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提升一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精品课件
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课件:2 专题3 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
♦重点辨析 在追及相遇问题中,速度相等是一个很重要的临界条件, 因此要注意此时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关系.
方法规律·归纳
一、位移-时间图象应用要点 如图是几种常见的位移—时间图象,对于图象要注重以 下四点: 1.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在该时刻该位置相 遇. 2.线: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若为倾斜直 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为曲线,则表示物体的 速度在变化.并不是物体做曲线运动.
②线:线上的一个点,一般反映两个量的瞬时对应关 系.如s-t图象上一个点对应某一时刻的位置,v-t图象上 一个点对应某一瞬时速度;线上的一段一般对应一个物理过 程,如s-t图象为倾斜的直线表明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v- t图象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斜率:表示纵、横坐标轴上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 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 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问题.如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 度大小,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
注意 1.研究“追及”、“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抓住 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 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 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草图找到两物 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若被追及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 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
答 800 m 800 m 【答案】 800 m
♦思维拓展 探测器何时落回地面? 【答案】 45 s末
【方法归纳】 图象应用的六“看”: 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 “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 ①轴:先要看清坐标系中横轴、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 即图象是描述的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是位移-时间关系? 还是速度-时间关系?同时要注意单位和标度.
(新课标)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专题一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PPT课件
由图线可知,0~t2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故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误.
2020年10月2日
5
课堂探究
【突破训练 1】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
5 甲、乙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BC)
甲图象中的直线的斜率 表示速度,速度方向不 变,没有来回运动,只 是相对于原点的位移一 开始为负,后来为正, 选项B正确.
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 v-t 图象 和 x-t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 运动情况.
3.三看“斜率”:x-t 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v-t 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020年10月2日
8
课堂探究
【例2】 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 【解题技巧】
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
v
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 v
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
匀减速:虚线所示 有阻力:实线所示
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
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A. v x t
)C
B. v 2 x t
C. v 2 x t
D. x v 2 x
t
t
2020年10月2日
Ff v
0
tt
【解析指导】
x ——v-t 图中的面积
实线所包围的x 2
v 2x t
Ff ma
9
课堂探究
【突破训练 3】 如图 7 所示,两物体由高度相同、路径不同的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运动图像 追及和相遇问题
运动图像追及和相遇问题一、位移时间(x-t)图象1.x-t图象的意义(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2.两种特殊的x-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状态.二、v-t图象1.v-t图象的意义(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2.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总结】1.x-t图象和v-t图象x-t图象v-t图象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k=tanα表示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加速度a);②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移;度;⑤t1时刻物体位移为s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⑤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没有意义)表示质点①在0~t1时间内的位移)2、运动图象的分析与运用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运用运动学图象解题可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t图象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斜率表示纵、横坐标轴上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常用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4.四看“面积”:即图象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v和t的乘积vt=x,有意义,所以v-t图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如t=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t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典例分类练习】一、位移时间(x-t)图象1、如图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1)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2)当t=t1时,两质点相遇;(3)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4)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快.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A.(1)(4) B.(2)(3)C.(2)(4) D.(4)2、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3、(2011年淮南模拟)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4、(2009年高考山东卷)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F:受力;x:位移)( )5、(2013年新课标1)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形式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不a车大二、速度-时间(v-t)图象1、(2009年高考广东卷)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2. (2010年高考上海卷改编)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 -t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B.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C.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D.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3.(2010年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0.25 ms 向右 B.0.25 ms 向左C.1 ms 向右 D.1 ms 向左4、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5、(2013年新课标1)2012年11曰,“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
[原创]2015年《高考》物理 专题一 第4讲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配套课件]
图象中图线与纵轴、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通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象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
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 s-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解法二:(数学法)利用判别式求解,由图可知 1 1 2 2 xA=x+xB,即 v0t+2× (-2a)× t =x+2at 整理得 3at2-2v0t+2x=0,这是一个关于 t 的一元二次方程 当根的判别式 Δ=(2v0)2-4× 3a× 2x<0 时,t 无实数解,即两 车不相撞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 A 车的初速度 v0 应满足的条件是 v0≤ 6ax.
B 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两列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 A 车的初速度 v0 满 足什么条件? 思维点拨:弄清两车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关系判断出两车 距离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出相遇与不相遇的关键点在速度相等 时是否相遇了.
自主解答:解法一:(分析法)A、B 车的运动过程(如图2)
至最高点,B 错误;在第3 s 末至第5 s 末,货物做匀速运动,
速度v=6 m/s ,C 错误;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与最后2 s 内的平
均速度相同,D 正确.
答案:AD
》》》考点2追及与相遇问题
⊙重点归纳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讨论两物体在相同
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 画草图得到. (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 追不上、(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 切入点.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运动图象追及与相遇问题课件
动,t
两图象中,在t2、t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
B D.
4时刻减速运动,选项D错误。
解析
解析
第二十页,共41页。
答案
--2121
考点(kǎo diǎn)
一
例3
考点(kǎo diǎn)二
对点训练(xùnliàn)2
追及与相遇问题
1.分析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所示,由图可知( )
关闭
从题图中看到开始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但是乙做匀加速运动,最终是
A.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
可以追上甲的,选项A错误;t=20
s时,速度图象中甲的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
B.t=20 s时,乙追上了甲
C.在t=20 s之前,甲比乙运动快;在t=20 s之后,乙比甲运动快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正方向 ;若
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xià fānɡ),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
(5)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质点速度相同 。
(6)截距
①纵轴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 。
②横轴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 。
第四页,共41页。
-5-
二、追及与相遇问题(wèntí)
2
可知物体 A 追上物体 B 时,物体 B 早已停止运动,则 xB=
=25 m。
2
关闭
+
物体
B A 追上 B 所用时间 t= =8 s。
第十一页,共41页。
答案
解析(jiě
解析
答案
xī)
(dá àn)
【课堂新坐标】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提升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精品课件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 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 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 界现象,此时要采用假设法或极限分析法,看物体以不同的 加速度运动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尽快找出临界点,求出 临界条件.
图 3- 3- 2
A.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 FAB= F B.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 FAB= F/2 C.若地面是有摩擦的,且木块 A、 B 未被推动,可能 FAB= F/3 D.若地面是有摩擦的,且木块 A、B 被推动,则 FAB= F/2
【解析】
若地面光滑,先用整体法得 F= 2ma,再用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整体法、隔离法与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 (1) 两个 ( 或两个以上 ) 相关联的物体,我们称之为连接 体.连接体的加速度通常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的情况. (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要么先整 体后隔离,要么先隔离后整体.
2.整体法 (1)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 (具有相同 加速度 ),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 整体 考 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对整体列方程求解. (2)整体法可以求系统的加速度或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
式中 v0= 5 m/s、v1=1 m/ s 分别为木板在 t= 0、t= t1 时 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 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 (μ1+2μ2)mg= ma2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μ1=0.20 μ2=0.30 ⑤ ⑥ ③ ④
【答案】 (1)0.20 0.30 (2)1.125 m
【迁移应用】 ●与滑轮有关的连接体问题 1.如图 3- 3- 5 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 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 m1 和 m2 的物体 A 和 B.
高三一轮复习秘籍-第一章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强化一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像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像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3.用到的知识有:x-t图像和v-t图像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过好双基关————回扣基础知识训练基础题目一、运动学图像1.直线运动的x-t图像(1)图像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3)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2.直线运动的v-t图像(1)图像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3)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物体速度相同.二、追及与相遇问题追及与相遇的两种情况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的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研透命题点————细研考纲和真题分析突破命题点1.x -t 图像与v -t 图像的比较x -t 图像v -t 图像图像举例意义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特别处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运动情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位移0~t 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0~t 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平均速度0~t 1时间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0~t 2时间内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2.三点说明(1)x -t 图像与v -t 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分析图像要充分利用图像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例1】(多选)(2021·广东卷)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下列v -t 和s -t 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其中能反映龙舟甲与其它龙舟在途中出现船头并齐的有()答案B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五条龙舟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出现船头并齐,即两条龙舟在同一时刻位移相等.速度-时间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位置相同,可知C错误,D正确.故选B、D项.【变式1】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条顶点坐标为(0,10)的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在0~5s内,a、b两个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物体c的速度越来越大D.物体a的加速度为0.4m/s2答案B解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b和c为直线,斜率恒定,b、c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斜率正负不同,即速度方向不同,A、C错误;a的切线的斜率为正,即速度为正,b的斜率为负,即速度为负,所以两者反向运动,故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B正确;因为a是一条抛物线,即满足x=x0+kt2,可知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抛物线经过(0,10)点和(5,20)点,故x=10+0.4t2,所以1a=0.4,a=0.8m/s2,D错误.2【例2】(多选)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D.丙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答案BC解析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B正确.根据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丙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C正确,D错误.【变式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像.t=0时刻起,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在0~t 2时间内()A .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v 1+v 22C .若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则t 1时刻两物体相遇D .若甲、乙两物体在t 2时刻相遇,则t =0时刻,甲物体在乙物体前答案D 解析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可知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甲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平均速度大小为v 1+v 22,乙物体在0-t 2时间内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则平均速度大于v 1+v 22,故B 错误;因v -t 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若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则在0-t 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t 1时刻两物体不能相遇,故C 错误;因v -t 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若甲、乙两物体在t 2时刻相遇,则在0-t 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则t =0时刻,甲物体在乙物体前面,故D 正确.故选D.◆拓展点1非常规图像1.三类图像(1)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甲所示.(2)x t -t图像:由x=v0t+12at2可得xt=v0+12at,图像的斜率为12a,如图乙所示.(3)v2-x图像:由v2-v20=2ax可知v2=v20+2ax,图像斜率为2a.2.解题技巧图像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来分析图像的意义.【例3】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该质点的x t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cbB.t=0时,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cC.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D.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路程为bc4答案D解析由x =v 0t +12at 2得x t =v 0+12at ,可知x t -t 图象的斜率为12a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12a =-cb ,加速度大小为2c b,初速度为v 0=c ,故A 、B 正确;从t =0到t =b 这段时间,质点的位移为x =v 0t +12at 2=cb +12·(-2c b)·b 2=0,则质点的平均速度为零,故C 正确;因为从t =0到t =b 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零,即质点做往返运动,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从t =0到t =b 2内位移大小的2倍,所以s =2[c ·b 2+12·(-2c b )·(b 2)2]=bc 2,D 错误.【变式3】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 =0时物体的速度为1m/s ,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1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t =1s 时物体的速度为3m/sC .t =1s 时物体开始反向运动D .t =3s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0~1s 内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加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2×1m/s=1m/s,由于初速度为v0=1m/s,则1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12所以t=1s时物体的速度为2m/s,故B错误;0~1s内物体沿正向加速运动,1s末后加速度反向,物体由于v>0继续沿原方向运动,故C错误;0~3s内速度的变化量Δv′=1×2×1m/s-1×2m/s=-1m/s,则3s末物体的速度2为0,0~3s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D正确.【变式4】(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开始向相距8m的B点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的二次方v2与位移x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B.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m/s2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m/sD.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8s答案BCm/s2=4m/s2,则a 解析根据v2=v20+2ax可知图象斜率为2a,则2a=369=2m/s2,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A错误;代入点(8,36)可得,v0=2m/s,选项C正确;质点末速度v=6m/s,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t=v-v0a=6-22s=2s,选项D错误.◆拓展点2图像间的相互转化【例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像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在0~1s内,a1=1m/s2,物体从静止开始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像是一条直线,1s末速度v1=a1t=1m/s,在1s~2s内,a2=-1m/s2,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2s末时v2=v1+a2t=0,2s~3s内重复0~1s内运动,3s~4s内重复1s~2s内运动,故C正确.1.分析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到v A=v B时,若x A+x0<x B,则能追上;若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x A+x0>x B,则不能追上.3.三种方法(1)临界法: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若追不上则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2)函数法:设两物体在t时刻相遇,然后根据位移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f(t)=0,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说明这两个物体能相遇.(3)图像法①若用位移图像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②若用速度图像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例5】A车在直线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大雾天气能见度低,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B车时,两车距离仅有76m,A车司机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两车均视为质点).(1)通过计算判断A能否撞上B车?若能,求A车从刹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假设B车一直静止);(2)为了避免碰撞,A车在刹车的同时,如果向B车发出信号,B车收到信号经Δt=2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匀加速向前行驶,问:B车加速度a2至少为多大才能避免事故.答案(1)能撞上,时间为(10-26)s(2)至少为1.2m/s2解析(1)设A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0、位移为x,由速度时间公式v0=a1t0,解得t0=10s由速度位移关系有0-v20=-2a1x,代入数据解得x=100m>76m,所以A车能撞上B车设撞上B车的时间为t1,有x0=v0t1-1a1t21,其中x0=76m,解得t1=(10-226)s,t′1=(10+26)s,(10+26)s大于10s,故舍去,故时间为(10-26) s.(2)假设A 车恰能追上B 车,设B 车运动时间为t ,则A 车运动时间为t +Δt ,此时两车速度相等,即v 0-a 1(t +Δt )=a 2t ,解得t =v 0-a 1Δta 2+a 1由位移关系x A =x 0+x B可知v 0(t +Δt )-12a 1(t +Δt )2=x 0+12a 2t 2整理得a 2=2v 0(t +Δt )-a 1(t +Δt )2-2x 0t 2解得a 2=1.2m/s 2因此欲使A 、B 两车不相撞,B 车的最小加速度为a 2=1.2m/s 2.【变式5】(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A .在t =1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答案BD 解析由题中v -t 图象得a 甲=10m/s 2,a 乙=5m/s 2,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此时x 甲=12a 甲t 2=12×10×32m =45m ,x 乙=v 0t +12a 乙t 2=10×3m +12×5×32m =52.5m ,所以t =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L =x 乙-x 甲=7.5m ,B 项正确;t =1s 时,x ′甲=12a 甲t ′2=5m ,x ′乙=v 0t ′+12a 乙t ′2=12.5m ,此时x ′乙-x ′甲=L ,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t =1s ,故A 、C 项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L ′=x 乙-x ′乙=40m ,故D 项正确.【变式6】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s =7m ,物体A 以v A =4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m/s ,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A .7sB .8sC .9sD .10s 答案B 解析物体A 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A =v A t =4t ;物体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 B =v B t +12at 2=10t -t 2;设物体B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 1,有t 1=0-v Ba =5s .在t 1=5s 的时间内,物体B 的位移为x B 1=25m ,物体A 的位移为x A 1=20m ,由于x A 1<x B 1+s ,故物体A 未追上物体B ;5s 后,物体B 静止不动,故物体A 追上物体B 的总时间为:t 总=x B 1+s v A =25+74s =8s ,故选B.。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提纲:第2讲运动图像追及相遇
第2讲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导学提纲课程标准: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备考策略:本讲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追赶和相遇问题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境和过程较复杂,要提高解析这类题目的能力,一要多借助草图来弄清物理过程,二要在平时多训练一题多解,总结归纳。
对于运动的图象,要在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与外延的前提下才能巧妙地用于分析实际运动过程。
基础感知(思\议):1、用图象表述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图象具有简明、直观等特点.对于物理图象需要从图象上的轴、点、线、面、斜率、截距等方面来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因为不同的物理函数图象中,这几方面所对应的物理意义不同.2、追及相遇问题:分析运动,画示意图;依据运动性质,由速度相等找临界条件;由示意图找出位移关系,同时要明确时间关系。
总之,要紧抓‘一图示,一条件,二关系“。
同时注意:有减速运动参与的问题,追上前速度是否减为零;弄清以下关键词恰好、刚好、最多、至少等。
深化认知:1、(利用图像法解答)一滑块从一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的A点,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加速2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s末到达B点,此时撤去拉力,又经过3s滑块恰好返回到A点,则下列度大小为2说法正确的是()A.撤去拉力后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6m/sB.滑块返回到A点时的速率为6m/sC.滑块运动到的最高点与A点间的距离为9mD.滑块从B点运动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0.5s2、(用两种以上方法解答)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0100m x =,甲的初速度125m/s v =,乙的初速度210m/s v =,自0=t 时刻开始两车同时刹车,甲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记为1a ,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21m/s a =。
(1)乙车从开始刹车至停下,走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2)记两车的距离为d ,若21 2.5m/s a=,求整个过程两车的距离最小值min d ; (3)记两车的距离为d ,若212m/s a =,求整个过程两车的距离d 与时间t 的关系式。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1-3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3)面积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 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 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3.对两种图象的理解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3节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循图忆知]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1.x-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题组突破]
1.[追及问题](2017·西安联考)汽车正在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在它的正前
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
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6 m/s2的
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
设经过时间 t 两车都到达 B 线位置,此时黑车的速度为 v2,
则 x1=21a2(t-t0)2 v2=a2(t-t0) 解得 t=14 s,v2=40 m/s。 【答案】 14 s 40 m/s
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方法技巧】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分析两物体 画运动 找两物体 列位移 的运动过程 ⇒ 示意图 ⇒ 位移关系 ⇒ 方程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3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解析] (1)整个运动过程分三个阶段: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
匀减速运动,作摩托车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运动学公式 v2-v20=2ax 得:2vam21+2va2m2+130 s-vam1 -vam2 vm=1 600 m, 解得:vm=12.8 m/s.
第3单元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夯实必备知识
对应学生用书 必备知识 直线运动的图象 [基础梳理]
第 13 页
1.xt图象 (1)图象的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__位__移___随__时__间__变化的规律. (2)两种特殊的xt图象 ①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___静__止_状态. ②x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处于_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状态.
(2)两种特殊的vt图象 ①若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_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 ②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___匀__变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 (3)vt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意义 ①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在该时刻的__速__度_____相等. ②线:表示速度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③斜率:表示__加__速__度____的大小及方向. ④截距:纵轴截距表示t=0时刻的__初__速__度___,横轴截距表示速 度为零的时刻. ⑤面积:数值上表示某段时间内的__位__移____.
新高考体现了思维创新,处理方法灵活,更多地与数学知识相结 合分析物理问题的特点.公式和图象都可以用来表示物理量间的 关系,也同样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时灵活运用“数”与 “形”的转化,往往能开拓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 简.
【高考领航】2015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课件1.3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C
知识 梳理 基础 深化 自主梳理
易错清单
(1)x-t图象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 ) (2)x-t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 (3)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 √ ) (4)x-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 × ) (5)两条v-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 ) (6)两条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 ) (7)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二者之距时 即相遇.( √ ) (8)速度图象向上倾斜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 √ )
在本题中是x-t图象, 反映了位置和时间的 关系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 的大
C
考点 突破 题型 透析
知识整合
典型例题
考点一 运动图象问题
方法总结 跟踪训练
【解析】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 示速度大小,斜率的 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两图线的交点表示同 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 即追及或相遇.由图 可知,t1时刻前b处于 a的后方,故t1时刻应 是b追上a,A错误;t2 时刻,b
(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t图象 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 动情况.
C
考点 突破 典例 透析
知识整合 典型例题
考点一 运动图象问题
方法总结 跟踪训练
(3)三看“斜率”: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 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4)四看“面积”:即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 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例如v和t的乘积vt=x有意 义,所以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 围“面积”无意义. (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例如t=0时 的位移或速度. (6)六看“特殊点”:例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例如x-t图象的 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t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应用运动图象的三点注意 (1)无论是 x- t 图象还是 v- 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 t 图象和 v- t 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 t 图象和 v- t 图象的形状由 x 与 t、v 与 t 的函数 关系决定.
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
解法三
数学分析法
设 B 车刹车后经过时间 tx 两车相撞,则 A、 B 两车发生 的位移关系为: xB= xA+x0. 1 2 其中 xB= vBt+ aBt , xA=vAt, 2 代入整理得:2.5t2-40t+150=0. 判别式 Δ= b2- 4ac= (- 40)2-4×2.5×150= 100>0,则 方程有解,两车会相撞,解得: tx=6 s 或 tx=10 s(舍去 ).
【答案】 D
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 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 x-t 的图象如 图 1-3-2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3-2
A.t1 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t1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 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 到 t1 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 由图象可知,t 时间内甲的位移 x 甲小于乙的 x 位移 x 乙.由平均速度 v = 可知, A 错误, 同理可知 B 正确. 由 t 于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运动,在 t 时刻之前,乙在前 甲在后,t 时刻速度相等,故 C 错.到 2t 时刻,x 甲>x 乙,故 在 t~2t 之间某时刻,有 x 甲=x 乙,所以 D 正确.
1 2 1 此时 B 车的位移 xB=vBt+ aBt =30×8 m- ×2.5×82 2 2 m=160 m. A 车的位移 xA=vAt=10×8 m=80 m. 因 xB>xA+x0,故两车会相撞. 设 B 刹车后经过时间 tx 两车相撞,则有 vAtx+x0=vBtx 1 2 + aBtx, 2 代入数据解得,tx=6 s 或 tx=10 s(舍去).
【答案】 D
【迁移应用】 ● v-t 图线的理解及应用 1.(多选)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 其速度 ——时间图象如图 1- 3- 6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1- 3- 6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 2 s 末和 6 s 末 C.乙在前 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 s 后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 D. 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迁移应用】 3.甲车以 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 车以 4 m/ s 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 过乙车旁边开始以 0.5 m/s2 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 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解析】 (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 离最大,设该减速过程经过的时间为 t,则 v 乙=v 甲-at 解得:t= 12 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1 2 Δx=v 甲 t- at -v 乙 t 2 1 =10×12 m- ×0.5×122 m-4×12 m=36 m. 2
解法二
图象法
由上可知 aB=- 2.5 m/s2,作出 A、B 两车运动的速度时 间图象如下图,则由图象可知 8 s 时二者速度相等,则可得 两车在 8 s 内的位移分别为:
1 xB= × (30+10)×8 m= 160 m, 2 xA= 10× 8 m= 80 m.
因 xB>xA+x0,故两车会相撞. 设经过时间 tx 两车相撞,如图此时 B 车的速度为 v,则 1 有 ×(30+v)tx=10tx+x0, 2 v 12-tx 由几何关系得: = , 30 12 联立解得,tx=6 s 或 tx=10 s(舍去).
专题一 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
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
x-t图象 v-t图象 平行于横轴:物体做 匀速 运动 倾斜直线:物体做 匀变速 运动性质 物理意义
斜率 截距 图象交点
描述运动物体的 位移 . 描述运动物体的 速度 .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表示 物体
线
斜率 面积 纵截距 特殊点
(2013· 海南高考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随时间变化的 a-t 图象如图 1-3-5 所示. 下列 v- t 图象中, 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图 1- 3- 5
T 【解析】 由图可知, 在 0~ 时间内 a=a0>0, 若 v0≥0, 2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 v0<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 B、C 皆错误;由于在 T~ 2T 时间内 a=-a0,故物体做匀减速运 T 动且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 0~ 时间内相同, 故 A 错误,D 正 2 确.
【答案】 A
3.(多选 )如图 1- 3- 3 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 5 s 做的是匀速运动 B. 5~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1 m/s2 C. 15~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3.2 m/s2 D.质点 15 s 末离出发点最远, 20 秒末回到出发点 )
【答案】 B
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 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空间位置的问题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 过画草图得到.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 上、追不上或 (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 判断的切入点.
【解析】 由图象知,v 甲= 2 m/s,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 乙物体在 0~ 2 s 内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 2~ 6 s 内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做的 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A 错误,C 正确;在 2 s 末,甲物体的 1 位移 x 甲 = 2× 2 m= 4 m, 乙物体的位移 x 乙= × (2× 4) m=4 2 m,故两物体在 2 s 末相遇,在 6 s 末,甲物体的位移 x 甲 ′= 1 2× 6 m= 12 m,乙物体的位移 x 乙′= × (6× 4) m= 12 m, 2 故两物体在 6 s 末相遇,B 正确;在 0~ 6 s 内,甲、乙两物 体始终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 D 错误.
2.解题思路和方法
A、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 在前,其速度 vA= 10 m/s,B 车在后,速度 vB=30 m/ s,因 大雾能见度很低, B 车在距 A 车 x0= 7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 A 车, 这时 B 车立即刹车, 但 B 车要经过 180 m 才能停止, 问: B 车刹车时 A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 撞,将在 B 车刹车后多长时间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 近距离是多少?
v甲 (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 t1,则有:t1= = 20 s a v甲 10 t1 时间内: x 甲= t1= ×20 m=100 m 2 2 x 乙= v 乙 t1=4× 20 m= 80 m x甲- x乙 20 此后乙车运动时间:t2= = s=5 s 4 v乙 故乙车追上甲车需 t1+t2=25 s.
【解析】 B 车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由 v2-v2 0= 2ax - v2 B 得 aB= =- 2.5 m/s2 2x 解法一 物理分析法
假设不相撞,依题意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设经过时间 t 两车速度相等,对 B 车有:vA= vB+ aBt vA-vB 解得 t= =8 s. aB
【解析】
图线 1 是位移图象,表示物体是做变速直线
运动,所以选项 A 错;x- t 图线上某点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 度的大小,选项 B 正确;v- t 图象中 0 至 t3 时间内 3 和 4 位 移不同,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 C 错; t2 时刻 2 开始反 向运动,t4 时刻 4 加速度方向变化但运动方向不变,所以选 项 D 错.
x-t图象
轴 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 位移x 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 线运动 表示速度 无实际意义 表示初位置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 变为另一种运动, 交点表示相遇
v-t图象
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速 度v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 运动 表示加速度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 表示位移 表示初速度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 另一种运动,交点表 示速度相等
【解析】 t1 时刻两车位移相同,t1 时刻前乙车的位移小 于甲车的位移,故 t1 时刻乙车是从后面追上甲车,A 项正确, B 项错误;在 x- t 图象中,各个时刻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速 度,故 t1 时刻两车速度不相等, C 项错误; 0 到 t1 时间内两 车位移、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 D 项错误.
【答案】 (1)36 m (2)25 s
1.如图 1-3- 1 所示是一物体的 s-t 图象,则该物体 在 6 s 内的路程是 ( )
图 1- 3- 1 A. 0 B. 2 m C.4 m D. 12 m
【解析】 做此题时不要把 s-t 图象当做物体运动的轨 迹,s-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该物体在 6 s 内的路程为(2 +2+4+4) m=12 m,位移为零.
【答案】 BC
● x- t 图线与 v- t 图线的比较 2. 如图 1- 3- 7 所示的位移 —时间图象和速度 —时间图 象中,给出四条图线 1、2、3、4 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 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 1- 3- 7
A.图线 1 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x-t 图象中 t1 时刻 v1>v2 C. v-t 图象中 0 至 t3 时间内 3 和 4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 时刻分别表示 2、4 开始反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