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流化床反应器液相冷态进样停留时间分布模拟与实验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机理和速率,以获得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所必需的动力学知识,如反应模式、速率方程及反应活化能等等。
包含宏观反应动力学和本征反应动力学。
2.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即以化学反应为研究对象,又以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3.小试,中试小试: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中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规模扩大。
4.三传一反三传为动量传递(流体输送、过滤、沉降、固体流态化等,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热量传递(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和质量传递(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6催化剂的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可能有一不同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一种。
(4).催化剂具有寿命,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
7活化组份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真正起摧化作用的组分。
常用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8.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9助催化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
助催化剂是加入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但是他们加入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化工专业实验: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利用电导率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3. 掌握用理想反应器串联模型来描述实验系统的流动特性。
二、实验原理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示踪响应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反应器入口以一定的方式加入示踪剂,然后通过测量反应器出口处示踪剂浓度的变化,间接地描述反应器内流体的停留时间。
常用的示踪剂加入的方式有脉冲输入、阶跃输入和周期输入等。
本实验选用的是脉冲输入法。
脉冲输入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示踪剂从系统的入口处注入主流体,在不影响主流体原有流动特性的情况下随之进入反应器。
与此同时,在反应器出口检测示踪剂浓度c(t)随时间的变化。
整个过程可以用图1形象地描述。
示踪剂加入示踪剂检测Q∞Q(a) 脉冲输入法C Ct=0 t(b) 脉冲输入(c) 出口响应图1 脉冲法测停留时间分布脉冲输入法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代表了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即E(t)。
若加入示踪剂后混合流体的流率为Q,出口处示踪剂浓度为C(t),在dt时间里示踪剂的流出量为Qc(t)dt,由E(t)定义知E(t)dt是出口物料中停留时间在t与t+dt之间示踪剂所占分率,若在反应器入口加入示踪剂总量为m 对反应器出口作示踪剂的物料衡算,即(1)示踪剂的加入量可以用下式计算(2)在Q值不变的情况下,由(1)式和(2)式求出:(3)关于停留时间的另一个统计函数是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即(4)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来描述系统的停留时间,给出了很好的统计分布规律。
但是为了比较不同停留时间分布之间的差异,还需要引入另外两个统计特征值,即数学期望和方差。
数学期望对停留时间分布而言就是平均停留时间_t ,即 (5)方差是和理想反应器模型关系密切的参数,它的定义是:(6) 若采用无因次方差2Θσ则有222/t t σσΘ=对活塞流反应器02=Θσ,而对全混流反应器12=Θσ;对介于上述两种理想反应器之间的非理想反应器可以用多釜串联模型描述。
综合实验——停留时间分布综合实验报告
停留时间分布综合实验报告停留时间分布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及数据处理方法;2.了解和掌握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基本原理;3.了解停留时间分布与模型参数的关系;4.了解多级混本实验通过单釜、多釜及管式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将数据计算结果用多釜串联模型来定量返混程度,从而认识限制返混的措施 和釜、管式反应器特性;5.了解和掌握模型参数N 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由于反应物料的返混以及在反应器内出现的层流,死角,短路等现象,使得反应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有长有短,即形成停留时间分布,影响反应进程和最终结果。
测定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是描述物料在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和进行反应器设计计算的内容之一。
停留时间分布可以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E(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F(t)来表示,这两种概率分布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本实验只是用冲脉示踪法来测定 E(t),利用其对应关系也可以求出 F(t)来。
函数 E(t)的定义是:在某一瞬间加入系统一定量示踪物料,该物料中各流体粒子将经过不同的停留时间后依次流出,而停留时间在[t ,t+dt]间的物料占全部示踪物料的分率为 E(t)dt 。
根据定义E(t)有归一化性质:0.1`)(0=⎰∞dt t E (1) E(t)可以用其他量表示为)()/()(0t c M Q t E ⋅= (2) 其中:Q0主流体体积流量,M 为示踪物量,c(t)为t 时刻流出的示踪剂浓度。
对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有两个重要概念,数学期望_t 和方差2t σ,它们分别定义为E(t)对原点的一次矩和二次矩。
当实验数据的数量大,且所获样品是瞬间样品,即相应于某时刻t 下的样品,则:∑∑∑∑====-∆∆=∆∆=Ni iAiNi iAii Ni iiN i iiit ct ct tt E t t E t t 1111)()( (3)211221122)()(t t ct ct t t t E t t E tNi iAiNi iAii N i iiNi ii it-∆∆=-∆∆=∑∑∑∑====σ (4) 式中△ti 是两次取样时间,若等时间间隔取样,2112211t cct cct t Ni AiNi Aii tNi AiNi Aii -==∑∑∑∑====-σ (5)对恒容稳定流动系统有: τ==-v V t R(6) 为了使用方便,常用对比时间τθt=来代换t ,经这样变换后,有以下关系:)()(t E E τθ= (7)222τσσθt = (8)对全混流12=θσ,对活塞流02=θσ,对一般情况102<<θσ。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的方法基础与应用研究
2016年第35卷第6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1687·化 工 进 展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的方法基础与应用研究曾玺1,王芳2,余剑1,岳君容1,姚梅琴1,许光文1(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准确测试气-固反应特性、求算动力学参数和推导反应机理是能源、化工、冶金等过程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分析现有气-固反应分析测试方法与测试仪器优缺点,本文作者提出了利用微型流化床(MFB ,micro fluidized bed )实现低扩散、快速升温条件下的反应微分化和等温分析的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特性,研制了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 ,micro fluidized bed reaction analyzer ),验证和展示了其对热解、燃烧(氧化)、气化、还原、催化、吸收等典型气-固反应的应用,充分揭示了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强化传热传质、降低扩散抑制、实现实时在线微分分析的特性,尤其为快速复杂反应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分析手段,并且拓展了水蒸气气氛、在线颗粒采样、串联反应解耦等系列气-固反应研究与表征功能,形成了与热重分析互补的气-固反应分析方法和分析仪。
关键词:微型流化床;热重分析仪;气固反应;反应分析;动力学;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 中图分类号:TQ 0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6–1687–11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6.009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 fluidized bed reaction analysisZENG Xi 1,WANG Fang 2,YU Jian 1,YUE Junrong 1,YAO Meiqin 1,XU Guangwen 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Complex Systems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China ;2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gas-solids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calculation of reaction kinetics and analysis of reaction mechanism are important to studies and developments of process engineeringtechnologies in areas of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etallurgy. Analyzing various existing gas-solids reaction analysis approaches and instruments ,we propose the use of micro fluidized bed (MFB) to realize isothermal differential reaction under conditions with rapid heating and low diffusion limitation. After systematic studies on hydrodynamics of micro fluidized bed ,we have developed a micro fluidized bed reaction analyzer (MFBRA) and further verified its applications for many typical gas solids reactions ,including pyrolysis ,combustion ,gasification ,reduction ,catalysis ,and absorption. These applications well demonstrated MFBRA for its inherent advantages of intensifi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inimized diffusion limitation and online real-time isothermal differential reaction. It particularly is applicable to analysis of rapid complex reactions and enables several extended functions for gas-solids reaction analysis like using steam atmosphere ,on-line particle sampling and decoupling of reactions in series. MFBRA provides actually an effective TGA-complementary approach and第一作者:曾玺(1982—),男,博士,副研究员。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资料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资料一一、填空题1.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基础资料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式的一般式为( )。
2.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其它的均为( )。
3.aA bB pP sS +→+对于反应,则P r =( )()A r -。
4.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孔径较大时,扩散阻力是由分子间碰撞所致,这种扩散通常称为( )。
二、问答题1. 简述均相反应及其动力学的研究内容?2.简述等温恒容平推流反应器空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三者关系?3.简述气固催化反应的过程步骤?三、计算题1.在473K 等温及常压下进行气相反应:(1)3→A R 1.2/min =⋅R A r C mol l(2)2→A S 0.5/min =⋅S A r C mol l(3)→A T 2.1/min =⋅T A r C mol l式中CA 为反应物A 的浓度(mol/l ),原料中A 和惰性气体各为一半(体积比),试求当A 的转化率达85%时,其转化速率是多少?2.有一自催化液相反应A →P ,其速率方程为3/(min)A A p R kC C kmol m =,反应温度下,3301(min),2/A k m kmol C kmol m ==,每小时处理1000mol 的原料,其中A 占99%(mol ),其余为P 。
要求最终转化率为90%。
为使所需反应体积最小,采用何种形式的反应器好?并算出你选用的反应体积;答案一、填空题1.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2.主反应副反应3.p a4.分子扩散(容积扩散)二、问答题1. 简述均相反应及其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答: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同一个相内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均相反应。
均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各种因素如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组成和压力等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表达这些影响因素与反应速率之间定量关系的速率方程。
2.简述等温恒容平推流反应器空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三者关系?答:空时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
串联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
串联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串联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
2. 了解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性。
3. 分析串联反应器中流动特性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是描述流体在反应器内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
RTD描述了流体中各个组分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对于评估反应器的性能、优化操作条件以及改进工艺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脉冲响应法测定串联反应器的RTD。
在脉冲响应法中,向反应器内瞬时注入示踪剂,并记录出口处示踪剂的浓度变化。
通过分析出口浓度的变化,可以确定不同流动状态下反应器的RTD。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好串联反应器、测量仪器(如质谱仪、色谱仪等)、示踪剂等。
检查并确认反应器的密封性良好,准备好实验记录表。
2. 实验操作:开启反应器,进行升温操作。
待温度稳定后,向反应器内注入示踪剂。
在反应器出口处采集样品,使用测量仪器分析样品中示踪剂的浓度。
3.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出口处示踪剂的浓度变化数据,绘制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RTD的相关统计参数,如平均停留时间、方差等。
分析RTD的分布特性,以及不同流动状态下串联反应器的性能差异。
5. 实验结束:清理实验现场,关闭仪器和设备。
整理实验数据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串联反应器的RTD统计参数,如平均停留时间、方差等。
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串联反应器的流动特性和反应性能。
2. 结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串联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特性对RTD的影响。
比较不同操作条件下RTD的变化,讨论这些变化对反应效率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串联反应器的RTD,分析了不同流动状态下反应器的性能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串联反应器的RTD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流体的流动特性、反应器的结构等。
气流床反应器液体停留时间研究
注 入 气流床 反 应器 的进 料 ( 自来 水) ,用 电导 率仪 中 测 量 出 口处 的 KC 浓度 , 1 转化 为 电压 信 号储存 在 电 脑 中 。为保证 实验准 确度 ,每个 条件 下都进 行 3次
半 仃 买 验 ,j 盥辽 枉 基 计 重 泵 弪 制
关。
18
I5
1 2
街
幅 O9
图 2 喷 嘴 个 数 对 液 体 停 留时 间 的影 响
国 06
22 液 体 流量对 液体 停 留时 间的影 响 . 热模 条件 下液 体流 量 即是循 环量 ,液 体流 量跟 气流 床 的液体 滞 留量密 切相 关 ,因此 测量 不 同流量
在 液体 流量 为 1 0 Lh 2 /,气 体流 量为 0的条件
流 床 反应器 的液
下 ,考 察 了喷嘴个 数 1 )21年第 2 上 海煤 气 ' 期
枢忙
1 8 ● 6 4 2 l 0 0 8
固限
0 6 0 4 0 2 O O 0 2
P odu r
, 8
6
果见 图 2 。从 图 中明显看 出,与单 喷嘴 、两 喷嘴 相 比, 四喷 嘴对 置撞击 , 体停 留 时间 曲线分 布变 窄 , 液 出峰 延迟 ,液 体平 均停 留时间增 加 。这 可 能是 四喷 嘴撞 击对称 性 好 ,液 滴在 撞击 区域 中的振 荡运动 时 问要 比单 喷嘴 和两 喷嘴 撞击 时长 ,导致 四喷嘴 撞击
基本 相 同 ,也就 是说 气 体流量 变化 对液 体停 留时间 影 响微 弱 。由于实验 采 用 的是压 力式 喷嘴 ,液体 的 雾化 状况 只与 压 力有关 ,气流 量对 液滴 总体 运动 影 响 并不 大 ,这 与文献 报 道相 符合 。从 图中还 可 以看
小型气-液-固流化床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
小型气-液-固流化床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姚东;刘明言;李翔南【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8(069)011【摘要】采用脉冲示踪技术,研究了3 mm床径的小型气-液-固流化床内液相停留时间分布.以KCl为示踪剂,液相为去离子水,气相为空气,固相为平均粒径0.123~0.222 mm的玻璃微珠和氧化铝颗粒,测量流化床出口液相的电导率,得到其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增大表观液速和表观气速,分布曲线变窄,平均停留时间缩短,Peclet数增大;固相的存在使液相的平均停留时间增长.表观液速1.96~15.70 mm?s-1,表观气速1.18~1.96 mm?s-1的条件下,流动接近层流;平均停留时间的范围为(19.6±0.34)s~(48.0±0.92)s,建立的Pe经验关联式对实验结果有较好的预测,偏差在±25%以内.研究结果对于小型三相流化床的设计放大具有指导意义.【总页数】9页(P4754-4762)【作者】姚东;刘明言;李翔南【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 300350;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 300350;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天津 300350;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18【相关文献】1.气-液鼓泡床和气-液-固三相流化床气含率与床层压降定量关系的推导 [J], 祁存谦2.气-液鼓泡床和气-液-固三相流化床气含率与床层压降定量关系的推导 [J], 祁存谦3.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局部相含率分布 [J], 曹长青;刘明言;王一平;秦秀云;胡宗定4.气-液-固三相流化床气体分布器区局部相含率和床层膨胀比的实验研究 [J], 董淑芹;曹长青;刘明言;郭庆杰5.气-液-固三相流化床液相返混的研究(稳态法) [J], 胡宗定;张瑛;黄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1)
35
F (35) 0 E(t)dt
右边的积分值应等于图中带斜线的面积,其值为 0.523,此即t=35s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值。
阶跃输入法
阶跃法的实质是将在系统中作定常流动的流体 切换 为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体,或者相反。
前一种做法称为升阶法 (或称正阶跃法),后一种则叫 降阶法 (或称负阶跃法)。
返混对自催化反应等的影响
对于自催化反应,由于反应系统中需要一 定的产物浓度,因此一定程度的返混对反 应是有利的。有时候需要采用全混流反应 器 串联 活塞流反应器使用,就是出于此 目的。
返混的影响--对于某些复杂反应
对于某些复杂反应系统,如果反应组分在主 反应中的浓度级数低于其在副反应中的浓度 级数,降低反应物浓度,即存在一定的返混 则有利于反应选择性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停留时间分布是指流体粒子的寿命 分布
停留时间分布所适应的系统---------
闭式系统
一般所讨论的停留时间分布只 限于仅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 的闭式系统。
所谓闭式系统,其基本假定是 流体粒子一旦进入系统再也不 返回到输入流体的导管中,而 由输出管流出的流体粒子也再 不返回到系统中。
流体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
对流体不能对单个分子考察其停留时间,而是对 一堆分子进行研究。这一堆分子所组成的流体, 称之为流体粒子或微团(微元)。
流体微元(物料粒子) :研究流体流动的最小单 元。
流体粒子的体积比起系统的体积小到可以忽略不 计,但其所包含的分子又足够多,具有确切的统 计平均性质。
流动体系的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系统 , 连续 流入 流出,-----比较复杂。 通常所说的停留时间---- 是指流体以进入系统时起,
到其离开系统时为止,在系统内总共经历的时间, 即流体从系统的进口至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同时进入系统的流体,是否也同时离开系统? 由于流体是连续的,而流体分子的运动又是无序的, 所有分子都遵循同一的途径向前移动是不可能的, 因此,流体微元的停留时间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
第二章 反应器内的流动混合及典型反应器
2.1典型反应器
特点
连续流动置换反应器(一般 用于气相反应): 反应器内各个质点浓度、 温度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而随着位移(流动方向, 轴向)变化,即存在轴向 浓度、温度分布,而不存 在径向浓度、温度分布, 不存在轴向返混。
2.1典型反应器
特点
连续流动混合反应器: 反应器内各个质点的 温度、浓度均一,且等于 出口状况,反应器内实现 最大限度的返混。
v2,c2
R,c2
2.2典型反应器体积计算
进口物料平衡: v0c0 + vrc2 = v1c1 v0 + vr = v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积不变: v0 = v2 = v vr = Rv 平推流方程: * = V/v1 = c1c2(1/r)dc = (1+R) *
R=0:平推流 c0 = c1 v1 = v0 = V/v = -c0c2(1/r)dc R :全混流 v0 = v2 = v (R+1) c1 = (Rc2+c0)
V
x AN
xA0
v0C A0
dxA rA
2.2典型反应器体积计算
2.2.6循环操作平推流反应器
进口物料平衡: v0 c0 + vr c2 = v1 c1 v1,c1 v0,c0 v0 + vr = v1 体积不变: v0 = v2 = v vr = Rv v0,c0 v1,c1 平推流方程: * = V/v1 = -c1c2(1/r)dc R, = (1+R) * c2 R=0, 平推流 R,全混釜 v1,c2 v2,c2
2.4非理想流动
全混流、平推流的流动特性差别 如何确定实际反应器与理想反应器之间的差别 流动统计规律的假设原则……随机性 停留时间的概念和描述 流动模型……理想反应器的组合描述 流体混合特性:宏观混合与微观混合
实验一 填充管式反应器液体停留时间分布和其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
实验一 填充管式反应器液体停留时间分布及其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当流体(气体或液体)流经填充层进行均相反应,或者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层(固定床)进行非均相反应或非均相催化反应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流体质点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不一,形成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
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直接影响反应结果,如反应的最终转化不同。
填充管式反应器或固定床反应器均可视为连续流动的管式反应器,其理想流动模型为活塞流模型。
这类反应器的理想流动模型能够的检验,实现理想流动的边值操作条件的确定,以及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和模型参数的确定,都应先通过实验测定流体流经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通常用两种方法:脉冲激发——响应法和阶跃激发——响应法。
本实验以水为主体流体,以氯化钾饱和溶液为示踪剂,采用脉冲输入的方法测定流体流经填充层或固定床层的停留时间分布。
这种方法不仅用于检验或确定填充管式均相反应器和固定床均相反应器的流动模型,也适用于填料塔等传质设备。
通过本实验掌握一种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技术,同时初步掌握对流体流经固体颗粒层这类是设备的流动模型检验和模型参数的实验测定方法。
毫无疑问。
通过实验对于数学模型方法和流动模型等方面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采用脉冲激发——响应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是当主流流体以恒定的体积流率流经具有一定堆积的填充层时,在反应器如口出瞬时脉冲注入一定量的示踪剂,和此同时在反应器出口处检测示踪物浓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即t t c -)(曲线,并可转化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即t t E -)(曲线。
由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曲线可以定性地诊断流体流经反应器的流动状况。
停留时间分布属于随机变量的分布,概率上还可以定量地用数字特征加以描述,表征这种随机分布的数字特征主要是数学期望和方差。
(1)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期望,t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也就是该变量的平均数。
流化床反应仿真操作单元
《反应过程与技术》仿真操作指导书周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流化床反应仿真操作单元一. 工艺流程说明:该流化床反应器取材于HIMON工艺本体聚合装置,用于生产高抗冲击共聚物。
具有剩余活性的干均聚物(聚丙烯),在压差作用下自闪蒸罐D-301流到该气相共聚反应器R-401。
在气体分析仪的控制下,氢气被加到乙烯进料管道中,以改进聚合物的本征粘度,满足聚合物从顶部进入流化床反应器,落在流化床的床层上。
流化气体(反应单体)通过一个特殊设计的栅板进入反应器。
由反应器底部出口管路上的控制阀来维持聚合物的料位。
聚合物料位决定了停留时间,从而决定了聚合反应的程度,为了避免过度聚合的鳞片状产物堆积在反应器壁上,反应器内配置一转速较慢的刮刀,以使反应器壁保持干净。
栅板下部夹带的聚合物细末,用一台小型旋风分离器S401除去,并送到下游的袋式过滤器中。
所有末反应的单体循环返回到流化压缩机的吸入口。
来自乙烯汽提塔顶部的回收气相与气相反应器出口的循环单体汇合,而补充的氢气,乙烯和丙烯加入到压缩机排出口。
循环气体用工业色谱仪进行分析,调节氢气和丙烯的补充量。
然后调节补充的丙烯进料量以保证反应器的进料气体满足工艺要求的组成。
用脱盐水作为冷却介质,用一台立式列管式换热器将聚合反应热撤出。
该热交换器位于循环气体压缩机之前。
共聚物的反应压力约为1.4Mpa(表),70C,注意,该系统压力位于闪蒸罐压力和袋式过滤器压力之间,从而在整个聚合物管路中形成一定压力梯度,以避免容器间物料的返混并使聚合物向前流动。
反应机理:乙烯,丙烯以及反应混合气在一定的温度70度,一定的压力1.35Mpa下,通过具有剩余活性的干均聚物(聚丙烯)的引发,在流化床反应器里进行反应,同时加入氢气以改善共聚物的本征粘度,生成高抗冲击共聚物。
主要原料:乙烯,丙烯,具有剩余活性的干均聚物(聚丙烯),氢气。
主产物:高抗冲击共聚物(具有乙烯和丙烯单体的共聚物)副产物:无。
小型电热循环流化床实验台技术方案
小型电热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一、简介小型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主要目的建设一套功能齐全的科研实验台,可用于煤的流化床燃烧实验,对给煤粒径、给煤量、床料粒径、床层高度、配风等参数进行研究,并对燃烧温度分布、炉内压力分布、返料状况以及烟气成分进行测量。
实验台还可以用于开展炉内空气分级、炉内加钙脱硫、SNCR脱硝等污染物减排技术的实验研究。
根据上述要求,本方案提出一套循环流化床实验台系统,其主要指标如下:1)设计热负荷:1.5 kW;2)设计煤耗:250 g/h;3)煤粉停留时间:2 S;4)运行温度:900±50 ℃;5)运行压力:±50 Pa;6)炉膛最高使用温度:1100℃;7)炉膛最高使用压力:±5000 Pa;二、技术方案2.1 系统简介实验台系统主要包括:炉本体、加热系统、给粉机、空压机、引风机、测量系统、控制系统及管路系统。
煤颗粒通过给粉机加入炉本体浓相区。
空气由空压机提供,并分成一次风、二次风、分级风、返料风、送料风,经过浮子流量计调节计量后,送入各指定位置。
煤颗粒在浓相区与较粗的床料共同流化,并着火、燃烧、破碎,破碎后的细小颗粒及飞灰和返料器返回的颗粒一起进入稀相区,然后经过旋风分离器进行分离。
旋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颗粒,经过返料器返回炉本体浓相区。
未能被分离的飞灰和烟气一起排出炉膛,和旁路冷空气混合后,进入除尘器除尘。
除尘后的烟气经过引风机排至室外。
实验系统示意图2.2 实验台提资三、设备简介3.1 炉本体炉本体采用310S材质焊接而成,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其最高耐温1100℃,满足流化燃烧需求。
由于采用氩弧焊钣金焊接工艺,在较小尺寸下,使得布风板、旋风分离器、返料器及相关支管能得到比较精确的加工。
3.2 加热器加热器采用电阻丝陶瓷伴热带,配PID自动温控仪表,通过温度对加热器进行自动控制。
电阻丝采用Cr20Ni80材质,长期工作温度1000℃,极限工作温度1200℃。
串联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 -回复
串联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实验报告-回复- 引言:介绍串联反应器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解释实验目的是为了测定串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进一步了解反应器的性能和优化反应条件的依据。
- 实验设计: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串联反应器的结构和参数,包括反应器的类型、尺寸、温度控制方式等。
解释实验方案中所选择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并解释这些选择的理由。
- 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
首先,介绍实验所用的装置和仪器,如反应器、控制系统、流量计、采样器等。
然后,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反应物的添加、反应器温度的控制、反应物的混合和流动过程以及采样的方法。
此外,还需要解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
首先,说明实验中测定的主要参数,如反应器的长度、流速、温度等。
然后,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实验数据,如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反应进程的曲线等。
解释这些数据的含义,并分析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如果有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也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解释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理论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释和解决办法。
然后,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串联反应器的性能进行评价,并讨论如何改进和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反应效果和产率。
最后,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
- 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和发现。
对实验中测定的停留时间分布和反应器性能进行总结,并强调实验的价值和意义。
讨论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的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包括相关的学术论文、专业书籍和研究报告。
确保引用的文献来源准确和可靠。
通过以上步骤详细地回答了实验目的的相关问题,文章可以达到1500-2000字的要求,并提供了实验目的、设计、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同时,通过引用参考文献,保证文章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5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fqi
根据F(t)的定义
F (t)
(cc(t))
c c0
=1
e
t
E(t)
dF (t)
1
e
t
dt
F ( ) 1 e
E( ) e
5.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对示踪剂作物料衡算,有: 流入的摩尔流率=流出的摩尔流率+积累的摩尔流率
Q0c0
Qc Vr
dc dt
Vr
Q
dc dt
1
c
1
c0
初值条件:t=0,c=0
2.特点:所有流体微元的停留时间相同,同一时刻进入反 应器的流体微元必定在另一时刻同时离开。经历相同的浓 度、温度变化历程。
5.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3.停留时间分布特征 用示踪法来测定活塞流的停留时间分布时,出口响应曲
线形状与输入曲线完全一样,只是时间延迟 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E(t)
0
0
1 1 tdF (t) t
0
5.3 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
二.方差—散度 时间t对数学期望的二次矩
2 t
(t t )2 E(t)dt
0
E(t)dt
(t t )2 E(t)dt
0
1 0
(t t)2 dF (t)
0
t2E(t)dt t 2 0
5.3 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
5.1 停留时间分布
二、寿命分布和年龄分布 寿命分布-流体粒子从进入系统起到离开系统止,在
系统内停留的时间。 年龄分布-存留在系统中的流体粒子从进入系统算起
在系统中停留的时间。
区别在于:前者指反应器出口流出流体的停留时间,而后 者是反应器中流体的停留时间。
南大化工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实验
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多釜串联反应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2.掌握一种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停留时间分布函数E(t)的定义是:在某一瞬间加入系统一定量示踪物料,该物料中各流体粒子将经过不同的停留时间后依次流出,而停留时间在[t ,t+dt]间的物料占全部示踪物料的分率为E(t)dt 。
根据定义E(t)可以用其它量表示为E(t)=q vi C(t)/M 0如果直接用电导率κ表示,则有 E(t)=q vi C(t)/M 0 =0)(κκ-t t 对第二釜和第三釜来说,则有E(t)=()()∑⎰∆=∞tt t dt t t κκκκ)()(0 其中:q vi —主流体体积流量M 0—示踪物量C(t)—t 时刻流出的示踪物浓度κ(t )—t 时刻d 电导率。
可用电导率数据计算,数学期望也就是平均停留时间 ∑∑∑∑∑∑==∆∆=-)()()()()()(t t t t c t tc t t c t t tc t κκ 以及 方差 --=∑∑222)()(t t t t t κκσ或 222-=t t σσθ多釜串联模型中的串联釜数N 与实验数据处理得到的2t σ的关系为2t σ=N t -2三.实验装置及流程1-水箱;2-水泵;3-转子流量计;4-电磁阀;5-KCL 罐;6,7,8,9,10,.11-截止阀;12-搅拌电机;13-电导电极;14-溢流口;15-管式反应器;16-釜式反应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准备工作(1)将饱和KCL 液体注入标有KCL 的储瓶内。
(2)连接好入水管线,打开自来水阀门,使管路充满水。
(3)检查电极导线连接是否正确。
操作步骤(1)打开进水阀,慢慢打开进水转子流量计的阀门(注意!初次通水必须排净管路中的所有气泡,特别是死角处)。
调节水流量维持在20-30升/时之间某值,直至各釜充满水,并能正常地从最后一级流出。
(2)分别开启釜1、釜2、釜3、搅拌马达开关,搅拌程度在200转。
流化床反应器流动状况的实验测定
F
实验数据处理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1) 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压降 Δp 与气体流量的变化值, 进行标绘; (2) 确定相应的临界流化速度与最大流化速度; (3) 按实验条件计算临界流化速度与最大流化速度;注意:最大流化速 度 u t 不能直接算出,需假定 Re p 范围后试算,再校核 Re p 是否适用。 G 结果及讨论
ut =
2 (ρ s − ρ g )g dp
18μ
,
Re p < 0.4
⎡ 4 (ρ s − ρ g )2 g ⎤ ut = ⎢ ⎥ 225 ρ μ ⎢ ⎥ g ⎣ ⎦
1 3
dp
,
0.4 < Re p < 500
⎡ 3.1d p (ρ s − ρ g )g ⎤ ut = ⎢ ⎥ ρg ⎢ ⎥ ⎣ ⎦
d p uρ g
u mf - 临界流化速度,
μ m s;
;
u t - 最大流化速度,
m s;
k g m3 ; k g m3 ;
kg m ⋅s 。
ρ g - 流体密度,
ρ s - 颗粒密度,
μ - 流体粘度,
500
固定床
300 200
流化床
B C G D
△AMax
气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压降与气速的关系
E
如图 2–27 所示。当流体流速很小时,固体
100 50
umf
A F
0.02 0.03 0.05 0.1 0.01
ut 颗粒在床层中固定不动。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床层压降与流速成正比,如图 AB 段所示。此
0.1 0.2 0.3
粒在流体中形成悬浮状态的稀相,并与流体一起从床层吹出,床层处于气流输 送阶段。E 点之后正常的流化状态被破坏,压降迅速降低,与 E 点相应的流速称 为最大流化速度 u t 。 (2) 临界流化速度 u mf 临界流化速度可以通过 ΔP 与 u 关系进行测定,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常用的 经验计算式有: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ppt
t
2
E(t)t
2
t
0
• 取样为等时间间隔时:
t2
(t t )2 E(t)t
E(t)t
t 2E(t)t 2 t
E (t )t
t 2 E(t) 2 t
E(t)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描述
❖ 对比时间(无因次时间):
t tm
t
t
❖平均对比时间: t t 1
tm
tm
❖ 停留时间为t时,
第一节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提高混合效果的加设措挡施板:
偏心安装
消除打旋现象:
第一节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提高混合效果的措施: 加设导流筒
螺旋式
涡轮式
第一节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 搅拌器的型式 高转速搅拌器 1、螺旋桨式搅拌器
螺旋桨式搅拌器的总体循环流动
推进式 三叶片式
第一节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2、涡轮式搅拌器
涡轮式搅拌器的总体循环流动
a-直叶圆盘涡轮 b-弯叶圆盘涡轮 c-直叶涡轮 d-折叶涡轮 e-弯叶涡轮
大叶片低转速搅拌器
1、桨式搅拌器 2、框式和锚式搅拌器 3、螺带式搅拌器
a-锚式
bc-框式 d-螺带式
第二节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及其性质
•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描述 •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 几种流型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与分布密度 • 停留时间分布的应用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描述
对于离散型测定值,可以用加和代替积分值
t
t1
t2
t3 …….
E(t) E(t1) E(t2) E(t3) ……
t
tE(t )t
11 流化床停留时间分布测定2012
流化床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停留时间分布的意义2. 熟悉测量停留时间的方法3. 了解平均停留时间方差以及Pe 值的计算实验原理一、研究停留时间分布的意义在实际连续流动的均相反应器内,流体微元的流动存在短路、死区、涡流等非理想流动因素,使流体流动状况偏离平推流和全混流两种理想流动。
不同停留时间的流体微元之间的混合称之为返混,返混程度的大小影响到反应器的反应结果。
描述非理想流动返混程度的参数是方差。
可以用脉冲示踪法、阶跃示踪法等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整理获得。
常用的两种非理想流动模型是:多釜串联模型和轴向扩散模型,其模型参数分别是串联釜数N 和毕克莱准数Pe 。
研究停留时间分布的基本出发点是:无须知道反应器内流场的细节,只要知道每个粒子在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即知道停留时间的分布,就可以确定反应程度及反应器的生产能力、转化率、收率等参数。
停留时间分布是指出口寿命分布密度函数E (t )t t dt ()dt E t =单位时间流出的寿命在到+之间的粒子数单位时间进入反应器的流体粒子总数E (t )按定义满足归一化条件,即()dt 1E t ∞⎰=二、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实验主要是应用响应技术测定。
在反应器的入口注入示踪剂,在反应器的出口或其他地点检测示踪剂的响应,分析测量数据,就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确定示踪剂所代表的反应物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的分布。
示踪剂的检测方式可灵活选择,如测定示踪物电导率、各种光学方法、化学分析法等都可以采用。
对示踪剂的要求:1 物性与被示踪的流体相似;2 易检测,精确度好;3 加入量小,不干扰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4 示踪剂不反应,不吸附,不消耗。
注入和检出的位置:注入可以在反应器的入口,或者在流体流动路径上的某一点。
示踪剂浓度检测可以在出口、反应器内部示踪剂注入点的上游或下游。
在不同的两点同时检测,可以提高停留时间分布测量的精度。
当反应器内返混程度较大时,检测点可以选择在注入点上游。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测定
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的N个流 体微元中,其中停留时间介于t→t+dt的流体 微元占的分率,为E(t)dt
3.3 F(t)和E(t)的关系
t
F (t)E (t)dt 0
或 者E(t)=dF(t) dt
6
3.4 E(t),F(t)函数特征
E(t)
F(t)
1
t
F(t)
特点:⑴t→∞ E(t)→0
t
E(t) 1 et平均 t平均
σ2=1
t
t
F(t) 1et平均
10
六. 非理想流动模型
6.1 多级混合模型:器中返混与多釜串联相当
2 1 N
6.2 轴向扩散模型:器中返混与分子扩散相当
返混较小: 2 2(Ez )2( 1 )
uL
Pe
返混较大: 2 P2eP2e2(1ePe)
11
七.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方法
t C(0):示踪剂浓度
F (t) C (t) C (0)
13
八. 脉冲示踪法测量停留时间分布 应注意的问题
流量稳定 示踪剂取量准确,并尽快一次注入 仪器正确使用,注意校正温度和电极常数
14
九.操作步骤:
1)开启高位槽上的水阀,当高位槽出现溢 流后打开各流量计待流量稳定。
2)调节搅拌转速(1格左右) 3)校正温度,校正电极常数 4)打开电脑桌面上的RTD软件,输入名字
17
σ2=0 平推流,无返混 σ2=1 全混流,返混最大 0<σ2<1 非理想流动
4
三.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流体微元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是一个随机 过程,对于随机过程可藉用两种概率分布来描述流 体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分布 3.2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致液 相平 均停 留时 间的减小 , 且通过计 算得 出 , 当 气相 流量 分别 为 4 、 6 、 8 、 1 0 L / h时 , 液 相流 量 增 加
带来 的液 相 停 留时 间 的减 小 量 分别 为 0 . 3 1 、 0 . 2 3 、 0 . 2 3 、 0 . 2 6 s , 而 当液 相 流 量 不 变 时 , 气 相 流 量增 加带 来 的 停 留 时 间 的减 小 量 分 别 为 0 . 5 2、
昆 日
址 霜
1
图 4 液相 流量 6 L / h时 液 相 停 留 时 间 分 布 曲 线
一
档
船
,‘
{
}
{
l
0 9 8 7 6 5 4 3 2
0
厘 翟
臣 Ⅲ
图6 不 同条 件 下模 拟 所得液相 平均停 留时 间 由图 6可 以看 出 , 气、 液相 流量 的增 大均 会 导
和 改进具 有重 要意 义 。F l u e n t 软件 可 以较 好 地模 拟 反应 器 内流场 情 况 , 采 用示 踪 剂 法能 够 准 确得
出 口直径 d 4 mm 液 相原料 进 口直径 d , 4 m m 载 气入 口直径 d 4 m m
出停 留时 间分 布 。俞 志 楠 等 对 气 流 喷 射床 反
7 9 8
化
工
机
械
2 0 l 3年
液相 流量 为 6 L / h时 , 不 同气 相 流 量 条 件 下
笔 者用下 式处 理 F l u e n t 模 拟结 果 , 得 到不 同
的停 留 时 间 分 布 曲 线 如 图 4所 示 ; 气 相 流 量 为
4 L / h时 , 不 同液 相流量 条件 下液 相停 留时 间分 布
笔者设计 了一个微 型流化 床裂解 反应器 , 以蒸
料进 | 1
馏水为液相介质 , 以氩气为流化介质 , 采用侧面气流
脉冲进料 的方式 , 研究在气 、 液相流量不 同的条件下
停留时间的分布情 况 , 并使用 F l u e n t 软件 对其进行
数值模拟 , 对 比分析实验与模拟所得结果。
条件下 液个平 均 停 留时 间 , 绘 制 如 图 6所 示 的液
相平均 停 留时间 曲线 。
∑ A. i : EA
0
曲线如 图 5所 示 。
( 4)
一
魁
式中
A —— 电导率 ;
t — — 停 留 时 间 。
招 摇
厘
鲁
s 丑
地
厦
皿
文 献标 识 码 A
微 型 动 力 学 反 应 器 能够 实 现 原 料 进 样 和 裂
1 数 值模拟
解, 并通 过后续 在 线 质谱 对 关 键 气体 组 分 进 行定 量、 定性 分析 , 根据气 体浓 度变化 求算 反应 动力学 参数 ¨ 。微 型流 化床 反应 器 液 相停 留时 间是 表 明反 应 能否 达 到适 当 程 度 的 重 要 参 数 与 性 能 指
气、 液 相 流 量 的 增加 均会 导致 液 相 停 留 时 间的 减 少 , 但 气相 流 量 对 停 留时 间 的 影 响要 大 于 液 相 流 量 对 液 相 停 留 时 间的 影 响 。数 值 模 拟 与 实验 数据 对 比 分析 发 现 二 者 结果 吻 合 良好 , 模 型可 用 。 关键 词 流化 床 反 应 器 中 图分 类 号 T Q 0 5 2 . 5 停 留 时 间分 布 数值 模 拟 文章编号 0 2 5 4 — 6 0 9 4 ( 2 0 1 3 ) 0 6  ̄7 9 6 . 0 5
7 9 6
化
工
机
械
2 0 1 3往
微 型 流化 床 反应 器 液 相 冷 态进 样停 留时 间 分 布 模 拟 与 实 验
张彤辉 董 玉平 郭飞强 吕 兆 川
范 鹏 飞 景元琢
( I . 山东 大 学 机 械工 程 学 院 ; 2 山东 百 川 同 创 能 源有 限公 司 )
应 器 的液 体停 留时 问分 布 进行 了 F l u e n t 模拟 , 结 果 与实 验值 接近 ; F u r ma n L和 S t e g o w s k i z 用 示
踪 剂法 进行 了模 拟 与 实验 验 证 , 结 果 表 明模 拟值 与实验 值 吻合 良好 。
摘
要
为 了得 出 气 、 液相 流 量 变化 对 微 型 流 化 床 反 应 器 液 相 停 留 时 间 的 影响 规 律 借 助 F I u e n t 软 件 对
,
反 应 器 内部 流 场 进 行 数 值 模 拟 , 得到其速度 、 压 力 分布 特 性 和 反 应 器 出 口液 相 浓 度 的 变化 曲线 。 采 用 示
踪 剂侧 面脉 冲进 样 法 , 实验 测 定 了反 应 器 中液 相 的 停 留时 间分 布 。 结 果表 明 , 气 相 流 量 和 液 相 流 量 均 对
液相 停 留 时 间有 明显 的影 响 , 气、 液 相 流 量 为 4~l O L / h时 , 液 相 平 均 停 留 时 间可 以控 制 在 1 . 1 l~1 . 8 9 8 :
标, 表征 了反 应器 发生反 应 的时间跨 度 , 决 定 了液
1 . 1 数 学模 型 图 1为微 型 流化 床 反应 器 的结构 简 图 , 其 主 要 几何 参数如 下 : 长度 L 1 5 0 Nhomakorabeaam r
内径 D 2 0 mm
体 原料 的裂解 转 化 效率 , 是 微 观 混合 过 程 的宏观 表 现 , 因此研究 液 相停 留时 间 对 反应 器 的设 计
图1 反 应 器 结 构 简 图
国 家 重 大科 学 仪 器设 备 开 发专 项 ( 2 0 1 1 Y Q I 2 0 0 3 9 ) 和 国 家 科技 支撑 计 划 ( 2 0 1 0 B A C 6 6 B 0 2 , 0 1 1 B A D 1 5 B 0 5 — 0 5 ) 。
张彤辉 , 男, 1 9 9 0年 6月 生 , 硕 士 研 究 生 。山 东 省 济 南 市 , 2 5 0 0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