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石孔喉结构的致密砂岩分类方法——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
基于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基于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 研究目的及价值 (5)2. 研究区概况 (6)2.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7)2.2 地质背景及构造特征 (8)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9)1. 致密砂岩基本特征 (10)1.1 岩石学特征 (12)1.2 矿物成分及含量 (12)1.3 孔隙类型与结构特点 (14)2. 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分析 (15)2.1 孔隙大小与分布特征 (16)2.2 孔隙形状与连通性 (18)2.3 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18)三、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法及指标 (20)1. 评价方法概述 (21)1.1 定量评价法 (23)1.2 定性评价法 (24)1.3 综合评价法 (24)2. 评价指标体糸建立 (25)2.1 孔隙度及渗透率指标 (26)2.2 孔喉比及连通性指标 (27)2.3 其他相关指标 (28)四、案例分析 (29)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研究基于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法,以提高对致密砂岩储层的预测和开发效率。
我们将介绍致密砂岩储层的地质背景和特点,分析其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详细阐述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的概念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包括孔隙度分布、孔径分布、孔隙连通性和渗透率等参数的评价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利用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性,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持续发展,对油气储层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致密砂岩储层作为油气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孔隙结构对于油气的聚集与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致密砂岩在微观孔隙结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1]
类次生孔隙主要为粒内溶孔 、铸模孔 、超大孔 。从高 岭石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可以间接地证实这一 点 。在 1600~2500 m 的次生孔隙发育深度范围 , 高岭石含量异常高 ,在 2000 m 附近 ,高岭石的含量 可达 70 %~90 % ,而超过 2600 m 以后 ,高岭石的含 量很快下降 ,平均只有 30 %左右 。说明在 1600 ~ 2500 m 深度范围有相当部分的长石发生了溶蚀作 用 ,尔后转化为自生高岭石 。
表 1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和特征
Table 1 Pore classif ication of Paleogene in the Jiyang sag
孔隙类型
成
因
特征
原始粒间孔隙经
压缩原生粒间孔
颗粒点线接触
压实收缩而成
原始粒间孔隙经胶结 碳酸盐胶结 原生孔隙 胶结剩余粒间孔
后剩余的粒间孔隙 物充填粒间
2 次生孔隙成因和发育规律
由于济阳坳陷不同次级构造单元的古成岩场 、古
第 2 期 朱筱敏等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
199
图 2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隙类型及垂向分布演化 (数字为深度 ,m) Fig. 2 Pores and t heir evolution of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 he Jiyang sag (number means dept h , m)
沾化地区古近系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长石溶 蚀有关 ,从 2000 m 至 3500 m 可以见到大量的长石 溶蚀 ,同时出现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沉淀 ,而碳酸 盐胶结物溶蚀较少 。如孤南 138 井 2100 m 和孤北 105 井 2900 m 处 ,同一个样品中长石溶蚀非常严重 而粒间充填的白云石胶结物却保持有良好的晶形 ,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一下亚段优质烃源岩成因分析
二段烃源岩强烈的非均质性,钟建华等(20丨5 )通过 恢 S = 角洲前积层的A 度 ,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纪沙
期为深水沉积环境而沙一下亚段烃源岩由丁•成 熟 度 较 低 ,对 油 气的 供 给作 用 未 予 以 足 够 重 视 ,研究 尚不系统、深 入 ,制 约 r 沙一段及其上部层系油气成 藏 的 认 识 :本 文 从 矿 物 组 成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分 析 人
内容提要:沾 化 凹 陷 发 育 沙 四 上 亚 段 、沙 = 下 亚 段 和 沙 一 下 亚 段 3 套 烃 源 岩 ,前 人 对 沙 一 F 亚 段 烃 源 岩 未 进 行 深 人 研 究 本 文 利 川 丫 1'机 地 球 化 学 方 法 付 沾 化 四 陷 沙 一 下 、丨卩.段 烃 源 ‘/;•品 质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表 明 沙 一 下 亚 段 烃 源 V1;' 有 机 质 丰 度 高 、干 酪 根 类 型 以 丨 铟 为 主 ,为 优 质 烃 源 '/;V烃 源 VT;冗 积 中 心 位 于 渤 南 洼 陷 ,但 孤 南 洼 陷 烃 源 岩 品 质 最 好 :孤 北 洼 陷 和 孤 南 洼 陷 的 部 分 烃 源 岩 达 到 大 量 排 烃 阶 段 ,所 以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应 重 视 来 自 沙 一 下 亚 段 烃 源 岩 的 贡 献 沉 积 环 境 分 析 表 明 ,沙 - • 下 亚 段 沉 积 期 沾 化 凹 陷 构 造 沉 降 速 率 较 小 ,气 候 为 北 亚 热 带 至 暖 温 带 中 等 偏 干 旱 气 候 ,均 不 i 持 形 成 优 质 烃 源 岩 沙 一 下 段 高 品 质 炫 源 岩 的 形 成 的 主 要 吩 W 是 高 盐 度 导 致 湖 泊 的 高 生 产 力 和 良 好 的 水 体 分 L i 湖 盆 窃 盐 度 是 由 于 饵 馘 朗 的 海 侵 导 致 . 海 侵 沿 孤 I每 沣 陷 一 孤 北 洼 陷 一 渤 南 洼 陷 的 / / 向 推 进 .导 致 孤 南 洼 陷 虽 然 不 是 沉 积 、沉 降 中 心 ,但 烃 源 岩 品 质 最 好
济阳坳陷古近系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砂岩脉特征
济 阳坳 陷 古 近 系软 沉 变 形 层 中 的砂 岩 特 征 脉
袁 静 陈 鑫 张善 文
276) 50 1 ( 中 国石 油 大学 地 球 资 源 与 信 息学 院 山东 东 营 1 2 76 ; 2 50 1 .中国 石 化 胜利 油 田分 公 司 山东 东 营
摘 要 : 用 钻 井 岩 心 观 察 、 石 薄 片 鉴 定 、 气 井 测 试 等 手 段 , 渤 海 湾 盆 地 济 阳坳 陷 古 近 系 砂 岩 脉 的 类 型 、 因 的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利 岩 油 对 成
t e P lo e e s f— e i n so ia g De r s i n h ae g n o ts d me t f y n p e s .Th e u ts o h t h r r o r i d fs n i e n l d n h o tl es n J o e r s l h wst a e ea e f u n so a d d k si c u i g t r a —i a d t k k d k s e a i n l e s n i e ,z n r a d d k sa d c a k fl n a d d k s i e ,v n t —i a d d k s o a y s n i e n r c —i i g s n i e .Th a d d k si ia g De r s in a eman y r lt o k l e s n ie n Jy n p e so r i l ea —
业 价 值 的 油 气 藏 以及 推 断古 沉 积 背 景 和 古 地 震 的震 级 。
关 键 词 :济 阳坳 陷 ; 古近 系 ; 岩 脉 ; 因机 制 ; 气聚 集 ; 沉 积 背景 砂 成 油 古
基于粒间孔贡献量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类——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〇 003
基于粒间孔贡献量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类
—
肖佃师1
(
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姜微微2 黄文彪1 张鲁川1 李 勃
1
2 . 中 国 石 油 集 团 测 井 有 限 公 司 长 庆 事 业 部 陕 西 西 安 710201)
卢双舫1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非 常 规 油 气 与 新 能 源 研 究 院 山 东 青 岛 266580;
合型( 10% < K 5 0 % ) 和粒内孔主导型( K m< 1 0 % ) 3 类 , 该分类综合考虑了对成岩作用敏感的粒间孔主导空间在整个岩石储集 和渗流能力及流体可动性等方面的贡献, 有效弥补了单纯使用喉道或孔隙大小参数划分具有多样孔喉结构致密储层的不足。 关键词: 粒间孔; 渗流理论; 致密砂岩气; 储层分类; 核磁共振; 恒速压汞 中图分类号: T E 1 2 2 . 14 文 献 标 识 码 :八
, 两者
呈明显正相关; 粒间孔对渗透率的贡献量越大, 其内流体可动性越好; 粒间孔对孔渗的贡献量明显受机械压实和以黏土为主的肢结 作 用 共 同 影 响 。选 取 粒 间 孔 主 导 空 间 对 渗 透 率 的 贡 献 量 ( D 为关键参数, 将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粒间孔主导型( K m> 5 0 % ) 、 混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原生型稠油成因机制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原生型稠油成因机制高长海;张新征;王兴谋;张云银;李豫源【摘要】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发育稠油,但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稠油的勘探与开发.通过42个稠油样品的物性、族组成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以及原油运聚特征,探讨了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备低熟油的生烃条件;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末期,沙四段膏盐湖相烃源岩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成化还原环境的早期生烃作用促使其生成低熟油;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造成原油密度、黏度、硫含量增大,这些原油通过古近系与前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输导层近距离运移至三合村洼陷古近系沙三段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埋藏较浅,后期遭受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而进一步稠化.综上所述,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为低熟油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稠变而成,属于原生蚀变型稠油.【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40)002【总页数】10页(P176-185)【关键词】地球化学;原生型稠油;低熟油;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济阳坳陷【作者】高长海;张新征;王兴谋;张云银;李豫源【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山东东营257064;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P618.130.10 引言稠油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其资源量远大于常规油气资源[1-2],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
稠油可分为原生型稠油和次生型稠油,前者是指由未成熟或低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未经后期改造的原油[3-5],后者则是指正常原油后期经生物降解、水洗、氧化、脱沥青等作用改造而成的原油[6-8]。
济阳坳陷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机理探讨
( S I N O P E C S h e n g l i O i l ie f l d C o m p a n y , D o n g y i n g , S h a n d o n g 2 5 7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p e r me a bi l i t y o f t i g h t s a n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s b e l o w 1 0xl 0一 m .Du e t o t he p a l  ̄ i c u l a r i t y o f r e s e r - v o i r s p a c e t y p e a n d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t h e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e r e s e r v o i r s a r e di f f e r e n t f r o m n o r ma l o ne s i n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me c h a ni s m. T he g e n e r a t i o n c o n di t i o n s a n d a c c u mu l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o f“s o u r c e — c o n t a c t i n g g a s ”a r e s t u d i e d . Ba s e d o n s i mu l a t i o n e x p e ime r n t s,h y d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me c ha n i s m i s c o n c l ud e d a c c o r di ng t o t h e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现状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现状宋明水【摘要】通过回顾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页岩油的勘探历程,总结了前期页岩油勘探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形成的技术系列,剖析了页岩油富集要素,结合页岩油已钻井实际情况,指出了下一步页岩油部署的方向.勘探实践表明,济阳坳陷陆相页岩不同于北美地区已突破的海相页岩,具有非均质性强、成岩作用弱、成熟度低等特点,需理论创新、勘探思路转变,形成适合东部陆相页岩油勘探的相关理论和配套技术方法;陆相页岩油赋存样式的复杂性,需要分类型、分步骤实施勘探,应先突破夹层、微裂缝、优质岩相发育的混合型页岩油,在其有效经济动用的基础上,再部署实施基质型页岩油钻探,尽快完善适用于东部陆相页岩油的目标优选评价体系,开辟老油区增储上产新领域.【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9(026)001【总页数】12页(P1-12)【关键词】勘探历程;页岩油;富集要素;夹层;微裂缝;岩相;济阳坳陷【作者】宋明水【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页岩油在北美地区的突破,引发了中外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高潮。
不同于北美稳定的海相地层,中国陆相湖盆泥页岩细粒沉积具有非均质性强、含油性差异大的特点。
中国自2010年之后,进行了大量的页岩油气探索性研究[1-3]。
胜利油田作为东部断陷湖盆勘探开发50多年的老油田,急需寻找新的资源接替,近年来也加大了针对页岩油勘探方面的研究。
笔者基于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阐述其页岩油勘探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济阳坳陷下一步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1 研究背景截至2017年底,济阳坳陷共在37口井的泥页岩发育段获工业油气流(图1)。
各凹陷、各烃源岩层系均有分布,以产油为主,产气次之。
平面上以沾化、东营凹陷最多,其次为车镇凹陷,惠民凹陷最少;纵向上主要以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为主,其次在沾化凹陷的沙一段也获得了工业性页岩油气;已投产的页岩油气探井初期产能为12~72 t/d,单井累积产量最高达 27 896 t[4],展示了济阳坳陷页岩油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一种基于孔隙演化分析评价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孔隙演化分析评价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成志刚,张蕾,林伟川,郑小敏,罗少成,赵莉,席辉,杨智新,李戈理,张泽文,彭怡眉,牟明洋
申请号:CN201310161092.7
申请日:20130503
公开号:CN103308433A
公开日:
201309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孔隙演化分析评价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的方法,包括:提取区块目的层段样品物性、薄片资料进行分析鉴定,并划分成岩储集相储层及其孔隙度演化模式;计算区块目的层段储层样品各成岩阶段孔隙度演化特征参数,并建立成岩储集相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所述成岩储集相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灰色理论集成实现评价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
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了致密气藏储层评价识别精度;在致密气藏快速和高效开发评价中,为气田区块提供有利成岩储集相带及其含气富集目标及井区,为气藏区块部署滚动开发井和开发准备井提供依据。
同时还具有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地址: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刘丽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异常分布
钵 e
GEoC删 ICA
维普资讯 Vo1.35, No.5, 560 —566
Sept..2O06
济 阳坳 陷古近 系烃 源岩 分子成熟度参数 的异常分布
王广利 1,2 王铁冠 ,张林晔 2,张 学军 2
Abstract: The natural maturation of molecular parameters in Eogene lacustrine deposition of Jiya n g super- depression was studi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 ometry. T h e resu l 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was a complicated pr ocess influenced by matr ix,minera l compositions, depositiona l envir onment an d temperature in the source rocks. T h e molecular indices of maturation or igina lly increased with matur ity, a n d then decreased when getting maxima. As a whole, it cou ldn't be simply regarded as a f irst order reaction model, while two or more stages may be divided. T h e molecu lar parameter s of Es3 Member which was formed under brackish water at f ir st varied g reatly with depth showing temperature dependently,a n d t hen got sma ller because of the higher carbonate minera ls in t he deeper strata.Difer ently,t h e molecular parameter s of Es4 Memb e r which was form ed under sa line to brackish water varied more smoot hly and showed lower equilibr ium Va lUeS, indicating t he high carbonate minera ls r etarted t he pr ogr ess of t he isomerization. This result is helpful to under sta n d ing a n d applying the molecular maturity parameters in the saline lacustrine petr oleum basin. Key words: natural maturation section; molecular matu r at ion indicator s; depositiona l envir onment; evolution model;carbonate minerals;Jiyang super-depression
济阳坳陷古近系二级层序界面厘定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济阳坳陷古近系二级层序界面厘定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宋国奇;王永诗;程付启;刘雅利;刘鹏;李茗茗【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4(021)005【摘要】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古生物资料,对比分析了沙四段与孔店组、沙四段上亚段与下亚段、沙三段与沙四段界面特征,以及界面上下构造转化、古环境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沙四段上亚段与下亚段不整合特征较沙四段与孔店组、沙三段与沙四段更为明显且分布广泛;在沙四段下亚段—上亚段沉积时期,构造应力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断裂活动与盆地伸展特征明显不同,而孔店组与沙四段下亚段、沙四段上亚段与沙三段沉积时期应力背景、构造活动特征相似;温度比值、湿度比值、特征元素比值及化石分布情况也表明,沙四段下亚段—上亚段沉积时期气候环境变化幅度最大.由此认为,济阳坳陷沙四段下亚段与上亚段较沙四段与孔店组、沙三段与沙四段不整合级别高,为二级层序界面;古近系发育3个二级层序,分别对应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沙四段上亚段—沙二段下亚段、沙二段上亚段—东营组.该认识不仅能够合理解释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岩性变化,而且在该认识指导下部署的多口探井均取得成功,扩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总页数】7页(P1-7)【作者】宋国奇;王永诗;程付启;刘雅利;刘鹏;李茗茗【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相关文献】1.断陷盆地油气成藏作用面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J], 王永诗;郝雪峰2.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圈闭有利区带预测——以T6'界面为例[J], 苏宗富;薛艳梅3.济阳坳陷拗陷期构造带划分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肖焕钦;孙锡年;汤冬梅;田美荣4.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构建样式、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动力学分析 [J], 苏宗富;薛艳梅;邓宏文;郝明强5.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沉积序列及石油地质意义 [J], 陈阳;张扬;朱正杰;张瑞刚;李良林;陈威;刘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
界 系 第四系 统 全更新统 组(阶) 平原组 Qp
明化镇组 Nm
上第三系
上中新统
馆陶组 Ng
东营组 Ed
新生界 Kz 渐新统 沙河街组 Es
100-157
40-60
45-75
118-190
60-100
20-50
105-238
(未 穿)Z
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岩性组合特征 土黄色粘土和流砂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浅红色、棕黄色泥岩为主,上部夹较多砂岩,向下砂岩减少 。泥岩颜色变深变紫,并出现石膏与灰质团块,部分地区有 气层。
棕红、灰绿色泥岩与浅灰、灰白色砂岩互层。下部砂岩发育 组成一个由上向下由细变粗的正旋回。是本区的主要含油层 系。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下马家沟组
下奥陶统
冶亮 甲 里 山 │组
凤山组
下古 Pz
生界
上寒武统
长山组
崮山组
张夏组 寒 武 系 ∈ 中寒武统 徐庄组
毛庄组 下寒武统
下寒武统 馒头组
太 古 界Ar 注:本表以东营凹陷为主。
前 震 旦 系(未 穿)Z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段/厚度(米) 210-430
600-1100
260-900
中上部为一套以黄绿色为特征的砂泥岩沉积,向下颜色变绿 变灰,并出现碳质泥岩与薄油层。
灰色砂泥岩互层,夹三至四组煤层。是华北地区主要含煤层 系之一。
为一套海陆交互的砂泥岩沉积。特点是以海相灰岩与泥岩为 主夹有多组煤层。灰岩含丰富的海相化石。希瓦格鲕是本组 的标准化石。 为一套砂泥岩与灰岩互层。夹煤层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灰岩 含丰富的海相化石,是区域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准层(含假史 塔夫鲕等)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上部为灰色灰岩夹泥质白云岩、泥灰岩。中部以灰色白云岩 为主,底部为角砾状泥灰岩、泥质白云岩。顶部被风化、溶 蚀,溶洞发育,为古潜山储集层。是本区含油层系之一。
基于储层孔喉特征参数计算致密砂岩渗透率的新方法
基于储层孔喉特征参数计算致密砂岩渗透率的新方法成志刚;罗少成;杜支文;常森;李戈理;李华【摘要】致密砂岩储层常规测井的响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给定量评价储层的渗透率带来一定的误差.结合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评价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提出了基于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结合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对比38块同时进行了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实验的岩心样品,构建伪毛细管压力曲线,求取表征孔隙结构定量参数.结合地区经验,优选参数,构建能表征渗透率的δ函数,给出定量计算渗透率的模型,其模型表达式精度高.通过对××井实际数据的处理,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的空气渗透率有很好的一致性,平均绝对误差为0.075×10-3 μm2.【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4(038)002【总页数】5页(P185-189)【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致密砂岩;特征参数;毛细管压力曲线;孔隙结构;渗透率【作者】成志刚;罗少成;杜支文;常森;李戈理;李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长庆油田公司采气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长庆油田公司采气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0 引言非均质性严重的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变化大,即使考虑不同沉积相带,利用传统方法通过拟合岩心分析的渗透率与孔隙度得出一个经验关系,其相关系数并不高,有时甚至没有相关性,无法准确预测渗透率。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计算储层渗透率的经典Coates模型和SDR模型,以T2分布谱为基础,通过T2 截止值的选取计算渗透率[1-2]。
而T2截止值的选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3],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无法保证渗透率的计算精度。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潘仁芳;陈美玲;张超谟;沈禄银;杨宝刚【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6(23)4【摘要】钻探显示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地层具有良好的页岩油资源潜力,成熟页岩厚度超过1000 m,其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备受关注.通过对研究区5口页岩油钻井岩石热解地化参数详细统计和对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可转换碳、页岩含油量以及生烃潜力等页岩有机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页岩镜质体反射率动力学应用范畴.沙河街组(沙三段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页岩最大热解温度(Tmax)为423~450℃,有机质成熟度(Ro)为0.45%~0.94%,平均为0.73%,Ⅱ型烃源岩原始有机碳(TOCo)含量为0.92%~5.67%,平均为4.23%,可转换碳(Cc)比例为51%~63%,平均为59%,页岩含油量(S1)为(10~75)×104 t/km2,平均为39.67×104 t/km2,生烃潜力(S2)为(20~465)×104 t/km2,平均为293×104 t/km2,热解产量指数(PI)为0.03~0.47.综合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有机质成熟度对页岩油的生成和聚集至关重要,当Ro为0.70%~0.74%时,油气开始大量生成,并且开始排烃.【总页数】7页(P277-283)【作者】潘仁芳;陈美玲;张超谟;沈禄银;杨宝刚【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2.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3.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储集特征分析 [J], 王永诗;王伟庆;郝运轻4.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潜山周缘滩坝及物性特征 [J], 赵宁;邓宏文;王训练5.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页岩油赋存机理 [J], 王民;马睿;李进步;卢双舫;李传明;郭志强;李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分类
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分类王文举【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6(042)004【摘要】研究了苏里格西区致密砂岩孔隙特征。
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表明,致密砂岩主要以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压汞资料表明,致密砂岩渗透率与排驱压力、主流喉道半径、最大孔喉半径的相关性较好,而与歪度、分选系数、退汞效率的相关性不好。
根据研究结果对岩心分类,研究区以第三、第四类岩心为主。
%Western Sulige tight sandstone porosity characteristics.Cast thin se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tight sandstone mainly intergranular dissolution pores and pore-oriented ;mercury data indicate that permeability and tight sandstone expulsion pressure,a good correlation mainstream throat radius,maximum pore throat radius,with the skewness,sorting coeffici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mercury withdrawal bad.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ore classification,the study area with the third,fourth category cores based.【总页数】2页(P153-153,160)【作者】王文举【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TE312【相关文献】1.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r——以冀中坳陷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J], 葛小波;李吉君;卢双舫;陈方文;杨德相;王权2.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 [J], 于波3.濮卫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方法研究 [J], 王轩然4.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致密砂岩孔隙特征及其分类 [J], 杨庆龙; 刘双; 袁立颖; 李磊; 郝临山5.大牛地气田盒2+3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评价 [J], 唐海发;彭仕宓;赵彦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Vol.26, No.2 Mar.2019
文章编号:1009-9603(2019)02-0032-10
DOI:10.13673/37-1359/te.2019.02.005
μm,Ⅲ类中等储层为 0.4~0.7 μm,Ⅳ类差储层小于 0.4 μm;致密砂砾岩与前 3 种储层具有明显区别,Ⅰ类优质储层
孔喉半径均值大于 1.3 μm,Ⅱ类较好储层为 0.8~1.3 μm,Ⅲ类中等储层为 0.3~0.8 μm,Ⅳ类差储层小于 0.3 μm。
关键词: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岩石组构;储层评价;济阳坳陷
基于岩石孔喉结构的致密砂岩分类方法
——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
高 阳 1,王永诗 2,李孝军 3,李趁义 1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15;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3. 成都理工大学 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致密砂岩沉积类型多样,孔渗关系复杂,孔喉结构是储层表征与评价的关键参数。以济阳坳陷古近系致密砂
岩为研究对象,在对不同沉积类型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建立
基于岩石孔喉结构的致密砂岩分类方案。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致密浊积砂岩、致密滩坝砂岩、致密三角洲前
缘砂岩在岩石组构和孔喉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其Ⅰ类优质储层孔喉半径均值大于 1.1 μm,Ⅱ类较好储层为 0.7~1.1
(1.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Shengli Oilfield Company,SINOPEC,Dongying City,Shandong Province, 257015,China;2.Shengli Oilfield Company,SINOPEC,Dongying City,Shandong Province,257000,China;3.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Chengdu City,Sichuan Province,610059,China)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ight sandstone based on pore throat structure:A case study of Paleogene in Jiyang Depression
GAO Yang1,WANG Yongshi2,LI Xiaojun3,LI Chenyi1
Abstract:Tight sandstone are formed in variou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 ity of tight sandstone is complex,and the pore throat structure is the key parameter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 tion. Taking Paleogene tight sandstone in Jiyang Depression as an example,the petrologic features and pore throat struc⁃ tures of different sedimentary types were studied and then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tight sandstone based on petrologic features and pore throa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was proposed by means of 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petrologic features and pore throat structure of turbidity sandstone,beach-bar sandstone and delta-front sandstone are similar. The average pore throat radius of type Ⅰ best reservoir,type Ⅱ good reservoir,type Ⅲ normal reservoir and type Ⅳ worst reservoir are greater than 1.1,0.7-1.1,0.4-0.7,less than 0.4 μm,respectively. The sandstone with pore throat ra⁃ dius less than 0.3 μm cannot be regarded as reservoir. The tight glutenit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former three types of tight sandstone,for tight glutenite,the average pore throat radius of type Ⅰ best reservoir,type Ⅱ good reservoir,type Ⅲ normal reservoir and type Ⅳ worst reservoir satisfies greater than 1.3,0.8-1.3,0.3-0.8,less than 0.3 μm,respectively. Key words:tight sandstone;pore throat structure;petrologic features and structure;reservoir evaluation;Jiyang De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