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经典例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几何证明PPT教学课件
题型三 关于圆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右图,梯形 ABCD 内接于⊙O,
AD∥BC,过 B 引⊙O 的切线分别交
DA、CA 的延长线于 E、F.已知 BC=
8,CD=5,AF=6,则 EF 的长为________.
思维启迪 充分利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似三角形与圆的知识.
解析 ∵BE 切⊙O 于 B, ∴∠ABE=∠ACB. 又 AD∥BC, ∴∠EAB=∠ABC, ∴△EAB∽△ABC, ∴ABCE=BACB.又 AE∥BC,
6.圆周角定理 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一半.
7.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8.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1)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
9.圆内接四边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 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10.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 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13.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
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4.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
AB、BC 的中点,EF 与 BD 相交于点
M.若 DB=9,则 BM=___3_____.
解析 ∵E 是 AB 的中点, ∴AB=2EB. ∵AB=2CD,∴CD=EB. 又 AB∥CD,∴四边形 CBED 是平行四边形. ∴CB∥DE, ∴∠ ∠DEDEMM= =∠ ∠BFFBMM, , ∴△EDM∽△FBM. ∴DBMM=DBFE.∵F 是 BC 的中点, ∴DE=2BF.∴DM=2BM,∴BM=13DB=3.
几何证明举例教学课件ppt
Cபைடு நூலகம்
BD
(4) 以点A为圆心,m为半径画弧,交CD于点B;
(5) 连接AB.
△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如图:已知AC=BD,∠C=∠D=90°.
求证:Rt∆ABC≌Rt∆BAD.
D
O
A
C B
1.应用斜边直角边(HL)定理判定两个三角 形全等,要按照定理的条件,准确地找出“对应 相等”的边;
2.寻找使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时,要注意 充分利用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 角、对顶角等等”.
作业;
习题5.6 3题4题5题
现在你有几种判定直角三角形
全等的方法?
前
1.边角边 简称 “SAS” 三 个
2.角边角 简称 “ASA” 是
3.边边边
简称 “SSS”
基 本
4.角角边 简称 “AAS” 事
实
如图,在Rt△ABC和Rt△A ´B ´C´中,∠C= ∠C =90°,AB=A ´B ´,AC=A ´C ´. 能证明Rt∆ABC ≌Rt∆A´B´C´吗?
先利用基本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 垂线”,作出三角形的直角顶点C.再根据直角 边AC的长确定顶点A,最后根据斜边长作出 另一个顶点B.
已知:线段l,m(l<m).
l
求作Rt∆ABC,使直角边AC=l,斜边AB=m.
m
作法: E
(1)任取一点C,作射线CD; A
(2) 过点C作射线CE⊥CD;
(3) 在CE上截取CA=l;
A/ ( A )
B/
B
C/ ( C)
方法2 将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重合在一起, 你能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B(B/)
C
几何证明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习题PPT课件
(2)解:成立,理由如下: ∵∠BDA=∠BAC=α, ∴∠DBA+∠BAD=∠BAD+∠CAE=180°-α, ∴∠CAE=∠ABD, ABD=CAE, 在△ADB和△CEA中, BDA=CEA
AB AC, ∴△ADB≌△CEA(AAS), ∴AE=BD,AD=CE, ∴DE=AE+AD=BD+CE.
∴Rt△BDF≌Rt△ADC(SAS), 如图,直线a和b被直线c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的是( ) C.∠2+∠4=180°
∴BE⊥AE; ∵E是CD的中点,∴DE=EC.
12.如图,在△ABC中,∠ACB=90°,CE⊥AB于点E, AD=AC,AF平分∠CAB交CE于点F,DF的延长线交AC于 点G. 求证:(1)DF∥BC;
7.如图,BE=FC,∠A=∠D,∠B=∠F.
求证:△ABC≌△DFE. 证明:∵BE=CF,
∴BE+EC=CF+EC,即BC=EF,
在△ABC和△DFE中,
A D B F BC FE ∴△ABC≌△DFE(AAS).
8.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BD与CE相交于点 O,连接线段AO,AO恰好平分∠BAC.求证:OB=OC. 证明:∵BD⊥AC,CE⊥AB,AO平分∠BAC,
(1)证明:∵∠ACB=∠DCE, ∴∠ACD=∠BCE, AB=BC, 在△ACD和△BCE中,ACD BCE
CD CE, ∴△ACD≌△BCE(SAS);
(2)解:由(1)知:△ACD≌△BCE, ∴AD=BE=5,∴AB=AD+BD=5+2=7.
10.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E为AC上一点,连 接BE交AD于F,且AD=BD,DC=DF.求证:BE⊥AC. 证明:∵AD⊥BC,∴∠BDF=∠ADC=90°,
初中几何证明题ppt课件
• 但也有同学会出现如“连接A,B两点,使 得——”,或者“延长——使得…与…平 行”这样的不规范或错误.
10
(2009南京中考模拟题)写出下列命题的已知、
求证,并完成证明过程.
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
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
边”).
A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B AE
F 提示: C 过点B作BF⊥DC交DC的延长
线于点F.证明△BAE≌△BCF, D 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BE=3.
13
例3 如图,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梯子斜靠在墙
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MA为a米,此时
梯子的倾斜角为75°.若梯子底端距离地面的垂
直距离NB为b米,梯子的倾斜角为45°.求房子
4
2.格式规范 “∵∴” 的书写和推出符号的使用应统一. ∵△ABC≌△BAD =〉 AC=BD. 又∵OA=OB, =〉 OC=OD =〉 ∠OCD=∠ODC.
5
3.步骤规范 这里主要是我们许多同学会疏忽的共性 问题,由于证明的书写要体现严谨的思 路,但基于数学语言的不熟练和思路的 不清晰以及不少同学的粗枝大叶的性格, 经常会出现跳跃步骤的现象.
求证:(1)OA=OB;(2)AB∥CD. 证明: (1)∵ABC≌BAD, ∴∠CAB=∠DBA. ∴OA=OB.
3
(3)角的正确表示
同样在上面证明中,也有同学将角的符号表示错误 或者漏写. 证明: (2)∵△ABC≌△BAD, ∴AC=BD. 又∵OA=OB, ∴ OC=OD. ∴∠C=ODC.
几何证明题如何书写才算规范
1
●怎样才算规范
1.语言规范 常见的数学语言使用要规范.如: (1)表示逻辑关系的因为、所以的简化符 号不能乱写, 因为用“∵”,所以用 “∴” ;
10
(2009南京中考模拟题)写出下列命题的已知、
求证,并完成证明过程.
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
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
边”).
A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B AE
F 提示: C 过点B作BF⊥DC交DC的延长
线于点F.证明△BAE≌△BCF, D 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BE=3.
13
例3 如图,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梯子斜靠在墙
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MA为a米,此时
梯子的倾斜角为75°.若梯子底端距离地面的垂
直距离NB为b米,梯子的倾斜角为45°.求房子
4
2.格式规范 “∵∴” 的书写和推出符号的使用应统一. ∵△ABC≌△BAD =〉 AC=BD. 又∵OA=OB, =〉 OC=OD =〉 ∠OCD=∠ODC.
5
3.步骤规范 这里主要是我们许多同学会疏忽的共性 问题,由于证明的书写要体现严谨的思 路,但基于数学语言的不熟练和思路的 不清晰以及不少同学的粗枝大叶的性格, 经常会出现跳跃步骤的现象.
求证:(1)OA=OB;(2)AB∥CD. 证明: (1)∵ABC≌BAD, ∴∠CAB=∠DBA. ∴OA=OB.
3
(3)角的正确表示
同样在上面证明中,也有同学将角的符号表示错误 或者漏写. 证明: (2)∵△ABC≌△BAD, ∴AC=BD. 又∵OA=OB, ∴ OC=OD. ∴∠C=ODC.
几何证明题如何书写才算规范
1
●怎样才算规范
1.语言规范 常见的数学语言使用要规范.如: (1)表示逻辑关系的因为、所以的简化符 号不能乱写, 因为用“∵”,所以用 “∴” ;
《初中几何证明题》课件
提高练习题
总结词:能力提升
详细描述:提高练习题是在基础练习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几何证明题的理解和应用。这些题目 通常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
竞赛练习题
总结词
挑战与突破
VS
详细描述
竞赛练习题是针对初中数学竞赛的几何证 明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 题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题目通常 需要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寻找独特的解题 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反证法
总结词
通过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成立 。
详细描述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首先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 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和计算,如果推导出矛盾,则说明假设 不成立,从而证明结论成立。
综合法与分析法
总结词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到结论;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逐步推导到已知条 件。
05
几何证明题总结与反思
总结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
明确已知条件和求证目标
在解题前,应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已 知的条件和需要证明的目标,以便确 定解题方向。
分析图形结构
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图形的结构, 包括角度、线段、平行、垂直等关系 ,为解题提供依据。
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根据图形的结构和已知条件,选择合 适的证明方法,如利用全等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
逐步推导
根据选择的证明方法,逐步推导所需 证明的结论,每一步推导都要有明确 的逻辑依据。
反思几何证明题的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常见错误
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常 见的错误,如混淆已知条件和求 证目标、忽略图形的结构、选择 错误的证明方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部分 专题探究 专题四 几何证明专题 ppt课件
〔2〕解:△ABE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如下. ∵BC是线段AE的垂直平分线, ∴BA=BE,即△ABE是等腰三角形. 又∵∠CAB=60°, ∴△ABE是等边三角形.
5. 如图3-4-10,知:在△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 于点D,过点D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求 证:BE+CF=EF. 证明:∵BD平分∠ABC, ∴∠EBD=∠DBC. ∵EF∥BC,∴∠EDB=∠DBC. ∴∠EDB=∠EBD. ∴DE=BE. 同理,CF=DF. ∴EF=DE+DF=BE+CF, 即BE+CF=EF.
第三部分 专题探求
专题四 几何证明专题
考点突破
考点一: 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如图3-4-1所示,在△ABC中,AD⊥BC, CE⊥AB,垂足分别为点D,E,AD,CE相交于点H, 假设AE=CE,求证:△AEH≌△CEB. 证明:∵AD⊥BC,CE⊥AB,∴∠AEH=∠CEB=90°, ∠EAH=90°-∠B,∠ECB=90°-∠B. ∴∠EAH=∠ECB. 在△AEH和△CEB中, ∴△AEH≌△CEB〔ASA〕.
根底训练
6. 如图3-4-11,AB=CD,BC=DA,点E,F在AC上, 且AE=CF. 试阐明:△BCF≌△DAE. 证明:在△ABC和△CDA中, ∴△ABC≌△CDA〔SSS〕. ∴∠ACB=∠CAD. 在△BCF和△DAE中,
∴△BCF≌△DAE〔SAS〕.
7. 如图3-4-12,在Rt△ABC中,∠ABC=90°,CD平分 ∠ACB交AB于点D,DE⊥AC于点E,BF∥DE交CD于点 F. 求证:DE=BF. 证明:∵CD平分∠ACB, ∴∠1=∠2. ∵DE⊥AC,∠ABC=90°,∴DE=BD. 可证△BCD≌△ECD, ∴∠3=∠4. ∵BF∥DE,∴∠4=∠5. ∴∠3=∠5. ∴BD=BF. ∴DE=BF.
《几何证明举例》PPT课件
出要使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再把这样的“条件”看作“结
论”,一步一步逆推,直至归结为已知条件。
精选课件ppt
2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下列几 种: ①定义,②判定定理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 是 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 。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应注 意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
精选课件ppt
C 60
A B C 精6选0课件p(pt 等式的性质 )
17
交流与探索
思考: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0的逆命题是什 么?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吗?
逆命题是真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0 ,那么这个三
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你能把这个逆命题的条件适当减少,使它仍然是真命题吗?
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
为3_5_°__,3_5__°。
精选课件ppt
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
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公理”和“已经证
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
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
定理。
精选课件ppt
3
回顾与思考 ☞
1.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我们依据
7
A
已知:△ABC中,AB=AC
求证:∠B= ∠C
证明:作BC边上的中线 AD
∴ BD = CD (中线定义)
∵在 △BAD与 △CAD中
AB = AC (已知)
B DC
BD = CD (已证) AD = AD (公共边)
∴ △BAD≌△CAD( SSS )
∴ ∠B =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符号表示: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三 几何证明(42PPT)
【思考】图2中的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发现】当纸片DEF平移到某一位置时,小兵发现四边形ABDE为矩形(如图3).求 AF的长. 活动二:在图3中,取AD的中点O,再将纸片DEF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α度 (0≤α≤90),连接OB,OE(如图4).
【探究】当EF平分∠AEO时,探究OF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
∴OF=OA-AF=21 - x,
2
在Rt△OFE中, ∵OF2+EF2=OE2,
∴(2- x1)2+32= 1(x+4)2,解得:x= ,9
2
4
4
∴AF= 9 cm.
4
【探究】BD=2OF,
理由:如图2,延长OF交AE于点H,
∵四边形ABDE为矩形,
∴∠OAB=∠OBA=∠ODE
=∠OED,
OA=OB=OE=OD,
2
∴S菱形DCEB=BC·DO=318 .
考点四 与图形变换有关的探究题 【示范题4】(2020·嘉兴中考)在一次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小兵将两个全等的直 角三角形纸片ABC和DEF拼在一起,使点A与点F重合,点C与点D重合(如图1),其中 ∠ACB=∠DFE=90°,BC=EF=3cm,AC=DF=4cm,并进行如下研究活动. 活动一:将图1中的纸片DEF沿AC方向平移,连接AE,BD(如图2),当点F与点C重合 时停止平移.
【解析】(1)如图2,连接AM, 由已知得△ABD≌△ACE, ∴AD=AE,AB=AC,∠BAD=∠CAE, ∵MD=ME, ∴∠MAD=∠MAE, ∴∠MAD-∠BAD=∠MAE-∠CAE, 即∠BAM=∠CAM, 在△ABM和△ACM中,
AB AC BAM CAM AM AM,
初中几何证明题PPT课件
∵∠DEC+∠DEB=180°.
∴ ∠A+∠C=180°.
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 ∠ABC=∠CDA=90°,BE⊥AD,垂足为E. S四边形ABCD =9,求BE的长.
B AE
F 提示: C 过点B作BF⊥DC交DC的延长
线于点F.证明△BAE≌△BCF, D 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BE=3.
(2009南京中考模拟题)写出下列命题的已知、
求证,并完成证明过程.
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
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
边”).
A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过点A作AD⊥BC,垂足为D. 在△ABD和△ACD中, ∵∠B=∠C,∠ADB=∠ADC,AD=AD, ∴△ABD≌△ACD. B D C ∴AB=AC.
D
F
A
E
B
●添加辅助线的规范
• 添加辅助线经常出现在几何证明题中,我 们如何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添加辅助线显 得尤为重要.经常使用的辅助线词语,如 “连接”,“延长…到…使得…”, “作…与…平行”“ 作…与…垂直,垂 足为…”.
• 但也有同学会出现如“连接A,B两点,使 得——”,或者“延长——使得…与…平 行”这样的不规范或错误.
(1)∵ABC≌BAD, ∴∠CAB=∠DBA. ∴OA=OB.
(3)角的正确表示
同样在上面证明中,也有同学将角的符号表示错误 或者漏写. 证明: (2)∵△ABC≌△BAD, ∴AC=BD. 又∵OA=OB, ∴ OC=OD.
∴∠C=ODC.
2.格式规范 “∵∴” 的书写和推出符号的使用应统一. ∵△ABC≌△BAD =〉 AC=BD. 又∵OA=OB, =〉 OC=OD =〉 ∠OCD=∠ODC.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题型3 几何证明(共15张PPT)
5.[2017·重庆中考]在△ABM中,∠ABM=45°,AM⊥BM, 垂足为M,点C是BM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C. (1)如图1,若AB=3 ,BC=5,求AC的长; (2)如图2,点D是线段AM上一点,MD=MC,点E是△ABC外一 点,EC=AC,连接ED并延长交BC于点F,且点F是线段BC的中 点,求证:∠BDF=∠CEF.
2.如图,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交BC于点E, EF∥AC交AB于点F. (1)求证:BE=AF; (2)连接DF,试探究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使得四边形 BEDF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证明:∵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C. ∵DE∥AB,∴∠ABD=∠BDE. ∴∠BDE=∠DBC.∴BE=DE. ∵EF∥AC,∴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AF=DE.∴AF=BE. (2)当AB=BC时,四边形BEDF是菱形.理由如下: ∵AB=BC,∴∠A=∠C. ∵EF∥AC,∴∠A=∠BFE,∠C=∠BEF. ∴∠BFE=∠BEF.∴BF=BE. ∵DE=BE,∴BF=DE. 又∵DE∥AB,∴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又∵BF=BE,∴平行四边形BEDF是菱形.
【解】证明:(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AB,∠BAD=90°. ∵MN⊥AF,∴∠AHM=90°. ∴∠BAF+∠MAH=∠MAH+∠AMH=90°. ∴∠BAF=∠AMH. 在△AMN和△BAF中,
∠AMN=∠BAF, AM=BA, ∠MAN=∠ABF
∴△AMN≌△BAF(ASA).∴AF=MN.
∵MD⊥DE,MN为⊙O的直径, ∴∠MDE=∠MEN=90°. ∵∠NME=∠DME,∴△MDE∽△MEN.
满分技法►与三角形有关的证明,通常是通过三角形相似进行相 关运算.看到证线段之间成比例,想到三角形相似,是在此问题 当中的一个定性思维.相似三角形有以下6种基本图形(如下图所 示).
几何证明PPT教学课件
规律方法总结 1.几何证明的难度应严格控制,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
程中,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的使用不宜超过 2 次,添置的辅助线不超过 3 条. 2.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从概念上 看,相似是全等的拓展,全等只是相似的特殊情形, 而且研究有关全等的各种问题几乎都可以平行地研 究有关各种相似问题. 3.圆是轴对称图形,利用这一点可研究垂径定理和圆心 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定理.关系定理使我们在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证明中得以相互转化;垂 径定理又可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沟通.
4.直线和圆的相切的位置关系,以及由它引伸出来的 一系列知识,如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和圆有关 的比例线段定理又是本节的重点,利用上述定理可 很方便地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线段的比例 问题.
知能提升演练
一、选择题
1.若三角形三边上的高为 a、b、c,这三边长分别为
6、4、3,则 a∶b∶c 等于
取 BC 的中点 P, 作 PQ∥DH 交 EH 于 Q,如图, 则 PQ 是梯形 ADHE 的中位线, ∴PQ=21(AE+DH)=12(12+16)=14. 同理:CG=21(PQ+DH)=12(14+16)=15.
答案 4 15
变式训练 1 如右图,在梯形 ABCD 中,
AB∥CD,且 AB=2CD,E、F 分别是
4.在 Rt△ABC 中,∠C 为直角,CD⊥AB,垂足为 D,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CD2=AD·DB
B.AC2=AD·AB
C.AC·BC=AD·BD
D.BC 是△ACD 外接圆的切线
解析 由射影定理知 A、B 正确,因为 CD⊥AB,所 以△ACD 外接圆 O 中,AC 是直径,又 AC⊥BC,故 BC 是圆 O 的切线.D 正确.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三简单的几何证明与计算(共35张PPT(完整版)5
6.(导学号65244233)(2017·青岛)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O,F分别为 AB,AC,AD的中点,连接CE,CF,OE,OF. (1)求证:△BCE≌△DCF; (2)当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四边形 ABCD 是菱形,∴∠B=∠D, AB=BC=DC=AD.∵点 E,O,F 分别为 AB,AC,AD 的中点,
【思路引导】(1)先计算AM,CM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2)延长 EF到点G,使得FG=EF,先证明△BMD≌△AMC,得AC=BD,再证明 △BFG≌△CFE,可得BG=CE,∠G=∠E,从而得BD=BG=CE,即可得 ∠BDG=∠G=∠E.
解:(1)∵∠ABM=45°,AM⊥BM, ∴AM=BM=ABcos45°=3 2× 22=3. 则 CM=BC-BM=5-3=2,∴AC= AM2+CM2= 22+32= 13.
【例2】 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F是AM的中点, EF⊥AM,垂足为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交DC于点N. (1)求证:△ABM∽△EFA; (2)若AB=12,BM=5,求DE的长.
【思路引导】(1)由两角相等即可证明;(2)由勾股定理求出AM,得出AF, 由△ABM∽△EFA得出比例式,求出AE,即可求解.
5.(导学号65244232)(2017·包头)如图,在△ABC中,∠C=90°, ∠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A交AC于点E,DF∥CA交AB于 点F,已知CD=3. (1)求AD的长; (2)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注意:本题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根号)
解:(1)∵∠C=90°,∠B=30°,∴∠CAB=60°. ∵AD 平分∠CAB,∴∠CAD=12∠CAB=30°. 在 Rt△ACD 中,∵∠ACD=90°,∠CAD=30°,∴AD=2CD=6.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十四 几何证明 课件(24张PPT)
又∵ ∠ = ∘ ,∴ ∠ = ∠ + ∠ = ∘ ,
∴ ⊥ .
6.如图,∠ACB = 90∘ ,AC = BC,AD ⊥ CE,BE ⊥ CE,垂
足分别是点D,E.
(1)求证:△ BEC ≌△ CDA;
证明:∵ ⊥ , ⊥ ,∴ ∠ = ∠ = ∘ .
专题十四 几何证明
几何证明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几何证明能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题包
括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相关几何证明.
类型一 与三角形全等有关的证明
1.如图,∠1 = ∠2,AB = AD,点E在边BC上,
∠C = ∠AED,AB与DE交于点O.
∴ = ,∴ ∠ = ∠ = ∘ .
易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如图,已知AB = AD,BC = DE,AC = AE.求证:∠1 = ∠2.
证明:在△ 和△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 = ∠.
3.如图,已知∠B = ∠C,∠1 = ∠2,BE = CD.求证:
AB = AC.
(1)求证:△ ABD ≌△ ACD′;
证明:∵ 以△ 的边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 的轴对称图形
△ ′,∴ = ′.
在△ 和△ ′中,
= ,
= ′ ,
= ′ ,
∴△ ≌△ ′ .
(2)若∠BAC = 120∘ ,求∠DAE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如图,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长,在B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等边三角形BCE, 等边三角形ACF,连接DE,EF。求证:四 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2
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 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 EB和GD相交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 为CD边上的一点,F为BC的 延长线上一点,CE=CF
⑴△BCE与△DCF全等吗?说 明理由;
⑵若∠BEC=60,o求∠EFD。
3
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C交AB于 E, DF∥AB交AC于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 形;
4
18
已知:如图,AB//CD, ADC=90 o,BE=EC, 求证: AED=2 EDC
19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DC上一点, DF⊥AE交BC于F 求证:OE⊥OF
20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F分 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BD、AC 的中点,猜一猜EF与GH的位置关系,并证 明你的结论.
如图,△ABC、△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DCE=90°,点E在AB上.求证: △CDA≌△CEB
5
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C、AB上 的高。G、F分别是BC、DE的中点,试证明 FG⊥DE
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 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
(1)求证:EB=GD; (2)判断EB与G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B=2,AG= ,2 求EB的长
23
12
已知:如图,//ABCD,AE=ED,BF=FC, //EMAF交DC于M, 求证:FM=AE。
13
已知:如图,⊿ABC中,E、F分别是AB、 BC中点,M、N是AC上两点,EM、FN交于 D,若AM=MN=NC,求证:四边形ABCD是 平行四边形。
14
已知:如图,1= 2,AB=3AC,BE⊥AD,
(1)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得
∠EFD=∠BCD,并说明理由.
7
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DE⊥AC, AM⊥BD,BN⊥AC,CF⊥BD 求证:MN∥EF
8
已知:如图菱形ABCD,E是BC上一点,AE、 BD交于F,若AE=AB ∠DAE=2∠BAE
求证:BE=AF
9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P、Q分别是BC、 DC上的点,若∠1=∠2 求证:PB+QD=PA
10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AC、BD交于点O, E、F分别是BC、OD的中点 求证:AF⊥EF
11
已知:如图,,AB=BC,D、E分别是AB、 BC上一点,DM⊥AE交AC于M, BN⊥AE 交 AC于N,若BD=BE求证:MN=NC。
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 点,AN平分∠BAC,BN垂直 AN于点N,延长BN交AC于点D, 已知AB=10,BC=15,MN=3
(1)求证:BN=DN (2)求△ABC的周长.
1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E∥AC, CE∥BD.
(1)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2)若∠ACB=30 , 菱形OCED 的面积为8 ,求3 AC
求证:AD=DE
15
已知:如图,AB//CD, D=90 o, BE=EC=DC,求证: AEC=3 BAE
16
已知如图,AB=DC,AE=DE,BF=FC,FE交
BA、CD的延长线于G、H,求证:1= 2。
17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DC上一点, DF⊥AE交BC于F 求证:OE⊥OF
如图,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长,在B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等边三角形BCE, 等边三角形ACF,连接DE,EF。求证:四 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2
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 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 EB和GD相交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 为CD边上的一点,F为BC的 延长线上一点,CE=CF
⑴△BCE与△DCF全等吗?说 明理由;
⑵若∠BEC=60,o求∠EFD。
3
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C交AB于 E, DF∥AB交AC于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 形;
4
18
已知:如图,AB//CD, ADC=90 o,BE=EC, 求证: AED=2 EDC
19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DC上一点, DF⊥AE交BC于F 求证:OE⊥OF
20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F分 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BD、AC 的中点,猜一猜EF与GH的位置关系,并证 明你的结论.
如图,△ABC、△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DCE=90°,点E在AB上.求证: △CDA≌△CEB
5
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C、AB上 的高。G、F分别是BC、DE的中点,试证明 FG⊥DE
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 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
(1)求证:EB=GD; (2)判断EB与G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B=2,AG= ,2 求EB的长
23
12
已知:如图,//ABCD,AE=ED,BF=FC, //EMAF交DC于M, 求证:FM=AE。
13
已知:如图,⊿ABC中,E、F分别是AB、 BC中点,M、N是AC上两点,EM、FN交于 D,若AM=MN=NC,求证:四边形ABCD是 平行四边形。
14
已知:如图,1= 2,AB=3AC,BE⊥AD,
(1)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得
∠EFD=∠BCD,并说明理由.
7
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DE⊥AC, AM⊥BD,BN⊥AC,CF⊥BD 求证:MN∥EF
8
已知:如图菱形ABCD,E是BC上一点,AE、 BD交于F,若AE=AB ∠DAE=2∠BAE
求证:BE=AF
9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P、Q分别是BC、 DC上的点,若∠1=∠2 求证:PB+QD=PA
10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AC、BD交于点O, E、F分别是BC、OD的中点 求证:AF⊥EF
11
已知:如图,,AB=BC,D、E分别是AB、 BC上一点,DM⊥AE交AC于M, BN⊥AE 交 AC于N,若BD=BE求证:MN=NC。
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 点,AN平分∠BAC,BN垂直 AN于点N,延长BN交AC于点D, 已知AB=10,BC=15,MN=3
(1)求证:BN=DN (2)求△ABC的周长.
1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E∥AC, CE∥BD.
(1)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2)若∠ACB=30 , 菱形OCED 的面积为8 ,求3 AC
求证:AD=DE
15
已知:如图,AB//CD, D=90 o, BE=EC=DC,求证: AEC=3 BAE
16
已知如图,AB=DC,AE=DE,BF=FC,FE交
BA、CD的延长线于G、H,求证:1= 2。
17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DC上一点, DF⊥AE交BC于F 求证:O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