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报告
试剂的溶解实验报告(3篇)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由海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二、实验目的1. 学习由海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的方法。
2. 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和气体等基本操作。
3. 了解试剂级氯化钠的制备过程及质量控制。
三、实验原理海盐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可以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试剂级氯化钠。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烧杯2. 玻璃棒3. 过滤器4. 蒸发皿5. 天平6. 酒精灯7. 研钵8. 研杵试剂:1. 海盐3. 碳酸钠4. 氢氧化钠5. 盐酸6. 硫酸钠五、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海盐,加入适量的纯水,搅拌溶解。
2. 将溶液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
3.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直至溶液浓缩。
4. 待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
5. 将结晶的试剂级氯化钠收集起来,晾干。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试剂级氯化钠。
2. 在制备过程中,发现过滤和蒸发是关键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
3. 制备的试剂级氯化钠纯度较高,符合实验要求。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由海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的方法。
2. 熟练掌握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3. 认识到试剂级氯化钠的制备过程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八、注意事项1. 在溶解海盐时,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热。
2. 过滤时要选择合适的滤纸,确保过滤效果。
3. 蒸发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溶液过快蒸发。
---以上是一份实验报告的模板,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报告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2. 实验步骤要详细,便于他人复现实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要准确,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 注意事项要提醒他人,避免实验中出现意外情况。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试剂在水中的溶解特性。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分析影响试剂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实验四吸收实验
气体组成;
(8)实验完毕,关闭CO2钢瓶和转子流量计、水转子流
量计、风机出口阀门,再关闭进水阀门,及风机电源开关, (实验完成后我们一般先停止水的流量再停止气体的流量,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液体从进气口倒压破坏管路及仪器) 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场地。 2.注意事项 (1)固定好操作点后,应随时注意调整以保持各量不变。
(3)转子流量计: 介 质
CO2
条 件 常用流量
2L/min
标定介质 标定条件 20℃ 0.2 L/min CO2 1.0133×105Pa
最小刻度
(4)空气风机:型号:旋涡式气机
(5)二氧化碳钢瓶; (6)气相色谱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流程及弄清气相色谱仪及其配套仪器结构、
2 G — 混合气体通过塔截面的 摩尔流速 kmol /m . h
2 3 — 填料单位体积的有效表 面积 m /m 2 K — 以 y 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 系数 k mol / m .h y
y— 摩尔分率 y 平衡时的摩尔分率 e—
对于低浓度气体的吸收,在x-y坐标上所绘出的操作线近
于直线。若在操作浓度范围内,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则
用下式计算:
V 0 . 98 V 0
(4 7)
③ 计算混合气体通过塔截面的摩尔流速
V V 0 0 G 2 22.4 D / 4
式中 : D— 填料塔内径 (m )
④ 求进气浓度:
(4 8)
n 1 y 1 n n 1 2
(4 9)
式中: n1 — 氨气的摩尔数 n2 — 空气的摩尔数
x
x2
操作线与平衡线为直线
y1 y2 (y)m y1 ln y2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1.绘制标准曲线2.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浓度和溶出百分率3.求溶出累积百分数根据单指数函数公式处理Y=Y∞(1-ekt)式中Y为t时间累积释放百分率,Y∞为相当长时间药物累积释放度(通常为100%),上式整理后得:Log(Y∞-Y)=LogY∞-kt/2.303 即Log(Y∞-Y)对t呈直线关系。
试片药物释放常数k为.......;50s释放百分率为.....代入公式计算得50s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3.28%.篇二:实验十溶出度检查实验十溶出度检查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转篮法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和判断标准2、熟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3、巩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二、实验原理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或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A?溶出度(%)?1?D?1000100?100% 1%E1?Scm按中国药典的规定,判断是否合格。
规定限度(Q)为标示量的75%。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溶出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仪、注射器、微孔滤膜、吸量管、烧杯、2.试药:吡哌酸片(规格0.25g)四、实验内容:1. 溶出度仪调试:对溶出度仪器装置进行调试,使桨叶底部距离溶出杯的内底部15mm±2mm。
2. 溶出度测定: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奖转篮降入容器内,开始计时。
经30分钟时,取溶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加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0ml,摇匀;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与溶出度。
按吡哌酸的吸收系数(E 1%1cm)为1339计算每片的溶出度。
五、结果和分析1. 结果2. 结果判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判为合格。
(1)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
(2)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但不低于Q -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3)6片中,有1~2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实验五-吸收实验
所以
4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表 5-2 吸收实验计算结果 NOL 7.19 Kxa/[kmol/(m3·h) 2444.4
六、 实验结果讨论
实验结果:NOL=7.19;Kxa=2444.4 kmol/(m3·h) 思考题: ① 本实验中,为什么塔底要液封?液封高度如何计算? 答:该组装置为正压吸收塔,这时采用液封装置是防止塔内气体外漏,造成污染 环境或者浪费。液封高度为塔内压强与大气压的差值 ② 测定 Kxa 有什么工程意义? 答: 传质系数是气液吸收过程重要的研究的内容, 是吸收剂和催化剂等性能评定、 吸收设备设计、放大的关键参数之一。 ③ 为什么二氧化碳吸收过程属于液膜控制? 答:CO2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属于难溶气体,阻力主要在液相,所以吸收过 程属于液膜控制。 ④ 当气体温度和液体温度不同时,应用什么温度计算亨利系数? 答:液体温度,因为亨利定律一般适应于稀溶液,如难容气体的溶解,这种溶解的传 质过程属于液膜控制(m 值大),液体的影响比较大,故选择液体温度。
二、 基本原理
气体吸收是典型的传质过程之一。由于 CO2 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气 体吸收实验选择 CO2 作为溶质组分是最适宜的。 本实验采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 CO2 组分。一本讲配置的原料气中的 CO2 浓度控制在 10%以内,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 可按低浓度来处理。又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此体系 CO2 气体的吸收过 程属于液膜控制过程。因此,本实验主要测定 Kxa 和 HOL。 传质系数 KX 的测定计算公式: 填料层高度 z 为
四、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填料塔流体力学测定操作
2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1 先开动供水系统,使塔内填料润湿一遍;开动空气系统; 2 测定干填料压强降 3 测定湿填料压强降 4 慢慢加大气速到接近液泛,然后回复到预定气速再进行正式测定,目的是 使填料全面润湿一次; 5 正式测定某一喷淋量时,等各参数稳定后再读取数据; 6 接近液泛时,进塔气体量应缓慢增加,密切观察填料表面气液接触状况, 并注意填料层压降变化幅度。此时压降变化是一个随机变化过程,无稳定过程, 因此读取数据和调节空气量的动作要快; 7 液泛后填料层压降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明显上升,不可使气速过分超过泛 点。 (2)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步骤 1 熟悉实验流程及弄清气相色谱仪及其配套仪器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其 注意事项; 2 打开仪表电源开关及风机电源开关; 3 开启泵、塔进液体总阀,让水进入填料塔润湿填料,使液体的流量达到 200L/h 左右; 4 塔底液封控制:仔细调节阀门(2)的开度,使塔底液位缓慢在一段区间内 变化,以免塔底液封过高溢满或过低而泄气; 5 打开 CO2 钢瓶总阀,并缓慢调节钢瓶的减压阀(注意减压阀的开关方向与 普通阀门的开关方向相反,顺时针为开,逆时针为关) ,使其压力稳定中 0.2MPa 左右; 6 仔细调节空气流量阀至 1.5m3/h,并调节 CO2 调节转子流量计的流量,使其 稳定在 40~400L/h; 7 仔细调节尾气放空阀的开度,直至塔中压力稳定在实验值; 8 待塔操作稳定后,读取各流量计的读数及通过温度数显表、压力表读取各 温度、 压力, 通过六通阀在线进样, 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出塔顶、 塔底气相组成; 9 改变水流量值,重复步骤 6、7、8; 10 实验完毕, 关闭 CO2 钢瓶总阀, 再关闭风机电源开关、 关闭仪表电源开关,
吸收(二氧化碳-水)实验讲义
ΔP , k P aL 0 =1填料吸收塔(CO 2-H 2O )实验讲义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体力学性能。
2. 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采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测定填料塔的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 实验原理1. 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有关,不同喷淋量下的填料层的压强降ΔP 与气速 u 的关系如图 6-1—1 所示:L 3> L 2 > L 132u , m/s图 6-1—1 填料层的ΔP ~u 关系当无液体喷淋即喷淋量 L 0=0 时,干填料的Δ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 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Δ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Δ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2.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而实验测定是获取吸收系数的根本途径。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将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式中:G A —A 组分的传质速率, kmoI ⋅ s ;P A的不同而变化。
(1) 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相侧和液相侧的吸收质 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G A = k g A ( p A - p Ai ) (6—1—7)液膜G A = k l A (C Ai - C A ) (6—1-8)-1A -两相接触面积,m 2;P A —气侧 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P Ai -相界面上 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C A —液侧 A 组分的平均浓度, kmol ⋅ m -3C Ai -相界面上 A 组分的浓度 kmol ⋅ m -3k g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 kmol ⋅ m -2 ⋅ s -1 ⋅ Pa -1 ;k l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 m ⋅ s -1 .相 界 面 P 2 = P A2 C A2 ,F L浓 度P Ai C Aidh 气 液 距离 膜 膜P A +dP A C A +dC AP 1=P A 1 C A1,F L图 6—1—2 双膜模型的浓度分布图 图 6-1-3 填料塔的物料衡算图式中: p A —液相中 A 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kmol ⋅ m ⋅ s ⋅ Pa ;= + (6-1-11)= + (6-1-12)dG A =F L式中:F L —液相摩尔流率, kmol ⋅ s ;ρL —液相摩尔密度, kmol ⋅ m 。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_0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一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碘量法【原理】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
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形成可溶性四价锰Mn(SO4)2,Mn(SO4)2与碘离子反应释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仪器】1.溶解氧瓶:250~300mL。
2.滴定管:25mL、10mL。
【试剂】1.硫酸锰溶液:称取480g硫酸锰(MnSO4.4H2O)或364gMnSO4溶于水,用水稀释1000mL。
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0g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水中,另称取150g碘化钾或135g碘化钠溶于200mL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溶液合并,混匀,用水稀释至1000mL。
如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
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
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3.(1+5)硫酸溶液:将20mL浓硫酸缓缓加入100mL水中。
4.1%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100mL,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氯化锌防腐。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02500mol/L):称取于105~110℃烘干2h并冷却的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6.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6.2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加入0.2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
在暗处放置7~14d后标定。
标定: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碘化钾,加入10.00mL浓度为0.02500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mL(1+5)硫酸溶液,密塞,摇匀。
于暗处静置5min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用量:C10.00 0.0250V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完整版)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图一 填料层的P ∆~u 关系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 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气体溶解水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2. 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3. 分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状态。
二、实验原理气体溶解于水中是一种物理变化,气体分子在水中不断地运动和碰撞,部分气体分子进入水中,形成溶液。
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力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烧杯、温度计、压力计、气体收集瓶、气泵、橡胶管、铁架台、计时器等;2. 实验材料: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气体、氮气气体、氯化氢气体、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将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气体、氮气气体、氯化氢气体分别充入四个气体收集瓶中;2. 在每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水;3. 将气体收集瓶通过橡胶管与烧杯连接,气泵与气体收集瓶连接;4. 调节气泵,使气体以一定速率进入烧杯中;5. 在实验过程中,用温度计和压力计记录水的温度和压力;6. 观察并记录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7. 在一定时间后,关闭气泵,收集溶解在水中的气体;8. 分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气体、氮气气体、氯化氢气体均能溶解于水中;2. 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力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气体、氮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较快,氯化氢气体溶解速度较慢;4. 通过分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状态,发现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气体、氮气气体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氯化氢气体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六、实验结论1. 气体能溶解于水中,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2. 不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和溶解状态不同;3. 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力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气体泄漏;2.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气体收集瓶与烧杯连接紧密,防止气体泄漏;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气体溶解情况,及时调整实验参数;4. 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实验器材,防止污染环境。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实验测定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度指的是气体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是化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溶解度与气体的压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准确测定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之间的依赖关系。
本文将介绍关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材料:1. 气体采样器:可用玻璃气体测量瓶代替;2. 溶液制备材料:溶液瓶、溶液瓶塞、胶头滴管、电子天平;3. 气体压力计:一般使用压力计或气管;4. 暖水器:用于加热溶液。
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用溶液瓶装入适量的溶剂,并加上溶液瓶塞,将气体采样瓶插入溶液中,胶头滴管放入瓶子中。
2. 实验操作:在溶液中固定压力计,记录初始压强P1。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将气体采样器中的气体放入溶液中,记录每次放气体后的压强P2,直到达到实验结束时的压强P3。
3. 实验结束后:取出气体采样器,用暖水器加热溶液使其温度恢复到实验前的温度,并记录最终的溶液温度T。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压强变化量:ΔP = P3 - P1。
2. 计算溶液中溶解的气体量:n = ΔP / R(R为气体常数)。
3. 计算气体的溶解度:溶解度 = n / V(V为溶剂体积)。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与压强之间的曲线图。
5. 根据数据点的走势来分析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指数关系或其他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溶液的温度稳定,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 确保气体采样器与溶液充分接触,使气体溶解度能够准确反映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3. 实验结束后,及时记录温度、压强和溶液体积等数据,并注意处理实验废物。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溶解度与压强的曲线图显示,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加。
这说明溶解度与压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溶解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近似于指数函数关系。
即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呈指数增长。
固体物质溶解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2. 掌握固体物质溶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探究不同固体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二、实验原理固体物质溶解是指固体溶质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溶液的过程。
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从固体状态进入溶液状态。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每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食盐、蔗糖、碘、碳酸钠、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稀盐酸、蒸馏水、植物油、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量筒、试管、试管架、铁架台、胶头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固体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1)分别取5g食盐、蔗糖、碘,加入10mL水中,观察溶解情况;(2)分别取5g食盐、蔗糖、碘,加入10mL植物油中,观察溶解情况;(3)记录溶解情况,分析固体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2.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1)分别取5g食盐、蔗糖、碘,加入10mL水中,观察溶解情况;(2)将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溶解情况;(3)记录溶解情况,分析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3. 实验三:探究压强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1)分别取5g食盐、蔗糖、碘,加入10mL水中,观察溶解情况;(2)将溶液密封,使用压力泵逐渐增加压强,观察溶解情况;(3)记录溶解情况,分析压强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蔗糖在水中溶解,碘在水中不溶解;食盐在植物油中不溶解,蔗糖在植物油中不溶解,碘在植物油中溶解。
分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食盐和蔗糖易溶于水,而碘不溶于水;而碘在植物油中溶解,说明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有影响。
2. 实验二结果:食盐、蔗糖、碘在加热至沸腾时,溶解度均有所提高。
药物溶解性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物溶解度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2. 掌握溶解度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技能;3. 熟悉溶解度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4. 分析药物溶解度与药物性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浓度。
药物的溶解度与其生物利用度、药效发挥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采用溶解度测定仪,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了解药物溶解度与溶剂性质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溶解度测定仪、分析天平、锥形瓶、玻璃棒、温度计、恒温水浴锅等;2. 材料:药物样品、溶剂(水、乙醇、丙酮等)、滤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药物样品,置于锥形瓶中;2. 溶剂准备: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将溶剂加入锥形瓶中;3. 溶解: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调节温度至实验要求,观察药物溶解情况;4. 溶解度测定:待药物完全溶解后,记录溶液的温度和浓度;5. 重复实验:更换不同溶剂,重复上述步骤,比较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6.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药物溶解度与溶剂性质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10mg/mL;(2)药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20mg/mL;(3)药物在丙酮中的溶解度:30mg/mL。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发现,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存在明显差异。
在水中,药物的溶解度较低;而在乙醇和丙酮中,药物的溶解度明显提高。
这表明,药物的性质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1)溶剂性质:溶剂极性对药物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水为极性溶剂,乙醇和丙酮为非极性溶剂。
药物分子极性与溶剂极性相似时,有利于药物溶解。
因此,药物在乙醇和丙酮中的溶解度高于水中。
(2)药物性质:药物分子结构对其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分子中极性基团越多,溶解度越高。
本实验中,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极性基团,因此,在乙醇和丙酮中的溶解度较高。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测定》快速实验法课件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反思与评价
《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 无机卷 P85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谢谢!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测定》 快速实验法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用品与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四、改进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 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 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 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 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 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 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 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 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二氧化碳溶解度的简易测定
二氧化碳溶解度的简易测定[原理]利用医用注射器,可以简易测定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用品]100mL注射器、烧杯、大试管、直角导管、细橡皮管、橡皮塞、棉花、眼药水瓶上的小橡皮帽。
石灰石、6mol/L盐酸。
[操作]l.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
2.约过15s、试管内空气排尽后,把注射器的细管与发生器的橡皮管相连接,使二氧化碳进入注射器。
3.当注射器内气体已超过50mL时,把注射器细管从橡皮管中拔出,小心推动活塞,(注射器管口向上)使气体体积为30mL(或40mL)。
4.把注射器的细管口插入不含有空气的冷开水里,吸入20mL(或30mL)的水,再用眼药水瓶的小橡皮帽把管口封住。
5.振荡注射器约20s(把细管口朝上),读出剩余气体的体积。
6.计算:用30mL减去器内未溶解的气体的体积,此值即为20mL水在常压和该温度下所能溶解二氧化碳的最大体积。
由此即可计算1体积水在常压和该温度下能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数。
此值近似地等于二氧化碳在通常大气压强和该温度下所能溶解的体积数。
[备注]1.本实验可简易测定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用此法测定的实验结果与下面附表中所列的数据较接近。
用同样的方法,可测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氯气可由高锰酸钾加浓盐酸制取。
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附表]在通常大气压强及不同温度下,l体积水能溶解二氧化碳和氯气的体积数(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不含空气水的制法,把热开水灌满烧瓶或其它瓶中,塞好塞子,放冷备用。
若水中溶有空气,实验误差会很大。
3.注射器内要干燥,否则也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4.为了减小误差,实验前可用二氧化碳气冲洗注射器。
5.本实验中当吸进20mL水后也可用手指堵住细管口,再把注射器插入水中。
6.手握装有液体或气体的注射器时,必须同时用手卡住活塞,以防活塞自由滑动。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图一 填料层的P ∆~u 关系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 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吸收(二氧化碳-水)实验讲义
ΔP , k P aL 0 =1填料吸收塔(CO 2-H 2O )实验讲义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体力学性能。
2. 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采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测定填料塔的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 实验原理1. 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有关,不同喷淋量下的填料层的压强降ΔP 与气速 u 的关系如图 6-1—1 所示:L 3> L 2 > L 132u , m/s图 6-1—1 填料层的ΔP ~u 关系当无液体喷淋即喷淋量 L 0=0 时,干填料的Δ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 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Δ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Δ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2.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而实验测定是获取吸收系数的根本途径。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将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式中:G A —A 组分的传质速率, kmoI ⋅ s ;P A的不同而变化。
(1) 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相侧和液相侧的吸收质 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G A = k g A ( p A - p Ai ) (6—1—7)液膜G A = k l A (C Ai - C A ) (6—1-8)-1A -两相接触面积,m 2;P A —气侧 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P Ai -相界面上 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C A —液侧 A 组分的平均浓度, kmol ⋅ m -3C Ai -相界面上 A 组分的浓度 kmol ⋅ m -3k g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 kmol ⋅ m -2 ⋅ s -1 ⋅ Pa -1 ;k l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 m ⋅ s -1 .相 界 面 P 2 = P A2 C A2 ,F L浓 度P Ai C Aidh 气 液 距离 膜 膜P A +dP A C A +dC AP 1=P A 1 C A1,F L图 6—1—2 双膜模型的浓度分布图 图 6-1-3 填料塔的物料衡算图式中: p A —液相中 A 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kmol ⋅ m ⋅ s ⋅ Pa ;= + (6-1-11)= + (6-1-12)dG A =F L式中:F L —液相摩尔流率, kmol ⋅ s ;ρL —液相摩尔密度, kmol ⋅ m 。
溶解度实验报告
溶解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溶解度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与原理2. 实验材料与仪器3. 实验步骤4.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5. 实验讨论与分析1. 实验目的与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 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试剂:氯化钠、硫酸亚铁、氯化铵、硫酸钠等- 离子溶液:氯离子溶液、铁离子溶液等- 水:蒸馏水仪器:- 电子天平- 温度计- 锥形瓶- 试管- 温水槽3. 实验步骤1) 预热离心管和试管:将离心管和试管分别放入温水槽中,使其与温水槽中的水温相同,以减小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记录称重质量。
3) 将溶质加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进行充分搅拌,使溶质溶解。
4) 将溶液转移至预热的离心管中,放入温水槽中进行恒温处理。
5) 观察是否有结晶析出,如有则记录数量。
6)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
4.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在实验中,根据产生结晶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溶质的溶解度。
记录实验中溶质的质量、溶解后溶液的状态以及观察到的结晶数量。
数据处理时,可以绘制溶解度与温度的曲线图,以便对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此外,还可以计算溶解度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用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 实验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一般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然而,并非所有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些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达到饱和后反而下降。
在本实验中,还可以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除了温度,压力、溶剂的种类与性质等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与研究,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对溶解度的作用机理。
综上所述,通过溶解度实验报告,我们可以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2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1.取200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加盖放置到室温,备用。
2.制备Ca(OH)2饱和溶液:取11.1gCaCl2和8.0gNaOH,将二者放入500ml大烧杯中,加煮沸的蒸馏水500ml,用玻璃棒搅拌,加盖放置过夜,取上层清液备用。
3.将800ml煮沸过的蒸馏水放入1000ml带塞广口瓶中。
如图连接实验装置。
锥形瓶A中放入适量煮沸过的蒸馏水,取10.6gNa2CO3和10ml 2%的HCl溶液,将NaCO3放入吸滤瓶中,在吸滤瓶上方放置一只长颈漏斗,迅速将HCl溶液倒入漏斗中,待导管另一端有气流流出时,将橡胶管插入盛有800ml水的广口瓶中,插入水中的导管一端有气泡冒出。
待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结束,拆除吸滤瓶,保留锥形瓶A,静置10分钟,把导管移动到水面上方,在A中加入4gNaOH,以吸收广口瓶水面上方未被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再静置10分钟。
拆除锥形瓶A,广口瓶塞上胶塞。
4.取下广口瓶上的胶塞,迅速将150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倒入广口瓶中,再迅速盖上胶塞。
5.倒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后,溶液中有颗粒状沉淀产生。
静置,过夜。
6.静置过夜后,广口瓶底有薄薄的白色沉淀,上层为澄清液体。
小心地迅速地将上层清液倒出,注意不要干扰到底层沉淀。
倒至底层液体约有3-4cm时,停止。
7.准备漏斗和滤纸,过滤剩余液体和沉淀。
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反复洗涤滤纸,以洗去附着在碳酸钙上的氢氧化钙。
8.取滤纸放入大烧杯中,在烧杯中滴加10ml36%的盐酸,轻轻摇晃烧杯使沉淀溶解。
用镊子将滤纸取出。
9.将烧杯中的液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反复洗涤烧杯。
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定容。
10.取适量氯化钙放在蒸发皿上,放入炉中,调节炉内温度至200摄氏度,烘干一小时。
11.取出烘干的氯化钙,称取氯化钙试剂2g,放入1L的容量瓶中,加入
100ml36%的盐酸,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定容。
12.配置标准溶液:取30ml36%的盐酸放入烧杯中,再加入270ml煮沸过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加盖备用,命名该溶液为H。
从1L的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分别取0.5ml,1ml,1.5ml,2.0ml,2.5ml的氯化钙-盐酸溶液至50ml容量瓶中,用上述H溶液定容。
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02g/l,0.04g/l,0.06g/l,0.08g/l,0.10g/l。
1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浓度。
得到标准曲线方程y=7.40x-0.046,
r=0.996。
试样的y值为1.672,可求出x=0.232。
即试样浓度为0.232g/l。
14.由上述数据求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32*0.1)
/111*44/800=0.0115g/L。
15.理论溶解度为1.96g/L。
相差原因为在实验中水中C02没有溶解到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