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阻器桥式突触结构神经网络的学习PPT

合集下载

神经网络介绍PPT详解课件

神经网络介绍PPT详解课件

1940s
1960s
1980s
2000s
MP 模型 阈值加和 模型 Hebb学习 规则
感知器模型 自适应线性单元
Hopfield网络 Boltzman 机 BP算法
深度网络 DBN
CNN DBM
LeCun 98 Deep CNN RNN
低谷
低谷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历程
Deep Learning, Science 2006 (vol. 313, pp. 504-507)
网络模型
LeNet
网络结构的改进
NIN
AlexNet
网络深度的增加
VGGNet
GoogLeNet (Inception)
ResNet
Inception ResNet 图2: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图
图3:ILSVRC图像分类竞赛近年结果。
LeNet
最早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字符识别。网络具有如下特点:
AlexNet
AlexNet在LeNet基础上进行了更宽更深的网络设计,首次在CNN中引入了ReLU、 Dropout和Local Response Norm (LRN)等技巧。网络的技术特点如下:
➢ 使用ReLU (Rectified Linear Units)作为CNN的激活函数,并验证其效果在较深的网络超 过了Sigmoid,成功解决了Sigmoid在网络较深时的梯度弥散问题,提高了网络的训练速率。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历程
• 发展基础:
✓ 数据爆炸:图像数据、文本数据、语音数 据、社交网络数据、科学计算等
✓ 计算性能大幅提高
• 为什么有效
– 浅层神经网络可以近似任意函数,为何多层?
✓深层网络结构中,高层可以综合应用低层信息。 ✓低层关注“局部”,高层关注“全局”、更具有语

忆阻器.ppt

忆阻器.ppt

对(5)式求积分
x (t ) v
RON q (t ) 2 D
(7)


D2
V
v(t ) [ X (t ) ROFF dx (1 X (t ))] RON dt
由(2)(3)(5)得
(8)
假设施加电压的时刻为
t t
t0
vdt , r
ROFF RON
t0
v( s )d ( s ) ( X ( s )
忆阻器的仿真与特性分析
忆阻器的研究背景
忆阻器理论与原理
忆阻器simulink仿真
忆阻器的提出
忆阻器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蔡少棠教授 1971 年提出。 顾名思义,忆阻器的得名来源于其阻值对所通过的电荷量 的依赖性。简单的说,忆阻器的电阻值取决于多少电荷经 过了这个器件。也就是说,让电荷以一个方向流过,电阻 会增加;如果让电荷以相反的方向流过,电阻就会减小。
f ( x) 1 (2 x 1)2 p
(6)
其中p是一个正整数,是函数的控制参数。这个函数的缺 点是存在边界效应,即当到达边界点( x =0或者x =1) 后就永远保持那个状态,再施加反向电流也无法改变忆阻 器的阻值了。
1 In1 Scope2
100 Constant1 Product Add1
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缺少了一种能够将电荷与 磁通量关联起来的电路元件。而这种元件可由电荷和磁通 量之间的关系来定义。忆阻器代表了磁通与电荷之间的关 系,因而它被认为是电阻、电容、电感之外的第四种基本 无源电路元件。
美国惠普实验室研究人员于2008年 成功研制了首个能工作的忆阻器
由17条二氧化钛纳米结构 (约50nm宽)所制成的 忆阻器,中间以导线连接

神经网络专题ppt课件

神经网络专题ppt课件

(4)Connections Science
(5)Neurocomputing
(6)Neural Computation
(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al Systems
7
3.2 神经元与网络结构
人脑大约由1012个神经元组成,而其中的每个神经元又与约102~ 104个其他神经元相连接,如此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神经元网络。 神经元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它是以细胞 体为主体,由许多向周围延伸的不规则树枝状纤维构成的神经细胞, 其形状很像一棵枯树的枝干。它主要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Synapse,又称神经键)组成。
15
4.互连网络
互连网络有局部互连和全互连 两种。 全互连网络中的每个神经元都 与其他神经元相连。 局部互连是指互连只是局部的, 有些神经元之间没有连接关系。 Hopfield 网 络 和 Boltzmann 机 属于互连网络的类型。
16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
学习方法就是网络连接权的调整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连接权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
4
5. 20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有Amari, Anderson, Fukushima, Grossberg, Kohonen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研究继续进行
▪ 1972年,芬兰的T.Kohonen提出了一个与感知机等神经 网络不同的自组织映射理论(SOM)。 ▪ 1975年,福岛提出了一个自组织识别神经网络模型。 ▪ 1976年C.V.Malsburg et al发表了“地形图”的自形成
6
关于神经网络的国际交流
第一届神经网络国际会议于1987年6月21至24日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召开,标志着神经网络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新的热点。

神经网络学习PPT课件

神经网络学习PPT课件
不断迭代,权重逐渐调整到最优解附近。
牛顿法
总结词
牛顿法是一种基于二阶泰勒级数的优化算法,通过迭 代更新参数,以找到损失函数的极小值点。在神经网 络训练中,牛顿法可以用于寻找最优解。
详细描述
牛顿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二阶泰勒级数近似损失函数 ,并找到该函数的极小值点。在神经网络训练中,牛顿 法可以用于寻找最优解。具体来说,根据二阶导数矩阵 (海森矩阵)和当前点的梯度向量,计算出参数更新的 方向和步长,然后更新参数。通过不断迭代,参数逐渐 调整到最优解附近。与梯度下降法相比,牛顿法在迭代 过程中不仅考虑了梯度信息,还考虑了二阶导数信息, 因此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
07
未来展望与挑战
深度学习的发展趋势
模型可解释性
随着深度学习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模型的可解释性成为研究热 点,旨在提高模型决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持续学习与终身学习
随着数据不断增长和模型持续更新,如何实现模型的持续学习和终 身学习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多模态学习
随着多媒体数据的普及,如何实现图像、语音、文本等多模态数据 的融合与交互,成为深度学习的另一发展趋势。
深度学习
通过构建深层的神经网络结构, 提高了对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
循环神经网络
适用于序列数据,如自然语言 处理和语音识别等领域。
02
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感知机模型
感知机模型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单 元,由一个输入层和一个输出层 组成,通过一个或多个权重和偏
置项来计算输出。
感知机模型只能实现线性分类, 对于非线性问题无法处理。
详细描述
反向传播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计算神经网络的输出层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然后将误差逐层反向传播,并根 据梯度下降法更新每一层的权重。通过不断迭代,权重逐渐调整,使得神经网络的输出逐渐接近实际值,从而降 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核心是计算每一层的梯度,即权重的导数,以便更新权重。

神经网络ppt课件

神经网络ppt课件
神经元层次模型 组合式模型 网络层次模型 神经系统层次模型 智能型模型
通常,人们较多地考虑神经网络的互连结构。本 节将按照神经网络连接模式,对神经网络的几种 典型结构分别进行介绍
12
2.2.1 单层感知器网络
单层感知器是最早使用的,也是最简单的神经 网络结构,由一个或多个线性阈值单元组成
这种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不仅 接受外界的输入信号,同时 接受网络自身的输出信号。 输出反馈信号可以是原始输 出信号,也可以是经过转化 的输出信号;可以是本时刻 的输出信号,也可以是经过 一定延迟的输出信号
此种网络经常用于系统控制、 实时信号处理等需要根据系 统当前状态进行调节的场合
x1
…… …… ……
…… yi …… …… …… …… xi
再励学习
再励学习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种学习方法
19
2.3.2 学习规则
Hebb学习规则
这个规则是由Donald Hebb在1949年提出的 他的基本规则可以简单归纳为:如果处理单元从另一个处
理单元接受到一个输入,并且如果两个单元都处于高度活 动状态,这时两单元间的连接权重就要被加强 Hebb学习规则是一种没有指导的学习方法,它只根据神经 元连接间的激活水平改变权重,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为相关 学习或并联学习
9
2.1.2 研究进展
重要学术会议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复兴发展时期 1980s至1990s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

EPSP总和达阈电位,爆发动作电位
(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Cl-内流→超极化(抑制)
(四)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时的运算过程
突触后膜的电位改变取决于同时 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
1. 对递质释放的调制: 递质释放量主要取决于进入末梢的Ca2+量。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易化、强直后增强、习惯化、敏感化均可改变 突触前膜的Ca2+内流量,从而影响递质释放量。 突触前受体:某些神经递质或调质可作用于突触前膜的受体,促进 或抑制递质的释放。 2. 对后膜受体的调制: 受体上调(up regulation):递质或激素↓→受体数量↑亲和力↑ 受体下调(down regulation):递质或激素↑ →受体数量↓亲和力↓
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比较
兴奋传至神经末梢 ↓ 突触前膜去极化 ↓ 前膜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 ↓ Ca2+进入突触前膜 ↓ 兴奋性递质通过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 ↓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或 化学门控式通道 ↓ 突触后膜上Na+或Ca2+通道开放 ↓ + 2+ Na 或Ca 进入突触后膜 ↓ 突触后膜去极化 (EPSP) ↓ 总和达阈电位 ↓ 动作电位(兴奋) 兴奋传至神经末梢 ↓ 突触前膜去极化 ↓ 前膜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 ↓ Ca2+进入突触前膜 ↓ 抑制性递质通过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 ↓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或 化学门控式通道 ↓ 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 ↓ - Cl 进入突触后膜 ↓ 突触后膜超极化(IPSP) (抑制)
Three synaptic junctions, 2 are stimulatory, 1 is inhibitory.

《神经网络》PPT幻灯片PPT

《神经网络》PPT幻灯片PPT
➢因此,类神经网络在选取启动函数时,不能够使用 传统的线性函数,通常来说会选择兼具正向收敛与 负向收敛的函数。
20
2.阶梯(step)启动函数的一般形式:
f Ij
,Ij 0 ,Ij 0
阶梯启动函数又称阈值(threshold)启动函
数。当 时1,,得0到
1
f Ij 0
,Ij 0 ,Ij 0
输入层只从外部环境接收信息,该层的每 个神经元相当于自变量,不完成任何计算 ,只为下一层传递信息。
输出层生成最终结果,为网络送给外部系 统的结果值。
13
隐藏层介于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这些层 完全用于分析,其函数联系输入层变量和 输出层变量,使其更拟合(fit)资料。
隐藏层的功能主要是增加类神经网络的复 杂性,以能够模拟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一个神经元 j,有阈值,从上一层连接的 神经元得到n个输入变量X,每个输入变 量附加一个链接权重w。
输入变量将依照不同权重加以合并(一般 是加权总和),链接成组合函数( combination function),组合函数的值称 为电位(potential);然后,启动(转换 、激活、赋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 将电位转换成输出信号。
隐藏层的多少要适当,过多容易过度拟合 。
一层加权神经元的网络称单层感知器,多 层加权神经元的网络称多层感知器( multi-layer perceptrons)。
14
神经网络的形式:
一个 输出 元的 两层 神经 网络
15
一 个输 出元 的三 层神 经网 络
16
多个输出元的三层神经网络
17
三、神经元的结构
类神经网络可以处理连续型和类别型的数 据,对数据进行预测。

《神经网络课堂讲义》PPT课件

《神经网络课堂讲义》PPT课件
• 神经网络对数据量有最低要求,一般情况下,一个权重至少需要 10个训练(xùnliàn)数据。
• 通过输入节点将输入变量加以标准化,标准化后的变量数值落在 0和1之间,或者是-1和1之间。
• 数据不能含有缺失值和离群点。 • 属性变量必须是数值型。 • 当有成百上千个属性变量时,神经网络效果就不是很好。
• 至少含有一个隐藏层的多层神经网络是一种普适近似,即可以用来近似 任何目标函数 。
• 可以处理冗余特征。 • 神经网络对训练数据中的噪声非常敏感。
• 训练ANN是一个很耗时的过程,特别当隐藏节点数量很大时。 • 可以建构非线性的模型,模型的准确度高。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数据 的准备问题 (shùjù)
的隐藏层节点、适当的非线性函数、
第二十页,共37页。
三层感知器的预测(yùcè)公 式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三层感知器解决(jiějué)异或(XOR)问题
u1 u2
y
00 0
01 1
10 1
11 0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网络拓扑结构(jiégòu)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网络拓扑结构(jiégòu)(续)
01 1
10 1
11 0
第十八页,共37页。
单层感知器的局限性
• 由于单层感知器的激活函数是符号函数,则感知器神经网络的输 出只能取-1或1。因此(yīncǐ)单层感知器只能用于简单的分类问题。
• 只能解决线性可分问题,而大量的分类问题是线性不可分的。 • 当输入矢量中有一个数比其他数都大或小得很多时,可能导致较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网络拓扑结构(jiégòu)(续)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神经网络基础PPT课件

神经网络基础PPT课件

AlexNet
VGGNet
ResNet
DenseNet
由Yann LeCun等人提出 ,是最早的卷积神经网 络之一,用于手写数字 识别。
由Alex Krizhevsky等人 提出,获得了2012年 ImageNet图像分类竞 赛的冠军,引入了ReLU 激活函数和数据增强等 技巧。
由牛津大学Visual Geometry Group提出 ,通过反复堆叠3x3的小 型卷积核和2x2的最大池 化层,构建了深度较深 的网络结构。
内部表示。
隐藏层
通过循环连接实现信息 的持久化,捕捉序列中
的动态信息。
输出层
将隐藏层的状态转化为 具体的输出。
循环连接
将隐藏层的状态反馈到 输入层或隐藏层自身, 实现信息的循环传递。
序列建模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序列建模
01
RNN通过循环连接实现对序列数据的建模,能够处理任意长度
的序列输入。
久化。
Jordan网络
与Elman网络类似,但将输出 层的状态反馈到隐藏层。
LSTM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通过引入门 控机制实现对长期依赖信息的
有效处理。
GRU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网络,一种简化 的LSTM结构,具有较少的参
数和较快的训练速度。
06 深度学习框架 TensorFlow使用指南
TensorFlow安装与配置教程
非线性可分问题
不存在一条直线(或超平面)能够将两类样本完全分开的 问题。对于这类问题,需要使用非线性分类器或者核方法 等技巧进行处理。
处理非线性可分问题的方法
包括使用多项式核、高斯核等核函数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 间使其线性可分;或者使用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模型对数据 进行建模和分类。

忆阻器桥式突触结构神经网络的学习PPT

忆阻器桥式突触结构神经网络的学习PPT

Memristor Bridge Synapse-Based Neural Network and Its Learning· Act as nonvolatile analog memories,they are programmable, and scalableto nano dimensions简要介绍&基础铺垫2016/9/18 Sunday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问题· 神经网络中用到的的BP算法成功应用于语音/手写/脸部识别以及机器人控制等· 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accuracy,chip area, processing speed三者的权衡。

· 优点:比起软件实现的神经网络1.更快的processing speed2.对chip area的更有效利用· 缺点:1.limited accuracy due to spatial nonuniformity(空间的不均匀性) and nonideal responses2.nonvolatile weight storage(非易失性存储)硬件实现主要的两个困难1.材料上的困难:In analog hardware implementations, the weights are usually stored inresistors, capacitors, and floating gate transistors(浮栅晶体管)Floating gate transistors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as synapses(突触) in conjunction with analog multipliers, but it suffers from high nonlinearity(非线性) in synaptic weightings.2.学习算法上的困难:与BP算法的software实现相比,BP算法的hardware实现较为困难,并且这些困难会因电子元件的imperfections and mismatch而加剧。

!!忆阻器的发展与应用ppt课件

!!忆阻器的发展与应用ppt课件
忆阻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电路元件类型, 而且补充了目前的RC、RL、LC、RLC电路设计方 案,将其扩展到所有可能由电路的四个基本元件与 电压源组成的电路范围。
忆阻器元件的应用
电路器件设计
忆阻器以其独特的记忆性能和电路特性,在电路 器件设计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依赖其记 忆性能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基于忆阻器电学 性能的参考接收机、调幅器。
在忆阻器和忆阻系统的概念提出之前多种系统已被观察到存在忆阻行为如阈值开关电热调节器神经突触的离子传递系统放电管等基础电路设计忆阻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电路元件类而且补充了目前的rcrllcrlc电路设计方案将其扩展到所有可能由电路的四个基本元件与电压源组成的电路范围
2010年12月29号
忆阻器的发展与应用
学报,2003.5,第5卷第3期 பைடு நூலகம் [5] CHUA L O. Memristor - the missing circuit
element [J]. IEEE Trans Circuit Theory, 1971, 18(5): 507-519 [6] Andy Yang,忆阻器,瘾科学,2010.3
Contents
1
概念产生与发展
2
忆阻器元件的实现
3
忆阻器的应用前景
4
总结
概念产生与发展
什么是忆阻器?
忆阻器(Memristor)的概念由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的蔡少棠(Chua)在1971年 提出。忆阻器是一类具有电阻记忆行为 的非线性电路元件,被认为是除电阻、 电容、电感外的第四个基本电路元件。
概念产生与发展
忆阻器的定义
由电路理论可知,三个传统的二端口电 路元件电阻(R)、电容(C)、电感 (L)建立了四个电路变量电压(V)、 电流(I)、磁通量(φ)和电荷量(Q) 间的联系。上述四个电路变量两两之间 可以建立六个数学关系式,其中五对关 系式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分别来自R、 C、L、Q 的定义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如图1所示),但φ、Q 间的关系却一 直没被揭示。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使递质持续发挥作用
●●
●●


● ●
● ●

● ● ●
增加递质的合成 增加递质在突
增加递质的释放 触间隙的浓度 减少酶的降解
干扰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影响离子通道
第8页/共10页
第9页/共1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0页/共10页
第1页/共10页
• 突触(synapse)一词源于希腊语“连接”之意, Charles Sherrington(1897年)最早提出这一 术语。Sherrington当时从生理学角度把突触定义 为相邻两个神经细胞之间发生机能联系的部位。
第2页/共10页
•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冯德培教授对突触的作用有 过一段精辟的阐述,即“在整个神经生物学中, 突触及其有关的研究可以说是占据中心地位。 因为神经系统基本上是信息加工系统,而信息 加工要求神经元与神经元对话,这是通过突触 进行的。”
突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 2.分突触传递的过程
●●●
●●●
●●



● ●

第5页/共10页
突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 2.分突触传递的过程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端
●●●
●●●
●●



● ●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递质
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第3页/共10页
突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
1分.物质和结构组成
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突触小体
轴突 抑制性递质:γ- 氨基丁酸 、去甲肾上腺素等
突触小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mristor Bridge Synapse-Based Neural Network and Its Learning· Act as nonvolatile analog memories,they are programmable, and scalableto nano dimensions简要介绍&基础铺垫2016/9/18 Sunday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问题· 神经网络中用到的的BP算法成功应用于语音/手写/脸部识别以及机器人控制等· 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accuracy,chip area, processing speed三者的权衡。

· 优点:比起软件实现的神经网络1.更快的processing speed2.对chip area的更有效利用· 缺点:1.limited accuracy due to spatial nonuniformity(空间的不均匀性) and nonideal responses2.nonvolatile weight storage(非易失性存储)硬件实现主要的两个困难1.材料上的困难:In analog hardware implementations, the weights are usually stored inresistors, capacitors, and floating gate transistors(浮栅晶体管)Floating gate transistors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as synapses(突触) in conjunction with analog multipliers, but it suffers from high nonlinearity(非线性) in synaptic weightings.2.学习算法上的困难:与BP算法的software实现相比,BP算法的hardware实现较为困难,并且这些困难会因电子元件的imperfections and mismatch而加剧。

注:BP算法是一种最有效的多层神经网络学习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信号前向传递,而误差后向传播,通过不断调节网络权重值,使得网络的最终输出与期望输出尽可能接近,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两个困难的解决办法1.解决材料上的困难:使用the memristor bridge synapse来解决nonvolatile weight storage(非易失性存储)的问题2.解决了学习算法上的困难:利用the memristor bridge synapse先天优势的modified chip-in-the-loop learning method来解决BP算法实现困难问题忆阻器的记忆特性· Memristor act as a variable resistor whose value can be varied by varying the current passing through it· 忆阻器可以“记忆”流过了它的电流总量,可用于非易失性存储惠普实验室的忆阻器模型· 由一个两层的TiO2薄膜(D为纳米级)组成,被夹在铂金触点之间。

· 掺入杂质的区域,导电性较强。

未掺杂的区域,导电性较弱。

· 通过忆阻器的电量对掺杂区域的宽度进行调制。

随着给定方向的电流流过,两区域间的边界也朝着同一方向移动。

忆阻器的电压与电流间的欧姆定律关系是适用的相关的参数关系(设长度为D的doped区域电阻为Ron,长度为D的undoped区域电阻为Roff)· 掺杂和未掺杂区域的边界的运动速度主要取决于1.掺杂区域的电阻2.通过的电流3.掺杂物的流动性为掺杂物的流动性但由于在纳米器件中,小电压可以产生巨大的电场所以离子运输过程会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宏观上即M不会随通过的I线性改变)故在右边加上window model Fp(w)来模拟由于忆阻器制造过程中spatial nonuniformity and mismatch,所以很难确定忆阻器的参数p的具体值对该式积分得w0为w的初值,w与通过忆阻器的电荷量成正比,w决定忆阻器阻值,即忆阻器阻值取决于通过的电荷量。

忆阻器的物理限制条件:通过忆阻器电荷量的有效范围为所以忆阻器达到极限状态后,若不施加反向电源,其阻值不会改变由知:将忆阻器从初始状态w0转换到任意状态所需通过的电荷量为对于幅度为I的脉冲电流,要实现上述过程,脉冲电流宽度由此得出:如果脉冲过宽,会导致忆阻器直接从一个极限状态到另一极限状态,所以要控制好脉冲宽度。

注:为使推导简洁,以上过程忽略了边界的非线性效应当正/负pulse 从Vin进入时,每个忆阻器的M会根据自身的极性而变化由分压公式知:定义synaptic weight(突触权重)和电压的关系:可计算synaptic weight忆阻器的桥式电路(桥式电路可以代替传统的nonlinear and power-hungry analog multipliers )The synaptic weight programming 可通过施加programming pulses 来实现(即通过施加一定的脉冲来改变这个桥式电路的权值)忆阻器的桥式电路(续1)假设施加一个正向脉冲,那么忆阻器桥中各个忆阻器M 将会如图变化。

理想情况下,M1+M2恒定,M3+M4恒定,所以M1分压减少,M3分压增多,故A 点电势高于B 点通过该公式知,忆阻器桥的权值为正忆阻器的桥式电路(续2)(可看出正/负/zero 是通过U AB 的正/负/zero 来定义的)P 值对忆阻器桥的影响设这四个忆阻器的p相同,在一定的脉冲时间的权值随脉冲宽度的变化关系如图:(分别施加正向/负向脉冲,权值变化是对称的,且p越大,非线性曲线越接近线性)但是当p不同时:各忆阻器通过相同电荷后各自的M 有不同的变化速度,导致权值变化并非线性P值对忆阻器桥的影响(续1)结论:p不同的忆阻器组成的忆阻器桥,由于各忆阻器有着不同的非线性掺杂物漂移特性,导致从零到达相同的权值并不对应着通过了固定的电荷量这种非线性,导致在突触的programmed weight上是难以建模的(原文:This nonlinearity in the programmed weight of the synapse is difficult to model )并且用学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时,很难确定桥中各个忆阻器的非线性的掺杂物漂移特性(论文后续并未提出该问题的解决办法)神经网络&实际应用2016/9/18 Sunday第L隐含层各神经元的输出为:多层神经网络的结构通常多层神经网络由多层神经元组成,其中:第1层称为输入层,最后一层被称为输出层,中间各层均被称为隐含层多层神经网络的结构(续)BP算法通过向后传播误差,得到所有层的估计误差,然后由后层误差推导前层误差,从而优化各层神经元的输入权值以及偏置,使得神经网络的输出尽可能地接近期望输出,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神经网络中,输入的权值信号在各个单元中相加。

实现这种加法操作的更简单的方式是通过结点的KCL 特性让电流“相加”。

所以电路中用有三个晶体管(transistors )的差分放大器(differential amplifier )来把带有权值的电压(weighted voltage )转换为电流。

以下为典型的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由多个突触和一个激活单元组成,神经网络总体结构也只是对这种形式的简单重复神经网络硬件体系· 利用忆阻器桥“programmable nonvolatile memory ”和“actsas a multiplier circuit ”的两个独特优势神经网络硬件体系(续1)神经元等效电路为右图中,电压input被忆阻器桥加权,然后被差分放大器转化为电流。

设输入电压Vin,第k个忆阻器桥的权值为加权电压为(也即忆阻器桥的输出电压)忆阻器桥的权值W范围为[-1,1]神经网络硬件体系(续2)由于加权的电压(即忆阻器桥的输出电压)被差分放大器转化为电流,所以中间我们添加一个参数gm (量纲为G),那么可以知道第k个突触的差分放大器的正负输出的电流为由于所有输入的正极端和负极端都分别都连在一起,接上突触,所以可以将各个输入电流直接相加(也就是在这里利用了之前所说的通过结点KCL来实现权值的求和)Active load circuit 的输出为这两个电流之差。

上图每个神经元的输出连接着的另一个memristor bridge circuit.由于memristor bridge synapse 包含两个相反极性串联的忆阻器,所以他们互补,两个忆阻器的M之和是一个常数。

(论文在这里理想化了这个模型,如果这两个串联的忆阻器的参数p 不同,他们通过相同电流后M 的改变量是不相同的,所以改变量的代数和并不为0)不妨按原文思路,假设两个忆阻器是完全相同的,那么这个常数设为RL神经网络硬件体系(续3)(注:上述连接的另一个memristor bridge circuit也属于那个神经元)最终可以求得这个神经元的输出电压(先总结一下:输入的电压V1 V2 ….通过忆阻器桥加权(1),为使权值求和,通过差分放大器转换为电流,通过KCL对信号电流求和(2),再通过Active load输出电流差(3),最后再通过一个忆阻器桥把电流转换为输出电压(4))(4)的输出电压只在一定条件下与(3)的输出电流成线性关系,条件为神经网络硬件体系(续4)有范围限制的原因是因为active load中的两个晶体管有电压的临界值Vth该图也即每个神经元输出电压的有效范围通过HSPICE仿真,激活单元activation unit如下图神经网络硬件体系(续5)神经网络硬件体系(续6)给定合适的参数时,上述神经元末端忆阻器桥的电流电压关系仿真如图由于最后由电流转换成了电压,所以之后隐藏层的处理过程就像输入层一样进行神经网络硬件体系(续7)右图中的t1,t2…..端的两个作用:1.读取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应该指的是上一个)2.显示每个memristor bridge synapse的programming signal所有晶体管电路和忆阻器电路均通过pulses来operate,只会在脉冲上升后的阶段耗能,所以耗能很少chip-in-the-loop的方法如前所述,主流的BP算法在神经网络硬件上的实现较难,所以难以用一个精确的模型来描述训练过程所以用the chip-in-the-loop scheme 来incorporate(包含,涵盖)忆阻器桥的非理想情况,不进行精准的建模传统chip-in-the-loop learning1.目标网络在host computer上学习2.Weight matrix下载到电路中3.多层神经网络被重新训练/调整(通过将电路置于feedback loop(反馈回路)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