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程规范讲授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化学英文名称:PhysicalChemistry课程编号:x2030672学时数:80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5.0适用专业:能源化工一、课程简介物理化学课程是能源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热力学、化学平衡热力学、界面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其基础理论包括热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研究系统的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速率和机理;为后续能源化工专业课的学习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现状,掌握物理化学中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掌握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平衡与速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化学平衡系统,相平衡系统,界面层以及电化学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理解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在能源化工中的实际应用,获得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能源化工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1、教学内容:物理化学发展历史,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基本要求了解物理化学发展历史,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重点: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4、难点: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其原理和热力学方法及在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应用,两个途径函数(W、Q)、五个状态函数(U、H、S、A、G)的性质、物理意义及增量值的计算,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及状态方程式的导出及应用,偏摩尔量、化学势的定义及化学势作为判据在相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2、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术语。
物理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物理化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学分:80 / 3+2 (其中含实验或实践学时:48 )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和第二学期适用对象:化工类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内容简介:物理化学也称为理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物理化学是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化学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
本课程介绍研究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的宏观层次理论方法,从微观到宏观层次的研究方法和多相系统的研究方法等。
包括热力学三大定律和基本方程、统计热力学、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后继化学专业课程的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统计热力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任务】本课程共分十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初步、溶液理论、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化学。
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着眼于前沿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 1物理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史§2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必要的数学知识§4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探讨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确立学好物理化学的信心。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和变化速率规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食品、材料、制药、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结合具体条件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任务
教学内容由热力学和动力学为主体,涉及: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原理、方法,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的热力学,唯象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反应速率理论,催化作用,电化学基础,表面现象(界面现象)及胶体化学。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物理化学有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及其相互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要求: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着眼于前沿所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上。
(二)各章节学习目标
三、教学大纲
五、考核要点。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规范.
实验内容与学 时分配
分组情况 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实验材料 及低值易耗品
备注
5 学时 1. 根据已知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2. 用蒸馏水校正阿贝折光仪的零点; 3. 用调压器调节电压 8~10V; 4. 安装沸点仪; 5. 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沸点和气液两相的组成; 6. 记录实验数据。
量
6 熟悉
掌握
溶液表面张力与
实验十三 溶 表面吸附的关系,用
13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液体 液表面张力的 Gibbs(吉布斯)吸附公
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测定
式计算溶液吸附量的
方法。
6 熟悉
掌握
实验十四 氢
Fe(OH)3 溶胶的制
14
Fe(OH)3 溶胶的纯化,电动 氧化铁溶胶的 备和纯化,电泳法测定
6
实验五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类型
综合性
实验教学目标 与技能要求
1. 绘制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并由图形确定其恒沸点及恒沸组成; 2. 学习和掌握阿贝折光仪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 绘制标准曲线; 4. 溶液沸点及气液两相组成的测定。
重点和难点
重点:阿贝折光仪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绘制标准曲线;溶液沸点及 气液两相组成的测定。
能力培养任务
通过实验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 技术;培养学生实验前预习的好习惯,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所用仪器的 构造和使用方法,对实验操作过程心中有数,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写出预 习报告,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写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画出必要的 实验装置图;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 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掌握有关物理化学的原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化 学原理的能力。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通识选修课课程组长:总学分值:总学分:2学分,其中理论2学分,实验实践0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0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与定位: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物理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食品,生物,农林,材料等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本学科的后续课程学习和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入手,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提高对物理化学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授课的过程中,坚持物理化学理论与食品学科知识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要求学生关注物理化学在食品中应用的最新动态,引导学生用书本上的理论去分析解决食品生产和检测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字数原则上控制在260字左右)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1)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以及教学安排。
(2)理解《物理化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学好本课程对未来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
(3)掌握本课程学习的方法,以及利用课下其他资源扩展专业知识能力。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物理化学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学习好物理化学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1、物理化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发展。
3、物理化学在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作用。
4、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理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物理化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3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能、热容等基本概念;了解状态函数的全微分性质。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240704033)
天津商业大学《物理化学》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物理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理论问题的科学,是一门必修课。
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科学和胶体。
内容包括:热力学三大定律、多组分热力学、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电化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和界面与胶体化学,并结合理论课内容开设相关实验。
物理化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不但为其它化学学科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化学和其它学科的交叉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习物理化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为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Physical chemistry is an interdiscipline. It is a required course.The contents cover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chemical dynamics, surface science and colloids. Introduction to the 1st, 2nd and 3rd Laws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multicomponent system; elementary electrochemistry; elementary chemical dynamics and elementary colloids.It is the use of the principles of physic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chemical problems. Physical chemistry and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are inseparable "ties", it is a strong theoretical science. Physical chemistry is not only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other chemistry subjects, but also for the cross lai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hemistry and other disciplines. Learning physical chemistry can build students ' thinking abiliti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The course is one of major for students in the biology engineering, food science and pharmaceutics engineering department.天津商业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I.课程的讲授内容绪论0.1 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意义0.2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0.3 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1 基本概念及术语1.2 热力学第一定律1.3 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1.4 恒容热、恒压热及焓1.5 相变焓1.6 化学反应焓1.7 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教学重点: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能、热容等基本概念;掌握状态函数的全微分性质。
04-物理化学课程讲义-第四章1解析
杠杆规则(Lever rule)
液相和气相的数量借助于力学中的杠杆规则求算, 即以物系点为支点,支点两边连结线的长度为力矩,计 算液相和气相的物质的量或质量,这就是可用于任意两 相平衡区的杠杆规则。即
nl CD ng CE
或 ml CD mg CE
可以用来计算两相的相对量 (总量未知)或绝对量(总 量已知)。
p-x图 和 T-x图
对于二组分体系, C 2, f 4 F
F 至少为1,则 f 最多为3。这三个变量通
常是T,p 和组成 x。
所以要表示二组分体系状态图,需用三个坐标 的立体图表示。
(1) 保持温度不变,得 p-x 图 较常用 (2) 保持压力不变,得 T-x 图 常用 (3) 保持组成不变,得 T-p 图 不常用。
xA
pB
p* B
xB
p pA pB
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
(2) p-x-y 图
这是 p-x 图的一种,把液相组成 x 和气相组成 y 画
在同一张图上。A和B的气相组成 yA和 yB的求法如下:
yA
pA p
yB 1 yA
p pA pB pA* xA pB* xB
p* A
xA
p* B
(1
引言
气体,不论有多少种气体放 在一起,只有一个气相。因 为气体分子混合很均匀,分 子之间没有界面。
多种气体混合物
液体,按其互溶程度可以组成一相、两相或三 相共存。
固体,一般有一种固体便有一个相。两种固体粉 末无论混合得多么均匀,仍是两个相(固体溶液 除外,它是单相)。
引言
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在单相区,物系点与相点重合;在两相区中, 只有物系点,它对应的两个相的组成由对应的相点 表示。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物理化学》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100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36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药学、药剂、生物技术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物理化学是药学、药剂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从研究化学现象与化学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找出化学运动中最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以及物质结构与其性能间的关系问题等等,其原理、研究方法及结论普遍适用于化学相关的各个专业。
研究物理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向化学提出的理论问题,从而使化学能更好的为生产实际服务。
学员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对于学员科学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为药学后续课及专业需要建立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培养出国家、军队所需要的高级人才。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与所有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符,体现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
3、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4、要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
施教之功重在启发,贵在引导,授之以“渔”。
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以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将框架设计、内容安排、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PhysicalChemistry)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选)
学分: 3学分(54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又称理论化学,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彼此联系入手,从而找出化学运动中最具普遍性的大体规律的一门学科。
共包括4部份内容:
第1部份,热力学。
内容包括:热力学第必然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势、化学平稳、相平稳。
第2部份,电化学。
内容包括: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不可逆电池进程。
第3部份,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内容包括:表面现象、分散系统。
第4部份,化学动力学。
内容包括:化学动力学大体原理、复合反映动力学。
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把握物理化学大体概念及计算方式,同时还应取得一样科学方式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
这种训练和培育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把握如何由实验结果动身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结合具体条件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先修课:高等数学(微分、积分)、大学一般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后续相关课程:无。
(三)教材与要紧参考书。
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Ⅲ》(80学时)课程大纲
《物理化学Ⅲ》课程教学大纲根据2015版化工类本科培养计划英文课程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I课程编号:B043022总学时:80总学分: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与统计、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制药、材料、材化、生物、生技、食品、轻化工等开课单位:化学工程学院 物理化学教研室执笔人: 审校人:一、课程教学内容绪论物理化学课的目的和基本内容;学习物理化学的要求及方法;物理化学量的表示及运算:物理量的表示;对数中的物理量;量值计算。
第一章 气体的P V T 关系第一节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模型;摩尔气体常数。
第二节 理想气体混合物混合物的组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应用;道尔顿定律;阿马加定律。
第三节真实气体的液化与临界参数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临界参数;真实气体的m V p -图及气体的液化。
第四节 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真实气体的m V p -图及波义尔温度;范德华方程;维里方程;其他重要方程举例。
第五节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压缩因子;对应状态原理;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节热力学基本概念及术语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热;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恒容热、恒压热及焓恒容热;恒压热;焓;H Q U Q P v ∆=∆=,两关系式的意义。
第四节 摩尔热容热容;气体恒容变温过程;气体恒压变温过程;凝聚态物质变温过程。
焦尔实验;焦尔实验的讨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理想气体的焓。
第五节 相变焓相变焓;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
第六节化学反应焓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焓。
第七节标准摩尔反应焓反应焓的计算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及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及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焓随温度的变化—基希霍夫公式;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燃烧和爆炸反应的最高温度。
物理化学课程讲义-第五章1
(b)
热力学基本方程
这两个公式适用条件: (1)等温、等压、不作非膨胀功的一个化学反应; (2)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化学势 µ B保持不变。
公式(a)表示有限体系中发生微小的变化; 公式(b)表示在大量的体系中发生了反应进度等于1 mol的变化。这时各物质的浓度基本不变,化学势也 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物理化学课程讲义
—— 第五章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体系
化学反应体系:封闭的单相体系,不作非膨胀功, 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设为:
dD + eE + ⋅ ⋅ ⋅ → fF + gG + ⋅ ⋅ ⋅
各物质的变化量必须满足:
0 = ∑ν B B
B
根据反应进度的定义,可以得到:
dξ =
dn B
νB
dnB = ν Bdξ
$ m $ f
下标 m 表示反应进度为 1 mol 时的标准Gibbs自 由能的变化值。显然,化学反应方程中计量系数呈 ∆ $ 倍数关系, r Gm (T ) 的值也呈倍数关系,而 K $ 值则 f 呈指数的关系。 例如: (1) H 2 (g) + I 2 (g) = HI(g) ∆ r G
1 2 1 2
$ $ 对吸热反应, ∆ r H m > 0 ,升高温度, K p 增加, 对正反应有利。
$ ∆r H m < 0 对放热反应,
K $ 降低, ,升高温度, p
对正反应不利。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 r H m 可视为常数,得定积分式为: 若温度区间不大,
∆r H 1 1 ln $ = ( − ) R T1 T2 K p (T1 ) K $ (T2 ) p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物理化学》课是化学专业开设的基础原理课程,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大学生在已学习《普通化学原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化学专业主干课程,分成上下两个学期开设。
由于大学一年级《普通化学原理》课程的铺垫,该课程的目标应当放到更高层次上,力求全面,深入细致,系统地了解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普通化学原理》课程后,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与物理化学有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通过物理化学的自学,进一步增强自学化学的兴趣,培育认同事物的科学态度,更进一步深化自学化学的科学方法,并使学生初步具备积极探索事物本质的勇气和精神,践行方剂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参考书、教学课时教材:《物理化学》高师万洪文主编,2000年12月底出版参考书:《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傅献彩主编教学课时:总计学时85三教学内容1绪论2热力学基本原理(1)热力学基本定律(基本定律的产生数学表达式的意义及应用)(2)典型过程分析(可逆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卡诺循环过程)(3)热力学函数间相互关系3统计热力学基础(1)统计力学基础知识(等几率假设微观状态数原产)(2)波尔兹曼原产律(最可以几原产均衡原产)(3)宏观系统热力学量的与配分函数的关系(4)配分函数的计算(平、转、振动配分函数的计算)(5)各种运动形式对热力学量的贡献4多相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偏摩尔量与化学势(2)单组分多相系统的热力学(克-克方程单组分系统波谱)(3)多相平衡的通常条件及相律(二者平衡条件相律推论及应用领域)(4)多组分均衡系统化学势表达式(活度参照态标准态)(5)稀溶液的依数性(6)两组分系统波谱(气液相图分析凝聚系统波谱)5化学反应系统热力学(1)标准热化学数据(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2)化学反应标准热力学函数改变值的计算(3)非标准状态下热力学函数改变值的计算(4)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及变化方向和限度(5)化学反应系统平衡条件的讨论6电化学(1)电解质溶液(导电特征溶液理论活度系数)(2)电化学系统热力学(可逆电池及电极电动势产生机理电化学势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3)电极过程―极化与超电势(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4)电化学应用与前沿(ph测定腐蚀与防腐化学电源)7化学动力学(1)基元反应和典型繁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串反应)(2)反应历程及对数处置方法(稳态对数均衡假设)(3)气相反应的直观相撞理论(单分子反应理论)(4)过渡阶段状态理论(势能面气相反应经典过渡阶段状态理论)(5)现代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流动技术驰豫技术)(6)链反应(直链反应及其动力学特征支链反应与核爆)(7)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基本定律量子产率光化学反应动力学)(8)催化反应(均二者催化剂酶催化剂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9)化学动力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子反应动力学概述)8界面及胶体化学(1)界面现象及界面自由能(弯曲表现现象介稳状态)(2)溶液的表面溶解与表面活性剂(gibbs溶解公式润湿铺展)(3)液态表面溶解(langmuir,bet溶解等温式)(4)胶体性质与结构(性质稳定性胶团结构)(5)大分子化合物性质与大分子溶液(donnan平衡分子量测定)四教学要求1要求通过对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学习,了解热力学方法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号
HBX250025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下》
课程英文
名称
Physical Chemistry
总学时数
/周数
32/8
学分
2
讲授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实习
周数
0
开课单位
理工学院
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课程
修读方式
必修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8.2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1.5学时)
8.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2.5学时)
8.4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0.5学时)
8.5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0.5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计算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难点:对电解质溶液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等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迁移数、迁移率、离子活度、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的定义及应用;
基本理论:法拉第定律、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基本方法:实验、数学归纳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8.1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1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实例计算演示”的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一、课程概况
二、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物理化学》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序号
知识单元描述
知识点
对应能力
学时
要求
1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机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迁移数、迁移率等概念;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明确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迁移数、迁移率等概念;掌握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6
掌握
2
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电池表示式与电池反应的“互译”,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
掌握电动势的计算,熟悉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平衡常数与电动势的关系
6
掌握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极化、过电位、分解电压等概念,分解电压和析出电位的应用。
了解电极极化的原因、极化的机理
2
熟悉
4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简单级数反应的特征及其速率公式的应用,测定反应级数的方法,阿仑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
掌握简单级数反应的特征和测定反应级数的几种方法。
6
掌握
5
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理论的基本思想
了解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理论的基本思想
2
熟悉
6
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
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等概念,杨-拉普拉斯公式、Kelvin公式、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的应用;朗格缪尔吸附理论要点。
2.启发引导为主,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
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网络等方式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教学手段:
1.通过多媒体图片、课堂现场实例计算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章思考题
P55-59:1、3、6、10、12、15、21
主要
参考资料
教材: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备注
可适当对Debye-Huckel极限公式和离子液体等内容简单介绍。
制定者:
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6
章
第九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熟悉电化学惯用的电极名称和符号,掌握电池表示方法及其与电池反应的“互译”;
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是化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化工和制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等几个部分,主要对化学变化及其相关物理变化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
能力培养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打好专业基础,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加深对已学过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解比较牢固的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至今后的实践中能得到启发和帮助;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物理化学实验和自学一般物理化学书刊,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基本理论:能斯特方程
基本方法:数学演绎法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9.1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0.5学时)
9.2电动势的测定(1学时)
9.3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0.5学时)
9.4可逆电池的热力学(1学时)
9.5电动势产生的机理(1学时)
9.6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1学时)
9.7电动势测定的应用(1学时)
和要求
1.理解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机理和离子的迁移;
2.明确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迁移数、迁移率等概念;
3.理解离子独立移动定律,掌握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4.明确离子活度、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公式。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机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迁移数、迁移率等概念;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构成比例:总成绩=平时成绩×30% +卷面成绩×70%
平时成绩:出勤率×20% +作业×80%
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科书: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理解标准电极电位的意义和用途;掌握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计算方法;
3.熟悉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平衡常数与电动势、电极电位的关系,了解电动势和电极电位产生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池表示式与电池反应的“互译”,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
难点:有关电动势的计算及其应用
“三基”分析
基本知识:电极名称和符号;标准电极电位和电动势的计算
用杨-拉普拉斯公式、Kelvin公式、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等解释一些现象。
6
掌握
7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胶体分散体系的特点
胶体分散体系的特点
4
掌握
“要求”指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填写:了解、熟悉、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按章节顺序填写)学时:6
章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教学目的