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知识讲解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5.5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说课稿3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5.5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5.5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并能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然后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和推导,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一些性质。
接着,教材提出了中位线定理,并通过举例来说明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教材还提供了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
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可能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学习,学生可能对定理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举例和练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理的运用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并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自己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并能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并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和推导,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一些性质,并通过举例和练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线定理的运用方法。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20
(3)、直角梯形一腰与下底都等于a ,且它们 的夹角为60。 ,则中位线长为 3/4 a 。
热身感悟
1、中位线的定义 2、中位线定理内容(位置关系、 大小关系)
思考与回顾
证明线段相等或倍半关系的方法还有那些?
探究一、任意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什么 形状?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 A G、H分别是AB、BC、CD、DA的 H D 中点。 E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A E C H D
A E
H
D
G F
G F C
H D
B
B
A E
H
D
A E
H
D
E
A
G F C
G F C
BG F CB来自B探究三、若中点四边形EFGH分别为矩形、菱形和正 方形,则四边形ABCD是否一定分别为菱形、矩形 (等腰梯形)、正方形?
D
D
D H G
H G
H
G
A E B F
C
A E B F
A
C
C E B F
C D G E F
A
B
问题图
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作业包》配套试卷P45
再 见!
规律总结
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否垂直与相等决定了中 点四边形是否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与对角线 是否平分无关
例题拓展
例1、(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连结两直角边 中点的线段的关系是( A ) A.相等且平分 B.相等且垂直 C.垂直平分 D.垂直平分且相等 (2)以等腰梯形两底中点和两条对角线中点为顶 点的四边形是( C )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专题1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析版)
专题1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考点归纳】(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几何语言:【好题必练】一、选择题1.(2020秋•罗湖区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AE是∠BAC的外角平分线,ED∥AB交AC于点G,下列结论:①AD⊥BC;②AE∥BC;③AE=AG;④AD2+AE2=4AG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C.【解析】解:连接EC,∵AB=AC,AD是∠BAC的平分线,∴AD⊥BC,故①正确;∵AB=AC,∴∠B=∠ACB,∵AE平分∠F AC,∴∠F AC=2∠F AE,∵∠F AC=∠B+∠ACB,∴∠F AE=∠B,∴AE∥BC,故②正确;∵AE∥BC,DE∥AB,∴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E=BD,∵AB=AC,AD⊥BC,∴CD=BD,∴AE=CD,∵AE∥BC,∠ADC=90°,∴四边形ADCE是矩形,∴AC=DE,AG=CG,DG=EG,∴DG=AG=CG=EG,在Rt△AED中,AD2+AE2=DE2=AC2=(2AG)2=4AG2,故④正确;∵AE=BD=BC,AG=AC,∴AG=AE错误(已知没有条件AC=BC),故③错误;即正确的个数是3个,故选:C.2.(2020秋•安丘市期末)如图,面积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则△DEF的面积是()A.1B.C.D.【答案】B.【解析】解:∵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DEF∽△CAB,∴=()2=,∵△ABC的面积=2,∴△DEF的面积=,故选:B.3.(2020秋•长春期末)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E为△ABC的中位线,则四边形BCED 的面积为()A.2B.3C.4D.6【答案】B.【解析】解:过点D作DF⊥BC于点F.∵△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BC=AC=4,∠B=60°,又∵DE为中位线,∴DE=BC=2,BD=AB=2,DE∥BC,∴DF=BD•sin∠B=2×,∴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DF×(DE+BC)=××(2+4)=3.故选:B.4.(2020秋•长春期末)△ABC中,AB=7,BC=6,AC=5,点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则△DEF 的周长为()A.4.5B.9C.10D.12【答案】B.【解析】解:∵点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DE、EF、DF为△ABC的中位线,∴DE=AB=×7=,DF=AC=×5=,EF=BC=×6=3,∴△DEF的周长=++3=9,故选:B.5.(2020秋•绿园区期末)如图,为测量位于一水塘旁的两点A,B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确定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C,D,量得CD=10m,则A,B之间的距离是()A.5m B.10m C.20m D.40m【答案】C.【解析】解:∵点C,D分别是OA,OB的中点,∴AB=2CD=20(m),故选:C.6.(2020秋•内江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EPF=140°,则∠EFP的度数是()A.50°B.40°C.30°D.20°【答案】D.【解析】解:∵P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PE是△ABD的中位线,∴PE=AD,同理,PF=BC,∵AD=BC,∴PE=PF,∴∠EFP=×(180°﹣∠EPF)=×(180°﹣140°)=20°,故选:D.二、填空题7.(2020春•兴化市期中)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若BC=6,则DE的长为.【答案】3【解析】解:∵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6=3,故答案为:3.8.(2020春•姜堰区期中)已知以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6cm,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cm.【答案】12【解析】解:∵△DEF的周长为6cm,∴DE+DF+EF=6,∵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DE、DF、EF是△ABC的中位线,∴BC=2DE,AB=2EF,AC=2DF,∴△ABC的周长=AB+AC+BC=2(DE+DF+EF)=12(cm),故答案为:12.9.(2020春•建湖县期中)如图,AB∥CD,AB=7,CD=3,M、N分别是AC和BD的中点,则MN的长度.【答案】2【解析】解:延长DM交AB于E,∵AB∥CD,∴∠C=∠A,在△AME和△CMD中,,∴△AME≌△CMD(ASA)∴AE=CD=3,DM=ME,∴BE=AB﹣AE=4,∵DM=ME,DN=NB,∴MN是△DEB的中位线,∴MN=BE=2,故答案为:2.10.(2020春•常熟市期中)如图,在△ABC中,BC=14,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DE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F、CF,若DF=12,∠AFC=90°,则AC=.【答案】10【解析】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7,∴EF=DF﹣DE=5,在Rt△AFC中,AE=EC,∴AC=2EF=10,故答案为:10.11.(2020•凤山县一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D,E,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若BC=2,则EF的长度为.【答案】1【解析】解:∵∠ACB=90°,∠A=30°,∴AB=2BC=4,∵∠ACB=90°,D为AB的中点,∴CD=AB=2,∵E,F分别为AC,AD的中点,∴EF为△ACD的中位线,∴EF=CD=1,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12.(2020•房山区二模)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AB交BC于点E,F是BD中点.求证:EF平分∠BED.【答案】证明:∵BD平分∠ABC,∴∠ABD=∠CBD,∵DE∥AB,∴∠ABD=∠BDE,∴∠BDE=∠CBD,∴EB=ED,∵EB=ED,F是BD中点,∴EF平分∠BED.【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D=∠CB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D=∠BDE,证明EB=E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结论.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BD平分∠ABC,E,F分别是BD,CD的中点.求证:AD∥EF.【答案】证明:∵E,F分别是BD,CD的中点,∴EF∥BC,∵AB=AD,∴∠ADB=∠ABD,∵BD平分∠ABC,∴∠DBC=∠ABD,∴∠ADB=∠DBC,∴AD∥BC,∴AD∥EF.【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到AD∥B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证明结论.14.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E为AC的中点,AB=6,求DE的长.【答案】解:∵D为BC的中点,E为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B=3.【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15.如图,在△Rt△ABC中,∠ACB=90°,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CD,求证:CD=EF.【答案】证明:∵DE、DF是△ABC的中位线,∴DE∥BC,DF∥AC,∴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ACB=90°,∴平行四边形DECF是矩形,∴CD=EF.【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BC,DF∥AC,证明四边形DEC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证明.16.如图,点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10,求△ABC的周长【答案】解:∵点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AB=2EF,AC=2DE,BC=2DF,∵△DEF的周长为10,即EF+DE+DF=10,∴△ABC的周长=AB+AC+BC=2(EF+DE+DF)=20.【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AB=2EF,AC=2DE,BC=2DF,根据三角形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中位线(基础)知识讲解
中位线(基础)【学习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2. 掌握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以及重心的性质.3. 理解梯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梯形的中位线定理.4. 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位似变换是特殊的相似变换,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概念: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点诠释:(1)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每一条与第三边都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2)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原三角形分成全等的4个小三角形.因而每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12,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14.(3)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同于三角形的中线.要点二、三角形的重心1.概念: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要点诠释: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内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性质:重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的长是对应中线长的13.要点三、梯形的中位线1.概念: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2.性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要点四、位似1.位似图形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2.位似图形的性质:(1)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2)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3)位似图形中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要点诠释:(1)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区别: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未必能构成位似图形.(2)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如图,已知P、R分别是长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E、F分别是PA、PR的中点,点P在BC上从B向C移动,点R不动,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变小C.线段EF的长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连AR,由E、F分别为PA,PR的中点知EF为△PAR的中位线, 则12EF AR,而AR长不变,故EF大小不变.【总结升华】当条件中含有中点的时候,要将它与中位线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必要时添加辅助线,构造中位线图形.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B点坐标为(3,2),OB与AC交于点P,D、E、F、G分别是线段OP、AP、BP、CP的中点,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_____.【答案】5;解:∵四边形OABC是矩形,∴OA=BC,AB=OC;BA⊥OA,BC⊥OC.∵B点坐标为(3,2),∴OA=3,AB=2.∵D、E、F、G分别是线段OP、AP、BP、CP的中点,∴DE=GF=1.5; EF=DG=1.∴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1.5+1)×2=5.2、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 =6,则DF的长是().A.2 B.3 C.52D.4【思路点拨】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DE∥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ABC,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外角的关系,得到DF=DB,进而求出DF的长.【答案解析】解:在△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AB∴∠EDC=∠ABC∵BF平分∠ABC∴∠EDC=2∠FBD在△BDF中,∠EDC=∠FBD+∠BFD∴∠DBF=∠DFB∴FD=BD=12BC=12×6=3.【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当出现角平分线,平行线时,一般可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类型二、三角形的重心3、我们给出如下定义: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重心.可以证明三角形的重心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与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可以根据上述三角形重心的定义及性质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B的平分线BE与BC边上的中线AD互相垂直,并且BE=AD=4(1)猜想AG与G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ABC的三边长.【思路点拨】(1)根据BE平分∠B可知∠ABG=∠DBG,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知△ABG≌△DBG,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结论;(2)延长BA到F,使AF=BA,由AD是BC的中线,可知AD是△BFC的一条中位线,延长BE 交CF于H点,则BH垂直平分FC,可知E是△BFC的重心,由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可求出AE、EH、HC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EC的长,进而可得出AC的长.【答案与解析】(1)AG=GD …∵BE 平分∠B , ∴∠ABG=∠DBG ,∵BG ⊥AD ,BG=BG ,∴∠BGA=∠BGD ,∴△ABG ≌△DBG ,∴AG=GD ,AB=BD ;(2)如图,延长BA 到F ,使AF=BA ,则△BFC 是等腰三角形…∵AD 是BC 的中线,∴AD 是△BFC 的一条中位线,延长BE 交CF 于H 点,则BH 垂直平分FC ,∴E 是△BFC 的重心,…∴AE=12EC ,EH=12BE=12×4=2, HC=12FC=AD=4, ∴在Rt △BHC 中,BC=222BH HC +=13, AB=BD=12BC=13, ∵在Rt △EHC 中,EC=2225EH HC +=,∴AC=AE+EC=3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G 为△ABC 的重心,△ABC 的三边长满足AB >BC >CA ,记△GAB ,△GBC ,△GCA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则有( ).A.123S S S >>B. 123S S S ==C. 123S S S <<D. 123,,S S S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答案】B.类型三、梯形的中位线4、在直角梯形ABCD 中(如图所示),已知AB∥D C ,∠DAB=90°,∠ABC=60°,EF为中位线,且BC =EF =4,那么AB =( ).A .3B .5C .6D .8【答案】B ;【解析】解:作CG⊥AB 于G 点,∵∠ABC=60°BC=EF =4,∴BG=2,设AB =x ,则CD =x -2,∵EF 为中位线,∴AB+CD =2EF ,即x +x -2=8,解得x =5,【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运用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该图中,最关键的地方是正确的构造直角三角形.类型四、位似5、利用位似图形的方法把五边形ABCDE 放大1.5倍.【答案与解析】即是要画一个五边形A ′B ′C ′D ′E ′,要与五边形ABCDE 相似且相似比为1.5.画法是:1.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2.以O 为端点作射线OA 、OB 、OC 、OD 、OE.3.在射线OA 、OB 、OC 、OD 、OE 上分别取点A ′、B ′、C ′、D ′、E ′,使OA ′:OA =OB ′:OB =OC ′:OC =OD ′:OD =OE ′:OE =1.5.4.连结A ′B ′、B ′C ′、C ′D ′、D ′E ′、E ′A ′.AB C DE A 1 B 1 C 1D 1E 1 A B C D E这样:A ′B ′AB =B ′C ′BC =C ′D ′CD =D ′E ′DE =A ′E ′AE=1.5. 则五边形A ′B ′C ′D ′E ′为所求. 另外一种情况,所画五边形跟原五边形分别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总结升华】由本题可知,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举一反三【变式】在已知三角形内求作内接正方形.【答案】作法:(1)在AB 上任取一点G ′,作G ′D ′⊥BC;(2)以G ′D ′为边,在△ABC 内作一正方形D ′E ′F ′G ′;(3)连接BF ′,延长交AC 于F ;(4)作FG∥CB,交AB 于G ,从F 、G 分别作BC 的垂线FE , GD ;∴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E D G FF'E'D'AB C G'。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结论:(1)三角形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周长是原三角形
周长的一半,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 (2)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2.你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在开 始分蛋糕的过程中,分得的四块蛋糕 的形状全等吗?
A
D
E
B
F
C
3.△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5㎝ ① BC=10cm,则DE=___. 60° ②∠A=50°, ∠B=70°,则∠AED=_____.
四个小朋友要分一块三角形蛋糕,但 他们想要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蛋糕, 线段 DE、EF、FD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呢? 你能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
A
D
E
B
F
C
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 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几何语言: A
∵点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 D 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 B
∵DE=EF 、∠AED=∠CEF 、 AE=EC
∴△ADE ≌ △CFE ∴AD=FC 、∠A=∠ECF
B
C
∴AB∥FC
又AD=DB ∴BD∥= CF
A D B A D B E C F
E
F 过点C作CF∥AB,与DE的
延长线相交于点F。
C
延长DE到F,使EF=DE, 连结CF。
A
D B E C
F
A E
H
D
(1)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 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 菱形 ?
G
F D E F H G B C
B
(2)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 A 矩形 ? 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
C
(3)顺次连结正方形各 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正方形 ___________ ?
16.5_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件
16.5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和林中学
刘红迁
猜想
• 把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 三角形.
做法:连接每两边的中点.
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
三角形的中位线
• 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A
D E
B
C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两边
的中点,则DE是△ABC的中位线.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两边 的中点,则DE是△ABC的中位线. D
D B E C
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 直线平分第三边.
• 小结: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 第三 并 且等于第三边的 一半 。2、经过三角形 一边中点与另一边 中点的直线平行于第 三边
达标检测: 1.如图:EF是△ABC 的中位线,BC=20, 则EF= ( 10 );
变式训练:在△ABC中,中线CE、BF相交点O、 M、N分别是OB、OC的中点,则EF和MN的关 A 系是( 平行且相等 )
M
验证
• 把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 A 三角形.
D B E C
F
做法:连接每两边的中点. 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
• 讨论:三角形共有几条中位线?其中任 意两条中位线与原来的三角形的某部分 可以组合成什么图形?所有中位线连接 起来的三角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成什么关 系?请用实例说明。
思考:若点D是△ABC的边AB的中点,作 DE∥BC交AC于点E,你认为点E一定是AC的 A 中点吗?为什么?
D B
A
F
C E
变式训练,已知:如图,在ABCD中,E是CD
的中点,F是AE的中点,FC与BE交与G. 求证:GF=G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课创设情景尝试探索智海扬帆梳理回放巩固拓展画板画板画板定理证明例1及发散提高A 。
BC 。
D 。
E如图,在A 、B 外选一点C ,连结AC 和BC ,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现在要测量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但又无法直接去测量,怎么办?这堂课,我们将教大家一种测量的方法。
并分别找出AC 和BC的中点D 、E ,如果能测量出DE 的长度,也就能知道AB 的距离了。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要来探究其中的学问。
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的中线不同C BA F ED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注意演示AF 是△ABC 的中线我们把DE 叫△ABC 的中位线注意: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区分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的两层含义:②∵ DE为△ABC 的中位线①∵D、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DE为△ABC 的中位线∴ D、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
ABCD 。
E。
FE 点是线段AC 的中点∵AD=DB 且DE ∥BC∴AE=ECA B CD E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如图,已知,在△ABC 中,点D 为线段AB的中点,自D 作DE ∥BC ,交AC 于E ,那么点E在AC 的什么位置上?为什么?这时DE 是△ABC 的___________中位线进入几何画板观察变化中的三角形中位线有何特征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AB C D E F 已知:在△ABC 中,DE 是△ABC 的中位线求证:DE ∥BC ,且DE=1/2BC .证明:如图,延长DE 到F ,使EF=DE ,连结CF.∵DE=EF 、∠AED=∠CEF 、AE=EC∴△ADE ≌△CFE∴AD=FC 、∠A=∠CEF∴AB ∥FC又AD=DB ∴BD ∥=CF所以,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DE ∥BC 且DE=1/2BC 同一法定理证法二: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DE 的延长线于F ∵CF ∥AB ,∴∠A=∠ECF 又AE=EC ,∠AED=∠CEF ∴AD=FC 又DB=AD ,∴DB ∥=FC 所以,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证法三:如图,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DE 的延长线于F ,连结AF 、DC ∵AE=EC ∴DE=EF∴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AD ∥=FC又D 为AB 中点,∴DB ∥=FC 所以,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A B C E DF ABCE D F证法四:如图,过E 作AB 的平行线交BC 于F ,自A 作BC 的平行线交FE 于G∵AG ∥BC ∴∠EAG=∠ECF∴△AEG ≌△CEF ∴AG=FC ,GE=EF 又AB ∥GF ,AG ∥BF ∴四边形ABFG 是平行四边形∴BF=AG=FC ,AB=GF又D 为AB 中点,E 为GF 中点,∴DB ∥=EF∴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DE ∥BF ,即DE ∥BC ,DE=BF=FC即DE=1/2BC ABCE DF G过D 作DE’∥BC ,交AC 于E’点∵D 为AB 边上的中点所以DE’与DE 重合,因此DE ∥BC同样过D 作DF ∥AC ,交BC 于F∴BF=FC= 1/2BC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DE=FC ∴DE=1/2BC∴E’是AC 的中点(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ABCDEE’F证明:如果DE 是△ABC 的中位线那么⑴DE ∥BC ,⑵DE=1/2BC①证明平行问题②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2倍或1/2用途ABCDE1.如图1:在△ABC 中,DE 是中位线(1)若∠ADE=60°,则∠B=度,为什么?(2)若BC=8cm ,则DE=cm ,为什么?2.如图2: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各边中点AB=6cm ,AC=8cm ,BC=10cm ,则△DEF 的周长= cm图1图260412A BCD 。
任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任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
我们可以根据角度和边的长度来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等。
在本篇长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任意三角形中的中位线定理。
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我们将介绍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详细阐述中位线定理的表述、证明和应用。
中位线定理是关于三角形中位线的一个重要定理。
它揭示了三角形中位线和三角形边的关系,并且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讨论它在几何学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和理解中位线定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这对于几何学的学习和问题解决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从基础的定义和性质开始,逐步引入中位线定理的概念和应用,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位线定理。
接下来,我们将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任意三角形的定义和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以便为后续的中位线定理的讨论做好准备。
通过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中位线定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中位线定理进行准确的表述,并给出具体的证明和应用示例。
这将进一步巩固读者对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任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实例的引导,我们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定理,进一步提升几何学的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的设计旨在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任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对各个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子部分。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任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引入这个概念,读者可以对该定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文章结构中,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总体的安排和描述,使读者能够预期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容概况。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绝对经典)
三角中位线定理的应用中位线的性质:平行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最终将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三角形。
能够造出三个平行四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恰好等于三角形长两边之和。
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利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三角形的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跟原三角形形状一样,周长是原来的一半,面积是原来的1/4,中位线的应用测距,中位线的定义,经过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
中线指的是一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中线性质,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等底同高面积相等)知识要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三角形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在某些数量上的关系(形状一样/相似)⑴.周长关系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原三角形的周长的一半.⑵.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的面积的41.2.中点四边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我们把它简称为中点四边形.中点四边形的特殊性主要是看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特征,分为下面几种情况: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是矩形;对角线既相等又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利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 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BC 上从点B 向点C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C .线段EF 的长不变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3、如图ABC 中,EF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AD 是BC 边上的中点,点O 为EF 和AD 的交点.求证:EF 和AD 互相平分.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证明你的结论.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CD 、AC 、BD 的中点.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证明你的结论.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1)∠PEF=35°,则∠PFE的度数.(2)∠CBD=20°,∠ADB=100°,则∠PFE的度数.7、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且AC=B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分别交BD、AC于点G、H.求证:(1)OG=OH.(2)∠ONM=∠OMN.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点E,F分别为AD,BC的中点,延长BA,CD,分别交射线FE于P,Q两点.求证:∠P=∠CQF..9、点M为△ABC的边BC的中点,AB=12,AC=18,BD⊥AD于点D,连DM.(1)如图1,若AD为∠BAC的平分线,则MD=;(1)DM∥AC;DM=21(AC﹣AB).(2)如图2,若AD为∠BAC的外角平分线,则MD=..【变式】如图,在Rt△ABC中,∠ACB=90°,D为△ABC外一点,使∠DAC=∠BAC,E为BD的中点.若∠ABC=60°,则∠ACE=.10、如图,△ABC的中线BD、CE相交于点O,F、G分别是OB、OC的中点,线段EF与DG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1、如图,点E F G H、、、分别是CD BC AB 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12、如图,已知在□ABCD中,EF∥BC,分别交AB CD、于E F、两点,DE AF、交于M,CE BF、交于N.求证:1MN AB2=.13、已知:E为ABCD的边D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DC=,连结AE分别交BC BD、于F G、,对角线AC BD、交于点O.求证:AB2OF=。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反证法核心考点讲八年级数学下学期考试满分全攻略浙教版解析版
第11讲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反证法(核心考点讲与练)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几何语言:如图,∵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DE=BC.二.反证法(1)对于一个命题,当使用直接证法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间接证法,反证法就是一个间接证法.反证法主要适合的证明类型有:①命题的结论是否定型的.②命题的结论是无限型的.③命题的结论是“至多”或“至少”型的.(2)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共8小题)1.(2021春•乾县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B=13,AC=5,D、E分别是AC、AB 的中点,则DE的长是()A.6.5B.6C.5.5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解答】解:在△ABC中,∠C=90°,AB=13,AC=5,则BC===12,∵D、E分别是AC、AB的中点,∴DE=BC=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2021春•武安市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2,AD=2,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A.3B.2C.4D.2【分析】连接DN、D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DN,结合图形解答即可.【解答】解:连接DN、DB,在Rt△DAB中,∠A=90°,AB=2,AD=2,∴BD==4,∵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EF=DN,由题意得,当点N与点B重合是DN最大,最大值为4,∴EF长度的最大值为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3.(2021春•温州期末)如图,为测量BC两地的距离,小明在池塘外取点A,得到线段AB,AC,并取AB,AC的中点D,E,连结DE.测得DE的长为6米,则B,C两地相距()A.9米B.10米C.11米D.12米【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出BC.【解答】解:∵点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BC=2DE=2×6=12(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4.(2021秋•丽水期末)如图①是公园跷跷板的示意图,立柱OC与地面垂直,点C为横板AB的中点.小明和小聪去玩跷跷板,小明最高能将小聪翘到1米高(如图②).(1)求立柱OC的高度;(2)小明想要把小聪最高翘到1.25米高,请你帮他找出一种方法,并解答.【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OC;(2)根据AD的长度求出OC的长度,得到答案.【解答】解:(1)由题意得:OC∥AD,∵点C为AB的中点,∴OC为△ABD的中位线,∴OC=AD,∵AD=1米,∴OC=米;(2)要把小聪最高翘到1.25米高,立柱OC的高度要升高为0.625米.当AD=1.25米时,OC=0.625米,所以要把小聪最高翘到1.25米高,立柱OC的高度要升高为0.625米.【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5.(2021春•北仑区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 分别是边CD和AB的中点,若∠PEF=3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E=PF B.∠EPF=120°C.AD+BC>2EF D.AB+DC>2DB【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AD=BC推出PF=PE,可判断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判断B;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判断C.【解答】解:∵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FP,PE分别是△CDB与△DAB的中位线,∴PF=BC,PE=AD,∵AD=BC,∴PF=PE,故选项A不合题意;故△EPF是等腰三角形.∵∠PEF=30°,∴∠PEF=∠PFE=30°,∴∠EPF=180°﹣∠PEF﹣∠PFE=180°﹣30°﹣30°=120°,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PF=BC,PE=AD,PE+PF>EF,∴BC+AD>EF,∴AD+BC>2EF,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无法证明AB+CD>DB,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推出PE=PF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2021春•鄞州区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8,BC=6,点M是对角线AC 的中点,点N是AD边的中点,连结BM,MN,若BM=3MN,则线段CD的长是()A.B.3C.D.5【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度,结合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得到BM=AC,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CD=2MN.【解答】解:如图,在直角△ABC中,∠B=90°,AB=8,BC=6,则由勾股定理知,AC===10.∵点N是AD边的中点,∴BM=AC=5.∵BM=3MN,∴MN=BM=.∵点M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N是AD边的中点,∴MN是△ACD的中位线.∵CD=2MN=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7.(2021•梓潼县模拟)如图,已知△ABC中,点M是BC边上的中点,AN平分∠BAC,BN⊥AN 于点N,若AB=8,MN=2,则AC的长为()A.12B.11C.10D.9【分析】延长BN交AC于D,证明△ANB≌△AN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延长BN交AC于D,在△ANB和△AND中,,∴△ANB≌△AND(ASA),∴AD=AB=8,BN=ND,又∵M是△ABC的边BC的中点,∴MN是△BCD的中位线,∴DC=2MN=4,∴AC=AD+CD=8+4=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8.(2020秋•内江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分别是AB、CD 的中点,AD=BC,∠EPF=140°,则∠EFP的度数是()A.50°B.40°C.30°D.20°【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PE=AD,PF=BC,在PE=P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P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PE是△ABD的中位线,∴PE=AD,同理,PF=BC,∵AD=BC,∴PE=PF,∴∠EFP=×(180°﹣∠EPF)=×(180°﹣140°)=2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二.反证法(共6小题)9.(2021秋•平阳县期中)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应假设()A.三个角都小于60°B.三个角都大于60°C.三个角都大于或等于60°D.有两个角大于60°【分析】根据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解答.【解答】解:反证法证明三角形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应假设三个角都大于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证法的应用,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10.(2021春•乐清市期末)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b,c∥b,那么a∥c”时,应假设()A.a⊥c B.c不平行b C.a不平行b D.a不平行c【分析】反证法证明命题的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b,b∥c,那么a∥c”时,应假设a不平行于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证法的知识,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11.(2021春•南浔区期末)用反证法证明某个命题的结论“a>0”时,第一步应假设()A.a<0B.a≠0C.a≥0D.a≤0【分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真假,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从这个结论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某个命题的结论“a>0”时,第一步应假设a≤0,故选:D.【点评】考查了反证法,反证法是指“证明某个命题时,先假设它的结论的否定成立,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根据命题的条件和已知的真命题,经过推理,得出与已知事实(条件、公理、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证明了结论的否定不成立,从而间接地肯定了原命题的结论成立.”12.(2017秋•庆元县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P是△ABC内的一点,且∠APB>∠APC,求证:PB<PC(反证法)【分析】运用反证法进行求解:(1)假设结论PB<PC不成立,即PB≥PC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与已知相矛盾.(3)得到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解答】证明:假设PB≥PC.把△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B与C重合,∵PB≥PC,PB=CD,∴CD≥PC,∴∠CPD≥∠CDP,又∵AP=AD,∴∠APD=∠ADP,∴∠APD+∠CPD≥∠ADP+∠CDP,即∠APC≥∠ADC,又∵∠APB=∠ADC,∴∠APC≥∠APB,与∠APB>∠APC矛盾,∴PB≥PC不成立,综上所述,得:PB<P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的应用,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13.(2015春•萧山区期末)证明:在△ABC中,∠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分析】利用反证法的步骤,首先假设原命题错误,进而得出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正确.【解答】证明:假设△ABC中每个内角都小于60°,则∠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故假设错误,即原结论成立,在△ABC中,∠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正确把握反证法的证明步骤是解题关键.14.(2013春•滨江区期中)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已知:∠A,∠B,∠C是△ABC的内角.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证明:假设求证的结论不成立,那么三角形中所有角都大于60°∴∠A+∠B+∠C>180°这与三角形的三内角和为180°相矛盾.∴假设不成立∴三角形三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度.【分析】根据反证法证明方法,先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得到与定理矛盾,从而证得原结论成立.【解答】证明:假设求证的结论不成立,那么三角形中所有角都大于60°,∴∠A+∠B+∠C>180°,这与三角形的三内角和为180°相矛盾.∴假设不成立,∴三角形三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度.故答案为:三角形中所有角都大于60°;180°;的三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三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度.【点评】本题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题组A 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1•太谷区校级开学)如图,BD、CE是△ABC的中线,P、Q分别是BD、CE的中点,则PQ:BC等于()A.1:4B.1:5C.1:6D.1:7【分析】连接DE,连接并延长EP交BC于点F,利用DE是△ABC中位线,求出FC=BC,再用PQ是△EFC中位线,PQ=CF,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DE,连接并延长EP交BC于点F,∵DE是△ABC中位线,∴DE∥BC,∴DE=BC,AE=BE,AD=CD,∴∠EDB=∠DBF,∵P、Q是BD、CE的中点,∴DP=BP,∵在△DEP与△BFP中,,∴△DEP≌△BFP(ASA),分层提分∴BF=DE=BC,P是EF中点,∴FC=BC,PQ是△EFC中位线,PQ=FC,∴PQ:BC=1:4.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与掌握,连接DE,连接并延长EP交BC于点F,求出△DEP≌△BFP,FC=BC,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21春•上城区校级期末)用反证法证明“a>b”时应假设()A.a>b B.a<b C.a=b D.a≤b【分析】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即可.【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a>b”时第一步应假设:a≤b.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角的比较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3.(2021•宁波模拟)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AF⊥BC,垂足为点F,∠ADE=30°,DF=3,则BF的长为()A.4B.2C.3D.4【分析】先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求出AB,再在RT△ABF中,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F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在RT△ABF中,∵∠AFB=90°,AD=DB,DF=3,∴AB=2DF=6,∵AD=DB,AE=EC,∴DE∥BC,∴∠ADE=∠ABF=30°,∴AF=AB=3,∴BF===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2021春•上城区期末)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C,AB=AC,求证:∠B<90°.”第一步应先假设()A.∠B≥90°B.∠B>90°C.∠B<90°D.AB≠AC【分析】直接利用反证法的第一步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C,AB=AC,求证:∠B<90°.”第一步应先假设∠B≥90°.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5.(2018春•永嘉县期末)用反证法证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c,b⊥c,则a ∥b”.时,第一步应先假设()A.a不平行于b B.c不平行于b C.a不垂直于c D.b不垂直于c【分析】根据反证法的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原命题“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c,b⊥c,则a∥b”,用反证法时应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假设a与b不平行(或a与b相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6.(2021•南岗区校级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90°,AE=BE,BF=CF,连接EF,AD=3,CD=1,则EF的长为()A.B.C.D.【分析】连接AC,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连接AC,∵∠ADC=90°,AD=3,CD=1,∴AC==,∵AE=BE,BF=CF,∴EF=A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7.(2021春•婺城区校级期末)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5,BC=8,则EF的长为()A.2.5B.1.5C.4D.5【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F=AB=2.5,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DE=4,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D为AB中点,∠AFB=90°,AB=5,∴DF=AB=2.5,∵DE是△ABC的中位线,BC=8,∴DE=4,∴EF=4﹣2.5=1.5,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8.(2020春•鄞州区期中)如图,△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A.1B.C.D.【分析】证明△AGF≌△A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G=AC=3,GF=FC,求出GB,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AD是∠BAC平分线,∴∠BAD=∠CAD,在△AGF和△ACF中,,∴△AGF≌△ACF(ASA)∴AG=AC=3,GF=FC,∴GB=AB﹣AG=1,∵CF=FG,CE=EB,∴EF是△CGB的中位线,∴EF=GB=,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9.(2021春•温州期末)用反证法证明“在△ABC中,若∠A>∠B,则a>b”时,应假设()A.a<b B.a≤b C.a=b D.a≥b【分析】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在△ABC中,∠A、∠B对边是a、b,若∠A>∠B,则a>b”,第一步应假设a≤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10.(2021春•杭州期末)用反证法证明“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可先假设()A.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B.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锐角C.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钝角D.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钝角或直角【分析】根据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的反面是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锐角解答即可.【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可先假设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锐角,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证法的应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11.(2021春•成都月考)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时,应假设直角三角形中()A.两锐角都大于45°B.有一个锐角小于45°C.有一个锐角大于45°D.两锐角都小于45°【分析】根据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解答.【解答】解: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时,应假设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都大于4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证法的应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二.填空题(共6小题)12.(2021春•永嘉县校级期末)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b,那么”时,假设的内容是<或=.【分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如果a>b,那么>”时,应假设它的否定“<或=”.【解答】解:由于命题“>”的否定为“或”,故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b,那么>”时,应假设<或=,故答案为:<或=.【点评】本题考查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求一个命题的否定的方法,得到命题“>”的否定为“<或=”,是解题的关键.13.(2021春•饶平县校级期末)如图,△ABC中,三条中位线围成的△DEF的周长是15cm,则△ABC的周长是30cm.【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DEF的周长是15,∴DE+DF+EF=15,∵DE、DF、EF分别是△ABC的中位线,∴BC=2DE,AC=2DF,AB=2EF,∴△ABC的周长=BC+AC+AB=2(DE+DF+EF)=30(cm),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4.(2021春•红寺堡区期末)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3厘米.【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OA=AC,OB=BD,结合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求出AB的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EF的长.【解答】解:∵▱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O是AC、BD的中点,∵AC+BD=24厘米,∴OB+0A=12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18﹣12=6厘米,∵▱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AB=2EF,∴EF=6÷2=3厘米,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的长,此题难度不大.15.(2020春•衢州期末)如图,为测得B,C两地的距离,小明在池塘外取点A,得到线段AB,AC,并取AB,AC的中点D,E,连结DE,测得DE=15米,则BC=30米.【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点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BC=2DE=30(米),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6.(2021春•灞桥区校级月考)用反证法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没有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析】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即可.【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没有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步是假设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反证法,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17.(2021•罗湖区校级模拟)如图,△ABC,点D,E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AE,垂足为N,∠ACB的平分线垂直AD,垂足为M,若BC=16,MN=3,则△ABC的周长为38.【分析】利用ASA定理证明△BNA≌△BN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BA,AN=NE,同理得到CD=CA,AM=M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在△BNA和△BNE中,,∴△BNA≌△BNE(ASA),∴BE=BA,AN=NE,同理,CD=CA,AM=MD,∵AM=MD,AN=NE,MN=3,∴DE=2MN=6,∵BE+CD﹣BC=DE,∴AB+AC=BC+DE=22,∴△ABC的周长=AB+AC+BC=22+16=38,故答案为:3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5小题)18.(2012春•杭州期中)在△ABC中,AB=,AC=,BC=1.求证:∠A≠30°.【分析】首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即∠A=30°,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出∠C=90°,进而得出矛盾,从而得出结论成立,即∠A≠30°.【解答】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即∠A=30°,∵,∴△ABC是Rt△,且∠C=90°,∵∠A=30°,∴,这与BC=1矛盾,∴假设不成立,∴结论成立,即∠A≠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的证明,利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19.(2009春•杭州校级期中)用反证法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不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已知:如图,直线l1,l2被l3所截,∠1+∠2≠180°.求证:l1与l2不平行.证明:假设l1∥l2,则∠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与∠1+∠2≠180°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l1与l2不平行.【分析】用反证法证明问题,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即l1∥l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180°,与已知相矛盾,从而证得l1与l2不平行.【解答】证明:假设l1∥l2,则∠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与∠1+∠2≠180°矛盾,故假设_不成立.所以结论成立,l1与l2不平行.【点评】反证法证明问题,是常见的证明方法,关键是找出与已知相矛盾的条件.20.(2019春•拱墅区期末)如图,点A,B为定点,定直线l∥AB,P是1上一动点,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对下列各值:①线段MN的长;②△PAB的周长;③△PMN的面积;④直线MN,AB之间的距离;⑤∠APB的大小.其中不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的是①③④【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判断①;根据P是1上一动点判断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断③;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判断④,结合图形判断⑤.【解答】解:①∵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MN=AB,即线段MN的长不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②PA、PB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PAB的周长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③∵l∥AB,点A,B为定点,∴△PMN的面积为定值,∵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MN=AB,MN∥AB,∴△PMN∽△PAB,∴△PMN的面积=×△PMN的面积,则△PMN的面积不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④∵MN∥AB,∴直线MN,AB之间的距离不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⑤∠APB的大小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1.(2013秋•江山市校级月考)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E、F分别为AD与BC的中点,连接EF与BA的延长线相交于N,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M.求证:∠BNF=∠CMF.【分析】连接AC,取AC的中点K,连接EK,FK,则EK、FK分别是△ACD和△ABC的中位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可证明.【解答】证明:连接AC,取AC的中点K,连接EK,FK∵AE=ED,AK=KC∴EK∥DC,.同理FK∥AB,∴.∴∠FEK=∠EFK∵EK∥DC∴∠CMF=∠FEK∵FK∥AB∴∠BNF=∠EFK∴∠BNF=∠CMF【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正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22.(2021春•仙居县期末)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求: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FC、DC、AF,证明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到四边形BDFC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在、性质定理证明即可.【解答】解:已知:如图,点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连接DE,求证:DE∥BC,DE=BC,证明: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FC、DC、AF,∵AE=EC,DE=EF,∴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CF∥AD,CF=AD,∴CF∥BD,CF=BD,∴四边形BDFC是平行四边形,∴DF∥BC,DF=BC,∵DE=DF,∴DE∥BC,DE=B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性是解题的关键.题组B 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1•宁波一模)如图,D,E分别是AB,AC上的中点,F是DE上的一点,且∠AFB=90°,若AB=6,BC=8,则EF的长为()A.1B.2C.3D.4【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BC.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DF=AB.所以由图中线段间的和差关系来求线段EF的长度即可.【解答】解:∵DE是△ABC的中位线,BC=8,∴DE=BC=4.∵∠AFB=90°,D是AB的中点,AB=6,∴DF=AB=3,∴EF=DE﹣DF=4﹣3=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2.(2021•奉化区校级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C,AD∥BC,BC=3,AC=4,AD =6.M是BD的中点,则CM的长为()A.B.2C.D.3【分析】延长BC到E使BE=AD,则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CM=DE=AB,根据跟勾股定理得到AB===5,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延长BC到E使BE=AD,则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BC=3,AD=6,∴C是BE的中点,∵M是BD的中点,∴CM=DE=AB,∵AC⊥BC,∴AB===5,∴CM=,解法二:延长CM交AD于T.。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识讲解及例题演练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识讲解及例题演练【学习目的】1. 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2. 掌握中点四边形的构成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衔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点诠释:〔1〕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每一条与第三边都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2〕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原三角形分红可全等的4个小三角形.因此每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12,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14. 〔3〕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同于三角形的中线.要点二、依次衔接恣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失掉的四边形的外形依次衔接恣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失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如图,P 、R 区分是长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E 、F 区分是PA 、PR 的中点,点P 在BC 上从B 向C 移动,点R 不动,那么以下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 的长逐突变小C .线段EF 的长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C ;【解析】连AR ,由E 、F 区分为PA ,PR 的中点知EF 为△PAR 的中位线, 那么12EF AR ,而AR 长不变,故EF 大小不变.【总结升华】当条件中含有中点的时分,要将它与中位线联络起来,停止联想,必要时添加辅佐线,结构中位线图形.举一反三:【变式】在△ABC 中,中线BE 、CF 交于点O ,M 、N 区分是BO 、CO 中点,那么四边形MNEF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答案】5;解:四边形MNEF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BE 、CF 是中线,∴E 、F 区分是AC 、AB 的中点,∴EF 是△ABC 的中位线,∴EF ∥BC 且EF=21BC , ∵M 、N 区分是BO 、CO 中点,∴MN 是△OBC 的中位线,∴MN ∥BC 且MN=21BC , ∴EF ∥MN 且EF=MN ,∴四边形MNEF 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ABC 中,D 、E 区分是BC 、AC 的中点,BF 平分∠ABC ,交DE 于点F ,假定BC =6,那么DF 的长是〔 〕A .2B .3 C.52D .4 【思绪点拨】应用中位线定理,失掉DE ∥AB ,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 =∠ABC ,再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外角的关系,失掉DF =DB ,进而求出DF 的长.【答案解析】解:在△ABC 中,D 、E 区分是BC 、AC 的中点∴DE ∥AB∴∠EDC =∠ABC∵BF 平分∠ABC∴∠EDC =2∠FBD在△BDF 中,∠EDC =∠FBD +∠BFD∴∠DBF =∠DFB∴FD =BD =12BC =12×6=3. 【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当出现角平分线,平行线时,普通可结构等腰三角形,进而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3、如下图,在△ABC 中,M 为BC 的中点,AD 为∠BAC 的平分线,BD ⊥AD 于D ,AB =12,AC =18,求MD 的长.【思绪点拨】此题中所求线段MD 与线段AB 、AC 之间没有什么联络,但由M 为BC 的中点联想到中位线,另有AD 为角平分线和垂线,依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结构等腰三角形ABN ,D 为BN 的中点,DM 即为中位线,不难求出MD 的长度.【答案与解析】解:延伸BD 交AC 于点N .∵ 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且AD ⊥BN ,∴ ∠BAD =∠NAD ,∠ADB =∠ADN =90°,在△ABD 和△AND 中,∴ △ABD ≌△AND(ASA)∴ AN =AB =12,BD =DN .∵ AC =18,∴ NC =AC -AN =18-12=6,∵ D 、M 区分为BN 、BC 的中点,∴ DM =12CN =162=3. 【总结升华】当条件中含有中点的时分,可以将它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等联络起来,停止联想,必要时添加辅佐线,结构中位线等图形.举一反三:【变式】如图,BE ,CF 是△ABC 的角平分线,AN ⊥BE 于N ,AM ⊥CF 于M ,求证:MN ∥BC .【答案】证明:延伸AN 、AM 区分交BC 于点D 、G .∵BE 为∠ABC 的角平分线,BE ⊥AG ,∴∠BAG=∠BGA ,∴△ABG 为等腰三角形,∴BN 也为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即AN=GN .同理AM=DM ,∴MN 为△ADG 的中位线,∴MN ∥BC .4、〔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区分是BC 、AD 的中点,衔接EF 并延伸,区分与BA 、CD 的延伸线交于点M 、N ,那么∠BME=∠CNE ,求证:AB=CD .〔提示取BD 的中点H ,衔接FH ,HE 作辅佐线〕〔2〕如图2,在△ABC 中,且O 是BC 边的中点,D 是AC 边上一点,E 是AD 的中点,直线OE 交BA 的延伸线于点G ,假定AB=DC=5,∠OEC=60°,求OE 的长度.【思绪点拨】〔1〕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FH ,证明出EH ∥AB ,EH=21AB ,FH ∥CD ,FH=21CD ,证出HE=HF ,进而证出AB=CD ; 〔2〕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OH ,证明出EH=OH ,可证明证出△OEH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OE=25. 【答案与解析】〔1〕证明: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FH .∵E 、F 区分是BC 、AD 的中点,∴EH ∥AB ,EH=21AB ,FH ∥CD ,FH=21CD , ∵∠BME=∠CNE ,∴HE=HF ,∴AB=CD ;〔2〕解: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OH ,∵AB=CD ,∴HO=HE ,∴∠HOE=∠HEO ,∵∠OEC=60°,∴∠HEO=∠AGO=60°,∴△OEH 是等边三角形,∵AB=DC=5,∴OE=25.【总结升华】此题考察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参考标题给出的思绪,作出辅佐线,有一定难度.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D,E,F区分为AC,BD的中点,假定AB=5,CD=3,那么EF的长是〔〕A.4 B.3 C.2 D.1【答案】D;解:衔接DE并延伸交AB于H,∵CD∥AB,∴∠C=∠A,∠CDE=∠AHE,∵E是AC中点,∴AE=CE,∴△DCE≌△HAE,∴DE=HE,DC=AH,∵F是BD中点,∴EF是△DHB的中位线,∴EF=12 BH,∴BH=AB-AH=AB-DC=2,∴EF=1.。
3角形中位线定理
3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在三角形中,与三条相邻边的中点相连的线段,它们构成的三个交点都在同一点上。
本文将从定理的证明、推广应用、例题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定理的证明证明思路:设三角形ABC的三边分别为a、b、c,D为BC的中点,E为AC的中点,F 为AB的中点,则连接AD、BE、CF的交点为G。
则需证明AD、BE、CF三条线段的交点G是一个固定点。
证明:由于D、E、F都是各边中点,可得:∵ D是BC的中点,∴ BD = DC;又∵ G是AD与BE的交点,故可以得出:∵ D、E分别为BC和AC的中点,∴ DE // AC,同时AE = EC,∴ △AED与△CEB 相似。
$\frac{GA}{BD}=\frac{GC}{CE}$又 $\because BD=DC$ , $\therefore GA=GC$同理可得:于是,我们得到了两个相等的值:GA=GC,GB=GC。
由此,可知三角形GA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且AG与CF之间的线段垂直于CF,同理可得:因为三角形GAC、GBA、CBG均拥有最长边CG,所以它们就构成了一个共同的圆,而这个圆的中心就是点G。
因此可以得知:三角形ABC的三边中位线的交点G是一个固定点。
二、推广应用利用中位线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容易证明的三条定理和一个相关问题:中位线长定值定理、七分线长定值定理、以及在四边形中应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中位线问题。
1. 中位线长定值定理在三角形中,如果其中一条中位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设△ABC为等边三角形,则BD、AE、CF三条中位线的长度均为$\frac{1}{2}$边长,又 $\because BD=AE=CF$ ,所以可以得到:BD=AE=CF=$\frac{1}{2}$a=a,同理可得:b=c=a。
在三角形中,三条中位线可将它们所在线段的长分为1:2:3的比例。
首先,由于三角形的三角形内部对角线互不交于同一点,那么三角形内部的线段AB、AC、BC是不会共线的。
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也叫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线将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中点相连,并且它与第三条边的中点重合,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中位线。
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一条直线将两个边的中点相连,并且它与第三条边中点重合,那么这条直线就是三角形的中线。
这个逆定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三角形的问题。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并且它们的中点,那么我们可以使用这个逆定理来确定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和另外
两个中点。
总之,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三角形的问题。
- 1 -。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线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其具有丰富的性质和特点。
其中,中位线和高线是三角形中常用的概念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和高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一、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中位线是指一个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所连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分别连接三个顶点和对边中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位线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该点被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性质2: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中位线长度的两倍。
性质3:三角形的重心将中位线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长度是另一部分长度的两倍。
通过以上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的重心是中位线的共同交点,且重心将中位线按照1:2的比例分割。
二、高线的定义和性质高线是指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作的垂线,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高线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都交于一点,该点被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性质2:三角形的垂心到三边的距离分别等于三条高线的长度。
性质3:垂心将高线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长度是另一部分长度的两倍。
通过以上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垂心是高线的共同交点,且垂心将高线按照1:2的比例分割。
三、中位线和高线的应用中位线和高线在几何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可以用于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判断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推导其他几何定理等。
应用1: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根据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中位线的长度和对边长度来计算,公式为:面积 = 1/2 * 中位线长度 * 对边长度。
应用2:判断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研究中位线和高线的长度关系,我们可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以及大小关系(大小关系判断方法请自行查询)。
应用3:推导其他几何定理。
中位线和高线在推导其他几何定理时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例如中位线定理、垂心定理等。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中位线和高线是三角形中常用的概念和工具,它们有着丰富的性质和应用。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B
M
C
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 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 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C G D
F H
A
E
B
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 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 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因为MN是△ABC 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 中位线定理得MN等于AB 的一半,所以AB为MN的2 倍,等于40m.
A M B
下
C
N
D B
A E C
你能猜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 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你能证明吗?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 它的一半。
已知:在△ABC中,AE=EB,AF=FC。 求证:EF∥BC,EF= 1 BC 2 证明: 延长线段EF到M,使FM=EF,连结MC ∵ AF=FC ∠AFE= ∠CFM EF=FM ∴ △AFE≌△CFM (SAS) ∴ ∠AEF= ∠M ∠A= ∠FCM ∴ AB∥CM EF∥BC E ∴ 四边形EBCM是平行四边形 ∴ EM=BC ∵EF=1 EM 2
B
A
F M
C
∴EF=
1 2
BC
1、如图:EF是△ABC 的中位线, 10 ; BC=20,则EF= ( )
A E
F
B
C
2、在△ABC中,中线CE、BF相交点 O、M、N分别是OB、OC的中点, 则EF和MN的关系是( 平行且相等 )
A
第13讲 中位线定理--尖子班
第13讲 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中点四边形中位线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外角和知识点1: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1)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三角形的中位线将三角形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为1:3.3.三角形中位线逆定理:(1)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2)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典例】例1 (2020春•南岗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边DC 、AB 的中点,FE 的延长线分别AD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H 、G ,求证:∠AHF =∠BGF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0春•桃江县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3,AC=5,∠BAE=∠CAE,BE ⊥AE于点E,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D,F是BC的中点,求EF的长.【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2020春•城固县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E,F为AB、CD 的中点,连接EF交BD、AC于P、Q,取BC中点G,连EG、FG,求证:OP=OQ.2.(2020春•市北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2,延长BC至点D,使CD=BC,连接AD,E、F分别为AC、AD的中点,连接EF,若∠ACD=120°,求线段EF的长度.3.(2020春•建湖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边AB的中点,DE∥BC 交AC于点E,连接BE,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1)求证:FG=FH;(2)当∠A为多少度时,FG⊥FH?并说明理由.知识点2:中点四边形不同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如下:(1)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4)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5)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典例】例1(2020春•龙岩期末)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2)若AB=3,BC=4,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中点四边形,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0春•兰州期末)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E、F、G、H 分别是AO、BO、CO、DO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若AC+BD=36,AB=10,求△OEF的周长.【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2020春•工业园区期末)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与CD不平行,E,F,G,H分别是AD,BC,BD,AC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2)①当AB与CD满足条件________时,四边形EGFH是菱形;②当AB与CD满足条件________时,四边形EGFH是矩形.2.(2020春•相城区期末)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G 、H 分别是线段BC 、AD 、OB 、OD 的中点,连接EH 、HF 、FG 、GE .(1)求证:四边形GEHF 是平行四边形;(2)当EF 和BD 满足条件________时,四边形GEHF 是矩形;(3)当EF 和BD 满足条件________时,四边形GEHF 是菱形.3.(2020春•江汉区期中)如图1,A 1,B 1,C 1,D 1分别是四边形ABCD 各边的中点,且AC ⊥BD ,AC =6,BD =10.(1)试判断四边形A 1B 1C 1D 1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依次取A 1B 1,B 1C 1,C 1D 1,D 1A 1的中点A 2,B 2,C 2,D 2,再依次取A 2B 2,B 2C 2,C 2D 2,D 2A 2的中点A 3,B 3,C 3,D 3……以此类推,取A n ﹣1B n ﹣1,B n ﹣1C n ﹣1,C n ﹣1D n ﹣1,D n ﹣1A n ﹣1的中点A n ,B n ,∁n ,D n ,根据信息填空:①四边形A 1B 1C 1D 1的面积是________;②若四边形A n B n ∁n D n 的面积为1516,则n =________;③试用n 表示四边形A n B n ∁n D n 的面积________.知识点3: 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n ≥3),且n 为整数)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n−2×180°.n【典例】例1(2020秋•路南区期中)小红:我计算出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020°;老师:不对呀,你可能少加了一个角!则小红少加的这个角的度数是()A.110°B.120°C.130°D.140°【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所求的角正确的分解为180°与一个正整数的积再减去一个小于180°的角的形式,再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例2 (2020秋•洪山区期中)一个多边形从某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3条,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对角线,根据多边形的对角线求解多边形的边数是解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2020秋•固始县期中)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222°,且∠ADC、∠D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COD的度数是________.知识点4 多边形的外角、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360°.n【典例】例1(2020秋•綦江区期末)如图所示,小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1)左转了________次;(2)一共走了________米.【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根据题意判断出小亮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0秋•丛台区校级期末)在一个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每一个内角都比相邻外角的3倍还大20°,(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若将这个多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运用方程求解比较简便.第2问在理解剪掉多边形的一个角的含义时,确定其剩余几边形是关键.【随堂练习】1.(2020秋•梁子湖区期中)如图,将六边形纸片ABCDEF沿虚线剪去一个角(∠BCD)后,得到∠1+∠2+∠3+∠4+∠5=460°.(1)求六边形ABCDEF的内角和;(2)求∠BGD的度数.2.(2020秋•武威期中)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外角都等于和它相邻的内角的一半.(1)求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2)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综合运用1.(2020秋•盘龙区期末)已知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980°,则n=_______.2.(2020秋•九龙坡区校级期中)已知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n=_______.3.(2020秋•固始县期中)小刚从点A出发,前进10米后向右转60°,再前进10米后又向右转60°,按照这样的方式一直走下去,他能回到A点吗?当他第一次回到A点,他走了多少米?4.(2020秋•郁南县校级月考)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多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和对角线的条数.5.(2020•浙江自主招生)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为AD、BC中点,延长BA、FE交于M,延长FE,CD交于N.求证:∠AME=∠N.6.(2020春•白云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E平分∠BAC,BE⊥AE于点E,点F是BC的中点.(1)如图1,BE的延长线与AC边相交于点D,求证:EF=12(AC﹣AB);(2)如图2,△ABC中,AB=9,AC=5,求线段EF的长.7.(2020•丹江口市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AC=BD,S ABCD=8cm2,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等于_______.8.(2020春•青云谱区校级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CD,AC=DB.(1)求证:AD=BC;(2)若E,F,G,H分别是AB,CD,AC,BD的中点,求证:线段EF与线段GH互相平分.9.(2020春•盐城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F、G、H分别是AD、BC、BD、AC的中点,四边形EGFH是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2. 掌握中点四边形的形成规律.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
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1)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每一条与第三边都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原三角形分成可全等的4个小三角形.因而每个
小三角形的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1
2
,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原三角形
面积的1
4
.
(3)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同于三角形的中线.
要点二、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
(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要点诠释:新四边形由原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而成.
(1)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新四边形是矩形.
(2)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新四边形是菱形.
(3)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则新四边形是正方形.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中位线
1、(优质试题•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C=AD,M,N分别为AC,CD的中点,连接BM,MN,BN.
(1)求证:BM=MN;
(2)∠BAD=60°,AC平分∠BAD,AC=2,求BN的长.
【思路点拨】(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MN=AD,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得BM=AC,由此即可证明.
(2)首先证明∠BMN=90°,根据BN2=BM2+MN2即可解决问题.
【答案与解析】(1)证明:在△CAD中,∵M、N分别是AC、CD的中点,
∴MN∥AD,MN=AD,
在RT△ABC中,∵M是AC中点,
∴BM=AC,
∵AC=AD,
∴MN=BM.
(2)解:∵∠BAD=60°,AC平分∠BAD,
∴∠BAC=∠DAC=30°,
由(1)可知,BM=AC=AM=MC,
∴∠BMC=∠BAM+∠ABM=2∠BAM=60°,
∵MN∥AD,
∴∠NMC=∠DAC=30°,
∴∠BMN=∠BMC+∠NMC=90°,
∴BN2=BM2+MN2,
由(1)可知MN=BM=AC=1,
∴BN=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B点坐标为(3,2),OB与AC交于点P,D、E、F、G分别是线段OP、AP、BP、CP的中点,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_____.
【答案】5;
解:∵四边形OABC是矩形,
∴OA=BC,AB=OC;BA⊥OA,BC⊥OC.
∵B点坐标为(3,2),
∴OA=3,AB=2.
∵D、E、F、G分别是线段OP、AP、BP、CP的中点,
∴DE=GF=1.5; EF=DG=1.
∴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1.5+1)×2=5.
2、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高.(1)若BC=10,AH=8,则四边形ADEF的面积为.
(2)求证:∠DHF=∠DEF.
H
F E
D
C
B
A
【思路点拨】(1)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BDE、△EFC的面积都等于△ABC面积的四分之一,进而可求出四边形ADEF的面积.
(2)首先证明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可得∠DEF=∠DAF,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得线段相等,从而得角等,最终可得到∠DAF=∠DEF,即可证出∠DHF=∠DEF.【答案解析】
(1)解:∵BC=10,AH=8,
∴S△ABC=×8×10=40,
∵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
∴△BDE、△EFC的面积都等于△ABC面积的,
∴四边形ADEF的面积=40﹣20=20,
故答案为:20;
(2)证明:
∵D、E、F分别是△ABC各边中点,
∴DE∥AC,EF∥AB,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DEF=∠DAF,
∵AH是△ABC的高
∴△ABH、△ACH是直角三角形,
∵点D、点F是斜边AB、AC中点,
∴DH=DA,HF=AF,
∴∠DAH=∠DHA ,∠FAH=∠FHA ,
∴∠DAH+∠FAH=∠FHA+∠DHA ,
即∠DAF=∠DHF ,
∴∠DEF=∠DHF .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题目的关键是证明∠DHF=∠DAF 与∠DAF=∠DEF .
3、如图所示,在△ABC 中,M 为BC 的中点,AD 为∠BAC 的平分线,BD ⊥AD 于D ,AB =12,AC =18,求MD 的长.
【思路点拨】本题中所求线段MD 与已知线段AB 、AC 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由M 为BC 的中点联想到中位线,另有AD 为角平分线和垂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ABN ,D 为BN 的中点,DM 即为中位线,不难求出MD 的长度.
【答案与解析】
解:延长BD 交AC 于点N .
∵ 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且AD ⊥BN ,
∴ ∠BAD =∠NAD ,∠ADB =∠ADN =90°,
在△ABD 和△AND 中,
BAD NAD AD =AD
ADB ADN ∠∠⎧⎪⎨⎪∠∠⎩
== ∴ △ABD ≌△AND(ASA)
∴ AN =AB =12,BD =DN .
∵ AC =18,∴ NC =AC -AN =18-12=6,
∵ D 、M 分别为BN 、BC 的中点,
∴ DM =12
CN =162⨯=3. 【总结升华】当条件中含有中点的时候,可以将它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等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必要时添加辅助线,构造中位线等图形.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Q 是CD 上的一定点,P 是BC 上的一动点,E 、F 分别是PA 、PQ 两边的中点;当点P 在BC 边上移动的过程中,线段EF 的长度将( ).
A.先变大,后变小 B.保持不变 C.先变小,后变大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连接AQ.∵ E、F分别是PA、PQ两边的中点,
∴ EF是△PAQ的中位线,即AQ=2EF.
∵ Q是CD上的一定点,则AQ的长度保持不变,
∴线段EF的长度将保持不变.
4、我们给出如下定义:有一组相邻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请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CD=CA,点E、F分别为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交AB于点G.求证:四边形AGEC是等邻角四边形;
(2)如图2,若点D在△ABC的内部,(2)中的其他条件不变,EF与CD交于点H,图中是否存在等邻角四边形,若存在,指出是哪个四边形,不必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运用中位线的性质,找出对应相等的角;
(2)根据题意易知满足条件的四边形即为第一题的四边形.
【答案与解析】
解:(1)取AC的中点H,连接HE、HF
∵点E为BC中点
∴EH为△ABC的中位线
∴EH∥AB,且EH=1
2
AB
同理FH∥DC,且FH=1
2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