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型地带研究

合集下载

梵净山的用材树种资源

梵净山的用材树种资源

1.3梵净山用材树种的分类
梵净山类的用材树种按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树种的珍惜程度可以粗略的分为一般用材树种及珍惜用材树种。一般用材树种例如柏木等是极为常见的作为家具的材料,而珍惜用材树种例如珙桐,可作为上等家具材料,也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也可作为雕刻材料等,但是由于其物种稀少,已经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此它只有作为用材树种资源的潜力,而当下没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1.2梵净山用材树种的分布情况
梵净山地处贵州铜仁地区,具有比较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且海拔为2572米(以最高峰计算),导致了山中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山脚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而山腰多为常绿落叶混交林,而山顶多为灌木丛。因此用材树种资源多半是分布于山脚和山腰处,山顶几乎没有分布。气候条件造成了这样的分布情况,用材树种多为高大树种,我们知道海拔越高温度越,,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越降低0.6℃。低温不适宜这类植物的生长。另外还有其他因素,例如山顶土壤较山脚山腰比较贫瘠,不利于高大可用树种的营养吸收;山顶风力猛,高大的用材树种容易被风刮倒;山顶在外线强,不利于枝叶的伸长等多种原因。
按照其用途价值分类,大约可分为药用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生物学价值等四大类。我们以榆树为例,分析以下用材树种的这几大价值。药用价值是指树种的某一个部分,如树叶、树干、果实、根等某一个部分医药价值的树种。如榆树果实,也就是榆钱,在医学上可以起到安神养脾的作用。而经济价值指的是作为商品可拥有的价值,如榆树的树干可以作为建筑和家具材料,也可以作为雕刻艺术的材料,而观赏价值是指作为绿化和提供观赏的价值,因为生命力顽强的缘故,可以作为城市的绿化树。生物学价值指的是作为一种生物学种类提供的研究价值,例如榆树的化学成分,年代历史等。梵净山内的用材树种大多数是具有以上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价值,因此可利用的资源极其丰富。

试论梵净山以生物多样性标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试论梵净山以生物多样性标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区域 旅 游
试 论 梵 净 山 以 生物 多样 性 标 准 申报世 界 自然遗产
文/ 黄 昌庆 。 梁 正海 刘 高t

要: 属湿 润性 季风 山地气候 的梵净 山位 于贵 州省 东北部 , 水热 条件好 , 森林 植被覆 盖面积 大 ’ 生 物种 类 丰富 。垂直地 理
带 谱随 高度增 加依 次为 常绿 阔叶林带 、 常绿 落 叶阔叶林 混交 林带 、 落 叶 阔叶林 带 、 亚 高 山针叶林 带 和亚 高 山灌丛 草甸 带 。美丽 的 自然景 色 与原始 的生 态 系统使 梵净 山成 为贵 州重 要 的旅游 资 源 , 如 果梵 净山 申请成 为世 界 自然 遗产 , 将会 极 大地 促进 梵净 山旅游 业 的发展 并更 好地保 护梵净 山 的生 态 系统 。梵 净 山的 自然美 景 完全符 合世 界 自然遗 产人 选标 准第 3 项. 丰 富的生 物 多 样性完全符合世界 自然遗产入选标准第 4 项. 可以依据这 2 项标准进行申报。 关键 词 : 梵净山: 生物 多样性 : 世界 自然遗 产
f o e r s t , s u b a l p i n e c o n i f e r o u s f o r e s t a n d s u b a l p i n e s h r u b m e a d o w . T h e s t u n n i n g n a t u r a l b e a u t y f o t h e o r i g i n a l e c o s y s t e m i n t h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 m a k e s i t t o b e i m p o r t a n t t o u i r s m r e s o u c r e 8 i n G u i z h o u . A p p l y i n g 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 o t b e w o r l d n a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 w i l l g r e a t l y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i r s m i n 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 a n d t o et b t e r p o r t e c t F a n j i n g s h a n e c o s y s t e m s . T h e F a n j i n g Mo u n t a i n n a t u r a l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资源与园林应用展望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资源与园林应用展望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资源与园林应用展望摘要:通过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分析了保护区内植物资源的特点,依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筛选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观赏植物41科81种,探讨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类,以期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野生植物;景观资源;园林应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是指天然或人工栽植的由乔、灌、草和古树名木等各类植物组成的不同林相、季相绚丽多彩的植物群落景色的总称[1]。

植物能随季节变化而不停地改变其色彩、质地、疏密以及其他特征,可产生迥异的景观[2],能为环境提供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使景区硬质景观活泼柔美、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产生显著的绿色景观效应。

野生观赏植物是指没有经过驯化引种、在原产地处于天然自生状态、而且极具观赏价值的一类植物,作为观赏植物,其价值在于它们具有较高的美学意义,自身的多样性、适应性、观赏性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将其引入城市栽植,不但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而且可以改变城市的生存环境,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7 km2,是中国6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的成员之一。

由于处在中国亚热带湿润地带,是中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

该保护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为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

目前,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的野生植物资源应用于园林绿化的却较少,因此课题组在对其野生观赏植物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森林旅游和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人间仙境梵净山

人间仙境梵净山

人间仙境梵净山钱子楠百科知识 2018-09-24巍巍武陵,最美梵净山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梵净山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

在此之前,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过梵净山的名字。

在等着申报世界遗产的队伍里,排队的不乏大名鼎鼎的中国名山,比如长白山、衡山,等等。

为什么会是梵净山呢?名岳之宗梵净山自然遗产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中部,处于北纬27°47′~28°02′、东经108°36′~108°49′之间,有“梵天净土”之称,也被称为“世外桃源”。

它三山高耸,脉分九支,三大主峰海拔分别为:凤凰山2572米,老金顶2494米,新金顶2336米,是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即中国阶梯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的过渡地区。

它也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与湖北四省(市)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为“武陵正源”。

梵净山山清水秀,号称有“九十九溪”,这些溪流汇成黑湾河、马槽河等11条主要河流,呈放射状奔腾而下。

它们有的流入乌江,有的汇入沅江,所以梵净山又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

作为我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抬升成陆地的地区之一,梵净山有着悠久的地质演化历史。

贵州多喀斯特地貌,但梵净山是个例外,它虽被喀斯特地貌地区包围,却不是喀斯特地貌,而是特殊的变质岩山脉地貌,梵净山因此成为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展现了独特的地质、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

这样的山,全世界独一无二。

还原其形成,则要追溯到14亿年前。

当时的梵净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

之后,古陆漂移碰撞,火山岩浆迸发,一片火海中,梵净山横空出世。

之后,在漫长的地质史中,梵净山区经历了梵净-武陵、雪峰、燕山和喜马拉雅四期比较显著的地质构造运动,不断裂变、褶皱……积蓄十多亿年的能量,将大洋底部托起,成为高耸的雄伟山峰。

岁月因此奖励了梵净山一个洪荒身份,该区是我国南方最古老的两个地块之一,是研究我国南方前寒武系的重要窗口。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资源调查研究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资源调查研究
道树 )、s i n g l e o na r m e n t lt a r e e( 独 赏树 )、v e r t i c a l a f o r e s t a t i o n
p l nt a ( 垂直绿化植 物 ) 等进行排列 ,得 出部分具有开发价值的 景观植物 资源掇录 。 不 同类型的野生观赏植 物 ,具有不 同的观赏价值和景观用 途 ,在生态旅 游和园林 绿化 中 ,通过合理 的植物配置既能形成 不 同的植 物景 观类 型 ,又能体现地方特色 ,丰富园林景观和有 效发挥不 同生活型 的植物观赏价值作用。
结果 表明 :区内野生观赏植 物种类 繁多 , 资源丰富 ,可开发利 用价值潜 力大 。 本 次调 查研 究的景观植物 中,还有很多高等植 物标本和图片无法鉴定 ,很 多种类 没有统计名 录,而本底调查 有待深入。据 不完全统计 :自然保护 内常见 的可作为景观植物 有8 1 科6 8 4种; 按照它们的生活型 、 观赏特征 、 景观用途分类: c u t - l f o w e r ( 切花 ) 、 f l o w e r i n g s h r u b ( 花灌 木 ) 、 g r e e n f e n c e ( 绿篱 ) 、 g a r d e n p l a n t ( 草 地植 物 )、g r a d e n t r e e( 庭 园 树 )、l a n d s c a p e t r e e ( 风景树 ) 、 p o t t e d l a n d s c a p e r t e e ( 桩景树 ) 、 r o a d s i d e t r e e ( 行
占总数 的 3 5 %;藤本类 2 1 种 ,占总数 的 1 6 %;草本类 3 7 种 ,占总数的 2 7 %。依据其性状和观 赏特点 ,对景现植 物在 生态旅游和 园林 绿化 中应用进 行初 步研 究 ,以期 为气候 型相近地 区的野生植物 的保护利 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梵净山;野生植 物景观 资源;调 查;研 究

介绍贵州梵净山地理环境

介绍贵州梵净山地理环境
大自然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塑造出了令 人惊叹的景色
1
位置与地形
位置与地形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的江口、 印江、松桃三县结合部
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乌江水系 与沅江水系的分水岭
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 过渡斜坡地带的一部分,这种 特殊的地形使得梵净山成为了
一个自然生态的宝库
2
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1
2
3
4
梵净山的气候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其高海拔的地 形,梵净山的气候 具有明显的垂直变
5
植被与生态
植被与生态
梵净山的植被丰富多样,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可以观察 到明显的垂直带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常绿 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等不同植被 类型。这种垂直带谱现象是生态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它为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梵净山的森林中,生长着许多珍稀和濒危的野生动 植物。这些生物种群的存在不仅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 的意义,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山顶和山脚的气温 差异显著,使得这 里的气候条件十分
独特
夏季,梵净山的气 温较为凉爽;冬季
则较寒冷
这种气候特点为多 种生物提供了适宜
的生存环境
3
地质与地貌
地质与地貌
1
梵净山的山体主要由变质岩构成,这种岩石经过数亿年的地质演变, 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由于其古老的地质历史,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成为陆地的地区之 一
总之,梵净山的地理环境充满了神奇和魅力。无论是其壮丽的山水、丰富的生物种群 还是悠久的人类历史和文化背景,都使得梵净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欣赏的地方。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

贵州梵净山乡土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

贵州梵净山乡土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

贵州梵净山乡土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作者:刘明智谢光新姚鹏等来源:《广东园林》 2010年第5期刘明智1 谢光新1 姚鹏1 李木良2 顾昌华1(1. 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贵州铜仁 554300;2. 贵州铜仁地区农科所,贵州铜仁 554300)摘要:贵州梵净山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作为铜仁地区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乡土园林植物在100 种之上,这些植物中已确定的达71 种,其中蕨类植物5 种,裸子植物4 种,被子植物62 种。

对这71 种植物可从庭院、地被层等6 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

关键词:梵净山;乡土园林植物;种类与应用; 贵州省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671-2641(2010)05-0056-04 收稿日期:2009-04-20 修回日期:2009-10-09园林观赏植物在现代化城市绿化建设中对塑造城市形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改善投资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绿化、美化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作为园林观赏植物,人们不仅观赏当地自然生长的园林植物,而且更欣赏那些本地不常见的色彩艳丽、造型奇特的园林植物种。

人们不断地引进外地的或国外的植物物种来绿化、美化生存环境,而这些物种难免从引种园中逃逸,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衍,其中一些就会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种。

这些外来入侵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它们一旦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长环境中建立了种群,就会引起植物群落发生改变,甚至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危害[1]。

目前在铜仁市区内已发现空心莲子草,亦名革命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 )、风眼莲,亦名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des )、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等生态入侵植物种[2],对铜仁的生态系统已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笔者和导师于2005年至2007年先后5次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进行了野外考察。

并在后两次考察中,笔者在山体的东南方向坡面和西北方向坡面的32个海拔梯度上设置了64个垂直样方,每个样方大小为5m×5m。

目的是研究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研究结果显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44科、106属、329种(包含8变种)。

其中巢形轴鳞蕨Dryopsis nidus和刺齿假瘤蕨Phymatopterisglaucopsis 为贵州新记录种。

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分别占贵州蕨类植物科的81.5%,属的69.7%和种的42.2%。

蕨类植物区系丰富度较高。

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了该区区系的主体。

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通过对本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的分析,探明蕨类植物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规律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本区蕨类植物种类随海拔升高数量迅速下降,两者呈强的负相关关系。

在本区海拔的升高对蕨类植物种类的数量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通过水热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蕨类植物的物种数量。

二是通过影响蕨类植物上方的乔木及灌木间接影响影响蕨类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对本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在根据海拔梯度分成的四个区段中:第一区段受热带亚洲成分影响较大,区段种蕨类植物多为热带亚洲分布种类;第二区段受热带亚洲成分和中国—日本成分共同影响,随着水热环境的变化这一区段的范围变化较大:第三区段受中国—日本成分影响,区段中蕨类植物多为中国—日本分布种类;第四区段为本区在海拔上的最高区段,受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影响较大,区段中蕨类植物多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的种类。

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型地带研究

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型地带研究

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型地带研究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研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学生姓名田旭学号:2013111017指导教师:黄昌庆老师贵州●铜仁2016年6月目录摘要................................................................. Abstract.. (I)第一章绪论 0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的理论基础. 0相关概念 02.2 相关理论依据 (1)第三章研究区概况 (2)梵净山自然环境概况 (2)3.2 梵净山地质地貌 (2)梵净山旅游发展 (3)3.4 梵净山的景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 (4)4.1 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 (4)4.2 梵净山植被多样性现状 (6)4.3 居民生活对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影响 (6)4.4 其他灾害对植被垂直地带性的影响 (6)第五章生态旅游与申遗 (7)5.1 梵净山的申遗之路 (7)5.2 生态多样性 (7)5.3 生态旅游 (8)第六章结论 (8)参考文献 (9)地带性研究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研究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着自然的景色。

使得山地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梵净山作为武陵山区的主峰,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

近年来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业飞速发展,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景观不断增多,既为人们旅游提供了旅游去处,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型地带研究

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型地带研究

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型地带研究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研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学生姓名田旭学号:**********指导教师:黄昌庆老师贵州●铜仁2016年6月目录摘要................................................................. Abstract.. (I)第一章绪论 0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的理论基础. 02.1相关概念 02.2 相关理论依据 (1)第三章研究区概况 (2)3.1梵净山自然环境概况 (2)3.2 梵净山地质地貌 (2)3.3梵净山旅游发展 (3)3.4 梵净山的景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 (4)4.1 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 (4)4.2 梵净山植被多样性现状 (6)4.3 居民生活对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影响 (6)4.4 其他灾害对植被垂直地带性的影响 (6)第五章生态旅游与申遗 (7)5.1 梵净山的申遗之路 (7)5.2 生态多样性 (7)5.3 生态旅游 (8)第六章结论 (8)参考文献 (9)地带性研究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研究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着自然的景色。

使得山地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梵净山作为武陵山区的主峰,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

近年来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业飞速发展,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景观不断增多,既为人们旅游提供了旅游去处,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我的家乡梵净山SWOT

我的家乡梵净山SWOT

梵净山风景区SWOT分析
Strengths(优势)
1. 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成为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由于梵 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梵 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 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 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铜)等珍稀植物。梵净山原始古朴的生物 群体,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国务院于1978年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 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
梵 净 山
中文:梵净山 英文:Mount Fanjing 位置:中国贵州省铜仁市境内
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 保护区网”成员。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县 交界处,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原来的 正名为“三山谷”,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 区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
2. 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于2010年9月在铜仁召开。在活动 期间,组委会拟邀著名影星成龙走进梵净山,借成龙先生的影响力, 提升铜仁及梵净山的旅游知名度。旅发大会前夕,中央电视台《探索 发现》栏目将拍摄铜仁及梵净山的旅游宣传专题片;上海世博会期间, 在上海火车站播放铜仁旅游推介广告;赴长沙、重庆、广州等重点旅 游客源地,开展一系列推介活动;利用4月20日开通的铜仁至上海航 班,开拓华东客源市场;在贵阳等地举办大型旅游推介会。
5. 铜仁地区教育文化比较落后,旅游人才缺乏,旅游服务与管理落后。 旅游规划缺乏协调,旅游资源同质性严重,近距离旅游产品重复严重, 特别是溶洞与漂流方面。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列能源从本质上说都是来自太阳能的组合是A. 煤炭、生物能B. 水能、地热能C. 核能、天然气D. 风能、核能参考答案:A选项能源从本质上说都是来自太阳能的组合是煤炭、生物能,都是转化的太阳辐射能,A 错。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核能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B、C、D错。

2. 读“部分海域洋流分布图”,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洋流②使南美洲西岸气候海洋性质特征显著C.P 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D.美国东海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海岸海域参考答案:C解:读图,①为北大西洋暖流、②为本格拉寒流、③为西风漂流.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P 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美国东海岸海域污染物会影响欧洲西海岸海域.故选:C.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本题难度较小,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 下图中的虚线是某岛火山啧发后火山灰降度等值线,a< b< c。

读图完成5?6题。

5.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A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 冬季6.下列关于该岛屿叙述,正确的是①终年温和多雨②真实植被具面面耐附旱持怔③雨热同期④适宜生产柑橘,葡萄A. ②④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5.D6.A4.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线路植物资源探讨

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线路植物资源探讨

摘要 [目的]探索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原始森林植物物种。 [方法]2019 年 5 月在旅游淡季时沿旅游线路的万步云梯从步梯 0 步
(鱼坳,海拔 836 m)至金顶蘑菇石(海拔 2 318 m),对总海拔跨度 1 482 m 的步梯沿途视野 20 m 处维管植物物种进行考察并拍照,室内
结合《中国植物志》等资料鉴定植物物种。 [结果]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穗花杉、伯乐树、粗榧、华西花楸、瓶尔小草、金发藓等植物达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 ,林中有梵净山冷杉( Abies fanjings-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等多种珍稀植物[4] ,且梵净山
保护区内植被保存完好,原生性强,植被垂直分异明显[5] ,在
不同海拔地带,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显现出不同的森林景
科文组织于 2018 年 7 月将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
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东挨
湖南湘西,西抵重庆秀山,地理位置 108°45′55″ ~ 108°48′30″
E,27°49′50″~ 28°01′30″N,既是武陵山主峰,又是乌江与沅江
and Viburnum erubescens et, meadow was composed by Eulaliopsis binata,Fragaria nilgerrensis et, and Fargesia spathacea distributed in the vegetation belt. Bryophyte was abundant above 2 000 m, they are Lenco bryum, Mnium hornum, Thuidium cymbifolium, Polytrichum commne.

梵净山研究报告

梵净山研究报告

梵净山研究报告
梵净山是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一座著名的山峦,它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天然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该研究报告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 地质特点:研究报告对梵净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层层序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着重研究了梵净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地质灾害情况。

2. 生态环境:研究报告对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植被类型、气候特点以及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旨在提供对梵净山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

3. 文化遗产:研究报告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风格流派、寺庙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考察了梵净山对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4. 旅游资源:研究报告对梵净山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和开发利用研究,包括对梵净山的旅游接待设施、交通网络、导游服务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综上所述,研究报告对梵净山的地质、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提供了对梵净山的全面了解,为梵净山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梵净山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梵净山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梵净山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世界遗产价值研究梵净山位于中国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山体垂直高差达2,000m以上,具有我国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水热资源丰富,区内植被保存完好、原生性强、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梵净山于2013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现以美学(vii)、生态过程(ix)和生物多样性(x)标准进行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

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行为学、分子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影响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的基本条件——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入手,选择受生态环境影响明显、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现象突出的两大类群——苔藓植物群落和螨类群落,总结其基本分布情况,分析在垂直海拔分布上,不同生态环境中,两大类群对于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选择、适应和进化现象。

再在世界遗产地、预备遗产地和非遗产地中,选取有苔藓植物记录的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梵净山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的世界遗产价值。

1.梵净山拥有物种数和中国特有种都极其丰富的苔藓植物,区系的特点为:东亚成分占主体,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所占比例相当。

在水生、石生、土生、树生和叶附生五大类生态群落中均有不同的分布现象。

树干附生苔藓植物在不同海拔分布上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在树干不同高度上,差异较小。

2.梵净山树干附生螨类群落,在不同海拔高度和树干高度,形成了不同的优势类群;垂直分布规律为:个体数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大,但在2,100m却有所减少,类群数在1,300m~1,700m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900m、2,100m 类群数却有所减少;群落多样性特征为2,100m处的多样性指数最大,900m均匀性指数最高,1,300m处优势度指数最大;中气门螨类MI指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达到最大值;无翅坚背甲螨和有翅孔背甲螨是梵净山树干附生苔藓甲螨群落的主体;各海拔的相似性大致呈垂直高差越大、相似性越低的规律,树干不同高度的螨类群落相似性,在不同植被带有不同的体现。

梵净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梵净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第31卷第3期2024年6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1,N o .3J u n .,2024收稿日期:2023-06-29 修回日期:2023-07-23资助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 Z K [2022]一般276,黔科合基础 Z K [2021]一般100,黔科合支撑[2023]一般048);贵州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黔科院J 字[2023]13号)第一作者:肖盛杨(1995 ),男,贵州思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物理与生态环境研究㊂E -m a i l :1269093654@q q.c o m 通信作者:谢元贵(1982 ),男,四川达州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地资源与生态学研究㊂E -m a i l :158701413@q q.c o m h t t p :ʊs t b c y j .p a p e r o n c e .o r gD O I :10.13869/j.c n k i .r s w c .2024.03.015.肖盛杨,张蓝月,陈敬忠,等.梵净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研究,2024,31(3):160-168.X i a oS h e n g y a n g ,Z h a n g L a n y u e ,C h e nJ i n g z h o n g ,e t a l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o i lA g g r e g a t e s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a tD i f f e r e n tE l e v a t i o n s i n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 [J ].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4,31(3):160-168.梵净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肖盛杨1,张蓝月1,陈敬忠2,陆祥3,李海波4,廖小锋1,谢元贵5(1.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2.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3.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贵阳550004;4.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江口554400;5.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摘 要:[目的]阐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海拔分布模式及其影响机制对评估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稳定性至关重要㊂[方法]在梵净山900~2100m 海拔梯度下采集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借助干湿筛法和冗余分析(R D A )方法探讨了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㊂[结果]在0 60c m 土层,土壤团聚体主要以>0.25mm 水稳性大团聚体为主,平均含量为86.78%;在0 20c m 土层各海拔梯度差异显著,且中海拔1500~1800m 处显著高于1800~2100m (p <0.05)㊂土壤团聚体MWD ,GM D 和D 与海拔存在显著相关性,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团聚体MW D 和G M D 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模式,在中海拔1500~1800m 处达到峰值;且在0 10c m 和10 20c m 土层,1500~1800m 的MWD 和GM D 分别为5.03,3.64和4.79,3.52,显著高于900~1200m 和1800~2100m (p <0.05)㊂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沿海拔梯度变化主要受土壤S O C 和p H 值的影响,解释度分别为76.3%和1.3%,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环境因子㊂[结论]梵净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沿海拔梯度具有明显差异,土壤化学性质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㊂关键词:山地生态系统;团聚体稳定性;海拔梯度;梵净山中图分类号:S 1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4)03-0160-09S t a b i l i t y o f S o i lA g g r e g a t e s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a c t o r s a t D i f f e r e n tE l e v a t i o n s i nF a n j i n g Mo u n t a i n X i a oS h e n g y a n g 1,Z h a n g L a n y u e 1,C h e n J i n g z h o n g 2,L uX i a n g 3,L iH a i b o 4,L i a oX i a o f e n g 1,X i eY u a n gu i 5(1.G u i z h o uI n s t i t u t e o f M o u n t a i nR e s o u r c e s ,G u i y a n g 550001,C h i n a ;2.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s t r y ,G u i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550025,C h i n a ;3.G u i z h o uI n s t i t u t e f o rF o o da n dD r u g C o n t r o l ,G u i y a n g 550004,C h i n a ;4.F a n j i n gs h a n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eR e s e r v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B u r e a u ,J i a n g k o u ,G u i z h o u 554400,C h i n a ;5.G u i z h o u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G u i y a n g 5500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a i m o f t h i ss t u d y i s t oe l u c i d a t e t h ea l t i t u d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a n d i t s i m pa c t m e c h a n i s m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 t ab i l i t y ,w h ic h i s i m p e r a t i v e f o r 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e c o l o gi c a l f u n c t i o n a l i nm o u n t a i ne c o s y s t e m s .[M e t h o d s ]S o i l s a m p l e s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 i n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d e pt h su n d e r t h ee l e v a t i o n g r a d i e n t o f 900~2100mi n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s o i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f a c t o r s a n d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o i l ag g r e g a t e sw e r ed i s c u s s e db y m e a n so fw e t -d r y s c r e e n i n g a n dr e d u n d a n c y a n a l y s i s (R D A ).[R e s u l t s ]Th ec o n t e n to f m a c r o a g g r e g a t e s (>0.25mm )c o n s ti t u t e dt h el a r g e s t p r o p o r t i o n (86.78%)o f a g g r e g a t e s i z e s a c r o s s a l l e l e v a t i o n s i n m o u n t a i n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i n0 60c ms o i l l a ye r .I n0 20c ms o i l l a y e r ,t h ea l t i t u d e g r a d i e n t w a ss i g n if i c a n t l y di f f e r e n t ,a n dt h e m i d d l ea l t i t u d e1500~1800m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1800~2100m (p <0.05).T h e r ew a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MWD ,GM D,a n d D 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 a n da l t i t u d e.A s a l t i t u d e i n c r e a s e d,t h e MWDa n dGM D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 s h o w e d a s i n g l e p e a k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o f f i r s t i n c r e a s i n g a n d t h e nd e c r e a s i n g,r e a c h i n g a p e a ka t1500~ 1800ma tm i d a l t i t u d e.I n t h e0 20c ms o i l l a y e r,t h eMWDa n dGM Do f1500~1800m w e r e5.03,3.64 a n d4.79,3.52,r e s p e c t i v e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t h a n900~1200m a n d1800~2100m(p<0.05). R e d u n d a n c y a n a l y s i s(R D A)s h o w e dt h a tt h es t a b i l i t y o fs o i la g g r e g a t e sa l o n g t h ea l t i t u d e g r a d i e n tw a s m a i n l y a f f e c t e db y s o i l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a n d p H,a n d t h e e x p l a n a t i o n s f o r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w e r e 76.3%a n d1.3%,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n c l u s i o n]I nt h e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o f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t h es t a b i l i t y 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v a r i e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l o n g t h ee l e v a t i o n g r a d i e n t,a n ds o i l 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a r e 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a g g r e g a t e s.K e y w o r d s:m o u n t a i ne c o s y s t e m;a g g r e g a t e s t a b i l i t y;e l e v a t i o n g r a d i e n t;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复杂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1]㊂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稳定性是理解土壤理化性质与复杂结构相互作用的一个可行而有效的因素;是抵抗外界破坏和维持结构稳定性的能力;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土壤抗蚀性能的重要指标[2-3]㊂因此,开展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结构稳定性研究,对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维持植物生长㊁保持养分循环和抗蚀性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受到海拔梯度㊁植被类型㊁土壤性质㊁生物活动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关因素的影响[4]㊂特别是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海拔是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特征分异最显著的因素(如气候㊁植被分布和土壤矿物),海拔梯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的微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5]㊂例如,Z h u等[6]报道了四川雪宝顶山高海拔地区具有较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速率;W u等[7]在贺兰山的研究表明,中海拔区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高;而马寰菲等[8]在秦岭太白山的研究发现,低海拔区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㊂然而,以往的研究表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呈多样化分布模式;由于研究区气候环境的复杂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海拔分布并未明确倾向于某种分布模式,可能还受到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明确其海拔分布模式及影响因素㊂目前针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尤其是梵净山地区沿海拔梯度开展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明确㊂梵净山是中亚热带湿润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典型代表地[9],具有原生性强㊁完整且独特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10],在调节气候㊁固碳释氧㊁物种资源保护以及人类社会生产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㊂迄今为止,关于梵净山海拔梯度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被群落分布[11]㊁土壤化学性质[12]㊁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多样性[13]㊁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等[14]方面;而对于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所见报道极为有限,仅有学者从土壤质地[15]和土壤发生学特性与系统分类[16]两方面开展研究㊂因此,针对梵净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结构稳定性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选择梵净山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沿海拔的分布模式及影响因子,旨在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辖区内(27ʎ49' 28ʎ1'N,108ʎ45' 108ʎ48'E),系武陵山脉主峰,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m㊂梵净山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1~14.7ħ,年平均降水量1100~2600mm,年均相对湿度80%以上㊂根据梵净山的地质背景和森林植被组成的调查结果,选取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明显㊁类型齐全的梵净山西侧牛尾河流域为研究区㊂梵净山拥有典型植物区系过渡性及地球上同纬度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10]㊂由于地势抬升而造成的生物气候差异,梵净山西坡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黄红壤(600m以下)ң黄壤(600~1500m)ң黄棕壤(1500~ 2000m)ң山地暗色矮林土(2000~2300m)ң山地灌丛草甸土(2300~2572m)[12]㊂1.2试验设计与土样采集于2021年9月,在梵净山西侧牛尾河流域,选择地层带为青白口系下江时期芙蓉坝组至清水江组的区域作为研究区,以300m高差设置海拔梯度带,由下至上共设置4个海拔梯度带:900~1200m(E1),1200~ 1500m(E2),1500~1800m(E3)和1800~2100m (E4)(表1),在每个海拔梯度带上选取地形㊁地貌㊁坡向和坡度等基本一致的标准样地,每个海拔梯度带随机选取3个重复样地(30mˑ30m),每个样地至少间161第3期肖盛杨等:梵净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隔50m ,共设12个样地㊂去除林下表层枯枝落叶,用锄头和铲在每个样地的中心位置垂直挖取一个土壤剖面,剖面深度根据土体深度确定,以开挖到岩石(基岩)为止,同层采集3个重复土样混合为一个样品,表层土壤按照0 10c m 和10 20c m 采集,深层土壤按20c m 为一层进行分层采样,总共采集土样63份㊂采集好的原装土样放入不易变形的聚乙烯盒中,以保持原状土壤结构,带回实验室,沿着土壤自然结构面剥成直径约10mm 大小的小土块,除去植物残体㊁小石块以及动物遗体,待自然风干后分为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土壤团聚体;另一份研磨过筛2mm 和0.25mm 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㊂表1 梵净山不同海拔梯度样地特征T a b l e 1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a m p l e p l o t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a l t i t u d i n a l g r a d i e n t s i nF a n j i n g Mo u n t a i n 编号海拔梯度/m水平坡度/(ʎ)坡向/(ʎ)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平均土层厚度/c m 地层名称E 1900~1200低海拔30西南210杉木林黄壤106青白口系E 21200~1500中海拔33西南203鹿角杜鹃林黄壤96下江时期E 31500~1800中海拔35西南240鹿角杜鹃林黄棕壤75芙蓉坝组至E 41800~2100高海拔30西南226硬壳柯林黄棕壤60清水江组1.3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土壤机械组成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p H 值通过玻璃电极p H 计测定,水土比为2.5ʒ1;土壤电导率(E c )采用D D S -307A 型电导率仪测定;土壤有机碳(S O C)采用重铬酸钾氧化 外加热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 E C )用醋酸铵浸提后,经乙醇和氯化钠清洗后用间接扩散法测定;土壤全氮(T N )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土壤全磷(T P )采用碱熔 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碳氮比(C ʒN )=土壤有机碳(S O C )ʒ土壤全氮(T N );碳磷比(C ʒP )=土壤有机碳(S O C )ʒ土壤全磷(T P ),以上指标的测定方法参考‘森林土壤分析方法“[17]㊂每份土壤样品设置3个重复,且设置空白作对照㊂1.4 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分析土壤团聚体分离的干筛法和湿筛法参照韩贞贵等[18]的研究方法进行㊂采用四分法取出1000.0g土样,通过干筛法分别过5mm ,2mm ,1mm ,0.5mm 和0.25mm 筛子,然后将每个筛上的团聚体按粒径类别称重,计算各粒径干筛团聚体所占团聚体总重量百分比㊂并按干筛的各粒径团聚体所占比例配成100.0g 土样放入湿筛套筛(5mm ,2mm ,1mm ,0.5mm 和0.25mm )垂直摇床装置(T T F -100型团聚体分析仪)中,浸泡5m i n ,以330次的频率振荡5m i n,筛分完成后收集每一层筛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并在105ħ的烘箱中烘干,称重并表示为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㊂(1)平均重量直径(MWD )的计算公式[18]:MWD=ðni =1ωi ˑx i(1)式中:ωi 表示某粒级团聚体的质量比(%);x i 表示某一粒级的平均直径(mm ),n 表示团聚体粒级数㊂(2)几何平均直径(GM D )的计算公式[18]:GM D=e x p ðni =1ωi l n x i /ðni =1ωi(2)式中:ωi 表示某粒级团聚体的质量比(%);l n x i 表示土壤粒级平均直径的自然对数㊂(3)分形维数(D )的计算公式[19]:D =3-l g(M (r <x i )M t)l g (x ix m a x)(3)式中:M (r <x i )表示粒径小于xi 的团聚体的质量(g );M t 表示测定团聚体的总质量(g );x i 表示某一粒级的平均直径(m m );x m a x 表示团聚体的最大直径(m m )㊂1.5 数据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 P S S20.0进行,用O r i g i n P r o 2022软件作图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 N O V A )比较4种海拔梯度以及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㊂当差异显著时,使用T u k e y 检验(p <0.05)对数进一步分析,以评估4种海拔梯度间的差异㊂所有数据均采用J a r qu e -B e r a 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L e v e n e 's 检验进行组间方差齐性检验㊂必要时对数据进行平方根或对数转换㊂采用P e a r s o n 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理化性质指标做分析㊂使用C a n o c o 5进行冗余分析(r e d u n d a n c y a n a l y s i s ,R D A )检验环境因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沿海拔梯度变异的影响㊂2 结果与分析2.1 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区各采样点剖面土壤颗粒组成在美国土壤质地分类三角坐标图中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土壤质地总体上以壤土为主要,占比达68.25%㊂由图2可知,4种海拔梯度带土壤总体呈酸性,0 20c m 土层,土壤p H 值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整个土壤剖面上土壤p H 值为高海拔E 4显著小于其他海拔梯度(p <0.05)㊂土261 水土保持研究 第31卷壤S O C和T N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随着海拔的升高整体呈单峰模式,在0 20c m土层,中海拔E3显著大于低海拔和高海拔(p<0.05);而土壤E c表现为E2小于其他海拔梯度㊂在0 40c m 土层,土壤C E C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土壤T P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E2处最低㊂4种海拔梯度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p H值呈增大趋势;而土壤E c,C E C,S O C,T N和T P 呈减小趋势㊂图1土壤质地三元图F i g.1T e r n a r y m a p o f s o i l t e x t u r e2.2土壤团聚体及稳定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具有差异性(图3)㊂在0 60c m土层,土壤团聚体主要以>0.25m m水稳性大团聚体为主,平均含量为86.78%,且随海拔的升高呈单峰分布㊂在0 10c m和10 20c m土层,各海拔梯度土壤团聚体均以>5mm和5 2mm粒径团聚体为主,而>5mm粒径团聚体含量在中海拔E3处(平均含量分别为53.68%和49.13%)显著高于E4(p<0.05)㊂20 40c m和40 60c m土层,>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均在E3处最高,但各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㊂总体而言,随土层深度的增加,>5mm和>0.25mm团聚体含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㊂经回归分析可知(图4),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团聚体MWD和GM D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模式,在中海拔E3(1500 1800m)处达到峰值,而土壤团聚体D呈 V 字型趋势;在0 10c m和10 20 c m土层,MWD,GM D和D均与海拔存在显著相关性,20 40c m土层GM D与海拔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余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海拔梯度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性㊂由图5可知,土壤团聚体MWD和GM D沿海拔梯度均表现为中海拔(E3>E2)>低海拔(E1)>高海拔(E4)㊂在0 10c m和10 20c m土层,E3处的MWD和GM D分别为5.03,3.64和4.79,3.52,显著大于E1和E4(p<0.05)㊂在20 40c m,40 60 c m和60 80c m土层,MWD为E3显著大于E1和E4(p<0.05),而GM D为E3显著大于其余海拔梯度(p<0.05)㊂在所有土层中土壤团聚体D均与MWD和GM D呈相反的变化趋势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团聚体MWD和GM D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㊂2.3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因子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环境因子,对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冗余分析(R D A)和蒙特卡洛检验(图6)㊂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MW D和G M D与S O C,T N,T P, C E C,CʒN,CʒP和E c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p H和C l a y呈极显著负相关性㊂土壤团聚体D与p H和C l a y 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T P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其他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性㊂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累积解释变异量为80.39%,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较大㊂土壤S O C和p H值为显著解释变量,分别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解释度为76.3%和1.3%,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环境因子㊂3讨论3.1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和土层深度的差异性在山地森林中,海拔分布特征是土壤地理学的一种模式,主要通过控制水热条件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20]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土壤S O C和T N随着海拔的升高整体呈单峰模式,表现为中海拔大于低海拔和高海拔,该结果与吴梦瑶等[21]在贺兰山的研究结果不一致㊂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中海拔梯度(E3)这种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降水组合加速了岩石的风化,土壤养分积累较多;另一方面,E3(1500~1800m)的森林类型属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地表的凋落物量较多,适合在较低温度的多腐生真菌和细菌分解枯枝落叶物产生更多的土壤养分㊂钟有萍等[22]的研究表明,梵净山的降雨随高度的增加,在1700m左右达到最大值,气温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进一步证明梵净山中海拔区域(E3)具有较适宜的水热条件,有助于岩石风化和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形成更多的土壤养分㊂本研究发现,在0 40c m土层,土壤P随海拔梯度的增加361第3期肖盛杨等:梵净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这与前人在长白山的研究结果不一致[23],主要是由于长白山是在高山苔原生态系统中进行,高山苔原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植被和环境条件,与本研究的生态系统不同,这可以解释我们研究的差异㊂4种海拔梯度下,土壤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余指标呈相反趋势,该结果与李相楹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土壤剖面深度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㊂注:p H表示土壤p H值;E c表示电导率;C E C表示阳离子交换量;S O C表示土壤有机碳;T N表示土壤全氮;T P表示土壤全磷;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土层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海拔梯度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㊂图2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理化性质F i g.2P h y s i c a l a n d 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o i l 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e l e v a t i o n g r a d i e n t s3.2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析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是决定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大团聚体数量越多,土壤结构越好㊂本研究发现梵净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各海拔梯度带>0.25m m水稳性大团聚体平均含量所占比例为86.78%,其中以>5m m和5~2m m粒径团聚体为主㊂这一结果取决于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物种丰富度㊁根系㊁凋落物与有机物分解速率等[24]㊂先前的研究表明,森林土壤比其他生态系统的土壤具有更多有机物质输入,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形成有机和无机胶结剂,将小颗粒土461水土保持研究第31卷壤和微团聚体结合形成稳定的大团聚体[25]㊂然而,本研究>0.25m 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相对高于贺兰山森林土壤(65.73%)[8]㊁色季拉山森林土壤(68.64%)[26]㊁喀斯特石灰岩森林土壤(51.60%~69.88%)[27]㊂MW D和G M D已被广泛用于评价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其数值越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高[4]㊂本研究结果表明,在0 20c m土层,土壤团聚体MW D和G M D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单峰分布模式,在中海拔E3(1500~1800 m)处达到峰值,且与海拔存在显著相关性,该结果与Z h u等[6]在四川雪宝顶山森林土壤和马寰菲等[8]在秦岭山脉林区得出的结果不一致,且梵净山土壤MWD和GM D值均大于以上两个地区森林土壤,出现这种差异可能归因于海拔梯度上植被和微生物的变化㊂梵净山是中亚热带地区同纬度中分布面积较大且连续㊁保存较好㊁原生性较强㊁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个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10]㊂以往的研究证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梵净山森林植被的生物量㊁碳储量㊁凋落量㊁净生产量和土壤细菌群落主要分布在中山(1200~1800m)[11,13],提高了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等有机胶结物质的输入,有利于中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形成㊂总体而言,梵净山森林土壤的结构稳定性优于其他地区森林土壤㊂图3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团聚体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F i g.3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 a l o n g t h e e l e v a t i o n g r a d i e n t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d e p t h s随土层深度的增加,>5mm和>0.25mm团聚体含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而土壤团聚体MWD和GM D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团聚体D的变化趋势相反㊂随土层深度增加,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且根系数量及分泌物和微生物活性会随之降低,微生物活性和根系分泌物的降低会弱化矿物和团聚体的结合,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28]㊂3.3土壤因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海拔梯度的变化会造成土壤性质有所差异㊂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可以解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的80.4%,其中土壤S O C和p H值分别解释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76.3%和1.3%,是主要的影响因子㊂T i s d a l l和O a d e s等[29]提出的等级发育模型很好地阐述了有机561第3期肖盛杨等:梵净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物质在团聚体形成中占主导作用,认为大团聚体是由微团聚体在各类胶结物质的作用下逐级形成的㊂有机质主要是通过与矿物颗粒直接键合有机 矿物相互作用的 胶束 模型(b i l a y e rm o d e l)[30]㊂图4海拔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的函数关系F i g.4F u n c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l e v a t i o na n d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 t ab i l i t y i n d e x本研究发现,梵净山土壤S O C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在海拔梯度上表现为一致的变化趋势,这与W a n g等[31]的研究结果一致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土壤p H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可能主要是p H通过改变矿物表面 有机涂层 和胶体颗粒间的结合度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㊂具体来说,p H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p H会影响胶体物质间的静电斥力,进而影响有机物和矿物颗粒间的胶结程度[32];(2)p H会影响A l3+和F e3+阳离子接近零电荷点间接影响土壤颗粒团聚[33];(3)p H会影响矿物对腐殖酸的吸附量[34]㊂因此,下一步可以深入研究黏土矿物类型和含量以及胶体类型与有机物质间的关系对p H的响应,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对土壤中稳定团聚体组分的预测㊂图5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分布F i g.5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 t a b i l i t y i n d e xa l o n g a l t i t u d e g r a d i e n t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d e p t h s661水土保持研究第31卷图6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排序F i g.6R e d u n d a n c y a n a l y s i s r a n k i n g d i a g r a mo f s t a b i l i t yi n d i c a t o r s 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a n d p h 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4结论(1)在0 60c m土层,土壤团聚体主要以>0.25 m m水稳性大团聚体为主,平均含量为86.78其中,在0 20c m土层各海拔梯度差异显著,且中海拔E3处显著高于E4(p<0.05),20 60c m土层各海拔梯度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海拔梯度主要影响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分布㊂(2)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海拔存在显著相关性,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团聚体MWD和GM D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模式,在中海拔E3处达到峰值;在0 20c m土层,E3的MWD和GM D分别为5.03,3.64和4.79,3.52㊂总体而言,梵净山森林土壤的结构稳定性优于其他山地森林土壤㊂(3)土壤S O C和p H值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贡献较大,解释度分别为76.3%和1.3%,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子㊂综上所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沿海拔梯度呈单峰分布主要受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类似条件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发挥重要作用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万红云,陈林,庞丹波,等.贺兰山不同海拔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1,32(9): 3045-3052.W a nH Y,C h e nL,P a n g DB,e t a l.S o i l e n z y m e a c t i v i t i e sa n dt h e i rs t o i c h i o m e t r y a td i f f e r e n ta l t i t u d e si n H e l a nM o u n t a i n s,N o r t h w e s t C h i n a[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A p p l i e dE c o l o g y,2021,32(9):3045-3052.[2] A b b a sF,Z h uZL,A nSS.E v a l u a t i n g a g g r e g a t e s t a b i l i t yo f s o i l s 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s p e c i e s i nZ i w u l i n g M o u n-t a i na r e au s i n g t h r e er e n o w n e d m e t h o d s[J].C a t e n a, 2021,207:105616.[3] Z h u G Y,S h a n g g u a nZP,D e n g L.V a r i a t i o n s i ns o i la g g r e g a t e s t ab i l i t y d u e t o l a n du s ec h a n g e s f r o ma g r i c u l-t u r a l l a n d o nt h e L o e s s P l a t e a u,C h i n a[J].C a t e n a, 2021,200:105181.[4]刘亚龙,王萍,汪景宽.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壤学报,2023,60(3):627-643.L i uY L,W a n g P,W a n g JK.F o r m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m e c h a n i s m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p r o g r e s s a n d p r o s p e c t[J].A c t aP e d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2023,60(3):627-643.[5] H eXJ,H o uEQ,V e e nGF,e t a l.S o i lm i c r o b i a l b i o-m a s s i n c r e a s e s a l o n g e l e v a t i o n a l g r a d i e n t s i n t h e t r o p i c sa n ds ub t r o p ic sb u tn o te l s e w h e r e[J].G l o b a lE c o l o g ya n dB i o g e o g r a p h y,2020,29(2):345-354.[6] Z h uM K,Y a n g SQ,A i SH,e t a l.A r t i f i c i a l s o i l n u t r i e n t,a g g r e g a t es t ab i l i t y a n ds o i l q u a l i t y i n d e xo fr e s t o r e dc u ts l o p e sa l o n g a l t i t u d e g r a d i e n ti ns o u t h w e s tC h i n a[J].C h e m o s p h e r e,2020,246:125687.[7] W u M Y,P a n g D,C h e nL,e t a l.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s o i lo r g a n i cc a r b o na n da g g r e g a t es t a b i l i t y a l o n g a ne l e v a t i o n g r a d i e n t i nH e l a nM o u n t a i n s,n o r t h w e s t C h i n a[J].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2021,131:108228. [8]马寰菲,胡汗,李益,等.秦岭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耦合关系[J].环境科学,2021,42(9):4510-4519.M aH F,H uH,L i Y,e t a l.S t a b i l i t y o f 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a t d i f f e r e n t a l t i t u d e s i n Q i n l i n g M o u n t a i n sa n di t sc o u-p l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s o i l e n z y m ea c t i v i t i e s[J].E n v i-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21,42(9):4510-4519. [9]吕伊娜,熊康宁,容丽,等.梵净山生物生态演化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5):131-141.L vYN,X i o n g K N,R o n g L,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s i s o fw o r l dh e r i t a g ev a l u e so nb i o l o g i c a l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 i nF a n j i n g s h a n M o u n t a i n[J].W o r l d R e g i o n a lS t u d i e s,2016,25(5):131-141.[10]周政贤.梵净山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Z h o uZ X.S t u d y o nF a n j i n g s h a n[M].G u i y a n g:G u i z h o uP e o p l e's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1990:1-513.[11]熊华,于飞,谷晓平,等.梵净山不同森林植被生物量㊁净生产量㊁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21,30(2):264-273.X i o n g H,Y uF,G uXP,e t a l.B i o m a s s,n e t p r o d u c t i o n,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 a n ds p a t i a ld i s t r u b u t i o n fe a t u r e sof d i f f e r e n tf o r e s tv eg e t a t i o ni n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 s[J].E c o l o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2021,30(2):264-273.[12]李相楹,张维勇,刘峰,等.不同海拔高度下梵净山土壤碳㊁氮㊁磷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3):19-24. L iX Y,Z h a n g W Y,L i uF,e ta l.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o i l c a r b o n,n i t r o g e na nd p h o s p h o r u sa t761第3期肖盛杨等:梵净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d i f fe r e n t a l t i t u d e s i nF a n j i n g s h a n M o u n t a i n[J].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2016,23(3):19-24.[13] X i eY G,Z h a n g LY,W a n g JC,e t a l.S p a t i a l h e t e r o-g e n e i t y o f s o i l b a c t e r i a l c o mm 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 a n de n z y m e a c t i v i t y a l o n g a na l t i t u d e g r a d i e n t i nt h eF a n-j i n g s h a na r e a,n o r t h e a s t e r n G u i z h o u P r o v i n c e,C h i n a[J].L i f e,2022,12(11):1862.[14]王鹏举,陈浒,周政,等.梵净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研究[J].土壤,2018,50(4):687-695. W a n g PJ,C h e nH,Z h o uZ,e t a l.S o i lm i t e c o m m 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 i n m i x e de v e r g r e e na n dd e c i d u o u sb r o a d-l e a v e df o r e s t o f F a n j i ng sh a n[J].S oi l s,2018,50(4):687-695.[15] L u o W M,L i uY Y,M uG T,e t a l.E v o l u t i o no f s o i lt e x t u r e i nm i d-s u b t r o p i c a l f o r e s t s i n t h e p a s t32y e a r s:t a k i n g 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i n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a s a ne x a m p l e[J].T r o p i c a l E c o l o g y,2023,64,671-680.[16]章明奎,毛霞丽,邱志腾,等.梵净山垂直带土壤的发生学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J].土壤通报,2018,49(4):757-766. Z h a n g M K,M a oXL,Q i uZT,e t a l.G e n e t i c c h a r a c-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a x o n o m i c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v e r t i c a l S o i l s i nt h eF a n j i n g s h a n M o u n t a i n[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S o i lS c i e n c e,2018,49(4):757-766.[17]国家林业局.森林土壤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S t a t e F o r e s t r y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F o r e s t s o i l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 [M].B e i j i n g:C h i n aS t a n d a r d sP r e s s,1999. [18]韩贞贵,周运超,任娇娇,等.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湿筛后的有机碳分配[J].生态学报,2021,41(23):9388-9398.H a nZG,Z h o uYC,R e n J J,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o r g a n i cc a r b o na f t e rw e ts i e v i n g o fs o i la g g r e g a t e so fv a r i o u sp a r t i c l e s i z e s i n M a s s o nP i n e p l a n t a t i o n[J].A c t aE c o-l o g i c aS i n i c a,2021,41(23):9388-9398. [19] T u r c o t t eD L.F r a c t a l sa n d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J].J o u r n a lo fG e o p h y s i c a lR e s e a r c h:S o l i d E a r t h,1986,91(B2):1921-1926.[20] Z h a n g AL,L iX Y,W uSX,e t a l.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o fCʒNʒPs t o i c h i o m e t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a l p i n e g r a s s-l a n d i nt h eA l t u n s h a n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a tN o r t h Q i n g-h a i-T i b e tP l a t e a u[J].C a t e n a,2021,207:105691.[21]吴梦瑶,陈林,庞丹波,等.贺兰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21,32(4):1241-1249.W u M Y,C h e nL,P a n g D B,e ta l.C h a n g e so f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a n ds t o i c h i o m e t r y o f c a r b o n,n i t r o g e na n dp h o s p h o r u s i n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a l o n g d i f f e r e n ta l t i t u d e so fH e l a nM o u n t a i n s,N o r t h w e s tC h i n a[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A p p l i e dE c o l o g y,2021,32(4):1241-1249. [22]钟有萍,舒国勇,晏理华.梵净山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分析[J].贵州气象,2011,35(6):25-28.Z h o n g YP,S h uGY,Y a nL H.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n f l u-e n c e o fF a n j i n g M o u n t a i no n l o c a l c l i m a t e[J].J o u r n a lo fG u i z h o u M e t e o r o l o g y,2011,35(6):25-28.[23] Y a n g XZ,W e iK,C h e nZ H,e t a l.S o i l p h o s p h o r u sc o m p o s i t i o na nd p h o s p h a t a s ea c t i v i t ie sa l o n g a l t i t u d e so fa l p i n et u n d r ai n C h a n g b a i M o u n t a i n s,C h i n a[J].C h i n e s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 S c i e n c e,2016,26:90-98.[24] M e r i n o-M a r tínL,S t o k e sA,G w e o nHS,e t a l.I n t e r-a c t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l a n du s e t y p e,s o i lm i c r ob e s a n d p l a n tt r a i t s o n a g g r e g a t e s t a b i l i t y[J].S o i l B i o l o g y a n dB i o c h e m i s t r y,2020,154:108072.[25] N o v a r aA,G r i s t i n aL,M a n t i aLT,e t a l.C a r b o n d y n a m-i c so fs o i lo r g a n i c m a t t e ri n b u l ks o i la n da g g r e g a t ef r a c t i o n d u r i ng s e c o n d a r y s u c c e s s i o n i n aM e d i t e r r a n e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J].G e o d e r m a,2013,193,213-221.[26]丁慧慧,陈文盛,李江荣.季节性冻融对色季拉森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120-127.D i a n H H,C h e n W S,L iJ R.E f f e c to fs e a s o n a lF r e e z e-T h a wo nt h es t a b i l i t y o f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 i nt h ef o r e s t o f S e rg y e m l aM o u n t a i n[J].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2023,30(1):120-127.[27] W a n g JY,W e iH,H u a n g J,e t a l.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 s t a-b i l i t y a n d i t s r e s p o n s e t o o v e r l a n d r u n o f f-s e d i m e n tt r a n s p o r t i nk a r s t p e a k-c l u s t e rd e p r e s s i o n s[J].J o u r n a lo fH y d r o l o g y,2023,620:129437.[28] P a nJX,S h i J W,T i a nDS,e t a l.D e p t h-d e p e n d e n td r i ve r so f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c a r b o na c r o s sT i b e t a na l p i n eg r a s s l a n d s[J].S c i e n c e o ft h e T o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2023,867:161428.[29] T i s d a l l J M,O a d e sJ M.O r g a n i c m a t t e ra n d w a t e r-s t a b l e a g g r e g a t e s i ns o i l s[J].J o u r n a lo fS o i lS c i e n c e,1982,33(2):141-163.[30]W e r s h a w R L,L l a g u n oE C,L e e n h e e rJA.M e c h a-n i s mo f f o r m a t i o no fh u m u sc o a t i n g so n m i n e r a l s u r-f a c e s3.C o m p o s i t i o no fa d s o r b e do rg a n i ca c i d sf r o mc o m p o s t l e a c h a t eo na l u m i n ab y s o l i d-s t a t e13C NM R[J].C o l l o i d s a n dS u r f a c e sA:P h 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 a n dE n-g i n e e r i n g A s p e c t s,1996,108(2/3):213-223.[31]W a n g JY,D e n g Y S,L iD Y,e ta l.S o i l a g g r e g a t es t a b i l i t y a n d i t s r e s p o n s e t o o v e r l a n d f l o wi n s u c c e s s i v eE u c a l y p t u s p l a n t a t i o n s i n s u b t r o p i c a l C h i n a[J].S c i e n c eo f t h eT o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2022,807:151000. [32] N g u e t n k a m JP,D u l t zS.S o i ld e g r a d a t i o ni nC e n t r a lN o r t hC a m e r o o n:W a t e r-d i s p e r s i b l ec l a y i nr e l a t i o nt os u r f a c e c h a r g e i nO x i s o lAa n dBh o r i z o n s[J].S o i l a n dT i l l a g eR e s e a r c h,2011,113(1):38-47. [33] K o s m u l s k iM.p H-d e p e n d e n t s u r f a c e c h a r g i n g a n d p o i n t s o fz e r oc h a r g e:Ⅲ.U p d a t e[J].J o u r n a lo f C o l l o i d a n dI n t e r f a c eS c i e n c e,2006,298(2):730-741.[34] W e n g LP,v a nR i e m s d i j k W H,H i e m s t r aT.H u m i c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a t t h eo x i d e-w a t e r i n t e r f a c e:I n t e r a c t i o n sw i t h p h o s p h a t e i o n a d s o r p t i o n[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2008,42(23):8747-8752.861水土保持研究第31卷。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林下土壤养分特征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林下土壤养分特征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林下土壤养分特征颜秋晓;张维勇;石磊;林昌虎;何腾兵【摘要】为探索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比较不同海拔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pH为4.02~6.41,土壤为弱酸性到强酸性反应;随着海拔的升高,养分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差异分布,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养分在海拔500~520m综合含量较低,其余海拔高度养分含量均较为丰富,在海拔1 500~2 000m达最大值.不同海拔的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高于深层土壤,且随着海拔的增加呈波浪式上升;速效钾在海拔500~520 m、1 500~2 000 m 表现出深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外,其余海拔区域表土大于深层土.【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3)008【总页数】5页(P146-150)【关键词】土壤养分;海拔;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养分特征【作者】颜秋晓;张维勇;石磊;林昌虎;何腾兵【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江口554400;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江口554400;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阳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森林土壤是森林植被生长发育的重要载体,其土壤性质受海拔、母质和植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

海拔不同,小气候特征、林分分布、土壤熟化程度等也有差异,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2]。

研究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高度之间存在相关性[3]。

随海拔梯度增加,气候变得湿冷,土壤的水热条件和植被均因此而发生变化,所以山地土壤的分布和形成过程与海拔高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表现为不同的垂直地带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程度、土壤的机械组成以及微生物数量等的不同[4]。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分布格局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分布格局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分布格局
曾珍;容丽;杨文松;李璇;林朝平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2)1
【摘要】为探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间的梯度格局,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23个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区系成分等与海拔梯度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1)在23个群落中记录到维管植物64科146属272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中间海拔(1000~2000 m)达到最大值211种,符合典型的中间膨胀原理。

2)乔木层和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H)的变化格局是先升后降的趋势,草本层呈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格局;各层Simpson优势度(D)和Pielou均匀度(J)在中低海拔地区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在高海拔地区显著降低。

3)乔木层的常绿阔叶生活型随海拔的升高后逐渐减少,而落叶阔叶生活型和常绿针叶生活型在海拔升高的影响下逐渐增加。

4)随着海拔升高,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逐渐减少,而温带成分逐渐增加并在高海拔地段占据主导地位。

【总页数】9页(P27-35)
【作者】曾珍;容丽;杨文松;李璇;林朝平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
【相关文献】
1.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
2.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海拔格局研究
3.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4.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梵净山观花乔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梵净山观花乔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梵净山观花乔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观花乔木(flowering trees for omaments )是指以观花为主,具有明显主干的景观树种,它是园林里地位最显著的植物。

在园林绿化中占主导地位,其种类丰富,色彩多样,四季可观,观赏价值极高。

在城市绿化中提供阴凉、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等作用,观花乔木在现代城市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能够给社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美化环境效、人益。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系指农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种质是指决定生物“种性”(遗传性)遗传物质的总体,即与生物性状相关的各种基因。

已被世界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公认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

我国高度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0年12月 1 日正式实施)中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植物种质资源,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开展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研究、保存与利用。

可见国家对植物种植资源的调查相当重视。

人类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的园林绿化,正是这种环境建构最主要的内容。

人们开始追求美观多样的环境,但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产生了物种入侵的形象,目前已在铜仁市区内发现空心莲子草,亦名革命草( Altemantheraphiloxcroides )、风眼莲,亦名水葫芦( Eiehhorniacrassipes )等生态入侵植物种。

忽视了当地物种的利用,对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和利用是空白,现在人们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几年相继出现了对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和利用。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宝贵的植物资源库,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且铜仁市距离梵净山仅40 分钟车程,地域条件方便,是最佳的选择地点。

虽然观花乔木广泛用于城市绿化中,但是具有当地特色又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野生树种还有待开发,而且目前尚未有人调查研究梵净山观花乔木,所以选择梵净山观花乔木种质资源调查作为研究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研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学生姓名田旭学号:2013111017指导教师:黄昌庆老师贵州●铜仁2016年6月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的理论基础 .. (1)2.1相关概念 (1)2.2 相关理论依据 (2)第三章研究区概况 (2)3.1梵净山自然环境概况 (2)3.2 梵净山地质地貌 (3)3.3梵净山旅游发展 (4)3.4 梵净山的景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 . (5)4.1 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 (5)4.2 梵净山植被多样性现状 (6)4.3 居民生活对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影响 (7)4.4 其他灾害对植被垂直地带性的影响 (7)第五章生态旅游与申遗 (7)5.1 梵净山的申遗之路 (7)5.2 生态多样性 (8)5.3 生态旅游 (8)第六章结论 (9)参考文献 (10)梵净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研究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着自然的景色。

使得山地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梵净山作为武陵山区的主峰,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

近年来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业飞速发展,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景观不断增多,既为人们旅游提供了旅游去处,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深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冲突。

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附带的旅游资源造成影响;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具有不利的因素。

一般来说,海拔高的山峰其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所带来的旅游资源要比纬度地带性带来的多,所以我们在进行旅游开发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关键词: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旅游资源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yearning for the natural scenery. The mountain scenic spots become a destination of choice for tourists. The main peak of fanjing mountains as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has a unique tourism resources. Fanjing mountain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ourism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strength increasing, growing landscape, both for people travel tourist destinations, and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and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deepened the conflic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 vertical zonal vegetation has definite influence on the loc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affect with tourism resources;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has unfavorable factors to the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elevation of the vegetation of the high mountain in the vertical zonal brought about by the tourism resources are much more than the latitude zonal, so we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vertical zonal vegetation.Keywords: fanjing mountains vegetation vertical zonal tourist resourc es第一章绪论梵净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作为铜仁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景区,研究其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正确选择旅游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对当地的自然景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铜仁地区给梵净山申请世界遗产保护,也是正式向世界宣传了梵净山。

但是梵净山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其更加深入的研究,所以,以此选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战国时期,《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着有关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山峰的南北坡的差别。

宋朝的沈括著有著名的《梦溪笔谈》和明朝徐霞客著的《徐霞客游记》都对山地植被的分布有相关的记述。

1949年以前,我国对有些山地植被的分布有过少量的调查,大量的调查是在1949年以后进行的。

十八世纪末,现代自然地理学奠基人德国人大科学家A·冯·洪堡发现植物的垂直分异性,开创了世界上对山地植被的的研究。

十九世纪末,俄国学家提出了“自然地带”学说,指出了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垂直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的规律。

到本世纪中期,德国植物地理学家C·特罗尔等又明确提出“三向性”(三维空间)的概念,把这方面的研究更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二章梵净山植被垂直地带性的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 梵净山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地跨一市三县(铜仁市、松桃县、江口县、印江县),毗邻湖南省凤凰、张家界景区,与重庆市南部接壤[1]。

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总面积达567平方公里。

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梵净山作为贵州省唯一以名山为载体吸引游客的旅游区,已经被贵州省“十二五”旅游规划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佛教文化精品景区[2]。

梵净山旅游区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以自然风光旅游为主;二是佛教文化,三是民族民俗文化。

梵净山旅游区资源丰富多彩,剧统计梵净山有山岳、峡谷、瀑布、温泉、溶洞、石林等自然旅游资源114项[3],有古建筑、古墓葬、古文化遗址、革命文物、历史文物、民族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163项。

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4],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民族保护村寨2处[5]。

2.1.2 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造成的气候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植被的变化。

山麓到山顶之间的植被可以根据的它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状态分成层次分明的几个带,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我们称它为垂直地带性。

2.2 相关理论依据2.2.1 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也叫做空间地理规律,分为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规律两种,是指自然环境的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具有相对一致性的特征,而在另一个方向上表现出一定差异性的特征,因而发生特征的更替规律。

其中非地带性规律又可分为因距海远近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干湿分异和因山地海拔增加而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异两个方面。

由于受地域分异规律的制约,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

因此,在进行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时,必须注重这种差异,按照自然规律进行合理规划与开发布局,这样才既能突出资源特色,形成区域特色形象,也有利于景区游览顺序确定和旅游线路的设计,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以生态环境的保护。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6]发表,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使得对可持续旅游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和谐发展。

旅游业最初被认为是“无烟产业”,而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在旅游业成为带动地区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旅游开发便成为地方发展经济的焦点。

于是出现了重开发、轻保护、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由此造成旅游景区特色丧失,甚至由旅游开发而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损害制约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研究区概况3.1梵净山自然环境概况梵净山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梵净山现存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参见图1)。

梵净山还拥有很多珍稀物种,比如黔金丝猴和珙桐等。

生物种类植物动物数量(种)一般植物1779 脊椎动物382稀有植物21 非脊椎动物419总计1800 801图1 梵净山生物种类(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3.2 梵净山地质地貌梵净山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处西南地区,隔断了乌江和沅江,是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抬升成陆地的古老地区。

在漫长时间里,经过无数次地质构造变动等,把该地区卷成了鄂川湘黔侏罗山式褶皱带。

图2 梵净山冬季3.3梵净山旅游发展梵净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旅游资源是铜仁地区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

作为贵州省铜仁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我们应该将单一拓展到多样进而升华至“多栖”,将单一的资源开发模式和产品设计思路多样化是必然趋势[7]。

在当今社会有历史的打造成历史名城,有名人的打造成名人故居,其最终的根本目的还是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拓展梵净山旅游开发模式,发展多元化,带动周边城市经济。

目前梵净山的旅游开发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并没有起到带动其他开发模式和产品设计思路。

所以我们要在以不破坏梵净山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改变理念,发展旅游业为我们附带的经济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