以通过菌丝的延长拓展栖息地, 或者通过孢子进行长距离的传播。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 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分。真菌是生 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含答案】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鹦鹉2. 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叶C. 花D. 果实3. 下列哪种物质是纯净物?A. 空气B. 水C. 盐水D. 泥土4. 下列哪种能源是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太阳能C. 石油D. 天然气5. 下列哪个是光的传播现象?A. 反射B. 折射C. 干涉D. 全部都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2.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3. 酸雨对环境没有危害。
()4. 人类的遗传信息存储在DNA中。
()5.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间的距离改变。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______。
2.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______。
3.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4. 空气的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和______。
5.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______组成。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2. 什么是生态平衡?3. 简述食物链的概念。
4.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5. 简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受到的力是10N,求它的加速度。
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2升水和3升酒精,求混合后的总体积。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cm,求它的面积。
4. 如果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求它行驶的距离。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cm,高是4cm,求它的面积。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2. 分析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光。
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1.5《疫情与防护》课件
疫情与防护
提出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灾难,全球数以亿计的人感染。
关于这次疫情,我们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疫情严重的地 方为什么要对人员
为什么同样接触过病人, 我想了解有关新型冠 有的人会被传染,而有的人却
状病毒和新冠肺炎的知识。 没事?怎样才能避免被传染?
进出实行管控?
……
调查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 膜 的 单 股 正 链 RNA 病 毒 , 是 已 知 的第七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它的宿主包括哺乳动物和禽类等, 可通过人类上呼吸道入侵人体,并 感染肺、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
常考题型背记
一、判断题
1.新冠肺炎是传染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
2.只要出现发烧乏力、咳嗽等症状的人就是新冠肺炎患者。
(×)
3.皮肤是我们人体免疫系统的天然屏障,可以阻挡一切细菌和病毒。
(×)
4.疫苗是由病毒制成的,十分危险,不宜接种。
(×)
二、选择题
1.新冠肺炎属于( A )
A.呼吸道传染病 B.血液传染病 C.肠道传染病
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2.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以鼻塞、流涕、咽痛、嗅 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 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 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等症 状……
新改版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新改版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上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教材主要涵盖了物质与能量、生物与环境、地球与宇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该教材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特性: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形状、体积、颜色等来判断其性质。
2.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包括溶解、凝固、熔化等,而化学变化包括燃烧、酸碱反应等。
3.热传导:热能可以通过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传导。
热传导是热能在固体中传递的方式,而热对流和热辐射则是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热能的方式。
4.电流和电流的磁效应:电能可以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传递。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二、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特点:生物是指行动能力、感知能力和自我繁殖能力的有机体。
生物会对环境作出反应,并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2.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按照外形、生活方式、营养方式等进行分类。
基本的生物分类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和微生物等。
3.生物繁殖:生物可以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衍。
有性繁殖需要两个个体之间的性交,而无性繁殖则不需要性交。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生物需要环境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并且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三、地球与宇宙1.太阳系和行星: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动的若干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的。
六年级学生将学习到太阳系中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
2.地球的运动:地球既自转又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中心轴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3.地理环境:地球上的陆地、水域和空气组成了地球的地理环境。
六年级学生将学习到陆地的分布、水体的特征以及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4.太阳能:太阳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它能够提供光和热,并且可以转化为电能。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提高科学素养和生活技能。
大象版新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本中研讨问题参考答案
大象版新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本中研讨问题参考答案P1问题: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来后,都会在地面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如滑滑梯、滑雪一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参考答案:与物体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P5问题: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并用语言描述。
参考答案:会看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格子组成的,就像一个个小房间。
小格子里还有小点点。
P8问题:酵母粉与发面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答案:酵母菌在合适的温度下能使面团变“胖”。
P10问题:使用体视显微镜或者我们上节课所使用的显微镜观察霉斑,看看食物霉斑里面有什么,用语言或者绘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参考答案:使馒头发霉的是一种微生物-霉菌,其广泛分布于空气中,它的生长与其他生物一样,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吸收养料。
而放在特定的环境中的馒头,正好满足了这些条件。
于是,霉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从而导致馒头发霉。
P15问题:调查同学们的感冒经历,根据本课的知识,对他们的经历给出合理的解释。
参考答案:究究患的是病毒性感冒,由于就医及时,定时定量用药并注意休息,5天后就痊愈了。
妙妙患的是细菌性感冒,由于没看医生且盲目用药,一直没有效果。
待后来去看医生,病情已然加重,不得不进行输液(抗生素)治疗,10天后才痊愈。
由此可知,感冒后要及时就医,先确定感冒的类型,再对症下药,才能尽快痊愈。
P16问题:这次疫情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灾难,全球数以亿计的人感染。
关于这次疫情,我们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参考答案:因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年轻人免疫力较强,有可能不会被传染;患有基础疾病且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免疫力较差,被传染的可能性则非常大。
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等可以避免被传染。
P21问题:整理我们获得的信息,与大家交流云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地球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循环的水 知识点
第二单元循环的水1雾和云1深秋的早晨有时会看到霎,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
2.雾的形成模拟实验(1)在玻璃杯里装入%的温水,用来模拟自然界中因蒸发而导致的水蒸气聚集的潮湿环境。
(2)将冰块放在杯口上方约2厘米处,观察杯口周围的变化。
这个过程模拟的是水蒸气上升后遇到低温环境的情形。
(3)放上冰块之后,在冰块周围会产生一层像雾一样的直与;移开冰块之后,白气消失。
3.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W,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霎。
4.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它同雾的成因是一样的,也主要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
云和雾的本质是一样的。
5.水蒸气足够多且遇冷才有可能形成雾。
6.雾和云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7.霾是当下存在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和雾并不是一回事。
2雨和雪1雨和雪都是一种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8.乌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
因为云层太厚,光线很难透过而呈现黑色。
它有一个特点是高度较低。
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
9.在“雨的形成模拟实验”中,冰块的作用是给小盘子降温,陶土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均匀受热,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10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温度高于此时)。
当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形成画。
11雨的形成过程小水滴、小泳、晶(云,51)4冷却窿结/ 7并水蒸气大水滴、大冰■蒸发重力作用水雨■S6,雨来自云,有云才有可能下雨。
水滴的大小差异很大,一滴雨中含有的水量大概是云中小水滴的IOO万倍。
7,雪是来自云的小冰晶。
寒冷的冬季,低空的气温通常在0。
C以工,降落的小冰晶不会融化,落到地面就是雪。
8.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会反复被抬升。
在这个过程中,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体积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落下来。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1、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2、使用(统计图)可以让结果更直观。
3、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
2、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3、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4、(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5、(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6、(真菌界)是真核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类的微生物。
7、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分)。
8、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9、(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10、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
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霉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还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作用。
第二单元循环的水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2.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
和雾的成因一样,也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大象的特征和特点;2.掌握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认识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对大象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大象的外貌与特征;2.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3.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重要性;5.大象的保护与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第一课:大象的外貌与特征(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外貌,让学生对大象有初步了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大象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大象的外貌特征,如体型庞大、四肢粗壮、长鼻子等,并与学生一起观察绘制大象的简单草图。
引导学生思考大象的特点是如何适应它们的环境的。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的特征,通过集体合作,找出这个特征与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关联,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外貌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第二课: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地域,让学生了解大象喜欢生活在哪些环境中,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栖息地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讲解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如大象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等地,并与学生一起查找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并了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情况。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栖息地的地理位置,通过合作,找出这个地理位置对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影响,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对大象的重要性。
第三课: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生活场景和食物来源,让学生了解大象的日常生活习性,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的认识。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1月球、地球和太阳 (课件)
注意:(1)将模拟实验观察到 的现象和日食的过程进行对比。
(2)太阳的亏损从西边 开始,东边结束。
处理信息
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结果汇总表
小组 1 2
3
实验方案
实验结果
月球、地球和太阳不在一 条直线上,不能出现日食。 月球、地球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自东 向西围绕地球转动,能出现日食,但太阳的东 边先出现亏损,与实际不符。
月球、地球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自西 向东围绕地球转动,能出现日食,且太阳的西 边先出现亏损,与实际相符。
交流分享
月球是从西边开始遮挡 太阳的,这说明月球是 自西向东绕地球转动的。
月球距离地球太远时, 不会出现日全食现象。
只有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才会出现日食。
得出结论
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于是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 绕太阳自西向东(从背向太阳的位置观察)转动。当月球运动到 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 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让科学流行起来
什么是日食?
太阳光被全部遮住,或一部分被遮住,或中央部分被遮住,这种天文现象叫日食。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猜想假设 日食的形成真的是天狗吃掉的吗?“天狗”是指什么?
猜想假设
月亮、地球和太阳,它们之间是怎样运动的?
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
想一想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呢?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浩瀚宇宙》
月球、地球和太阳
大象版秋季
讲故事
“天狗食日” 的神话故事
说一说
天狗食日是古人对日食的一种叫法,其实是一种天文现象。
据《尚书》记载,夏朝时,一天中午时分,人 们突然发现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 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把太阳吞掉。这就是 最早关于日食的记载地、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状况?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3 发霉的馒头(含练习)课件
收集有关防霉技术的资料,并和同学们交流。
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 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五、拓展阅读 预防真菌感染
除了酵母菌和霉菌,真菌还有很多种。 有些真菌能给人类带来好处,有些真菌却可 能感染人类和动物并引发疾病。真菌感染包 括从足癣(脚气)等皮肤层的感染,到隐球 菌病等全身性的感染,严重的真菌感染甚至 可能导致死亡。
预防真菌感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菌会侵人指甲造成灰指甲,所以指甲不要留长,应经常修剪。 (2)多汗的皮肤褶皱里容易滋生霉菌,要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 (3)选择天然纤维如棉花制成的衣服,使皮肤能够透气。 (4)避免和别人共用衣物和梳子、毛巾等清洁用品。 (5)衣物要经常暴晒;如果有家人感染了真菌,衣服一定要分开洗;洗衣机 要定期消毒。 (6)为避免感染脚气,应该准备几双备用鞋,以便经常替换。
根据生活经验,设置四种环境条件的对比实验,每天观察记录馒头的变化。
2 温暖
1 潮湿
营养菌丝深入食物内部吸收养料,就像植物的根。 气生菌丝向空中伸展,顶端可生出球形的孢子囊,里面 的孢子成熟后扩散到别处繁殖成新的霉菌。
有人以为把发霉食物表面的霉斑清除干净,食物 照样可以吃了。事实上,霉菌的营养菌丝已经深入到 食物的内部了。
因此,食物一旦发霉,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
二、实验 探究实物发霉的条件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3.发霉的馒头
一、观察 霉斑里面有什么
使用体视显微镜或者我们上节课所使用的显微镜观察霉 斑,看看食物霉斑里面有什么,用语言或者绘画描述观察到 的现象。
体视显微镜是一种放大倍 数较小的显微镜,可以不 用制作装片直接观察立体 的实物。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科学教学计划: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名称:科学课程年级: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主题:大象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了解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掌握保护大象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大象的特征和外貌。
2. 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
3. 大象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大象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5. 如何保护大象和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了解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掌握保护大象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掌握大象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的相关知识。
2. 理解大象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介绍大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了解大象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保护大象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活动,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包括大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大象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实验设备和材料,如显微镜和标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大象的特征和外貌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大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象的兴趣。
2. 介绍大象的外貌特征,包括体型、鼻子、听力和视力等。
3.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大象的外貌特征,并进行小组展示分享。
第二课: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1. 回顾上节课内容,对大象的外貌特征进行复习。
2. 介绍大象的生活习性,包括饮食习惯、行动方式和睡眠时间等。
3. 介绍大象的社会结构,包括家庭群、领袖象和雄性象群等。
4.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大象的行为特征,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
第三课:大象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大象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象的重要性的认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火山爆发和地震的考察,了解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并知道人类在防灾、减灾、保护生存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 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典型事例调查了解,学会利用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交流会谈的方式讨论并制定出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
二、教学过程1. 引入: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火山爆发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希望大家认真思考。
2. 教学新知:结合教材中的图文资料,了解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基本知识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知道火山爆发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吗?”“你们知道人类为了防范自然灾害做出了哪些努力吗?”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火山爆发的视频和图片,了解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同时,通过调查了解的方式搜集有关地震的典型事例,并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例如:“你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火山爆发和地震有关的信息?”“你们是如何分析这些信息的?”4. 交流会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本组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和分析结果。
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讨论并制定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
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你们认为应该如何防范火山爆发和地震带来的危害?”“你们觉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5.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例如:“你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热情和积极性。
”“你们提出的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非常有建设性,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建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并学会了如何利用事例进行具体分析。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阐述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保护我们的家园
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介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破坏植被等,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我们的家园。
06
第六章: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01
02
04
第四章:太阳系之旅
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定义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其运动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包括八大行星、 数百颗卫星以及一些小天体。
太阳系形成
太阳系的形成始于约46亿年前,由宇宙尘埃和气体在引力作用下凝 聚形成太阳和其他行星。
行星与卫星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数量不等。
03
生物分类
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理、遗传等特点,将生 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生物命名
为生物赋予科学名称,便 于研究和交流。
生物分类系统
包括界、门、纲、目、科 、属、种等分类单位,从 大到小逐级划分。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的形态多样性
植物的根、茎、叶、花、 果等器官形态各异,形成 不同的植物类型。
植物的生态多样性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公转是地球 围绕太阳旋转,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形成了四季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等现象 。这些运动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天气与气候
总结词:天气和气候是描述和预测天气状况的两个重 要概念,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要影响。
差异决定了地球的独特性。
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他们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也需要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了“植物与环境”“人体的奥秘”“机械与工具”“物质的变化”四个单元。
教材内容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了科学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和探究性。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环境的关系。
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了解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知道常见机械和工具的原理和用途,了解简单机械的组合和应用。
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合作与交流,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决策。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机制。
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组成和功能。
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化学变化的判断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探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理解人体各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
设计并制作简单机械组合装置。
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五、教学措施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篇)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浩瀚宇宙 知识点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浩瀚宇宙1月球、地球和太阳1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30万倍,地球的体积约为月球的49倍。
2.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是因为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比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近得多。
3.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4.日食可以分为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三种。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5.模拟日食(1)将太阳图片贴在黑板上。
(2)面向太阳,右手拿月球模型用不同的方法围绕地球公转,用一只眼睛观察是否出现日食现象。
(3)实验现象:月球、地球和太阳不在一条直线上,不能出现日食;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自东向西运动时能出现日食,但方向不对;在一条宜线上,月球自西向东运动时,能出现日食,且方向正确。
(4)实验结论: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月球就会挡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6.月球距离地球太远时,不会出现日全食现象。
2太阳系1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
2.恒星可以自身发光,它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变。
太阳也是一颗恒星,但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所以看上去一年中太阳在星空中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
3.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以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1)离太阳由近到远:水星一金星一地球一火星一木星一土星一天王星海王星。
简记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按直径从大到小:木星土星一天王星一海王星一地球金星火星一水星。
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4.太阳的直径是1392000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3星座1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星,离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所以人们常靠它来辨别方向。
2.193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
3.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辨认标志,北极星是小熊座中的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