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诊评估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医院老年病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医院老年病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医院老年病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1.目的与意义1.1针对老年住院患者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建立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老年年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

1.2逐步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

2.老年病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定义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老年人群体某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

3.老年病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3.1住院患者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 MDT 讨论3.1.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3.1.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3.1.3肺结节病例;3.1.4诊断不明或治疗不佳感染病例;3.1.5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疑难关节疾病、脉管性疾病、癫痫等);3.1.6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3.1.7出现并发症≥3个专业学科的病例3.1.8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1.9其他临床科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 MDT 讨论的病例。

4.管理机制4.1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如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临床药学、检验科等)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精神心理科等)。

4.2老年病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纳入会诊专业组的科室必须保证参与诊疗的人员及时到位。

4.3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讨论的诊疗人员的资质要求4.3.1应由副主任职称(科主任)以上人员担任,特殊专业至少中级以上相应资质人员担任。

4.3.2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指派科室副主任、副高以上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生参与诊疗。

4.3.3不允许住院医师参与。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的是与非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的是与非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的是与非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是一种针对复杂疾病或疾病综合症候群的治疗策略,它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协同工作的团队,以提供全面、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探讨MDT模式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它在当前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一、MDT模式的优点1. 综合性诊断:MDT模式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诊断患者病情。

不同学科的医生可以相互补充,形成更准确和全面的诊断结果。

2. 综合性治疗:MDT模式将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不同学科的医生可以共同制定治疗计划,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提高患者满意度:MDT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在MDT模式下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治疗过程更为顺利和无缝衔接。

4. 促进知识共享:MDT模式鼓励不同学科的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

这有助于提高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MDT模式的缺点1. 治疗时间较长:MDT模式需要多个学科的医生参与,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

这对一些需要迅速治疗的疾病可能不太适用。

2. 管理困难:MDT模式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来协调各个学科的合作工作。

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团队合作的困难和效率的下降。

3. 沟通障碍:MDT模式需要不同学科的医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如果沟通不畅或者存在沟通障碍,可能会影响团队协作的效果。

4. 成本高昂:MDT模式需要多个学科的医生参与,对医疗资源的要求较高,可能增加治疗的成本。

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三、MDT模式的应用情况目前,MDT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中,MDT模式被广泛用于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肿瘤领域,MDT模式已经成为常规的临床实践,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癌症治疗方案。

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

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

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慢性疾病的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以以医生为中心,缺乏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管理方式。

而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应用在老年慢病管理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提供有关于这一领域的观点和理解。

一、MDT多学科管理的定义和特点MDT多学科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它以医生为核心,集结了多个专业领域的医疗专家,包括内科医生、药剂师、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等。

MDT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以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管理服务。

MDT多学科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MDT将不同专业的医疗专家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合作的模式。

通过优势互补,可以全面地评估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 个性化:每个患者的条件和需求都不尽相同,MDT团队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制定,使治疗更贴近患者的实际情况。

3. 协同合作:MDT团队的成员之间通过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一个紧密的协作网络。

通过相互配合,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老年慢病管理是指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

MDT多学科管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益处:1. 充分评估慢病风险:MDT团队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疾病史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老年人慢病的风险程度。

在疾病预防的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促进计划和干预措施。

2. 个性化治疗方案:MDT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mdt多学科管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mdt多学科管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MDT 多学科管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老年慢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等特点,单一学科的治疗往往难以满足患者的全面需求。

引入 MDT(多学科管理)模式在老年慢病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MDT 多学科管理是指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共同协作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诊断和治疗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老年慢病管理中,MDT 团队通常包括老年医学专家、心血管内科专家、内分泌科专家、康复科专家、营养师、心理交流师等。

通过整合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MDT 能够为老年慢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一、提高诊断准确性老年慢病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并存的情况,单一学科的医生可能难以全面准确地诊断疾病。

而 MDT 团队可以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共同会诊,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检查结果等多方面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心血管内科专家可能侧重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内分泌科专家注重糖尿病的管理,而老年医学专家则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各系统的功能。

通过 MDT 团队的协作,能够避免漏诊和误诊,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老年慢病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治疗反应等都有所不同。

MDT 团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康复科专家可以根据患者的肺功能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营养师则可以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展;心理交流师可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通过 MDT 团队的综合评估和制定方案,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三、加强疾病管理老年慢病患者需要长期的疾病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等。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作者:程军华,冯文化,陈娟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4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MDT模式的护理,干预6个月。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干预前,两组HAMD、LVEF、FS、6MWT距离、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LVEF、FS均高于干预前,6MWT距离长于干预前,SAQ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多学科团队协作;心理状态;心功能;运动耐力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09.009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nursing 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rapyCHENG Junhua, FENG Wenhua, CHEN Juan(Specialized Ward Area,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rapy. Methods88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in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April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4 cases in each of them by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MDT nursing; the interventions for both groups lasted for 6 month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score by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 cardiac functio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 exercise endurance (distance of 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 quality of life (score by 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AMD scores, LVEF, FS, 6MWT distances and SA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For both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HAMD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LVEF and FS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6MWT distances long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AQ scores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After intervention, the HAMD score in study group (8.65±1.73) poi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4.31±2.25) points, an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LVEF (54.79±3.51) % and FS(34.12±4.10) % in study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49.28±4.72) % and(29.86±4.45) %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6MWT distance in study group (425.14±22.73)m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387.38±25.56)m, and the SAQ score in study group (84.35±7.24) poi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71±6.04) points, which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study group (4.55%)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4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MDT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PCI therapy and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ultidisciplinary team; psychological state; cardiac function; sports endurance冠心病是老年群體高发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升高[1]。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年总目录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年总目录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年总目录新年寄语1.1助力初级卫生保健促进全民健康覆盖本刊编辑部本刊特稿10.1健康中国始于初级卫生保健——兼谈人人享有免疫预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曹锡荣12.1弘扬抗疫精神促进医师公益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不懈努力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曹锡荣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7.1健康中国下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孟宏伟罗昊宇吕一星7.5健康中国行动之“慢性病防控体系”在“健康深圳”建设中的作用马剑平陈洪恩梁亚萍等8.1不同依托单位的医养结合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提供现状与困境周稳杨帆8.5“健康江西”背景下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柯楠王军永陶士素等8.9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地区居民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陈爱云8.13医养结合—四元联动整合照护模型的S WO T-C L P V分析——以合肥市为例李诗薇于卫华9.1新疆地区全民健康体检的实践与思考彭博陈玫郑见立等9.5基于立体化、全过程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周志衡黄志杰招琳等10.2近20年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张俊清郭亮徐云飞等10.5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兰兰陈济安郑传芬等10.10国家健康促进区创建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王洋戴晴崔璐10.14养老机构依托二级综合医院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研究——以嘉定区第一社会福利院为例朱晓玲陈俊祎顾丽亚等11.1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管文博梁笛黄葭燕11.52019年韶关市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陈苑冼家乐姚仁娟等11.9黑龙江省贫困县居民健康传播参与现状与对策安秀芳徐维祥杨静等12.2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竞争力发展S WO T分析研究田海玉曹煜陈文佼等12.6上海市青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叶开友王森吴周理等12.10本溪市2269名居民健康技能中介效应分析李泓耿芸芸12.14重庆市万州区居民膳食结构与重金属摄入水平研究龚地萍王军工作研究1.2全面建设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强基层促分级提升服务能力——以扬州市18家农村区域医疗中心为例刘刚王骞叶奎英等1.6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失独(伤残)家庭签约服务供需平衡研究王洪兴汪洋朱晓艳等1.92016—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监管对策分析邹涛苗嘉魁杨艳等2.1广西县域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公平及其分解赵同领赵劲民庞军2.5江苏省糖尿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实证研究王萱萱胡丹朱亚等2.10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示范县建设的实施效果评价郑贤义张纪勋许艳丽3.1“全民健康覆盖”进程中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服务效率研究陈奎叶俊3.5迁移行为对老人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P S M方法王翠莲王丽丹胡婉侠等3.11农村地区家庭医生团队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效果研究汤红伟侯进3.16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家庭医生助理岗位准入指标体系应用研究汤秀香宣亚明范晓晔等4.1新时代健康保障制度完善的路径依赖——一个国际比较视野陈银平张春蕾黑启明4.4薄云鹊龚超张荣慧等4.8青岛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赵敏捷王芳袁莎莎等5.1养老机构发展医疗服务的保障机制研究朱晓卓5.5“健康中国”视域下社区老年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知和需求分析商思懿徐林燕赵磊等5.9基于D E A-B C C模型的医共体运行效率分析与对策研究吴静娜王志强仲晓伟5.12实施分级诊疗对门诊患者就医意愿的影响研究李洪宁钟长英6.1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新型转诊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冯伟胡丽萍盖红梅等6.4公益性活动中的院前急救医疗保障概况分析及制度创新思考李国峰金星乔田乐6.7基于A H P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龚超刘春雨薄云鹊等6.12以家庭医生为核心“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盛清蔡利强7.8医务人员视角下的贵阳市重点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及对策张丹周戈耀田海玉等7.13青岛市城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研究马晓佳齐文博张楠楠等7.16昆明市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情况分析毛鸿彦江丽许玉屏等7.22疗养院老年人共病、身体功能及医养需求情况现状调查——以江苏省无锡市某疗养院为例钱波冯莹仲怀琴等7.26本溪市两县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分析李泓耿芸芸8.18健康中国视域下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研究李耀华赵金香何晅扬8.22贵州省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基于其他地区的经验借鉴张丹周戈耀田海玉等8.26基于D R G的医疗服务质量与绩效评价干预模式研究周海龙田源封卫征等8.31某三甲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和住院费用分析郝崇奇杨志清王海星等11.14长三角跨省就医门诊异地联网结算实施1年情况研究滕晓梅廖祖达程沛然等11.19药品带量采购和一致性评价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庞佳慧王猛万津廷等12.11上海市青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叶开友王森吴周理等12.16重庆市万州区居民膳食结构与重金属摄入水平研究龚地萍王军12.18本溪市2269名居民健康技能中介效应分析李泓耿芸芸医疗保障制度1.20某三级专科医院异地医保直接结算住院费用分析赵汝成吴岳军叶正强等3.32运用鱼骨图模型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蔡利强杜兆辉张胜冰4.19某三甲医院医保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实践与思考母玉清唐海9.9天津市17种国家谈判抗癌药纳入医保政策对癌症患者影响的调查研究徐叶梅朱景伍姜妮等9.13苏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郭语涵许婷婷浦峻等基层卫生1.13天津市基于健康导向的标准化全科门诊服务新模式初探薄云鹊张荣慧林春光等1.16杭州市某街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董洋雯张丹杨周美珍等3.20P C I C模式视角下居民移动医疗A P P认知和使用分析代震贾腾腾于贞杰等3.25基于家庭医生制度及分级诊疗制度的慢性肾脏病干预效果分析齐郑潘洪波刘帅等3.28二级综合性医院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朱晓玲陈俊祎顾丽亚等4.12基层医生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认知情况调查研究李星星张婷王峥等4.16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联合体药学服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黄慧5.18基层医生视角下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探讨李星星张婷符雪等5.22山西省贫困地区乡村医生离职意愿影响因素调查李浩史宏涛段丽琴等6.15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综述朱庆6.19重庆市土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科研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罗兴能钱春梅11.21农村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方法及患病特点分析蒋红生童向红陈建武等11.25个人特征视角下贫困患者医疗目的地选择行为和影响因素研究邓佳欣张媚彭美华等社区卫生服务1.24社区2型糖尿病个性化运动干预效果评价魏萍赵辉龚定宏1.28微信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研究凌小媛韩一平1.31玉环市糖尿病免费药物配送项目居民满意度评价李松涛杨舒越王玉琢等2.17刘平阳汤梅华李莉2.20金杨社区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现状及对影响医养融合因素的调查分析吴刚陆晴2.23运用团队效能模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蔡利强盛清龚思浩4.22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助手作用的评价蔡成伟林吉祥李丽等4.25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全科医生科研现况调查分析李幼子胡丽萍盖红梅4.28上海地区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影响因素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卢平王元元4.31社区开展养生功法八段锦锻炼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李亚瑾唐士入张怡5.26社区脑卒中康复服务模式构建探索王剑波施建华周剑峰等5.3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合理性分析——以上海市某社区为例沈天寒曹文群张瑞云等5.35家庭访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预防效果评价苏灼容何志坚陈俊锋6.29基于医患双方视角的健康管理认知度调查研究金花于德华杨森等6.33深圳市福田区医联体模式下的“1+N”全科医生团队发展现状周志衡陈宝欣忽群等7.3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研究进展王亦冬张幸福远航7.33多学科团队参与家庭会议干预模式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效果评价周丽凤姚梅梅俞超英等7.37基于E H R对骨质疏松分级诊疗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杨涛聂子淮黄雷等7.4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中的效果分析娄玉兰7.43社区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模式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胡海英金春花8.43紧密型医联体参与社区公共卫生健康工作的实践与研究宫芳芳孙喜琢李文海等8.46宁波市失智老人医疗康复服务需求和利用现况分析董晓欣9.34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情况研究王常颖程文迪曹宜璠等9.37医联体背景下老年人家庭医生服务续签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戴秋实商思懿马东池等9.41需方视角下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分析顾惠颖李冬华张幸娜等9.44社区老年人功能性行走能力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韩君王君俏王悦等10.44南京市老年人对家庭医生服务认知和需求调查分析何贵蓉徐莉孙睿婉等10.48型构建研究陈荃王东瑞贾建平等10.51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及费用研究潘云鹤褚饶骏严华等11.30苏州市特扶家庭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价的质性研究张爱静陈奎叶俊11.35后疫情时代探索构建社区健康服务网络的S WO T分析——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郑名烺牛亚冬张晨鑫等11.38全科医生对多病共存诊疗认知度调查研究金花于德华石建伟等11.42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干预工作流程探索徐文杰汤华山闵晓玲等12.16天津市某社区7364例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高蕴美12.19基于“熟人社会理论”的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模式构建及初步成效分析闵晓玲汤华山徐文杰等12.23慢性病管理模式下社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的影响张利娜史历卫生资源8.35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朱长聪李青华8.39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医护人员配置情况分析马秀君杜兆辉顾燕凤等10.35县域医共体试点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调查研究——以溧阳市某村卫生室为例张爱静卢佳月王限等10.39深圳市引进全科医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刘晨陈红艺蒋理添等专栏1.36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状况及相关性因素分析苏忠鑫刘娜娜胡婵姗等1.40社区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状况及人口特征分析黄蛟灵刘娜娜刘茜等1.42上海市居民签约服务内容利用比较研究刘茜胡婵姗刘娜娜等1.45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状况分析:基于签约的差异性比较胡婵姗黄蛟灵王朝昕等9.19上海市医养整合系统的人力与床位供需仿真模拟——基于因果关系模型构建方律颖宋阳李星辉等9.23上海市医养整合人力与床位供需仿真模拟——基于系统动力学模拟干预研究李星辉方律颖宋阳等10.18紧密型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践——以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为例宫芳芳李文海孙喜琢10.22——以青岛援鄂医疗队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为例邬贻萍陈立震辛永宁等10.25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实践陈荔萍金迎魏魏等10.28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信行调查研究罗秀兰王红妹刘凯捷等10.322例外出旅居返沪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调查处置情况分析黎桂福叶开友王森等妇幼保健1.48湘鄂两地妇女保健领域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程度研究高俊良李刚李伯阳等1.532010—2018年兰州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分析白瑾杨言军白清丽等1.58共情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先兆早产孕妇抑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康红何玉凤吉翠琴1.62检测孕妇甲状腺素对评估胎儿生长状况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蒋铭华李爱红诸红1.66I N S U R 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孔东雯王晓龙王世昌等1.69阴道炎患者预后与知识水平、自护能力及防御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唐春洁2.27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保障效果评价陈永超赵君丁雪等2.32产妇产后不良情绪与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性研究陈翀宇江景涛甘代军2.36死胎及胎儿畸形引产后孕妇心理特征与社会及家庭支持的相关性分析刘丽萍颉丽齐学宏等2.39欣母沛子宫肌层注射联合低位缝合术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李小燕韩红张和平3.39我国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现状研究陈永超赵君丁雪等3.43佛山市南海区学龄儿童家长应对流感健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曾鸿邱宗耀李鹏宾3.4785例儿童脾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常跃春3.50安顺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辖区幼儿园儿童入园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张洁4.34孕妇学校规范化管理成效和改进方向马居飞陈蓉倪瑞芹等4.37孤独症早期预警征象与干预效果研究李琳赵虹4.41社区产褥期妇女采用通络催乳套路疗法的研究刘荣徐卫平万霞芳4.44维生素A、E缺乏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和补充维生素A、E后免疫状态与安全性分析张金凤黄莹唐英等5.38朱焕丽褚瑞峰吴奇5.41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1,25-(O H)2V i t D3检测及其免疫功能状况分析廖书杰陈虹倪世宏等5.45浦东新区视力异常儿童青少年转诊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章小花刘成军周伟等5.48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医院—幼儿园—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关翠柳黄敏园陈艳娟等6.37孕产妇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认知及利用研究晏嫦君王洪兴王珺等6.40基于T G I指数的晋江市不同年龄组育龄妇女保健服务需求调查研究刘亚南林秀英陈少涓等7.47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分析吴立英7.50深圳市宝安区6~36月龄婴幼儿贫血及其影响因素现状调查彭琼玲赵晓丽罗美芳等7.530~3岁儿童骨密度状况与睡眠问题的关联分析黄蕾南楠焦晓燕等8.49孕妇各年龄组血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合并症的关系郭玲玲杨志清王海星等8.53高龄备孕妇女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分析林叙君彭文湃罗佳燕8.56广州地区6~18月龄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及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的相关性研究肖雨何艳斯朱然科等8.6020327例6岁儿童视力筛查结果与相关因素分析谢洁妍严学勤曾洁等9.49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9年儿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情况分析张晓文9.51优化流动人口孕妇健康管理策略的研究田密朱永辉王仲昭9.53民勤县地区农村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李多龙李玉兰9.57聚合酶链反应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检测价值分析丘玉辉10.54黑龙江省血清学产前筛查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李声张显胜石艳秋10.57苏州市吴江区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杨梅沈建新沈红宇等10.60二孩政策前后重点孕妇高危因素变化分析张祥荣金龙妹张卿等10.63孕中期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分析杨黎明吕旋沈盼盼等12.262013—2019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李国栋曹丹桂罗莎等12.30兰州市10857例0~6岁儿童屈光不正筛查结果分析张永花移欢欢12.33二孩政策后影响上海市闵行区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王秀蕊项丹红姚雁等1.72滨州市社区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现状研究张丽郝玉玲谷可东等1.75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刘伟华郑丽维陈丰等1.79常规随访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研究孙怡王元元2.42以社区医疗为核心的多学科合作综合C O P D管理模式探究盖红梅冯伟包红等2.46广州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干预效果的分析谢映宜陈金培何志坚等2.49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模式管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估张鏖谧田甜王志峰等2.52通江县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李鑫冯育光赵廷明等3.52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研究吴鸣熊希璐吴菁等3.55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孟明郑丽维陈祖森等3.592018年辽宁省基层医疗机构原发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分析滕聪王新王毳5.57“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观察桑振修徐静5.60“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在C O P 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夏祝叶刘洪洁江帆等5.63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管理干预对C O P 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池峰戈霞晖范艳红等6.44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胡健宗廖健颖王娟6.4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风险相关因素的研究严峻海赵春柳周曦6.51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腹膜透析管理模式效果分析张维维陈亮李强6.55营养干预对高脂血症肥胖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张建红7.56上海市嘉定区3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孙丹俞青李元召等7.60定西市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李喜梅王宝强7.64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薛瑜马秀君夏擎世等7.68有氧运动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免疫炎症的影响赵衍晨凌金蔚沙莎等8.63三门峡市社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杜柳杨卫建辉白贞贞等8.67四川省通江县2019年居民慢性病死亡状况分析李鑫张劲赵廷明等8.71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健康管理的接受情况及满意度调查张金玲李俊梁彤彤等8.74症状影响的研究孙一颖孙喜蓉王强等9.60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郭燕青郭玲玲杨志清等9.64海口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徐文英刘小献黑启明9.68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知老化与用药安全照护需求的相关性分析范维英郑丽维陈丰等9.72老年人B M I变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影响研究刘怀磊龚卫红9.75宁波市明楼、东胜街道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防治策略探讨姚青奎王嘉祥李冬梅等9.78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及预防保健措施探讨刘伟10.66脑卒中发生与预后危险因素研究综述顾淑玮李芬万晓文10.69基于I C C C框架的老年人基层慢性病管理探讨徐佳琳翁开源陈飘飘等10.73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和低骨量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张荣艳许锬沈红宇等11.45脑卒中综合防治举措国际比较及启示李芬刘杰锋朱碧帆等11.49延边地区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姜雪金善花孙文霞等11.52叙永县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孙斯羽李正业罗刚等11.56家庭医生团队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远程健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侯进蔡利强12.36我国不同地区糖尿病死亡情况回顾分析赵娜李金娟岳嘉等12.41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分析秦玲刘杨孟祥慧12.442014—2019年四川省通江县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分析李鑫张劲赵廷明等12.49广州市沙园街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社区防控与评价孙数华林楚芝刘世兴等健康教育1.82依托儿联体的托幼机构儿童家长儿童常见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徐枫夏经炜孙红等1.85社区医院孕妇学校中医宣传教育模式应用及探讨王洪兴汪洋王珺等3.64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陈颖珏3.66基于健康信息传播的微信平台教育对儿童接种二类疫苗管理成效的评价赵晓华陆伟胡娅等4.58黑龙江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吸烟和戒烟现状分析闫世春边黎明周雪等6.67天津市社区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黄亚琪莒展博陈世香等6.72朱旗莉旷翠萍叶健等6.76听障人群慢性病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意愿调查分析诸瑞月林海华陆扬等7.79医学院大学生性及生殖健康知识、态度现状调查及思考赵敏敏方惠娴7.83深圳市某区学生哨点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分析叶薇陈新鑫7.86宣传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许鸣王建温迎春等9.105辽宁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孙延波李慧田丹9.109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刘芹刘伟朱慧君11.66基于不同量表探讨慢性肝炎患者生命质量的内涵及健康改善研究肖熠张堂钦伍红艳等11.7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王蕾杨娟任倩倩等12.60南京市江宁区健康教育讲师团运行效果和体会陈春霞贾秋萍吴白群等12.6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微信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评价郭翔廷周恩飞吕文晴等中医中药1.88基于集中指数的我国中医药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张春蕾陈露张海秀等1.92穴位埋针联合六味安消胶囊治疗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杨滢胡爽杨缪佳等2.80治未病理念下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沈玮玮王靖宇柯飞等2.84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黎舒敏邱鸿琳周俊琳3.88大黄牡丹汤联合西药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治疗作用研究张鹏3.91子午流注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费凯单晓晶单金平等3.95穴位埋线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及对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赵洁唐苾苾都乐亦等3.98针灸联合补肝肾方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刘巍峰王锋4.69多维健康经济视域下基层中医药服务状况及发展研究——以温州市中医药机构的调查为例郑玮董葱薛澍寰等4.75中药定向透药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凌玲王亮张谨4.78不同深度针刺双侧风池、翳风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高嘉营4.83的临床研究熊希璐俞卫丽施文权5.88中医外治法对儿童胃肠燥热型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叶敏黄小冬王志娥等5.92针灸联合中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张书彪5.95广州市番禺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现状调查肖瑶陈开举梁伟庭等6.82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于鑫梅6.86脑心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赵晖潘国兴6.90耳穴配合内服对肝郁痰凝症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研究郭宝凤丁燕王生宝等7.90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赵鑫7.93滋膵活血饮干预气阴两虚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盛颖辉7.97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膝外侧疼痛的效果分析韩志敏8.100大肠癌术后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吴天芯郑庆虎杨燕青8.103眼针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姜和于虹雪苏欢欢等12.80“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改善颈椎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姜玉雯陈春凤朱纪阳等12.84整颈三步九法结合圣愈汤加减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刘薇包莉杨滢等12.87揿针结合易筋经托天式功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石红杨建玲魏新萍等人力资源2.13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陈巧玲魏雨蒙杨燕等3.35我国口腔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及与G D P的相关性分析谭红周明华周骢等6.21基于C i t e s p a c e的国内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可视化探析李金玉刘智勇6.25渝东南地区儿科人才队伍状况及政策建议汪瓒符州胡新业等9.27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全科医师素质评价量表的构建刘亚南卢俊红宋子滢等9.30基于供需方角度的家庭医生儿科业务能力培训效果评价蔡利强李鑫传染病防治2.552014—2018年苏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覃江纯杭惠陈立凌。

老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老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老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简介老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对于老年患者,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其病情的复杂程度和需求,通过转诊将其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或者将其从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从而达到合理分流、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老年患者的医疗质量和满意度的目的。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老年患者的特点是疾病复杂、治疗难度大、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较高。

然而,当前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疗负担加重,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较弱,无法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

因此,建立老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医疗资源,是解决老年患者医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的老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的目的在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

通过将病情复杂、需求较高的老年患者转诊至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可以确保他们得到更专业的治疗和关注;而将病情相对较为简单的老年患者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则可以减轻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负担,提高其服务效率。

实施步骤1. 评估老年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医疗机构应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和需求分析。

通过患者的病历资料、体格检查和专项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到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类型和治疗需求。

基于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决定是否进行转诊,以及转诊的方向和目标医疗机构。

2. 协调转诊事宜一旦决定实施转诊,医疗机构应与目标医疗机构进行协调。

协调内容包括转诊日期、专科医生预约、病历和检查资料的转交等。

医疗机构应确保转诊事宜的顺利进行,避免因转诊而导致的延误或遗漏。

3. 转诊过程中的医疗管理和沟通在转诊期间,两个医疗机构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转出医疗机构应向转入医疗机构提供详细的病历和诊疗资料,以便医生能够对老年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和治疗。

同时,转入医疗机构应及时反馈病情和治疗结果,以便转出医疗机构能够掌握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

4. 转诊后的追踪和管理转诊完成后,医疗机构应及时追踪老年患者的治疗情况。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学科管理协和共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学科管理协和共识
若不耐受,POD3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SPN,序贯EN
注:
ERSA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ONS Oral Nutrition Supplement
EN Enteral Nutrition
PODn Post Operation Day n ,术后第N天
SPN 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2.2 抑郁(depression)
很多老年患者处于抑郁状态,可以导致焦虑、失眠、营养不足,增加谵妄风险,需要干预。可通过PHQ-2初筛,然后可选择GDS-15、PHQ-9、SDS或HAD等抑郁筛查量表进行进一步评估。
2.3 谵妄(delirium)
术后谵妄与不良预后有关,风险因素①年龄因素(≥70岁);②老年问题:认知功能下降/痴呆、疼痛、抑郁、酗酒/戒酒、睡眠剥夺、营养不良、尿潴留、便秘;③疾病相关:共病、严重疾病、肾功能不全、贫血、低氧、脱水、电解质紊乱;④功能障碍:失能、制动(导尿管或输液管、约束带等)、视力或听力损害;⑤药物因素:多重用药,特别是精神类药物(如苯二氮卓类、抗胆碱能类、抗组胺类药物)。AGS和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术后谵妄干预指南强调通过跨学科团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谵妄最重要【6,7】; 上述2种及3种(见2.1-2.3)情况共存者(3D’s overlap),可以请老年精神心理专科医师会诊,共同干预。
术前的康复教育指导,如呼吸训练、咳嗽和排痰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有助于患者在术前将躯体机能状态调至最佳,并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合的康复锻炼,减少因卧床带来的并发症。运动方式可涉及抗阻训练、有氧运动、呼吸训练以及专门针对前列腺手术和妇科手术的盆底肌训练等。

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管理办法

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管理办法

县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疑难及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依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卫医发〔2017〕73号)、《市公立综合医院考核方案》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简称MDT)是指针对涉及多学科、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或症状,由来自三个及以上不同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会诊团队,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实现疑难病症“一站式”诊疗。

二、诊疗服务对象:1、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的住院患者;2、专科医师评估,科内讨论需要申请多学科会诊的患者;3、症状特殊或疑难杂症患者主动申请;4、同一专科就诊3次以上或在多个专科就诊,仍未明确诊断或未得到明确治疗方案的门诊患者。

三、适用范围: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3、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4、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6、其他有必要进行MDT 讨论的病例。

四、MDT负责人及专家成员至少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临床高年资主治医师(聘用主治医师3年及以上)可参与;医技专家需具备主治及以上职称;成员之间需有较强的专业互补性。

五、试行阶段由医务科指定科室牵头组建MDT,符合设置条件的疾病MDT在院内只设置一个。

六、每成功发起1例MDT诊疗,给予发起科室医生100元奖励。

七、参与MDT诊疗的医师,医院分别给予相应的额外劳务补偿,高年资主治医师40元/人次;副主任医师60元/人次;主任医师80元/人次,发起科室参与者不再享受额外劳务补偿。

八、医务科根据各MDT工作量,每月审核后制作报表交财物科核发,费用直接打到各MDT牵头人帐户。

老年医学科多学科联合诊疗细则

老年医学科多学科联合诊疗细则

老年医学科多学科联合诊疗细则在老年医学领域,多学科联合诊疗是一种常见且必要的方式。

这种诊疗模式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肿瘤诊治:老年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肿瘤类型、分期和治疗方式等,并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心脏疾病: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协作。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类型、症状及危险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三、神经疾病:老年神经疾病的诊疗需要神经科医生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医生进行联合。

医生需要了解老年神经疾病的类型、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并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消化系统: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需要消化科医生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医生进行联合。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消化系统疾病的类型、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并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五、内分泌与代谢: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诊疗需要内分泌科医生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医生进行联合。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类型、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并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六、呼吸系统: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需要呼吸科医生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医生进行联合。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并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七、泌尿系统:老年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需要泌尿科医生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医生进行联合。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泌尿系统疾病的类型、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并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八、血液系统:老年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需要血液科医生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医生进行联合。

多学科合作在医疗领域的意义与影响

多学科合作在医疗领域的意义与影响

多学科合作在医疗领域的意义与影响引言在医疗领域,多学科合作是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工作模式。

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日益复杂的医疗问题。

本文将探讨多学科合作在医疗领域的意义与影响,以及其对医疗服务质量、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积极影响。

多学科合作的定义多学科合作是指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护士、药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和康复师等,以协同的方式共同解决医疗问题。

在多学科合作中,专业人士通过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分享知识、经验和资源,以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多学科合作的意义促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多学科合作能够集结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通过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定期开展团队会议、共享病例讨论和协同实施治疗计划等方式,医疗团队能够深入分析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多学科合作能够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通过不同学科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合作,在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能够避免和减少错误和疏漏,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此外,多学科合作还能够加强医疗团队内部的教育和培训,提升专业人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积极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多学科合作对疾病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

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能够共同参与制定疾病治疗方案,互相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通过综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增加治愈率和生存率。

增强患者满意度多学科合作能够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多学科合作,患者可以得到更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专业人士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也能够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此外,多学科合作还能够提供心理支持、社会服务和康复辅助等综合性服务,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多学科合作的影响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多学科合作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团队会议、病例讨论和跨学科培训等形式,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能够互相学习,了解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

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

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引言老年患者具有复杂的健康需求,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管理以提供高质量和全面的护理。

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旨在整合医疗专家、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以协同工作来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福祉。

本文将介绍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目标、关键组成部分和实施步骤。

重要性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管理来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以单个医生为中心,每个专科医生只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缺乏整体性的视角和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有效整合各学科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提供全面、连续和协调的护理,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目标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评估、规划和实施患者的健康护理计划,以提供个性化、综合性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具体目标包括:1.提供跨领域的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物理治疗师等。

2.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3.针对患者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4.协调各学科间的沟通和合作,确保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5.评估患者对治疗计划的反应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关键组成部分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由以下关键组成部分构成:1. 护理团队护理团队是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的核心,通常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

护理团队的成员应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协同工作并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2. 个性化护理计划个性化护理计划是根据老年患者的特殊需求和健康状况制定的,旨在提供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护理计划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心理状况等因素。

3. 协同工作和沟通老年患者多学科管理制度强调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沟通。

护理团队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享信息、讨论治疗方案,并协调工作以确保护理的高效性和一致性。

老年病科疑难重症病种的治疗策略与疗效评估

老年病科疑难重症病种的治疗策略与疗效评估

老年病科疑难重症病种的治疗策略与疗效评估在老年人群中,疑难重症疾病的治疗与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老年病科涉及的疑难重症病种种类繁多,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

针对这些疾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策略并进行疗效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在老年病科治疗疑难重症病种时,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特殊的生理机能和代谢特点,以及其常见的合并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方面,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在药物治疗中需要谨慎选择,避免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另一方面,老年人往往有多重慢性疾病的存在,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病症的治疗,避免相互干扰和加重。

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具体病种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手段,包括抗凝治疗、降压治疗和改善心功能的药物。

对于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手段,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进行调整。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有时需要辅助通气和氧疗,这需要严密监测氧合情况和呼吸功能。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如针对帕金森病的多巴胺类药物和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同时,治疗的效果也需要进行疗效评估,以确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进展情况。

疗效评估应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相关检查的结果以及患者自身的主观感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动脉硬化指标等进行评估,如血脂、血糖控制情况。

对于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肿瘤标志物监测和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和胸部 X 光片来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可以通过病情的改善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

除了临床指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也应作为疗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老年人常常伴随着多种不适和功能障碍,这些问题的改善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老年人的主观感受和日常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

老年MDT工作总结

老年MDT工作总结

老年MDT工作总结背景老年多学科组会(Multi-Disciplinary Team Meeting,简称MDT)作为老年医学领域的重要一环,旨在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医疗服务给予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MDT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一年,我作为老年MDT的成员,参与了一系列工作,并积极探索和实践老年护理创新模式。

下面是对这一年工作的总结。

工作内容职责和任务作为MDT成员,我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与老年居民的评估与护理计划的制定;2. 参与MDT组会并提供专业意见;3. 与护理团队密切合作,协调后续护理工作;4. 定期进行老年病例讨论。

工作成果在参与老年MDT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我积极履行职责,取得了以下成果:1. 参与评估和护理计划制定:根据老年居民的身体状况和护理需求,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全面且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对其实施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2. 提供专业意见:在MDT组会上,就老年人常见病症、护理问题等方面提供了专业意见,并与其他成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共同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3. 与护理团队密切合作:与护理团队保持紧密的联系和协作,及时解决老年居民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4. 老年病例讨论:定期组织和参与老年病例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加深对老年护理的理解和认识。

工作心得在这一年的老年MDT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工作心得:1. 专业知识的提升:老年护理需要具备一定的老年医学知识,因此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能力。

2.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老年MDT从不同专业领域的成员组成,他们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非常宝贵。

因此,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3. 关注老年居民的个性需求: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他们的护理需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制定护理计划时,要注重个体化,尽量满足老年居民的个性需求。

治疗老年共病患者的重要模式:多学科整合团队

治疗老年共病患者的重要模式:多学科整合团队

治疗老年共病患者的重要模式:多学科整合团队曾平;朱鸣雷;曲璇;刘晓红【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12)005【摘要】目的总结老年科住院患者对多学科团队查房的需求及其解决的问题,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学科团队医疗模式.方法建立多学科整合团队查房的制度和流程,对2011至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的住院患者的团队查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团队查房的使用情况.结果时间段内共收治患者274例,其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198例(72.3%),年龄(75.4±7.0)岁.134例(67.7%)超过65岁的老年患者接受过团队查房.这些患者均有共病,涉及营养问题96例(71.6%),精神心理问题55例(41%),康复医疗52例(38.8%),调整用药13例(9.7%).经过团队医护后,好转出院130例(97.0%),死亡4例(30%).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对团队查房有较高需求.多学科整合团队是为老年共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处理的重要工作模式.%Objective To sum up the demands of inpatients from geriatric department where the ward round is made by a interdisciplinary team, and the problems that the team can solve, in order to popularize the interdisciplinary care model suitable for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A policy and procedures of ward round for geriatric inpatients made by a interdisciplinary team were established. The data of this model for the inpatients in geriatric ward of our hospital from 2011-09-01 to 2012-08-31 were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totally 274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geriatric ward during that period, including 198 (72.3%) over 65 years old with a age of(75.4 ± 7.0) years. Among those older than 65 years, 134 (67.7%) elderly inpatients received the interdisciplinary care. They all had multimorbidities, and 96 (71.6%), 55 (41%), 52 (38.8%), and 13(9.7%) got advices and treatments on nutrition, psychiatric disorde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medication and/or dose adjustment, respectively. After interdisciplinary care, 130 cases(97.0%) recovered and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nd four cases (3.0%) died. Conclusion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multimorbidities have a high dem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care. Our new model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m is an important working pattern for multimorbid elderly patients.【总页数】3页(P336-338)【作者】曾平;朱鸣雷;曲璇;刘晓红【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老年医学组,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老年医学组,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老年医学组,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老年医学组,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2;R197【相关文献】1.多学科整合式治疗管理模式在老年患者医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郑曦;刘前桂;高茂龙;时荣海;陈峥2.多学科团队模式护理干预对老年晚期肺癌伴骨转移患者治疗依从性、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J], 阿米娜·曲海;韩记真;马玲;张琰3.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J], 华与慧;袁红;胡莉梅4.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J], 华与慧;袁红;胡莉梅5.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J], 杨大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学科会诊制度

多学科会诊制度

多学科会诊制度多学科会诊制度(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 system)是一种医疗机构内部或跨院所、科室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由多个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病例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提供全面、专业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多学科会诊制度可以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整合起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方案。

在这个制度下,参与会诊的不仅仅有临床医生,还包括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如影像医师、实验室医师、药师、营养师等,以及社会工作者等。

他们通过团队的协作和专业的意见交流,共同解决患者的问题。

多学科会诊制度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它提高了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质量。

因为会诊中有多个专家的参与,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病情,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医疗评估。

其次,它提高了医疗效率。

通过多个学科的协同合作,可以减少患者反复就诊和等待的时间,及时制定治疗方案,缩短病程。

再次,它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多学科会诊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同时还能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和讨论的平台,促进医疗知识的更新和交流。

然而,多学科会诊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专家的数量较多,会诊团队的组织和协调可能比较复杂。

需要由专门的协调人员负责统筹安排。

其次,会诊制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保证其顺利进行,需要医疗机构予以充分的支持和配备必要的资源。

第三,会诊制度可能面临信息传递不畅、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

这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沟通机制和流程,加强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解决相关难题。

总体而言,多学科会诊制度是一种有益的医疗机制。

它可以发挥各个学科专家的优势,提供全面、专业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对于提高病例诊断和治疗质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促进医务人员的专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会诊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资料制度汇编(医疗机构老年友善服务规范)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资料制度汇编(医疗机构老年友善服务规范)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资料制度汇编医疗机构老年友善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老年友善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评价及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老年友善服务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服务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432康复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GB/T17242投诉处理指南T/CGSS001-2018老年照护师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643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老年友善服务age-friendly service为老年人营造尊重、关爱与支持的环境,开展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并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医疗、康复、护理和照护等活动。

3. 2 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geriatricassessment由多学科专业人员为功能下降、衰弱的老年人从体能、认知、心理、社会、环境和疾病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的健康测量方法。

3.3 多学科整合管理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edmanagement 由老年病医师、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护师(士)、心理师、营养师、临床药师、个案管理师和社会工作者等构成的多学科团队,依据老年综合评估的结果对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性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的模式。

4.4老年综合征geriatricsyndrome, GS由多种慢病的病理过程或多种诱发因素导致的具有同一临床表现特点的老年病症。

4基本要求5.1服务机构6.L1服务机构(简称“机构”)包括医院、康复院、护理院、养老院及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照护中心等。

4. 1. 2 应依法登记注册。

7.1.3应有为老服务的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有组织管理的制度、流程、服务规范和应急预案。

8.1.4应建立老年友善服务中不良事件的上报与处理反馈管理系统,宜参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ffect of referral assessment and interdisciplinary team treatment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elderly patients
ZHAO Gan91,ZHANG Yi—Fan2+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Ledu Hospital of Songjiang District,Shanghai 201699,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和治疗,从而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减 少医疗费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warning early
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住院期间,住院医 师查房2次/d,48h内主治医师查房,1周内主任医 师查房,并结合患者病情及时请相关学科会诊,及 时调整医嘱,但无GIT查房。出院后定期门诊及电 话随访6个月。 1.3效果评价 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转
improvement(89.1%),and 3
died(2.O%).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n
average
hospital stay of(17.7±13.1)d,improvement rate of96.2%,average medical cost of(8275.32±4680.33)yuans(RMB),the re.hospitalization
Care Medicine,Central Hospital of
Songjiang
District,Shanghai 201699,China)
【Abstract】0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named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of
ofSongjiangDistrictfromNovember 2012toOctober2013were
named MEWS of pre—referral assessment and ward round by GIT afterwards,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dical mode.The mean hospital stay,recovery rate,mortality,medical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Results and received
or
observation room。Methods
The elderly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emergency
or
observation room of Central Hospital of
Songjiang
Hospital
District and Shanghai
and Technology
ofSong/iang District,Shanghai(13SJGGYY25).
author:ZHANG致一Fan.E—mail:zhangyfl 156@t63.corn
收稿日期:2015-09—06;修回日期:2015—1卜22 基金项目:上海市松江区科学技术攻关项目(13SJGGYY25) 通信作者:张一凡.E-mail:zhangyfll 56@163
pre-referral assessment followed by ward round by geriatric interdisciplinary team(GIT)on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patients after referral from emergency
整合各学科的意见,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康复计划 并有序实施。住院期间,GIT对患者进行跟踪指导, 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康复方案。患者出 院前制定其家庭或社区持续治疗和康复方案,出院后 定期门诊及电话随访6个月。
1.2.2
传统医疗管理模式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
病情危险程度分级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护
老年医学理念,同时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上海市松江区乐都医院开展了转诊前老年患者病情评
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矿检验。P<o.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估、住院后老年多学科整合团队(geriatric
interdisciplinary


team,GIT)查房诊疗等有益的尝试, 2.1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MEWS及病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our
expenses,re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Among the 306 referral patients,1 56 patients were assigned randomly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First People’S Hospital(South Hospital)and then transferred to the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of Ledu recruitedinthis study.The observation groupwasgiven 01/I"mode
cases
medical mode.Of them,1 50
cases
were
discharged after improvement(96.2%),and 1 case died(0.64%).For the other 150
cases
eases(control group),1 34
were
discharged after
effective
measure for medical management in the elderly with multiple CO—morbidities,and will provide continuity of medical services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摘
要】目的评估转诊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转诊后老年多学科整合团队(GIT)查房结合的诊疗 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lo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
模式对老年患者转诊后诊疗的效果。方法
民医院(南院)急诊或留观的老年患者采用MEWS进行转诊前评估,转诊至松江区乐都医院老年医学科后分别进 行GIT查房(观察组)和传统医疗模式查房(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好转率、死亡率、医疗费 用、再住院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共转诊老年患者306例,其中156例(观察组)接受GIT查房诊疗, 好转出院150例(96.2%),死亡1例(0。64%o其余1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医疗模式查房,好转出院134例(89.1%), 死亡3例(2.0%o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7.7±13.1)d,好转率96.2%,平均医疗费用(8275.32±4680.33)元,再 住院率1.28%,家属满意率95.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o结论 老年患者住院需求较高,
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
较高医疗水平的综合f生医院,部分老年患者滞留在急诊
室、观察室无法收治,而这些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 基础疾病,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医疗费用高,病 死率高[3】。为了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推广现代
2.2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内老年患者住院难的情况。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入选2012年11月至2013年IOY]由上海市松江区中 心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急诊科转诊到 我院老年医学科的老年患者306例。所有患者转诊前均 由急诊科的医师对其采用MEWS,选择MEWS~<4分的 患者进行转诊,由我院开辟绿色通道直接接收。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老年患者接受GIT查房,
rate
of 1.28%,and the family satisfaction of 95.5%,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fP<0.05).Conclusion
an
The
elderly is in high demand for hospitalization.Our mode MEWS of pre—referral assessment followed by GIT ward round is
.118.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2月28日第15卷第2期Chin

Mult
Organ
Dis Elderly,V01.15,No.2,Feb 28,2016
・临床研究・
转诊评估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刚1,张一凡2‘
(1上海市松江区乐都医院老年医学科,上海01699)
转诊评估和GIT查房诊疗能为老年共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管理手段,并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
满意度。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老年人;转诊医疗;老年多学科整合团队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DO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