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制造摩擦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摩擦学前沿
第二章 流体润滑工程
2.1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广泛存在于高副接触的 零部件中的一种润滑状态,其中润滑油膜形成 机制源自流体动压效应、接触表面的弹性变形 和润滑油粘压特性的共同作用。
第二章 流体润滑工程
弹性流体润滑技术的成果 1、数值弹流的研究 2、热弹流流体动力润滑及热黏度楔效应 3、弹性流体润滑中的流变效应 4、计入微观形貌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 5、Kaneta凹陷油膜的理论分析 6、乏油弹流润滑的理论研究 7、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实验技术
第一章 我国摩擦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 1——学术交流增多 2——成立学术组织 3——普及摩擦学知识,培养研究人才 4——设立研究项目,深入研究 5——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 6——取得可观成果
第二章 流体润滑工程
流体润滑——静压润滑、动压润滑 静压润滑:利用外部液压或者气动装置提供将 摩擦副表面接触表面隔开所需要的压力 动压润滑:单靠流体自身拥有的黏性和摩擦副 间相对运动产生流体压力与作用在摩擦副上的 外部载荷相平衡,起到减摩抗磨的作用
温诗铸
机械学专家。江西丰城人。1950年毕业于 重庆南开中学,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 械制造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教授。长期从事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 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完备数值 解为基础的弹流润滑理论,建立了工程中 有关弹流润滑问题的设计方法,导出了普 适性最高的润滑方程。提出以纳米膜厚为 特征的薄膜润滑状态,从理论与实验上论 证了纳米润滑状态的形成机理与形特征, 提出了弹流润滑、薄膜润滑、边界润滑三 者转化的关系及状态判别准则,并在纳米 尺度上揭示出材料的微摩擦磨损特性。在 粘塑性和粘弹性流变润滑理论、润滑膜失 效及屈服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陶瓷涂层磨损机理研究与应用上也取得 重要成果。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摩擦学的进展和未来_雒建斌
201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润滑与密封LUBR I CAT I ON ENG I NEER I NGD ec .2010V ol 135No 112DO I :1013969/j 1i ss n 10254-0150120101121001*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21004).收稿日期:2010-09-30作者简介:雒建斌(1961)),男,博士,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 FT o MM 摩擦学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国际摩擦学学会副主席;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973计划先进制造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国家发明三等奖(1996)、省部级科技奖5项.主要研究方向:纳米级表面改性和加工研究,润滑理论研究.E -m ai:l l uoj b @tsi nghua 1edu 1cn .摩擦学的进展和未来*雒建斌 李津津(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摘要:在过去的20年内,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摩擦学迅速发展,并随之产生了几个新的领域,比如纳米摩擦、生物摩擦、超滑、表面织构摩擦学、极端工况摩擦学、微动摩擦学等等。
在未来的10年,这些领域和其他新出现的概念,比如:绿色摩擦、纳米制造摩擦学、新型超滑材料和新能源领域摩擦学等等,将在摩擦学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纳米摩擦学包括纳米尺度下的薄膜润滑、纳米摩擦、纳米磨损、表面黏附等等。
绿色摩擦学包括环境友好润滑剂、摩擦噪声的减小、没有环境污染的磨损。
生物摩擦学包括人类器官中的摩擦学和仿生摩擦学。
超滑包含不同类型的润滑剂,比如类金刚石膜、水基润滑剂、一些生物润滑剂,其具有极低的摩擦因数(01001量级)。
纳米制造摩擦学包括纳米结构制造中的摩擦学、纳米精度制造中的摩擦学和跨尺度(微观、中观和宏观)制造中的摩擦学。
参考文献——精选推荐
参考⽂献⽂献综述题⽬台式往复滑动磨损试验机设计学⽣姓名摩擦学及其研究1.前⾔磨损是由摩擦引起的,在⽇常⽣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像冶⾦矿⼭、建材⼯业、电⼒⼯业、机械⼯业、农业机械、国防⼯业以及航空、航天等等,处处存在摩擦,处处都有磨损。
材料磨损是两个以上的物体摩擦表⾯在法向⼒的作⽤下,相对运动及有关介质、温度环境的作⽤使其发⽣形状、尺⼨、组织和性能变化的过程。
磨损是造成机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对机械零件的寿命、可靠性有极⼤的影响。
磨损是摩擦的结果,长期以来,⼈们对摩擦的研究较多,对摩擦的理解和理论研究也较透彻,⽽对磨损的理解和研究还远远不够。
磨损虽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其种类繁多,相互之间的关系⼗分复杂。
从磨损的特征与结果分析,任何⼀种磨损都发⽣在物体的⼯作表⾯上,但不仅物体表⾯宏观发⽣变化,⽽且物体微观组织结构及其性能也会发⽣变化,同时会产⽣⼀定数量的磨损产物,像机床的导轨、各种齿轮、拖拉机履带板、球磨机的磨球与衬板等等。
在运动中都产⽣磨损,造成材料损耗,浪费能源,导致机械零件失效,甚⾄造成重⼤事故和经济损失[1]。
2.摩擦学发展简史⼈类在史前时代就曾对摩擦的两个⽅⾯——摩擦和润滑产⽣兴趣、并得到成功应⽤。
其⼀是摩擦⽣热现象,即钻⽊取⽕的应⽤;其⼆是物体运输过程中通过润滑可以减⼩摩擦阻⼒[2]。
古埃及4000前建造的⾦字塔⼤都是由巨⽯堆砌⽽成的,在当时还没有理想的⼯程机械的情况下,完美地完成那样⼤型的⼯程,使⽣活在今天的⼈们都为之震惊。
在⼀幅保存完好的浮雕图上,描绘着⽤滚筒和滑板搬运巨⽯和塑像的情景:172名奴⾪正沿着⽊头轨道拖运⼀座质量约为6万kg 的巨型塑像,⼀个⼈站在滑板前端,正向滑板与滑道之间倾倒润滑剂以减少搬运的阻⼒。
这⽆疑是对润滑技术的最早应⽤范例。
我国古代著名诗集《诗经》⾥也有“载脂载辖,还车畜迈”的诗句。
意即“把油脂涂在车轴亡,就可使车轮快速⾏进”,证明我⾄少在2500年以前已经有了润滑的初步应⽤。
超导论文
1.1.1 超导物理之父—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1.1.2 液化氦气成功为超导的发现奠定基础
1.1.3. 首次发现超导
1.1.4 零电阻效应的证实
1.2超导材料的特点10
1.2.1超导的零电阻效应................................................
1870年,卡末林-昂内斯进入格罗宁根(Groningen)大学学习,第二年获科学学士学位。在格罗宁根大学,他学习了物理学和数学.次年转人德国海德堡(Heidelharg )大学,在这里曾有向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及物理学家基尔霍夫(Kirchhoff)请教学习的机会。他是在基尔霍夫私人实验室工作的两名学生之一。
第一章 超导.1 超导物理之父—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1853年9 月21 日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出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Groningen)。他的父亲拥有一制瓦厂, 但他的母亲艺术素养颇佳, 深深影响了他。他的姐夫是当时Liden(地名)有名气的画家。卡末林一昂内斯年轻时也曾涉猎诗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然而在这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日益积累和加深,致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一、一次能源资源面临枯竭,相关要素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约2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11.3年,煤炭1145亿吨预计还可开采45年,天然气1.88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27.2年(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8)。二、资源消耗过大,环境严重恶化,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科学观测表明,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280毫升/立方米)上升到了2008年的386ppm。很多科学家将400~450ppm设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限,以避免“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以上的数据表明我国(乃至全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低能高效之路,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的终端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寻找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终极解决途径。中国南方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肖鹏曾在《中国电力工业变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加快高温超导技术的研发利用。他指出:高温超导技术是21世纪有可能为电力工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唯一高科技储备,也是未来新能源变革的重要技术支撑。
摩擦学分会2013年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洛阳召开
【 2 】C h ng a Mi n t e r . L e a k a g e l f o w o f l a b y r i n t h s e l a s i n h y d r a u l i c t o m -
on p e n  ̄[ C] / / A S M E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 F l u i d s E n i g n e e i r n g S u m -
o p i n g t r e n d s o n n o n ・ c o n t a c t i n g m e c h a n i c l a s e a l s [ J ] . H y d r a u -
l i e s ne P u at m i c s&S ea ls , 2 0 1 1 ( 2) : 2 9—3 2 .
【 8 】裘雪玲. 迷宫密 封的密封 机理研究 [ J ] . 化 工装备技 术 ,
2 o 1 O , 3 1 ( 2 ) : 3 4— 3 6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 i u X u e l i n g . S t u d y o n s e a l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o f l by a r i n h t s e l a s
me t C o n f e r e n c e . No r t h C ro a l i n a U S A, J u l y 1 1—1 5, 2 0 0 4 .
【 l 1 】李志刚, 李军 , 丰镇平. 迷宫密封泄漏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J ] . 西安 交通大 学学 报 , 2 0 1 0 , 4 4 ( 3 ) : 1 6— 2 0 .
微机械学中的纳米摩擦学_第一节
摩擦学的定义
“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技 术。”——“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nteraction surfaces in relative motion and of related subjects and practices。”
提出摩擦力计算公式:F=μN (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YOUR SITE HERE
第一节 绪论
1.3 摩擦学的定义与发展过程回顾
摩擦学的发展过程
② 古典摩擦定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伦(C. A. Coulomb) 1736-1806年
动摩擦力比静摩擦力小,且动摩擦力与滑动速度无关(摩擦第三定律) 完善凹凸说,凹凸说的实质是把摩擦的起因归结为接触表面的凹凸不平,当两表 面接触时,由于这两个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咬合,要使其滑动,必须顺着其凸起部 反复地抬起来或把凸部破坏掉。
微马达SEM图像
YOUR SITE HERE
第一节 绪论
1.1 微机械发展简史 LOGO
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投巨资并设立国家重大项目促进MEMS 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微型加速度计、微型压力传感器、数字微镜器件( DMD)、喷墨打印机的微喷嘴、生物芯片等领域都实现了MEMS技术。
YOUR SITE HERE
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摩擦第一定律)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摩擦第二定律)
LOGO
法国阿蒙顿(G. Amontons) 1663-1705年
进一步证实了摩擦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摩擦是一个凹凸不平的表面沿另一个表面上的微凸体上升所做的功,也即摩擦是 由表面凹凸不平引起的,即摩擦的凹凸说(Roughness Thoery)
摩擦学基本知识
摩擦学基本知识目录1. 摩擦学简介 (3)1.1 摩擦学的定义和学科范围 (4)1.2 摩擦学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5)2. 摩擦的分类与机制 (6)2.1 摩擦的分量和类型 (7)2.2 摩擦机理的基本概念 (8)2.3 不同表面相互作用的摩擦特性 (9)3. 摩擦因数的测定与预测 (10)3.1 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 (13)3.2 摩擦因数的预测模型 (14)3.3 摩擦因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16)4. 接触力与接触压力 (17)4.1 接触力产生的基本原理 (18)4.2 接触压力分布分析 (19)4.3 表面纹理与非线性接触压力 (21)5. 摩擦系数与磨损 (22)5.1 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 (23)5.2 磨损理论与磨损机制 (25)5.3 表面损伤与摩擦副寿命 (26)6. 润滑理论与技术 (27)6.1 润滑的基本原理 (29)6.2 润滑剂的种类与性能 (29)6.3 润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0)7. 润滑与摩擦学研究进展 (32)7.1 高温润滑与表面化学 (33)7.2 纳米润滑与摩擦纳米技术 (34)7.3 非传统润滑方法 (36)8. 摩擦与润滑系统分析 (37)8.1 摩擦与润滑系统的建模 (38)8.2 系统分析和仿真方法 (39)8.3 设计原则与优化方法 (42)9. 摩擦与润滑材料 (43)9.1 摩擦与润滑基体材料 (44)9.2 摩擦系数与材料特性 (46)9.3 摩擦与磨损材料的研究 (47)10. 表面工程与表面特征对摩擦的影响 (48)10.1 表面工程技术 (50)10.2 表面特征与摩擦性质 (51)10.3 表面处理与润滑原理 (52)11. 摩擦与润滑的可持续性与环境考量 (54)11.1 环境保护与绿色润滑 (55)11.2 可持续设计与材料选择 (56)11.3 摩擦与润滑的节能减排 (57)12. 摩擦与润滑的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 (58)12.1 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 (59)12.2 技术创新与科技伦理 (61)12.3 摩擦与润滑的社会责任 (62)13. 摩擦与润滑的未来趋势 (63)13.1 新兴技术的应用前景 (64)13.2 智能化与信息化在摩擦学中的应用 (65)13.3 摩擦学与当代科技发展的交融 (66)1. 摩擦学简介摩擦学是一门研究涉及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2014全国青年摩擦学会议日程
艾思源 蔡鹏 徐玉福
11:05-11:20 基于渗流原理的液体润滑机械密封性能研究 包超英
11:20-11:35 凸轮机构光滑表面时变热弾流润滑问题分析 吴 威
11:35-11:50 羟基硅酸镁润滑材料的行车试验研究 RHY319 极压抗磨剂在聚醚润滑油中的应用
11:50-12:05 研究
赵阳 孙令国
5 月 17 日下午 主持人:张显程,白少先
时间
题目
14:00-14:15 14:15-14:30
张玉波 郑金鹏
装甲兵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5 月 17 日下午 主持人:武通海,史熙
时间
14:00-14:15 14:15-14:30
题目
报告人
聚氨酯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摩擦磨损 刘宇航
性能研究
磁场对 45 钢/TC4 材料干摩擦特性的影响
王旭磊
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14:30-14:45 正弦波载荷作用下球轴承寿命修正及实验研究 关 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
理研究所
4
2014 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09:05-09:20 基于氢离子诱导作用的乙二醇超滑的机理分析 李津津
09:20-09:35 一种噻二唑黄原酸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摩擦学性能及其在
09:35-09:50 SM 汽油机油中的应用
11:20-11:35 磨损性能的影响
雍青松 赵盖
装甲兵工程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 大学
吕美 陈雾 徐翔 宋惠
中科院兰州化学 物理研究所
武汉材料保护 研究所
三峡大学
中科院兰州化学 物理研究所
通“材”达识,精业报国
通“材”达识,精业报国作者:龚一卓崔可嘉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3年第11期西安交通大学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ing Materials Performance from the Nanoscale,CAMP-Nano)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微纳尺度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系统定量地构筑起微纳尺度材料的知识理论体系,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方法指导;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备独立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国际通用人才。
2009年,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在时任院长孙军教授(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鼎立支持下正式成立,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马恩博士担任主任,时任美国海思创纳米力学仪器制造公司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单智伟博士(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材料学院院长,2021年国际镁协年度人物)担任执行主任,聘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共同推进微纳尺度材料知识理论体系建設。
微纳尺度是连接宏观连续介质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桥梁,也是材料各种性能发生剧烈变化的尺度区间,中心的建立为抢占这一材料学科的世界学术高地争得了先机。
中心先后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研究所引进十余位高层次青年学者与外籍博士后,率先在校内成立师生联合党支部,首创“夏令营”学生招募模式。
中心秉承先进的理念,建成了一流的平台,打造了一支国际一流的研发队伍,产出了一批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才,并因此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师德师风:厚德载物心有大我团队现有17位骨干教师,9名技术人员(博士3名,硕士6名)和2名行政人员,在读研究生102人(博士生48人,硕士生54人)。
中心还聘请了4名荣誉教授和来自匹兹堡大学、阿普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日立高科技公司等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10余名(均为本领域的著名专家)。
研精究微,无私奉献——记我国摩擦学学科主要开拓者党鸿辛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伟大胜利,能参与其中并为之贡献力量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荣耀,党鸿辛就是其中一位。
他是“两弹一星”有功人员,也是我国摩擦学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广西孩子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6月15日,党鸿辛出生于广西北流市隆盛镇秧地坡的一个乡村医生之家。
他自小勤奋好学,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党鸿辛特别偏爱数学课,在解答数学题时,总喜欢变换思维方式,力求运用多种算法,从中找出最便捷简单的解题方法。
这种别人觉得头脑发胀的过程,他却认为是惬意的享受。
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使他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1949年,党鸿辛考上了广西大学化学工程系,后因院系调整,被调入广州华南工学院。
1953年9月,由于国家急需人才,党鸿辛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润滑油室工作,一干就是5年。
1958年,他再次服从国家需要,随润滑实验室迁往兰州,成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
从1960年开始,他长期从事摩擦学及摩擦表面物理与化学的研究。
摩擦学就是研究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间的摩擦、润滑和磨损,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
世界上使用的能源大约有1/3~1/2消耗于摩擦。
如果能够减少无用的摩擦消耗,既可大量节省能源,又能节省制造零件及其所需材料的费用。
现代工业和高科技都离不开摩擦学研究的成果。
党鸿辛总结了一系列固体润滑及表面1999年,党鸿辛回到母校广西容县高中——记我国摩擦学学科主要开拓者党鸿辛161—2期(7—9年级)物理与化学作用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涉及我国军工和航空航天事业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
由于掌握了这些规律,我国成功研制了数十种用于军工重点产品的性能各异的特殊润滑材料,此外还有民用齿轮润滑成膜膏及PEP润滑防腐涂层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贡献才智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我国大批科研人员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顶着饥饿,冒着生命危险,制造了中国的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第3届世界摩擦学会议简讯
第3届世界摩擦学会议简讯的报告,600字
3届世界摩擦学会议於2019年6月10日至12日在特拉维夫举行,会议由国际摩擦官方机构协调。
本次会议的使命是促进各国摩擦科学的发展,以及探讨未来摩擦科学在具体领域的应用。
会议以下列主要议题和研讨为主:动态摩擦、摩擦学与接触学、泥沙与沉积物污染、超级表面力学与亚表面结构、润滑剂、磨损机理等。
本次会议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参与的人数超过1500人,来自50多个国家的参会者们就关键的摩擦技术问题和领域交流意见,探讨当前科学家们正在解决的挑战,以及在摩擦领域更多的可能性。
会议对当下摩擦科学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中有大量的研究发表,有关专家讨论了重要技术发展,促进了国际间摩擦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活动营造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氛围,有助于摩擦学的发展。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以及更多的新思路,在将来的研究中将发挥核心作用。
我们期待着第4届世界摩擦学会议的召开,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好的交流,更多的启发和进步,推动摩擦领域的未来发展。
央视《大家》栏目摩擦学家雒建斌
1978年,也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雒建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东北大学材料系。
16岁的雒建斌第一次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东北大学,成为了所在班级中年龄最小的一员。
4年的学习生活,使他萌发出对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
他在超滑领域,开辟出超滑新体系。
下雨天,湿滑的地面容易让人摔倒;出行时,崎岖的山路走起来十分吃力;脚踏滑板,人们可以在雪地上飞驰;依靠铁轨,列车可以将千万吨货物快速运送到陆地的各个角落……1961年8月18日,雒建斌出生在陕西户县一个农民家庭。
高中以前,他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父亲希望他将来有谋生的技能要求他在小学阶段就看《水浒》,初中开始学习中医。
1985年,雒建斌考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系的硕士研究生。
入学之后,恰逢冶金系严崇年老师在做“金属高速拉拔润滑研究”课题,于是雒建斌随严老师继续从事润滑研究,并因此项研究成果而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大学毕业后,雒建斌被分配到西安电缆厂工作,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摩擦。
当时,工厂的拉拔铜丝一到夏天就因高温而氧化变成废品。
雒建斌就开始研究如何把铜丝的温度降下来,逐渐对润滑产生了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近年来,我国在摩擦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这其中不得不提及我国摩擦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在这一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在纳米润滑研究方面,他提出了填补弹流润滑与边界润滑之间空白的新型润滑状态——薄膜润滑。
1988年,雒建斌获工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继续从事摩擦学问题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感觉到已有的积淀不足以支撑他在摩擦学领域继续走下去,于是决定继续深造。
他和团队成员成功研制出NGY系列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为薄膜润滑的特性和规律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活中这些最寻常的现象,都蕴含着摩擦学知识。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摩擦学在公众中的认知度有限,但从航空航天的材料研究到能源和环境的保护,从产品质量到人类健康,却与我们紧密相连。
雒建斌认准的事情坚持去做
■卿瞬创新先锋雒訣:认准的事情坚持去做文/刘诗瑶沙迪钻研摩擦现象数十年,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雒建斌是名副其实的摩擦学专家。
前不久,2020年度陈嘉庚技术科学奖颁给了"摩擦中微粒作用机制及超滑机理”,项目主要完成人正是雒建斌。
30多年来,雒建斌和团队不懈攻关,研制了新型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薄膜润滑状态”概念,填补了弹流润滑与边界润滑之间的理论空白,还在应用基础领域大胆探索超滑和抛光问题,为工业发展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留心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摩擦现象发生时,往往伴随磨损。
摩擦、磨损会引发能源消耗,给设备、器件、材料带来损失。
我国是制造大国,机械装备使用寿命较短、低端高耗能装备较多,每年因摩擦、磨损造成的浪费巨大。
"雒建斌说。
如何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能耗?在薄膜润滑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后,雒建斌向"超滑”下手,挑战这个困扰国际摩擦学界的科学难题。
超滑,是指摩擦系数被降低到一个极小数值并无限度接近于零的摩擦状态。
"国外专家调研确认,若将轿车的发动机摩擦系数降低18%,每年大约能够节约5400亿吨燃油,减少2.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雒建斌说,超滑作为一种能将摩擦能耗与磨损率降低几个数量级的变革性技术,将在工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超滑到底怎么实现?借助何种物质实现?对润滑材料的成分特征有哪些要求?雒建斌和团队苦思冥想、多次实验,一直没有实质进展。
有一天,团队成员抱着好奇的心理,把酸奶加到了实验超滑的机器上。
没想到,屏幕上的摩擦系数曲线骤然降低。
大家惊讶极了,迅速分成四个小组,针对酸奶的不同成分开展研究。
遗憾的是,经过严谨论证,酸奶实现的是"假超滑”,不足以推导出缜密的科学关联。
尽管当时有些失望,雒建斌却意识到,偶然现象背后往往有必然,他开始格外留心生活里各种与摩擦有关的细小现象。
出差去杭州,雒建斌喝到了一碗苑菜汤。
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
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
【年(卷),期】2009(34)9
【总页数】1页(P19-19)
【关键词】副主任;摩擦学;委员会;学分;北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7.1;G652
【相关文献】
1.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议在北京卫生部大会堂召开百名专家启动百项纳米生物技术课题研究张阳德当选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J],
2.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议在北京卫生部大会堂召开百名专家启动百项纳米生物技术课题研究张阳德当选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J], 谭克扬
3.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议在北京卫生部大会堂召开百名专家启动百项纳米生物技术课题研究张阳德当选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料生物技术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J],
4.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议在北京卫生部大会堂召开百名专家启动百项纳米生物技术课题研究张阳德当选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J],
5.摩擦学分会2020年度主任委员(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届世界摩擦学会议简讯
第3届世界摩擦学会议简讯
邱明
【期刊名称】《摩擦学学报》
【年(卷),期】2005(25)6
【摘要】由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和摩擦润滑工程学会(STLE)主办的第3届世界摩擦学会议于2005年9月12-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美国总统布什给大会发了贺信,来自60多个国家近1000名代表以及35个学术团体参加了会议,其中我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理事长张嗣伟教授,清华大学雒建斌教授、金元生教授、孟永钢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白明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葛世荣教授,
【总页数】1页(P602-602)
【关键词】摩擦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会议;世界;机械工程学会;美国总统;中国矿业大学;摩擦润滑;学术团体;清华大学
【作者】邱明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7.1;TQ426.99
【相关文献】
1.第五届中国摩擦学国际会议暨第一届IFToMM摩擦学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J],
2.第五届中国摩擦学国际会议暨第一届IFToMM摩擦学国际会议2008年9月
24—27日北京第二轮通知(中文版) [J],
3.第五届摩擦学国际会议暨第一届IFToMM摩擦学国际会议 [J],
4.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摩擦学会议纪要 [J],
5.第五届摩擦学国际会议暨第一届IFToMM摩擦学国际会议通知(第二轮)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31 5 0 3: 1—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5 】D o w s o n D , Wa n g D . A n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n o r m l a b o u n c i n g o f s o l i d
Ti me t / t L s
e l a s t i c b a l l o n a n o i l y p l a t e[ J ] . We a r , 1 9 9 4 , 1 7 9 : 2 9— 3 7 .
( b)M i d - l a y e r t e mpe r a t u r e
( a) Ma x i mu m t e mp e r a t ur e
【 2 】C o n w a y H D, L e e H C . I m p a c t o f a l u b i r c a t e d s u r f a c e b y a s p h e r e
m o t i o n[ J ] . T i r b o l o g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2 0 0 7 , 4 0 : 1 — 9 .
【 4 】K a n e t a M, G u o F , Wa n g J . I m p a c t m i c r o . e l a 8 t 0 h y d r o d y n a m i c 8
Wa n g N a , Wa n g J i n g . An l a y s e s o f i s o t h e ma r l p u e r s q u e e z e e l a s -
( 1 )表面余 弦波纹使 压力 、膜厚 和油膜 中层 温度 发生剧烈的波动 。随着冲击过程的进行 ,压力逐 渐增 大 ,并 出现 第二 压力 峰 ,在 反 弹过 程 中迅 速减 小 为 0 。油膜厚 度在 方 向形成 波纹状 的分布 ,并 且在 冲 击初期 中心位置的膜厚最小 ,而后中心 区域周边油膜 厚度小于 中心膜厚 ,最后反弹过程又恢复成 中心位置 油膜最小 。在 冲击初期 ,油膜 中层温度急剧增大 ,且 中心位置温度升高最大 ,随后油膜 中层最大温度 向移
润滑与密封
第3 8卷
动到周 围区域 。
( 2 )在整个冲击 一 反弹过程 中,最高温升和油膜
中层温升随 冲击高度 的增加而增 大。中心温升 的变化 与最 高温升 的变化基本一致 ,只是 中心 温升的第 二尖
峰峰值较小 ,且 变化 没有最高温升 的第二峰值 变化剧
烈。
参 考文 献
Ti me u S
【 1 】L a r s s o n R, L u n d b e r g J . S t u d y o f l u b i r c a t e d i m p a c t u s i n g o p t i c a l
i n t e f e om r e t r y[ J ] . We a r , 1 9 9 5 , 1 9 0 : 1 8 4—1 8 9 .
v e r s u s f a i l i n g h e i g h t
【 7 】杨沛然. 流体润滑数值分析 [ M] . 北京: 国防工业 出版社 ,
1 9 98 .
【 8 】王娜 , 王静. 等温粗糙表面的纯挤压弹流问题分析[ J ] . 润滑
5 结 论
与密 封 , 2 0 1 2 , 3 7 ( 1 0 ) : 2 2— 2 5 .
【 6 】卢洪. 椭圆接触纯挤压热弹流分析 [ D] . 青 岛: 青岛理工大
学机 械工程 学 院 。 2 0 1 0 .
图5 冲击 高度对 最高 和 中心 温升 的影 响
F i g 5 V a i r a t i o n s i n ma x i m u m a n d mi d ・ l a y e r t e mp e r a t u r e s
t o h y d o r d y n a m i c l u b i r c a t i o n p r o b l e m s w i t h r o u g h s u r f a c e[ J ] .
L u b i r c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i r n g , 2 0 1 2 , 3 7 ( 1 0 ) : 2 2— 2 5 .
【 9 】R o e l a n d s c J A . C o r r e l  ̄ i o n A s p e c t s o f V i s c o s i t y — T e m p e r a t u r e -
P r e s s u r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L u b i r c a i t n g O i l s [ D] . D e l f t : D e f l t U n i -
[ J ] . J o u r n a l o f L br u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7 5 , 9 7 : 6 1 3 — 6 1 5 .
【 3 】G u o F , N i s h i k a w a H, Y a n g P , e t 1 a . E H L u n d e r c y c l i c s q u e e z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