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_一_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
嘉峪关断裂晚第四纪新构造活动特征
本文作者在前人基础上 , 通过对嘉峪关断裂比较详细的地质剖面研究 , 结合年代学测 定 , 探讨嘉峪关断裂晚第四纪的新构造活动特征 。嘉峪关断裂新构造活动特点的研究 , 对于 深入认识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活动断裂发展发育模式和该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分析均具有重 要意义 。
35.5ka 和 20.0ka , 其中最上部的楔状堆 4-中粗砾石层 ;5-泥岩夹砂岩 ;6-断层 ;7-热释光年龄和样品位置
第1期
陈柏林等 :嘉峪关断裂晚第四纪新构造 活动特征
81
积物小于被其所断的最上层坡积物年龄 , 表层被全新世中晚期 (热释光年龄 4.3ka) 黄土夹 砂砾覆盖 。该剖面反映嘉峪关断层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发生过 4 次明显的新构造活动 , 构造 活动时间在距今 58.1ka 、 35.5ka 左右和 20.0ka 左右和稍大于 4.3ka , 在距今 4.3ka 以来没有 发生过强烈的新构造活动 , 这与沿嘉峪关断裂虽然活动断裂陡坎非常发育 , 但是没有全新世 晚期地震活动有关的自由面断坎的实际相吻合 。 该剖面中 3 个典型的崩积楔代表了嘉峪关活 动断裂在距今 60ka 至 20ka 期间发生了 3 次明显的古地震活动 。
图 1 嘉峪关断裂区域构造略图
Fig.1 Regional structural map of the Jiayuguan fault
时 , 构 造挤压作 用的结 果 Kz-新生界 ;Mz-中生界 ;AnM-前 中生界 ;Mg-花岗 岩 ;F1-阿尔 金断裂 带 ;F2-1-嘉峪
河西走廊西端花海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河西走廊西端花海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哈广浩;朱孟浩;闵伟;任治坤【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22(44)3【摘要】花海断裂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阿尔金断裂系北侧花海盆地内的一条活动断裂,对该断裂活动性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评估该区的地震危险性,而且对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向北扩展过程中块体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遥感解译与地震地质调查表明,花海断裂仅局限于花海盆地内,长度约25 km。
断裂走向NNW,南端起自花海镇以南,向北经小泉、大泉、双泉子后穿过山水河,向北逐渐消失在北山山前大型冲积扇前。
地貌上,花海断裂南部表现为线性延伸的断层陡坎,北段构成了风成砂丘与冲洪积扇的界线。
在断裂北段跨断层陡坎进行了探槽开挖,探槽揭露和光释光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断裂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的时间距今约5万年,全新世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结合陡坎位错分析,花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小于0.03 mm/a。
区域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花海断裂是在青藏高原向北扩展作用下盆地内形成的次一级活动断裂,是高原外围块体对青藏高原向外扩展的响应。
【总页数】13页(P592-604)【作者】哈广浩;朱孟浩;闵伟;任治坤【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3;P534.63【相关文献】1.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端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西延问题2.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3.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分支断裂——阿万仓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4.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南段(郯城—淮河)晚第四纪活动特征5.天山内部走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r——以开都河断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活动构造图像及构造变形模式
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活动构造图像及构造变形模式郑文俊【摘要】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 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高原的大幅度隆升造就和改变了整个亚欧大陆的构造格局, 同时对亚洲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是青藏高原北部高原向北扩展的最前缘, 也是对高原变形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发育有大量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 是通过断裂构造活动习性及构造转换研究高原变形过程的理想区域, 同时这一地区也是在青藏高原北部两大主控边界断裂--阿尔金断裂和海原-祁连山断裂带, 所夹持下的构造转换和构造变形的关键位置. 高原边缘主控边界走滑断裂的变形是怎样分布的和如何消失的? 变形是如何被吸收转换成不同走向、不同性质构造的? 变形是如何迁移到与其平行构造上而不发生衰减的? 这些和其他许多有关断裂滑动速率的问题及高原北部断裂的相关问题, 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变形和构造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活动构造;几何图像;晚第四纪滑动速率;GPS观测;构造转换;构造变形【作者】郑文俊【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高原的大幅度隆升造就和改变了整个亚欧大陆的构造格局,同时对亚洲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是青藏高原北部高原向北扩展的最前缘,也是对高原变形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发育有大量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是通过断裂构造活动习性及构造转换研究高原变形过程的理想区域,同时这一地区也是在青藏高原北部两大主控边界断裂——阿尔金断裂和海原—祁连山断裂带,所夹持下的构造转换和构造变形的关键位置。
高原边缘主控边界走滑断裂的变形是怎样分布的和如何消失的?变形是如何被吸收转换成不同走向、不同性质构造的?变形是如何迁移到与其平行构造上而不发生衰减的?这些和其他许多有关断裂滑动速率的问题及高原北部断裂的相关问题,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变形和构造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
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陈柏林;王春宇;宫红良;刘建民;张永双;刘建生【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7(26)8【摘要】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向,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低角度,东段较陡.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以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特别是中段的石炭口-窑儿沟口一带,在向南缓倾的主逆冲上盘往往发育反向逆冲断层,并导致上更新统砂砾层发生牵引褶.该断裂在距今13.1~13.3 ka之间和距今3~5 ka期间发生过2次明显的新构造活动.【总页数】8页(P976-983)【作者】陈柏林;王春宇;宫红良;刘建民;张永双;刘建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P534.63【相关文献】1.榆木山北缘断裂现今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北东扩展的构造地貌响应 [J], 陈干;艾明;郑文俊;王旭龙;张培震;熊建国;俞晶星;刘兴旺;毕海芸;刘金瑞2.祁连山北缘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J], 刘兴旺;袁道阳;邵延秀;张波;3.祁漫塔格北缘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J], 邵延秀;葛伟鹏;张波;苏琦;4.祁连山北缘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J], 刘兴旺;袁道阳;邵延秀;张波5.榆木山东麓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J], 邹谨敞;虢顺民;陈志泰;代华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祁连山北缘_河西走廊西段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断裂发育模式_陈柏林
第15卷第6期2008年11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Vol .15No .6Nov .2008收稿日期:2008-03-18;修回日期:2008-05-08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水[2003]018-02;水[2005]018-04)作者简介:陈柏林(1962—),男,博士,研究员,从事构造地质学和新构造研究。
E -mail :cblh6299@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断裂发育模式陈柏林, 王春宇, 崔玲玲, 刘建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Chen Bailin , Wang Chuny u , Cui Ling ling , Liu JianminInstitute o f Geomechan ics ,C h ines e Aca dem y o f Geo logica l S ciences ,Beij ing 100081,ChinaC hen Bailin ,Wang Chunyu ,C ui Lingling ,et al .Developing model of thrust fault system in western part of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s margin -Hexi C orrido r basin during late Quaternary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8,15(6):260-277Abstract :T he we ste rn par t of nor the rn Qilian M o untains mar gin -H exi Co rrido r basin ,situated at the no rth -easte rn margin of the Qinghai -Xizang pla teau ,is one of the ar ea s w he re the neo -structural activity o ccurs moststro ng ly in our country .By means o f the field inv estiga tion a nd chro no lo gic measur ement of the main activefaults in the area and analy sis of other materials ,the author s reached a new conclusion as fo llow s .T he Hanx -ia -Dahuang go u fault ,the Yumen fault ,the Yinw ashan fault and the Xinminbao fault we re all activ e during thela te Q uaternary (la te P leistocene and H olocene epo ch ).T he Hanxia -Dahuang go u fault dev elo ped during thela te M io cene epo ch and has been being active till the present .T he Yumen fault dev elo ped during the ear ly peri -od o f Pliocene epo ch ,and there we re twice strong neo -st ruc tura l activities (paleo -ear thquakes )taking place atabo ut 7.6ka BP and 3.2ka BP .T he fault w as also the causativ e structure o f Yumen earthquake in 2002.T heYinw asha n fault developed during the la te perio d o f P liocene epo ch (about 3M a ),and there were three stro ngneo -structural activities (paleo -ear thquakes )o ccur ring at about 19.9-21.0ka BP ,8.6-10.0ka BP and 4.1-5.0ka BP .T he Yinw asha n fault pr obably w as the causa tive str ucture o f the H uiminbao (now Xinminbao )ear th -quake in 1785.Ho weve r ,the fo rming age of the Xinminbao fault is much yo unge r than tho se o f above threefaults ,the fault dev elo ped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middle P leisto cene epoch (about 0.17M a )and th ree stro ngneo -structural activ ities (paleo -ear thquakes )to ok place the re at abo ut 28.3ka BP ,4.4ka BP and 1.2ka BP .T he sense of the mov eme nt o f all the fo ur faults is unanimously t rusting fro m the south -western side (upside )to the nor th -east .T he fea tur e o f the movement of the Xinminbao fault is the creeping defor matio n ,but o therfaults move mainly in stick -slip mo de .O n the section ,the thrust faults of w este rn par t of nor the rn Q ilianM ountains ma rgin -Hex i Cor ridor developed o n a co mpo site model o f prog ressive and retr og ressive develo p -ment .In o ther w or ds ,the y oung est fault is the Xinminbao fault near the centre of the basin .T he faults on thesec tion so uth o f the centre o f the W estern Jiuquan basin deve loped on a pro g ressiv e dev elo ping model and thefor ming ag e of fault is becoming y ounger and yo unge r fro m the hinte rland o f Q ilian M ountain to the centre ofthe basin .W hile the faults o n the sectio n to the nor th of the centre deve loped on a r etro gre ssiv e develo pingmodel and the fo rming ag e of fault is beco ming older and o lder f rom the centre to the no rthern mar gin o f theWestern Jiuquan basin .Key words:active fault;late Q uaternary;thrust;developing model;w estern part of nor thern Qilian M ountains mar-gin-H exi Co rridor摘 要: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河西走廊西端黑山断裂运动学特征及其在构造转换中的意义
河西走廊西端黑山断裂运动学特征及其在构造转换中的意义张宁;郑文俊;刘兴旺;王伟涛;李新男;何文贵;雷启云;邵延秀【摘要】河西走廊西端北侧的黑山断裂不仅构成了河西走廊重要组成部分———酒西盆地的北部边界,同时也是青藏高原北部边界重要断裂———阿尔金断裂东端构造组成和转换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黑山断裂野外调查、典型断错地貌面的测量以及年代测定,获得了黑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逆冲滑动速率为每年(0.26±0.06)mm,同时证实该断裂为一条以高角度逆冲为主要运动特征的断裂,其运动性质与阿尔金断裂存在明显的不同.结合对阿尔金断裂东端部运动学特征的讨论,总结前人在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内 NW 向断裂定量研究成果,得到河西走廊西端这些 NWW 向逆冲断裂和褶皱在平行于阿尔金断裂走向上的缩短速率总和为每年1.4~2.4 mm,这与阿尔金断裂东端部每年1~2 mm 水平走滑速率相当,由此推断阿尔金断裂东端的左旋走滑被活动的逆冲断裂、第四纪褶皱隆起引起的地壳缩短吸收和转换了,阿尔金断裂在其东端部水平滑动速率逐步降低,断裂终止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宽滩山一带,而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北侧的黑山断裂与其走向上相联接的磴磴山断裂、金塔南山断裂可能共同构造了青藏高原朝 NE 向扩展的最前缘.%Located in the northern of the western Hexi Corridor,Heishan fault is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Jiuxi Basin and an important fault at the eastern end of Altyn Tagh fault.The vertical components of slip rates of (0.26±0.06)mm per year for Heishan fault by topographic profiling and dating age for alluvial fan were determined.Heishan fault is a high-angle reverse fault,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sense of motion of Altyn Tagh bined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NW-striking faults in Jiuxi Basin,the total shortening rate of 1.4-2.4 mm per year along thedirection parallel to Altyn Tagh fault in the western Hexi Corridor was constrainted,consistenting with the strike-slip rates of 1-2 mm per year at the eastern end of Altyn Tagh fault.Thus,it is inferred that the left-lateral strike slip at the eastern end of Altyn Tagh fault has been absorbed by the reverse faulting and folding of Quaternary crust in the western Hexi Corridor.Th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rates in Altyn Tagh fault decrease along the northeastern direction and the fault terminated near Kuantanshan in the western Hexi Corridor. Heishan fault,Dengdengshan fault and Jintananshan fault maybe comprise the most northeastern frontier of Qinghai-Tibet Plateau.【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038)002【总页数】13页(P245-257)【关键词】活动构造;黑山断裂;断错地貌;逆冲速率;构造转换;变形几何;酒西盆地;阿尔金断裂【作者】张宁;郑文俊;刘兴旺;王伟涛;李新男;何文贵;雷启云;邵延秀【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 75000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西盆地南边界为祁连山北缘断裂,北至黑山断裂,西接阿尔金断裂带,东抵嘉峪关断裂,总体为一个走向NWW的不规则梯形[1-6],其特殊的构造位置使之成为研究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几何结构、变形特征及延伸问题的关键,也是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变形和向北推挤的理想地区[7-12]。
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
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酒西盆地位于祁连-河西走廊的最西端、阿尔金断裂东侧尾端,该地区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最前缘,晚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强烈,盆地边缘及内部发育有大量活动断裂。
通过上述活动断裂的研究,可为我们理解和认识阿尔金断裂尾端应变分配提供基础数据。
目前,对于酒西盆地部分断裂活动构造特征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大程度制约着对酒西盆地地震活动水平和构造变形的整体认识。
本论文通过对酒西盆地活动断裂的系统研究,获得了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定量参数,归纳总结了本区地震活动特征,结合区域构造研究成果,提出了酒西盆地构造变形模式,并对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制做了相应探讨。
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玉门-北大河断裂为一条低角度逆冲断层,无走滑分量,根据断错地貌及断裂几何特征,可分为三段:东段断裂几何形态简单,新活动特征明显,保存有地震地表破裂带;中段断裂结构复杂,以逆冲扩展为主;西段断裂呈隐伏状,表现为盲断裂-褶皱带。
断裂的垂直滑动速率东段为0.58±0.08 mm/a,中段为0.73±0.09 mm/a。
在断裂西段,确定白杨河T2、T3、T4阶地的年代分别为8.6±1.7 ka、21.6±5 ka和55.3±2.4 ka,出山口高洪积扇的年代为69.2±2.3 ka。
根据测量得到的实测阶地变形量,推测引起阶地变形的盲逆断裂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94±0.32 mm/a。
探槽揭示玉门-北大河断裂东段全新世以来至少有3次古地震事件,最新的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1.7±0.3 ka以来,形成至今保存较好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第2次事件发生在4.1±06 ka~5.4±0.3 ka之间;第3次事件发生在距今8.4±1.0 ka之前。
陡坎测量和探槽地层断距表明每次单次地震的同震位移在为0.6~1m,震级估计在大致为7级左右。
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第4期,1998年7月A ct a Scientiar um Nat ur aliumU niv ersit atis Pekinensis ,V o l .34,N o .4(Jul ,1998)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371012)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1)谭利华 杨景春 段烽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摘 要 通过对活动构造、沉积地层和构造地貌的综合研究,以及运用绝对年代学和相对年代学方法得到的大量地层和地貌体的年龄数据,将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7个大的阶段。
河西走廊新生代强烈构造运动开始于渐新世初期(约37.7M a),盆地开始下沉并接受沉积,此后经历了渐新世中期(30.3~29.5M a )、渐新世末至中新世初期(24.5~22.2M a)、上新世中期(约466万年)、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期(约240万年)、早更新世中期(195~148万年)和中更新世以来等多次构造运动。
其中上新世中期的构造运动是区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盆地内开始接受砾岩堆积,此后构造运动明显增强;中更新世至今尤其是中更新世晚期(约15万年)以来,盆地南缘山边带及中部横向隆起区强烈隆升。
根据构造运动在各种地质地貌体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年龄测量数据,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又可划分为多次级或更次一级的构造事件。
关键词 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活动阶段与次级构造事件中图分类号 P 546图1 河西走廊地质地貌平面略图F ig.1 Sket ch map o f geo lo gy and g eomo rpholog y o fHex i co rr idor ,G ansu pro vince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中西部一系列构造盆地的总称,是我国西北比较典型的挤压构造盆地。
自东至西依次为武威盆地、张掖盆地、酒东盆地和酒西盆地,整体呈左行雁列式分布(图1)。
河西走廊民乐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迁
河西走廊民乐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迁王丽媛;程捷;韩金;任建武;易先进;朱望琼;谭美娟【摘要】研究区属于张掖民乐盆地,在河西走廊的中间位置,是北祁连地槽褶皱系的山前断陷盆地.本文以冰沟台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粒度、磁化率等进行研究,揭示了该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经历了湿暖-干冷三个气候旋回,全新世主要经历了干冷向暖湿的气候转变,与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的气候旋回特征吻合.本文相对完整地反映了民乐盆地末次冰期以来气候波动变化特征,特别是为本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The study area belongs to the Minle basin in Zhangye .It is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Hexi corridor and it is a foreland basin of the northern Qilian geosyncline fold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loess section in Binggoutai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object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sediment ,OSL dating ,grain siz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loess section in Binggoutai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history of climate evolution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It is indicated that Minle basin experienced warm-wet and dry-cold climates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Moreover ,it is accorded with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st glaciation . Meanwhile ,it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s of climate the dry-cold and warm-wet in the Holocene .Therefore , this paper reflects the evolutions of climate in the Minle basin during the LatePleistocene .Especially ,it also provides the basis for Hexi corridor's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s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z1【总页数】8页(P80-86,89)【关键词】民乐盆地;粒度分析;晚更新世;气候变迁【作者】王丽媛;程捷;韩金;任建武;易先进;朱望琼;谭美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3民乐地区,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属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而黄土又是记录第四纪时期气候变化的一大载体[1-6],因此对该地区典型的黄土剖面进行分析,对于揭示该区第四纪时期气候特征的变化和预测未来环境变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三地理判断断层知识点
高三地理判断断层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理结构、成分、构造和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而断层则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高三地理考试中,判断断层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断层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和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断层的定义。
断层是指地壳中出现的一种结构面,相邻岩石在断层面上发生错位和滑动。
断层是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的变形形态之一。
根据断层面与地平面的夹角,断层可以分为倾斜断层和平行断层。
倾斜断层是指断层面与地平面的交角小于45度,平行断层则为交角大于45度。
断层的发育一般与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其次,断层的类型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根据构造形态的不同,断层可以分为冲断断层、走滑断层和逆冲断层。
冲断断层是指岩层和构造单元以垂直或倾斜的方式相互错移的断层,通常形成垂直或倾斜的岩体。
走滑断层则是指岩层以水平滑动为主的断层,对地形没有明显影响。
逆冲断层是指岩层沿着断层面向上运动,形成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存的断层。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断层的形成原因。
断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构造运动、地壳波动和地震活动等。
构造运动是最重要的断层形成原因之一,构造运动可以引起地壳的抬升和下降,从而导致断层的形成。
地壳波动是指地球内部的产状构造变动,比如地质运动和岩浆的上升等,也可以引起断层的形成。
地震活动则是指地球内部的应力积累超过岩石的抵抗能力而发生的破裂,地震活动通常伴随着断层的产生。
最后,我们来谈谈断层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断层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灾害是指发生在地质环境中的一切有害事件,比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断层的存在会增加地震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当地震发生时,断层上的岩石相互错动,可能导致地表隆起、下降,或者形成新的地形,进而引发地滑、滑坡等地质灾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断层地区的防灾减灾意识。
综上所述,断层是地质学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高三地理考试来说,判断断层的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
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活动构造图像及构造变形模式
断层 滑 动摩 擦 生热进行 探测或 测量存 在 的主要 问题及 可行 性进 行 了初步 总 结和探 讨 ,认 为 只 适 应于对震 级 大、断层滑 动 距 离和 速 率 大 、摩 擦 强度 大 ,位 于 一定 深 度 有 大量 摩 擦 热 生成 , 并使 断层 附近增 温达到 或超过 磷灰 石裂 变径 迹部 分或 完全退 火温度 的 断层进行 滑动摩擦 生热 的探 测或测 量。利 用磷 灰石裂 变径 迹 的退 火动 力学 方程及 断层摩 擦 生热 物理 方程 等 ,磷灰 石
度隆升造就和改变了整个亚欧大陆的构造格局 , 同时对亚洲地 区的气候和环境也产生 了巨大 的影响。河西走廊及其邻 区是青藏高原北部高原向北扩展的最前缘,也是对高原变形响应最
为敏感 的地 区之 一。该 地 区发 育有 大量 的 晚第 四纪 活 动断裂 ,是通 过 断裂构 造 活 动 习性及 构
动
态
向、不 同性质构 造 的?变形是 如何迁 移到 与其平 行构 造 上 而不发 生衰减 的?这 些和 其 他许 多
有关断裂滑动速率 的问题及高原北部断裂的相关问题, 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变形和 构造 转换具 有十分 重要 的意义。
本论 文通 过对位 于青 藏高原北 部 的河西走廊及 其邻 区主 要断裂 滑动速 率 的精 细研 究 ,同
造转换研究高原变形过程的理想区域,同时这一地 区也是在青藏高原北部两大主控边界断裂
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古地震特征初步研究
第40卷 第4期2018年8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 AND GEOLOGY Vol.40,No.4Aug.,2018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8.04.006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古地震特征初步研究庞 炜1) 张 波2)∗ 何文贵2) 吴 明3)1)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 7300003)陕西省地震局,西安 710068摘 要 金塔南山断裂位于河西走廊酒泉盆地北侧,是青藏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界断裂之一。
前人仅对该断裂西段开展过古地震研究。
文中基于古地震探槽研究和光释光测年等传统地震地质工作方法,定量研究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的古地震特征。
通过对断裂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发现沿断裂沿线地层以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洪积物为主,全新世洪积物厚度仅几十cm。
选取发育在全新世洪积物相对较厚的洪积扇上的断层陡坎进行工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以来持续活动特征明显,全新世洪积扇上发育高0.5~1m 的断层陡坎表现出了很新的活动性。
多个探槽揭露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15.16±1.29)ka 之前、(9.9±0.5)ka 之前、6ka 左右、(3.5±0.4)ka 之后。
全新世中期以来,发生过2次事件,且2次古地震均造成断裂全段破裂。
关键词 古地震 金塔南山断裂 探槽 OSL 测年中图分类号:P31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67(2018)04-0801-17〔收稿日期〕 2017-04-11收稿,2018-06-05改回。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2225,41590860)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3IESLZ07)共同资助。
∗通讯作者:张波,助理研究员,E -mail:kjwxn999@。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_一_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
第26卷 第6期地 震 学 报V ol.26,N o.6 2004年11月 (601~608)ACT A SEIS M O LOGIC A SI NIC A N ov.,2004 文章编号:025323782(2004)0620601208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Ξ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何光玉1) 杨树锋1) 陈汉林1) 肖安成1)韩永科2) 李建立2) 刘 昱3) 高军良3)1)中国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2)中国甘肃玉门735000玉门油田 3)中国河南南阳473132河南油田 摘要 基于地震剖面解释的构造分析表明,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发育有许多晚第三纪2第四纪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其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与北祁连逆冲推覆作用有关的南倾逆断层,其走向北西,主要分布于北祁连山东北缘及河西走廊西南部地区;二是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主要分布于红柳峡、宽台山—合黎山地区.这些断层与新生代始新世末期以来印2藏碰撞的远距离效应有关.它们于晚第三纪开始活动,主要活动于第四纪时期,而且大多目前仍在活动,属于活动性断层,是河西走廊地区地震的潜发因素.此外,它们还造成了地层的强烈变形,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阶地和河流的水平错移.关键词 逆断层 走滑断层 地震 河西走廊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阿拉善隆起区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之间,走向W NW—ESE,延伸一千余公里.本研究的范围位于宽台山—黑山—合黎山隆起与北祁连造山带北缘的西段之间,向东起于榆木山山前,向西止于阿尔金断裂,面积约22800km2.这里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之一.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沉积的地层主要为中新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主要为中下侏罗统龙凤山群,下白垩统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下第三系始新统柳沟庄组、渐新统火烧沟组、白杨河组,上第三系中新统弓形山组和牛胳套组,上新统胳塘沟组和疏勒河组,第四系更新统玉门组、酒泉组和全新统风积层和冰水堆积层.对于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的活动断层及其与地震活动和地貌变形的关系,前人(时振梁等,1982;向宏发等,1988;向宏发,虢顺民,1990;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93;陈杰等,1998)已经作过许多的工作,这些研究对于掌握该区活动断层的特征,解释和预测地震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研究手段来看,这些研究主要是从野外露头考察、地貌调查,并结合重力与磁力资料开展的,因而对于断层深部的情Ξ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6A)与中石油技术开发项目(Y2001JF)联合资助.2003210210收到初稿,2004203226收到修改稿,2004205231决定采用.况掌握得不够,需要加以深化.地震剖面是石油部门精细研究地下构造(尤其是深部构造)的主要手段,笔者据此对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进行了一些研究,并且在断层的构造变形与延伸展布、与地貌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此先选取4条代表性的剖面来介绍新生代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情况,对于中生代的反转正断层与逆断层的情况将另文介绍.1 与北祁连逆冲推覆作用有关的逆断层与北祁连冲断推覆作用有关的逆断层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祁连山北缘断裂,位于河西走廊南缘的北祁连冲断2单斜带,主要有北祁连1号断裂和北祁连2号断裂;二是冲断前锋隐伏断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北祁连冲断前锋带,主要有庙北断裂(图1).图1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新生代断层分布简图①~ λϖ分别表示:①北祁连1号断裂,②北祁连2号断裂,③庙北断裂,④阿尔金断裂,⑤红柳峡断层,⑥宽台山断层,⑦合黎山断层,⑧嘉峪关断层,⑨文殊山断层,⑩榆木山断层, λϖ青西断层1.1 北祁连1号断裂北祁连1号断裂位于河西走廊的南缘与北祁连山北缘的接合处.它与青头山北缘出露的断层属于同一条断裂,为一沿石炭2二叠系的底部滑脱,并向南倾的逆断层(图2).断层走向北西,自西向东主要沿着北祁连山的北缘展布.除部分地段(如青头山)断距特别大,造成石炭2二叠系冲出地表外,大部分地段被沿北祁连2号断裂滑脱的推覆体所掩覆,或隐伏于志留纪花岗岩体(酒东金佛寺的南面)之下(图1).北祁连1号断裂的形成时间较早,于晚第三纪时期已经形成.但断裂的活动时间较长,野外在紧靠走廊南缘的窟窿山的南坡可见第四纪玉门组砾岩反冲于白垩纪地层之上,二者之间为断层接触关系.表明北祁连1号断裂在更新世时期仍然活动强烈,属于活动断层.表1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层剖面构造缩短量一览表断层名称北祁连1号断裂北祁连2号断裂庙北断裂红柳峡断层合黎山断层构造缩短量/km >8>123 1.2~1.5>3>0.3 3杨树峰,陈汉林,肖安成,等.2002.酒泉盆地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中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23~125,133~145.206 地 震 学 报 26卷 北祁连1号断裂的推覆距离非常大,所造成的剖面构造缩短量至少在8km 之上(表1). 需要说明的是,前人所说的祁连北缘大断裂(时振梁等,1982;虢顺民等,1987;向宏发等,1988;陈志泰等,1993;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93)、祁连北缘深断裂(任纪瞬等,1980)和玉门断裂(闵伟等,2002)描述的是同一条断裂,它们与北祁连1号断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位于祁连山的北缘,不同之处是前者实际上忽视了北祁连1号断裂和北祁连2号断裂的差别,将这两条断裂作为一条断裂.图2 北祁连1,2号断裂地震解释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a )解释前;(b )解释后;○震中;●震源1.2 北祁连2号断裂北祁连2号断裂也位于河西走廊的南缘与北祁连山北缘的接合处,走向北西.平面上它与北祁连1号断裂相距很近,在许多地段几近重合(图1),因此前人将它与北祁连1号断裂误作为一条断裂.实际上,它也是一条晚第三纪时期形成、但沿志留系的底部滑脱的南倾逆断层(图2),因此它与北祁连1号断裂具有明显的不同.该断裂的断距较大,(所造成的剖面构造缩短量至少在12km 之上,表1),不仅造成志留系冲出地表,逆冲于石炭2二叠系之上,而且还使金佛寺的志留纪花岗岩体发生构造变形(野外于祁连乡剖面可见晚第三纪地层与花岗岩体所组成的背斜,背斜核部为花岗岩体),并逆冲于中新生代地层之上①.此外,在祁连山北缘所见的许多近南北向的横断层除部分属实外,实际上大多数是北祁连1,2号断裂和位于其南侧,沿奥陶系底面滑脱的北祁连3号断裂,是这些断裂的上覆岩层被剥蚀掉后断裂面出露的结果,位于旱峡煤矿东南的西沟牧场侏罗、白垩系构造窗和位于青头山南面的土达坂白垩系构造窗①就是最好的例证.1.3 庙北断裂庙北断裂位于河西走廊的南部,北祁连山前冲断前锋带处,走向北西,西起红柳峡,自西向东经青草湾、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至青头山(图1),长30余千米.它由一系列向306 6期 何光玉等: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①杨树峰,陈汉林,肖安成,等.2002.酒泉盆地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中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23~125,133~145南倾斜的隐伏逆断层所组成,这些断层的水平断距在1200~1500m 之间(表1).其断开层位主要为早白垩世中沟组与下沟组、渐新世白杨河组和部分上第三系(图3).庙北断裂到达青头山后的延伸情况目前尚不清楚.由于再往东为早白垩世的嘉峪关志留纪隆起,估计断层终止于隆起的西侧,二者之间以早白垩世北北东向的同沉积正断层作为调节断层.图3 庙北断裂地震解释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a )解释前;(b )解释后从背斜南北翼下第三系厚度基本相同,以及北翼上第三系的厚度远大于南翼来看(图3),庙北断裂最早在晚第三纪开始活动;而从背斜核部第三纪与第四纪地层卷入相同强度的褶皱变形来看,断层的主要活动期为第四纪时期.2 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断层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断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逆冲断层.这类断层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走滑运动的特征,自西向东主要有红柳峡断层、宽台山断层、嘉峪关断层、文殊山断层和榆木山断层;二是走滑断层.这类断层以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逆冲运动的特征,主要有合黎山断层.上述断层中的嘉峪关断层、文殊山断层和榆木山断层,前人都有过详细的描述(时振梁等,1982;向宏发,虢顺民,1990;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93;李有利等,1997),在此不再赘述.下面着重介绍一下红柳峡断层、宽台山断层和合黎山断层.2.1 红柳峡断层红柳峡断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阿尔金断裂的东侧.由于它经过红柳峡故得此名.该断层倾向北西,其西端起于阿尔金断裂,东端止于宽台山断层,整体走向北东东,平面上呈一向北西凹入的弧形,长约18km (图1).图4表明,阿尔金断裂在河西走廊段表现出很强的向南逆冲运动的特征,并造成了早白垩世的赤金堡组出露地表,显示阿尔金断裂在河西走廊段的走滑兼逆冲运动的特征.而红柳峡断层则为阿尔金断裂的派生断层,它也具有很强的逆冲运动特征:断面北倾,断层上盘的志留系向南逆冲于断层下盘的第四系之上(所造成的剖面构造缩短量在3km 以上,表1).此外,它还与自身派生的更次一级的反向倾逆断层一起,在断层上盘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向斜和一个大型的背斜.向斜主要由上第三系、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和下沟组等地层所406 地 震 学 报 26卷组成,而背斜则主要由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和下沟组所组成.在阿尔金断裂的北盘则只残留有少量的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可见,红柳峡断层是一条逆冲兼走滑活动的断层.图4 红柳峡断层与阿尔金断裂地震解释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a )解释前;(b )解释后从断层造成志留系逆冲于第四系之上,并出露地表的特征来看,红柳峡断层在第四纪晚期仍有过强烈的活动,是一条活动性断层.2.2 宽台山断层宽台山断层也是阿尔金断裂的一条派生断层.它位于阿尔金断裂的东侧,红柳峡断层向东的终止点处.其向东切宽台山南缘而过,宽台山断层的名字由此而来.该断层断面北倾,断层走向北东东,长约20km.平面上,宽台山断层与红柳峡断层的形态很相似,也呈向西北凹入的弧形(图1).宽台山断层的分布主要是根据地质图上地层的展布规律勾绘出来的.前已述及,在地震剖面上红柳峡断层主要造成早白垩世下沟组的出露,在地质图上这一特征则表现为出露的早白垩世下沟组与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呈一向西北凹入的弧形接触(图5),该弧形边界即为红柳峡断层.图5 河西走廊西段宽台山—黑山地质简图仔细观察阿尔金断裂东侧、宽台山西侧出露的早白垩世赤金堡组的展布不难发现,该处赤金堡组的平面展布与前述下沟组的平面展布非常相似,整体上也是呈一扇形展布,扇506 6期 何光玉等: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形的南部边界也呈向西北凹入的弧形,而且该弧形的西端终止于阿尔金断裂,东端与宽台山南缘的北倾逆断层即宽台山断层的位置一致.据此,可推断宽台山断层向西的延展情况,应该与该处出露的赤金堡组的南部边界一致.从宽台山断层经过处赤金堡组与第四系(Q 3与Q 4)接触来看,该断层活动时间较新,因此也属于活动断层.2.3 合黎山断层合黎山断层位于阿尔金断裂东侧、宽台山北缘,宽台山断层向东的终止点处.自西向东经黑山北缘、金塔南山南缘向东延伸,到达合黎山南侧的黑河后分为两支:主支沿合黎山南缘继续向东延伸,旁支则向南东往高台方向延伸,长度在80km 以上,向东可能与龙首山断裂相接(图1).在地震剖面上,合黎山断层表现出较强的逆冲特征.图6为过宽台山东面花2井的一条近南北向的地震剖面.由图6可知,合黎山断层的断面北倾,下第三系以下地层之间的断距较大,断层上、下盘上第三系的厚度差别很大.表明合黎山断层在晚第三纪发生过强烈的逆冲活动(所造成的剖面构造缩短量在0.3km 之上,表1).而上部第四系变形则表明,合黎山断层在第四纪仍有过强烈活动.图6 河西走廊西段H842113测线地震剖面(位置见图1)(a )解释前;(b )解释后不仅如此,合黎山断层还表现出强烈的走滑活动特征,这种走滑活动在地表有明显的反映.例如,在东段的宽台山地区,Q 1,N 2,N 1呈一东西向延伸的弧行展布,这一点与前述红柳峡断层和宽台山断层分别造成的下沟组和赤金堡组的弧形展布相似.表明断层西段的走滑特征(图5).而北大河和黑河分别为断裂左旋位错2~3km.从断层的长度及造成河流错移的位移来看,合黎山断层应该是一条以走滑运动为主,逆冲活动为辅的压扭断层.可见,合黎山断层与前人所说的北山断裂(任纪舜等,1980)有相似之处,它们在宽台山—黑河这一段的位置及活动特征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合黎山断层向西终止于阿尔金断裂,属于阿尔金断裂的派生断层;向东到达黑河后主支沿合黎山南缘继续向东延伸,旁支则向南东往高台方向延伸.而北山断裂向西与阿尔金断裂相连,似乎二者属于同一条断层;向东受沿黑河展布的右行走滑断层的影响错断后,经高台向东继续延伸.606 地 震 学 报 26卷3 讨论3.1 断层与地貌的关系前述断层对地貌的改造作用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地貌面、河流阶地及河流错移等3个方面.研究表明,本区发育有4级地貌夷平面,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其中,Ⅰ级地貌面由零星分布的中高山山峰顶面组成,海拔3600~4000m ,主要由志留系旱峡组的紫红色硬砂岩组成.Ⅱ级地貌面主要由切割破碎的山麓缓坡、宽谷及中低山峰顶面构成,海拔3200~3500m ,主要由中新生代地层组成;Ⅲ级地貌面主要由走廊南部的低山丘陵带组成,海拔2200~2900m ,主要由晚新生代地层组成;Ⅳ级地貌面即山前冲一洪积戈壁面,海拔1700~2200m (陈杰等,1998).对比断裂的活动特征不难发现,这4级地貌面分别是由前述北祁连1,2号断裂及庙北断裂的活动所形成的.不仅如此,上述断裂还造成了大量河流阶地的形成.受断层影响,河西走廊西段各条主要河流在流经南缘北祁连山前地带时都强烈下切,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例如,石油河发育有7级阶地,北大河发育有12级阶地,洪水坝河发育有15级阶地,黑河发育有7级阶地等等(谭利华等,1998).这些阶地的发育与上述断层的新构造活动直接相关.此外,断层还造成了河流在平面上的错移.如前所述,在合黎山断层的左行走滑作用下,北大河在金塔南山段左旋错移达2km ,黑河在合黎山附近及其南缘多次发生左旋错移,并且最大位移达3km.3.2 断层与地震的关系河西走廊西段地震活动强烈,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地震有3次:公元180年高台大地震,1609年红崖子、清水堡大地震和1785年新民堡大地震.此外,2002年12月14日又在走廊中部的玉门地区发生了5.9级地震.从成因上来看,这4处地震中除新民堡大地震与前面介绍的断层无关外,其它3处地震都与这些断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80年的高台大地震位于合黎山断层的南支上,其形成无疑与该分支断层的活动有关;1609年的红崖子、清水堡大地震尽管位于北祁连1,2号断裂的前缘,但由于断裂的位置为北祁连山南缘的金佛寺花岗岩体,人迹罕至,因此,实际的震中应该位于这两条断裂上.而2002年的玉门地震则位于青西断层活动带上,因此,主要由青西断层的活动所致(图1、图2).4 结论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新生代断层的发育主要与北祁连的冲断推覆作用和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与北祁连冲断推覆作用有关的断层,主要有北祁连冲断2单斜带的逆断层和北祁连冲断前锋带的隐伏断层.前者主要有北祁连1,2号断裂,后者主要有庙北断裂.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断层主要有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两种类型.前者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走滑运动的特征,主要有红柳峡断层和宽台山断层;后者以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逆冲运动的特征,主要有合黎山断层.上述断层在晚第三纪时期开始形成,在第四纪时期仍然活动强烈,属于活动断层.断层与地貌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断层活动的结果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夷平面和706 6期 何光玉等: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806 地 震 学 报 26卷河流阶地,使河流发生错移,并至少还与该区的3次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本研究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和卢华复、朱杨明、程晓敢、王步清等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参 考 文 献陈杰,卢演俦,丁国瑜.1998.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区阶地构造变形的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28~36陈志泰,虢顺民,戴华光,等.1993.祁连山—河西地区断层活动及其动力作用[A].见: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中法合作活断层对比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29~50虢顺民,向宏发,黄昭.1987.河西走廊南缘断裂第四纪活动断裂的考察[A].见:中国地震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地震年鉴[C].北京:地震出版社,263~268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93.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74~208李有利,杨景春,李保俊,等.1997.河西走廊榆木山边缘断层构造地貌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3(4):20~26闵伟,张培震,何文贵,等.2002.酒西盆地断层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研究[J].地震地质,24(1):35~44任纪舜,姜春发,张正坤,等.1980.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124时振梁,环文林,谢原定.1982.河西走廊西部的活动断层和地震[A].见:中国地震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编.中国活动断裂[C].北京:地震出版社,212~218潭利华,杨景春,段烽军.1998.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4):523~532向宏发,虢顺民,才树华.1988.祁连山北缘断裂带第四纪运动特征的初步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6(3):1~9向宏发,虢顺民.1990.对河西走廊玉门2嘉峪关地区活动断裂的初步认识[A].见: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现代地壳运动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39~145ON FAU L TS OF WESTERN HEXI CORRIDOR AN D ITSVICINITY,NORTHWESTERN CHINA I:THRUST AN D STRIKE2SLIP FAU L TS OF LATE CENOZOICHe G uangyu1) Y ang Shufeng1) Chen Hanlin1) X iao Ancheng1)Han Y ongke2) Li Jianli2) Liu Y u3) G ao Junliang3)1)Department o f Earth Sciences,Zhejiang Univer sity,Hangzhou310027,China2)Yumen Oilfield,Yumen735000,China 3)H enan Oilfield,Nanyang473132,China Abstract:The structur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seismic profiles indicates that a lot of thrust faults and strike2slip faults of Late Cenozoic occur in western Hexi C orridor and nearby region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 o types.One is the thrust faults dipping s outh ward and extending north2 west ward,which was main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rusting of northern Qilianshan and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lianshan and the s outheastern Hexi C orridor,the other is the thrust faults and strike2slip faults that were related to the strike2slipping of Altun fault and located mainly at the regions of H ongliuxia,K uantaishan,and Helishan that are close to the Altun fault.All these faults,which were related to the rem ote effects of collision between the tw o continents of India and T ibet during the Late E ocene and later,started to develop since the Late T ertiary and presented the features of violent thrust or strike2slip m ovement in Quaternary.Many of them are still active up to now and thus belong to the active faults that are the potential inducement of earthquakes in the Hexi C orridor.M oreover,a lot of intens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many m orphology phenomena such as tectonic terrace and river offset were form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se faults in Quaternary.K ey w ords:thrust fault;strike2slip fault;earthquake;Hexi C orridor。
渭河断裂古水断层剖面
渭河断裂古水断层剖面
冯希杰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年(卷),期】2000(022)002
【总页数】1页(P附页)
【作者】冯希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J], 何光玉;杨树锋;陈汉林;肖安成;韩永科;李建立;刘昱;高军良
2.跨断层综合地质剖面法在隐伏断层野外地质调查中的研究与应用——以瑞昌-武宁断裂为例 [J], 曾新福;汤兰荣;陶鑫;李清武;吕坚
3.从陕西省扶风县古水路堑剖面剖析渭河断裂第四纪活动 [J], 冯希杰;戴王强;董星宏
4.渭河中游全新世黄土剖面光释光测年及记录的古洪水事件 [J], 王恒松;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顾洪亮
5.地震断裂的剖面断层和构造楔组合类型及其在古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华林;李海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西走廊西段南北向左行逆冲活动断裂的发现及其意义
河西走廊西段南北向左行逆冲活动断裂的发现及其意义陈柏林;王春宇;崔玲玲【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9(083)007【摘要】在河西走廊西段酒西盆地中心偏北部的阴洼山西侧发现了南北走向的阴洼山西缘左行逆冲断裂.该断裂长约4km,近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中等,是发育于北西向阴洼山右行逆冲断裂近北西端部附近的一条次级活动断裂.沿该断裂奥陶系灰绿色浅变质砂岩逆冲于白垩系紫红色砂砾岩、新近系橘红色泥岩和晚第四纪上更新世末期松散坡积层(热释光年龄10.3ka)之上.在剖面上断裂表现为自东向西的逆冲作用,其最新一次新构造活动时间在全新世中晚期(距今3~5ka).在平面上该断裂断错自东向西从阴洼山山体流水流向西侧低丘斜坡戈壁地带的小冲沟致使冲沟呈"S"形拐折,反映出断裂具有明显的左行走滑.该断裂沿断层面的左行斜冲总位移达3000m,其中垂向位移为1800m左右,与阴洼山断裂垂向位移及阴洼山隆升幅度相当.该断裂的形成是阴洼山断裂右行逆冲活动所引起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也对阴洼山断裂右行逆冲所形成的巨大位移在短距离内起到了消减和平衡作用.【总页数】9页(P937-945)【作者】陈柏林;王春宇;崔玲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河西走廊盆地西段玉门断裂晚新生代的活动特征 [J], 陈柏林;王春宇;宫玉良2.汶川8级大地震同震破裂的特殊性及构造意义——多条平行断裂同时活动的反序型逆冲地震事件 [J], 刘静;张智慧;文力;孙杰;邢秀臣;胡古月;许强;Paul TAPPONNIER;曾令森;丁林;刘延乐3.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锡铁山左行逆冲断裂及地质意义 [J], 王根厚;冉书明;李明4.库车坳陷区西段拱拜孜活动逆断裂-背斜变形特征 [J], 陈建波;沈军;张同良;李军;吴传勇5.西藏金沙江断裂带西段晚古生代牙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李勇;吴瑞忠;朱利东;石和;伊海生;王成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地区大地形变与地震的关系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地区大地形变与地震的关系陈柏林;刘建生【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9(028)010【摘要】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生代末-新生代早期的碰撞及持续至今的向北推挤作用的远程效应的影响,该地区是现今的地壳活动地区,其中地壳形变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地壳形变监测显示,隆起区垂直位移速率最大可达15mm/a,沉降区最大位移速率为-15mm/a.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相对隆升变化与该区地震具有密切的关系,河西走廊相对下降、祁连山相对隆升的后期是地震多发时期,河西走廊相对隆升、祁连山相对下降的后期是地震少发时期,这与该区处于挤压体制下的区域构造背景密切相关.GPS水平位移监测显示,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全区都一致向东位移,且位移速率非常大,大者大于10mm/a;位移速率具有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的特点,水平位移速率变化与现代活动断裂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以主要断裂构造为区带的边界;水平位移速率矢量与2002年玉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所显示的沿地震破裂面发生的滑动方向非常一致.%Northern Qilianshan margin-Hexi Corridor area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Plteau. Because of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Eurasian plate from late Mesozoic to early Cenozoic and their long-distance effect of the continuous compression up to now, northern Qilianshan margin- Hexi Corridor area is a strong present crustal movement zone, and geodetic de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the movement. The geodet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hows the largestvertical deformation rate is +15mm/a in upwelling area and - 15mm/a in subsidence area. The relative changes of the upwelling and subsidence between the Qilianshan and Hexi Corridor are related to the earthquakes in the area. When the Hexi Corridor area is subsiding and Qilianshan area is upwelling, there are many earthquake activities, while the Hexi corridor area is upwelling and Qilianshan area is subsiding, there are few earthquake activities. That is a result from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compression stress field. The GPS horizontal crus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shows that the horizontal crustal displacement is toward the East and the displacement rate is rapid (the fastest rate is more than10mm/a). And 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rate changes more in the southern part than in the northern part, more in the eastern part than in the western part. The changes of 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rate are related to the active faults and the different rate zone divided by the main active fault as boundary. Vector of the horizontal crustal displacement is identical to the glide direction along the seismic fracture shown by mechanism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ake-source on 2002, Yumen earthquake.【总页数】9页(P1439-1447)【作者】陈柏林;刘建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6;P315【相关文献】1.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祁连山地震带附近形变异常的演化特征 [J], 牛安福;张晶;张晓青;高原;延旭东2.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的现今水平形变 [J], 黄立人;马青3.岩石圈结构对大地震震后形变的影响——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为例 [J], 徐昊;孙玉军;吴中海4.北祁连-河西走廊地区垂直形变与构造应力场关系的初步研究--三维有限元拟合结果分析 [J], 刘峡;黄立人;杨国华;孙东平;张四新;韩月萍5.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5级以上地震前水氡短临异常特征 [J], 张敏;朱自强;薛锦忠;周建峰;贾晓娟;徐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付碧宏;时丕龙;贾营营【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09(0)4【摘要】大型走滑断裂带对调节印度板块和业洲板块碰撞后产生的陆内构造变形和地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沿青藏高原北缘主要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康西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发育的错断地质体、大型错断水系或水系拐弯等新构造地貌特征,表明这些大型走滑断裂带在晚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左旋走滑运动:前新生代地质体错位距离为80~120 km,大型水系累积的位移量可达80~90 km。
根据这些走滑断裂带的长期走滑速率为8~12 mm/a,估算上述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中新世晚期:东昆仑和康西瓦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10±2 Ma;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甘孜—玉树段的左旋走滑运动的开始时间约为11.5~8 Ma。
同样,如果大型水系的沿断裂带出现的大型错位或拐弯能够代表断裂带累积错位的上限,表明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金沙江、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一级水系上游大致开始形成于9~7 Ma±。
西昆仑山前盆地中河流相沉积的最早响应时间为8~6 Ma,与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西昆仑山地区一级水系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大型水系初始形成时间与左旋走滑构造运动的开始时间准同时。
这表明中新世中晚期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发生了重要转变。
【总页数】21页(P1343-1363)【关键词】构造地貌生长;走滑断裂带;大型水系;沉积响应;晚中新世;青藏高原【作者】付碧宏;时丕龙;贾营营【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挤压作用的沉积响应 [J], 李勇;周荣军;Densmore;A;L;Ellis;M;A;黎兵2.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走滑边界的侧向扩展——甘肃北山晚新生代走滑构造与地壳稳定性分析 [J], 郭召杰;张志诚;张臣;刘畅;张宇;王驹;陈伟明3.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逆冲作用的地貌标志 [J], 李勇;周荣军;A.L.Densmore;M.A.Ellis4.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J], 贾营营;付碧宏;王岩;时丕龙;刘锋5.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与伴生构造地貌变形 [J], 向宏发;韩竹军;虢顺民;张晚霞;陈立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三地理断层知识点
高三地理断层知识点地理断层是指地壳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断裂带。
在地球上,断层分布广泛,对地球表面和地壳构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中与断层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断裂概述断层是地壳岩石在地质构造运动中产生断裂的结果,可分为活动断层和不活动断层两类。
活动断层是指在近期或现今仍有位移或剪切的断层,而不活动断层则是指已经失去位移或剪切活动的断层。
二、地震与断裂地震是断层活动所导致的地球表面的震动,是地壳中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的发生常常与断层的活动有关,当地壳中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断层就会发生位移,导致地震的发生。
地震带则是指地震活动更频繁的特定地区。
三、断层类型及运动方式1. 断层类型:(1)剪切断层:双侧相对位移的断裂面,主要以平行于断层面的剪切运动为主。
(2)逆断层:断层面上下两侧挤压造成的断层,表现为一侧的地层向上方移动。
(3)正断层:断层面上下两侧拉伸造成的断层,表现为一侧的地层向下方移动。
(4)走滑断层:断层面两侧相对水平滑动的断层。
2. 运动方式:(1)交错滑动:两个不平行的断层面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上发生相互交错滑动。
(2)剪切滑动:断层面之间沿着断层面的水平方向发生剪切滑动。
(3)挤压、扩展以及走滑: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下,导致断层发生挤压、扩展或走滑运动。
四、断层的地貌效应断层活动对地表地貌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重要影响。
断块的上升、下沉、滑动等运动会造成地表的地形变化,如山脉的抬升、河流的转向等。
五、断层与资源断层活动还与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紧密相关。
断层破碎了地壳岩石,形成了许多空隙和裂隙,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
此外,在断层附近常常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存在。
六、著名断层案例1. 旧金山断层:位于美国旧金山附近,是北美地壳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2. 青藏高原断裂带:是世界上最长的强烈活动断裂带之一,对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理:地球的伤痕断层地理知识点
地球的伤痕——断层华山【唐】张乔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
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1、断层简介组成要素(1)断层面和断层破碎带(断层带)岩层断裂后沿其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在发育的一系列破裂面,充填着岩石的碎块和粉末的区域为断层带。
(2)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3)断盘断层两侧的岩体为断盘,如果断层面倾斜,位于断层面上面的断盘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面的断盘为下盘。
2、断层类型按组合划分阶梯状断层叠瓦式断层3、断层与地形区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马拉维湖分为东西2支:东支裂谷带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
西支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等一串湖泊,规模比较小。
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
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么形成的呢?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了这一巨大的陷落带。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里是陆块分离的地方,即非洲东部正好处于地幔物质上升流动强烈的地带。
在上升流作用下,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两侧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壳脆弱部分张裂、断陷而成为裂谷带。
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着。
由于这里是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因而多火山地震。
死海死海位于约旦-以色列的最低部,是东非裂谷的北部延续部分。
这是一块下沉的地壳,夹在两个平行的地质断层崖之间。
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盐度高,达25%—30%,据称除个别的微生物外,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
贝加尔湖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达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
河西走廊基础状态
河西走廊基本状况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
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
两汉魏晋时的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又因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
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
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
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平原,属石羊河水系。
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
走廊自古为沟通西域要道,北「丝绸之路」也经过这里。
嘉峪关、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目前兰新铁路也由此通过。
编辑本段范围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
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
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
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粮仓。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其南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
其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
祁连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疏勒南山团结1峰海拔为6,305米,这基本上接近了青藏高原大多数山峰的高度。
祁连山北侧和南侧分别以大起大落的明显断裂由高山一下降至平原,北坡与河西走廊的相对高度在2,000米以上,而南坡与柴达木盆地间仅1,000多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6期地 震 学 报V ol.26,N o.6 2004年11月 (601~608)ACT A SEIS M O LOGIC A SI NIC A N ov.,2004 文章编号:025323782(2004)0620601208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Ξ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何光玉1) 杨树锋1) 陈汉林1) 肖安成1)韩永科2) 李建立2) 刘 昱3) 高军良3)1)中国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2)中国甘肃玉门735000玉门油田 3)中国河南南阳473132河南油田 摘要 基于地震剖面解释的构造分析表明,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发育有许多晚第三纪2第四纪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其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与北祁连逆冲推覆作用有关的南倾逆断层,其走向北西,主要分布于北祁连山东北缘及河西走廊西南部地区;二是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主要分布于红柳峡、宽台山—合黎山地区.这些断层与新生代始新世末期以来印2藏碰撞的远距离效应有关.它们于晚第三纪开始活动,主要活动于第四纪时期,而且大多目前仍在活动,属于活动性断层,是河西走廊地区地震的潜发因素.此外,它们还造成了地层的强烈变形,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阶地和河流的水平错移.关键词 逆断层 走滑断层 地震 河西走廊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阿拉善隆起区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之间,走向W NW—ESE,延伸一千余公里.本研究的范围位于宽台山—黑山—合黎山隆起与北祁连造山带北缘的西段之间,向东起于榆木山山前,向西止于阿尔金断裂,面积约22800km2.这里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之一.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沉积的地层主要为中新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主要为中下侏罗统龙凤山群,下白垩统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下第三系始新统柳沟庄组、渐新统火烧沟组、白杨河组,上第三系中新统弓形山组和牛胳套组,上新统胳塘沟组和疏勒河组,第四系更新统玉门组、酒泉组和全新统风积层和冰水堆积层.对于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的活动断层及其与地震活动和地貌变形的关系,前人(时振梁等,1982;向宏发等,1988;向宏发,虢顺民,1990;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93;陈杰等,1998)已经作过许多的工作,这些研究对于掌握该区活动断层的特征,解释和预测地震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研究手段来看,这些研究主要是从野外露头考察、地貌调查,并结合重力与磁力资料开展的,因而对于断层深部的情Ξ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6A)与中石油技术开发项目(Y2001JF)联合资助.2003210210收到初稿,2004203226收到修改稿,2004205231决定采用.况掌握得不够,需要加以深化.地震剖面是石油部门精细研究地下构造(尤其是深部构造)的主要手段,笔者据此对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进行了一些研究,并且在断层的构造变形与延伸展布、与地貌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此先选取4条代表性的剖面来介绍新生代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情况,对于中生代的反转正断层与逆断层的情况将另文介绍.1 与北祁连逆冲推覆作用有关的逆断层与北祁连冲断推覆作用有关的逆断层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祁连山北缘断裂,位于河西走廊南缘的北祁连冲断2单斜带,主要有北祁连1号断裂和北祁连2号断裂;二是冲断前锋隐伏断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北祁连冲断前锋带,主要有庙北断裂(图1).图1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新生代断层分布简图①~ λϖ分别表示:①北祁连1号断裂,②北祁连2号断裂,③庙北断裂,④阿尔金断裂,⑤红柳峡断层,⑥宽台山断层,⑦合黎山断层,⑧嘉峪关断层,⑨文殊山断层,⑩榆木山断层, λϖ青西断层1.1 北祁连1号断裂北祁连1号断裂位于河西走廊的南缘与北祁连山北缘的接合处.它与青头山北缘出露的断层属于同一条断裂,为一沿石炭2二叠系的底部滑脱,并向南倾的逆断层(图2).断层走向北西,自西向东主要沿着北祁连山的北缘展布.除部分地段(如青头山)断距特别大,造成石炭2二叠系冲出地表外,大部分地段被沿北祁连2号断裂滑脱的推覆体所掩覆,或隐伏于志留纪花岗岩体(酒东金佛寺的南面)之下(图1).北祁连1号断裂的形成时间较早,于晚第三纪时期已经形成.但断裂的活动时间较长,野外在紧靠走廊南缘的窟窿山的南坡可见第四纪玉门组砾岩反冲于白垩纪地层之上,二者之间为断层接触关系.表明北祁连1号断裂在更新世时期仍然活动强烈,属于活动断层.表1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层剖面构造缩短量一览表断层名称北祁连1号断裂北祁连2号断裂庙北断裂红柳峡断层合黎山断层构造缩短量/km >8>123 1.2~1.5>3>0.3 3杨树峰,陈汉林,肖安成,等.2002.酒泉盆地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中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23~125,133~145.206 地 震 学 报 26卷 北祁连1号断裂的推覆距离非常大,所造成的剖面构造缩短量至少在8km 之上(表1). 需要说明的是,前人所说的祁连北缘大断裂(时振梁等,1982;虢顺民等,1987;向宏发等,1988;陈志泰等,1993;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93)、祁连北缘深断裂(任纪瞬等,1980)和玉门断裂(闵伟等,2002)描述的是同一条断裂,它们与北祁连1号断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位于祁连山的北缘,不同之处是前者实际上忽视了北祁连1号断裂和北祁连2号断裂的差别,将这两条断裂作为一条断裂.图2 北祁连1,2号断裂地震解释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a )解释前;(b )解释后;○震中;●震源1.2 北祁连2号断裂北祁连2号断裂也位于河西走廊的南缘与北祁连山北缘的接合处,走向北西.平面上它与北祁连1号断裂相距很近,在许多地段几近重合(图1),因此前人将它与北祁连1号断裂误作为一条断裂.实际上,它也是一条晚第三纪时期形成、但沿志留系的底部滑脱的南倾逆断层(图2),因此它与北祁连1号断裂具有明显的不同.该断裂的断距较大,(所造成的剖面构造缩短量至少在12km 之上,表1),不仅造成志留系冲出地表,逆冲于石炭2二叠系之上,而且还使金佛寺的志留纪花岗岩体发生构造变形(野外于祁连乡剖面可见晚第三纪地层与花岗岩体所组成的背斜,背斜核部为花岗岩体),并逆冲于中新生代地层之上①.此外,在祁连山北缘所见的许多近南北向的横断层除部分属实外,实际上大多数是北祁连1,2号断裂和位于其南侧,沿奥陶系底面滑脱的北祁连3号断裂,是这些断裂的上覆岩层被剥蚀掉后断裂面出露的结果,位于旱峡煤矿东南的西沟牧场侏罗、白垩系构造窗和位于青头山南面的土达坂白垩系构造窗①就是最好的例证.1.3 庙北断裂庙北断裂位于河西走廊的南部,北祁连山前冲断前锋带处,走向北西,西起红柳峡,自西向东经青草湾、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至青头山(图1),长30余千米.它由一系列向306 6期 何光玉等: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①杨树峰,陈汉林,肖安成,等.2002.酒泉盆地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中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23~125,133~145南倾斜的隐伏逆断层所组成,这些断层的水平断距在1200~1500m 之间(表1).其断开层位主要为早白垩世中沟组与下沟组、渐新世白杨河组和部分上第三系(图3).庙北断裂到达青头山后的延伸情况目前尚不清楚.由于再往东为早白垩世的嘉峪关志留纪隆起,估计断层终止于隆起的西侧,二者之间以早白垩世北北东向的同沉积正断层作为调节断层.图3 庙北断裂地震解释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a )解释前;(b )解释后从背斜南北翼下第三系厚度基本相同,以及北翼上第三系的厚度远大于南翼来看(图3),庙北断裂最早在晚第三纪开始活动;而从背斜核部第三纪与第四纪地层卷入相同强度的褶皱变形来看,断层的主要活动期为第四纪时期.2 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断层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断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逆冲断层.这类断层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走滑运动的特征,自西向东主要有红柳峡断层、宽台山断层、嘉峪关断层、文殊山断层和榆木山断层;二是走滑断层.这类断层以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逆冲运动的特征,主要有合黎山断层.上述断层中的嘉峪关断层、文殊山断层和榆木山断层,前人都有过详细的描述(时振梁等,1982;向宏发,虢顺民,1990;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93;李有利等,1997),在此不再赘述.下面着重介绍一下红柳峡断层、宽台山断层和合黎山断层.2.1 红柳峡断层红柳峡断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阿尔金断裂的东侧.由于它经过红柳峡故得此名.该断层倾向北西,其西端起于阿尔金断裂,东端止于宽台山断层,整体走向北东东,平面上呈一向北西凹入的弧形,长约18km (图1).图4表明,阿尔金断裂在河西走廊段表现出很强的向南逆冲运动的特征,并造成了早白垩世的赤金堡组出露地表,显示阿尔金断裂在河西走廊段的走滑兼逆冲运动的特征.而红柳峡断层则为阿尔金断裂的派生断层,它也具有很强的逆冲运动特征:断面北倾,断层上盘的志留系向南逆冲于断层下盘的第四系之上(所造成的剖面构造缩短量在3km 以上,表1).此外,它还与自身派生的更次一级的反向倾逆断层一起,在断层上盘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向斜和一个大型的背斜.向斜主要由上第三系、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和下沟组等地层所406 地 震 学 报 26卷组成,而背斜则主要由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和下沟组所组成.在阿尔金断裂的北盘则只残留有少量的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可见,红柳峡断层是一条逆冲兼走滑活动的断层.图4 红柳峡断层与阿尔金断裂地震解释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a )解释前;(b )解释后从断层造成志留系逆冲于第四系之上,并出露地表的特征来看,红柳峡断层在第四纪晚期仍有过强烈的活动,是一条活动性断层.2.2 宽台山断层宽台山断层也是阿尔金断裂的一条派生断层.它位于阿尔金断裂的东侧,红柳峡断层向东的终止点处.其向东切宽台山南缘而过,宽台山断层的名字由此而来.该断层断面北倾,断层走向北东东,长约20km.平面上,宽台山断层与红柳峡断层的形态很相似,也呈向西北凹入的弧形(图1).宽台山断层的分布主要是根据地质图上地层的展布规律勾绘出来的.前已述及,在地震剖面上红柳峡断层主要造成早白垩世下沟组的出露,在地质图上这一特征则表现为出露的早白垩世下沟组与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呈一向西北凹入的弧形接触(图5),该弧形边界即为红柳峡断层.图5 河西走廊西段宽台山—黑山地质简图仔细观察阿尔金断裂东侧、宽台山西侧出露的早白垩世赤金堡组的展布不难发现,该处赤金堡组的平面展布与前述下沟组的平面展布非常相似,整体上也是呈一扇形展布,扇506 6期 何光玉等: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形的南部边界也呈向西北凹入的弧形,而且该弧形的西端终止于阿尔金断裂,东端与宽台山南缘的北倾逆断层即宽台山断层的位置一致.据此,可推断宽台山断层向西的延展情况,应该与该处出露的赤金堡组的南部边界一致.从宽台山断层经过处赤金堡组与第四系(Q 3与Q 4)接触来看,该断层活动时间较新,因此也属于活动断层.2.3 合黎山断层合黎山断层位于阿尔金断裂东侧、宽台山北缘,宽台山断层向东的终止点处.自西向东经黑山北缘、金塔南山南缘向东延伸,到达合黎山南侧的黑河后分为两支:主支沿合黎山南缘继续向东延伸,旁支则向南东往高台方向延伸,长度在80km 以上,向东可能与龙首山断裂相接(图1).在地震剖面上,合黎山断层表现出较强的逆冲特征.图6为过宽台山东面花2井的一条近南北向的地震剖面.由图6可知,合黎山断层的断面北倾,下第三系以下地层之间的断距较大,断层上、下盘上第三系的厚度差别很大.表明合黎山断层在晚第三纪发生过强烈的逆冲活动(所造成的剖面构造缩短量在0.3km 之上,表1).而上部第四系变形则表明,合黎山断层在第四纪仍有过强烈活动.图6 河西走廊西段H842113测线地震剖面(位置见图1)(a )解释前;(b )解释后不仅如此,合黎山断层还表现出强烈的走滑活动特征,这种走滑活动在地表有明显的反映.例如,在东段的宽台山地区,Q 1,N 2,N 1呈一东西向延伸的弧行展布,这一点与前述红柳峡断层和宽台山断层分别造成的下沟组和赤金堡组的弧形展布相似.表明断层西段的走滑特征(图5).而北大河和黑河分别为断裂左旋位错2~3km.从断层的长度及造成河流错移的位移来看,合黎山断层应该是一条以走滑运动为主,逆冲活动为辅的压扭断层.可见,合黎山断层与前人所说的北山断裂(任纪舜等,1980)有相似之处,它们在宽台山—黑河这一段的位置及活动特征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合黎山断层向西终止于阿尔金断裂,属于阿尔金断裂的派生断层;向东到达黑河后主支沿合黎山南缘继续向东延伸,旁支则向南东往高台方向延伸.而北山断裂向西与阿尔金断裂相连,似乎二者属于同一条断层;向东受沿黑河展布的右行走滑断层的影响错断后,经高台向东继续延伸.606 地 震 学 报 26卷3 讨论3.1 断层与地貌的关系前述断层对地貌的改造作用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地貌面、河流阶地及河流错移等3个方面.研究表明,本区发育有4级地貌夷平面,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其中,Ⅰ级地貌面由零星分布的中高山山峰顶面组成,海拔3600~4000m ,主要由志留系旱峡组的紫红色硬砂岩组成.Ⅱ级地貌面主要由切割破碎的山麓缓坡、宽谷及中低山峰顶面构成,海拔3200~3500m ,主要由中新生代地层组成;Ⅲ级地貌面主要由走廊南部的低山丘陵带组成,海拔2200~2900m ,主要由晚新生代地层组成;Ⅳ级地貌面即山前冲一洪积戈壁面,海拔1700~2200m (陈杰等,1998).对比断裂的活动特征不难发现,这4级地貌面分别是由前述北祁连1,2号断裂及庙北断裂的活动所形成的.不仅如此,上述断裂还造成了大量河流阶地的形成.受断层影响,河西走廊西段各条主要河流在流经南缘北祁连山前地带时都强烈下切,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例如,石油河发育有7级阶地,北大河发育有12级阶地,洪水坝河发育有15级阶地,黑河发育有7级阶地等等(谭利华等,1998).这些阶地的发育与上述断层的新构造活动直接相关.此外,断层还造成了河流在平面上的错移.如前所述,在合黎山断层的左行走滑作用下,北大河在金塔南山段左旋错移达2km ,黑河在合黎山附近及其南缘多次发生左旋错移,并且最大位移达3km.3.2 断层与地震的关系河西走廊西段地震活动强烈,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地震有3次:公元180年高台大地震,1609年红崖子、清水堡大地震和1785年新民堡大地震.此外,2002年12月14日又在走廊中部的玉门地区发生了5.9级地震.从成因上来看,这4处地震中除新民堡大地震与前面介绍的断层无关外,其它3处地震都与这些断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80年的高台大地震位于合黎山断层的南支上,其形成无疑与该分支断层的活动有关;1609年的红崖子、清水堡大地震尽管位于北祁连1,2号断裂的前缘,但由于断裂的位置为北祁连山南缘的金佛寺花岗岩体,人迹罕至,因此,实际的震中应该位于这两条断裂上.而2002年的玉门地震则位于青西断层活动带上,因此,主要由青西断层的活动所致(图1、图2).4 结论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新生代断层的发育主要与北祁连的冲断推覆作用和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与北祁连冲断推覆作用有关的断层,主要有北祁连冲断2单斜带的逆断层和北祁连冲断前锋带的隐伏断层.前者主要有北祁连1,2号断裂,后者主要有庙北断裂.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断层主要有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两种类型.前者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走滑运动的特征,主要有红柳峡断层和宽台山断层;后者以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逆冲运动的特征,主要有合黎山断层.上述断层在晚第三纪时期开始形成,在第四纪时期仍然活动强烈,属于活动断层.断层与地貌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断层活动的结果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夷平面和706 6期 何光玉等: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806 地 震 学 报 26卷河流阶地,使河流发生错移,并至少还与该区的3次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本研究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和卢华复、朱杨明、程晓敢、王步清等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参 考 文 献陈杰,卢演俦,丁国瑜.1998.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区阶地构造变形的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28~36陈志泰,虢顺民,戴华光,等.1993.祁连山—河西地区断层活动及其动力作用[A].见: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中法合作活断层对比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29~50虢顺民,向宏发,黄昭.1987.河西走廊南缘断裂第四纪活动断裂的考察[A].见:中国地震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地震年鉴[C].北京:地震出版社,263~268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93.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74~208李有利,杨景春,李保俊,等.1997.河西走廊榆木山边缘断层构造地貌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3(4):20~26闵伟,张培震,何文贵,等.2002.酒西盆地断层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研究[J].地震地质,24(1):35~44任纪舜,姜春发,张正坤,等.1980.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124时振梁,环文林,谢原定.1982.河西走廊西部的活动断层和地震[A].见:中国地震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编.中国活动断裂[C].北京:地震出版社,212~218潭利华,杨景春,段烽军.1998.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4):523~532向宏发,虢顺民,才树华.1988.祁连山北缘断裂带第四纪运动特征的初步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6(3):1~9向宏发,虢顺民.1990.对河西走廊玉门2嘉峪关地区活动断裂的初步认识[A].见: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现代地壳运动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39~145ON FAU L TS OF WESTERN HEXI CORRIDOR AN D ITSVICINITY,NORTHWESTERN CHINA I:THRUST AN D STRIKE2SLIP FAU L TS OF LATE CENOZOICHe G uangyu1) Y ang Shufeng1) Chen Hanlin1) X iao Ancheng1)Han Y ongke2) Li Jianli2) Liu Y u3) G ao Junliang3)1)Department o f Earth Sciences,Zhejiang Univer sity,Hangzhou310027,China2)Yumen Oilfield,Yumen735000,China 3)H enan Oilfield,Nanyang473132,China Abstract:The structur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seismic profiles indicates that a lot of thrust faults and strike2slip faults of Late Cenozoic occur in western Hexi C orridor and nearby region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 o types.One is the thrust faults dipping s outh ward and extending north2 west ward,which was main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rusting of northern Qilianshan and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lianshan and the s outheastern Hexi C orridor,the other is the thrust faults and strike2slip faults that were related to the strike2slipping of Altun fault and located mainly at the regions of H ongliuxia,K uantaishan,and Helishan that are close to the Altun fault.All these faults,which were related to the rem ote effects of collision between the tw o continents of India and T ibet during the Late E ocene and later,started to develop since the Late T ertiary and presented the features of violent thrust or strike2slip m ovement in Quaternary.Many of them are still active up to now and thus belong to the active faults that are the potential inducement of earthquakes in the Hexi C orridor.M oreover,a lot of intens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many m orphology phenomena such as tectonic terrace and river offset were form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se faults in Quaternary.K ey w ords:thrust fault;strike2slip fault;earthquake;Hexi C orrid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